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管理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校企共建实训教材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通过和企业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企业网络对人才的应用需求,依照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与企业共建实训教材。要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项目实训的教学内容,实现企业和学院共同编写实训教材的方案[3]107-108。我们编写的校本实训教材适合学生的水平和需求,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他们从实践中提高了网络技术实际应用能力。
1.2搭建实训虚拟平台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原理较多并且设置复杂,如果单纯地使用裸机和真实设备来配置,不仅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设备昂贵,易于损坏。项目实训实验结合企业网络工程项目,按照企业网络实施流程来完成案例[4]25-27。实训中采用Windows Server、Linux和GNS3软件和ASA防火墙等模拟路由器和防火墙,让虚拟机和真实机桥接。该仿真平台使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学生不但易于理解和实现,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练习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维护,避免因学生的误操作对系统造成损坏使实训终止。它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完成修改和设置而不影响真机的正常运作。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软件中体会到路由器、交换机在企业网络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和配置,为以后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1.3企业案例实训
案例实训是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验中。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Windows Server、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维护和管理,学会桥架、管线、机柜和六大子系统的综合布线,熟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无线AP等的配置管理。企业案例的选取来源于企业,学生根据实训的目标,采取小组讨论选取组长、资料查阅记录、流程实施和报告撰写等形式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在施工现场有选择地指导,由小组长答辩,教师根据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评定实训成绩。企业案例实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项目实训中,从网络环境构建、操作系统设置、网络设备安装、网络设备安全配置到安全测试验证,一整套的项目实训下来,学生获取工作中有用的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训练与实际工程项目职业能力衔接,为职业院校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网络设备的安全技术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让实践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1.4企业顶岗实训
1学生顶岗实训
首先完成章节项目的实训,章节项目的实训是小案例实训,结合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来实施。其首先使用模拟软件来模拟,然后用虚拟机安装相应的软件来实施网络操作系统设置、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安全案例。对于Windows Server的高级设置和维护、Linux的安全管理、ACL配置、NAT和防火墙等技术,讲解时要精讲,项目案例实训时要精练。其次完成综合项目的实训。综合实训是在本课程全部完成后进行,根据企业网络实际需求搭建安全和便于管理的网络。模拟企业网络环境,组建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操作系统搭建、网络环境的构建和网络安全技术的技能训练。通过项目综合实训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办公环境、需要的信息点数量以及网络拓扑图进行综合布线,安装和设置操作系统,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安全设备,使用管理软件监控企业网络的运行状态,并采取安全技术保证企业网络的安全,使其正常运作。最后是顶岗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切实感受真实网络环境,发现网络安全隐患,掌握网络操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处理网络故障的实际能力。项目实训的成绩考核方式要灵活,将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给学生以中肯的评价,以能力为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顶岗实训
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网络所需要的工作岗位和技术能力,全面跟踪学习综合布线、网络应用操作、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云计算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岗位;然后反馈到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中,更新校企共建实训教材,将企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做好与企业网络技术人员的良好沟通,丰富实训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中坚力量,怎么培养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是摆在每个职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职业学校发展迅速,重技能,强实训也成为职业学校的共识。实训教学、实训管理日趋规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训效果更加显著。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创新,强调科学发展,学校也不例外,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管理研究等都在广泛地开展。为了更好地做好、做精、做强学校的实训教学管理工作,现将在开展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总结,为学校实现“引领技术,成就未来”的发展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应从计划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考评管理六个方面开展。
一、计划管理
各工种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基本依据:职教系统颁发的专业教学大纲;行业技能要求(主要参考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企业和社会的用工需求。实训计划的制定是实训教师团体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实训教师努力、敬业的体现。计划的制定包括以下过程。一是对前一学期总结研讨,总结前一个计划的优劣,发扬优点,摈弃缺点。二是对近期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动态分析,发展方向的学习研究,调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就业状况。三是进行资料汇总、分析,得出数据,开展团体讨论,形成文字资料(实训教学计划)并建档备案。计划起着纲领的作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不精耕细作。计划的实施辅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不可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根据计划分阶段对教学进行分解,采取模块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学习通过计划的制定可以开发出相应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训校本教材、实训练习册,方便学生学习。
二、人员管理
这里的人员管理着重强调的是对实训教师的管理。在注重实训教学的今天,实训教师在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实训教师的组成也是多层次的、立体的,既有专业实训教师、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又外聘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留校学生成为实训教师的。就这些人来说,年轻者居多,大体上本专业技术过硬,理论基础知识较差,教育教学水平相对欠缺。针对上述情况,学校采取“理实对接”“以老带新”“工种互换”等教学组合模式,使实训教学合理运作,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精益求精。实训教学强调专人负责制、分层制、奖罚制等相结合。科室领导负责并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工种协调、监督检查,做到制度透明、管理高效、客观公正。各工种实训教师由组长负责,组长向科室领导负责,层层有人管,制度保证,责任到人,奖罚分明,责权利明确。
制定专门的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后备力量,是今后学校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有活力,有想法,有勇气,但缺少知识的积累、经验和耐心,内心浮躁与功利。成长计划主要有每学期不少于二次的公开汇报课;课程教案的评比及每学期编写两门不授课的详细教案;老教师帮带计划;安排参与技能竞赛;定期安排参加校内外培训,让青年教师走出去,请企业优秀人员走进来,增长他们的知识与技能等。另外,领导关爱,同事关心,也是其成长的因素之一。
三、安全管理
根据企业用工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并结合本校实际实训教学的特点,按不同的工种制定出完整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配套有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并着重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在进入实训车间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演练。学校严格掌控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机床的操作规程等),实训的纪律与要求,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安全意识。另外,科室领导高度重视,并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巡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有效地解决。实训教师也要加强安全责任意识,注重学生实训安全、机床设备安全,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解决。
四、设备管理
职业学校强调实训教学,实训设备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实训设备数量一般较多,因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使用,正常运传,及时维护,专人负责是学校实训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谁使用谁负责”是总的指导原则。各实训工种的组长是该工种设备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负责人有权要求开机使用者进行登记,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设备状况等。实训处科室领导是设备使用的监督人员,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的检查,设备维护检修等。
五、成本管理
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实训材料消耗的成本。各类实训教学必然有材料消耗,而且这个消耗的成本是巨大的,节约成本、降低材料消耗是实训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求学生加强对实训材料的管理,由专人负责,每月进行清查盘点,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并上报汇总。另外降低材料消耗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车工实训,降低材料消耗主要是三个基本途径。一是实训材料购买时可以购进质量稍差、价格相对低的尼龙棒作为第一学期的实训材料,这样可让学生练手,可节约车刀成本支出,可降低车床的碰撞事故达到一举三得。二是实训材料的循环使用,如同一阶段的项目则尽可能设计为材料能重复使用多次,第一阶段加工完成的成品可以在其他班级第二阶段实训中使用。三是校企合作,进行来料加工,可以承担一些校外的相对简单加工项目(学生可以练习的工件),为企业进行代加工,企业不需要付加工费,这样可以节约实训材料的
支出。
六、考评管理
考评管理工作的对象有实训教师和学生,方法主要是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就实训教师而言,过程考评指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与师德方面,如备课、计划制定、作息时间、课堂效果、为人师表情况等;结果考评指个人的业绩、教学质量、教学完成情况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 专业实验室;方案设计
1、引言
目前,信息安全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交叉的学科领域,它需要综合利用计算机、通信、微电子、数学、法律、管理、教育等等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研究成果。信息安全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基础建设、网络与系统的构造、信息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体系等。信息安全作为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也很多,因此除了工程教育共有的特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有其独有的特点:信息安全领域知识覆盖面宽、信息安全知识更新快、信息安全教育是一种持续教育、信息安全教育需要面向多样化、层次化的人才需求、信息安全教育更注重应用和实践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应该在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特点,对专业实验室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准确定位,才能发挥专业实验室对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
2、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因此培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级蓝领”(社会上把企业中的人员按其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创造的价值、获取的报酬等综合因素分为金领、白领、蓝领。随着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使许多企业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岗位技术含量正在不断增加,“蓝领”“白领”的边际正在模糊和淡化,“高级蓝领”应运而生。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员(运行维护),为信息安全企业培养安全服务工程师,为公安机关培养网络警察,培养能够胜任“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发现、处置”工作的技能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主要满足一线工作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强、具有大专学历层次的信息安全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司法信息安全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专业实验室规划与设计
3.1专业实验室规划
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的建设紧紧围绕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发现处置”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目标为培养掌握最前沿高级信息安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突出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的培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的实训。
3.2专业实验室设计
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实验实训综合系统分别由信息安全基础实验室系统(实验性质、仿真环境)、信息安全仿真实训平台(实训性质、仿真环境)、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平台(实训性质、全真环境)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该实验实训系统的训练,逐步完成从基本技能培养岗位能力建立岗位能力提升及强化三个层次职业能力的三次提升。
(1)信息安全基础实验室系统——(实验性质、仿真环境)
信息安全基础实验室系统能够提供多种常用信息安全产品的仿真环境,能够完成人机操作、多机操作等攻防实验内容。配合理论教学供学生进行日常上机实验,教师可以参照实验室教材与标准讲义,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典型网络攻击的原理与手法,进而掌握针对这些典型攻击的各种网络安全防御手段,同时掌握常用网络安全防御软件的配置使用方法。 (教学软件+硬件集成为一体)
要求满足:50人能同时进行交互操作。
(2)信息安全仿真实训平台——(实训性质、仿真环境)
信息安全仿真实训平台通过还原职业活动情景的方式,仿真多种企业环境,重建企业不同的网络安全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模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企业各种安全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使其掌握不同网络环境下对一系列安全产品的综合部署和配置方法。支持多人配合完成实训任务,具有高互动性和真实性,培养学生团队工作意识。实训方案来源于真实企业需求,并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符合当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实用型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教学软件+硬件集成为一体)
要求满足:50人能同时进行交互操作。
4、结语
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主要是针对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岗位(信息安全管理员-运行维护)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安全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进行设计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实验环境, 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实训,能够加深对网络攻击技术、网络渗透技术、服务器入侵技术、网络防护技术、数据恢复技术及计算机信息的加密与解密等技术原理的理解,掌握防火墙、IDS等网络安全产品的搭建、配置与使用,电子证据的固定与分析,电子数据恢复,信息安全事件的综合处置等核心技能,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将有直接帮助,同时,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操作技能强的信息安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爱新等.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65-67
[2]钟平,王会林.高校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0(2):122-124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训室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1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大安全观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安全的诉求不仅体现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还体现在生活和学习领域。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新一代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在搞好职业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将安全提上日程,并制定了相关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将安全事故纳入应急预案体系的相对较少,建立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更是少之又少。
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使用机器设备、电器类仪器、仪表等都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也发生了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造成师生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等。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以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并使设备和设施免遭破坏,从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1 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关法律责任,但多数高职院校普遍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章立制,虽然大部分院校在安全生产方面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在实训安全事故应急方面仍未形成体系。高职院校建有大量的实训室用于学生实践训练,实训室的设备设施与生产经营单位类似,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难免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有害因素分析,以明确实训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并对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作出评估,从而针对事故隐患提出预防措施,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体系,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提高实训安全管理水平。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实训室危险源辨识清单如表1所示。
2 实训室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1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分级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可知,实训室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由于高职院校实训项目较多,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风险类型多,因此,必须建立实训室安全事故综合预案,预案内容包括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预警及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程序及应急保障等内容;而针对风险较高的事故,要建立实训室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实训室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等内容;而对于具体的实训场所,可根据事故类别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应急处置措施,明确注意事项。建立实训室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可在日常实训过程中起到事故预防的作用,使相关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启动应急预案,起到控制事故的作用,降低事故损失。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分级如图1所示。
2.2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模型
实训室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能起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必须包括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且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能持续改进,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模型
2.3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在应急体系中,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是核心,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对实训室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确定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对应急机构、人员、装备、救援行动及指挥和协调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在应急预案后,应对全体师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找出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若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及时修订并完善应急预案。
3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关键问题
3.1 实训室事故风险分析
事故应急预案是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训室危险源辨识是预案编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对实训室危险源辨识不够全面,可能会漏掉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的危险源,尤其是一些特种设备,必须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检验。此外,还要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找出实训室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四方面找出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3.2 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急程序和具体措施,明确规定应急响应相关人员的职责,使其在应急预案启动时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在制定现场处置方案过程中,必须结合实训室实际情况,邀请实训室管理人员参与编制工作,应急处置方案必须经过应急演练来检验其效果,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形的,应及时修订,确保万无一失。
3.3 应急演练的开展
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可能无法预测事故现场状况,导致实施过程中出F问题,应急演练的开展成为检验应急预案与实际情况符合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演练才能发现问题,因此全体师生必须重视应急演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师生往往将应急演练作为一种形式,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没有从应急演练总结经验教训,在事故发生时无法保证应急救援行动有效进行。因此,在应急演练之前,必须对演练者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并使其真正获得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
3.4 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
在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及时修订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及应急救援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此外,在应急救援中,根据事故影响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在事故扩大时,及时调整响应级别,必要时还要与外部应急预案相衔接。
4 结 语
高职院校实训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建立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可降低事故损失,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降低设备财产损失。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建立实训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理瑞.高职院校工程实训安全现状评价及应急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10(10).
[2]姚朋君,范强锐,史天贵,等.高校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15(4).
关键词:实训教学 安全管理 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 触电与漏电的预防
指导老师在维修电工实训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引导、启发和辅助学习的同时,要适时地开展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学校机械光电专业群采用“1+1+1”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在主校区学习基础理论,第二年在实训中心的车间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车间按工厂与教室结合模式设置,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维修电工是机电和光电专业群的基本专业技能课程,学生以探索性技能训练为主,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基层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训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2~3个小组,每组安排1~2位指导老师带教,这样可更好地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可更好地保证教学的安全。
笔者学校的维修电工技能(中级)实训考核装置为拼盘结构,电器零部件已经连接到端子排。实训时,学生只要在端子排上进行电气连接,便可得到各种所需的功能线路。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电器部件因反复连接而损坏,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然而线路连接走线又多又长,电路连接点增加近1倍,与电路原理图对比,整个布线更复杂。该实训装置工作位置比较高,电气线路采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源,有着复杂的连接线、的金属电气连接部位和较高转速的电动机,如何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安全意识渗透,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态度与教学安全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操作规范与否的重要因素。若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高、学习态度积极,在实训中就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相对较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可能性较高。
在专业技能培训中,二年级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要参加技能等级鉴定的同学,技能训练积极性很高,主动钻研技能;不参加技能鉴定的同学,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应付技能实训,甚至逃避技能实训。对于这种现象,笔者学校统一老师认识,要求课程是所有学生必学的知识,根据教无定法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要求制定分级技能训练目标,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速度要求和进度要求,严格开展技能实训。同时,采用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开展同学结对子互助学习,掌握快的同学帮忙辅导掌握慢的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在实训课中都有事做,杜绝在课堂上出现散漫现象,营造一种向上的集体学习气氛,让学习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样做符合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实践证明,快乐互助学习可以大大降低实训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在实训中开展安全教育的策略
1.在各个阶段安排安全教育
一是培训前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在每一期的维修电工实训开始时,均组织学生学习维修电工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安全用电知识。二是课前课后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每天课前集合和课后集中,点评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强调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用电知识,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实训中进行安全教育。在实训中,指导老师不仅要辅导技能学习,还要不断提醒、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更要“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出现。面对突发的安全个例,也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好机会。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对危险的永久记忆,对于其他学生更是教育引导的好机会。
2.实训教学安全管理经验介绍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检查、判断和防护,在实训教学过程,笔者总结了一些防范用电安全事故的经验。
(1)指导学生掌握安全用电方法。
①万用表检查。实训电路安装连接后,要求学生用万用表检查电路连接可靠性,判断电路连接正确与否,是否有短路现象等。万用表是故障排除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异物管理。连接好电路,经万用表检查之后,接通电源前,要先检查电路板和电动机等部件周围是否有异物,不用的导线、旋具等要清理干净,防止通电时发生伤害事故。
(2)训练中注意顺序问题。
①安装顺序。维修电工实训主要是控制电动机启动、运行(变速与正反转)、停止与刹车等动作。实训室条件下,实训控制对象是小功率三相电动机,动力电路与控制电路导线线径没有区别,从效果来看,先安装哪种线路都可以。实训中,学生选择先易后难,接线顺序一般是先动力线路后控制电路。但实际施工的电动机功率则视需要而定,动力导线线径按每千瓦2A配线,大功率电动机导线线径比控制电路大,为了便于接线,安装顺序是先控制电路后动力线路。为了模仿实际施工,要求学生按先控制线路后动力线路的顺序来安装,也方便线路检查。
②通电断电安全顺序。电源通断操作时,必须有专人监护,仔细检查后方能准备通电试车。实训台采用三级电源,一是总开关,二是电源启动,三是断路器。通电试车时严格执行通电步骤一、二、三,断电步骤三、二、一,渗透负荷分级管理概念。在接通断路器时,学生绝对不能正面站在电路板前面,手臂不要在电路正上方去接通或断开断路器,防止发生短路事故时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必须站在总电源开关侧,随时注意学生的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切断电源。学生按步骤接通电源后,人必须站在电路板侧面方能启动电路通电试车,防止电弧灼伤人体。指导老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站在电路板正前面的行为,注意观察通电试车情况,果断处理存在的异常现象。
③教师现场就实训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安装好实训项目,经万用表检测无误后,连接电动机,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电验证。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讲解、个别引导,分析电路的通断顺序,观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做详细分析,模拟故障的发生与处理,解决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三相电动机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
实训室中采用120W电动机,线圈直流电阻为1.2kΩ,启动电流小。三相电相序确定后,三相电动机转向固定。实训项目安装正确,通电后电动机运转稳定、声音优美、切换控制准确。在实训室条件下,电动机是空载运行,电阻减速启动效果不明显。
①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的安全防范。每次通电运行时,指导老师要注意电动机的运行情况,三相电动机有缺相的故障表现为有振动和异常响声等,一旦发现这些现象就要快速切断电源,防止电动机烧毁。电动机缺相运行时,启动处于某个特定位置的电动机,它不会转动,可听到电动机发出嗡嗡声;轻推电动机转子,转子就沿推动方向转动;测量缺相运行电动机的三相间电压,可以发现正常两相间电压是380V,断相与正常相电压约为320V,断相与另两相间测量电压的高低与转向有关,缺相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不固定,振动大,有嗡嗡声。
Y连接小功率电动机发生缺相时,短时缺相运行,电动机不会损坏。控制缺相运行时间,引导学生观察缺相现象,分析缺相运行的危害性,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缺相故障。
②三相电动机运行的中性点不连接的安全防范。三相电动机运行的连接方法有Y、、Y—、—双Y等连接方式。在实训中发现,Y或双Y连接的电动机,首端接入三相电源,尾端不连接也可以正常运行。这是因为尾端连在一起是星形中性点,三相平衡条件下,中性点没有电流通过,尾端没有连接不影响电动机运转。为了防止运行中发生意外触电,要把尾端绝缘包扎固定。
(4)讲授防触电与漏电措施。
①漏电保护器保护下的触电防护。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总电源采用4P漏电保护断路器,漏电动作电流是10mA,主要的作用是当发生对地触电时,能快速切断电源,降低触电危险性。但若相零触电、两相触电、甚至三相触电时,漏电保护器却拒绝动作,原因是漏电检测装置无法判断是正常工作电流还是触电电流。
实训中,教师在通电试车时候,规范学生操作动作顺序、操作位置,防止发生接触触电。实训过程中,有目标、勤于练习、训练进度快的学生,往往安全意识高,能严守操作规范,触电可能性低;而那些被动训练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常发生误操作,触电的可能性较高。近几年来,笔者在实训中遇到过两种典型行为:一是一位女生张开双手,手指直接按向通电的电路板;二是一位男生直接伸手想取下带电的鳄鱼夹。这两位学生都是被动训练者,幸好笔者坚持站在电源侧,在未发生触电事件之前就及时切断电源。在实训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细心关注学生的行为,防止被动学习学生发生触电危险。
②防止带电容设备的触电。T68卧式镗床、W62铣床等排除故障练习电路模拟板,采用电容限流的指示灯,工作电压380V。排故电路板断电后,发现按下按钮时指示灯会闪亮,MF47型万用表测量指示灯两端电压超过250V,停止按钮、启动按钮交互按近20次,指示灯还能闪光,这表明线路中电容与电磁铁间存在能量交换和阻尼衰减。设备断电后,要防止发生因电容残余电荷触电。
四、小结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安全教育;目标要求
化学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农业、轻工、建材、纺织、电子、国防、医药及日常生活等密切相联。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因此,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更严格[1]。高职化工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重要力量,将直接负责企业一线的生产操作、管理等工作,其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的安全和发展。
一、开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化工安全教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行业、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的资料表明,在所有工业企业发生的爆炸中,化工企业约占1/3。化工行业的中毒事故数量及职业病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随着化工科技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急剧增长,化学品生产方式及化工行业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工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导致的爆炸事故达48000多起,平均每天27起[2],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化工行业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化工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人往往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据世界各国对事故成因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而矫正不安全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3]。因此,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2.安全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增长16%。“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l0%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行业总产值增长到l6万亿元左右[4]。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化学工业引发的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的会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引发次生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恐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面向当前及未来化工行业的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预防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将提高化学工业的整体安全性,为化学工业的继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安全教育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安全教育是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化工生产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素养。高职学生大多无化工行业经历,对化工行业及物料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缺乏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事故的原因、防范及应对处置措施。在校期间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入企业很难应对复杂的岗位生产环境,势必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及自身职业生涯的隐患,也会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化工行业固有的危险性与学生薄弱的安全基础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具备必须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奠定岗位安全生产基础,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当前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1.明确安全教育的要素
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人、物、环境。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人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某些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物的性能的变化。因此,安全教育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研究人、物、环境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出现的条件和形成事故的规律,探讨控制危险、预防事故的有效对策和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5]。安全三要素中最本质、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安全教育要使从业者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排除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三不伤害”等安全发展理念,掌握化工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危险性,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各项安全工作,能在任何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等良好的职业安全习惯。
3.充实必要的安全知识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了解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环境与条件,掌握常用化学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潜在的危害性,能应用相关参数及物质的理化性质辨识物料、储罐、设备、装置等存在的风险,掌握燃烧、爆炸、中毒、触电、灼伤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各类危险事故防范和处理处置方法。
4.掌握必须的安全技能
围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掌握化工安全操作技能,能根据安全规程从事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电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安全检修、静电防护,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运输,安全防护、安全分析与评价。能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分析生产、储运等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可能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预案,正确排查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工程技术方法和科学管理手段控制危险。掌握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化学灼伤的方法,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伤亡事故、职业中毒、职业病等事故的发生。
5.熟悉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安全状态。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要素及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能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生产实际,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基本方法,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将化工安全专业知识与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开设化工安全技术相关系列课程
开设《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防火防爆》、《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化工生产的特点与安全、化工生产中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技术、工业防毒技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装置安全检修、电气安全、劳动保护、安全分析与评价、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对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与防护、应急处理与处置等有全面的了解。规范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管理,提高课程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都达到化工安全生产的要求。
2.专业课中融入安全教育
高职化工专业开设《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设备维护》、《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与化工安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综合评价,确定设计方案。对其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安全分析,提供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化工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中间体、产品及废弃物进行危险性分析。将先进的安全监控方法、设施和预警系统引入课程,通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在《化工工艺》课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和生产所用的原料、中间体、产成品的理化性质,比较各工艺控制条件(反应温度、压力、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等)下存在的风险,学会优化工艺防范事故的发生。《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使学生理解流体流动与输送、吸收-解析、精馏、离心泵、反应器等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的同时,介绍单元操作中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对于《化工设备维护》课程,要强化设备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特种设备、大型生产设备、压力容器、储罐、仓库存储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要强调各类安全环保装置、防电、防雷、防爆设施的重要功能。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课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车间里预设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使学生辨识安全隐患,分析各类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危害,引导学生结合化工岗位生产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开展安全分析和评价,找出事故隐患,通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进行事故预警和预防,并能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加强实践环节的安全教育
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专业学生学业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其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直观性、实效性。制定实践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多途径推进实施,注重科学管理,使安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验实训教学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每次实验实训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在理解实验实训目的、原理、操作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报告,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在预习报告中明确列出。实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危险性分析,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前对每次实训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等有清晰地认识,明晰实训的安全要求,规范操作程序。实训结束后要做好安全善后工作,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清理现场并做好记录,记载实训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存在问题,消除危险。在顶岗实习前进行专门的系列安全教育,包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的危险性分析流程、企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运转失灵到故障、异常、事故、灾害)及防范措施等,事故多发部位、原因、特殊规定和安全要求,常见事故和典型事故案例,生产劳动保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定企业实习安全须知,与学生和家长共同签订安全责任状,做到岗前安全早预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环节开展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具有危险隐患辨识能力、电气安全监控能力、防火防爆监控能力、安全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4.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制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全过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各重大节假日、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环节直至学生毕业前,开展全过程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专项安全教育,每周有普适性安全教育。在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请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生产一线技术员、专业消防队员、医院急救中心负责人等来校开设多形式的安全讲座,实现安全教育全员参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案例分析、火灾逃生及灭火演练、安全救护演练、视频图片动画观看、化工典型事故处置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选取企业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实例,引导学生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指导学生编制重大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使学生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掌握防护和急救常识,了解应急救援装备的选择、使用、检查及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及事故现场处置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5.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提升安全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从精神、物质等多个层面营造安全氛围,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使参与安全教育和管理活动内化成为师生的自我需求与自觉行动,将“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加大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各实训中心、校园内配电房及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设计安全提示宣传板块,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广播、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进行安全宣传。开展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安全知识图片展,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安全法规咨询,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会、安全宣传小报制作比赛、暑期安全宣传社会实践、家用化学品安全防护宣传等活动,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结语
为行业企业培养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安全要求的,有实践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双赢的重要保障。面向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强化安全教育,既是本专业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生人身安全、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开展全面的、高效的安全教育,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建立符合时展的安全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素质和系统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2]陈晓伟.多种隐患亟待全面排查[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2):30-31.
[3]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4):207-208.
[4]陈瑞峰,等.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化学工业,2012,(Z1):8-10.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技能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49-03
一、导师引领,交互开放,创建教书育人新机制
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目前已经被高等教育广泛采纳,尤其是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中被当作常规的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导师的权威并不是绝对和广泛的,反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管教中心,导师不能以自己专业的权威而制约学生的发展,所以导师与学生的选择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不断了解学生,学生也要不断向导师学习,双方是一个互选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互动过程。
(一)导师制产生的原因
在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初期,首先关注的就是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学生们的成绩问题。高职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自己的所担任的角色定位不准甚至感到迷惑,常表现为自己比普通大学生差一等;不能把自己与传统的大专生区别开来;不敢正视自己目前的社会角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当中不乏勤奋努力,聪明且具有相当能力一群孩子,他们并没有自我放弃,反而清楚地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优势,唯一缺乏的就是为之量身打造的具有迎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如果这群学生得到良好的引领,他们完全可以在同龄孩子当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这样的初衷也在日后的实践当中得到了验证。经过我们几年时问的摸索,许多学生在全北京地区、全国的各种高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并任职于行业中知名的公司企业。
导师制的实施,并非只为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服务,它是全体学生共建的一个培养模式。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为学生掌握真正的实用性技能创造条件。
(二)导师制的优势
经过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几年实践下来,我们将导师制的优势做了总结:一是导师与学生交互增强,充分发挥两者的个性。导师制就是一种“一对一”的教育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更能形成一种信任关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与导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十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充分结合了学生的个性与导师的专业特长,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能促进导师树立较强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化高职教育要围绕学生开展,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理念。三是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室来开展专项的技能培训,同时完成科研、项目开发等工作,有力地解决了设备闲置、无人管理的问题。四是在学风建设上学生可以随时与导师联系,导师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导师制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在导师制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突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在专业学习和辅导方面,依据专业课程计划,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进度;掌握学生课内外的各项学习动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智力和能力发展,每学期应做出恰当评价,同时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实训项目研发等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建设中也认识到导师制的核心是需要高素质的导师。要求导师是双师型,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且教育效果好、实践经验丰富。导师的聘任由学校颁发聘书,聘期为二年或三年。对学生的选拔必须立足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好,热爱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导师的基本情况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学习成绩等情况,通过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选择培养对象。学生要完成导师指定的读书任务,并写出读书心得,与导师交流读书体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与导师交流一次,并且要有记录,有心得体会;要求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有记录,有感想;要求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帮助导师做实验,要有实验记录。
二、技能打包。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高职教育中课程建设的改革始终强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职业的行动情境。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我们通过“技能包”的开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初步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技能打包”设想的由来
“技能包”是由电脑“文件包”演变而来。不同的包具有不同的主题(能力方向),一个包可装多项技能。一个专业的“技能包”由“专业基础技能包”和“专业岗位技能包”两部分组成。“专业基础技能包”内的技能项目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岗位技能包”内的技能项目,是针对学生拟就业岗位设立的需进一步在拟就业岗位(毕业实习岗位)上强化训练的技能,属专业岗位技能。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并与用人企业共同商讨,分析各就业岗位的关键能力,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为主线,将各门课程的实用技能加以筛选、分类、综合,构建了各专业的“技能包”。
通过调研、研讨,确定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岗位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岗位,他既是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维护员,又是网络安全的管理员,还是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员。针对以上三个岗位,我们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在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能力分解形成岗位核心能力;然后再对核心能力进行归并,形成行动领域;最后根据行动领域我们重构学习领域,形成面向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六门核心课程。
(二)“技能打包”的应用
我们将“技能包”内技能项目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1 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开展各项技能的训练。“专业基础技能”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及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能力、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共归并为四大行动领域: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处置;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所确定的学习领域(即核心课程)为《H3CNE认证课程(一)》、《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数据加密及PKI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务》、《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搬到实训室进行教学,使“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更加完整、直观、生动。
2 毕业实习(顶岗实训)期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一个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八个校内实训室、八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训体系。实训体系的多维构成遵循该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展开实践教学,实现“网络基础技能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司法职业技能”的三个递进。
实训技能的考核和评定,由实习、实训场所的企业专家或司法实务专家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评定,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积极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
(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是专业建设核心要素
我们接触到得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商、特长和志向各不相同。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是我们着重关注的,前面提到的导师制,实际上就是结合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之匹配合适的导师,让学生的潜能发掘到最大,并且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的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要保持建设特色的连贯性,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是这个体系当中的核心要素。
我们的学生有的动手能力强,头脑聪明,但是缺乏主动性,我们就建议并引领他开展一些动手性强的实践项目;有的学生内向,对自己缺乏信心,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们就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项目当中,提高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具体内容
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其实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所尝试,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结合自身特点的道路。
从学生一入校,我们并不急于开展分流培养,因为学生刚刚迈入学校的门槛,刚刚接触到专业,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因此,我们要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不断引领。在此期间,导师制会在整个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总结,我们在如何实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做法:
1 选择成绩优异,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不求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目的在于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提高专业知名度,增强师生的信心。这类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平时在校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并能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参加大赛能够开阔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下基础。
2 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为今后的工作铺平道路。在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可能都去参加比赛,更多的学生或者说是大部分学生是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这类证书要求含金量高,在行业内广泛认可,因此,部分学生注重平时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这类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要走上工作岗位,除了自身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证书就是他们获得良好开始的敲门砖。
3 继续深造,专业课程的悉心辅导。有的学生不满足自己的学历,想要毕业后继续深造,那么,我们在专业建设当中,会为这部分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这种辅导不是突击式的,而是系统全面地开设考试所需的课程,而这部分可能也并非全部必修,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就可以选择这类课程,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
4 选择毕业创业的学生,我们除了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专门的导师进行创业课程的教授,并且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
几年来,我们以多种形式,在多个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积极,尤其受到一批优秀学生的欢迎。我们在各种高职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各种优秀奖,多名导师被评为优秀导师,专业的建设处于全北京乃至全国的前列,我们的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接近100%,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都获准免试推荐进入行业知名公司,并在工作中得到重用和赏识,有的也成为技术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语
本文借鉴高等教育广泛采纳的“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和“技能包”课程开发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导师引领、技能打包、因材施教、分流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但不同性质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肯定也是不同的。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该模式更适合工科类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国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张义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50-51
[3]刘烨,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2,(18):31
[4]罗海波,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轻工科技,2012,(18):80
[5]冯新广,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项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101-102
[6]李华明,基于项目实训的高职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40-41
[7]张新科,“1+1+1专业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6):70
《企业管理》课程是我院高职数控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与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数控加工制造领域中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黄冈地区比较缺乏拥有该技能的高水平人才,而且,在黄冈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汽配、农用机械、钢构、窑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但由于黄冈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滞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所以需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此我院数控专业及时修正了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企业管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2更新教学内容
从黄冈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原来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注重理论,内容枯燥,缺少针对数控专业所需的管理知识与实例,为此,本教研组教师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进行积极沟通,适当增加了数控设备管理、机加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并编写了取材于本地企业的系列管理案例分析,因为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其专业非常相近,学生很感兴趣,也易于被学生接受,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另外,为使学生更扎实的学到相关管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适当延长了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
3改革教学方法
3.1课堂讨论与学生角色转换
在上有些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课程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把这10人分别按董事长,总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普通员工代表等分配角色(这其中包含了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让学生各自按自己角色并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研讨会分析总结报告、会议纪要、问题处理意见等形式的书面文件。而且,因为有多个不同案例,所以还要及时重新分配角色。在上市场营销相关内容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别作为买家与卖家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品牌、技术参数等指标谈判价格、合同交期等内容,并按正规格式签署合同。事实证明,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缺乏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该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甚至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企业名人进课堂
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有很多已成为企业老板,这是我院一个有利的资源,在合适的时机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讲座,由这些企业家来亲自谈谈自己如何创业以及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管理等内容,可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深受学生欢迎。
3.3改革考试方法
在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就把学生分成组,然后每组布置一道源自当地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课程快结束时写成企业管理问题分析报告或管理类论文并按比例记入课程成绩,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强化实训效果
为提高企业管理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管理技能,只靠理论课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对管理课程实习充分重视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有效利用学院内部实训资源
学院内部有“校中厂”-黄冈飞翔模具有限公司,还有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资源,是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的良好场所,可进行模拟车间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比如车间布局分析,可让同学们首先画出数控实训中心的平面布置图,然后分析当前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飞翔模具厂可进行订单管理的实习,让学生分组对订单进行跟踪,并写出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方法。
4.2参观本地机械加工类企业分别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管理
优良与一般的机械类企业参观,尤其那些管理优良的企业,往往在建厂前就已对平面布局做了充分的论证,而且在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学生参观前布置任务,找出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点,参观过程中请参观企业基层或中层领导用实例讲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并尽可能安排学生与领导互动的时间。
4.3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实习软件
学院仿真实验室已购买市场营销、设备故障维修、数控编程等模拟软件,在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实习效果。
5注重培养工程意识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市场意识等等。这些是构成工程意识的基础,也包含了管理的思想,例如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管理其他事物的基础,只有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才能使员工安心、高效的工作,生产设备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能,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与所有员工都要有安全意识,而且需要时刻牢记于心中,所以从本质上说,要想使人员与设备安全,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对设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来说也同样如此,质量管理也需要所有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现在比较成熟的企业大多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也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与管理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灌输工程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有企业优秀员工的思想,也更容易与企业接轨。
6结语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13-02
【Abstract】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base i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has a decisive role in improving schoo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prerequisite for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only way.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bas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hospit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stitutions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bases provide accelerated learning methods, provide the impetus for the bas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Build
为加快我校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学校实验实训条件,推进食品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推动我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迈进,实现从国人大粮仓到国民大厨房的跨越,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教材[2005]406号文件精神,我校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并经上级部门考察论证于2006年10月份批准在我校设立“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
一、基地建设
1.硬件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专门建造一幢5600平方的实训大楼为此次增购设备提供基础建设保障,近年来投入两千多万元装备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根据实训基地的基础建设、装饰维修、修缮维修和食品生物类实验实训室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加大自筹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地建设高标准一步到位;各个食品工艺实训室和食品分析检测实验室做到制度上墙,大中型实训设备每台标明操作规范和实训要求;经过设备选购计划的制定、公开招标、设备安装调试等系列工作,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于2007年11月建成,包括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乳制品工艺、饮料工艺、焙烤工艺、微生物检验、分析天平、食品化学、食品分析、生物化学、食品感官评定等19个实验实训室。
2.软件建设
(1)管理机构设置建设。我们学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上注重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专门设立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与教务处为平行教学机构,各系部内不设实验实训室,学校的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及实践教学统一归属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由一副院长,下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科员三名。
中心主任协助主管院长做好实训中心的各项工作,负责实验实训中心全面的工作,协调实验实训中心内外关系;编制中心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及时传达上级精神,领导并组织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负责主持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以及实验中心的教材建设;负责实验实训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发展工作;搞好中心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总结汇报中心的工作,并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的考核工作。
副主任各分管不同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协助中心主任的各项工作并参与实验中心各项事务的研究和决策,分管实验实训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分管实验实训室所有设备、器件管理;根据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负责组织编写或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主持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实验教材,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原始实验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实训)室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为实验中心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对担任实验课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查评估。指导并检查实验室完成实验中心布置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贯彻、监督实施关于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有关规章制度。[3]
(2)加强中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训中心要科学、有效建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增强我校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力量,现有教师要向“双师型”转变,不断到企业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不断吸收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作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实训基地应是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多功能的实训场所,确保职业人才的质量,达到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人文素质的统一。
二、运行管理
1.运行管理
学院要加强对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1)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2)实训中心要督促各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仪器设备是实验实训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于易耗品、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4)实验实训室安全是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学院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实验中心主任―分管院长”的三级负责制,分别签定责任状:中心主任要狠抓安全管理工作,要随时随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5)实训中心要统一协调各实训基地之间资源的共享工作,对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6)校外实训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4~5]
2.运行效果
我校采用的是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最大的优点是: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也有利于锻炼教师队伍;不但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科研;不但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社会;不但有利于节省运行成本,也有利于增加学校创收。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生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它的最大难度是市场的开发及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6]
实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学校食品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了食品专业学生实践课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学校创建重点特色专业、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广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漯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实训基地成立了全市唯一的食品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食品加工和食品检验工种的中、高级培训和鉴定工作。近年来,该专业1万多名学生在这里进行技能培训,98%的学生通过鉴定,获得中、高级工证。同时,对漯河市食品企业的3000多名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训基地建成以来,立足漯河,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鉴于学校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在河南食品界的广泛影响,省教育厅依托漯河市食品工业学校牵头组建了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有30所相关职业院校(其中6所高职院校)、9家食品科研培训机构和28家河南著名食品企业。两年来先后为职教集团企业单位漯河双汇集团、汇通集团、澳的利集团、集团、中旺集团等企业进行在职职工培训4120人次。承担企业的产品研发、中试、工艺配方改进等产研项目20多项。并与职教集团企业单位集团、小帅才食品公司、叮当牛食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已有2200多名“订单”式学生经实训基地培训后上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借助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的东风,于2008年12月成功申办了河南省唯一的食品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实训基地建成后,学校非常重视设备的利用率,在满足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每年为学校800多名食品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工学结合的机会,为300多名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岗位,使这部分学生既在技能上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又使学生解决了经济问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赏。
三、展 望
实行实训教育资源共享,是盘活教育资源搞好增收创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各院校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节省资金的有效措施,是构建节约社会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学分互认”,改革人才培养固有模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总之,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在我校建成以后,大大改善了我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做到了资源共享,为漯河地区其他职业院校的食品专业提供了实验实训服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章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124~125
2 廖 威、钟华锋、何飞燕等.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广西轻工业,2008(10):152~153
3 连纯华.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评论,2007(3):37~40
4 李亚林.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1(2):75~76
5 马连华.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9(2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