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园景观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环境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产业园景观作为一个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受到了很多功能方面的要求,西安外包服务产业园位于城市北郊,属于线性条带状城市景观,东西长150多米,横跨宽度70余米,同时也是皂河条带状线性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生态景观廊道,肩负着改善周边产业园小气候、涵养水源、解决城市雨洪管理、消除城市噪音及减少雾霾的生态实用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城市景观开放空间也承载着地脉文化的认知感、城市乡愁的归属感和对于周边产业园文化的包容性。
关键词:
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
在这个外包服务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重点对于场地中的这几种要素和关系进行协调和梳理:首先分为两大因素,即景观因素和生态环境;其次,从大众对于城市景观开放空间的精神角度去分析,则可以划分为景观的艺术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还有生态型与可持续发展性相结合的复层多因素城市绿地功能。场地所处的地域背景:关中腹地,古城西安;园区企业的文化背景:现代企业的“孵化器”、创新与发展;景观因素:艺术美与人文美交融,在强调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强调符合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从美学维度的高度强调景观美;生态因素:植物绿化改善空气质量与高科技低碳节能技术并用。综合以上因素,站在美学的维度和绿色低碳的角度对园区景观带进行设计,在布局形式上采用与园区文化——现代企业的“孵化器”相应的“孕育”这一主题,是对园区“创新与发展”的呼应,也是对园区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前瞻性的探索。打造出一个大气而精致、流动而理性、自然而现代的现代产业园区景观带。城市带状线性景观开放空间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脉与地脉,力求做到最小化干预,相对最大化生态效益的因地制宜的都市现代化景观绿地开放空间。在地块周边信息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必须按照地块功能的重要性和服务半径对于不同空间进行功能的配置和划分,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且符合当代都市产业园高效功能的新景观。以追求人的使用方便和城市生态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用城市森林疗法去营造适宜于使用者的林下绿色空间,用景观学和生态学的视角去观察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方式,力求打造出最契合使用者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都市开放空间设计。外包服务产业园存在着公众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应该尽可能地站在实用性的角度来选取适宜的空间开放尺度,巧妙地融入现代美学对于统一协调、节奏与韵律的处理方式,在不同景观元素层级进行叠加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找出最佳路径和方案,在景观空间的多个维度径向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形成不同剖立面效果统一变化的景观空间场景。依据现状条件和设计理念,整个景观带以两个长轴进行展开,景观轴线和生态轴线。整体景观环境的规划理念遵从生命这一个主题,通过对于生的不同阶段过程的概念提取来控制和改变线性空间景观的疏密开合,通过“原始细胞—细胞分裂—有机体蜕变—机体成熟”这样依次铺陈展开,使整个景观带成为一个完整的景观序列,“蜕变”也自然成为我们整个景观区域的中心。通过对生命的力量、生命的美的展示,与园区文化“企业的孵化器”相呼应。
一、格式塔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格式塔视觉心理学中,为了设计理念的绝对化和纯粹化,人的大脑会对于复杂的信息进行梳理和简化概括,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布局规划设计中,所有的具象元素都要通过与设计师的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就是化繁为简的最基本的道理,越是深刻的视觉符号,越能给使用者留下准确而又清晰的印象,环境空间的文脉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不同人群体间个人空间尺度不用0-0.45m为亲密距离,0.45-1.3m为个人距离,1.3-3.75m为社会距离,3.75m以上为公共距离。因此,我们在休息设施的安排时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满足不同人群间的使用。主要使用多转角式和s形,可使人自动调节个人距离。
(二)视觉生理特征仰角18°——全貌及周围环境;仰角27°——基本能看清景物的整体;仰角45°——只能看清局部或细部。因此,在每个节点的主景区进行场地划分时,场地的大小介于主景高度的一倍到二倍,满足人们的观赏甚至是拍照的需求,而避免对周围景物和草地的破坏。
二、结语
时玉芹,陈东田,宋棣,钱兴华,高燕青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以淄博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对土地适应性的深入分析,将土地现状划分为低度、中低度、中高度、高度4 种不同程度的敏感区,并结合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建设景观三大广域景观构成类型,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第一,规划六大生态景点,构建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第二,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中以土地适应性分析为切入点,以景点建设为落脚点,将景点与生态相结合,总结出生态景观的表达思路,以期为山地型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山地农业园;土地适应性;景观生态规划;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10001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5)。
第一作者简介:时玉芹,女,1988 年出生,山东东营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 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syq1988@163.com。
通讯作者:陈东田,男,1970 年出生,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开发规划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chdot@163.com。
收稿日期:2015-01-03,修回日期:2015-03-02。
0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农业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利用,由于山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功能分异定位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部分农业园区规划无法完全兼顾全园的生态功能,不能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更有甚者土地利用不当,造成农作物种植不妥,引起严重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1-3]。山地农业园的规划涉及农村规划和景观建设的多个方面,目前学者主要对与农业园规划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4-6]、物质循环[7-8]和农业园分类[9]等进行了研究,对农业景观[10-11]、生态农业[12]和景观生态应用[13]也有一定的涉及,但是理论之间缺少联系,实践项目缺乏必要的土地适应性分析,并且针对于山地这一特殊地形的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较少。如何在保证基本经济产业生产的同时,基于生态景观的构成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分析,探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山地农业园景观景点和生态系统格局成为当前山地农业园区规划的研究重点。因此,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1 聚相山农业园项目概况分析
1.1 现状分析
聚相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以东3 km,属于泰沂山区北麓中低山区。龙泉镇土地为富硒土壤,是山东省内唯一的“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位于山东省四号旅游区齐文化旅游线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聚相山农业园区东西跨1810 m,南北长2210 m,实际可控制总规划用地面积200 hm2。三面环山,峪谷错综复杂,海拔差在300 m左右,最高山峰海拔为537.8 m。园区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少,主要包括荒地、林地、设施建筑用地和道路用地,景观类型较单一,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图1 所示。
1.2 生态景观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聚相山农业园而言,其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受项目类型的控制和影响[14]。从不同项目功能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人文建设景观三大类。不同景观类型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如表1 所示。山地地形海拔和生态因子的差异性也是其必要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各类广域景观构成和镶嵌景观类型,在表中并没有重复说明。
1.3 土地适应性分析
土地适应性是山地农业园景观规划的基础,是对环境敏感度的综合评价[15-16]。规划中结合景观构成的不同类型,通过对聚相山农业园不同海拔相应的生态因子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从地形、风速、温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聚相山农业园土地适应性分析图,进而根据土地敏感的不同程度,得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如图2、表2 所示。
2 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
2.1 景观生态规划布局
聚相山农业园规划形成“二线连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二线”分别是指特色种养景观线和人文旅游景观线。“六区”是指六大功能分区:分别是宗教文化区、民俗休闲区、生产加工区、特色养殖区、养生度假区、杂粮种植区。六大功能分区的布局,以民俗休闲区为核心,向宗教文化区和养生度假区辐射,形成贯穿园区南北的人文旅游景观线;由杂粮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生产加工区形成贯穿园区东西的特色种养景观线,为游客游览的辅助地带,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形成核心区拉动放射点的整体格局,达到生态、景观和生产的统一,如图3 所示。
2.2 构建良好的生态景观景点格局
聚相山农业园意在打造以特色种养为主体,以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内涵,以观光游览和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力图成为区域性的绿色生态走廊。根据生态景观构成类型的不同拟规划打造六大景点,分别是佛缘生辉、农家风情、烟林五色、菜园撷趣、聚相烟雨和浮岚暖翠,如图4 所示。
2.2.1 山地自然景观选择山体地形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和空间形式多样的区域营造自然景观,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乡土树种,建立全区基本的背景基调和天际线轮廓,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感。选择园区远眺可见的山峰,规划打造浮岚暖翠景点。保留部分自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加强树种规划。在最高点建设聚相阁,营造乡土文化气息,通过道路、树木和景观的结合,强化山体斑块和廊道,美化山体。
2.2.2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生产景观的特质性表现在其复杂的生态、生产种养模式和植被的四季变化,蕴藏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高层次的人工生态系统[17-18]。规划中结合山地生态因子的特殊性,改造荒地,开垦梯田,以“种植业出特色”为目标,突出农田景观,同时增设农事体验和科普教育区域,旅游与产业相结合,使产业景观化。主要包括菜园撷趣和烟林五色两大景点。
(1)菜园撷趣。由梯田种植打造的生产景观,利用层层大棚,种植层层不同种类的蔬菜。在蔬菜的成熟季节,春、夏、秋、冬皆有一番成熟的景象,是营造休闲摄影的好题材。同时,在部分梯田坡上种植晓裳黄菊、桔梗、金针菜等经济作物,间隔不同斑块,丰富景观组合形式。
(2)烟林五色。丰富沟峪生产景观建设,主要种植杂粮,以谷物、花生为主,采用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方式,力求经济最大化,兼顾景观生态化,在收获季节体现五谷丰登的场景。
2.2.3 人文建设景观 人文建设景观是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而塑造的,它拥有着经济、环境、美学及文化层面的绩效,能够体现持续的发展动力[19-20]。开发人文景观,要从景观本身的可利用性出发,既不忽略其历史发展过程,也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潜能。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建筑、景观的风格与之相对应,采用古朴特色的小青瓦和毛石,反映历史民居,同时,在传承文化中升华,加入部分现代元素,增强景观的可塑性。主要包括佛缘生辉、农家风情和聚相烟雨三大景点。
(1)佛缘生辉。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佛缘堂的建设能够提升景观人文化,是景点的主体性建筑,场地适合大型宗教活动的举办。同时,珍味斋提供配套的餐饮服务保障。
(2)农家风情。规划建设一组具有管理功能兼具展示淄川乡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乡村生活习俗等的文化展示馆和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挖掘宣传淄川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壮大民俗文化产业。另规划拓展训练基地、动物运动会等体验观赏类项目,增强园区的娱乐性。
(3)聚相烟雨。位于园区东南部,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生产和景观相结合。梯田种植中草药,打造中草药园,融入“五感”养生活动,体现经济和旅游价值。规划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聚相人家,以农业服务、农业示范和科技推广为主,兼顾餐饮、居住和会议等服务,与山体自然生态结构融为一体。
2.3 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2.3.1 加强景观斑块互补 景观斑块是各类物种的聚集地,也是景观内的生态流场所[21]。充分利用不同景观生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互补,如耕地和园地的轮作和间作种植以及立体农业种养技术,都是重组斑块类型,对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2.3.2 注重产业生态循环 全园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该模式下园区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旅游区人粪尿以及可利用的垃圾等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产生的沼气供给旅游业,沼液和沼渣提供给种植业[22-23]。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产业间相互循环,加强系统内部物质的有效利用,构建立体循环网络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如图5 所示。
3 结论
本研究根据淄博聚相山农业园实践现状,首先进行生态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得出三大广域景观和六大镶嵌景观,根据土地敏感度绘制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为后期的景观景点建设提供依据。进而进行景观生态的项目规划,从三大景观类型入手,因地制宜。山体自然景观体现山脉走向及植被群落,易于规划山顶标志性景点;农业生产景观的建设要考虑梯田种植,打造农事田园景点;人文建设景观注重民俗文化,可开发体现当地文化的景点。在规划中注意将生态循环理念贯穿始终,最后得出一套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方案,以期为以后的山地型或者其他类型的农业园建设提供思路和内容的借鉴。
4 讨论
(1)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涉及到生态、经济和人文三大方面,主要涵盖了农业产业,物质循环、景点构建等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环境生态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注重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意义。但是,还需考虑城镇化进程、社会心理等因素,才能使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更加合理。
(2)本研究中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是规划强有力的后盾。规划方案考虑生态林、经济林、杂粮、蔬菜、养殖、休闲设施等对用地环境的不同需求条件,对生态景观景点进行有序分类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地域特色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规划中尽量减少大面积平整土地,保护环境。
(3)由于研究范围有限并受地理位置的控制,规划存在局限性,对生态规划指标体系[24-25]并没有系统研究。如果规划范围较大,以后的研究者可以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前后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将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马立辉.基于生态流与适宜性分析的重庆山地农业景观的规划途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14.
[2] 徐欣.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0-14.
[3] 毛华松,张兴国.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以重庆柳荫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9,27(5):612-617.
[4] 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805-809.
[5] 王晓燕.基于微系统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法[J].城市问题,2012,11:22-27.
[6] 文友华,范俊芳.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以长沙县金井水库休闲农庄规划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54-457.
[7] 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47-53.
[8] 刘嘉龙.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J].浙江学刊,2010,5:178-182.
[9] 杜姗姗,蔡建明,陈奕捷.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67-175.
[10] 侯锦雄.应用生态面积因子在台湾云林县的永续农业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11,12:10-14.
[11] 朱金水,朱勇,杨金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及其建设对策[J].南方农业,2008,6(2):37-40.
[12] 郑雅元.农业生态产业化中的绿色管理研究探析[J].生态经济,2012,10:102-103.
[13] 李玉梅,王玉,李琴,等.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景观生态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5):6-10.
[14] 李阳菊,王海洋,冯辉.重庆南岸区山地景观生态复合体的景观组成特点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1,33(12):145-149.
[15] 钟学斌,喻光明,张敏,等.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业景观生态设计[J].山地学报,2008,26(4):473-480.
[16] 张勇荣,马士彬,谌洪星.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170-2173.
[17]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
[18]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8):104-111.
[19] 谢奇,潘晓棠.宜居的人文景观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地带以及乡村地带景观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9,01:10-18.
[20] 杨劲松.基于北京朝阜路的我国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49-53.
[21] 李艳秋,申瑞玲,高鹏.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0.22(5):31-34.
[22] 王浩,李晓颖著.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70-71.
[23] 周颖,尹昌斌,张继承.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2):36-40,51.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创意农业服务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态类型也在不断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这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产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已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规划引导转变,经济规模已从原来的零星分布,分散式经营转变为集群分布,集约式经营。目前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了170万家,从也人员2600万人。而其中农家乐约150万家。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而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依托西安市已有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都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面对日益增多的农家乐等小型田园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从中找到了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而这些正是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最重要的特色也即是他的本色就是绿色生态的乡土文化魅力,所以在对农家乐的规划上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旨。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当今的农家乐具有鲜明的特点:1投资较少规模设施简易;2成本低廉价格适中;3客源不稳随着节日季节有明显的波动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4发展较为迅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城市开发,还是旅游串连,都要做到统一规划,整体营销,所带动的,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甚至一个城市综合经济体的升华。
以西安灞桥区“黄邓村”农家乐为例
旅游市场定位:核心市场是西安市及周边专项市场是白领市场,家庭自驾游市场
旅游产品定位: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总体创意思路:突破旅游空间,创新多元化休闲体系
黄邓村的规划思路:主要从空间的突破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理解农家乐,开发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农产与休闲并存的生产区,同时拥有渊源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
规划理念:立足宏观全局,以文化为先导,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综合发展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到‘主题旅游小镇’的转型
黄邓村“农家乐”位于灞河右岸的灞桥镇西北、分布在白鹿塬北坡,灞河之畔。景色十分优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春天果树开花繁茂,夏天秋天果树成熟结果,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其进入夏天以来,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成熟。黄邓村围绕果蔬产业,通过多种主题活动,不断激活并深挖人文、生态为主题的 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展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也树立了黄邓村特有的品牌,更有力带动了周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樱桃产业不断拉动区域农家乐休闲游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目前,西安市休闲方式呈现出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其一,中高端休闲方式更为大众接受。其二,休闲方式更加时尚化多元化,注重精神休闲方式的影响力增加。其三,休闲时间更加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不局限于周末和假期。
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内,粗放式开发多,高层次精品少;区域范围内,品种单一,趋同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农家乐只是满足市民对农村的好奇,还不能充分满足休闲的需求。低层次开发的实际效益不足以激发供给主体——农民及企业的积极性1)农家乐的特色越来越淡,农家乐的味道越来越大众化,搞的有点像餐馆或招待所,缺乏创新意识;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经营者的眼光有待放长远,卫生状况比较差,没有品牌意识;3)缺乏有力的统一管理,本地区形成恶性竞争,没有差异化经营;4)片区农家乐还没真正形成气候,缺乏整体包装和推广,象酒店式管理那样能有农家乐专业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5)缺乏对客户体验的调查,总体来说客户满意度一般,没有持续性营销方法和长远吸引回头客;
然而注重对乡村资源的深刻了解,民俗文化及生态科技的探索研究,以及国家农村与城乡统筹政策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服务业理念打造最具开发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的引擎与产业整合作用,提升产业价值,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大发展。
形成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科技、民居建筑、创意农业景观等诸多方面导向下发展新农村建设、古镇古村、郊野生态休闲、农业生态园、农庄度假村等。
发展创意农业服务要在规划设计上打破单一的规划模式 ,在规划设计上可以采用按照区域生态区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修改性详细规划,同时多元化的开发景观资源,例如农业景观、景区景观、休闲农庄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广场景观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景观等。
农家乐的景观规划要从细节着手,作到画龙点睛,重点突出体现地域性特着的文化符号,具体到实践当中,应该针对具体的区域,先刻画出地域文化的主脉络,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归纳出成系统性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演绎到具体建筑与景观改造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卢小琴. 荆州桃花村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7)
[2] 刘晓华. 陕西省延安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07)
关键词 乡村旅游;旅游景观;发展现状;优化策略;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F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86-01
201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中的“资源环境约束”“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特征预示着我国城乡发展也迎来转型变革的新契机[1-2]。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它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3]。随着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游的兴起,人们对乡村旅游体验需求迫切增强,从而催生了乡村旅游景观研究的新发展。
1 乡村旅游景观研究动态
1.1 国外研究综述
捷克、德国等是开展乡村景观研究较早的国家。在北美洲,以Forman为代表的一些生态学家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规划原则和景观空间设计模式,特别强调了乡村景观中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捷克景观学家 RuziCka和MikloS在研究区域规划、开发和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景观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LANDEP)。近年来,乡村旅游景观更多地和休闲农业、体验类农事项目结合,从而成为了系统化的项目综合体。
1.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郑辽吉认为乡村旅游景观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购物、度假,并参与新型农业技术实践的一种旅游生态系统。陈威认为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的转变过程中,人地矛盾突出,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的景观设计,乡村旅游景观更加侧重于从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项目和产品、旅游体验等多角度关注乡村景观可持续性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以农村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基础,以农家旅游设施为条件,以满足城镇旅游者的休闲度假需求为目的,以农村田园景观和民风民俗文化景观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系统[3]。因此,其发展也必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2 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现状
2.1 发展优势
2.1.1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是旅游交通的提质升级,近年来南京主要乡村所在地开展了干线公路与景区之间的连接线建设工程,并且大部分乡村旅游点已经将统一的外部旅游交通标识覆盖全区县主要公路道口。
2.1.2 乡村旅游景观品牌逐步建立。以农业体验、原乡美食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游产品经过多年的打造,已成为南京乡村游的重要产品和亮丽名片,“傅家边草莓”“横溪西瓜”等乡村游产品在南京周边已有一定知名度。并且成功举办“梅花节”“草莓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乡村景观旅游品牌逐步建立。
2.1.3 旅游景观体验类型多样。南京乡村旅游逐渐摆脱单一的农业发展形式,目前乡村区域正全力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这个集聚区集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园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同时,结合旅游景区的发展,融入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高科技元素等元素,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和旅游业态。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景观体验形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南京的乡村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原有的景区或者农产品种植点,景区周边效益良好,离景区稍远则差些,且主要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对本地传统的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1-5],使得景观体验主要停留在传统项目(观光、采摘、垂钓等)上,缺乏特色和精品,产品结构不丰富。
2.2.2 乡村旅游点分散,整合度较低。总体来说,南京乡村旅游地景观斑块分布较分散,区域特色和主题不突出,集聚效应较差[1]。目前主要形成了方山乡村旅游聚居区、白马乡村旅游聚居区等,其他旅游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2.2.3 缺乏开发资金投入,整体发展乏力。缺乏乡村旅游资金投入,大大制约了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利用。加之当地农民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开发的主体并没有太多资金投入,导致乡村旅游景观整体发展呈现出乏力状态。
2.2.4 景观品牌形象模糊。南京乡村旅游景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较模糊,目前尚未形成特有的品牌效应[1],导致客源市场缺乏稳定性。
2.2.5 部分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欠缺,旅游配套设施不足。南京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由于政策不完善、缺乏资金投入等,使得部分乡村旅游配套的公共设施较简陋,住宿餐饮接待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稳定,旅游接待设施稍落后[1-4]。
3 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发展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充分发挥乡村景观资源的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培育和拓宽农村产业链,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5]。
3.1 景观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以休闲农业景观建设为抓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把南京村落旅游景观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农旅互动,乡村景观设计及建设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南京现代农业生产、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实现,创造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村落周边农业旅游景区景点,吸引城市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向乡村的转移,促进农村整体景观面貌改变。鼓励和扶持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景观建设,增加就业,促进农民自身素质和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把南京村落景观打造与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依托城市的资金和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旅游景观建设,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山水、寄情田园、放松心态的场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3.2 精心运作南京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品牌
着力塑造品牌,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和传递乡村景观品牌的相关信息,深化印象;二是策划构思新颖、深含韵味、富于美感、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和知名度;三是注意对品牌的保护和延伸,形成互相促进、相互支撑的品牌体系,大力推广品牌;四是创新营销手段,大力发展形象营销、口号营销、网络营销、联合营销、名人营销、情感营销等,提高景观价值营销的效果。
3.3 “政府+企业+社区”联动,引导乡村社区参与景观建设
开发乡村旅游景观应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区参与的发展机制,政府、企业和乡村社区分工清晰,各司其职,定位准确,合作共赢。首先应强化决策层的社区参与意识。加强对乡村重点旅游目的地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培训宣传,提高他们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重视,并使其意识到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对于当地景观综合品质提升以及旅游地生态环境维持的重大价值;其次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完备的参与机制。在社区参与旅游景观建设的运行机制中,社区是核心,一切机制的构建都围绕社区的利益展开。因此,在乡村旅游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强化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县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机制;最后应提高社区居民的景观建设参与能力。政府可委托规划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地方旅游规划院校等对社区成员进行乡村旅游景观建设运营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具有社区参与愿望的居民能掌握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技术[1],加强其参与乡村景观管理的有效性。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本地区旅游景观开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乡村休闲农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6]。
4 结语
农业是乡村区别于城市最基本的要素。发展乡村旅游不能脱离农业生产,但又不能仅限于生产,还要为休闲观光提供优质的景观[6]。对于乡村来说,通过农业旅游有助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7]。
5 参考文献
[1] 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EB/OL].[2016-07-30].http:///link?url=x4nF2vFTSbKmYmoeJdGoSNIxMA0P8K6gV1zQqZo4RiRqPR-CHydXEh6lEsgN9mmsFTjPolqQrhA_k2xgQKbAEYQwPxeN2bU51W3-dgiAFRzLq.
[2] 陈玉珠,王雪,杨家宝.“新常态”下看宜居乡村的发展与建设[C]//贵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5.
[3] 叶洁楠,谷海涛.南京石塘竹海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126-130.
[4] 张岩.基于城乡统筹的农业休闲式旅游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4(12):22-23.
[5] 王利炯,沈浚.乡村景观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联动研究[J].南方农业,2009(1):88-90.
【关键词】八里湖;文博园;创意理念;景观结构
1 序
一山、一江、一湖,大自然赐予了九江独特的灵秀;
生态、文化、艺术,九江人奏响了时展的强音。
伴随着“12345”工作思路的确定,“三年会战”决策的扎实推进,从“做规划、拉框架、打基础”到“大发展、大建设、大提升”步伐的全面转换,九江人必将谱就“八里湖时代”的辉煌篇章。
2 项目概况
八里湖文博园地处九江市风景怡人的八里湖东畔。东至八里湖东路,南至环湖一路,西至胜利岛,北至环岛北路。规划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其中陆地24万平方米,水域31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山水资源丰富、建筑个性独特,为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和生态特色的景观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目标
3.1 文化产业的发动机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军,九江市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建设八里湖生态新区。以文博园为开放平台,在其周边地块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园,利用本土文化、艺术、资源发展以茶、竹、剪纸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3.2 文化旅游的起搏器
发挥山、江、湖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博园的引导作用,科学布局水陆两条游线,挖掘和演绎“闲、雅、幽、逸”的寻阳文化内涵,打造“一湖观古今,一曲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的九江旅游新名片。
3.3 生态文明的里程碑
在12345工作思路中,无论是1/3水面、1/3森林的规划布局,还是打造一个生态新区的核心目标,都为营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在文博园的景观规划中,不仅重视导入文化内涵,而且强调采用新技术提升防洪工程景观效果、融入水质净化功能、营建自然生态群落,文博园建成后必将促进八里湖新区的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在九江市的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进程中留下厚重的印记。
4 创意理念
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名为“承百家”的主入口广场景区、“览星辰”的方尖碑景区、“阅天下”的博物馆景区和“汇九曲”的文化艺术中心景区,融入了独特的人文、厚重的历史和经典的艺术,犹如镶嵌在八里湖畔的颗颗珍珠;一条贯穿各景区的主园路,处处彰显生态特色。一条生态链串起了人文、历史和艺术的珍珠,铸就了九江文博园的完美意境——八里湖畔的一串珍珠。
5 景观结构
一链串四珠,四珠谱鸿篇。
一链:
生态链—贯穿文博园全部景区的环状游览主线。
四珠:
承百家—主入口广场景区
览星辰—方尖碑景区
阅天下—博物馆景区
汇九曲—文化艺术中心景区
6 重要篇章
6.1 承百家
6.1.1 浔阳船渡 汉代九江造船业兴盛,汉武帝平息南越时,乘坐的就是“浔阳楼船”。主入口广场便以船的概念吸引着游人开始文化之旅。
6.1.2 思贤意林 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岳飞、庾亮、白居易;李白、苏轼、朱熹……他们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抒怀,为九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景观设计中巧妙地以自然塑石、木质座椅、生态铺地等形式,融入其诗篇、题记、佳话,让游人在不经意间领略历代文人骚客的故事,感悟九江的文化魅力。
6.2 览星辰
6.2.1 方尖碑 作为中国第一座方尖碑,世界最高的方尖碑,她不仅承载着九江的历史,也是九江当下的写实,更是引领九江未来的灯塔。方尖碑周边景观设计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纪念历史,主要以名人谱、重大事件地雕等形式展现;二是写实当下,以 “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闯事干,追求卓越。”的九江城市精神为核心,激励九江市民,并记述当下九江的重大变化;三是引领未来,拟设置展望未来的景墙,留有供市民和关心九江发展的游人题写的空间,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体验参与的乐趣。
6.2.2 天星岛 湖心岛形似一颗坠落在湖中的星体,与星子县著名的“落星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故取名天星岛。湖心岛的景观策略以保护为主,保留全部原有植被,并在周边采取石笼、抛石等技术措施适当增加湿地植被,一为水质净化,二为鸟类和水生生物营造生存天堂,打造生态和谐的美景。
6.3 阅天下
6.3.1 鸿儒云集 九江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型博物馆。将博物馆前的区域命名为鸿儒云集,寓意更多名人将汇集于此,就像博物馆内所展示的珍宝那样源源不断。
6.3.2 清涟醉荷 胜利岛的周边驳岸主要采用生态的处理手法,驳岸边垒砌自然毛石配植丰富的湿生植物,在人流较多处设置亲水台阶延伸到水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所喜爱的植物,当年爱莲之周敦颐辞官归隐,来到庐山下凿池种莲,从此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所以设计中在岛边选择一处佳境,作为莲池。让来往于此的游人体会陶醉在荷莲花海中的清新脱俗。
6.4 汇九曲
6.4.1 银泉飞瀑 不愿摧眉折腰侍权贵的李白来到九江,在香炉山瀑布前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因此在艺术中心对面湖中心设计了一组大型音乐喷泉,夜晚配合灯光可展现恢弘大气的水幕电影。游客通过现代科技的水幕电影体会大诗人当时瑰丽雄奇的想象、奔放超迈的意境。
6.4.2 艺林九曲 “九曲”取自九江城市名称的由来。不仅寓意九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同时通过艺术中心周边放射性流线的设计,给人一种“汇”的感觉,寓意更多优美的艺术都汇聚其中。
6.4.3 天涯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艺术中心广场的转角处设置一个主题雕塑广场,以手抱琵琶弹奏少女雕塑为点缀,寓意着人们期待艺术中心不断涌现出超凡的艺术篇章。
7 专项设计
7.1 交通组织与游线设计
由水陆两线、人车分流的四级路网构筑了文博园层级分明、功能齐全的交通体系和游览路线。
环状主园路和游船路线,形成了车船两条生态游览路线,分别于广场、码头、停车场等功能空间相接,并连通次园路、支路和特色路,使得各级道路相互通达,为交通组织顺畅合理、游线设计特色鲜明。
7.2 生态安全与防护设计
在防洪护堤、保护驳岸为基础的前提下,以恢复生态自然功能为依托,以放大景观效果为目的进行生态安全和防护设计:在浪大被冲刷严重及路基距离较近区域采用刚性护岸的的方式;中心岛屿采用柔性护岸的方式;而更多区域采用刚柔结合型护岸来处理,既满足护岸功能又达到了最佳的景观效果。
8 结束语
【关键词】工业区;产业选择;城乡统筹;资源整合
Abstract: Combining the urban plan for the industrial park in Tianjin,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ject as a key demonstration of Tianjin Industrial Park, the main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s, building a new situation, as the immin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park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and analyze the contex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the park space development models to today's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Industrial Zone; industry selecti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根本上说是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拓展的一个过程和方式。无论是依托城市主体的紧密式开发还是远离城市主体的独立式发展,工业园区从区域母体的功能与空间中诞生,最终必将回归城市整体的功能和空间结构,或融入主城区,或构成组合城市,都将成为区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中应强化工业区与区域间紧密的功能互补和综合,推进与区域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促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1、规划背景及现状
目前天津乡镇的工业园普遍存在布局散、规模小、水平低、资源消耗大、污染点源多的问题。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天津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区县工业园区进行资源整合,选取31家作为全市重点支持的区县示范产业园区,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形成进一步推动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潘庄示范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完善天津市整体产业格局,实现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总体城市定位;加速天津市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城乡的统筹协调,带动小城镇建设,实现“三区”联动、城乡统筹,促进全县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本次规划编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潘庄工业区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宁河县及周边城镇的区域协作、城乡统筹关系,在产业类型选择、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实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既便于实施又不失特色的发展模式。
天津潘庄工业区范围涉及潘庄镇、造甲镇及潘庄农场,面积22.98平方公里,以分为A、B两区,其中A区面积10.24平方公里,B区面积12.74平方公里。
2、方案特色
(1)综合规划:规划实现了发改委、经贸委、规划局、国土局以及中小企业办等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形成了涵盖城乡统筹、国土利用、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规划,推动了项目的顺利立项。
(2)实施规划: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区县、乡镇、村各级利益,将促进区县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民、工业、农业的“三集中”相互结合,协调各方利益及发展需要,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特色发展:规划将休闲生态网络与远近期建设时序相互结合,实现园区的特色化发展与远近期建设操作性的双赢。
规划经过与潘庄工业区管委会、基础设施设计单位的反复沟通,保留现有机耕道、灌溉水系以及沿线生长多年的行道树,近期依托现有机耕道建设园区道路,行道树的保留也有利于早期园区形象的打造,同时结合行道树的灌溉水渠既可以为园区增加一份灵性,也利于分期实施的园区雨水排放的骨架系统。远期则以此为骨架形成串联起科研服务、工业及居住等功能,集休闲、购物、健身于一体的慢行交通网络、绿色运动快线。
3、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1、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潘庄工业区加强与宁河现代产业区的分工与协作,建设成为天津市整体产业格局的重要板块,滨海新区的延伸区,宁河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实践“三区”联动、城乡统筹策略的重要空间载体。
(1)产业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09年-2011年):完成A、B两个功能区起步区6.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投资达到11.3亿元。企业总投资达到188亿元。远期目标(2014年-2020年):工业区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开发面积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到38.5亿元,企业总投资累计达到600亿元。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900亿元,平均增速35%,实现税收50亿元,平均增速35%。吸纳就业6.5万人。
(2)主导产业选择
1)食品深加工业
发展方向及重点:顺应天津农业转型的趋势,依托园区区位优势和相关产业、农产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成为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
2)新型建筑材料
发展重点:依托万特门窗重点发展PVC、铝塑复合型、塑木复合型等高档型材;硬聚氯乙烯(UPVC)、HDPE中空埋地排水管、新型树脂加砂给排水管,PP-R、PE-X、PE-RT建筑冷热水供应管等塑料管材。积极发展低碳环保材料,研究开发建筑材料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材料的分析检测技术等。
2、空间布局规划
(1)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一带三片区一网络”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轴”:以四经路为依托的园区景观主轴;
“两心”:依托大贾中心村、造甲城镇区发展的高标准的科研服务中心,是全区发展的核心;
“一带”:沿永定新河、青排渠的“人”字形的滨水景观带;
“三片区”:包括工业区以及科研办公区和生活居住区;
“一网络”:以保留现状水渠、机耕路绿化以及规划道路沿线绿地形成的功能复合的慢行交通及生态网络。
(2)功能分区
在“三片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类型和产业关联度进行功能细分和空间落实,划分为五个分区。
1)食品加工区
位于工业区北部,蓟港铁路以北。潘庄是天津市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扶持点,结合现状和即将进驻的雨润集团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食品深加工产业。
2)新型建材区
位于工业区南部,以现有企业为基础,进一步强化特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研发区。
3)公路物流区
位于205国道以东,主要依托205国道及周边的区域通路网,利用邻近滨海国际机场的优势,为工业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并加强与白庙站铁路商贸物流、现代物流加工区的对接。
4)科研办公区
分别位于A、B区,依托预留潘庄轻轨站及造甲城镇区,结合现状保留及规划水系,为工业区提供公共和研发服务,包括工业区管理中心、产品展示、工业区综合服务中心、研发办公、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等职能。
5)生活居住区
生活居住区分为村民安置区(含大贾中心村)和配套居住区。村民安置区位于生活居住区东侧,结合大贾中心村建设,主要用于潘庄农场居民还迁和大贾、王庄、白庙、杨建拆村并点的安置人口。
在生活居住区西部、南部建设配套生活区,为工业区发展提供生活保障。
(3)新农村建设规划
潘庄工业区建设迁并杨建、白庙、王庄等3个村庄及潘庄农场二队、四队、五队和总场,总人口约5000人,统一安置到规划大贾中心村内。
4、生态系统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
不同功能区注重特色生态绿地景观效果的营建,产业功能区构筑“厂在林下、林在厂中”的景观效果,提高厂区土地利用率。居住与科研服务功能区注重人居环境建设,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与开放式绿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求。
1)绿地结构
规划通过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滨河绿地等各类型绿地的组织,构建“一带双轴、两心一网”的生态绿地结构,形成“绿带成网、绿斑点缀、蓝绿嵌套”的网状绿地景观系统格局。
“一带”:指依托永定新河、青排渠的“人”字形滨水景观带;
“双轴”:分别是沿四经路和东四路的综合服务景观轴;
“一网”:依托原机耕路沿线行道树、灌溉水渠以及规划道路绿化建设的生态休闲绿网。
2)绿地布局
生态绿地:沿永定新河一侧设置200米生态保护隔离绿地,沿七里海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外侧设置500米生态保护隔离绿地,不得进行建设。
公共绿地:以服务对象为基础对其进行布局,使其服务范围可覆盖全区。区内公园绿地主要包括社区公园、滨河绿地等。
与科研服务功能区和居住功能区布局紧密结合,规划全区核心绿化景观节点,依托永定新河、青排渠及灌溉水渠等,建设具备生态绿化、公众休闲、体育健身、娱乐交流等综合功能的生态公园,服务全区,体现产业区生态化发展功能。
在产业、科研服务、居住等不同的功能区内,结合区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满足出行距离与服务半径的需要,建设服务于功能区内部的次级绿化节点。
功能区内各发展组团间的防护绿带构成横向的次级轴线。区内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各设置20-30米和15米的绿化带,选择吸尘、滞尘、降噪声能力强、易于成活的树种,乔、灌木结合,以地方树种为主;尽量现状保留灌溉水渠,并沿水渠两侧设置10-15米绿化带,形成绿化网络。
(2)水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永定新河沿线设置200米生态绿化控制线,青排渠等河流沟渠,两侧规划10-15米的生态绿化控制线,通过河岸沿线植树造林的绿化建设,把河流沟渠及沿线土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在功能区区段沿河漫滩建立植被,开辟生态林地,在功能区内区段结合景观规划适度开发建设,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
4、项目意义
(1)直接推动项目立项:2009年6月,产业园区建立的可研工作经天津市发改委、经贸委同意,报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天津潘庄示范工业园区。
(2)规划已于2009年10月经天津市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
(3)园区雨润食品、潘庄赛马养殖基地等近十个企业落户开工建设。
摘要: 花海景观成为近年来乡野园林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华东某市花海项目为例,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基于花海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将整个场地划分成迎宾花海区、台地花海区、童趣花海区、采摘花海区和养生花海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一轴、一心、两环、五区”的景观结构;采用三级园路将景观区串联,丰富地形设计,形成视觉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系和湖面形成山水景观;植物设计上,利用条状曲线机理营造丰富的花海,并设计有集中式的色叶林。项目重点营造农业体验旅游,包括农耕体验、采摘体验、农副产品生产体验等活动设计,在不同的功能区侧重体现视、触、嗅、听、味的五官感受,因地制宜地安排旅游活动。
关键词: 体验式; 花海; 乡野;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 731. 3 文献标识码: C
花海景观是以大面积的开花植物为主的自然景观或园林景观[ 1 ]。花海景观可分为自然花海和人工花海[ 2 ]。天然花海主要分布在草原、森林边缘和河流等自然场地;而人工花海最早源于工业加工用花、种子种球生产用花的生产基地,如著名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保加利亚玫瑰谷等,人工花海通过连片种植能形成观赏价值较高的景观效果。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观花为主要目的的花海旅游日益盛行。以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为主导的传统观光式旅游,仅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文化或视觉的满足感;而体验式花海旅游相比传统的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及互动,比如为城市居民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乡村生活体验,以及不同旅游产品间的互动等。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打造花海吸引游客, 各种以鲜花命名的节日也随之精彩纷呈。 然而, 相关的花海旅游景区仅是模仿和复制, 缺乏鲜明特色, 产品内涵单一, 体验层次单调, 且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进行规划设计[ 4 ]。 而本项目旨在将体验式旅游理念应用于花海景观设计, 打造具有特色的体验式花海景区, 为以花海为主题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及规划设计大纲
1. 1 概 况
项目基地位于华东某县级市现代农业园区中心位置,占地约13 hm2,地块为几何不规则形状。其北侧与省级公路相连,西侧临近亲子乐园,东侧为待开发地块,南侧为民宿聚集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是该市区市民及周边游客观花的主要场所,具有一定的旅游观光独特性价值。
1. 2 规划设计大纲
1. 2. 1 设计功能定位
结合整体花园旅游景区的布局安排,将场地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花海旅游胜地。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打造一个完整的花海休闲、互动旅游空间,使其成为该地区唯一具有乡野特质的体验式花海公园和健康发展、生态可持续场所的范例。
1. 2. 2 设计原则
1. 2. 2. 1 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原则是花海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 5 ]。生态性原则要求在设计中注重利用好场地的地形、水系、植物等各种自然景观元素,采用以乡土花卉植物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品种,达到最佳的环境效果。 同时,要在设计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对本地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 , 努力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1. 2. 2. 2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花海景观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6 ]。花海景观中,硬质景观相对较少,更多地依靠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地貌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节变化来创造变换的景观,以突出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2. 2. 3 简约经济性原则
花海公园的规划要以简约和经济性为原则。一方面,项目并不单纯地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同时也要考虑项目造价限制的约束;另一方面,花海旅游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在营造花海景观的同时可以合理地设计旅游活动和游乐设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1. 2. 2. 4 体验性原则
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体验式旅游更强调游客的心理感知和理解,不追求旅游结果,更注重的是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感受、体验和享受的过程。通过旅游者的参与和互动活动,旅游者能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旅游活动,体会旅游产品的内涵和魅力。在活动规划中,应强调旅游者的角色模仿和参与,使其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旅游活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观感觉。
1. 2. 3 设计策略
1. 2. 3. 1 维持现有生态肌理,打造生态花海
项目场地现状为大面积的农田与灌渠,具有较强的肌理感,本设计在保护此基底的前提下,整理田地,梳理水系,以花为材料,打造花海景观,将“田”、“水”、“花”、“园”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花之公园”。
1. 2. 3. 2 展示特色空间,打造良好的视觉体验
结合场地基底,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地创造空间。项目场地高程较为平坦,且水岸通直无变化,缺少观赏性,设计中要对现有岸线进行改造,形成浅滩、湿地、花带;在丰富河岸线的同时,将挖出的土方堆至台地区域,形成一个制高点,提供不同视觉的花海体验,并有效解决现场土方不足的问题。
1. 2. 3. 3 设置特色项目,控制开发强度
花海主题公园除了花卉观赏旅游规划外,围绕“花”的主题,还需要开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养生、采摘以及儿童园艺等,赋予项目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控制项目的开发数量和强度,维持场地的生态、乡野原始风貌。
2 规划设计内容
2. 1 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
以“花”为主题,以“中心湖”为中心,以“迎宾花海-中心湖-台地花海”为景观轴,以道路为环线,将整个场地划分成五大功能区,形成“一轴、一心、两环、五区”的景观结构。五区分别为迎宾花海区、台地花海区、童趣花海区、采摘花海区和养生花海区(图1)。
迎宾花海区设计成一个“花朵”的造型,作为“花托”的入口广场,既是公园的集散出入口,又是欣赏花海的绝佳驻足点。整区空间开阔,地势平坦,利用“田”的肌理,形成花的海洋,给游人开阔的花海视觉体验。此区采用条状曲线的肌理营造花海,植物颜色丰富,红、黄、白、蓝、紫各色系的花海宽窄不等,间隔分布,烘托热烈的入口氛围。
台地花海区通过营造不同高差的地形,种植组合式花海,空中栈道在花海中穿行,通过视线上下移动,产生空间的变化。在抬高的缓坡山地和山脊线周围种植10亩乔木色叶林,形成花境背景,利用树丛、树群和树带分隔与围合空间。
童趣花海区是专为儿童活动设计的场地,围绕“花”的主题,挖掘花文化的内涵,策划家庭园艺、开心农场等亲子活动。将园艺工作引入生活,让儿童亲手种植花卉园地,体验和感知植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同时种植可以食用的花卉,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体会吃花、吃花的乐趣。
采摘花海区提供采摘的空间,从减少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自播繁衍能力强、花朵鲜艳、保存时间长,或者可以制作干花的花卉为主;同时为了维护土壤的肥力,轮作茶田,也在采茶活动中体会收获的喜悦。
养生花海区的现状为一些灌渠等分割的农田,肌理较为单一,互相之间缺乏关联性。因此在设计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其进行梳理打通,使环境更富有趣味性,并通过趣味栈道将其交通关联,形成水上花田的景观构成。
2. 2 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系统采用三级园路。道路交通设计时,充分考虑场地原有已建成的可利用道路,节约建设成本;原有部分道路较为平直的,可以作为一级道路。一级园路分南北两环,南环总长约900 m,北环总长约600 m,步行全园时间约15~25 min。一级园路贯通全园,串联了迎宾花海区、童趣花海区、采摘花海区、台地花海区和养生花海区。
为丰富游园的穿行体验,二级园路主要沿中心湖区域布设,营造亲水的步行空间环境,增加观湖观花的多方位观景视角。
三级道路主要布置于花海田间的小尺度空间内,使得人们有更多亲近花海的观景体验,并且便于开展园艺劳作活动。
2. 3 竖向及水系设计
项目场地高程较为平坦,基本无起伏,虽视线开阔但缺乏层次变化。场地内有“T”形河流贯穿,水质较好,无污染,但岸线笔直较为呆板。设计中结合场地基底,梳理岸线空间,适当开挖中心水系形成一个中心湖面,整理带状水系形成浅滩、湿地、花带,让场地内的水“活”起来(图2);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将开挖湖面的多余土方堆至台地花海区,设计成高出路面6.5 m的观赏平台,使场地通过地形的变化,丰富游人的景观视觉体验。
2. 4 植被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
2. 4. 1 植栽设计的总体策略
植栽设计的总体策略是突出每个分区的主题和功能,在强调四季变化的同时,用植物营造和丰富场地空间,维持原生态的场地风貌。
植物是花海整体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 , 既是景观类型和自然能力最重要的指示性元素 , 也具有各种生态和物质功能上的相互作用。种植设计原则主要有 :建造快速、维护方便、成本低廉、花期长等[ 7 ]。营造体现当地自然特征、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场地自然生长条件的植物,是选择植物种类时最重要的指标。
2. 4. 2 分区植栽设计
迎宾花海区烘托热烈的入口氛围,用条状曲线的肌理营造花海,植物颜色丰富,红、黄、白、蓝紫各色系宽窄不等的花海,间隔分布,层次丰盈。为满足节日等气氛,采用盆栽苗,可举办郁金香展、牡丹展、国庆草花展等季节性强、观赏性高的的花海展览。 台地花海区的营造,结合了地形和毛石挡墙等自有条件,种植1~2年生的籽播花卉,如波斯菊、虞美人、矢车菊等,可呈现出色彩丰富、艳丽的花海地被。同时,在缓坡山地和山脊线周围片植10亩乔木色叶林,在形成“景观轴”的彩叶背景的同时又分割了空间,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 童趣花海区是专为儿童提供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装饰活动的场地,将园艺工作引入生活,让儿童亲手种植花卉园地,如向日葵、芝麻、油菜花等,体验到植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完整过程。同时种植可以食用的花卉,如秋葵、薄荷等,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体会种花、吃花的乐趣。
采摘花海区提供采摘的空间,从减少成本的角度考虑,选择自播繁衍能力强、花朵鲜艳、保存时间长,或者可以制作干花的的花卉为主。同时为了维护土壤的肥力,轮作茶田,通过采茶活动体会收获的喜悦。
养生花海区是利用植物的杀菌作用,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功能,当人们在此区域进行呼吸活动时,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例如,玫瑰、藿香、萱草等,此类植物以蓝色居多,能产生一种静谧安逸的休憩氛围。
2. 4. 3 色叶植物配置
花海植物在重点打造开花地被和草花的同时,选用了4种新、优、特彩叶树种,在台地花海区形成10亩彩叶林带;美国红枫、沼生栎、娜塔栎、复叶槭在春季和秋季有丰富的季相变化,为花海增添了一抹靓丽的景观。
3 体验式旅游活动规划
3. 1 旅游产品定位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在活动中感悟感受愉悦[ 8 ]。本项目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所以重点营造农业体验旅游氛围,包括农耕体验、采摘体验、农副产品生产体验等活动设计。 景区产品结合自身的风土民俗、生态资源文化,发挥景区旅游产品的优势,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发展。
3. 2 旅游设计
公园在不同的功能区侧重体现“视、触、嗅、听、味”的五官感受。同时因地制宜地安排场地活动。
“视”主要体现在迎宾和台地花海区。四季花田,视觉盛宴,迎宾区成片的花海给游客以视觉的享受;同时,游客在台地花海区空中栈道穿行时可感受到在空中俯视花海的视觉效果。
“触”主要体现在花田采摘区。野花之爱,爱在生长自然、芳香扑鼻、赏心悦目,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游客只需放慢脚步,在观赏花卉的同时,采摘部分花朵,就可感受花与人的深度交流。
“嗅”主要体现在养生花海区和花田彩照区。游客从嗅觉上感受花的存在,享受花的香气,心旷神怡。
“听”主要体现在养生花海区。古人云: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在养生区,游客静听花朵绽放的声音,水流花间的声音,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味”主要体现在亲子花田、童趣识花区。花朵是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食材,如玫瑰、茉莉花、野等;同时,香草植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薄荷、迷迭香、鼠尾草等。
3. 3 旅游产品开发
花海景观的观赏性、多样性、亲和性、文化性,可以对接婚庆、养生、亲子、文创、游乐、露营、民宿、餐饮、会务、培训等众多服务功能,甚至形成花海综合体。本项目所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开发酒店、会务、培训等功能,项目南侧开发民宿功能, 项目西侧开发亲子、游乐等功能,整体农业园逐步形成旅游综合体形态。
本项目在综合体中承载部分服务功能,如入口迎宾花海气势强,可作为婚纱,写真摄影基地;在童趣花海区开设园艺课程,指导小朋友建造自己的花园,同时可用花朵制作夏日冰激凌,体会吃花、吃冰、吃香草的乐趣;在花田采摘区采摘新鲜的花朵,制作成干花或者插花,既锻炼了身体,体验了丰收的乐趣,又通过插花培训得到了艺术审美观的提升。同时玫瑰、茉莉等可制作成花茶,游客可亲自采摘制作。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发达国家对花卉主题景区的研究分析可知,特点鲜明突出的综合的花卉艺术主题项目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且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国内的花海景区设计,根据景观特色、服务功能、文化定位、产业定位等可分若干类型,形成差异化经营和多元化格局。如江苏大丰荷兰花海以郁金香为景观特色,以婚庆为主要服务功能,以荷兰风情为文化定位,以郁金香种球国产化为产业定位,形成了统一高效的资源配置,具有良好的运行效果。
花海景区的成功运行,除了设计和施工的质量要求外,后期的运营管理更为重要。从最初的播种栽植,到中期的灌溉排水、杂草管理、花期调控、病害防治,以及后期的种子采集、残株处理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合理规划,形成可循环的运营周期,保障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莹, 黄德楸, 赖璟怡. 花海植物景观之“海”设计[J]. 园林,2015, 20(12) : 28 - 31.
[2] 符木, 刘晶晶, 方翠莲. 中国花海景观的缘起、发展和现存问题[J]. 园林, 2016, 21(2): 12 - 15.
[3] 蓝蕾, 谭富健, 林石狮. 深圳石皮山公园景观多样性调查与管理策略[J]. 森林工程, 2015, 31(6): 51 - 54.
[4] 夏宜平, 刘丹丹, 张娇. 花海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景观探讨[J]. 园林, 2016, 21(2) : 16 - 21.
[5] 王强. 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原则与方法[J]. 中国园艺文摘,2015(1): 81 - 83.
[6] 张志勇. 园林植物造景的体会[J]. 现代园艺, 2014(20): 107.
[7] 舒钰, 李晶. 浅谈园林种植的设计原则[J]. 林业科技情报,2011, 43(3): 76 - 77.
[关键词]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协调性;空间特性;可识别性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绿地景观是指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路绿地给人们的主观感受,它应符合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内人员的审美要求,侧重关注他们的心理感知与视觉的舒适性,恰当协调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了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满足功能需要的人性化道路景观。所以,对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的协调性分析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道路与城市的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规划中,涉及一些人流、车流的组织问题,例如:出入口的选择、交叉口的确定、停车场的设置以及科技创新城区内的交通网络等,同时对于建筑的方向以及建筑群体的组合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具有决定经纬的作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交通本身还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由于受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布局、地形、气候、地质、水文及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区域道路绿地景观,这个道路绿地景观系统是由道路绿地的不同性质与功能所组成的。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针对不同的使用功能以及规划设计特点、规划设计要求等可分为若干不同的级别,其中每一个级别的道路绿地景观是由道路绿带景观、道路互通绿地景观、广场绿地景观及停车场绿地景观等组成。对待这样复杂的道路绿地景观系统,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时应该考虑周围环境也相应复杂起来:首先,任何种类类型的道路绿地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周边的环境之中,在道路绿地满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自然景色(地形、湖泊、绿地等)以及现代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道路绿地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了一体化的设计,创造具有特色、具有时代感的绿地生态环境,使道路绿地景观与绿地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其次,在总体规划的道路网络中的各条道路要具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一定要做到过渡自然、衔接融洽;再者,道路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还应与道路绿地的性质与功能相适应,也就是说,道路绿地景观要与道路的功能特点相协调,才能实现完美的道路绿地景观。
二、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的空间特性分析
如果从空间体的角度观察,道路绿地可以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开放空间,它的本质是开放的,其中不仅仅包括道路绿地周边建筑和构筑物等实体空间上的开放,还包括向人们的开放,能够吸引、容纳社会公共活动在其中的含义。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道路绿地开放空间可以作为一种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研究,把具有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缓冲城市关系,提供公共休闲游憩场地或具有卫生防护等功能的道路绿地空间,以土地、水、绿色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的非建筑用地空间等,有机地融入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强调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绿地空间上的开放和对大多数人的开放,强调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使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绿地空间与传统的城市绿地有本质区别,不再只是囿于高墙围合,抒发个人情感供少数贵族享用的后花园,也不再只是圈一小块地建起来的公园,而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与整个大环境融合在一起,能起生态调和作用的空间体系。
此外,科技创新城作为新建区域,其道路空间的尺度常形成“车本化”的性格特征,而忽视了“人本化”方面的考虑,即园区内的道路绿地景观在满足汽车交通景观要求的同时,却因其尺度过大而显得单一,从而失去空间的选择性和亲切感。因此,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确立合理的道路绿地建设尺度,将有助于加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景观空间的营造,提高空间的通达性,增加活动的可选择性,从根本上提高行走在道路空间中的舒适程度。
三、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核心区道路绿地景观的可识别性分析
识别性是指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绿地景观形象上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现代的道路绿地景观往往容易雷同,而不同的设计方式将有助于加强道路绿地的特征,并可以区分道路绿地的不同功能。作为新的城市空间,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环境一般不为外人所知,即使是整日往返于其中的企业员工也可能对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交通布局、环境景观等知之甚少,而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作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布局的骨架,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其环境景观的识别性尤其要突出。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道路绿地识别性的创造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创造出特色突出、高品位的城市道路绿地,还可以利用道路绿地平面图案或立面的丰富程度等,产生不同的识别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界面;道路景观;设计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urban road interf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design. People from the city most directly felt in the road. Established image of the City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oad interface. Traditional urban road interface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road-oriented functionality, safety and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manifestation of the road landscape corresponding lack.
Key words: urban road interface; road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界面景观不是道路空间的扩展和望,也不是对道路两旁建筑物的评价,而是在道路环境扩展中,景观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组织关系,是存在于一定领域中的问题;道路界面景观中的人,不仅是外部客观环境的评价者,更是其直接使用者和参与者;道路界面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交织而成的空间。
如果让城市道路景观体现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就必须从现状出发,充分挖掘当地个性历史、文化元素符号,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强化该道路的界面景观,体现其场所精神,引起人们对街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以资阳城南大道景观规划设计实例,来研究如何在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中凸现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城市意象形成,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道路景观实例
区域背景
资阳,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四川唯一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历史文化悠久,35000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资有“中国西部车城”、“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中国节能之都”、“绿色资阳”、“三贤故里”的美誉。
城南大道是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最主要的交通走廊,也是重要的城市发展轴线;整个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中央大道与资阳老城区、沱东新区取得交通联系。
现状条件分析
城南大道现状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有着丰富的自然水系、优美的山脊曲线和茂盛的生态植被。本案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是南部新区的门户通道,道路周边产业多元,是城南新区的景观走廊。
1.3 设计理念与方法
城南大道作为联接老城与新区的重要交通走廊,与城市其他用地一起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风貌,承载着交通畅通景观塑造、文化表达、空间风貌、生态构件等诸多功能。因此,本次景观设计从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着手,突破传统景观的设计思路,使城南大道成为城南新区的景观标识――城市景观地标,山水文化载体――城市文脉传承和生态文明的示范――绿色生态特色。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车城”、“中国节能之都”、“绿色资阳”的新区形象。
本次设计针对城南新城,从城市环境色彩、城市道路标志系统、城市视觉走廊、城市地域文化、生态植物配置、城市景观节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设计探索,将城南大道打造成为融商贸展示、休闲娱乐、生态游憩、景观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资阳市城南新区景观风貌大道。
道路景观设计
城南大道作为新区连接诸多节点的重要道路,其景观形象极大影响到新区乃至资阳市的景观意向。
总体功能结构――一核、两轴、四段
一核:
功能景观核心 两条景观大道的交汇节点,资阳城市副中心、城南新区的功能及景观核心,承载了南部新区商业中心、行政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市民休闲活动中心。
两轴:
1) 历史文化轴寓意资阳城市从老城区到城南新区的过去、今天、未来的发展脉络,同时沿线产业区可以比拟为未来资阳经济发展增长的动力引擎,承载资阳美好明天。
2) 景观形象轴彰显资阳城市门户形象,是一条礼仪性景观大道,沿线分段布置绿化景观,分别展示各个区段的功能与特色,将未来新城多种功能特色与景观风貌串联,融为一体。
四段:
门户景观段该段为通向成渝高速公路的重要景观节点,可通过大尺度、大流线的设计手法,打造代表资阳地域文化及城市精神的形象窗口。
工业展示段本段是城南新区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重要的形象廊道,道路两侧是企业和园区的展示空间,展示资阳工业文明和产业兴盛的景观形象。
产业景观段本段是新区重要的道路景观节点,重在营造适宜于产业园宽阔开放的景观形象。
滨水居住段是临近沱江的重要节点,作为滨江景观的延续与渗透,重要发展高端居住于休闲功能。
景观结构规划主题
界面景观的完善 城南大道的景观设计必须充分分析丘陵地带城市的空间比例关系,形成适宜的景观序列和空间尺度,特别应该注意人行道绿化的模式和行道树的类型,其将直接影响到空间舒适度是否合理。
界面色彩组合定位本案首先对资阳的城市色彩进行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古典建筑、城区建筑和自然山水四大类进行颜色统计。调查的结果是:资阳市的山地呈现土壤的红褐色,而有植被的山水则呈现出植物自然环境的绿色,传统民居主要是灰色、灰褐色,形成了以灰色调为主的基调色;古典建筑则主要偏青色、灰色;新区主要偏青灰色,色调偏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资阳市以冷灰色、青灰色为主的基调色,符合资阳市色彩规划。
节点景观的形态演绎将资阳的山水文化进行挖掘,将其演变出来的形象进行造景,将城南新区主体产业文化进行提炼,将其抽象出来进行城市家具设计,传递“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的形象名片。景观节点使用充满地方特色的砂岩造景,形成现代工业文明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历史记忆。
界面景观的构建策略
可意向性与可识别性的实现 设计师赋予道路一种指向性或不可逆转的方向性,使人在道路上的感觉能统一成为连续的指向性,在感觉上具有强烈的目的地。
认同感和归属感设计师着力打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吸引力的界面景观,赋予连贯和内聚的形式以及易于识别的公共领域,使人们具有城市认同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与城市或社区的一种精神上、心态上的相依关系。
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城市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累积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城市形态与风貌特色。文化内涵赋予城市道路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使其具备场所的性质和精神。不同文化内涵的地域形成不同的场所特征。设计师尊重和延续传统文化脉络,顺应人的心里和行为方式的要求,努力打造有文化、有城市魅力、有素质的道路和街区,使城南大道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反应城市发展文化和文化特色,使人们感受并意识到属于这个场所。
社会网络城市道路中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结成丰富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交网络和活动网络(休闲娱乐、散步游园、运动锻炼等活动)。因此设计师着力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态环境,使社会网络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让生活其中的人们不仅有归属关、认同感,而且具有安全感和依附感,从最大程度上使道路界面景观具有某种内在的力量。
城南大道沿街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