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语文考试中,学生老师在古词鉴赏环节丢分,其实不是学生学不好,而是他们不了解这种考题的考试方式和角度,因此没有掌握答题的技巧,要解决这种问题,关键就是要把古词读懂,学会鉴赏。现在中学语文的古词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古词,再进一步学习鉴赏,循序渐进,当然,要真正读懂古词,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但从词的一些基本解析教学入手,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大有益处的。
一、读懂
1、明标题
要鉴赏词,首先要先读懂词,题目就是古词第一要表达的内涵,其中包括了一些有关古词写作时间、地点、人物、情境、心境、词的类型等信息,也有不少词的鉴赏和考试与题目有关。所以要仔细分析标题,找准我们需要的信息。例如,我们可以从标题中教会学生分别词的题材,在怀古词的标题中会有“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杜甫的《咏怀古迹》等;而山水田园诗词则是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闲适安逸的生活描写为主,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有些词的题目能直接指出作品的主要内容,甚至体现作品的内在情感,词题中有“怨、愤、哀、哭、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时,其作品的情感就呼之欲出了,通过这些方式来度诗词作品,也是为下一步的鉴赏做好准备。
2、明典故
古代诗词中,常常会融入一些写作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者过去的历史内容等,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读词,理解词的时候,要纵观全局,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再分析作品时,要将其中典故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作者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综合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验品味
体验就是在对古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古词所描写的环境中去,进行与作者的角色呼唤,去体验当时作者的感情。品味,就是将古词中的语言、描写细细琢磨,欣赏其美感。这都要求学生在古词学习中能身临其境,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融合古词情境与学生感情之间的共同点,激发学生用情去体验古词韵味,化抽象为具体,融入古词意境中。例如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这句话不仅成为《琵琶行》中的千古名句,同时也表明了两个机遇相同而又有缘分相识的那种美好心灵之间的碰撞,此时,我们就能让学生去联想,如果我们遇到了挫折,失望灰心,加入能碰到这样一位知心的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快,同时也听到婉约的琴声,此时此刻,我们心中会是什么感受。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去品味作品中意味深刻的内容,激发学生用联想、思考、观察、融入的方式去理解词文,并抽丝剥茧,分析词文,提高其鉴赏能力。
三、让学生逐步了解古诗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古词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要鉴赏古词,首先要搞懂词的类型。学生要对古词的朝代变化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流派,并按照朝代顺序分析掌握诗词的发展现状;诗词的格律各异,掌握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基本知识。最后就是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例如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等。不同类别的诗词,在词义、句义的表达上也有不同,如果按照表达方式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也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等等。
2、风格和语言特点
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在古词的创作中也是各具特色,各自有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让古词具备不同的写作风格。而语言是古诗词的基本载体,正如上述所说,语言的运用也有不同,对古词中语言的鉴赏是基本,只有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语言内容,才能完成更深层次的鉴赏。(1)清新,语言使用情理,不用俗套;(2)平淡,语言朴素、通俗,容易理解,作者多用直接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语言更加平易近人。(3)绚丽。辞藻丰富、用典多、生字、多义字常用,具有奇幻的情思。(4)明快。一语中的,有斩钉切铁的效果。(5)含蓄。用于言有尽而意无限,用简单的词语凸显表现意义,但实际上颇有内涵,言此而意他,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
3、表现手法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 , 。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 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12. 工作学习中,
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潮平两岸阔, 。
23. 《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31. 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36.《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38.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商女不知亡国恨, 。
40.,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41.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参考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 3、志在千里 4、断肠人在天涯
5、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略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 略
13.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6。潭影空心人
17.18 略 19。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心人
2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4. 开轩面场圃25. 几处早莺争暖树26. 何当共剪西窗烛27. 山岛竦峙
2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0. 枯藤老树昏鸦
31. 洪波涌起
32.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按要求工整地默写。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示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终为灰土 37。还来就 38。隔江犹唱花
39.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40.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过后一山拦
41.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4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3.若出其中 44。风正一帆悬45.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4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关键词:鉴赏 意境 意象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鉴赏古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提到鉴赏,学生们就觉得高深莫测。其实,它并不像学生们想象的那样难。什么是鉴赏呢?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活动。作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鉴赏之中,古诗词鉴赏尤其让学生望而生畏。事实上,鉴赏古诗词并不困难。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理解作品的内涵,达到鉴赏的目的。
寻找切入点,必须要了解古诗词的“意”,即“意境”和“意象”。
所谓“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裸地说出,需要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意境是“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一、如何通过意境鉴赏诗词
(一)结合自然景物,体察作者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阳十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却不简陋,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夕十个个性鲜明的修饰语,描绘出一幅意境苍凉的深秋晚景。流水映着小桥、人家,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落日的余辉冲淡着枯树、老树、昏鸦等灰暗色调。“自古逢秋悲寂寥”,全诗以低沉的情调,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游子沦落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同类比较阅读,拓宽读者视野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送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两首诗都以描写农村生活景象入笔,把农村司空见惯的自然风光、日常生活场景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如同一幅生趣盎然的素描画。辛词全在写景,表现出一种恬淡安适的心境。而杜诗在写景之中更充满了对生计的担忧,“但有故人送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表面虽是喜兴之词,内里却包含了后顾之忧和悲苦之情。因此,杜诗显得“境”幽“意”远,辛词则“境”美“意”美。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这就需要我们对意象做一个了解。
什么是意象呢?诗词中所借助的“物”即为“意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细小单位,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可见,品味揣摩意象对鉴赏古诗词的重要性。
二、如何通过意象来鉴赏古诗词
(一)要了解传统审美观点,积累惯用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另外,还必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彩,但出现在古诗词中,则能传达诗人的主观情感。
在古诗词中,诗人常用“柳”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且杨柳随风摇摆之态令人生依依惜别之情。平时,我们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积累,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二)联系作者实际生活,把握意象特征
当然,我们读诗时也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因为诗是情感的产物,而情感是最具个人性的。所以我们在体会蕴含在意象背后的情感时,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骆宾王《在狱咏蝉》咏物抒情,借物喻人。作者因身陷囹圄,愤慨不平,满腹委屈。听到蝉声凄切悲凉,自然就想到个人的危难处境。他认为蝉的品格高洁,又自然联系到个人的洁白无辜。故触物起兴,借物寄意,写下此诗。诗中物我浑然一体,合二为一,浑然天成。
李商隐《蝉》,作者以蝉喻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清高,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自己。下四句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职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露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中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改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选择意象,这就使他们笔下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么,细心的品味揣摩意象的特征,捕捉一切所有能展现意向的信息,同时结合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就能够准确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了。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等。
1.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3.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咏史诗的作品,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历史沧桑之感。
4.咏物言志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人物:杜甫、白居易。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人物:屈原、李白。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词的起笔,词人幻想一只拟人化的白鸥来设问,这样写对全词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词人幻想白鸥来设问,以虚写实,揭示了孤舟受阻这一题旨,还为通篇的结构――时而写“身留”,时而写心未留――提供了线索。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思考。手法上,是以虚写实;内容上,揭示孤舟受阻这一题旨,为通篇结构提供线索。
(2)结合词中有关内容,简析“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几句是如何抒发词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示例】
孤舟夜泊的境遇,促使主人公追念起昔日同友人的欢聚,并引来他寻梦的渴望,然而他一再地努力入梦却没有成功,终于重新坠入冷清的现实。这三句反映了主人公翻腾的思绪,也与前面美好回忆形成对比,进一步揭示了他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三句的内容,句中“梦也梦也”的重叠,就表现了他寻梦的努力。好梦难寻,终于重新坠入冷清的现实──只见荆溪寒水空自流。这样与前面的美好回忆相比较,即可得出词人被迫滞留中的惆怅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再授连州至
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③桂江:漓江。
(1)诗中第三联是如何描写两人分手时的情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诗人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一个“并”字,一个“尽”字,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婉地传达出来了。诗人还以“回雁”“断猿”衬托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
【解题思路】
回答本题,既要写出这两句诗的具体内容,还要抓住有关的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如“并”、“尽”、“回雁”、“断猿”。
(2)“桂江”和“连山”东西相隔遥远,并无相连之处,诗人是如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
【答案示例】
诗的末尾两句,并不是实说桂江东过连山,而是以虚写实,说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的无限相思,这样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离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的情谊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1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2日积月累
(1)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②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③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关于诚信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农业谚语
1、农时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气象谚语:
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②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③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④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⑤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关于战争的成语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5)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6)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句
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秋天)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秋天)(王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苏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夏天)(赵师秀)
5、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王驾)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
(7)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
1、褒义: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2、贬义: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8)歇后语: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歇后语造句: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小明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你因为考了一百分就马上骄傲起来了,所以这次又落后了,真是又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9)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10)课外积累:
1、关于诚信的名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2、农时谚语:①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②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3、气象谚语:
①有雨山戴帽 无雨山没腰
②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
③泥鳅跳,风雨到
4、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歇后语:
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②芝麻开花——节节高
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6、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①《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3近义词、反义词总汇
一、近义词
1、观赏—欣赏
蜿蜒—绵延
精湛—精深 安慰—安抚
耽误—耽搁 均匀—匀称
2、款待—接待
鼓动—鼓舞
启示—启迪 隐蔽—躲藏
沉寂—寂静 凶恶--凶狠
3、执行—履行
打破—突破
偶尔—偶然 约摸—大概
流畅—通畅 安静—宁静
4、给予—赋予
沉稳—深沉
开阔—广阔 装饰—点缀
耀眼—刺眼 违背—违反
5、鲜艳—鲜丽
伺候—侍候
请教—领教 断定—确定
安闲—清闲 饶恕—宽恕
6、肥沃—肥美
遥望—眺望
罗列—排列 游览—游玩
明丽—明媚 缓缓—慢慢
7、馈赠—赠送
维持—坚持
器重—重视 教导—教诲
损伤—损坏 朴实—淳朴
8、羡慕—仰慕
企图—妄想
情愿—愿意 踌躇—犹豫
似乎—好像 忧患—忧虑
9、焦急—着急
深重—沉重
媲美—比美 侵蚀—腐蚀
灵巧—灵活 避开—躲开
10、敏锐—敏捷
揭开—掀开
立刻—马上 顿时—立刻
洁净—干净 隐蔽—隐藏
11、繁殖—繁衍
启发—启示
阴沉—阴森 宛转—悠扬
盘问—询问 沉寂—沉静
12、注视—凝视
轻蔑—蔑视
黝黑—油黑 劫难—灾难
趔趄—踉跄 防备—防范
13、素质—素养
弥漫—充满
卓越—杰出 流连—留恋
惊讶—惊奇 仿佛—好像
14、飞翔—翱翔
惊动—打扰
权利—权益 神奇—神秘
痛快—爽快 珍贵—宝贵
15、照顾—照料
酷爱—热爱
骄傲—自豪 鼓动—扇动
骚扰—扰乱 震撼—震动
16、珍惜—爱惜
寂寞—孤寂
辽阔—广阔 清晰—清楚
居然—竟然 温暖—暖和
17、装扮—打扮
照例—惯例
瞧见—看见 率领—带领
倘若—假设 辛苦—辛劳
18、专注—专心
尊严—威严
遮掩—遮挡 赞许—称赞
寂静—安静 更改—更换
19、责备—批评
寻常—平常
公开—公布 固执—顽固
聚集—聚拢 唯一—唯独
20、赞叹—称赞
舒服—舒畅
疑惑—疑问 坚毅—坚决
气馁—丧气 伺候—侍侯
21、满意—中意
断定—肯定
请求—要求 可恶—厌恶
接见—会见 悲惨—凄惨
22、情景—情形
吩咐—嘱咐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应付—应对 凶恶—凶狠
24、兴致勃勃—津津有味
嘟嘟嚷嚷—唠唠叨叨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25、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笑逐颜开—喜笑颜开
争先恐后—不甘后人
二、反义词
1、前进—后退
拥挤—松散
保护--破坏 干净—肮脏
善良—丑恶 沉重—轻便
2、踌躇—果断
忧患—安乐
灵巧—呆板 创造—模仿
黝黑—白净 赞扬—批评
3、平稳—波动
偶尔—经常
安静—喧哗 平静—激动
糟蹋—爱惜 乏味—有趣
4、可爱—可恨
赞许—指责
清凉—闷热 怀疑—相信
清澈—浑浊 舒畅—郁闷
5、容易—困难
感激—抱怨
承认—抵赖 扩散—聚集
微波—巨浪 聚集—分散
6、明艳—暗淡
蜿蜒—笔直
精湛—生疏 马虎—认真
生疏—熟练 善良—凶恶
7、朴实—华丽
安全—危险
冷淡—热情 伤害—保护
踌躇—果断 松散—紧凑
8、频繁—稀少
减产—增产
破坏—保护 容易—困难
灵巧—笨重 敏锐—迟钝
9、揭开—覆盖
立刻—迟缓
清楚—模糊 宽敞—狭窄
平衡—倾斜 提高—降低
10、和平—战争
卓越—普遍
沉寂—喧闹 黝黑—白皙
流畅—阻塞 遵从—违反
11、骄傲—谦虚
完整—残缺
坚硬—柔软 糟蹋—爱惜
有限—无限 失望—希望
12、宽阔—狭窄
清晰—模糊
温暖—寒冷 明白—疑惑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13、微弱—强烈
漆黑—明亮
消失—出现 责备—表扬
公开—秘密 固执—随和
14、特别—一般
明亮—暗淡
细致—粗糙 舒畅—难受
坚毅—动摇 容易—困难
15、成功—失败
悲惨—幸福
错误—正确 坚定—动摇
凶恶—善良 违背—遵从
16、明白—糊涂
下降—上升
伸—缩 闲—忙 稀—密
17、垂头丧气—昂首挺胸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花繁叶茂—枯枝败叶
18、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从上学期期终测试情况来看,跟其它班级相比较,学生的进步较大。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较多,及格率90%左右,平均分80多分。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有少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2/5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2/5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1/5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2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做好开头的转化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校和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这个家庭中的主要单位就是班级,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负责全班学生的德育塑造、知识传递,所以很多的班主任都实施一种形式管理班级,那就是班会。班会是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德育反思的机会,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途径之一。因此,班会应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收到德育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社会上由于实施市场经济,社会风气趋于金钱化,很多学生的家长受着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信仰、思想颓废。学生是来自家庭中的成员,父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思想、思维、心理素质等都和家庭息息相关,所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摒弃空洞的说教方式,开展扎实有效的班会,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小学生对电子游戏成瘾的现象,开展“走出虚拟世界”的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给学生播放玩网络游戏导致儿童受伤害的案例影音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玩电子游戏的害处,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远离网吧、远离网络”承诺签名的活动。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化的倾向。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学校规章制度,邀请法律工作者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展及听取少年犯的报告录音,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犯罪。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的人文性教育中就包含着德育教育的内容。教材文本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就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和内容。新时期人才培养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才是关键也是前提。文以载道说明了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道理。“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说的也是文中有道的意思,这说明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和重要的本质联系。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的实践发挥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教育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把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作为关键内容进行实施,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教书育人是关键一环。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是经过教材编委们严密筛选而确定的。因此文本内容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连带着也要学习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和做人的道理,感悟和学习文本作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文道结合、文道统一,实时、有效、高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同时进行,并能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德育观点和行为观点。比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对一些边塞诗词的学习,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对自然风光描写的诗词学习,感染学生热爱自然,提高生活品质,陶冶学生灵魂和性情;通过那些励志性的诗词的学习,感悟生活带给人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一)中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了解甚少1.据跟踪调研统计,中小学生对讲座所涉及的18个民俗知之甚少,小学低年级同学绝大多数只知道踢毽子,最多的还知道打水漂和摔泥炮;小学中高年级同学基本不知道所讲的6个民俗,只有个别同学知道豆包相关民俗;初中同学略好一些,但对所了解的相关民俗也只是一知半解,不知其详细情况。2.据调查统计,中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从教材、课堂中获取,主要是语文课和思品课,二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取,三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第一条途径内容极少,第二、三条途径均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造成了中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3.当前的中小学教师本身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因而也没有积极让学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观意识。
(二)社会、学校、教材等对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不重视1.受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及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影响,社会及学校不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2.教育行政部门,教材编写者急功近利,一味强调现代化,亦不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导致中小学常规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寥寥无几。3.国家、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投入不够,宣传不够,没有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教化功能,致使中小学生极少有机会真正接触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因此就更谈不上传承了。
二、优化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中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课外阅读只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窗子,真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自觉渗入精神世界润养自身,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都需要投入力量的系统化工程,可通过以下策略进行尝试探索。
(一)举办各种形式的民俗文化推广活动,烘托阅读背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网络独行其道的社会阅读环境下,孩子们了解优秀民俗文化的兴趣会减弱。通过举办以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多种样式的优秀民俗推广活动,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塑造当地名片形象,而且为孩子们的民俗文化阅读提供了现实版的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活“文本”,由于具有了丰富可感的现实情境,为阅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如在阅读《红楼梦》“宝黛初会”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对繁琐的服饰和建筑描写并不了解,也往往一带而过,通过课题组讲座的介绍,一些孩子们理解了其中的民俗文化意蕴,专门成立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有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了解得以提升。
(二)赋予民俗文化更为丰富的传播载体,提供阅读文本民俗文化有历时性的特征,有些逐渐形成、固化,有些逐渐散佚,在优秀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过程中,应该协同各地的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赋予民俗文化更多的传播载体和推广形式。如民俗专家现场讲座、民俗文化知识有奖竞赛、征集当地民俗文化宣传口号等,营造出良好的民众参与的文化氛围。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既可以是摄影作品、画册、海报等宣传品,也可以是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或出版发行的专著等,还有报纸期刊上的民俗文化专栏,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广播等众多媒介的参与,最终不仅形成阅读文本,还要使好的作品能为广大受众所熟知,进入他们的阅读视野。
(三)为民俗文化阅读提供更直观的体验,强化阅读成果。民俗展品陈列等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梳理与展示民俗文化的作用,但在全球化、网格化的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地为民俗文化阅读提供更具现实感的体验,是我们强化民族记忆、弘扬民族传承的新课题。民俗旅游是其中一种创新形式,通过民俗博物馆、民俗村、民俗街区等各种景区、景点的综合设计,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使记载优秀民俗的文字化为现实空间里的衣食住行,能够强化阅读成果。而这种体验应更为丰富,比如组织秋千、跳竹竿、踩高跷、赛龙舟等表演竞赛,号召更多学生参与到舞龙、舞狮、划旱船等这类节庆嬉戏项目中来,以及日常生活中抽陀螺、跳方格、滚铁环等几近湮灭的这类体育活动等。
(四)为民俗文化阅读提供指导,提升阅读享受在没有相关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阅读关涉民俗文化的作品时基本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在民俗文化作品本就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大量的随意的阅读,往往会收效甚微。所以,为民俗文化阅读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是一种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推广的方式,值得在中小学中普及。1.鼓励学生在民俗阅读过程中“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卡片。在长春浙江小学进行过《吉林民俗文化讲座•礼仪之邦》后,和相关老师合作,在学生们中间开展了“一日一句”活动。请同学们搜集流传在民间的、非课本内容的谚语,以小组手抄报的形式互相交流积累,鼓励同学们交流后做到“三会”(会背、会注、会用),以一个月为期。通过这一活动,很多同学认识到:这些谚语生动有趣,上口易记,富有哲理性、艺术性、知识性,丰富了他们对于深厚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科学的见识之感受。2.培养阅读过程中的民俗鉴赏能力。民俗文化阅读的范围可以是现当代反映民俗文化的美文,也可以是从古代文化典籍、古诗词中摘录的民俗文化知识和描写;既可以是大漠孤烟、江南烟雨等奇异自然风光的描写,也可以是纯朴的民俗风情和故事,涉及饮食、起居、节令、服饰、信仰、礼仪、娱乐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缺乏系统性,需要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如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阅读鉴赏,不仅可以化解前期工作的繁琐,进而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整理过程中学会关于美与丑、真与善等的审美甄别和批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增加阅读乐趣,形成审美愉悦。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中学语文 探索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讲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中,教师任务在于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1]这一教学模式翻转了教育理念、课堂时空、教学结构和师生关系,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中学语文实施翻转课堂的价值追求
1.富媒体与多形式无缝连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要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课程传播的媒体与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内容都是以平面、一元、静态的方式传递给学习者,这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寄托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的探究,使语文课程凝聚了更优质的文、图、音、视频等多种综合表现力,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趋于富媒体与多形式无缝连接。同时,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上的探究和运用,将引发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变化,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空间和技术支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把语文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运用则在课上完成,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发展差异性
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中考或高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并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和要求,没有体现对学情的关注。而翻转课堂在教学上的运用则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了个体发展差异,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一方面,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师的讲解以视频形式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展开学习,并自主地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策略等,这显然有助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2]。另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水平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异步化、教学活动过程化”[3]的目标。
3.基础性与拓展性立体架构,整合课程内容
翻转课堂通过打破原有封闭的教学系统,挤压知识传授的空间,变革传统的教学流程,使语文课堂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封闭走向开放。基础性和拓展性一直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一对矛盾,以“课前环节+课中环节”为教学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机。该教学模式亟待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基础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的立体构架。首先,课前环节中的视频教学可将各种音频、视频、图文择优选入课程制作中,基础性的语文知识能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其次,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汇报”等教学流程可以激活学生在课前学习到的知识图式,完成拓展性知识的补充与训练,形成新的知识架构雏形,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4.及时反馈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将翻转课堂运用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现了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充分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首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堂训练,学生的学习结果都能实现无间断地及时反馈。教师可在视频学习中插入字音、字形、语义、古诗欣赏等试题,学生完成练习后信息平台会自动判断对错,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让点拨更具针对性。其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可通过课前自学完成,课堂上留下的更多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演讲、辩论、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方法提高其语文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本文尝试探索中学语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翻转。课前学习主要包括视频学习和进阶作业,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汇报――反馈评价”六个阶段。
1.课前设计:自主学习,激活已知图式
(1)教学视频制作
课前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创设语文情境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激活已知图式,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新的图式。因此,教学视频的制作是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语文教学视频的制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目前我国语文教材大多采用人教版,其编排上主要注重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语言习惯和语言逻辑,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4]。因此,语文教学视频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重点段落,并能理解课文。其次,语文学习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对教学素材的积累。因此,教学视频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择优选择高质量的图文、视频、动画、歌曲、语音等,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2)进阶作业
学生可借助教学视频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频次以完成课前的进阶作业。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如有疑难之处,学生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找他人帮忙,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问题发至交流平台、留言板、聊天室等交流工具上,同学之间可以互动解答。对于课前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教师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2.课堂活动设计:探索、交流、归纳、总结,完善知识架构
(1)提出问题
课堂上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视频中遇到的问题,另一个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前预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均属于描写在特定气候下的自然风光,分别是《春》、《夏》、《三峡》和《济南的冬天》。单元写作训练点要求“观察和描述景物的特点”,体现了单元内部的协调一致。因此,教师可预设问题:谈一谈前面所学的文章在描写四季景物的构思方式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索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了解描写四季自然风光的诀窍,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到底谁才是害死杜十娘的真凶”,教师可播放经典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
(3)独立探索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4)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可根据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如讲故事、评新闻、品文章、做演讲、议时事、评书籍、施访问等口语交际训练,均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5)成果汇报
学生经过独立探究和协作学习后,各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果汇报,如口头汇报、小品、情景对话、画知识树、幻灯片、简报等形式。通过成果交流,教师可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情况,有利于引导各小组之间交流、质疑和评价,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6)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5]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在于归纳和总结学生反馈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完善知识架构。同时,要注重收集学生的活动记录表、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反思日记等。
三、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
1.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翻转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视频的制作,还是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应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支持。硬件上,应发挥政府的主体职能,推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和学生配备计算机、路由器、视频录制设备、学习交流平台等技术设备。软件上,应关注学生群体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高效、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2.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翻转课堂的实施为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学科知识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学组织能力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科学地安排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录制教学视频,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要求教师能与学生展开积极的情感体验,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完善语文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翻转课堂能否取得成功有着关键作用。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6]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控以及自我强化。自我指导是指学生能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管理学习时间、做笔记、列提纲、作总结等;自我监控是指学生能对自己的学生过程实现监督、管理和评价;自我强化是指学生能维持学习动机、调控学习情绪、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奖惩。
4.制定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和价值导向,因此,应建立“以学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中学语文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除了要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自探索、协作学习、思维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总之,翻转课堂的研究对深入推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在探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该模式的理论会更加完善,经验会更加丰富,这将对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2] 叶波.翻转课堂颠覆了什么――论翻转课堂的价值和限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3] 黎世法. 异步教学法研究与实践30年[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4] 阚功稳.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