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第1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的交流也在逐步频繁起来,英语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教育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死板、教学环境缺失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不利于我们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怎样解决呢?下面我就根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1 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陈旧。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很多的在职教师,以英语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好坏,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证明着教师任课能力的强弱,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一直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英语知识,课后死记硬背。这样只能使我们的中学英语教育成了一种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对于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了。

1.2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构建一个大的框架。但是目前我们很多的英语任课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的定制,只知道让学生记语法、背单词,认为只要学生把单词背过了、语法记住了,这样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学生不能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造成了学习与运用的脱节。

1.3 教学方法死板。我们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撑得慌”,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1.4 英语教学过程中缺少语言环境。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因为没有学好英语而无法和别人沟通,况且我们的英语教师常常运用汉语式的英语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口语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 我们如何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 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要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得太重。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变教学为导学,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多给学生以关心,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2 英语教学目标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又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各个阶段是相铺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英语的学习目标和作用。学生学好英语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为了最终的沟通和交流,英语教师要以这个大的中心思想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第2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在初中课程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很多学校只注重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水平,陶冶学生文艺情操,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初中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对策分析。

一、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备

现如今,很多学校还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忽略学校体育教学设施不够完备的情况。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备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体育教学本来是一门趣味性很高的教学学科,我们不能因为追求升学率就压缩学生的体育课,减少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校方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内容,丰富和完善体育设施,使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够丰富

教育在改革的同时,也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多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是让教学的主体――学生得到身心释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增加体育知识的积累。体育教学环境不该只在课堂,也应摒弃最初“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初中体育教学更应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操场或体育馆开展,那里的学习资源丰富,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学习。

三、部分学生体育课堂不够活跃

第3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1 思想上的若干共识

1.1 抓好问答训练是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是英语教研活动中广泛讨论的重大话题。随着新教材的普遍使用,我校教师仔细考察研究了实际教学过程,一致认识到抓好师生课堂上的问答是上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一个个英语单词、词组及句型,只有经过反复见面,反复使用,才能获得巩固,进而理解掌握。使用与见面相比,层次又更高一点,效果也更好一点。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依附在师生的问答这一形式上,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实际。

1.2 抓好“问答”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经过教学提炼的发问声音,传到学生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作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促使学生对语言进行辨别、比较、判断。常常接受这一训练,学生的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师生问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英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语言能力标准,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1.3 抓好“问答”是发展学生智力、陶冶语言情操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你问我答是一种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受器官的共同参与,通过中枢神经、多渠道的信息反愧协调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较高训练标准的问答活动是一种密集型智力活动,它能充分反映智力上的精细性、敏锐性、清晰性和丰富性。从脑科学角度来看,问答过程,左半脑球分管词的连续,右半脑球分管声调变化。训练力度较强的一问一答,有利于开发脑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英语语言是一种很美的语言,语言中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答的形式促使学生感受和品味,确实能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操,进而演变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动力。

2 实践上的若干做法

2.1 要认真备课。师生课堂问答,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涉及到怎样备好课的问题。譬如问答目的是否明确,问答内容是否正确、恰当,问答方法是否得当,问答对象的选择是否合适,问答过程如何组织进行等等,都要方方面面周密考虑。还应十分注意:(1)针对性强;(2)时间紧凑;(3)只许成功。针对性强与时间紧凑是“问答”教学成功的二个重要标准。

2.2 要正确选择“问答”时机。“问答”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营造出“紧张”的教学气氛。课首“问答”内容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课中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课中时机在多数场合都具有突发性,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教师的注意,是老师给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45分钟的边角时间。课末“回答”内容都是巩固授课内容性质,有画龙点晴、捉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

2.3 要在“内化”上下功夫。“内化”就是学生将要学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具体“内化”措施之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教师认定的答案稍加变动表达出来。“内化”措施之二:多结合训练,摸一摸实物,演一演过程,画一画图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问答训练。“内化”措施之三,把英语问答教学形式纳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整体工程之中,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第4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提问 教学

英语教学和课堂提问是不可分割的。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构成了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这是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有效的提问和应答就是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灯。如果每一个英语教师能对课堂提问有一个明确、全面的认识,并会分析课堂提问手段使用的情况和方法,就有助于教师客观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提问的首要目的在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由认识的现实阶段向潜在阶段发展,这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必经阶段;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了解到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观点、态度。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提问应运用哪些诀巧呢?

1、把握好难度和提问的时机

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回答轻而易举,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一般说来,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不难发现,在一个班级提问顺利的问题到另一个班级也许就行不通。同样,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不同问题交叉运用

课堂上,教师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类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检查性问题。这类问题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个单词、短语、句子等是否理解,因此,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长。发挥性问题是指有些问题不希望学生只用一两个词来回答,而是希望学生尽量多进行一些阐述。提问这样的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焦点不要过于集中,或者说,要将问题问得泛一些。这样学生就可有更多的发挥。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就是发挥性问题,而“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就不是发挥性的。学生对于后者的回答很可能只说“yes,I do”。当学生对于发挥性问题有一些回答后,教师如果还想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就可以进一步提示,如教师可用“what about...?”来引起某方面的话题。

3、停顿时间要适当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感到紧张,短短几秒种的时间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有些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许要长于其他学生。

但是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停顿时间要视问题的情况而定。

4、提示要适当

学生有时一时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果学生对于问题里面的某个词不知道或不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例如一个教师说“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s?”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等等。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积极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5、反馈要注意方法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提出的是,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6、提问形式要多样

(1)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此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过多或不恰当使用此种方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

(2)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

(3)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放松注意力,觉得问题与他无关。

(4)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回答,但容易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太多,而水平低的学生机会太少。

第5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一、为什么要利用教育指标检测基础教育的发展?

目前,有人对开展基础教育监测的必要性存在疑问,如认为现在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统计体系,为什么还要推动建立基础教育的监测体系呢?笔者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必须放在近年来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

1、世界范围内对基础教育质量和绩效责任日益重视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人们日益关注基础教育的质量。质量既包括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学校安全、家长学生满意度等过程质量,也包括学业成就、身心素质、社会收益等结果质量。从美国1983年公布《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报告,到英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国家课程”,以及近年来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即OECD)国家积极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都显示了各国对于教育质量的重视。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教育指标项目中,教育系统的质量、产出和结果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指标。但在我国原有的教育统计体系中,关于基础教育结果、产出和质量的信息是严重缺乏的。

与教育质量有关的是绩效责任或问责制度。随着教育公共性的增强,人们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诉求。例如:每年政府向基础教育投入的财政经费有多少?主要用到了哪些方面?它们究竟产生了什么效果?中小学校是否对其教学质量和绩效承担了足够的责任?等等。要及时、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大面积、长时间的跟踪监测是不可缺少的。

2、教育决策者和政策分析人员的大力支持

目前,以数据为基础的判断越来越为教育决策者和教育政策分析人员所接受。不少教育政策制定者希望多从量化角度,而不是纯理论思辨的角度了解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而发现政策问题、确定政策优先事项、启动新的政策议程。这种需求大大推动了教育监测体系的发展。经合组织在总结20世纪70年代教育指标项目失败的教训时,认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指标信息和政策之间没有建立直接联系,不能向政策制定者提供明确、及时和政策敏感性强的信息,这样就得不到决策人员的支持。所以,当1987年经合组织重启“国际教育指标项目”时,首先强调指标项目的“政治背景”和“政策需要”,甚至有学者直接将其称为“教育政策指标”。

3、基础教育统计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一些学者指出,我国现有的与基础教育有关的统计体系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指标体系的构造方面,缺乏统一的理论构建模式,指标构造维度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甚至缺失状况,复合型和综合性指标、质量指标和主观指标较少,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不够多样化、参与机构较少、收集方法不够丰富等问题;统计报告对教育教学的结果性、政策相关性、可比性、学科性等特质不够重视;在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分类管理制度和整合,等等。

从理论角度来看,教育统计体系与教育监测体系本身属于两种不同的功能范式。教育统计是对教育系统基本状况的原始描述,所以产生的数据大多是原始数据。与教育统计体系不同的是,教育监测体系本身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专题性、成本较低、定性和定量结合、调查覆盖范围宽的优势,侧重反映教学质量、学业能力资格、教育内外部关系、管理效率、价值判断等教育系统最重要、关键的特征。所以从结构来看,教育统计一般由单个变量来完成(如果仍要称为指标,则可称为“原生性指标”或“单指标”),而教育监测的教育指标则是对单个变量的组合测量,是组合指标。可见,教育监测体系是对现有的教育统计体系的再加工和补充,它不是多余或重复的工作,更不是与现存的教育统计工作相互矛盾的工作。

4、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动及教育比较的压力

美国在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报告里,大力倡导设计一些适当的教育指标来评估教育质量,1984年的沃卡特报告利用教育指标监测比较了50个州的教育表现。到2001年,美国有45个州通过包含“表现指标”的“学校报告卡”提供学校的信息,27个州要求提供学校的等级排名。目前“全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广泛开展了对数学、阅读、科学等9个学科的学业成就评价。其他国家如英国也有教育技能部、标准和效率单位以及教育标准办公室等多个机构开展基础教育监测工作。

从国际组织来看,经合组织于1987年重新启动国际教育指标项目,引领和推动着国际教育指标和教育监测工作的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1年开始对“全民教育目标”开展监测,并分主题提供一些年度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多年来开展了一些针对中小学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评价。另外,亚太经合组织第二次教育部长会议也进一步强调了教育指标的国际比较对各国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信息参照作用。总之,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这些行动,不仅对每个国家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研制提供了经验,更增加了教育比较的压力。

因此,利用教育指标监测基础教育的质量并不是一项偶然性和临时性工作,而是近30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如何建构基础教育检测中教育指标的体系框架?

构建基础教育监测中教育指标的体系框架,需要深入分析两个关键问题:

1、如何对基础教育系统进行分类?

由于教育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有某个直观简单的指数能完全表现出基础教育系统的关键特征,所以需要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那么,如何对这个体系加以分类、对指标进行科学组织呢?目前,国际社会从宏观教育系统角度进行了分类组织教育指标的尝试。这里我们简单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兰德公司、经合组织的基本框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监测中教育指标的分类组织提供借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期的分类框架以约翰斯通的观点为代表。该分类框架把教育系统划分为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子系统。美国兰德公司也设计了包括输入、过程和输出系统的以质量与结果为导向的分类框架。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为建立“世界教育指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新的系统分类框架。这个框架采用CIPP模式,分为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输出(Output)四个部分。经合组织教育指标项目早期采用CIPP框架,但2002年后进行了大幅度修改。最新的分类框架突出了与教育政策的相关性,区分了个体、教学、机构和系统的层次,但仍看得出CIPP模式的痕迹。

从国际教育指标分类的经验看,分类框架主要是从系统论的角度,采用CIPP模式进行的。笔者认为,尽管CIPP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基础教育监测工作刚刚起步,前期可采用CIPP模式作为其指标分类组织的宏观框架,然后在运行过程中再根据实际经验不断修正。

2、当前需要优先或重点监测哪些内容或主题?

这个问题是从基础教育监测的可行性的角度提出的。监测必然要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的资源约束,不可能为所有的服务对象提供囊括全部基础教育信息的服务。所以,必须明确急需优先监测的主题,确定大家较易达成共识的指标领域。1991年,美国“教育指标专门研究小组”提出指标设计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重点监测三大领域中的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学习和学校机构最重要的领域,包括学习结果和教育机构质量两个方面,二是教育发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学校的准备状态和学习的社会性支持方面;三是最重要的国家价值和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教育公平、教育和经济生产能力。

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特国际基础教育监测指标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应当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纳入优先监测领域:

(1)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必须指出,质量监测不等同于学生学业成就测量。质量概念在基础教育监测中的内涵更广泛。例如:从学生层面看,质量监测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并不仅仅只是监测那些核心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等的学业成绩),也可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公民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情况、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从学校层面看,质量监测还包括对教师质量、课程与教材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设备、学校安全等方面的评价监测。从系统层面看,还包括对影响基础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质量进行监测。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大面积推行,但是对改革推进的程度、学生素质的现状及其与政策目标的差距还缺乏全国范围的监测报告,以致在有关素质教育或课程改革的方向、改革成效等核心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论。所以,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重大政策需求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监测应当把质量纳入优先监测的范畴,首先提供质量方面的指标信息。

(2)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近些年来,教育公平成为国际基础教育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平、均衡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应当监测基础教育系统输入、过程和输出中的公平问题。例如:监测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学生的入学机会公平的程度,监测城乡或区域之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学校资源条件的差异,监测城乡学生受教育质量或结果的差异等。

(3)基础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由于基础教育主要是国家财政投入,所以监测基础教育运行效率可以避免浪费,缓解教育经费的紧张,进而让资源得到最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效率是成果与投入的比值。基础教育的成果主要是指学生的数量与质量,投入则包括经费、设备、场地、人力、时间等。基础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监测可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如生师比指标)、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如教学性开支占经常费比重、人员性开支占经常费比重)、物力资源利用效率(如设备利用率、图书周转率等)、产出结果(如毕业率、存留率等)等角度展开。

第6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50-02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是靠提问来支撑的,同时提问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教学中“过多”、“过浅”、“过细”的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显得平淡无味。一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用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但是在提问时由于对提问的问题欠缺考虑,往往提出很多繁杂细碎的问题,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设计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很多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课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问能够防止学生走神,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被提问时能够有意识的在脑海中思索答案,同时加速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经常保持注意力,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在新课导入阶段中,教师都会制造一个悬疑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主要动力来源于兴趣,当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信息产生矛盾时,学生就会产生探究欲望,即内心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中适当提问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探究欲望。

3、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的提问原因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上,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关问题,提问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由于天生性格比较内向,在课堂上说话都会脸红紧张,并且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大家踊跃发表见解时,这类学生往往都是低头不语,长期如此容易形成自闭性格,同时对语文教学也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课堂提问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来提问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学生面对教师和同学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既锻炼了发言的胆量,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提问一样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习惯性的重复问题和回答,明明刚提问过的问题过了几分钟又一次提出来,这样很容易延长课堂教学节奏,并且使学生也影响成只会抓住“重复”问题,而不去认真的思考提问的意义。不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同时还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中提问的问题数量过多

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担心学生不明白教学内容,因此不断的提问学生问题,不仅问的多,还要一问到底,使课堂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提问上面,学生只能不断的回答不同的问题,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认真思考的习惯,认为只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而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也变成了忙着提问和忙着回答。问题的数量不代表问题的质量,并不是问的越多就代表课堂教学质量越高,教师要找准重点问题去问,一针见血,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不注意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犯一种错误,就是不注意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如刚挑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这时讲台下面有其他学生走神,这时教师就会立即把注意力放在走神的学生身上,这样很容易使正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知所措。教师不仅会提问,还要懂得倾听,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面带笑容倾听时,对学生来说一种肯定和鼓励,学生会更愿意回答问题。

三、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策略

1、难易适度,科学提问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懂得找准重点,因此在设计问题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自己先对课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提问时有的放矢,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其次,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问题,如果问的太深太有难度,学生很难回答出来,这样就容易使师生陷入尴尬的课堂气氛,问的太多简单又失去了提问的意义,所以需要教师对问题进行仔细设计,科学提问。如在学习小说《最后一课》时,在学生基本理解了文章内容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黑板上写粉笔字并不是很吃力的事,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要‘使出浑身的力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作者以‘韩麦尔先生呆在那,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句话当做结尾?”通过根据文中具有思考价值的地方设计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

2、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意识的避免直来直去的提问形式,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说出答案,缺乏启发性,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懂得在提问时,将直来直去的问题拐个弯,变成“曲问”“活问”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小桔灯》一文时,文中有一句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用了省略号,意思代表小姑娘的话实际还没有说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兴趣呢?教师经过设计问题,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小姑娘之所以还有话要说,是不是因为她不知道爸爸去哪了呢?”学生们果断的否定了教师的猜想,教师便继续问:“那小姑娘既然知道爸爸去了哪里,她为什么不说呢?”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试着分析小姑娘的性格特点,这样就比较容易小姑娘为什么话没说完,从而找到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设计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坤业.优化提问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J].课外语文. 2014(16)

[2] 诸定国.阅读教学之“主问题”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07)

[3] 黄海霞.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4(04)

第7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体验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设计一些精巧的问题、实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结合等,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指导阅读方法,感知阅读体验

第一,巧妙地设计问题是前提。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不过,设计问题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内容,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我就启发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大家讨论回答,对主人公的做法,对文章的结构、悬念各抒己见。第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是新的理念之一,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各个学段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还可以进行速读和复述训练。

二、扫除心理障碍,培养阅读信心

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心。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用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其次,阅读教学别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达到既定目标,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处发扬光大,短处设法弥补,这样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注意阅读情境的设计,以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兴趣、情趣或营造富有阅读个性的氛围。注意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调动一切可发挥的情智因素,酝酿“未成曲调先有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和情趣,才能使其愿学、乐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主体的动态过程。这样,那些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甚至是一些平常比较胆小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积极地思考探索,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去阅读,获取知识信息,还能实现学习的迁移。比如《变色龙》一课,我们就即兴编演了课本剧,大家戴上简易的道具,表演得维妙维肖。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四、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作品中,蕴涵着大量中华文化的精髓、人类文明的财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这些作品的选读,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宣传鼓动,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调动,所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实验的必要保证。我们班同学每人都买有课外优秀名著,大家互相传阅、讨论,我们以课内指导课外,把名著引进课堂,也来个“百家讲坛”,收效不错。

第8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学;中国气派

G40

一、教育学气派问题是个精神问题

学科气派中的气派就其词义来说,最接近气势、风度,在这个意义上,气派指的就是人的精神状态,从而气派问题是个精神问题。既然是精神问题,只能是人的精神问题,学科的气派问题实质上是学者的精神问题,准确地说是学者通过学科展示的精神状态问题。教育学的气派问题也是这样,教育学学者呈现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教育学就呈现什么样的气派。学者的精神状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二是学者的研究精神状态;很显然,前者与学者的生存状况有关,后者与学者的学科情怀有关。生存状况对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不同的生存状况,对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而学者的基本精神状态势必会影响学者的研究价值取向。现实中,不计生存状况影响的个别学者,不能代表整个学者队伍,而决定学科精神面貌的是整个学者队伍,不是个别学者。所以,教育学气派问题的解决,倘若无视教育学学者的生存状况,肯定是不明智的。

二、教育学气派问题是个标准问题

气派是与精神有关的事,并有风格、类型之意,在中、英语系中,气派与style对应,可见气派与式样、表现形式有关。式样、表现形式说到底是个标准问题,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式样和表现形式。因此,教育学的气派问题是个标准问题,教育学的中国气派问题就是教育学的中国标准问题。实际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面一直存在这样一系列问题:西方标准是唯一标准吗?如果是,为什么是?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如果不是,我们还能建立怎样的标准?这一系列问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规范、研究成果表达等等事项,里面牵涉的问题宏大而严重,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标准问题的解决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如何建立符合现代知识观的教育学标准,二是如何确立具有中国风格的教育学标准。第一个问题与知识论有关,会涉及到科学哲学、逻辑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学科在演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无论中、西方都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关注的教育学气派问题。确立教育学的中国标准是个大问题,事实上我国众多学科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尤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无需讳言的是西方学者极少关注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而我们自己却似乎严格地按照西方的标准要求自己。说似乎,是不能担保这种严格的准确程度,向先进学习没有错,一味地学习忘记了创造,忘记了自己还会创造就是问题。教育学气派问题的提出与此有关,置我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于不顾,置我国庞大的教育学学者队伍于不顾,一味地跟随西方教育学学者的脚步,肯定不是我们的出路。拿来主义的核心精神在于扬弃而不是全盘照搬,因此只有确立我国教育学自身的标准,才能真正形成我国教育学的中国气派。学科标准的确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学理逻辑会牵涉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研究对象的确定和解读,二是学科体系的认定,三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四是研究结果的知识准入。

三、辩证继承是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基本前提

教育学气派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既是精神问题又是标准问题,事物的实质即其归属,事物归属于何,取决于它的属、种划界,范围不同,归属不同,归属不同,实质不同。实质不等于本质,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实质却可以多个。教育的实质在大的范围而言,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在小的范围而言,是一种培养人的人类社会活动。按照这种逻辑,对教育实质的认识可以继续缩小范围,可以愈加看清它的归属,在行为的意义上,教育就是一种关怀性的干预。教育的本质即其结构,即人使人成人。本质与实质的区分在于,本质具有唯一性,实质并不具有。人使人成人必定是教育;教育是关怀性的干预,但关怀性的干预不一定是教育。这里之所以罗列这些,只是表明辩证继承的重要性,它是形成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基本前提。辩证继承是全面继承,更是发展继承。事实上,继承不一定是发展的,却都是全面的。

四、思想原创是创建教

育学中国气派的唯一出路辩证继承是形成教育学气派的基本前提,前提是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只有进行了适宜的辩证继承,我们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那么,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的基础是什么?基础是事物发展的起点,形成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的起点在今天的我国教育学学者队伍这里,因为正如前文所说,气派问题说到底是个精神问题,是我国教育学学者的精神问题。“原创性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气派,思想原创是唯一的出路。因为任何学科都是知识的集合,任何学科中的知识都是思想的记录,思想不能原创,学科中的知识就不能更新,学科的气派就不能形成。思想原创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就其对象而言,研究方法的原创最为艰难,意义也更为重大。如果能够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上有原创性突破,对于整个教育学学科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最近几年,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对教育研究的影响有目共睹。因此,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形成,有必要在研究方法的原创上下功夫,不能只是简单地走套用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老路,应考虑创建基于教育学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

五、结束语

如何打造一支以思想原创为追求的学者队伍,是有志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有心人需要深思和用力的地方。我国教育学学者,无论是孤独前行,还是创建学派,都需要以思想原创为追求,才可能使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希望化为真实。因为思想原创是创建教育学中国气派的唯一出路,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参考文献:

[1]黄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哲学[J].教育研究,2004,(9):94.

第9篇:初中体育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出栈序列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810-04

To Discuss How To Compute The Order of Pop Stack

LI Cheng, XIA Zhong-cheng, ZHOU Wen-di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zhou College, Taizhou 225300 ,China)

Abstract: In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the order of pop stack is a interesting and classic problem, till now there are lots of paper talk about it. By discussion we can add interest to teach, add achievements to practice, and supply better solution to this question. The paper gives some chrish ideas of students in discussion of computing the order of pop stack.

Key words: data structure; teaching; the order of pop stack

1 问题描述与分析

出栈序列问题是一个有趣的经典难题,至今还有很多文章讨论。问题如下:

设一个栈的进栈序列为1,2,……N,进栈的过程中允许出栈,问有哪些出栈序列。下表列出了当N=3,4,5时,所有的出栈序列。

和往年一样在一次授课过程中我讲述了计算出栈序列公式:

其中,n和m分别是出栈和入栈次数。一开始,n和m相同,表示进栈个数。这个公式当然是前人得出的精确结论,但是求解的过程非常烦琐,当n比较大的时候,计算量是非常庞大的。下课的时候有同学来找我,提出应用这个公式的更加精简的办法,我听了之后,觉得非常好。第二天,有同学拿着写好的自己思考出来的计算出栈序列的排除法,虽然我以前也曾在参考书上看过类似做法,但是我们的学生首先显然是独立思考出来的,其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做到这样,实在也不容易。现总结他俩的成果如下:

2 更加精简的计算公式

在大多的应用和考试中,题目并不需要你去求出所有可能的出栈情况,只要求你去计算可能出栈序列的总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再应用公式去规规矩矩的进行计算,那就太烦琐,也太慢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简化计算的过程。

1)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少量f(n,n)的答案即可简化算法,如:

若已知f(1,1)=1;f(2,2)=2;f(3,3)=5; 则可简化f(4,4)算法程序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演示,我们可知f(4,4)共有1+1+1+1+1+1+1+5+2=14种。此方法记忆越多对f(n,n),对n越大的算法帮助越大。

2)我们可根据此算法的规律发现f(n-1,n)=f(n,n)

因为我们可知f(n,n)=f(n-1,n)+f(n,n-1);又因为对于f(m,n),m必须小于等于n时才有意义,所以f(n,n-1)=0。

由此可得:f(n-1,n)=f(n,n)

3)当我们继续往下探究时,我们可以得出:f(n-2,n)=f(n,n)-f(n-1,n-1)

我们根据2)已经可知f(n-1,n)=f(n,n),而f(n-1,n)=f(n-2,n)+f(n-1,n-1),把此式代入2)式中可得f(n-2,n)+f(n-1,n-1)=f(n,n),我们移项即可得出:f(n-2,n)=f(n,n)-f(n-1,n-1),即等式成立。

当我们对于f(n-k,n)的等式推导并记忆的越多,则对算法的简化越有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用f(5,5)来举个例子,如图2所示。

f(3,4)可根据(2)式得f(3,4)=f(4,4)

f(2,4)可根据(3)式得f(2,4)=f(4,4)-f(3,3)

由(1)观点,我们可得f(4,4)=14;f(3,3)=5;f(1,1)=1; 则我们可得知f(3,4)=14;f(2,4)=14-5=9;

综上1)2)3),我们可将f(5,5)的算法简化,快速得出其共有几种出栈顺序。

4)经过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当形式为f(1,n)时,它的出栈顺序共有n种。运用了此结论,我们可以发现算法被进一步简化了。

如对于上述f(5,5)的算法,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如图3所示。

根据4)我们得到f(1,5)=5,对于f(5,5)则也不难快速算出出栈顺序的数量。

3 用排除法计算出栈序列

先将出栈排列假想为简单的数字排列组合。可以通过古典概型计算出n个数字排列组合的总可能个数,但因为栈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排列组合都满足出栈条件。

下面通过例子来进行观察推断

一个数时:

1

排列组合个数:1

出栈序列个数:1=1

两个数时:

1221

排列组合个数:1*2=2

出栈序列个数:2=2

三个数时:

123 213 321

132 231(312不符合)

排列组合个数:3*2*1=6

出栈序列个数:5

四个数时:

1234 2134(3124不符合) (4123不符合)

1243 2143(3142不符合) (4132不符合)

1324 3214(4213不符合)

1342 2341 3241 (4231不符合)(1423不符合) 24313421 (4312不符合)

1432 (2413不符合)(3412不符合)

4321

排列组合个数:4*3*2*1=24

出栈序列个数:14

结论一:出栈序列个数

结论二:当最后入栈的数字最先出栈时,只有一种出栈序列:从栈顶到栈尾依次出栈。(通俗来讲就是当最大的数字放在数列最前面时,数列要降序排列)。

根据以上两条结论,当给的数字n>=2时,减去以最大数为第一位的不符合的排列还剩下的可能的排列的个数:

即用n个数排列组合数列的总个数n!减去以最大数为为数列首数列的个数(n-1)!再加1。

n!-(n-1)!+1

化简得

(n-1)*(n-1)!+1

在开始时将出栈数列假想为普通数字排列组合,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何有些数列不符合条件呢?这是因为栈的特殊性:栈内元素先进后出。所以,被压在栈内的元素必须遵循后进先出的原则,中间可穿插着栈顶即进即出的元素。(表述不够准确,但大致是这个思想。)依旧将出栈数列看做一组n个数字的排列组合,但他们遵循一个规律:

结论三:排列组合中,数列中每位数字E后面比它小的数字必须降序排列,降序排列的数字中间可任意穿插大于数字E的数字。

(通俗来说就是,先任意出一个数,接着只出栈里最大的数\栈顶元素,再出下面的\栈顶元素,或者出刚进的新数字\栈顶元素。这儿的栈顶都是暂时的。一句话,只出栈顶元素。)

例如:

数列312 4312423124131423都不符合:

数列312中1,2在3后并都小于3,应降序排列;

数列4312中1,2,3都小于4,只能降序排列,所以4放首位的只有4321符合条件;

数列4231不符合的推断同上;

数列2413中,首位是2,后面只有1小于2,而4,3均大于2,可任意穿插其中。但4后面的1,3都小于它,应降序排列为2431;

数列1423不符合的推断同上;

数列321 1234 3241 4321都符合:

数列321,4321都为降序排列,肯定符合;

数列1234为升序排列,肯定符合;

数列3241中,2,1,在3后面并小于3,应降序排列,降序排列的数字1,2中间可任意穿插大于3的数。4在3后并大于3,因此3241,3214,3421都是符合的;

结论四:降序或升序排列的数列都是出栈数列。(前者是进完了再出,后者是进一个出一个。)

小结:只要懂了结论三,并且有一点古典概型的基础。就可以快速的把所有的的排列组合写出来,可以边写边排除不符合的,下面以5个数的为例子来走个过场:

排列组合个数:5*4*3*2*1=120

注:以下不符合的数组在前面标*号。

(5放首位时,只有降序排列一种符合,参照结论二。这儿没必要大费周章向下面一样都列举出来,4!-1就是所有以5为首位不符合的排列的个数。同样参照结论二。)

54321 *53--- *52--- *51---

*54--- *53--- *52--- *51---

*54--- *53--- *52--- *51---

*54--- *53--- *52--- *51---

*54--- *53--- *52--- *51---

*54--- *53--- *52--- *51---

共23种不符合的排列,1种符合的排列。

(4放首位时,第二位只能是5,3。

第二位是5时,因为要降序排列那些小的数,只能是45321;

若第二位是3,则1,2小于3要降序排列,大于4的5可以任意穿插其中,因为5在21中有三种放法,所以以43开头的只有三种;

若第二位是2,则无论3放哪儿都不是降序了,更不用说1放第二位了。)

45321 43521 *42--- *41---

*45--- *43512 *42--- *41---

*45--- 43215 *42--- *41---

*45--- 43251 *42--- *41---

*45--- *43125 *42--- *41---

*45--- *43152 *42--- *41---

共20种不符合的排列,4种符合的排列。

(3放在首位时,

5放第二位,因为1,2小于3要降序排列;1,2,4都小于5也要降序排列,所以以35

开头的只有35421符合条件;

1放第二位,则无论2放哪儿都不是降序了。

35421 34521 32541 *31---

*35--- *34512 *32514 *31---

*35--- 34215 32415 *31---

*35--- 34251 32451 *31---

*35--- *34152 *32154 *31---

*35--- *34125 *32145 *31---

共17种不符合的排列,7种符合的排列。

2放在首位,

5放在第二位时1,3,4都小于5,要降序排列,所以以25开头的只有一种排列方式:25431。

25431 24531 *23514 21543

*25--- *24513 23541 *21534

*25--- 24315 23451 21435

*25--- 24351 23415 21453

*25---*24135 23154 21345

*25---*24153 23145 21354

共10种不符合的排列,14种符合的排列。

1放在首位,

5放在第二位时2,3,4都小于5,要降序排列,所以以15开头的只有一种排列方式:15432。

154321453213542 12543

*15423*14523 *13524*12534

*15342 1432513452 12453

*15324 1435213425 12435

*15234*1423513245 12345

*15243*1425313254 12354

共10种不符合的排列,14种符合的排列。

排列组合个数:5*4*3*2*1=120

出栈数列个数:1+4+7+14+14=30(或者120-23-20-17-10-10=30).

4 结束语

以上教学案例是在《数据结构》精品课程建设中,与同事、学生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部分成果,还有待改进,在此抛砖引玉。笔者觉得学生群体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而课堂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讨论中教师和同学共同成长,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如何开发学生的潜力,则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吉根林,陈波,王琼,等.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红卫,徐亚平,出栈序列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