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展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发展趋势
自从CAFTA建设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每年20%的速度双向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和东盟贸易总额达到1052.20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中国和东盟均可以从CAFTA中获得巨大利益创造无限商机,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发展需要人才
缺乏理论体系、专业结构不完善、人才分布不均匀、会展教育落后于会展产业,是当今会展业和会展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序的发展以及会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为会展教育提出了要求,CAFTA需要什么样的会展人才。
笔者认为,从学历上看,既需要研究型的学术性研究生学历人才,也需要本科层次的人才,更需要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从会展管理角度看,不仅需要会展策划、维护、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核心人才,而且也需要会展设计、翻译、旅游管理等支持型人才。在CAFTA背景下,结合北航北海学院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离线,将会展业需要的人才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会展核心人才。主要是指会展的组织策划、经营、运作等高级的管理型人才。他们在会展业中的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市场判断力和丰富的会展经验等,可以说是会展的中流砥柱,代表着会展水平的高低。
(二)会展辅人才。主要是指会展的计划、目标、宣传、公关、法律业务、物流运输等领域的人才,他们是微观层面上的工作,更具体、更细致。可以说,缺了他们,整个会展的推动可能会难以进行。
(三)会展支持性人才。主要是指在会展期间提供相关产品服务的人才,比如,翻译、导游、金融投资、餐饮娱乐等。他们可能没有以上两种人有核心竞争力,但是,会展的有序进行离不开这类人才,北航北海学院的会展实训课程主要就是针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输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三、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开设会展实训课程的作用
(一)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开设会展实训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展服务工作是一项既需要服务人员具有耐心的工作,又是一项复杂多变的工作。独立学院开设会展实训课程,一方面,能够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民俗、信仰等方面的人,帮助学生提高意识,做到服务人员对客人要有最基本的礼节与待人以尊重,给参展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实训课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耐心回答客人提出来的所有问题;能够迅速快捷的为客人找到帮助客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实训课程,能够让学生更早的感受企业与学校的不同,更早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开设会展实训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北航北海学院的会展实训课程中,教师们会针对餐饮服务行业的要求,安排学生掌握托盘、斟酒、餐巾折花等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再比如,问询服务、收银服务、客房的清扫与整理等;学生的形体训练,站、坐、蹲、手势等姿势和规范的服务用语等,帮助学生成为会展领域中高素质的支持性人才。
(三)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开设会展实训课程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会展实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早的体验企业中的种种,积累工作经验等。在CAFTA的有序发展下,企业也需要有过实训经历的学生,同时,实训基地的建立,也为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坐讲座和现场教学提供了机会与场地。独立学院与企业之间也可以形成定向培养,不仅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还帮助企业节约了培训时间和金钱,大大节省的培训成本。
四、CAFTA背景下独立学院会展实训课程所面临的挑战
在CAFTA大背景下的会展实训课程中,独立学院的会展教育是为CAFTA输送人才的主要手段,随着会展教育的蓬勃发展,会展实训课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北航北海航空学院在日常的实训课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论述,笔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发现了以下三点问题:
(一)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目前,北航北海航空学院的会展专业的老师,大部分是以旅游管理、营销等相关专业转行到会展教育的,缺乏系统的会展理论与会展实训的操作经验。很多会展实训的课程体系都是根据旅游、管理、营销方面的专业课程探索设置的,缺乏完善、细致、具体的课程,更别提是针对CAFTA所设置的专门课程实训了,教师也没办法进行专业的课程实训讲解。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外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和报告,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案和师资团队。因此,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二)学生参与不强,没有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实训模式。会展实训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目的就是以学生掌握会展方面知识的专业技能,熟练的将这些技能运用的会展服务工作中去。但是,当下的会展实训课程主要是以教师的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过程,只能被动的接受会展知识。例如北航北海航空学院的会议服务实训课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会议服务相关要求和规范一一展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比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是,作为会展实训课来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被调动起来,只有单纯的将要求和流程形成思维的记忆。
(三)会展实训教育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会展实训教育基地的建设是会展专业发展的必然要素,但是,目前,针对北航北海学院的会展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教室改造以及酒店实训室,开展会展实训的时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上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感觉,再加上教育手段的单一,多媒体教学单一的将图片和要求展示出来,甚至会造成学生有一种厌倦的情绪,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或多的知识量是远远不适应CAFTA的发展的。
五、适应CAFTA的发展,创新会展实训课程教学新方法
(一)实践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并用
独立学院学生在开展会展实训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应用到会展实训当中去,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课,培养学生的策划、创新、组织协调能力,积累学生的实训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基础。
实训课教师可以结合CAFTA中的场景,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采取合理的措施。举一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教师可以将实训课设置成展会的机动工作实训,让学生体验一下作为一个机动人员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当遇到某些参展人员的证件丢失,机动人员如何帮助参展人员补办证件,如何与后勤部门、制证部门相互协调,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用什么方式能最快速度地将遗失证件人员的证件重新补齐。可以设计在场人员,如脾气暴躁、心理不健全、故意刁难服务人员等状况,让学生学会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心态,顺利完成会展工作。
(二)加强会展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会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会展专业的教育团队,强大的教育团队,是会展专业得以有序开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教师的选聘,我们可以从应届毕业的博士或者硕士研究生进行筛选,或者高薪聘请有经验的归国学者、华侨、会展行业内比较突出的教学学者等。利用他们的经验和带头作用,将我们学院的教育团队提升一个档次水平,为独立学院会展教育打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入职的新教师,可以采取岗前培训,要经历会展专业的技能考试、心理教育考试,在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尽快熟悉独立学院会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尽早适应独立学院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三)校企合作完善会展实训教育基地
会展业的发展朝气蓬勃,作为从事会展教育的教育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一座供会展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综合使用的综合性实训大楼,大楼内可以根据各个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室,如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CAFTA实训室、会务实训室、前台实训室、酒吧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接待服务实训室、形体训练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等。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在实训室中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综合技能,能够尽早转换学生的身份。
实训大楼的建成离不开实训室的设备,作为校方,应当定期将实训设备进行更新,要与时俱进,硬件设施要适应会展的需求。比如,在CAFTA实训室,由于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办地是广西,北航北海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校方可以应该安装“三通道柱面立体投影系统及虚拟现实平台”,通过三维立体投影技术,实现博览会现场虚拟,让学生在实训室中,身临其境的参与到东盟博览会的现场,教师们可以言传身教,让学生产生对会展服务的兴趣,有利于会展业的发展。
摘要:以校园模拟展销会为例,按照实际展会的操作流程与工作任务,进行基于“会展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从任务制定、课程模块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弥补学生系统性实践工作岗位实训方面的不足,全方位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会展实务;实训;教学设计;模拟展销会
基金项目: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校园模拟展览会的‘会展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项目编号:J13XYG007)
作者简介:赵东平,女,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会展策划与运营;徐斌,女,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05-04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与会展业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所相对的却是我国会展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会展从业人员基本上属于半路出家,综合素质难以达到会展业发展要求的现状。
目前,高职会展教育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不够系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课堂模拟。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针对课程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模拟练习,这种实践模拟呈片断化分布;(2)展会实践。即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参与本地区的展会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只能从事会展现场服务工作,而很少有学生能全程参与会展活动,特别是展前和展后工作;(3)专业实习。会展公司的架构较简单,人员规模小,通常在展会期间聘用大量临时工来完成项目。基于会展项目运作的特殊性,专业实习时能够真正到会展公司实习,参与会展活动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的人数并不多。
为了增强会展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构架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展会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真实体验展会的项目策划、运作与管理,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会展协会承办的校园模拟展销会为实践平台,对“会展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与探讨。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内容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系统性原则,要严格按照展会运作的实际流程,系统展现展会的工作过程、任务和场景。从项目的调研立项、信息宣传、招展招商、布展、现场服务,到展后的撤展、跟踪服务等,整合原有的片断化课内实训,弥补学生在企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无法接触展会策划、设计等环节的不足,真正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整合。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校园模拟展销会的调研立项、招商招展、现场管理、新闻宣传等工作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和具体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和工作。
(三)能力本位性原则
按照会展职业要求和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分析所需知识和技能,按其组成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块,帮助学生获得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涵盖知识、态度、经验(活动)和反馈(评价)四个方面,构成一种“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构成“职业能力”。在我国,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践教学设计要以发展职业能力为目标。
(四)成果可考核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成果需要制定一系列可考核性指标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如招展招商、现场营销、展会满意度等均可以采取定量数据进行考核,而对一个定性工作的考察,也可以通过时间、质量、数量、成本和风险等五个角度来确定定性指标的考核维度。[1]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遵循展会的运作过程,“会展实务”实践教学设计采取“三段式”的内容组织方法,即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将整个展会描述为以下过程。
(一)展前筹备阶段
展前筹备阶段主要有市场调研、立项审批、人员分工与任务分配、展会宣传、招展招商以及布展等六项工作任务,对应12个课程教学模块,共计42课时(见表1)。
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由结合组成项目小组,通过竞聘产生各小组的项目经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经理组织团队成员完成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形成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等过程性资料,并在调研结果分析基础上完成展会立项策划;最终策划方案的选取采取小组参与竞标的方式,择优选用。方案中标的小组成员组成展会组委会,统筹分管其他小组活动,而展会组委会直接由指导教师领导。[2]方案确定后,各小组抽签决定其他任务模块,并根据工作目标及职责要求,将任务进行细化和分工。在各小组任务实施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有义务予以积极配合和辅助工作。
在展会审批时,学生向学院提交了“项目调研报告”、“校园模拟展销会策划方案”、“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展览场地分区与展位划分图”等资料,申请各部门审批并获得支持。校园模拟展销会展位基本搭建费、管理费等由项目小组成员通过拉赞助商的方式获得,而展品购置和展位的个性化设计等费用则由参展商自筹资金解决。
(二)展中实施阶段
展中实施阶段是前期筹备成果的集中展示阶段,主要包括展会现场服务与管理、展会活动管理、展会信息收集三项任务,对应8个教学模块,共计18课时(见表2)。
在展会期间,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对报到接待、现场控制、活动实施与管理、现场信息收集等工作进行分组实施。教师需要指导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解制定具体的工作进度计划和考核目标,同时,针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理论指引和完善的岗前培训,必要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如:怎样规范实施报到接待工作?怎样个性化设计展位才能更吸引人?如何有效组织观众?如何进行现场宣传?如何进行个性活动策划等。同时,实行按天汇报和会议制度,小组长在每天的展会结束后,要集中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汇报和情况反馈,以便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全程跟进展会每个细节。
学生通过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区域位置特征以及校园市场的消费需求等进行前期调研后,将展品设定为服装、日用品和小型电器;同时,考虑到学院功能分区与人流量特征,将办展场地确定在饭堂与宿舍楼之间的空地,并将4天展期分为两段,在新旧饭堂前各举行为期2天的展出。为了增强展会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第三届校园模拟展销会由会展协会与营销协会合作举办,并策划了展位设计大赛和营销大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展位进行创意性设计,运用营销、财务等知识进行盈亏平衡计算,从而争取利润最大化。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拓展了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掌握。
(三)展后评估阶段
展后工作主要包括撤展、跟踪服务以及展会评估三项任务,对应8个教学模块,共计12课时(见表3)。由展会组委会统筹分工协调展后工作,撤展与展后跟踪服务同时展开。而展后跟踪服务主要是针对参展商、观众以及赞助商进行展后调研与回访,了解展会的意见反馈,检验展会的预期效果,并形成文字性的调查问卷、回访记录和调研报告。
在前述工作结束之后,召开小组汇报总结会,围绕校园展销会的三个阶段工作任务,按照小组的责任分工,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通过收集到的大量图片、文件和过程资料,解读校园展销会的真实过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共享心得体会,以提高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三、考核方式的纵横结合
“会展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力求客观、公平、公正,以纵向过程化考核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实施,横向采取多元化评价的360°绩效考核模式,通过纵横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实践效果。
学生的学科成绩A由过程化操作考核B和实践成果评价C两部分组成,两者权重比例为6∶4,即:
A=B×60%+C×40%。
(一)过程化考核
过程化操作考核成绩B由指导老师评价D、小组负责人评价E、小组内其他同学评价F以及被考核人自评G组成,其权重比例为5∶3∶1∶1,即:
B=D×50%+E×30%+F×10%+G×10%。
考核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学习工作态度a;(2)职业道德素养b;(3)创新能力c;(4)团队协作精神d;(5)实际操作能力e,五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为1∶2∶2∶1∶4,即:
D/E/F/G=a×10%+b×20%+c×20%+d×10%+e×40%;
而小组内其他同学评价成绩F以平均值法确定,如小组内有n名成员参与评价,分数分别为f1、f2…fn,则F=∑(f1+f2+…fn)/n。
(二)实践成果评价
实践成果评价C主要以项目结束后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过程资料为依据。项目实施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任务描述、岗位职责、工作记录以及2 000字以上个人实践总结,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践过程资料。过程资料评定成绩为H,同等赋予小组每个成员,而实训报告成绩评定I,为个人获得成绩,两者比例为4∶6,即:
C=H×40%+I×60%。
四、教学实施的保障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校园模拟展销会是以学院为平台举办的一项全真模拟展会,它需要学院的教学服务与管理部门为教学实施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真正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为实施灵活的柔性课堂制度,上课的地点也不再局限在教室内,而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同时,学校在项目审批、经费支持等方面应为教学提供方便,如降低展会的立项申报门槛、简化场地审批流程,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水电、医疗、安保等其他服务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良好、完善的宏观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一次全面、深入的实践机会。
(二)准确定位指导教师的作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在实践项目中的辅助和引导作用。[3]其工作主要包括:(1)将整个展会项目分解设计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展会开始前由会展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审核确定;(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好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同时,注意岗位轮换;定期举办工作汇报会,进行过程监控,引导具体任务的实施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3)阶段性任务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并收集过程资料进行考核。
(三)适时调整教学实践的安排
指导教师应客观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和完善该门课程的实践安排,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适用的专业人才。[4]如2012年策划举办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模拟展销会时,由于项目的冲突,只能采取只展不销的展览模式,结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展出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届展销会决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大赛合体举办,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营销冠军组在短短的4天展会期间,就获得了近7 000元的利润收入。由此可见,课程实践的具体安排是在总结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一个不断尝试、调整从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定性指标[EB/OL].[2014-09-20].http://baike.baidu.com/view/11784317.htm fr=Aladdin.
[2]江俐蓉.会展策划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91-92.
[3]张明梅,会展专业项目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60-62.
关键词:会展策划;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133-02
一、引言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行业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与之相对应,高等教育层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策划环节作为会展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影响力贯穿展前、展中、展后以及其他相关会展活动过程中。因此,《会展策划》已经成为各高校会展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建立之初就强调《会展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课堂教学―课外实训―专项实践指导”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
《会展策划》是建立在市场营销学、会展管理和实务、企业经营管理学以及企业策划原理和实务学科基础上的,研究相关企业如何进行展览和会议策划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通过《会展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策划原则、策划流程、核心要素、关联技能、操作规范以及策划相关活动的认识。
鉴于会展策划类课程的重要性,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课程实践教学改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McWilliams和Siegel(1997)的研究发现,包括策划类课程在内的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会展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2];杜玉潺(2009)将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入高职会展策划课程中,增强学生策划模拟的真实性,并以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作为划分依据,设立项目群展开实践教学[3];魏仁兴(2010)认为会展策划课程体系建设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同时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能力阶段应当相互匹配[4];饶鹏(2011)以德国高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为例,讨论了情景教学在会展策划课程中的应用前景,并讨论了课堂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交替进行的利弊以及德国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5];杨铭德和刘松萍(2012)指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认知实习、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综合实验、毕业实习等形式[6]。
综上所述,面向会展策划及其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已经得到了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但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
1.综合策划的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策划活动作为会展领域的核心活动,在高等院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的会展策划类教学与实践内容设计,主要突出综合策划的概念。但是,综合性策划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从时间跨度上看,横跨展会的前期筹备、中期控制与运作、后期评价与改进等全生命周期阶段;从内容体系上看,可以分为会议、战略和节事活动策划;从能力要求上看,策划活动的完成需要思维方式、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以上特点决定了会展综合策划类实践教学需要将知识体系、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三者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根据会议、展览与节事活动的策划要点进行差异化培养。
2.实践教学对于相关技术技能的传授难以平衡取舍。为了保障会展策划方案的创新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策划团队综合使用各类辅助知识和技术手段,主要涉及调研、设计、文案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具体而言,与策划前期调研相关的主要包括问卷开发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和案例分析技术;与策划内容设计相关的主要包括平面设计技术、空间设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策划案撰写相关的主要包括公文写作技巧和文字排版技术;与相关管理相关的主要包括网络规划技术、成本分析技术、资源估算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受制于教学手段、学时长度、教师知识体系、学生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会展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各类专业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但此类教学内容对于完善学生特定领域的策划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这就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教师往往难以平衡取舍。
3.策划类实习岗位校企对接困难。提升策划类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各类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校企对接进行实习实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由于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经营诉求之间的差异,以策划活动为主的实践机会往往难以成行。一方面,对于少数大型企业或大型会展活动而言,本科生的能力水平无法承担其综合策划任务,且为数不多的简单策划辅助活动对学生帮助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于会展行业中占据多数的中小规模企业而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薄弱的经营资本导致其无法为在校学生提供一线岗位,技能成熟且成本低廉的员工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4.师资水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对于专业性和实效性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中从事会展教育的教师多数毕业于非会展专业,其自身知识体系中缺乏策划类课程与实践的学习。不仅如此,在科研绩效为导向的人才招聘与激励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工作精力被大量科研任务所占据,会展策划这类实务应用领域无法为教师提供论文和项目所需的理论土壤。从事会展策划教学的老师往往无法将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会展领域,从而使理论、实践与教学难以有效匹配,实践教学的内容专业性不足,教学方法和途径的针对性不明显。
四、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立足校内资源注重中小型及专项活动策划。鉴于大型展会综合策划的复杂性与实习实训机会的稀缺性,在会展策划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中小型会展活动为活动背景,强化各类专项策划的训练。现阶段,天津工业大学会展专业的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研究生毕业典礼、天津社科联年会、本科生毕业晚会、校园健步走、校园招聘会、黄山旅游摄影展(天津工业大学站)等校内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其中,部分活动已经取得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作为典型案例被引入《会展策划》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2.以策划前期调研类活动为实践教学重点。伴随着教育部对于管理学科分类的不断演进,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也由公共管理系划归企业管理系。课程基础和师资条件的转变促使会展专业课程建设以工商管理类知识体系为依托。在这一背景下,综合考虑到天津工业大学会展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方面已经具备管理统计学、管理科学基础、项目管理、市场调研、技术经济分析等知识基础,《会展策划》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逐步聚焦于策划前期的调研类活动及相关文案的撰写。
3.实践教学设计主要突出策划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会展策划活动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合理地分配资源,有效地完成工作,因而项目管理的思想与技术一直是策划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会展项目管理的本质是实现成本、质量与进度控制,这就要求策划者注重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以上思路,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策划》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主要突出策划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策划导向,力求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方案设计。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大脑图式反复“应激―反应”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方式与实践的设计上,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策划方面的实践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堂讲授阶段、实习实训阶段和专项实践指导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以案例教学和课下作业为主要手段,实现理论知识的形象化传授,使学生具备策划基本知识和意识;在第二个阶段,依托企业资源,以校外实习或企业参与的校内竞赛为手段,增强学生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在第三阶段,依托专项实践指导书,激发学生自主能力,提升其策划案撰写的实效性和规范性。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体系复杂、专业技能多样、校企对接困难、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问题,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天津工业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为背景,明确课程定位,凝练培养重点、强化教学理念并完善了教学方案,力求借助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阎蓓,贺学良.会展策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McWilliams A,Siegel D.Event Studies in Management Research: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3):626-657.
[3]杜玉潺.项目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会展策划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7):143-144.
[4]魏仁兴.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49-54.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担任广告会展专业老师多年,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心态较差、择业要求较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等就业心理,因此对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指导,“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们教学团队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1 广告会展专业建构指导和育人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全世界失业人口中一半是青年群体。同时国内的数据资料也显示,中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其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这些都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严峻事实,关系到国泰民安等民生问题。高职学院的广告会展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强、创新意识新、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智慧密集性精的综合性艺术专业。随着这一朝阳行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所有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设计行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始,笔者所在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通过大量的毕业生以及对口单位就业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一些问题现状。
2.1 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
目前各个省份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也非常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这一行业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职位,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待遇。广告会展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首选到广告公司或会展公司工作,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流动性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公司的规模小,业务数量不稳定,基本工资低,所以很多年轻的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随时准备跳槽。根据问卷普查发现导致文化传媒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跳槽、失业、转行的重要因素有:(1)文化传媒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人才本身竞争化激烈;(2)文化传媒行业自身脆弱,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节假日无休假的特点;(3)大学生对文化传媒行业了解不够,眼高手低,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长期吃苦耐劳的准备。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
广告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与企业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距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商务沟通协调能力、人生阅历、较强的企业公关及危机处理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预示着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很高。
2.3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0年对安徽各城市会展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追求个人更好发展已成为企业职员频繁辞职的第一位因素。目前安徽的大多数广告会展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是向扁平化发展,基层人员庞大,实习学员多,导致缺少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任人唯亲缺少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广告和会展企业工作或者是只作为短期工作的跳板。针对这些调查中所显现的状况,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实习生”的推介,使得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认识进而重用,同时校企间也非常注重深层合作,比如为公司在职员工提供广告会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延伸产业的介绍,为企业推荐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合理的人职匹配建议。
3 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普及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教育,笔者所在院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明确的专业与职业引导,例如新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培训l、毕业生择业指导。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进入了职业准备期,也就是说此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高职期间奋斗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抓好每个关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少走弯路,为学生们增强了求学的积极性和求职的方向性。
3.1 职业生涯规划首次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总称。高职院校中的广告会展专业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中的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加侧重学生专业为职业服务,因此贯穿三年的职业培养应从高职院校招生始,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学生们首次接触职业观念熏陶的重要时刻,这时就要注重在招生公告上提供广告会展专业真实的职业、行业动态和前景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安徽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况,引导学生了解外省的广告会展行业优势,培养学生开阔的择业视野,以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
3.2 职业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每个学期
广告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加之安徽省目前广告会展的发展现状,如果学生对这一产业认识不清,产生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一边积极与周边的会展公司和会展中心合作,主动参与融入各项广告会展行业的活动,帮助学生接触进而正确认识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边又在理论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领悟安徽广告会展业发展的局限和不足,进而承担起会展业的重任,认清在行业发展中个人的发展问题。
3.3 化理论为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004年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为广告会展专业分别在第一学期和毕业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发现很多学生仍然以应付的心态修完该课程,仅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投职简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现状,2007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学摸索,探究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层面”即在学校层面上开展专业招聘会、创业班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二个层面”即在学生层面上大力拓展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第三个层面”即在教师中积极鼓励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打造改革创新团队,在核心课程中设立首席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编写规划教材、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4 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7年始,笔者所在学院深入开展广告会展专业研讨论证工作,整合本校全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联络周边兄弟院校取长补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基地7个,在校内建设适用于课堂实践的高仿真实训室5个,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与企业合作创编各类实训及校编教材。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和成长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4.1 深化专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广告业与会展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跨地域、多元化,因此需要时刻把握行业最新信息,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软件的运用、行业协会活动、各类社会实践、考证考级及职业拓展培训等。目前会展相关软件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会展会议类3wshow软件、管理类电脑软件等,这都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紧密与企业合作,在日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软件和相关行业信息使学生们能在实习时就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
根据行业动态,为学生更好的扩大就业面,学院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提供切合行业需要的考证考级信息,利用选修课、创业培训课,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书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拥有的。同时学院还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进一步创建和深化“建林广告培养模式”、“百鑫会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适合安徽省广告会展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
4.2 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普及培训学生对实体企业的认识
无论是校内高仿真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中厂”,都是在相对单纯的静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说笔者所在艺术系自2004年始相继建立了围绕骨干教师的广告工作室、ERP会展营销模拟实训室、模拟会展策划3d演示大厅,成立展台模型设计工作室、安财广告装饰工作室,同时还充分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便捷方式,跨课程、强能力、动态掌控渗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真项目真业务”、“模拟公司”、“情境教学”、“技能竞赛”,突出实用、综合、集成的特点。遵循广告会展业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在校生自己创办广告公司,举办各种自办展,着眼于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广告会展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广告会展实践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来临时,轻松过渡融入社会,缩短迷茫期,协助学生顺利向企业职员的转化。
4.3 充分认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相长
“带好兵必须要有好将军”,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好的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广告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广告会展行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能够在课堂上清晰灌输和示范业务要领,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指导和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专业名师、选拔教坛新星、树立首席教师、设立名师讲坛等举措就是在专业一线落实和加强高职学院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云;云架构: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111-06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向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上拓展,尤其是电子阅读类终端和Pad类平板电脑,使用户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教学应用和教学模式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入,远程教育、实时互动课堂、在线点播、在线考试评测、在线交流、个性化学习管理等应用逐步融入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因教学地点固定、教室之间相互独立、课堂之外学习困难、应用软件缺失等困境,难以满足经管类实验教学对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各类信息系统与实践场景的需求。此外,维护困难、耗时长,也使实验管理人员深陷于纷繁复杂、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无暇从事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供高水平服务与丰富实验教学活动。
平台云化、终端移动化、应用多样化己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的集中化、系统搭建的简单化越来越容易实现,同时3G网络的发展也促使云计算摆脱理论的桎梏走向实践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而,乘“云”而来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是顺理成章的。
一 相关研究与实践
自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因其动态扩展、形态灵活、简化终端等特性,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云计算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探索,渐趋升温乃至白热化程度,如物联云、教育云、图书馆云、医疗云等。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平台上使用逻辑运算符“并且”和采用“云计算”、“教育”等词语按主题组合检索发现国内学者王萍等于2008年率先系统地总结了云计算在国外的应用实践并阐述了它在网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带来的积极影响,其后关于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呈现出“井喷”趋势,见表1。
云计算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涉及思考、总结与展望云计算如何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信息化及其在远程教育、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尝试与案例分享,主要是围绕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重点阐述与分析云计算在助力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和应扮演的角色,继而形成基于云计算的新型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以推动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并借助Google协作平台全面揭示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特点,思考云计算远程教育系统的逻辑结构、整体结构设计、核心模块设计等问题和描绘未来远程教育云的形态,探索与分享高校实验室云计算平台建设活动中虚拟化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然而,尽管目前我国教育云建设的舆论接受度较高,但各类教育云的建设都是各自為政,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全盘规划,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问题,教育云应用将成為新的片片“孤云”,由此导致我们习惯于把目前教育信息化所做的一切说成教育云,尚且缺乏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与此同时,现有的教育云建设更多的是探索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集成共享与管理,而很少关注之后的应用与服务。
面对上述困境,需要我们在教育云热的大环境中保持理性,并寻找一朵公认的在技术创新、教学改进上都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以促进教育云应用实践的良性发展。
二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设计与实现
1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
面对经管类实验教学活动涉及诸多信息系统和实践场景且需要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的现实需求,仅仅关注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实现资源的集成共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调在统一的虚拟化环境下如何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实验教学要求。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需要从硬件设备层、软件平台层、基础应用层和多端接入层等四个维度,有所侧重、分步实施搭建,见图1。
其中,在统一的云架构基础上,主要通过提供四大类基础应用来整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需要,如下所述:
(1)协作云。向终端用户提供可独立运行的虚拟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它通过把传统PC的计算存储资源集中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分发,终端用户仅需通过显示器和瘦客户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虚拟计算机”,这既降低了终端性能要求,也使多端接入成為可能,同时丰富灵活的应用部署,有力支撑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也把实验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机房工作中解放出来。
(2)虚拟服务器。虚拟计算机仅提供了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而通过虚拟服务器能够把现有的或各类厂商的实训软件统一部署在云平台上,从而提供更為完善的实验教学服务,如通过提供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2008、Linux等多种虚拟服务器环境,部署ERP、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舆情监控、商业分析等各类实训软件。
(3)统一通信。是以融合业务交换系统和统一通信业务应用平台為核心的校园级统一通信平台,它支持多终端接入,如PC、Pad、智能手机等,融合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业务,以实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移动办公等全方位应用,能够很方便地召开多媒体会议,支撑跨区域的研讨交流,从而提升沟通效率、辅助快速决策,同时还节约了可能的差旅成本。
(4)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校区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的互联互通,轻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从远程教室、家中或在旅行中通过智能终端加入远端实时课堂,与老师或者同学之间进行音频、视频和文字互动。同时,具备多媒体共享、屏幕共享等功能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多媒体内容的应用需求。
2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平台建设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下文简称“实训中心”),主要包括IDC机房、交互式智慧教室、沙盘实训室、运维监控室、文档资料室、多功能区等基础设施,由商学院牵头建设,旨在改变学院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的陈旧教学模式和现有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机器设各老化与应用软件缺乏的现状。实训中心主要以华為TecalE6000服务器、OceanStor S5500T存储系统和Quidway S5700三层交换机為物理硬件基础,利用Xen 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虚拟化,结合华為eSpace Cloud虚拟化软件产品形成统一的云管理平台,提供Windows、Linux等多样化的系统环境以支撑各类实训软件的部署、安装、测试,以及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通过规划与部署符合学院需求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交互式智慧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并采取多终端接入方式,实现了方便灵活的管理和使用,顺应了移动教育趋势。
在整个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实训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域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如;先后有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江苏淮安市教育局等一百余人次参观交流,并接待了哥斯达黎加科技部长Alejandro Cruz访华团一行、南非STELLENBOSCH大学首席信息官JOE SMIT一行、法国邮政集团董事Nathalie Andrieux及其IT战略管理部部长Chabane Debiche一行等多批次国外嘉宾参观交流。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关键时间节点:
2011年10月,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论证。
2011年11月,启动项目公开招标活动,最终确定中标方。
2011年12月至2012年03月,顺利完成项目“三包”建设方案。
2012年04月至2012年05月,各类软硬件兼容性测试,试运行。
2012年06月12日,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投入使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站在了学科教育和教育发展的前沿,是高校将“云”真正落到实处的典型案例。
2012年07月02日,成功举行教育协作云现场会,被业内认為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样板,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云计算服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目前,实训中心在统一的云架构下已有20余套实训软件在正常运行,且拥有Windows、Linux等10余套系统模板以满足快速搭建各类应用环境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云中教学、云中协作、远程交互、互动课堂、在线课程等应用為主的教育云平台。
此外,鉴于在教育云上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对教育云架构、各类高度集成的云服务、移动办公和互动教学等方面的理解,实训中心还吸引了诸多企业前来“云中筑巢”為拥抱云时代做尝试,这成為孵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的温床。
三 云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框架
鉴于学院的学科特点,实训中心通过采购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规划部署了有关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实训软件,改变了原有实验教学单一(或缺失)的局面。然而,云环境下实验教学活动需要多方协作创造以不断优化与扩增云端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项目。见图2。
平台使用,满足了日常实验教学,体现了资源集成共享的优越性;创新探索,孵化了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确保了教学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运维管理人员,需要担当起服务创造者角色而绝非仅仅是服务提供者,以促进平台使用与创新探索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完善的教育云生态系统。
1 丰富实验教学
在统一的云管理平台上,维护工作变得简单、快捷,通过提供虚拟服务器以灵活架构、按需部署与集成各类实训软件,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项目,从而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实训中心提供的实训软件,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拥有B/S、C/S两种架构模式,专业实训、统计挖掘、系统开发三个大类,具体如下所述:
(1)专业实训类。ERP财务模块、ERP人力资源模块、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项目管理沙盘演练、企业内控与营销工程、模拟导游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教学、审计实验教学、财务决策与分析、舆情监控平台等。
(2)统计挖掘类。SAS统计挖掘软件、SPSS统计挖掘软件(Statistics和Clementine)、Teradata商业分析平台等。
(3)系统开发类。拥有Eclipse、Visual Studio、Android、Photoshop、Dreamweaver、Authorware、Fireworks等各类系统开发环境。
基于此,实训中心已经承担了大量实验实训课程,主要包括:综合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实战演练、信息管理实用软件实训、5A景区漫游模拟导游实训、Android手机程序设计与开发、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Web程序设计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
此外,依托先进的录播平台全方位记录实验教学、培训活动、参观访问的实况,实训中心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并通过云平台对师生们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实验实训的各类服务。
2 统一科研教学
魏红等认為“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较為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科研对其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训中心则与教师合作,积极探索在云平台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反映在实验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得以检验、优化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见图3。
依托云平台提供的各类实训软件环境,為上述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要保证顺利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科研教学化的模式,更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实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深化校企合作
实训中心采用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旨在為广大师生带来企业在管理、咨询等实践活动中的实务理解,帮助师生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问题以把握最為真实的社会需求,并诚邀相关企业资深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培训,引进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以期提高学院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目前,实训中心已建立华為教育协作云联合实验室、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NSTOR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中经世林模拟导游联合实验室等多个校企合作平台,并由此孵化实验教学项目,為日常教学科研提供新的支撑。比如:利用ERP系统中生成的业务数据,或者利用具体应用系统中的日志,把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中,进而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商业分析,这些都离不开各类厂商的支持;同时,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们的独立学习意识也能够得到极大培育。
4 提供实践平台
在确保满足日常实验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实训中心还设立开放实验室以最大程度地面向师生开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实训中心拥有完善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平台、先进的商业分析平台、丰富的统计挖掘软件、无线网络全区域覆盖、舒适的实验场所等软硬件设施,為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為会计学系师生提供上机环境,以备战2012年首届“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
同时,凭借在信息化架构与实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实训中心还积极辅导本科生参与国内外相关赛事,且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如:赴新加坡参加2012、2013年APEX商业IT案例大赛,与世界一流学校同台竞技:提供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的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环境,并指导本科生参加2012年上海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在本次比赛中参赛队员荣获优胜奖。
四 实验教学典型案例介绍
為了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实训中心并不局限于作為服务提供者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而是依托云平台在资源集成共享、灵活搭建应用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与任课教师、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以进行创新探索,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支撑。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与任课教师合作,嵌入课堂教学,探索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依托平台优势,联合企业协同创新,开发新课程。
1 网络文本信息挖掘
现如今各类会展活动在举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互联网的烙印并在网络上汇集大量相关报道或讨论,同时微博(客)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因而,在网络广為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及时了解与掌握会展活动中网络媒介或网民群体所表达出的重要节点信息,变得十分重要。為帮助会展管理系本科生认识和了解网络信息处理的做法,全面把握网络环境下会展研究的新动向,会展管理系教师与实训中心合作,探索开展相关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实训中心实验人员在网络信息处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為此次实验教学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在与任课教师反复沟通交流后,决定在大型会展活动中的事件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客户偏好及行為特征之网络文本信息挖掘实验教学活动,以作為会展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确定為帮助会展管理系2009、2010级本科生认识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采集活动并进行热点发现、社会网络分析等信息分析活动。
实验人员首先结合先前的积累准备了一份实验讲义材料,明确采用开源工具进行实战演练,然后交由任课教师模拟实验,最后制定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如下所述。
(1)理论讲述:概述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文本挖掘的典型应用场景。
(2)实验环境:通过云平台让学生了解和部署实验环境并陈述具体应用场景,
(3)工具使用说明:结合新浪博客实例,熟悉开源网络采集工具火车头采集器和社会计算平台ROST CM用于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活动中的流程。
(4)自由实战演练: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并进行现场答疑。
本次实验教学改变了该门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缺失的现状,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给该系本科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如:针对2012年十一黄金周出现的旅游景区“人满為患”现象,借助文本挖掘手段利用新浪博客数据全面清晰地刻画了网民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以及关注的焦点——交通、拥堵、免费、堵车、投诉、幸福等,拓宽了学生在捕捉客户偏好、把握客户行為等领域的视野。
然而,文本挖掘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简短的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结合本次实验教学实际,实训中心已着手开展文本挖掘与信息分析专题培训,以期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
2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
大数据时代下,面对多类型数据的海量集聚,数据挖掘活动所担负的从中涤取“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效用的乃至最终可理解的模式以获取商业利益”任务,变得十分重要且更富挑战。托马斯·达文波特数据科学家这一职业也随之呼之欲出,并被誉為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然而所有大学都尚未设置数据科学的学位(课程)。
為顺应这一趋势,实训中心依托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结合Temdata在金融、电信、零售、物流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挖掘经验,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以全面认识和把握数据挖掘在商业领域的真实做法,掌握数据挖掘常用的算法、模型与工具——如决策树、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和TWM挖掘工具、Excel高级应用等,从而培育挖掘与分析能力。该专题培训,采用理论讲述、实战演练、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共分為15个专题,内容涵盖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论、工具与模型以及电信/银行领域中数据挖掘典型案例分享等。
随着专题培训的深入,逐步改变了广大师生对数据挖掘即是“建模型、选算法”的认识误区,并了解到数据挖掘活动中约80%的工作是在做数据探索、数据准备,而借助工具或搭建数据仓库(集市)可以大大缩减这一工作量。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时代下在数据(仓)库内进行数据挖掘已经成為发展趋势。实训中心所部署的Teradata数据仓库及其挖掘工具,顺应了这一趋势,并通过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活动能够使广大师生站在前沿以更加从容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专题培训积累下的实验讲义等素材并结合师生的反馈把专题培训内容固化下来——如出版教材、专著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和丰富实验教学,同时也為培育“数据科学家”人才做准备。
五 结束语
关键词:翻译实务 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25号文件)以来,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的蓬勃兴起也引发日益激烈的相互竞争。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品质,是各校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应放在首位。“说课”成为引导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个词为渐渐成为高职教师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词和一项工作。
那么,说课是什么?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在同行或教研人员面前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笔者在此要呈现的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翻译实务》的说课程,详细介绍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开展和思考。该课程于2009年评为该学院院级重点课程,2011年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整个说课程由七个部分组成,它们是:课程概况、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特色、教学效果和课程反思。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于1999年开始建设,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翻译实务》,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是必修课。在每第四、第五学期授课,每周4课时,共128课时。它的前导课程是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说和英语语法、后续课程为翻译顶岗专业独立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顾雪梁等主编的《应用英语翻译》。本课程的参考教材有:《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商务英语翻译》、《英汉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英语口语笔记法实战指导》、《英语口语实战技巧与训练》等。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参考了一些本土资源,如《义乌市场常用语翻译汇编》、《义乌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指南》、《义乌通》、《义乌商报英文版翻译合集》、《义乌电视台英语新闻翻译合集》等,均为课程组老师科研及翻译实践成果。
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对一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熟话说“规划得好才能建设得好”。本课程的设计从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两方面展开。课程组确定了3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依次是知识、技能、素质。在完成本课程时,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应掌握英汉汉英翻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口译、笔译的基本技巧;学会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方法。在技能上,应具备借助辅助工具英译汉,译文达意,300w/h;汉译英,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250w/h的技能。最后,拥有观察现象、总结规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
在课程的设计上,课程组本着实用为先,够用为度,服务地方的原则,区别于本科与研究生的重视理论学习。因此,课程组首先进行了职业岗位分析,在调查中发现,翻译人才在会展、旅游、广告、新闻和接待中最为需要,由此确定这些内容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再根据师资、学生情况、实训环境等因素决定课程组织、教学手段,考核体系。
3 课程内容
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翻译实务的教学内容最终设计为三项专题,项目。专题分别是:翻译导论、英汉对比、翻译技巧。项目为:会展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会谈口译、接待口译、介绍口译。
在课程模块与课时分布设置中,课程组认为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操练,因此,在课程学时安排时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3:7。
4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最关键的环节。课程具体实施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学到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课程对课程实施进行了谨慎思考。在课程实施中,课程组先进行前情与环境分析,而后进行课堂设计,再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前情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学情分析、师资分析和校内外实训环境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总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绩上要远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均是大学英语能力水平测试,从中能大致得到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2012年第二学期的统计,该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70%,CET6的通过率为5%。英语专业大三学生CET4的通过率为90%,CET6的通过率为15%。由此可以看出,应用英语大二、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不够扎实。从卷面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第二语言的输出准确性、结构性问题颇多,中式英语频现。另外,课程组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进行了翻译实务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翻译实务作为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工作的主要技能课程,学生期待值高,但学习热情不能持续。因此,需在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加强,在过程中经常鼓励。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会展旅游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重要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教学作为主体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案例研究
《会展旅游》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大量会展专业的相关课程,为会展旅游课程的开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为核心内容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议、展览、奖励旅游与节事活动管理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功能,并纵观会展业对世界经济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此,《会展旅游》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应紧贴当前行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多样化设计。为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方案。
三、课程评价方案的制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课程评价方式大多是笔试,对于口试、操作、演示等形式采用较少。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期末,轻平时;重分数、轻实践。这种只看重总结性课程评价的做法,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
为改变以上状况,笔者在《会展旅游》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制定了相应的课程评价方案。其主要的出发点为:适当降低基础理论部分的考核比重,逐步提高分组合作完成和景点导游等实际技能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案各部分的权衡比重分别为:基础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10%;小组合作部分占20%;景点导游模拟部分占30%;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旅游宣传占40%。参考平时上课出勤和课堂回答问题状况,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投稿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如投稿被邀请参会,将在期终考评中评为优秀。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密切联系起来。结合笔者参加和参与组织的即将召开的国际、国内会议有: 2011年10月28-31日在丹霞山举行的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和2011年8月28-31日在江西龙虎山举行的第12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讨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会展旅游》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一)基础理论部分的安排。《会展旅游》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会展旅游概述部分、会展旅游发展条件及产业链的打造、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会展旅游策划、会展旅游的市场营销、会展旅游的综合服务管理、会展旅游的危机管理与信息管理、会展旅游的中介管理、会展旅游的评估等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理论基础做的比扎实的,由沈金辉等人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会展旅游》(2010年6月,第2版)。牵涉到这部分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由老师讲授为主,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在20-24个学时内完成,这部分知识点的考核建议占学期总成绩10%。
(二)分组合作完成会展旅游策划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面对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让09级会展专业的两个班级的107位学生进行了分组自由组合,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浙江新昌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的内容,提供了相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最后汇编成“浙江新昌地质公园旅游策划书”。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从资料的收集整理、策划书大纲的拟定、目录的编排、封面的设计等一系列完整的操作流程。
(三)景点导游模拟。该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每位同学任意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整合和提取的基础之上,将该景区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每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10分钟的景点模拟导游介绍,配合多媒体的运用,使师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和效果,这部分的考核,建议以30%的比例计入学生学期总成绩之中。从学生选择介绍的景点来看,学生大多数选择自己家乡熟悉的景点来介绍,例如会展策划与管理2班56名同学中,选择位于广东省自己家乡附近的景点有中山故居、虎门炮台、顺德长鹿农庄、番禺宝墨园、海丰红场等26处,占总数的46.4%。其次,学生们选择了国内著名的景点,如故宫、纳木错、承德山庄、香格里拉、乌镇、云台山等18处,占总数的32.2%。选择国外景点介绍的有复活节岛、迪拜塔、普罗斯旺、夏威夷、蒙特利尔等12处,占总比例的21.4%。从学生景点选择地的分析来看,首先反映出现阶段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层面还处在由近到远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由远及近的概括和抽象思维的高度。其次,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在选择国内家乡以外的景点和国外景点的比例之和也达到了(32.2%+21.4%)53.6%,表现出学生对未知世界渴望探索的好奇心,这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思路。
(四)计算机技术运用。会展旅游宣传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环节,其主要标志是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对图形图像处理的娴熟度。为此,笔者在学期开始,就准备了大量素材,传授学生运用Photoshop CS5进行图像处理的基本技能。当然,这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相应较高的技能要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了12个课时,主要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PS CS5以下基本操作:第1-2课时主要讲述软件安装、基本操作,有利于从零起点的学生开始学起,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第3-4课时,主要讲述照片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第5-6课时主要学习工具的运用;第7-8课时集中讲述文字处理的技巧;第9-12课时是提高型的图像处理的技巧,包括简单的GIF动画、二维到三维图片的转换等。通过以上学习,结合2010年8月申报成功的中国第40个广东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本学期笔者拟定的旅游宣传主题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最后09级会展专业两个班级107位同学都能够按时交出自己亲自做的丹霞山旅游宣传图片。学生这部分成果,建议以40%的比例计入到学生学期总成绩之中。
(五)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因素的限制,《会展旅游》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大力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鼓励、指导学生积极投稿,尤其是鼓励参与国际会议,让学生走出去多了解学科前沿和动态。但目前看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要求似乎有点高,学生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尝试。
(一)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短缺
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器材的添置,否则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一些学生违规或不当操作,轻则造成浪费,重则造成器材损坏。
(二)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有的教学把实训室当成课堂教学,或者类似参观实习,有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统一,便于管理,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自主性不够,不便于区分学生的优劣,也不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手高眼低的学情
没有达到学习效果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于本科生,但是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做了一大堆,错了一大堆,却不知道错在哪。
(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经验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每个小环节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环节,担心走错一步,全盘皆输。因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指导老师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则难于驾驭课堂。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不够,再加上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教师普遍感到实训课教学比理论课教学更辛苦,挑战性更大。
(五)管理实训教学课堂难度大
课堂组织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进行实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现各组进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学生自行分组,影响整体教学进程。如果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集中上,没有分组操练,则变成了参观实践,容易流于一种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没有遵守相关规则,有的学生是没有领会和理解,而误操作;有的学生好问,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学生是做错了一步后,没有及时纠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学生干脆是来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有机会就做点小动作。因而,不少实训教师反映,实训教学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连续上四节课甚至更多。这种集中实训,持续时间长,学生个体差异又大,需要两个及以上教师相互配合。
(六)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实训教学起步较迟,没有建立规范全面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没有规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实训教学考核流于某种形式。实训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成果考核。而是结合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体现实训的特色,又能反应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区分个体差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实训课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变教学观念,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适应市场需求,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导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真正切合实际多方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之路。
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长效双赢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为企业培养并输送其所需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企业培训与学院实训相结合,既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空缺,又为学院就业开辟渠道,又节约双方资金投入。需投人专项资金,满足设备维护、耗材所需。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时产生效益,变消耗性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实训基地。还可通过校友捐赠方式,筹集专项资金。
(二)完善实训教学软件建设
完善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编写适合实训课程和实训室设备设施操作手册,完善工作日记、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等学材,为顺利开展实训教学奠定必要基础。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如用友,浪潮等)联合开发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操作手册。建立培训平台,实训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互动学习。教学软件及教学模型以企业的实际市场经营为学材。使教学软件符合企业工作实际,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
(三)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营销实战合作的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并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任务分解,分阶段,分目标,定要求。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和无线摄像头全程监控,既可为学生展示清晰的教学观摩,又便于教师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学技能。
(四)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几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意味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不少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败,对学习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学习、生活、就业悲观失望。课堂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开始前十分钟还有注意力,后面兴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动机,为衔接教学,“以学定教”作准备。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助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学习,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教师引进上要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上进行详细规划: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及职称结构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中青年专任骨干教师。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办学精神,还要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走进来”是指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员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指导,“走出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或走进企业顶岗,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校外兼职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为补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高级市场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校企深度互动合作,“双向互聘”是指校企双方对各自设立的经营实体或教学科研实体在人员上交叉引进、相互聘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学校的实践教学上互为补充,共同受益;“双向培训”是指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校本培训,或派教师下厂锻炼,学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或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输送急需的职业人才;聘请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顾问,参与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开发,重点承担相关科研任务。
(六)科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采用实训室开放的方式,课上教师演示性操作,课堂学生分组练习,限制时间,掌控进度。采用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方式,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实践教学组织上的浪费学时或者师资紧张等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模块式实训教学方式,分模块进行任务教学;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关兴趣小组,让先学会的同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带动后学的同学,最终所有人都学会;也可采用超市性实训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既增强仿真性,又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后备技能型人才,也能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课堂纪律,认真严谨态度,团队协调能力,知识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还应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使考核评价结果具有就业指导意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证书考核替代期末考评。实训课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提交的报告或总结等实施。以全过程评价为主,最终提交的报告或总结为辅。过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准确性,时间的掌控性,理论运用,课堂表现,记录的及时性及准确性等。
(八)将教学内容与考证相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对就业需求,要求高职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营销师”,“仿真实训、课证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证结合”是指把职业证书考试所需要的课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营销师职业证书的考试大纲结合到课程学习中,实现职业与课程学习的对接。在有限的时间,既提高技能,又增强就业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率,保证更多学生取得双证毕业,建议将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与以往相比,学生职业证书合格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训平台上指引实践,也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在模拟企业经营中,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反应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我院在实施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就业
市场营销实训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践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激发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证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兴趣
我院实训指导教师都是在一线实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深知实训课教学比传统讲授式教学难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实训课上得好,方法得当,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懂学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难,实训课也只能流于某种形式。实训课程改革以来,促进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既激发课堂气氛,也增强教师的教学兴趣。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拉动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经济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经济,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成都,作为西南交通枢纽,近年来,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和其他大型城市一样,成都也把建设“国际会展名城”作为自己城市建设规划目标。会展行业对会展及辐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也要能够流利地与国际展会人员进行交流。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要求给高职高专的会展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1]
我国教育部把职业教育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就业”,提出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应与社会发展、企业要求相符合。[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会展行业提出的要求,这给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会展英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设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驱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依据职业定位需要的技能,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一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操作体系和工作规范。[3]
1.会展职业模块分析
《会展英语》课程是一门技能操作型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会展专业或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该课程。因会展产业是以会展为主导,融合了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大型经济实体,它的发展势必会拉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会展操作流程涵盖了展会策划、展馆选择、招展与询展、展位介绍与选择、布展、进展、人员接待以及最后的撤展。每一个流程都不是单一的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而是不同个人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完成任务以确保展会的顺利进行。从最初的展会策划到最后的撤展,工作人员之间、主办方与参展商之间、主办方与合作合同方之间都会围绕展会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与合作。而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就是依托这些工作流程的职业技能:
1.1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与技巧,能用英语流利地与展会人员进行交流;
1.2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优秀的组织策划、市场分析能力;
1.3良好的产品推广能力,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向其推介产品;
1.4基本的商务礼仪;
2.会展面向岗位
会展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定位是“培养在能够在会展业、旅游业、广告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宣传部分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展览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但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关于会展的基础知识。那么,根据展会工作流程要求的职业技能,学生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展会策划与管理、展位推广、展会后勤服务、接待、产品推广、翻译、广告设计、展位设计与搭建等等。它的英语能力要求就包括了会展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广告英语、商务英语与礼仪。职业模块与岗位划分与实际工作流程中参与的人员一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程序所涉及的岗位以及岗位操作规范。
二、课程教学设计
既然会展产业是辐射面广的一个产业,那么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该既懂得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熟悉行业发展和工作流程,并且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来自会展行业以及辐射行业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技能。依据对会展课程涉及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的分析,以及模块教学法的指导,《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设置为以英语为主线,以应用性商务活动为背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基本商务技能,能在展会各种场合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进行交流。
1. 教学结构模块化
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要求课程进行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结构实现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自成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实训环节。授课教师依照产业工作流程把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每一个模块都是以展会工作其中一个流程为主线,围绕展会参与各方(主办方、参展商)的具体事务,设计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以该课程的展位推广这一环节为例。首先这一环节中体现的职业能力包括展位推销、商务交流和礼仪。该环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不同的展位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能够得体地用英语向客户介绍各种类型的展位。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讲授关于展位的基本知识以及推销的技巧,以让学生掌握在这一环节中展位推销人员的定位。而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设定的场景,展馆工作人员向参展商讲解和推介不同展位,把具体的实践操作纳入学生的实际对话中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理解该环节的具体运作。
除了教学结构模块化之外,老师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涉及的岗位群进行课程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所涉及的岗位群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展位推广阶段,展位推销人员会向参展商公司负责展会的主管进行展位的介绍,而在展位装饰阶段,则是由参展商展会主管与装修承包商之间进行交流。
2.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合作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突出学生,以学生为主,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为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基础。[5]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组合,全班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划分;其后,每一个学习小组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当课程进行到某一个模块时,老师会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以某个商务活动为背景,进行对话编排或者合作完成某个项目。他们需要通力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其中一个模块产品介绍为例。学生不仅要在课前查找如何进行产品推销以及推销策略,还要就自己选定的商品编写一段说明介绍。最后课堂上的展示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结果。他们一起准备,分工讲解,把各自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也把准备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全班同学共同来解决。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并不是每个小组就同一模块都能发言,但是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应该是每一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以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不仅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桥梁,同时还便于进行师生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该课程的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对已各自小组内的成员间的合作和默契程度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项目来展示自我的学生也让老师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不仅亲身参与到各小组的任务当中,同时还见识了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他们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于老师作出中肯的评价有相当的意义。
3. 以英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目前,我国会展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外参展商被邀请到中国参展而许多中国公司也开始踏出国门,与国外专家和贸易公司交流。因此,英语翻译和交流人员成为展会现场急缺的人手,而英语的应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在发展会展产业时都需重视的一个关键点。我校《会展英语》课程开设于商务英语专业第四学期。在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牢固的英语基础,口语水平较以往而言也有很大的提高。该课程主要以英语授课,旨在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增加他们练习口语的机会。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与参展商进行得体的交流和翻译是这门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