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修理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评价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14-01
引言
中职汽修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各岗位第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笔者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完善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新评价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考核和加强,为满足汽修市场需求和提高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以及先进性分析
1.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弊病,因而明确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对推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职汽修院校应当明确汽修基础知识学习和汽修实践训练技术,了解整车汽修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配合汽修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汽修实验台的演示过程,同时深化汽修学习系统的工作原理,不断创新拆装各零部件的故障诊断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修理工艺,积极完成汽修实践训练日志,进行工作总结。
1.2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分析
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进双师型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实现汽修理论与汽修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进行先进性分析,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汽修技术的新鲜感,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和专业技能,还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切合实际地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对汽修专业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程度能有直观充分地了解,从而使专业学生自身的汽修技术能力水平和汽修专业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低
由于中等职业汽修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学生扩招现象,因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尤其在学习汽修的专业知识时缺乏空间想象力,使得学生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的工作原理、汽车零件间的的传动关系、装配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等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这十分不利于汽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汽车修理工艺时缺乏清晰的思路,仅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经常感到专业技术理论枯燥无味且难学易忘,导致其兴趣下降。汽修专业学生在进入修理技能演练的实习教学阶段,会出现模糊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复杂的汽修实践不相一致的情形,中职汽修学校往往注重模仿性的操作训练,无法形成专业的系统技能,使得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下降,汽修理论和实习教学的融合,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2.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中职汽修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化现象突出。?比如汽修专业学校对同一汽车零部件总成的“故障排除” “修理工艺”和“汽车零部件构造”教学时间不集中,专业技术理论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自成体系,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对汽车某一零部件结构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从而使其对汽修专业的学习难以深入和进行透彻理解。加上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使得他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相互脱节,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导致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2.3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弱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汽修专业学校的精品课程教材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受学科体系教材的影响较大,比如教材编写内容陈旧,与现代的汽车技术与维修技术的发展相脱节,使得学生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完全照搬照抄汽修理论知识,专业学生对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较弱,且由于其疏于对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表述,使汽修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执行能力较低,这种以学科本位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极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不利于丰富汽车维修专业理论以及扩大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汽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不利于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
3 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
3.1 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体化、规模化”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中职院校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优秀的、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的专职教师以保证汽修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汽修专业专门的定期培训力度,促进汽修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的不断交流,进而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技术和维修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汽修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促进教学活动有规律地进行。
3.2 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
为了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实施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组织,通过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必备技能进行培训,按照学生维修能力的强弱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在完善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交通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的相关规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制定多元、灵活化的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结合汽修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编写内容具有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教材。[1]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中职汽修学校需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有利于为开展“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3.3 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
为了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建设汽修实训基地?,加强学校的汽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的汽修技能和汽修兴趣,拓宽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渠道,加大对汽修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中职汽修专业院校还应当建立一些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检测中心、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等多媒体汽修实训的专业教室,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汽修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和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其严格遵守汽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汽修职业习惯。
4 结语
随着机械工程技术中汽车修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我国各中职汽车修理职业学校也应当建立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汽修技术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鼓励科技创新,改进汽车的修理技术,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汽修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人才;技术能力
现如今,人们出行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人们办事更加有效率,而且带动了许多新的产业的诞生,推动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的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位居世界第一,突破了 1100 万辆。科技水平在日益提升,汽车也因此越来越智能化,这就对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汽车检测与检修技术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拥有精湛的技能,知识理论水平专业化,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又要擅长实践操作。不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还有待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者发挥其作用。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教学模式、上课氛围、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通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基础以及丰富完善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其保持放松的姿态学习,引导其积极参与实地培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求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缺少人才。维修电工、保修员、钣金工、机修工、汽车技术总监、车间主任、配件经理等是处于我国汽车维修一线作业的工作人员。调查研究显示,在这些人当中,至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未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而在拿到汽车维修中级工证书的人中,具有技师以上资格证的不超过百分之九,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不过,目前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人才紧缺,因此即使是尚未经过系统训练甚至是从未经过培训的人也从事了汽车检测和维修的相关工作。为了改变汽车维修检测市场的人才紧缺的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已经开始进行扩招,不过,在汽车专业教学上,职业院校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保守,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存在的各方面缺陷,才导致了高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变汽车检测市场的现状。整个汽车维修行业受维修高技能人才缺失的影响而难以发展。因此,作为高职汽车专业教育者,应努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1.实践与理论难以结合
从目前我国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尚能看到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讲解上,实践一般都被安排在理论教授以后,而且实践机会较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显得被动,难以真正消化并吸收知识,学习效果欠佳,
2.受传统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汽车这一专业有较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都感觉既枯燥无味又生硬难懂,更别谈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了。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生硬抽象,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由此便容易渐渐褪去学习的热情。可见,应该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并要求这些人才既要与社会生产与工业建设需要相适应,又要能够满足体系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要。此外,汽修人员仅有高端的技能还不够,最基本的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服务意识。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育者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应学会审时度势,了解汽车维修检测市场所要求的工作技能,根据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式,确保教材理论和实践能够成功接轨,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具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服务意识,为国家汽修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合理制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材
在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结合汽车专业不同岗位的职业技能上的不同实际需要。在制定或改动高职汽车专业教材前,应先了解汽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在制定教材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材内容,并扣住最新科技信息,以适应相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教材成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适时调整教材内容,制定一部真正具有实效的理论课教材,使得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起来。
2.注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技能的培训
学生经过理论课上的学习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接下来就需要走进实践。不过,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仍然有大部分学生缺少对汽车专业感性的认识以及对汽车专业知识整体结构的直观的认知,在进行实践操作时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难以独立完成实践操作。为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再让其自身加以完成,要求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达到应用自如的地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巩固理论知识,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其自身应牢牢掌握汽车维修行业的知识技能,了解市场动态,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经过一系列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对此,我国包括高校在内的各个学校几乎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来检测。这种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会使得学生过于极端,偏移学习重点,误导学习动机,形成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想法,为通过考试,为拿到汽车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而一味死记硬背,放在知识理解与实际操作上的精力却少之又少。考核方式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是知识的记忆能力与纯粹的做题能力,还应包括对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的检测。可见,高职汽车专业考核应注意考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检测,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只有这样一种考核方式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俱佳的综合性人才,从而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实际需求。
4.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汽车维修行业内,经常会有人为了收取更多的修理费而夸大汽车故障,汽车配件以次充好,或者恶意损坏汽车而索取更高的修理费,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汽车修理行业。可见,在汽车修理行业内,许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较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5.注重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衔接
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修理厂内的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缺少高技能,另外还有很多岗位空缺,如负责汽车的研究发明和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等岗位。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在校就读的三年内,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以便于今后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目前,汽车工业在快速发展,未来高职汽车专业的发展也将十分可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服务 连锁经营 汽车后市场 经营模式
汽车服务业主要针对汽车后续服务市场,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发育程度还很低,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汽车服务业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借鉴国外发展汽车服务业的成功经验,以寻求提高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改善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绩效之对策,有助于我国汽车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向更加规范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1.汽车服务业连锁经营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1规模经济不明显,品牌优势不突出
国内汽车服务市场最显著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持续经营能力差与品牌优势不突出。在汽车消费市场较成熟的上海,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在3484家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不包括摩托车维修商)中,超过1000家是没有工商登记或厂商授权的,而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执行较为严格服务标准的企业只占到了9%,这类企业一般是OEM商的授权或指定服务机构; 33%企业能提供一般维修服务、保养与零部件、汽车美容与检测服务;而占58%汽车服务企业一般是传统独立的小规模作坊式的维修企业,仅能提供一般清洗服务、非标的配件调换等服务。这样的服务市场结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到服务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品牌经营战略的实现。难以满足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对售后服务的强劲需求。同时,我国的汽车服务提供商普遍缺乏较成熟的服务品牌,影响了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2专业化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不佳
国内汽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原国企车队的维修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信息化感应不足,另一部分来自于新设的4S企业服务人员,缺乏经验熟练度不够。这样的人员配备很容易造成人才结构不齐,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汽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汽车产业发展相对较快而相关培训较少,造成目前汽车服务业专业化人才奇缺。
1.3经营项目发展不均衡
汽车美容装潢连锁经营企业与汽车修理维护连锁企业发展不均衡。目前的连锁经营企业大多以汽车美容装潢为主,而由于技术的限制,以汽车修理维护为主的连锁企业则少之又少。即使一些汽车美容装潢连锁经营企业开展一些汽车养护服务,受到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技术和一些专门设施设备的限制,仅仅是换机油、发动机外部清洗和四轮定位等,这种不均衡发展势必影响整个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
1.4政府部门的监管问题
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管理机制,汽车服务企业中纯粹因逐利而产生许多问题,例如:零部件更换过程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维修过程中的“偷梁换柱”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并且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准入制度和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政策,造成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市场混乱。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要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一些对策、制定一些规则,使之健康持续发展。
2.发展对策
2.1加快行业内部兼并重组
只有通过联合兼并方式,将零散的企业组织起来,以自营连锁、自愿连锁或者特许加盟的形式,形成数家在较大区域范围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的大型企业,才能保证企业具有长足的生命力,进而维护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的方式可以由目前已具备影响力的汽车服务企业巨头进行协议收购或者中小型的汽车服务企业自愿连锁。
2.2加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建立人才培养体制时,可以发展本地品牌连锁机构与当地院校的依托关系: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同时院校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及理论支持,实现双赢。
2.3加强产品与技术统一管理的规范化
作为一家成功的连锁企业,需要在采购,技术,产品,服务上均有统一的制度标准,这需要连锁授权机构在连锁关系确立时就必须给加盟商一定的帮助,可以采取组织培训、定期考核的方式。连锁经营企业要认清总店与加盟者的关系,仅靠收取加盟费是难以创出知名品牌的,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与加盟者的合作,加大对加盟者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加盟者共创品牌。随着汽车服务需求的急剧升温,原来仅提供单一服务如美容装潢就能获取丰厚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品牌连锁经营必须向多样性、全方位的汽车服务方向转变。一旦技术和管理的步伐跟上来,拓展经营范围,实现服务项目的均衡发展就不再是困难。如天使、欧派斯等由原来仅进行汽车美容装潢服务发展到现在的汽车美容装潢、快修快保、汽车用品超市和汽车会员俱乐部等多项服务。欧迈克、威力狮等品牌连锁店也由汽车装潢向美容装潢和汽车养护等多方位转变,一些连锁店还开展了代办汽车保险、汽车及驾驶证年审等多项服务。
2.4加大政府部门规范化力度
汽车服务企业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的规范、扶持和引导。(1)严格审核企业资质,把好市场准入关。维护和净化市场环境,清理无证经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抓好质量源头管理,引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创品牌化的优质服务。(2)统筹规划,鼓励汽车服务市场的兼并重组,制定相关法规制度为企业重组建设提供平台。简化行政手续的办理,为企业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史凯.汽车服务连锁:如何快速长大[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1(1)
[2]李雪早,雷存和.汽车快修业经营模式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由于我国的企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速,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所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明显。缺乏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现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现代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由原来的机械化向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已经有所改革,可是因为受到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1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1对于专业的定位缺少学校特色
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涵盖了机械学科、计算机学科以及电子学科领域,专业范围十分广泛,学校将专业按照不同的方向可以分成三种:汽车制造方向、汽车修理方向以及汽车服务方向[1]。目前,职业学校并没有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来设立汽车专业,导致职业学校间对汽车专业的定位基本是一样的,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汽车修理这一方向,比如,对汽车的修理、汽车的修理和驾驶、汽车性能的诊断和检测。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的定位非常模糊,导致培养出的汽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缺少大量的汽车服务方向的人才。
1.2课程设计体系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文化课、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专业课程、技能鉴定的课程这种设计安排使得汽车专业课程和汽车文化课程不能在同一学期进行,导致汽车文化课程发挥不出为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服务的效果,同时,学生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2]。除此之外,在进行汽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课所以用的时长和进行实践课所用的时长比例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汽车专业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都过于偏重科学系统性,使得教材中存在大篇幅的科学性内容,不仅耗费长时间的教学时间,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1.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社会实际不一致
我国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进行汽车专业教学时,讲解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东风、桑塔纳等,而随时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汽车制造中已近很少用到这些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喷式发动机以及智能变速器和ABS制动化的抱死装置[3]。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这些的很少,其余种类的现代化新技术的讲解几乎没有,所以造成了汽车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解内容都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致不高。
1.4专业实训的条件不好
进行汽车专业教育时,开展实践课程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购买相应设备的资金投入大,办学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同时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使得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设备十分陈旧,跟不上汽车行业更新发展的速度。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因为受到进行实训所用设备的限制,实践内容和社会汽车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够,不能满足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当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汽车行业时,因为汽车专业技能不足以及所拿的薪资不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放弃汽车行业[4]。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有很多不足之处,怎样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成了大部分职业学校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使职业教育的精神得以在现实中表现出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放式,笔者结合学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与社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2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1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
对于4S店,其不仅是汽车销售的终端,也是汽车服务的开始之处,可以将汽车和消费人群紧密连接起来;而汽车维修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的一线进行工作,同样是汽车专业人才毕业之后需要跨进的行业。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定时安排学生到实训中心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得到实际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中获得与汽车业务有关的经验,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效果,应使用标准的绩效评测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毕业后才会具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这一行业[5]。
2.2加强业务协作以及资源共享达到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汽车资源共享的平台,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汽车企业拥有掌握社会汽车市场资源的优势,其所更新的汽车相关资料都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汽车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与汽车品牌的文化、汽车型号技术以及汽车服务等相关的培训活动。职业学校通过与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深化学校与汽车企业间的合作,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汽车专业人才是非常具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学校教师也可以亲身投入到汽车生产实训中,提升自己的汽车操作技能,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紧跟汽车行业发展的脚步。
3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清晰化汽车专业的三个方向
职业学校应该依据社会需求的现实情况来进行汽车专业的设立,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来设置专业。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大体上有三个方向:
①汽车制造方向,需要学生具有使用机械进行制图以及钳工的能力,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的知识,具有可以不在他人的协助下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为修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6]。这个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的学校。
②汽车维修方向,学生应具有准确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以及汽车维修工具的能力,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具有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检测及修理比较难的汽车故障问题。这一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职业学校。
③汽车服务方向,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运用的相关知识,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可以做与汽车售后服务有关的工作。这一专业方向的人才是社会大量需求的,比较适合各方面综合实力比较强的职业学校。
3.2所设置的汽车专业应体现出学校的特色
学校在设立汽车专业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来确定汽车专业设立的方向,使得学校特设在汽车专业中得以体现,吸引大量的学生以及汽车企业。对于以机械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设置汽车维修的专业方向;对于以电子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电器为主要方向;对于以商业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销售方面为主。
3.3重新对汽车专业课程的构建进行设置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依照职业和岗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优化汽车专业的课程。在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现代化的汽车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入到课程中,合理删除传统、不实用的知识,起到强化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
在安排汽车专业的教学进度时,应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汽车专业的交融性,将汽车专业课程开设在低年级,同时将比较基础的课程调到高年级,这样不仅可以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还达到将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课交融在一起的目的。
3.4调整课程结构突出重点
对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时,应该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学习基础,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学时进行有效分配。
对于基础课程,一定要达到充分、实用的要求。语文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文的写作以及练习书法的教育;数学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教育;外语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以及与汽车有关的英语教育;物理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电子、热力学以及力学的教育;计算机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体育课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政治课以加强学生素质和品质为主。
对于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以及素质,应实际应用为主。按照汽车专业的不同方向,可以对汽车专业基础课进行适当的调整,一定要开设汽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合理调整课时;在改革汽车专业课程时,一定要以时间操作教学为主,合理延长进行实践及进行实习的时长,因为汽车专业技能是汽车专业人才必须要掌握的[7]。在学校开设的汽车专业课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比如,汽车维修的证书、驾驶证以及钳工证书,同时适当减少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3.5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只有合格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合格的汽车专业教师应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及具备丰富的实训教育经验。为了提高学生汽车专业的技能,教师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广泛阅读汽车专业相关的杂志及书籍,定期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参观活动,每一年都亲身参与到汽车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师。在专业教学课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融合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
3.6组建新型的汽车实训场地
组建汽车实训场地是提高学生汽车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张状况以及财务状况来对实践设备进行合理的调整。组建的原则为:逐渐摒弃过时落后的设施,尽量减少具有验证性的设施,重视整个车体的修理和检测的设施,将传统的汽车实验室重新进行整改,建造成进行汽车实践的场地,最后过渡到进行汽车教学的工厂。
结束语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时展的进程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人才的培养,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汽车专业教学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改革,抓住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调整好汽车专业的教学方向,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汽车专业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投入到实训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汽车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
制造类高职生大多数为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大多数制造类的高职生都拥有一定的基础的理论知识,且对专业技术的使用熟练,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个人素质良好等优点。制造类高职生主要是在生产线和服务线的一种技术性人才,制造类高职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其抽象思维能力很强,能够将图纸上平面图形,经过加工清晰的呈现出来。并且能够很快的适应周围环境,善于掌握并合理利用周围信息。是一类具有专业技能、生产操作熟练、就用一定基础知识的专业型人才。
1 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形势
虽然制造类高职生是一种专业型人才,但是近年来高职类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高职毕业生的供求极不平衡,一方面一些企业高薪诚聘高级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出现大量的高职生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而被拒之门外。另外,出现另一种情况,虽同是制造类高职生,但由于性别不同其就业情况也不尽相同。据调查,制造类高职生男性的就业情况则会明显高于女性。
2 影响制造类高职生就业的原因
每年制造类高职生的毕业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然而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率却不是很高。拿2007年来说全国高职毕业人数约为107万人,而就业人数最高的地区只有约64万人,少部分只有约53万人。这说明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60%,有的甚至不到50%,而到2013年高职就业人数与往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虽然高职毕业生有70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只有33%,2013年成为毕业的高峰季,甚至被网友吐槽为“最难就业年”。这就出现高职毕业生供求关系极不平衡,工作职位缺少,求职人数很多,出现僧多粥少这一现象成为高职生就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社会对刚刚毕业的高职生缺乏认同感,也是使高职生就业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目前,许多企业需要高级技术性人才,但是对高职教育了解的很片面,并且没用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自身问题,只是一味的追求高学历人才,或廉价劳动力,并且并不选择刚毕业的高职生,这些用人单位认为刚毕业的高职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却忽略了高职生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创造能力。
最后,高职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在职位的选择上出现一定的心理偏差,也是高职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上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高职生因为刚刚融入社会,但是却不能很快的适应。因此总是在工作的选择上不断的发生变动。另一些人这是由于工作的环境和酬劳的供给,由于和理想中的不同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高职生就业率不断下降。
3 制造类高职生就业的解决方案
制造类的高职生大多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仍需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只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在择业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高职教育对制造类专业的高职生具有其独特的针对性,因此,制造类的高职生与普通的高职生相比,会出现自己特有的优点和长处。你所选择的专业、你所学习的专业技能、以及你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都将成为你选择的职业有力支撑。
一方面,社会的需要对择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制造类高职生是典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一些专业的就业率还是比较可观的。例如,数控机床、汽车修理、通风除尘、检测等等,相比于其他高职类就业率较高。另外,我国现在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平常学习之外,更应该多多在社会中磨练,并且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不断地升华自己,提升自我能力,成为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择业方面有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若想提高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率,除了提升高职生的自我能力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习力度,增加实习次数,高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是简单的掌握理论,缺乏实际操作,往往在正式工作时常常出现错误,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高职生在校期间,增加实习环节的力度,使高职生能够将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有效地融为一体,使高职生成为真正的技术性、专业性人才。
4 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前景
虽然随着社会的的不断发展,高职毕业人数也在相应的不断增长,高职生的就业也有诸多问题,但相较于其他的高职毕业生,制造类高职生也有其特定的就业优势。制造类高职生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将抽象图像立体化的能力。并且大多数制造类的高职生都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例如“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队合作意识”等等。而正式工作后由于在校期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校期间有一定的实习基础,因此能够能快的熟悉对工件的技术要求和制作工艺的流程,而许多企业正是需要这样的技术人才。
由于制造类高职生拥有特定的专业技能,以及在高职院校时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领,所以在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轻车熟路的上岗工作,并且现在多数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制造类高职生的就业前景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人文教育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教育体系中两大主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下面就从这两大主体的角度谈谈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素质必须能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要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学校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好坏,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这些特殊的工程师。但高职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或普通教育,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双高”的文化修养
所谓双高文化修养,即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着的一类教育,社会需要什么行业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各行各业知识与技术在不断更新,有的行业更新速度十分惊人。不仅需要高职教师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前沿技术,而且还必须具有非常强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高职教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信条,要善于学习,不断接受各行业的新情况,及时掌握新技术,勤奋地、持续不断地从各种渠道汲取和补充自己的一桶水,确保传授给学生的是足够的有营养的水。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水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源头要丰美,才能灌溉培育出栋梁。源头要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具备学习的基本素质,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这无疑也能给学生良好的熏陶。
(二)“双师”的素质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实地作战的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娴熟的技能和必要的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所以提出了双师的岗位资格,即高校系列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仅仅考取专业技术职称还是很不够的,高职教师必须有实践工作经验。比如,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曾遭遇尴尬,学生提问:“一个企业老总结婚,关系企业老总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必须要送红包,请问这红包如何入账?”结果老师面红耳赤。如果专业老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则情况会截然不同,不光教得轻松精彩,学得也快乐满意。
(三)“双栖”的工作能力
所谓“双栖的工作能力”,即具有教学和管理两种岗位能力。目前我国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一、二流大学没考上的部分(原因有种种)。个别高职学生有自卑情绪,也有的认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不用再用功学习了——混个文凭罢了,这是令人担忧的实际现状。不少大学生经常上网、逛街或者打工、谈恋爱等等,唯有读书似乎已经不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了!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学生的能力。
二、一定要让学生好学、学好,成为全面的人才
(一)让学生好学
高职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并且好学。要怎么做,简单的思路如下:
首先,用压力督促学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
其次,用技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与艺术一样有其独特魅力,特别是前沿知识及应用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海尔学院就有一特色之举,布置一个展厅,陈列所有海尔的新产品供学生研究和学习。还可举办各种具有专业特色的技术竞赛,比如金手指——文字录入大赛等,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让学习成为一种校园的时尚,真正让学生乐学、充实。
(二)让学生学好
一位著名德国企业家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可能受教育的年限比我们长,但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不如我们国家的青年人。”德国企业有一种共识:没经过职业教育的人不能进入工作岗位。德国产品的质量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始终非同寻常,正是与其职业教育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必须针对高职特点、突出各专业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通用标准能力的培养。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就是典型范例,它能有效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手工联合会的职业培训中心(BTZ)设有汽车机构、木工、暖通、电气等职业的全套培训设备,其汽车修理设施中心包括最先进的汽车检测仪器,学员使用的则是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公司赠送的各种新型汽车。
转贴于
高职教育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应注重对学生“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的培养。通用技能,即在不同的工作环境能发挥其功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地解决由不同情境引发的问题的能力。加入WTO后,与国际的经济、技术交往日益频繁,高职人才应当学会掌握不同国家同类的技能。这样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让学生能及早拿到在各国各类企业中工作的“通行证”。实践中,必须考虑能力的国际化标准,及时导入ISO9000标准(国外一些国家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进了教育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26所学校、在加拿大有94所学校、在英国有97所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同时,由于此标准广泛用于企业界的质量评估,更适合于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地高职教育),培养与世界技术标准统一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学生都应当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在为取得证书而努力的过程中,督促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好。
总之,在学生主观好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充实完善教学硬件和软件,注重高标准、新要求,为学生的学好服务,并且得设法引导学生“走进去”,让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全面的人才
某校大学生拿硫酸泼大熊猫或某硕士生拿硫酸泼导师之类的事件令人叹息。这说明培养人才仅仅有理论和实践技能还不够,还必须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可能是祸害社会而非造福人类的“人才”。
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特别还要加强以下教育内容:
一是加强人文教育。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什么能让我们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是人文。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省察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周围的教育状况,发现教育有时成了异于师生心灵和生活的一种东西,我们在追求理想和美好言行的同时,冷漠、隔阂等产生了。所以要通过人文教育贯彻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人文的熏陶与渗透是不容忽视的。
二是重视德育教育。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采用多种渠道并注重各种渠道的相互渗透。①显性课堂途径。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②社会实践途径。建立和巩固社会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高职专业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积累道德体验,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③隐性课程途径——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理解来完成。德育不同于智育,学生不同于产品,能否做到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是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隐性课程的影响主要靠丰富校园文化来完成。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校歌、校训、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是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进入新世纪,教育必须与时代进步的脉搏紧密相连,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映时展的水平和特征。因此,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时代意识。
首先,培养竞争意识。培养高职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双向选择”已成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主要方式,竞争能力强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可能性大些是必然的。
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渗透,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我校经常采取多种竞赛形式,如珠算比赛、车工技能大比拼等,以鼓励学生参与竞争;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励学生增强竞争意识的同时学会合作。
其次,树立主体意识。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不通过主体实践,这个内化过程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被接受,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最后,发展创新意识。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不拘一格,把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碰撞学生灵感。对学生要加强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发明、鼓励创新,让小发明和技术改造等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等。
当今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需要高职教育从事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高体健.论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2,(2).
[2]朱正伦.大学要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J].江苏高教,2002,(3).
[3]高焕祥.试论知识经济与学习型社会[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4]王晓阳,等.发达国家终身学习运动与高等教育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一、强化担当,完善自身建设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担当
学院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重要的使命来抓,做到五有。
一是工作有专班。成立开展“培养职业精神 提升职业技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负责活动的协调工作。
二是年度有目标。学院将自身建O工作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列入全市人社系统年度工作任务中学院的个性工作目标任务,并分解到每一个月,逐月予以落实。
三是建设有方案。制定自身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落实目标任务。各科处室按照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同时制订自身建设检查考核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使整个创建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四是任务有督办。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督办自身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落实有体系。明确各科处室创建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创建联动机制,自身建设工作体系完整。
2.完善长效机制
自身建设既要有历史传承,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一是传承特色办学理念。校训重视历史传承: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办学理念讲求科学特色:管理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品牌荣校;校风力求与时俱进: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
二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学院构建了制度健全、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涵盖了党务管理、行政管理、教学实习管理、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学院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完善科学培养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制定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制度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按期组织学生实习,有计划、有课题、有实习评价、有实结;每年都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撰写总结材料,并在全院教职工会上汇报交流。
二、营造氛围,建设优良文化育人环境
1.重舆论引导
自身建设既要领导重视,还要群众人人参与;既要注重抓落实,还要善于抓总结提升。
一是引导大家人人参与自身建设。制定自身建设宣传工作方案,编印自身建设创建活动宣传资料下发师生员工,宣传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主题、目标要求、活动意义,在学院网站开辟专栏,利用电子屏宣传,使自身建设创建活动人人知晓、人人参与。
二是带领大家宣传推进自身建设。制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和信息报送与考核试行办法,规范新闻宣传,推进自身建设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总结提升自身建设工作经验。鼓励大家总结提升自身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积极予以宣传推广。仅2015年就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宣传学院20余次。
2.营造特色氛围
按照室内室外、功能分区、彰显特色、打造多样化宣传景观的原则,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一是屋顶宣传重在营造技能文化的大气场。在学院主要建筑物屋顶安装宣传标语。临街门面顶安装: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综合楼屋顶安装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教学楼屋顶安装校训:团结、勤奋、严谨、进取;学生宿舍屋顶安装校风:守法、明理、勤奋、精进、创新;实训楼的屋顶安装: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二是校园宣传栏重在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了企业文化墙、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多彩涂鸦墙、德育园地等室外文化展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文化。
三是室内文化区重在励志。建设了理论教室、实训室等室内文化展区,悬挂名人名言、规章制度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技能成才。
四是道路景观重在典型引路。学院主干道建设技能大师路;综合楼小花园西面建大型励志宣传景观;多年的绿化,形成了以综合楼小花园、樟树林、竹园、实训楼景观带、花坛、草坪等为主的校园景观;技能大师典型引路,激励学生技能成才。
三、突出特色,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数字校园
提高校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校园管理实现数字化。
一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投资近80万元设计建设了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等校园管理工作实现了数字化。
二是推广使用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建设单位已对科处室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期培训,目前学院管理基本实现网上办公。
三是完善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制定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指定专门处室负责管理。目前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已完成了试运行,2016年准备全面实行数字化校园管理。
2.专业对接市场
强化市场导向,专业设置紧跟变化莫测的市场。
一是建立校园对接产业园、专业对接产业制度。化工专业对接荆门化工产业园,机电电子专业对接荆门电子产业园,数控车工、模具制造、焊接加工对接荆门航空产业园,财会、幼儿教育、电子商务等对接服务业,并与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天茂集团、中集宏图、利盛石化、东光电子等30多家技术含量高、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化工专业对接天茂集团、凯龙集团,先后开办了中级工、高级工定向班,并对员工进行了多次提升培训,得到企业好评。力争达到“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
二是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2013年11月、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先后多次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和企业领导、技术能手参加,就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献计献策。专业建设研讨会得到省厅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打造品牌专业。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荆门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瞄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装配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群,成为湖北省职业培训电工电子类中心教研组组长院校,学院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重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学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校校合作,打通了中高职直升通道。
3.深化教学改革
作为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在多个专业推行了一体化教学,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湖北省唯一进入2016年全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学院成立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小组,制订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二是建设专用场地、组建教学团队。学院按照现代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建设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精选骨干教师、吸纳技术能手、聘请课改专家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并多次邀请人社部一体化课改专家黄景容、姜大源等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
三是总结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学院一体化课改经验在全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家人社部《职业》杂志以《六措施保障 三阶段落实》为题介绍了我院一体化教改的经验和做法。
4.强化职业素养
育人先育德,始终把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放在优先位置。
一是编写职业素养教材。2014年,《技工院校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被确立为部级课题,被评为省重点课题一等奖。《职业素养基本训练》教材也通过了人社部教材审批出版,得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职业行为养成训练》编写即将完成。
二是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同志作《永远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专题报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院被吴天祥同志誉为“人民的贴心学院”;开展 “厉行勤俭好风尚、传承美德正能量”和“互联网+分类回收”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举办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学院学生张子轩和唐文菊被团市委分别授予“最美中职生标兵”和“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
5.注重创新创业
以培养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学院实训工厂,投资200余万元,建设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室8间的机械加工创客空间,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创客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并制定创客空间实施方案和运作办法。
二是推动师生创新创业。鼓励学院师生(包括近几年的毕业生)入住创客空间创新创业,所有入住的创客均可享受荆门市相关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名创客入住众创空间。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将创业知识列入学生教学的内容,完成创业模拟实训室建设,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
四、多措并举,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1.校企共建实训室
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制定校内、校外校企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和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计划。
二是精选合作企业。本着优势互补、平等自愿、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多次深入相关企业考察、洽谈,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三是规范实训室建设。引厂入校,学院出场地,合作企业出设备,与顺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修理实训室(校中厂);厂中建校,合作企业出厂房,学院出设备,在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室(厂中校)。
2.建设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
突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制定建设方案。学习借鉴企业标准制定校内企业标准化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建设。
二是制定管理办法。借鉴企业6S管理办法,制定实训基地6S管理办法,成立6S管理检查考核领导小组。
三是实施6S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按照6S管理进行组织。
3.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
给技能领军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其技能攻关、带徒传艺、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效率。
一是积极申报。学院根据相关条件,积极申报省级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室,获得省厅批准。
二是制定方案。借鉴荆门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家级郭振恩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经验,制定建设方案。
三是规范建设。按照建设方案,添置设施,配齐人员,完善职能、制度和职责,袁秋芹技能大师工作基本建设完成。
4.开展技能大讲堂文化节活动
传播技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一是举行拜师学艺活动。与全国技能大师、荆门石化总厂机修钳工郭振恩合作,设立郭振恩励志班,举行拜师学艺活动。
二是传播技能大赛知识。邀请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能大师、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徐国胜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发展方向”为题,介绍了国际、国内技能大赛情况和发展方向,并对学院数控、模具专业教师如何进行大赛准备作了专题辅导。
三是开办启迪求真系列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以工匠精神、智能制造、信息时代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其中院长许松以“工匠精神”为题,为全院师生进行了第一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毕业生王贤伟、荆楚理工学院毕业生张玉鹏和学院毕业生张芳、刘军、潘运虎等作报告,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5.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
宣传校园文化,展现师生风采,检阅办学成果。
一是举办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届技能节暨开放日活动,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和教师公开课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摩,得到广泛赞誉。
二是开展学生创新创意竞赛。举行了由湖北航特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首届“航特杯”学生无动力车滑行竞赛。无动力车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滑行竞赛也由学生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创新精神。
三是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面向社会多次举办学生实训、手工制作作品展,特别是在全市春风行动中展示,得到原市委书记万勇的充分肯定。
6.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展示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承办荆门市职业技能大赛。学院先后承办荆门市第一、二、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和“农谷杯”创新创业技能竞赛。
二是参加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三是参加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学生制作的《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荣获湖北省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学生苏雪娇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
五、注重实效,取得自身建设丰硕成果
1.以环境文化影响人
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学院从外在的环境建设出发,推动内在的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了外在环境的建设。学院完善校园基础环境建设,精心设计和构思学院环境,既重视物质环境建设,更注重充满学术氛围的读书育人环境。
二是注重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学院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办学理念、校训、校规等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理念。
三是构建了多样的文化载体。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建设,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橱窗文化、道路文化、教室和宿舍文化等文化载体,设立企业文化苑、成果展示窗、知识拓展廊、技能大师路、德育园地等文化栏目,形成了环境与师生的良好互动。
2.以人文文化教育人
成才先成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一是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了学院、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警校、社校共建机制,构建了政教、团委、保卫和学生会相结合的校园德育工作网络。
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天天有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实行学生在校24小时无缝对接管理,规范学生行为。教学、管理、服杖位一体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院将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和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孝亲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通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来影响家庭、辐射社会。
三是营造德育氛围。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墙报、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强德育工作,策划主题教育活动,达到了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目的。
3.以制度文化规范人
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设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增强市场办学的危机意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是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构建了体制顺畅、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的学院管理模式,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细化管理制度,关注干部师生的发展与追求,重视人才培养,在学院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和谐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氛围。
4.以技能文化培养人
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始终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放在突出位置。
一是学院坚持质量兴校,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以一体化教学改革为抓手,突出技能教育核心,开展了拜师学艺、技能比赛等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三是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公共实训基地、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地、市金蓝领培训基地、市公关礼仪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多次承担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市大中型企业职工的培训、技能就业计划培训等工作,年最高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实现了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两条腿”走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持。
【关键词】课程标准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3-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本土化”的实际情况后,逐步达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共识。各高职院校按照整体规划、逐步实施、边开发边实践的课程改革策略,依托高职示范(骨干)校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相关的课程标准设计、文本开发等课程改革成果不断涌现。随着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由理念趋势走向实质应用。从中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仍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实际上由文本设计层面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困难重重,因此针对现状问题进行解蔽、对制约难点进行消解尤为重要。
一、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点分析
对接点分析是厘清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接汽车行业要求,诠释课程标准开发与实施的对接精度。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应严格属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范畴,其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不仅定位了课程目标和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习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匹配的工作知识、持续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是衡量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管理和课程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如今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有效实施,厘清这些对接点,就需要找寻汽车行业中初阶职业岗位要求与高阶职业岗位要求的双层次标准,工作知识、职业素养、持续技能的三维度要求,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的四方面条件,从而保障精度对接。
1.对接点基于双层次标准开发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除需参照初阶职业岗位要求,即现行的汽车修理工、二手车评估师等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标准,还应考虑引入高阶职业岗位要求。随着汽车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阶职业岗位要求不仅只是更高一级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而是紧贴汽车技术的发展,社会产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更高趋势性要求。
2.对接点基于三维度要求开发
基于摒弃长期依据工作任务去选择课程内容的观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在对接过程中不应从工作任务直接过渡到工作知识、职业素养和持续技能。非平行结构下,对接汽车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要求必须摆脱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传统二元视角,需要一体化、情境地从完整工作角度使学生习得工作知识、职业素养和持续技能的整体性。
3.对接点基于四方面条件开发
汽车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这四方面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实际对接中应把握课程标准的适用性和完整性,保障对接的可靠性。因为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并非是若干汽车类课程这么简单,实则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和架构。
二、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现行模式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大多沿用的是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的教学标准,经过近些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示范(骨干)校的建设中,一些高职院校在改革探索上逐步将其专业课程标准演绎为三种模式类型:
1.课程标准基于工作知识和岗位技能
这种模式的课程目标以掌握汽修岗位(群)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知识和技能则取决于能否达成日常工作目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顺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课程内容以较为固定的思维进行序化编排,常见的步骤有“是何”、“为何”、“如何”。对于课程评价则以量化方式来评定掌握了多少汽修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这种符合传统教学思维的课程标准模式与传统学科体系课程趋于相似,因此在实际的组织教学中较为容易实施与实现。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则是对于高职汽修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影响甚小,只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般性导入课程。
2.课程标准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或任务
这种模式的开发实施流程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其课程名称也是来源于典型化的工作任务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工作过程名称;并以典型工作过程所使用的知识、典型工作行动所表征的知识、典型工作任务所组织的知识为课程内容;最后的评价考核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结果。这种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打破了原有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课程实施者需要多个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能力,因此对于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应有跨学科背景。
3.课程标准基于项目完成
这种模式以项目完成为最终目的,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单元,学生通过核心专业课程中的若干项目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内容、技能内容、职业素养要求等。这种项目课程标准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真实项目中往往会存在跨专业的情况,因此这种模式更适合于专业综合性课程。
当下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种矫枉过正的思想,认为基于岗位(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标准肯定是过时的、被淘汰的。实际上以上三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而且只选择某一种模式也是不合实际的。无论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还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通识课程和专业入门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1]。课程性质的不同也决定了模式选择的不同,因此只有多种模式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使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对接职业岗位要求中取得较大的实践效果。
三、高职课程标准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停留文本层面,实施环节不强
当前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在各院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一线却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出在课程标准的应用实施环节上。由于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框架条件,影响其应用的因素又很复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停留在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高职院校很多。虽然一些职业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骨干)校相继开发了汽修专业的课程标准和示范性教材,但实际应用的效果和范围却十分有限,甚至很多文本成果仅供上级的评估、考核和验收所使用,因此对实际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微乎其微。针对这种现象,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应该进行深刻地反思,在将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引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适当转变课程标准实际应用的方式和方法,在课程标准开发和设计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评价。
2.内容尚需验证,评价机制缺失
职业教育标准最终还要落到课程教学层面,即要体现在教师编制的授课大纲、学生项目活动指南中,要把它变成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2]。像一些4S店基础的维修岗位要求汽修专业毕业生能够尽快做到市面车型的“维、保、检、排、修”,即会维护、知保养、有检测、能排查、懂修理。然而现实是“维修工”正逐渐沦为“换件工”,作为一名“汽车医生”懂修理的岗位要求却越来越被淡化,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同时也照搬进了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开发、设计甚至实施过程,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注意到课程标准内容编排的科学性,没有把握实际对接过程中的辩证关系,以及定期组织汽修专家、汽修教师、一线高工和技师去验证相关职业标准语言,评价它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合理性。
3.校企冷热不均,师资力量薄弱
校企合作共赢一直是汽车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实际上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也真实反映在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上。虽然国家正在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如一些高职院校也确立了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操作形式,但就其过程而言实施的主体仍然是高职院校。校企共同开发、实施和评价相关的汽车课程,大多数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性也不强。一方面企业需要正常的生产经营,如全程参与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开发与实施,势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精力,校企双赢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周期较长且充满着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热衷于校企合作,在师资建设中频繁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调研、实践等。而许多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不足,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科研能力和扎实的汽修经验、工作阅历,调研实践也属于马虎应对,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理解的不主动不系统,事实上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制约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基于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课程标准有效实施建议
1.保障实施过程,实现四项对接
首先,课程目标应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其逻辑起点为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以及一线技术人员四方组成的团队,在高职汽修专业课程目标开发时,应明确该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能力区域,包括岗位目标、岗位责任、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等。同时对接技术领域的准入条件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并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相关职业标准语言转化为课程目标,使高职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含金量较高的“双证书”,能快速融入相关行业、企业胜任工作。其次,课程内容应与职业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对接,这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关键。在课程内容上,既要突出加强对关键工作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培养,也要体现其起决定性的职业活动要求。再次,课程教学过程应与生产实践过程对接。通过采用案例驱动、行动导向、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把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职业能力,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是组织和实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手段,不断强化“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最后,课程评价应与社会评价对接。在课程评价上,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课程评价既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行为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强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又要推行与职业活动相联系的社会评价,扩大评价的主体[3]。
2.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标准体系
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依托高职示范(骨干)校专业群建设,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参照职业岗位要求等,相继开发了本校的汽修专业课程标准。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汽修专业缺少权威规范的标准体系指导,其深入实质的应用依然任重道远。因此在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尽量把握四个方面要求:首先应注重对实践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其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再次应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最后应注意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国家应尽快研究出台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标准指导书,打破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的普遍认识,尤其在课程内容上应尽快完善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相关举措,积极拓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其通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能够反应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体现各地区行业特点,积极保障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具体操作形式、方法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标准的完备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应根据整合课程资源结果,针对汽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职业特点,融入相应职业标准规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结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这四方面来实施课程标准,形成岗位要求、能力对接、多位一体的标准体系。
3.打造专业师资,培养跨界双师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实施保证,开发出好的课程标准就需要有人去认真实践,因此专业师资的建设是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前提。在专业师资的方面上应该首先加大对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切实提高专业教师待遇,把课程开发的决策落向实处。其次应科学化的培训现有的在职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应有区分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也应贯彻理实一体,鼓励他们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应积极协调和聘请汽修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一线高工等,用来作为专业技术领域的兼职师资队伍来建设。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协同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对汽修专业教师的“双职称”评定体系,使汽修专业师资队伍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由于其特殊属性,忽视了对跨界双师的培养力度。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是跨界匠师,他们一方面熟知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等;另一方面具备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等,既是老师又是匠师。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对于这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培养应体现在应用型本科及以上层次,并按照高职专业开设相应的双师型专业。同时国家应出善对此类“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尤为体现在证书制度和培训制度上,应严进严出四证驱动、四维一体。即: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缺一不可,充分体现其研究型、师范型、职业型和技术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跨界型双师对驱动型人才培养的骨干作用;对新型课程模式应用的引领作用;对课程标准实施的表率作用;对情景化教学传递的纽带作用;对教学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
4.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评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的前提。在推进校企合作,打破校企“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上,国家应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关的激励政策,统筹建立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有实力的行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同时高职院校应结合校企合作的有利背景,在巩固和深化校本课程标准评估成果上,探索和完善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坚持校本课程标准在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常规性与导向性、一般性与重点性,实现对课程标准的动态化监测、常规化应用和实效化改进。
综上所述,基于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课程标准应用能否深入实施,决定了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除以上策略性建议,高职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如何更好的贯彻执行这类新开发的标准仍是后续为之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翔云.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精选关于热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参加工作两年多了,看着项目从一个深坑,到现在初具规模,自己也跟着项目成长了许多。
作为一名预算习惯了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方式,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项目造型独特,也注定了它必然充满了挑战。
在两年时间里商务部出台了很多内控的管理办法,尽量从源头减少开支。对于业主工程款的支付,我们也做了很大努力。根据合同规定付款周期为2个月,现在我们通过争取将付款周期基本控制在一个月内。
在项目2年时间,图纸变更大,一栋楼我们建模都要修改好几次,算量的工作量就一下子大了好几倍。项目的地下室结构复杂,工程量大。刚来项目对于广联达算量还一窍不通的我,也在慢慢摸索中学习到了很多。项目底板复杂,有许多集水坑,放坡的部位,地下四层车库结构复杂,坡道众多,也对图形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期间对自己模型不断地修改,修正;设计院也不断地变更。看着模型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成型。项目实体工程也拔地而起,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我在项目工程算量过程中积累了项目的大量经验数据,比如每立方混凝土钢筋含量,每建筑平米的混凝土钢筋含量。结算中,对于一般工作内容(钢筋,模板,架子)的人工费,也有所了解。今后也将作为我人生宝贵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两年的工作中我发现了许多不足,对于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也不够缜密。在新的一年要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将工程数据整理分析。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深入分析了解。争取将项目利益最大化。将自己手上的工作系统的整理,不要只是为做事而做事。和业主,审核单位都加强对接。做工程也是做人。两年多的磨合,对于业主和审计单位的习惯和流程都有所了解。对于里面的人员也熟悉了许多。对于经营工作的开展也应该更加有利,所以在明年应该加强经营的力度,改善项目资金情况。
工地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也在其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对于劳务队我们是甲方,对于业主我们是乙方,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形形的人,每一天都在经历不同的事,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成长。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寒假期间,江苏师豪高校实业有限公司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南京师范大学后勤改制方案(试行)》(宁师大[20xx]第6号),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对上学期工作做了回顾总结,为新学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汇报寒假期间工作如下:
一、师豪公司管理部门:
1、工作目标是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思想汇报专题是效益分配的依据,也是聘用、考核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后勤改制政策和实际情况,寒假期间,师豪公司召开多次会议,经过认真测算、研究和讨论,审定师豪各子(分)公司03年度的工作计划和经营指标。
2、利用寒假的空余时间,20xx年元月下旬,在田家炳楼多功能报告厅,师豪公司管理、经营人员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课,师豪公司各子(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人员共50余位同志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分两部分:董事长王小鹏同志回顾02年度主要工作,畅谈师豪公司的发展前景;财务顾问缪维新、法律顾问马育、经济顾问姚海明,就后勤改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作专题报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企业财会知识、公司法,进一步转变观念,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师豪公司,展望师豪公司的发展。
3、春节期间,师豪公司领导慰问假期后勤在岗职工。
二、师豪公司下属各子(分)公司:
1、坚持高校后勤“姓教”的特点,师豪公司保持为教学服务的特性,为维护学校稳定大局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师豪公司部分职工寒假期间正常上班,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常规工作及突出紧急任务。
江苏师豪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仙林校区七、八食堂和教工餐厅的环境改造工程,假期研究生餐厅正常开放;江苏高校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为假期留校生做好住宿保障工作;江苏师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抢工期,抓质量,进行仙林汽车修理厂和紫金教学车间厂房的施工工程,近期将顺利竣工;南师大幼教发展中心寒期开办“困难班”,为家长提供方便;江苏师豪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初步制定仙林校区环境绿化整体布局的方案,并进行随园竹苑和紫金第一教学楼周边环境绿化的设计和施工。
2、为了适应后勤改制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管理素质和经营水平,江苏高校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和江苏师豪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等师豪各子(分)公司开展基层以上负责人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
3、寒假期间,师豪公司各子(分)公司为新学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南师大幼教发展中心各幼儿园做好新学期迎接幼儿入园的各项准备工作;江苏师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积极筹备申报装饰三级资质的各项工作,为公司真正步入企业化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江苏高校社区服务有限公司修订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
精选关于热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将要过去,20xx年既将到来,在这一年中有进步亦有不足,为了更好的干好明年的工作,使明年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和回顾如下,并找出自己不足,加以改正。我于20xx年x月底应聘进入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在近半年的时间中,新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使我收获了更多的知识,获取了更加丰富的经验。
山西省农科院项目是我从事预算工作的第一个项目,心中有憧憬也有迷茫,但是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正积极努力的适应工作。就对目前的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1、对内的工作情况。按公司的规定要求,每月的月底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平时在工作中总是积极地配合项目经理进行合同管理,参与一些分包合同的洽谈,根据公司的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起草一些分包合同的草稿,分包合同签订后,做好合同管理工作。每月月底做好对下计价工作,到施工现场对已报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客观合理地做好每一次计价工作。
2、对外(对业主和监理)的工作情况。每月25号向业主和监理提交的施工进度报表以作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及时与投资监理核对工程量,进度产值确定后,及时配合领导催促业主支付上月的工程进度款。及时向业主进行工程签证,做好一些索赔工程,特别是一些工程材料的报价,提前向业主和监理报价,以便业主审核后,我施工方材料员能及时采购,使得工程顺利施工。
在这将近半年中,我的工作有了长进,但我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自己:
一、加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提高。从技能、技艺及文化知识方面充实自己、提高完善自己。积极学习相关规范、规程,增强工作实践,提升工作经验;
二、加强工作的严谨和细致,保证预算工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少出差错尽量不出差错;
三、加强与各位领导及同事的汇报、交流,积极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寻求支持。
回顾过去,是不平凡一年,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及认知能力。我深知:我的经验及实践水平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投入到公司这个大熔炉中去磨炼,还需要继续投身社会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强化内在素质,积极进取,以适应公司的发展。积极学习各种规范、规程、标准,高标准、严要求。认真领会学习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争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所长,克己所短,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出得失。
当然,争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塑造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还需要在实际工作和实践中继续磨炼、磨励,继续创新及提高,新的一年既将来临,我将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至关重要。我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及关心,各位同仁的帮助下,与企业荣辱与共,把提高自己,树立企业形象,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而奋斗!
精选关于热门预算员工作总结范文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转眼间20xx年的工作又接近尾声,我于20xx年x月xx日加盟xx公司以来,也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表示感谢,所以在个人感觉上像保尔说的话一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觉得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当然,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20xx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是一名预算员,在工程预算这个领域里,我不算是一个新人,只是初来乍到,对工作环境非常寞生,但在公司领导和公司老职工的信任和帮助下,对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进行了深刻认识,使我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进了这个大集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帮助。
这半年领导安排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xx项目二期A区A01栋~A14栋工程结算。
2、xx项目二期B区正在施工的各栋前期准备。
3、xx项目二期B区正在施工的各栋施工跟进控制。
4、培养新生力量。
下面逐步阐述这几项目工作的内容:
1、在xx项目二期A区的工程结算中,由于没有参与该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对该工程是完全寞生的,加之栋数繁多,项目部预算人员仅我一个和一名实习生,实在是太少,工作量极大。
重点之一是钢筋的抽算工作,钢筋的用量是直接影响工程结算价款的大项,所以必须极其细心和耐心,对照规范反复核对,尽量达到不多算不漏算的实事求是目的,加上xx公司与其工人发生的一些工人闹事事件,迫使工作必须在短期内完成,所以有些时候还抱着图纸回宿舍加班加点。
重点之二是xx公司未完项目很多也很杂,需要花大量时间理顺,刚开始对工程不熟悉,有不清楚的地方必须抱图去楼上每个地方查看,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之三是各人对广东省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理解,所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在以后的对量工作中要十分熟悉规则,而且还要有雄辩的口才,从有利于公司集体利益角度出发,说到对方心服口服。这项工作还和xx项目B区的前期准备工作穿行,确实让我紧张了不少时间。与xx公司的结算工作我方已完成,但对方还在准备,此项工作今后还有对量一大关,到时可能还要磨破钢嘴皮。
2、在xx项目二期B区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成绩不算凸出,这主要的原因是A区的结算穿行,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做好了xx栋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这项工作也是比较繁琐,这关系到建筑面积和投影面积分类对比而选择分包队伍和分包价格、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各种主要材料的计划采购数量,在这当中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科学,事实求是,不弄虚作假,虽然以前也比较熟悉广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但也不忘随时翻阅强化,而且对补充的规定、解释和信息价格也认真阅读和研究,网上查询,这样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做明天就被淘汰的不思进取人员。
3、xx项目二期B区正在施工的各栋施工跟进控制。由于栋数较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进入标准层后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但在±0以下却是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土方、砖胎模、场地平整、文明施工检查、围墙、水沟、集水井等等许多零星工程需要现场确认,这些我都做得有条不紊。但地下室的钢筋班组是按吨位结算的合同,所以地下室必须抽算钢筋,又是一项繁重工作,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4、培养新生力量。本公司有着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公司本着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做好人才储备,培养新生力量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做到人才老中青合理搭配。我有幸成为一名实习生的指导老师这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外,在以前,我曾有过这个经验,先弄清了学生的基本功底然后按先易后难顺序逐步培养,还经常带到施工现场实物讲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该生有着长足的进步,也能在工作中逐渐分担一些简单任务,我的目标是争取她能在力所能极的短时间内成为技术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