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力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其一,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当学生的思想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讲到碱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时,我们可以先做钠、钾分别与氧气、水的对比实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这些元素性质与什么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得到了碱金属元素的什么规律?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其二,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元素周期表》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分别说明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然后提出疑问: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例子证明等问题。又如“电子云”的教学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其三,应在关键处设疑。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极为重要,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课文内容能联系到生活的实际也是关键处,教师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说来,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知识的上下联系比较中要敢于反应;在总结知识时还要不断追问。例如在讲授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形成的本质原因,有兴趣的学生就会疑问:还有哪些气体能和水形成喷泉?是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若易溶于其它溶剂或溶液时两者能形成喷泉吗等等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以后,学生对此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知识的扩散与迁移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视角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解决。
再次,教师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发学生质疑。我们的生活中无奇不有,充满了希奇的事物和隐含了许许多多科学的知识,尤其是化学方面的,如化工生产、石油加工、能源材料、生活用品食品、环境污染等等,而这些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举一些生活中和课本内容有联系的例子,然后指出相关的信息点,给以学生充分思考和提出质疑的空间。例如,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可从中启发学生联系课本中CaO、CaCO3的性质提出每句诗所蕴涵的化学反应,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关系等等。只要抓住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化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便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更有兴趣和主动地提出疑问。
孔子弟子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勇于自省。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要进行自身能力素质的剖析。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英语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在提高教学效益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人认为,教师能力素质升级打造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标准的英语发音。口语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基本功。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是一名英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最为基础的能力素质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外国语言的美感,从而才能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
第二,语言具有幽默感。幽默的语言和方式,让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精力充沛起来,并且愿意去信任老师,愿意参与到互动环节,感受快乐,吸收知识。
第三,教师的教态要美。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无声的教态配合对于整个的教学氛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调节作用。试想,教师永远都穿着同样一件衣服,孩子们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对老师失去兴趣,对老师讲的东西更是没有兴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仪容仪表,保持适当的新鲜感。同时,教师更应该注重肢体语言的配合使用,例如对表现好的同学应该及时竖起大拇指以示肯定,也可以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耸肩摊手表示很遗憾。简单的手势搭配,可以为课堂教学气氛锦上添花。当然,温和的或严厉的目光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表示鼓励的或提醒的意思,无声胜有声!
第四,熟练应用网络技术。“互联网时代”电脑已经不再是新奇的事物,研究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计算机,充分拓展教学形式,扩宽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收集一些说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引发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一是要坚持用体育精神努力铸造小学生的课程学习品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在传授课程知识和加强能力训练的同时,应当适时、适量地穿插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激励性的体育故事和轶闻,在不断增进和丰富小学生体育见识的同时,不仅能够有效迁移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变相减轻体能消耗带来的疲劳程度,把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逐步植入到小学生的思想灵魂之中。比如,在一次地区性田径比赛前夕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强度较大,几十名小运动员在强化训练之中显现出了疲惫和畏难情绪。就在笔者为之忧心之时,其中的一位小运动员发出如此感叹:“不知道奥运会上的那些冠军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受其启发,笔者为他们讲述了中国田径劲旅“马家军”在1993年曾经横扫国际体坛的神奇故事,而作为“马家军”核心主力的“东方神鹿”王军霞,把沉寂了7年之久的10000米世界纪录猛然提高到41秒96,此举震惊了世界体坛;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成绩一举摘下了5000米女子田径的奥运冠军,铸造了中国田径的奥运辉煌。绘声绘色的描述,让小运动员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他们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再一次投入到训练之中。由此证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适量灌输一些体育明星的优秀事迹,并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演示一些体育赛事的精彩片段,能够发挥提振精神、激励人心的作用,以此不断深化学生们的体育学习情感。
二是要坚持用情境教学不断深化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
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认识,而且能够有效发挥激感、促进思维和启智导行的作用,它在学校教育中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现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无可比拟的有效支撑。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和表现形式来说,可以将其分为生活情境、语言情境、表现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和模拟情景等几种类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教学为例,笔者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趣味性游戏活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激活课程教学状态,而且能够有效地聚集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教学情境和安全、开放的学习心境下,既提高学习成效又深受思想品质教育。如小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不强,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鉴于此,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执教者可以开展诸如“看谁反应快”之类的集合小游戏活动,以此快速调整教学状态,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组织性和课堂纪律性。再如,在关于小足球的“脚内侧接球”内容教学中,为了有效消除单调训练的枯燥乏味之感,可以将其转换成“推滚实心球”的游戏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育游戏中同样实现灵活练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能够不断激活和逐步深化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情趣。
三是要坚持用信息教学全面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念
(1)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1、身心健康
高校辅导员要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才能应付日常繁重的工作。同时,作为辅导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稳定的心理状态、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兴趣健康而广泛,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具有亲和力。
2、扎实的专业知识,通才与专才并举
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的专业知识,要通才和专才并举,他们的知识领域中即要包含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又要包含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面对知识层次较高的高校大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工作做的得心应手。
3、优秀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
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和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可以保证他们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做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1、学习能力
高校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接受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科研。辅导员的学习要有自觉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办事效率,真正成为处理学生事务的专家。
2、组织领导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显示的是辅导员把握大局、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学生经常开展演讲辩论、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辅导员要有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才能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成功完成这些活动,学生即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又从中学到了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
3、创新精神
一个团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使这个团队始终存在活力。辅导员领导着学生这个大的团队,只有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不断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对策
(1)通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增强科研水平高校应该给辅导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保证他们能不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相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工作能力;鼓励辅导员进行科学理论研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加快辅导员由实践型向研究型转变。
(2)通过社会实践使辅导员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更好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社会实践,辅导员可以知道各地的人才需求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学生的就业情况等,在处理相关领域的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实地考察、到单位深入了解或者是挂职锻炼均可,各种方式都可以弥补只在高校内部消息闭塞与社会脱节的不足。
【关键词】兴趣培养 朗读技巧 情感 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到位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才能体验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朗读着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的欢乐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其实很多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旦老师能在学生朗读上进行适当的鼓励,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记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教师定期在班级里开展朗读比赛,给朗读好的同学实行奖励,这样更加激励有欲望的学生去读好课文。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比较实用、有效。
二、教会学生学会朗读
很多学生会读课文,但是不会朗读课文。怎样教会学生朗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范读
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老师是最直接的教材。教师的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除了以上几点,我认为教师的范读还有着增进师生时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这是我走上教学工作的切身感受。教师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一般常见的朗读方式包括带读、个人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自由读。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小学生朗读,教师应抓住语调、重音、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字音正确清晰,对汉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朗读时要注意分辨多音多义字,要按义定音,要求学生对形声字不能轻易读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不添字漏字。把每个字都读得标准,才能为正确地表情达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朗读时,语句要流畅,要把语句读得明明白白,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漏字、颠倒、重复、中断,也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用词随便,不讲究节奏,任意破坏作者语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意的费解和误解。所以教师要想学生读好课文,就要多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这样朗读时感情丰富。
3、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人在不同的情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借助图片、播放音乐、运用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方法,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情感会随着课文内容而自然流露。教材都是图文结合的,合理地运用课文插图、大屏幕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客观上的条件。其次,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应采取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适当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更情愿的去读;朗读不到位时,教师也应给予鼓励,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三、从朗读中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素质
古人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也。”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乐之”的境界,不仅是朗读教学,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也是一种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朗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可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积极的心理因素形象下去感受课文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效果。教育家布鲁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证实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的能量。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用教材中所蕴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学生,去打开这个“盒子”,去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
四、离开课本,多朗读课外书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多年来发现学生很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学习方法是很难提高自己学习水平的,哪还谈得上课堂参与、提出问题和见解呢,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就学习计划而言,可分为长期、短期、近期计划。长期计划就是毕业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力达到社会所需的程度。短期计划就是每个学期所开课程门数学习所要达到的程度以及要学相应课程需要哪些辅助书籍。近期计划就是把短期计划细化,如每天用多少时间看英语、做多少道练习;每天用多少时间预习新课,阅读相关课程读物,该向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若每个学生都能有这样的学习计划并能如期完成,这不仅每一天能获得成就感,还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应根据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2.切实利用图书馆馆藏学习。每一所高校都有图书馆,而且馆藏丰富。利用图书馆馆藏,就是选择既适合自己学习水平又适合相应课程的一些专业书籍或辅助读物,尤其是要利用馆藏中的专业资料(如专业论文或专业文摘以及最新专业科技通讯),如果英文水准较高,还可利用英文专业资料,因为这两种资料信息量大,新知识、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无所不包,通过有意识的大量阅读,一方面增强了专业兴趣,另一方面扩大了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能产生联想,并能有感而发,这样就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去,甚至会与教师为某一学术问题发生争论,这种争论还会激发教师的不断上进,迫使教师认真备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利用图书馆馆藏学习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3.做好课前预习和切实利用好课堂。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它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而且要切实利用。课前预习不仅要看上课所用的教材,而且还要看相应的专业书籍(或资料),它对预习新课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如果结合课后练习题来预习就更有针对性,还会发现哪些地方是难点,哪些地方是重点,这样就可以在上课时特别留意教师的讲解分析,如听完课后还不理解,课后应及时问教师,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
教师的讲解是一种课堂活动。因此,课堂上学生要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走,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把教师讲解的重要内容记下来,尽量做到当堂消化。另外,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自己课前预习时阅读和理解的知识用于课堂活动,既可锻炼自己培养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又可促进教师教学的严谨性。所以上课时认真听讲,可以为课下节省时间和精力
4.及时复习。在校学生复习不仅仅是为每学期的段考或期考,而是通过复结所学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和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因此,课后复习不仅要温习教材和笔记以及教师所讲的内容,更重要地是要结合课外专业书籍资料的阅读来进行,在做练习时碰到有争论性的问题,要提得出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坚持这种学习方法,你的研究性和创新性的能力才有大的提高。教育学的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记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要抑制遗忘,课后复习和及早复习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二、强化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强化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也是在校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但是我们在校生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得间接的实践能力,而自己却没有直接去获取,或者说自己亲自去参与的机会极少,获取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校生要主动地与生产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与沟通,参与他们的生产实践活动,要虚心向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得到提高。笔者的一个学生,没有半点实践经验,但他听从教师意见,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地,不要报酬,虚心地向工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几年下来,他几乎掌握了施工现场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毕业时被外贸建筑公司录用,并能独立完成一个八百万元的工程。另外,在校生要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和“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这都是获取社会实践经验的一种好途径。
2.在校期间要获取最少三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一个人实践能力的尺度,获取这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在校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证明。比如土建施工员证、装饰施工员证、预算员证、安全员证、质量检查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都是建筑类院校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的。另外,我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能进行十一、二个工种的鉴定。有这么好的条件,在校生应当在毕业前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最低要达到中级工水平。若能按时完成这些证书的获得,一次性就业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而且其自主性更大。如笔者带的成人工民建大专班里的一个女生,她也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没有半点实践经验,但他听从教师意见,毕业前,相继获得土建施工员证、预算员证、会计员证、电脑上岗员证,毕业时被建科院录用,干了两年觉得工资低,到广东佛山立即被佛山建筑公司录用。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三、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培养
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负责人认为,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开展工作。二是缺乏拼搏意识,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本地就业,关系多、环境熟、生活有父母照顾。面对保险、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一批新兴行业,一些大学生坦言,这些行业保障度低,虽然行业整体利润高,但是风险大,就业压力太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三是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一些公司表示,应聘者的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也表明,性格活泼、口才好的大学生在招聘会上往往能很好地推介自己,占尽优势。
补救这些素质缺失,应从改变育才观念和成才观念两方面着手。
1.就育才方面而言,学校应明确回答人才应该为谁培养,学校应该为谁负责的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也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江苏某学校实行“毕业生召回制”,在就业市场中大受赞扬。这一事例说明,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就业负责的办学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一些著名学府,如北大、北师大、复旦、吉林大学,已经对人才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调整了学科结构,建立起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充分体现了这些学校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此外,广东省将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运行管理机制,即把就业率与学校发展、专业设置、水平评估三方面适度挂钩,也体现出政府对高校就业情况的高度关注。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长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美好愿景。
一、校长应具备“接新”的能力
所谓“接新”,通俗地说就是有能接受一些新生事物和思想和能力。校长要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摆脱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和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勇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大胆地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改革,成为改革型的校长,能够在摒弃的基础上充分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并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新理念新方法用于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调整学校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校长应具备创新能力
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中国梦”。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教育是奠定国民创新素质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因此,未来的教育必须是创新型教育。作为校长,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用战略的眼光审视未来,用现代教育理论的灵魂和战略家的胆识,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出一套适合本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带出一所创新型的学校,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三、校长应具备周密的组织协调能力
一所学校管理是否科学,教学秩序是否良好,教育质量是否能够稳步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校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学校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又是一个大家庭。作为一个大家庭,家庭内部的各个成员,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教师之间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这些矛盾解决的关键是要靠校长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协调好了,学校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协调不好,学校就会人心背向,一盘散沙。
四、校长应具备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学校管理方面更会突出表现出知人善任的重要性。虽然校长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思路,但未能达到良好办学的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管理人员的方法。管理首先要突出知人,然后才能善任。“知人”就是要熟悉每一位干部的性格特征,了解每位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准确评价干部。比如干部中有的理论基础扎实,但教学缺乏艺术性;有的表达能力较强,但知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富有组织能力,能打开新的局面;有的少言寡语,但办事认真可靠等。这时就需要校长准确把握每一个干部的优点和缺点,掌握和了解干部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状况;并坚持用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对干部情况进行分析。其次要“善任”。“善任”就是校长必须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合理安排不同的人员到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让其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扬长避短。
五、校长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一种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它往往是与预见性紧密相连的。要使学校兴旺发达,最大限度调动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长就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每一个干部和教师的心理波动,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好坏。作为一个学校的主要管理者,必须具有从一些小现象看到大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法与措施,及时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总监;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 tu71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88-02
在监理工作中,总监是监理单位法人代表在监理工作中的全权委托人。在监理单位内部,总监是合同履行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监理合同的第一责任者,是监理合同目标的规划者,是监理工作中各种要素合理投入和优化组合的组织者。从对外方面讲,总监在企业法人授权范围内直接对业主负责。因此,总监是监理合同的全面实现者,既要对业主的成果性目标负责,又要对监理单位的效益性、信誉性目标负责。因此,做好总监工作无论对建理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乃至对建筑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1当好总监,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
1.1组织管理能力。总监是监理工作的组织者,是团结、带领监理部全体监理人员圆满完成监理服务合同中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的领导。现场监理工作是一项集体工作,作为总监必须团结全体监理人员、充分调动每个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工作的潜在能力。总监在监理机构内部的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1.1.1坚持以人为本,育人在先的思路。监理工作是技术服务型职业,人是第一要素。总监对监理部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只靠挑,应该通过岗前培训、实地演练、持续指导、综合考核来培育和发现人才,用其长、避其短,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特长,体现出监理机构的群体智慧和力量。
1.1.2妥善谋划监理工作目标与实施举措。监理工作目标体现出总监的志向与意愿。总监应根据监理、施工合同有关条款,策划并确定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以鞭策自己和激励员工共同奋斗。策划的实施举措应在分析监理机构内部成员组成和施工单位技术与管理状况的情况后进行,其内容包括监理自身如何贯彻与实施以及如何激励施工单位质量创优和保证施工进度等。
1.1.3尊重和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监理是各类人才流动性较高的行业。监理机构内成员一般由本单位职工和外聘人员组成,总监对项目监理机构内部成员应一视同仁,尊重和关爱他们,以形成和谐团队,共谋监理机构良好形象与信誉,共同努力实现监理工作目标,让自己和所领导的监理机构得到参建各方和社会认同。
1.1.4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对于比较重要而又难于决断的事宜,应该发动员工认真讨论,耐心听取意见,综合分析,集中采纳既合理又合法的意见,作出结论,指导工作。
1.1.5确立甘为人梯的理念。育人和关心他人成长应当视为总监的职责和义务之一,也是本公司对监理人才培养的方法之一。要实现这个任务,总监必须甘为人梯,要为员工的成长和提高多做培育和宣传工作,对共同努力所获的成绩要多作谦让,以增加刚从事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信心。
1.1.6实行劳逸结合的思维模式。监理工作是非常艰辛的职业。监理外业工作和施工人员一样,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是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做好预控,规避风险,监理工作不能畏缩;监理日志记载等内业工作,必须在8小时以外工作之余完成;“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涉及面宽、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总监应按有劳有逸、劳逸结合的思维模式实施领导,要求员工在工作时严谨地工作,力求一次做对,每次追求更好;生活上要宽松,但不越轨,倡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使其身心健康,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于工作之中。
1.1.7敢于纠正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当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偏差时,应实事求是地纠正错误,避免给工程建设造成损失。同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减少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当然也应要求认真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以防重犯,使员工在关爱与和谐的气氛中得到教育。
1.2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总监领导才能的重要标志和综合体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大型建筑施工中,往往是多项工程、多工种、多个施工队伍平行、立体、交叉作业,总监不但要协调现场施工的各种关系,更要协调好参建各方(业主、承包人、设计单位、社会各方)的关系,实现工程建设控制目标。总监应成为协调各方关系的高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与承包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
关系。在法律上这三者是平等的主体,在工作上互相促进,在管理上互相制约。在监理工作中,项目总监与建设、设计、施工、监督、供货商、分包等单位的各类人员打交道,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在这当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与业主的关系。由于目前的工程现实决定了业主和监理之间的主从关系,很多时候业主对现场监理的满意度是衡量监理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尺。所以从监理公司领导到项目总监的工作中心,都是围绕如何让业主满意进行的。显然,业主不满意的代价轻则约谈、通报,重则要求更换现场监理人员,甚至暂停支付工程监理款;反之,如果能够赢得业主的信任,现场监理工作就比较容易开展,即使出现差错,比如人员不到位或者监管不力等,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前提是监理自身的业务素质要过硬,不能轻易授人以柄,另外在表明立场和协调关系上要注意分寸,尽量留有回旋余地。 业主的支持对顺利开展监理工作极为重要,离开业主的支持监理工作将寸步难行。因此,作为总监要与各类业主交往,业主中有的懂工程,有的不懂,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各有特点。总监应根据业主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对策,与业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赢得业主对监理工作的支持。总监应树立服务意识,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对业主不熟悉的基建程序提供帮助,积极协助业主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总监应周期性地向业主的项目主管进行面对面的汇报,使其掌握工程动态,了解监理情况。
关键词:财务部门;素质;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29-02
财务部门具有保障、参谋、指导、协调和监督四个职能作用。要发挥好财务部门职能作用,应着眼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从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工作能力、讲求工作方法入手,解决好想干、能干、会干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思想决定行为。推进财务事业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1.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做好财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财务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单位的全面建设,经费调控不力,则影响单位中心工作的落实;资金调度不到位,则影响事业任务的完成;财经秩序不规范,则影响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因此,财务部门和人员要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扎实地做好财务工作。
2.要解决工作方向问题,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这个指导思想。从范围上看,财务部门就是为单位服务,为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从内容上看,就是为中心任务服务、为各项事业服务,这既是财务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财务部门存在和发展的立业之基。突出服务这个指导思想,就是把服务贯穿于财务工作的始终。一是在工作筹划时谋服务之事。紧紧围绕服务安排活动,把服务融入到谋划工作的思路中去,从各项工作安排中体现出来。二是在工作实施中讲服务质量。把服务从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三是在工作结束后查服务效果。把服务是否到位,单位、部门和人员是否满意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和内容。突出服务这个指导思想,财务部门要倡导发扬“五种精神”:一是善谋全局精神,把准服务的方向,即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实施财务保障,使财务工作始终处于单位领导之下,始终按领导确定的方向实行。二是改革创新精神,谋求服务的高标准,即依靠财务改革,提高财务保障水平,促进事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三是依法理财精神,把握服务的原则,即依法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支持、财务调控都按制度办,不搞无原则的服务。四是求真务实精神,端正服务的作风,即以诚为本、说实话、算实账、报实情,让领导、部门、基层放心。五是齐心协力精神,打牢服务的基础,即内部团结,外部和谐,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二、培养过硬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好职能作用,财务人员必须有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要注重培养和锻炼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培养政治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政治不成熟,对政治形势吃不透,财务工作就干不到点子上,就处处被动。因此,财务人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要把讲政治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之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学会运用政治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财务部门领导要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处理业务工作,善于用党的决策统揽业务工作,善于把落实上级的决心作为业务工作的主导,对涉及全局的事项要高度重视,对领导关注的、影响单位建设全局的重点项目要给予全力保障,开展工作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要注重政治效益。如何培养政治素质:一要搞好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时刻明了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谋事要从政治上考虑,要办服务政治需要的事。遇事要从政治影响上考虑,属于产生政治效益的事要干,负面影响的就不能干,如克扣基层经费,就损害基层利益,不利于单位稳定,这样的事就要坚决反对。处事要从政治结果上考虑,处理问题不能信口开河,不能随心所欲,对产生政治效益的事可以处理。
2.培养专家型的业务素质。一要培养谋划能力。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于精心谋划,谋划得好,就能保证全局、把握重点、少走弯路。培养谋划能力,要多学习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增强谋划工作的全局性、综合性和主动性;要多练,财务部门要多介入组织大项工作,多参与论证实施方案,积极锻炼谋划能力。二要培养创新能力。财务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财务工作的特点规律,要围绕提高保障效益,在管理制度、保障方式、服务措施、办公手段、工作方法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争取工作有新突破。三要培养抓落实能力。抓落实是财务人员的必备能力。工作谋划的好坏,最终靠落实成果去衡量。财务部门领导要盯着问题抓落实,要带着成果抓落实,要跟踪问效抓落实。
三、讲求科学的工作方法
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基本素质,工作中还要解决好会干的问题,也就是工作方法问题,重点要抓住关系处理、业务指导和内部管控三个关键环节。
1.处理关系上,要做到“三个在先”。对领导参谋在先、对部门协调在先、对基层指导在先。对领导参谋在先,就是要抓住时机及时向上宣传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和上级指示精神,真实反映单位财经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经常汇报单位财经状况,提出工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对部门协调在先,就是在出台政策规定、处理特殊经费等问题时,要客观公正地站在其他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充分征求、尊重其他部门意见,达成共识后,该报告的报告,该落实的落实。对基层指导在先,就是在服务基层中,要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标准,既要给任务又要给方法,既要严管理又要促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