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中秋赏月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一今年9月12日是中秋节。可惜天公不作美,秋雨从昨天晚上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这个中秋节,我决定为爸爸、妈妈做一道清炖鱼。我和爸爸冒雨去菜市场买菜。我们先买了青菜、猪肉和海鲜。后来到卖鱼的摊位,我们选了一条二斤半的大鲤鱼,并让阿姨帮我们把鲤鱼杀好,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提着鱼和菜回家了。
我一进家门,就在网上查了做清炖鱼的方法。然后,我就开始照着做起来。我先来洗鱼。我用双手把鱼的腹腔掰开,清洗的直到没有血水为止。接着,是腌制鱼。我把食盐涂抹在鱼的表面和腹腔。然后,我又准备葱花、葱段、姜片和蒜瓣。
接下来,我打开炉火,放入花生油、葱花,等爆出葱香味的时候,我往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再把鱼放进去。盖上锅盖,大火烧滚。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水沸腾了。我放进葱、姜、蒜,加入少许八角、盐、米酒和料酒。我又盖上锅盖转为小火继续炖。又过了几分钟,清炖鱼就做好了。我把炉火关掉,等锅里的鱼汤落滚,清炖鱼就要出锅了。
因为我怕被烫着,只好请妈妈帮忙。只见妈妈一手拿大勺托着鱼头,另一只手拿小勺托着鱼肚,把鱼轻轻地放在汤碗里,最后,又把鱼汤倒进碗里。我请爸爸把清炖鱼端上饭桌。
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品尝我做的清炖鱼。爸爸、妈妈一致评说这道菜汤鲜肉美,味道好极了。
绵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虽然没有欣赏到皎洁的圆月,但是我们全家吃着我做的清炖鱼同样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那天晚上,连平时害羞得经常躲在云丛里的月亮公主
也早早的出来跳舞了。你瞧,月亮公主穿上了她平时舍不得穿的白色连衣裙,显得格外美丽。不仅如此,她还带了一群卫士——许多孔明灯。也许今天是月亮姑娘的生日,只要轻风一发口令,“卫士们”就围着月亮姑娘跳起了舞,真美啊!望着这迷人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儿时过中秋的情景:儿时的我经常从屋里搬出两只小凳子,一只给我坐,一只给妈妈坐。坐在院子里听妈妈讲一个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在月光下吃月饼、做游戏……
“姐姐,你发什么呆?吃月饼了!”弟弟看到我的样子,好奇地问道。我慌忙回答道:“没有呀!我没发呆。”这时,奶奶端进一盒月饼,我凑过去一看,哇,是11块装的!有绿豆馅的、有蛋黄馅的、还有红豆沙馅的,好多个品种啊!我上前抓了两个不一样的月饼。一手一个,左一口,右一口,香甜的月饼使我口水直流,一连吃了七八个,才在奶奶的制止下停止了。吃过月饼,奶奶有端来水果,有桃子,有苹果,有石榴,还有龙眼。我大吃特吃,吃的肚子发涨才不吃了。
吃完月饼和水果,我和弟弟妹妹们玩起了游戏。我们玩了老鹰捉小鸡、下棋等游戏。但最有趣的还是下棋。我和妹妹放好了棋子开始下棋了。开始,妹妹先占优势,一连弄出了几个师,而我一个比一个差,但最后妹妹还是输了……
中秋节真好玩!但愿下一个中秋节快点来到!
小学生关于快乐的中秋节作文范文三“喜迎中秋庆团圆,欢乐笑语万里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中秋人们都要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吃团圆饭,晚上还要吃月饼、赏月,有些地方还有舞龙、闹月等习俗。
中秋节早晨,我们一家人便驾车回老家,一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商店门口都挂起了大红灯笼,上面印着“欢度中秋”四个大字,人们拎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回家”。
到家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爷爷奶奶的拿手好菜,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口水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于是我们一家人便开始吃“团圆饭”。
吃完晚饭,爷爷从冰箱拿出了月饼,打开电视机,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看中秋联欢晚会。
后来,爸爸提议我们全家去广场上观赏烟花。到那里时,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小孩拉着大人的手要走近一些,而老人却在后面乐呵呵地笑着,工作人员点燃了一箱叫满天星的烟花,只见一颗颗“小导弹”冲上天“砰、砰”在半空中爆炸了,五彩缤纷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落下时星星点点很好看,象征着中秋节的团圆与美满。
一、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必须要激发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小学生眼中的世界更是多姿多彩。生活是他们写作文的源泉。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就会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满地的落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毯子。”
“春天,生机勃勃、阳光明媚。春风轻柔地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吹得岸边的草儿透出了新绿,五颜六色的花儿,也争先露出了笑脸。”
“田地旁边是―片枫树林,像一幅巨大的红地毯一样铺在地上,红艳艳的一片。一株株枫树挺拔直立,秋风一吹,叶子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就像在鼓掌欢迎我们哩!瞧,那,开得多热烈,多么繁茂,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奇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缤纷的世界。”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眼中生活的孩子,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写好作文。
二、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必须要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各种学过的观察方法写作文,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更真实。
如:“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的:蚂蚁是个大力士。”
三、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必须要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小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让学生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留意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纯真的友情;关注周围的每一件事,留心它们的发生和发展;饲养一只动物,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呵护所有的生灵;种植一棵花草,在体悟生命的同时,放飞绿色的心灵;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和学生一同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观察萤火虫;中秋时节,观火赏月;在粉妆玉砌的雪天,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让学生从这些乐趣无穷的“天堂”里,感知生动鲜活的写作材料。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四、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必须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小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小学生的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起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小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小学生中的闪光点。如: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小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关键词: 创新教学 积累素材 创设情境 体验成功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的学科,在其听、说、读、写、四大版块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其中说和写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生说和写的起始和逐步发展的阶段,在学生的说和写中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力,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多途径积累素材
1.多读。多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同时,我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报,特别是优秀的少儿读物。无论是古今中外的诗歌、童话、寓言、笑话,还是小说,科普读物、名言警句、优美词句,我都让学生读,让他们从中积累优美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习各种表达手法。
2.多听。作文不仅要“眼观六路”,“还要耳听八方”。为此,我常常鼓励学生动一动耳,听一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娓娓动听的讲话,相声演员幽默风趣的话语,电视散文,群众中的俗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为写出有声有色,微妙微肖的作文而积累丰富的材料。
3.多记。俗话说得好,“留心生活素材,记录生活成文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丰富多彩的观察体验,如果不及时记下来,时过境迁,往往如隔云雾,即使能落笔成文,也很难具体生动。勤写观察笔记是丰富作文素材的好方法,为此,我经常提倡学生在平时外出活动时,要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悟,及时把它写下来,逐渐养成随时随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在作文时出现“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抓好多角度的作文前指导
学生作文前,我都注意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知识,提供一些诱导学生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想象,以拓宽其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同中求导,活跃思路,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如写人,要让学生懂得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主要特征来写。所谓主要特征,就是你希望在你的文章中着重表现的那一方面。比如:邓敏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在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性格内向,话不多,但劳动积极,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她能歌善舞,常在学校的歌咏大赛中获奖等等。那么,当你决定写邓敏同学的时候,如何选择她的“主要特征”呢?这就要看你对她这些性格中的哪一方面体会最深,了解最多了。毫无疑问,你只能选择她性格中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两三个方面来写。又如写自然景物,可写景物的位置、内容、构成、色彩、质地、形状、姿态,轮廓以及各景物内部之间的关联等 。写活动过程要特别注意精彩,阶段人们的表现等。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直接描写人物对事物的感受,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此外,让学生明白习作贵在一个“真”。要写自己最想写的,最想告诉别人的,不吐不快的;要写真经历,真见闻,真感受,真体验,真思想,真情感……只有真的,才是自己的,才是有个性,有创造性的。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三、拟贴近学生生活的文题
写作重在记录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无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让写作贴近学生生活。用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作文命题生活化,不断创设生活课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意识。只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提高。作文题目要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只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灵,使作文命题生活化,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如设计的作文题有:《我怕 》,《告诉你,我的秘密》,《我喜欢 》,《哈哈,我真开心》……这些具有儿童情趣的文题,诱发了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写出洋溢童真的作文。又如我们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的节日写作系列,如《××老师的故事》(教师节)、《思念》(中秋节)、《赏月所想》(中秋节)、《我家的变化》(国庆节)、《家的变迁》(国庆节)、《盘点2009》(元旦节)、《新年畅想》(元旦节)、《感恩》(感恩节)、《拜年》(春节)、《春节的美好记忆》(春节)等。开学初可写《回首童年》、《感受____年级》等,学期期末可以设置《再见,____年级》等题目。这些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写起来就会有话可说。
四、营造体验成功的氛围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称赞,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常常利用早读课或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批改中发现的构思巧,角度新,情感真切,语言清丽,叙述生动的习作,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给全体学生听。如:有时由作者本人读,有时由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声情并茂读,有时由写作能力提高较快的同学读。需要特别表扬的习作,则由老师亲自读。朗读他们的作文时,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氛围。有时我在读他们的习作之前,喜笑颜开地报出作者的姓名,被表扬的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有时,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盛赞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同学敬佩的目光,报出作者的姓名;或故造悬念,先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羡慕的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五、尊重学生作文的原创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形象美;生活美;语言美;情操美;情感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一、 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对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从而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意的作文。如笔者布置学生写《春天来了》,做了如下工作:
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在参观之前,我事先强调要关注哪些事物,如树木、池塘、小动物的表现等。
2、让学生集体讨论本次参观的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金鹗公园的哪个地方”。在讨论中,我强调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显著。
3、进入写作阶段。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在想象中拓展生活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美的意境。这里的关键是要选好触媒--引起学生想象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触媒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展示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在具体的写作讲评中,可将学生写得好的句子、文段、文章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互相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 、展示传神的词语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他们在作文中往往能写出传神的词语。如有一个学生在《妈妈的笑》中写到:妈妈看到我可怜的分数,挤出了一丝笑容。这句话中的“挤”字用得很形象,写出了一位母亲的无奈。我将这句话展示出来,重点讨论“挤”字,结果学生还就不同情景下的笑换用了不同的动词。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 、欣赏优美的句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子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有的运用了生动的修辞。如学生在《中秋赏月》中写到:月光一路小跑,一不小心撞到了花儿的花蕾上,将一颗露珠吓得滚落到地上。对这样生动的句子,我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甚至还换用不同的修辞。
3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写人的文章中需要用到这种描写。因此,在作文教讲评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
这次考试我考得很不好。下课了,我扑在桌子上,心里很难受。刘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温和地说:“李聪,一次考试不理想并不说明你不聪明啊!你诚实爱劳动,老师们都很喜欢你,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听到老师说的话,我一下子哭了起来。
笔者在讲评中念到这一段话(但笔者并没有说出作者的名字),并分析这段话中老师的形象,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讲到了在类似情况下,自己所遇到的父母或老师的情形。这种做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兴趣,并使得他们在写作中能初步注意人物的个性。
四、在比较中体味情操美
小学生是一块未经雕刻的璞玉,用健康美好的情操引导他们至关重要。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教师在作文讲评和个别指导时要多加引导,发现好的认识,纠正消极的情感。如学生在《我的“六一”儿童节》中写到:
学校的文艺会演马上要开始了,可妈妈还没动身,我焦急地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快点呀,迟到了刘老师要批评的。”没想到妈妈说:“不用急,我刚才给老师打了电话,说你不舒服,迟一点去。”我的脸涨得通红,生气地说:“妈妈,你真不诚实,我明明好好的,你怎么说我不舒服呢?”
笔者在作文讲评中展示这段对话,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纷纷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乘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笔者还教育学生不要学文中“妈妈”的做法,做个诚实的孩子。
五、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文章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朗读优秀作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如《春天来了》,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