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数学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展望。(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5)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6)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3米”说成“升高负3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位置确定
——平面直角坐标系
阅读与思考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从而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x,y)
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解与此相关的问题需注意:
(1)理解点的坐标意义;
(2)熟悉象限内的点、坐标轴上的点、对称轴的坐标特征;
(3)善于促成坐标与线段的转化.
例题与求解
【例1】
(1)已知点A(2a+3b,-2)和B(8,3a+2b)关于x轴对称,那么=______________.
(四川省中考试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1,3)和点N(x,3)之间的距离为5,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1)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对于(2),M,N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787.
【例2】
如图的象棋盘中,“卒”从A点到B点,最短路径共有
(
)
A.14条
B.15条
C.20条
D.35条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预赛试题)
解题思路:以点A为起点,逐渐地寻找到达每一个点的不同走法的种数,找到不同走法的规律.
例2题图
例3题图
【例3】
如图,已知OABC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a)和(9,a),点E在AB上,且,点F在OC上,且.点G在OA上,且使GEC的面积为20,GFB的面积为16,试求a的值.
(“创新杯”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把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列出等式进而求出a的值.
【例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7,0),C(9,5),D(2,7)
.
(1)在坐标系中,画出此四边形.
(2)求此四边形的面积.
(3)在坐标轴上,你能否找一个点P,使?若能,求出P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对于(2),过C,D两点分别向x轴,y轴引垂线,由坐标得到相关线段.对于(3),由于P点位置不确定,故需分类讨论.
【例5】如果将电P绕顶点M旋转1800后与点Q重合,那么称点P与点Q关于电M对称,定点M叫作对称中心,此时,点M是线段PQ的中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1,0),(0,1),(0,0),点,,,…中相邻两点都关于ABO的一个顶点对称,点与点关于点A对称,点与点关于点B对称,点与点关于点O对称,点与点关于点A对称,点与点关于点B对称,点与点关于点O对称,…对称中心分别是A,B,C,A,B,C,…且这些对称中心依次循环,已知的坐标是(1,1)
.试写出点,,的坐标.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
解题思路:在操作的基础上,探寻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6】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如图②,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
解题思路:(1)由平移知C(0,2),D(4,2)
.另求出四边形面积.(2)设OP=h,用h表示出
可求出h的值.若为整数,则是y轴上的点,若不是,则说明该点不存在.
能力训练
A级
1.
如图,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得到,若点A的坐标为(a,b),则点的坐标
为______.
(吉林省中考试题)
2.
ABC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与ABC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对应点
的坐标为______.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试题)
3.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试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
(2,0),(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试题)
5.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1,n+1)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江西省南昌市中考试题)
6.若点M(a+2,3-2a)在y轴上,则点M的坐标是
(
).
A.
(-2,7)
B.
(0,3)
C.
(0,7)
D.
(7,0)
(重庆市中考试题)
7.如图,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
).
A.
(3,7)
B.
(5,3)
C.
(7,3)
D.
(8,2)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试题)
8.如果点P(m,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陕西省中考试题)
9.如图,已知A(8,2),B(2,2),E,F在AB上且∠EOA=∠EAO,OF平分∠BOE.
(1)求∠FOA.
(2)若将A点向右平移,在平移过程中∠OAB:
∠OEB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10.如图,智能机器猫从平面上的O点出发,按下列规律走:由O向东走12cm到,再由向北走24cm到,由向西走36cm到,由向南走18cm到,由向东走60cm到,…,问:智能机器猫到达点与O点的距离是多少?
(“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试题)
11.中国象棋棋盘中蕴含这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右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半,棋子“马”走的规律是沿“日”形的对角线走.例如:图中“马”所在的位置可以直接走到点A,B处.
(1)如果“帅”位于点(0,0),“相”位于点(4,2),则“马”所在的点的坐标为
,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
(2)若“马”的位置在C点,为了达到D点,请按“马”走的规律,在图中画出一种你认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并用坐标表示.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试题)
B级
1.点A(-3,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
(广西壮族自治区竞赛试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3),点P是y轴上一点,则使AO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共有
______个.
(包头市中考试题)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且AB=5,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④,…,则三角形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______.
(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试题)
4.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x,y)在第二象限,则符合条件的实数m的范围是(
).
A.
B.
C.
D.
(四川省竞赛试题)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
①.如;
②.如;
③.如.
按照以上变换由:,那么等于(
).
A.(-5,-3)
B.
(5,3)
C.
(5,-3)
D.(-5,3)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试题)
6.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轴以1cm作为长度单位,PQR的顶点坐标为P(0,3),Q(4,0),R(k,5),其中,若该三角形的面积为8cm2,则k的值是(
).
A.1
B.
C.
2
D.
E.
(澳洲数学竞赛试题)
7.如图,四边形ABCO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2,8),(-11,6),(-14,0),(0,0)
.
(1)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2)若把原来四边形ABCO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增大a,则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
8.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0),B(2,-2),线段AB交轴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若D(6,0),动点P从D点开始在x轴上以每秒3个单位向左运动,同时,动点Q从C点开始在y轴上以每秒1个单位向下运动.问:经过多少秒钟,?
9.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棵树种植在处,其中,当时,
表示非负实数a的整数部分,例如,按此方案,求第2009棵树种植点的坐标.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10.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现将点A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的对应点B,点C的坐标为(3,2)
.
(1)判断BC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求出ABC的面积.
关键词:初一数学 数学基础 建议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技巧 提高效率
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向东走2km记作+2km,那么-3km表示( ).
A.向东走3km B.向南走3km C.向西走3km D.向北走3k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系数为0 B. 是一项式 C.1是单项式 D.-4x系数是4
3.下列各组数中是同类项的是( )
A.4x和4y B.4xy2和4xy C.4xy2和-8x2y D.-4xy2和4y2x
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① ② ③ ④
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一、初一数学“潜能生”的主要成因
实行义务教育后,初一数学“潜能生”占有相当比例,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初中,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初一数学“潜能生”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问题是:
1、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系统无序: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需有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如对小学数学中的分数运算、应用题、 一些简单的面积公式等认识相当肤浅就进入初中,有数的观念,但不能对数及其运算从具体的对象中抽象出来。没有很好的完成从具体的数过渡到抽象字母表示数,没有从小学阶段应用题的算术法中解脱出来。而在初一代数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就要求将所设的未知量视为已知量,还要用未知量表示已知量,由于没有把事实上的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造成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的困难。
2、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上无恒心毅力:“潜能生”往往有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第一,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第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第三,作业马虎,易分心,错了不及时订正,订正不求理解;第四,思考问题只求表面,不求甚解;第五,学习无计划,无目标。第六,学习上浅尝辄止,无恒心毅力。
3、学习活动不适应,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小学课程门类集中,内容简单。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还是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较起来,都有很大差异,具有新的特点。要求初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与自觉性,学习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不能立即适应这一学习环境,这也是“潜能生”存在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题海中挣扎,疲于应付作业,弄得学生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消化,解题规律没有掌握,硬着头皮接受,心理压力过大,课外作业太多,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只好抄袭,时间一长,造成学习的困难。
4、思维能力的发展跟不上,出现兴趣偏差: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思维单向,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质变:一是用“字母”为主的符号表示数,二是建立有理数概念,引进了负数等等。好多知识需要从有意识记向意义识记、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事实上,很多学生思维能力无法跟上这两个飞跃,感到学习很“吃力”,有部分学生就视数学为畏途,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偏差,这是产生初一数学“潜能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防止和转化对策
鉴于初一数学“潜能生”的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防止和转化初一数学“潜能生”谈几点对策。 转贴于
1、注重衔接,完善知识结构: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潜能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因而,新生入学,做好中小学知识衔接,结合新课内容,做好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是防止和转变“潜能生”先决条件。作为教师应当把“潜能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摘抄下来,从错误的档案中发现问题,研究各自的知识缺漏,对“潜能生”进行有针对的补缺,纠正,完善知识结构。
2、循序渐进,培养学习习惯:青少年时期,克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思维过程稳定不足,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后作业独立思考差,再加上小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对教师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应加强教育,不急不躁、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先预习后复习再作业的习惯。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防止和转变“潜能生”的必要措施。
3、放慢进度,激发学习主动性:新生刚进入还未适应初中的学习活动,如果教学进度过快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部分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同学情绪压抑,加速出现分化。
4、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数学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发展。为此,培养和提高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启动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和转变初一数学“潜能生”的重要保障。
随着学习兴趣的普遍提高,学生对简单的数学作业一般都能独立完成,此时教师对作业,的难易程度及作业量更应作合理安排、严格控制。更要注意减轻这些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简单重复,教师应以“题海战术”来备课,精选例题和习题。只有学生从重复机械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才能有更多时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的灵活,学得全面。
1.注重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2.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
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首先,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其次,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3.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问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4.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
析,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时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要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本人的做法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都能使学生做到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做。当学生学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学生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本人认为:“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之所以引导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学生就会发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