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排查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镇(街)2020年1月1日前已建成并入住使用的农村削坡建房进行风险排查,并认定风险等级,建立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整治工作台账,锁定既有存量,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隐患共**户,其中极高风险**户、高风险**户、中风险**户、低风险**户。
(二) 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制定我县农村削坡建房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落实各镇(街)村工作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明确整治,从2020年开始,按三年时间完成整治风险点工作任务。
(三)分类整治,有序推进。按照风险等级,精准施策,分类处理,有序开展农村削坡建房风险隐患的整治。通过实施削坡减载、边坡防护、挖砌排水沟等能消除或降低风险点,在镇(街)职能部门指导下,委托专业技术施工队伍治理工程,对中低一般风险的、引导村民采取削坡减载、坡面防护、挖排水沟、筑挡土墙等技术措施自行治理、降低风险。
工作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工作报告主要是在汇报例行工作或临时工作情况时使用。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各类安全检查工作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检查工作报告1一、基本情况
(一)统一思想认识,细化明确责任。切实做到三落实:一是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分管领导切实履行检查职责,完善工作方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二是任务落实到人,要求专职档案人员按照通知,逐条自查,及时查漏补缺;三是制度落实到人,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档案工作管理制度,配合此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我局制定了《档案人员岗位职责》、《档案收集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制度,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加强开发利用,发挥档案作用。为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更好地为住建局各项工作服务,我们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新起点,特别是编研工作,随着室藏档案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我局把编研工作作为主题和难题来突破。
(四)加强工作对接,按时完成任务。一是根据县档案局《关于做好20__年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工作的通知》(档〔20__〕14号)文件精神,20__年1月22日我局行政办公会研究决定:聘请档案整理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我局20__年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及录入。局属各股室迅速办理档案移交,已于20__年4月底全面完成档案整理工作。二是根据县档案局《关于做好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通知》(档〔20__〕28号)文件精神,已于9月底完成20__年度形成的各类永久、长期档案移交进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归档工作中,重视文书档案的归档,对声像、科技、实物档案的归档工作重视不够。二是部分同志档案工作意识有待加强,为了自身工作的便利性,将文书材料交由股室自己管理。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检索体系、目录不够完善。四是办公场地分散,办公条件有限,城建档案数量较多,暂借县档案馆库房安装档案密集架,部分业务档案存于县档案馆六楼,给档案管理和查阅利用工作带来不便。
三、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档案安全意识、档案设施建设及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规范操作。二是认真落实档案安全保管、保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确保安全。三是加强工作岗位职责建设,完善档案管理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严防泄密。四是继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做好归档工作,不断丰富库藏。五是积极协调档案库房及办公场地。
针对此次档案行政检查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我局将严格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扎实推进整改,推动城建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检查工作报告2全市普通公路岁末年初安全生产检查督查活动开展以来,__县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原则,多措并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__县公路段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各基层单位按要求抓好落实,排查整改到位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四张清单”制度。
二是对管养的.道路、桥梁、隧道、标志标线及公路附属设施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整改隐患。加强危桥险段管理,在危桥险段处及时增设警示标志。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逐一排查,重点对冬季易发生问题的车辆、除雪设备的电瓶、雨刷、刹车、轮胎及示警灯等部位进行检修,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不出问题。
三是积极应对冬季除雪防滑,制定《除雪防滑工作方案》,结合管养公路实际,强化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做好日常公路气象以及突发事件预警工作。做好除雪防滑物资储备,确保圆满完成除雪防滑任务,保障辖区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全面落实安全监管措施,规范养护作业规程,组织安全管理人员随时上路检查养护人员的规范着装、防护装备使用和除雪防滑操作程序,在车辆撒布防滑料时佩戴防护安全带保障人员安全。
检查工作报告3为深入推进区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__区多举措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关键阶段取得实效。
一是,广泛开展动员,加强各企业和监管人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消除部分企业“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思维,确保传达落实到位。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梳理当前__区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20人小班制模式开展5期培训,确保企业会使会用、真使真用。
三是,组织专家机构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服务工作,安排安全评价专家团队深入108家企业进行上门服务,为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四是,狠抓企业隐患排查工作执法检查。截止目前,共对156家企业进行了检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310项,已整改263项,下一步将对拒不配合上线、不按要求应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开展日常排查上报工作的企业加大处罚问责力度,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五是,继续推动区内企业完成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上线,确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确保超额完成市、新区部署的企业上线任务。
检查工作报告4为保障冬季道路运输安全,构建__平安交通,__市运政管理处深入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一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及时安排部署,制定责任分解表,成立由处长及两位副处长分别牵头,各科室相关成员组成的三个检查小组,明确联络员,加强各检查组工作的协调与信息反馈、汇集等。
二是严格检查标准,落实主体责任。严厉监督各县区运政所狠抓落实,加强辖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各县区运政所贯彻《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__第1号令)的执行情况。
三是细化检查内容,加强源头管理。检查客运站的安防措施及有关“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执行情况。检查客运企业:
1、安全机构设置、安全人员配备情况;
2、从业人员及车辆基础台帐、安全会议记录及安全培训教育记录、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动态监控及值班记录;
3、运行管理(长途双驾配置、执行“84220”规定、客车禁行时段执行情况、经营行为、包车管理、“五不两确保”落实情况等);
4、乘运人险、应急救援预案及营运客车破窗装置推广情况;
5、落实车辆技术管理的主体责任情况。
检查危货企业:
1、安全机构设置、安全人员配备;
2、从业人员及车辆基础台帐,安全会议记录、安全培训教育记录,隐患排查及整改记录,动态监控运行情况及值班记录;
3停车场管理,应急演练及电子运单执行情况;
4、落实车辆技术管理的主体责任情况。
四是跟踪落实整改,健全长效机制。针对检查中存在的诸如个别车辆安全带为两点式,存在隐患;2A厕所改造存在异味;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记录、企业自检自查记录不全;GPS监控记录尚未健全等问题。要求各辖区运政部门监督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成隐患整改,并做好部门检查总结,建立健全跟踪问责机制。
检查工作报告5为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全力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__乡多措并举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全面加强安全防范。要求各村、各单位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和忧患意识,针对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形势特点,广泛组织动员,全面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聚焦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和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两条主线,紧扣“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观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切实压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增强水利安全生产防范治理能力,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有效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我县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整治目标
(一)推动各单位坚持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等突出问题。
(二)压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完善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推进安全生产由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推动为主向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行政执法检查为主向生产经营单位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三)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一岗双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三、主要任务
分为2个专题和5个重点领域。
(一)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一是集中开展学习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各单位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把安全生产纳入水利干部职工培训内容,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学习,推进学习教育全覆盖。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制定并落实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完善水利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强化分级监管、上下联动、综合监管和专业监管相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意见》《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专题重点任务见附件1。
(二)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专题。一是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相关规定,完善全员全过程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推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导则(试行)》《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水闸)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等要求,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辨识管控危险源,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每月定期上报危险源、隐患和事故信息。三是大力推进水利标准化创建与达标。水利运行工程开展“三化”改革,推动管理标准化;推动水利在建项目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农村水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鼓励和支持全县水利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及自评工作;指导水利施工企业达标创建,加强标准化达标的动态管理,健全达标单位退出机制。专题重点任务详见附件2。
(三)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整治。重点整治水利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或超越资质承揽工程及转包、违法分包工程;盲目赶工期、抢进度和恶劣天气强行组织施工等问题;水利施工重大危险源(尤其是高边坡、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起重吊装、围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洞室工程以及油库、炸药库等)的施工专项方案编制情况和风险隐患防控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水库工程建设及除险加固、小水电站建设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山塘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整治重点任务详见附件3。(有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四)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整治。重点整治水库大坝、水电站(含农村水电)、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落实;安全监测、应急处置措施等不健全;维修检修时有限空间作业失控;不按规定蓄水等。整治重点任务详见附件4。(有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不清晰、存在监管盲区、应急管理制度不落实、有条件交给专业单位管理但未交其管理、多年积存不用的危化品剧未消除等。整治重点任务详见附件5。(有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六)水文监测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水文测船、巡测车定期检查、维修不到位;消防救生设备、堵漏器材配备不到位;缆道等易发生危险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涉水作业安全防护和救生器具穿戴不齐;应急监测未落实安全措施;水文监测和实验室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测船、码头、缆道、实验室危险区域等重点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规范;水文测验和实验室危险紧急情况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水文设施装备操作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缺失等。整治重点任务详见附件6。(有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七)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水利勘测设计执行《水利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有关安全生产规程规范不到位;工程概预算未按规定足额计列安全措施费用;野外勘察、测量作业和设计查勘、现场设代服务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避险预案不齐全、不到位;山地灾害、水灾、火灾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防护方案不到位等。整治重点任务详见附件7。(有关科室、单位分工负责)
四、进度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专题和领域的重点任务,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治理时限等内容,全面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7月至12月)。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危险源管控、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三张清单”,对其中危险源管控、问题隐患“两张清单”实行向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双报告”制度。对已经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应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系统上填报,对拟制定(修订)的制度措施清单,要制定时间表,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
(三)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每月通过水利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动态更新“三张清单”。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三张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专项整治督导力度,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本地区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力争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深化阶段(2022年)。各单位要深入分析水利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要全面梳理专项整治开展情况,系统总结经验做法,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项整治工作,有条件的可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动员部署,及时掌握专项整治落实情况,认真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领导作用,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联动,督促各类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照2个专题和5个领域重点任务进行自查自纠,确保重点领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排点,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本地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体系,制定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和应急处置经费保障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在建工程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措施费提取使用规定,保证危险源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费用的落实。各地要督促已建工程利用工程维修养护等经费及时整改隐患,对于重大隐患治理资金不足的,要按照有关程序申请立项解决,在彻底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要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标准化创建强化制度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
(三)改进监管方式,及时报送信息。要全面深入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模式。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定制问题隐患清单、危险源清单、制度措施清单(见附件8)和专题落实情况统计表(见附件9)。各单位要使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利用系统分析各领域和区域安全生产状况;要加强指导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上报信息、当月上报零隐患、当季上报零危险源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对存在隐患整改率低、重大隐患未整改、危险源管控率低、重大危险源、事故多发等高风险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抽查,确保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
2020年,合规风险部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总行制定的工作目标,转变角色、理顺思路、引导稳健经营和合规管理理念,坚持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并重,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时效和质量,狠抓部门服务与管理,较好地完成了本部门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全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抓手,持续推进全行流程银行建设工作。
在2017年流程银行建设、搭建“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流程银行建设工作。一是在2020年3月、10月对XXXX个流程文件进行梳理,根据部分业务实际操作及在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流程文件与实际操作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情况,对相关部门新增及修订的各类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内控系统中相对应办法及流程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修改要求,限定时间、将修改申请及相应流程文件报至我部门进行实时调整。二是实时将全部门新增制度、修改制度导入合规系统,及时为全行员工提供制度、流程依据。三是按季收集外部法律、法规、条例,同时导入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系统,为本行业务在开展中规避监管风险提供制度支持。截止12月末,全行部门上线各类业务流程XXX个,通过不断完善、修订,现已更新各类内部制度XXX个,外部规章及条例5442个,促进了本行内部运行机制与流程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二、持续加强各职能部门条线管控能力,充分发挥自律监管再监督的职能作用。
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优化修订《自律监管再监督实施细则》,将开展自律监管工作的范围扩大至每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原修订的9个职能部门基础上,增加5个经营部门,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2020年一季度,结合区联社南疆审计分中心对我行2017年自律监管审计情况,合规风险部梳理制定了《XX农商银行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对自律监管再监管实施的范围、频率及原则进行了规范,并要求各部门在各自职责的基础上,结合《办法》要求,对各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对开展自律监管的时间、范围和频次进行明确,修订后的《细则》经合规风险部审查后各自,进一步规范了自律监管工作,强化了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
加强和规范本行各部室自律监管工作,有效提高内部监控力度,根据《关于调整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60号)及《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自律监管再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99号),结合各部门制定的自律监管实施细则,并制定《XX农商银行2016年下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及《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自律监管再监督方案》于2020年2月、8月组织人员对13个部门,下半年及2020年上半年部门自律监管工作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我行自律监管工作,加强内部管控力度。
三、开展各类现场、非现场检查,督促业务条线合规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外部风险案件频发,银监部门加大对各商业银行监管力度,逐步开展对票据、销售业务等方面的监管检查,合规风险部从防范外部监管风险及加强内部管理、控制风险的角度,开展了多方位的检查。
(一) 风险经理平行作业专项检查。根据2016年9月
10日的各项业务流程及2016年11月下发《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2016〕459号)和《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风险经理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69号)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流程专项检查方案》,于2020年1月对 2016年9月-2016年12月发放的各类贷款(含公司类、零售类)贷款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全流程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按季开展XX管理工作检查。根据《关于调整“XX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及不良贷款清收处置领导小组”职责的通知》(XX农商发〔2016〕274号)要求,对资产保全部、计划财务部、运营管理部、公司银行部、总行营业部、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向行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出具了检查情况通报下发相关部门,督促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
(三)开展征信工作专项检查。为提高本行征信工作效率,明确征信工作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我部查找相关规定、撰写检查方案,于2020年4月抽查公司类、个人类、2016年下半年-2020年4月30日存量110笔贷款档案,对征信管理工作岗位职责履行、制度执行情况、征信登记情况、查询情况做全面专项检查。
(四)开展银行卡业务专项检查。为加强本行银行卡业务管理,促进银行卡业务稳健、有序发展,防范银行卡业务操作风险,于2020年6月组织开展银行卡业务开展专项检查,依据区联社和本行银行卡业务相关规章制度,对辖内17家支行(营业部)、1家分理处、运营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银行卡制度建设、银行卡(片)管理和银行卡相关业务操作等三大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五)按季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进行合规性检查。为了逐步规范经营部门业务合规操作,每季末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增信贷业务(公司类贷款、个人类贷款、委托贷款)进行合规检查,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调阅不低于10%-30%的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与客户经理沟通确认、督促整改。重点对200万以上新增贷款进行全面检查,按季出具检查报告,及时提出合规建议、风险提示,提高信贷条线人员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
(六)授权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根据《XX农商银行关于印发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16〕425号)《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业务转授权方案的通知》(XX农商发〔2020〕394号)、《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的相关规定,制定《XX农商银行授权执行情况的检查方案》,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从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5日,对全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业务授权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其中抽查信贷审批类200笔、财务授权类97笔、资金业务类163笔(含理财、债券、同业、转贴现、大额存单)、大额支付类92笔资料。
(七)开展中长期贷款分期还款计划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为促进本行信贷业务审慎发展,加强信贷资金质量,规范中长期信贷业务管理工作,揭示、纠正中长期信贷业务执行分期还款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银监发【2010】103号)、《关于分期还款账务处理的通知》(本行2013年9月30日下发的通知),与信贷管理部组成联合检查组,于2020年9月-10月对本行零售银行部661户、金额3.29亿元,公司银行部152户、金额38.77亿元中长期贷款的分期还款计划制定、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八)开展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专项检查。为提高我行按揭贷款质量,经总行领导研究部署安排,于2020年10月3日至2020年10月12日组织专人对按揭贷款抵押物权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现场核查(截止2020年9月末,我行共计有29家房产开发公司的按揭贷款有存量余额,笔数1492笔,余额达42951.989万元。有抵押物的按揭贷款合计1057笔,金额28964.6万元(现房抵押245笔,金额6525.1万元,在建工程预抵押812笔,金额22439.5万元),无抵押物的按揭贷款435笔,金额13987.389万元),核查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四、适时开展离任审计。
根据人员离岗审计的通知及《XX农商银行关于修订离任离岗审计办法的通知》(XX农商发[2020]44号)文件的规定,对信贷管理部贷款审查岗、风险经理岗,运营管理部放款审核岗,零售银行部客户经理及城区支行客户经理离任审计、对拟离开本行的支行柜员及机关员工共计26人进行了离任审计,调阅信贷档案合计1309笔,出具离任审计报告26份。
五、以银监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本行实际,开展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
根据2020年全国银行业监管会议、新疆银行业、XX地区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及自治区联社工作会议精神,依据《XX银监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和〈XX地区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XX银监办发〔2020〕63号)要求,结合XX农商银行实际,制定《XX农商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并于2020年5月在总行七楼会议室召开“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突出主体责任,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进一步深入推进合规建设,将各项工作贯穿全年,覆盖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达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半年有小结、年终大总结”,掀起全行员工合规文化建设的大氛围。一是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重塑制度流程。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强化教育活动,营造合规文化建设活动大氛围。三是加大合规风险排查,全面自查自纠。
六、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合规知识培训,定期召开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知识培训。
基于XX农商银行信贷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状况,结合本行及他行近期出现的信贷业务法律风险实际案例,定期召开XX农商银行案例分析及法律合规培训会议,以合规使用信贷合同及签订使用中需注意的风险防范、以及信贷业务办理及回收过程的法律实务、合规管理为主题,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培训。截止2020年12月末,累计开展信贷业务法律法规培训6次,参训近230人次。
七、开展各类制度、合同协议等合规审查、合规咨询、风险提示
对相关部门的合规咨询、合规审查事项,做到急客户所急,第一时间开展合规审查,对需交律师开展法律性审查的事项,积极与律师沟通,督促早回复,早办理业务。截止12月末,回复各类法律业务咨询155份、下发风险提示书3份、审核各类制度、办法下达合规审核意见书23份。
八、做好外部检查的配合工作,并以银监局业务检查及本部门检查发现问题为基础,重视跟踪落实整改。
按照XX银监分局对XX农商银行同业业务现场检查意见书的要求,组织金融市场部、计划财务部、审计部对列示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和追究情况形成整改及责任追究报告报送银监局。对XX审计分中心提出的有关自律监管再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报送审计部。按照银监局关于“两加强两遏制”回头看整改问责工作的要求,对本行自开展“两加强两监制”工作及回头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问责情况进行追踪落实,向银监局报送落实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对新疆银监局关于统计现场检查评估发现问题,组织信贷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逐项落实整改,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追究处理,向监管部门报送了整改及问责情况报告。
通过组织相关部门对外部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核查反馈,安排人员对发现问题逐项逐笔跟踪落实整改情况,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后期整改要求,提升了业务部门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为后期业务合规开展奠定基础。
九、加强风险监测、积极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乱象治理”等风险自查,提高本行风险自我防控能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实现对重大风险指标的监管和风险预警,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6〕44号)规定、银监局关于监管评级的相关规定,结合本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疆XX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风险控制指标监测预警方案》,并于每季度定期开展指标监测预警,提示指标控制部门做好管控工作。
制定XX农商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制度建设、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主要业务经营中有无违法、违规、违章情况开展自查,并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根据XX银监局关于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行为专项治理行为自查的要求,制定XX农商银行“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本行同业、理财、贴现、信贷等业务进行自查,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XX农商银行业务行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结合“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自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查,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追究,向银监部门做了报告。
组织开展了同业投资业务风险排查,对本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定位是否偏离“三农”和小微企业,资金业务是否存在规模扩大、增速过快、占比过高等现象,以及资金流动是否存在异常;近年来规模扩张速度是否过快,扩张方式是否主要通过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进行排查,并向监管部门做了报告。
十、重视内部教育培训,提高部门人员专业技能素质。
合规风险部新的职能定位要求员工综合素质强,对本行各项业务知识均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本部门员工普遍业务知识较单一,实际能力与工作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员工普遍感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多,学习和提升的要求迫切;针对这种状况,我部门坚持内部定期集中学习,对近期新发文件、各类制度、监管部门规章、风险提示、相关法条等轮流组织学习,组织者要搜集资料、提前解读、届时负责讲解,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部门鼓励自学,引导年轻人利用好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职业资格类考试,拓宽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目前部门5名员工中一名中级职称、一名助理级、三名正在报考中级职称,形成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十一、重视案件防控工作,落实案件防控各项举措。
积极按照案件防控工作的要求,于年初制定了《XX农商银行2020年度案件防控工作计划》,并开展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多个重要岗位的风险排查;组织力量对案件风险防控重要环节如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等关键环节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对员工8小时以外行为管控进行排查,防范案件风险的发生。
按季完成对全行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梳理、记录员工违规违纪档案并按季向全行公示;筛选强制休假各岗位主要风险点,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重要岗位的强制休假;完成本行案件风险排查相关报表并汇总各县联社数据,按季度撰写案件防控工作报告,报送区联社,及当地银监局;与监察部门共同组成案件防控及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小组对全行19个支行、15个部门进行了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工作,形成《XX农商银行2020年上半年案件防控考核情况报告》下发全行。
十二、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履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按季组织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大额贷款风险分类情况进行认定审议,并于会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上、下半年两次遵循性审计,并抽调人员配合XX审计分中心对XX地区各县市开展审计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完成了每个季度各职能部门日常工作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有效地配合了人力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抽调人员配合审计部门开展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工作。
按照行内安排,做好干部下沉及结对扶贫工作。
十三、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合规风险相关知识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全员合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今后需加强对合规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接受先进的合规理念和合规知识,通过培训和转培训带动全行观念和知识的进一步更新。
(二)受人员素质及信息渠道限制的影响,适应新形势、不断跟进新业务要求的力度不足。随着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各项新业务层出不穷,同时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对后续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合规检查及合规审查工作也面对新的要求,后续在学习新业务、适应新形势方面将持续加强内部培训,鼓励自学,有效提升人员素质,不断跟进监管要求及外部变化。
(三)风险监测需进一步强化。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管控职能,针对全行各项风险数据、风险事件需持续跟踪监测,并做到风险预警监督工作,提高风险管控力度。
(四)本年度存款任务完成率未达100%。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存款营销力度,严格执行部门内绩效考核,督促部门成员完成任务。
十四、2019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对重点业务的合规检查,加大案件风险排查的力度和广度,持续开展对三个经营部门新发放贷款合规检查的同时,逐步开展对新开办业务、案件风险高发环节、XX管理等多维度的检查,筑牢案件风险防范的篱笆。对照我行已实施的各类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一方面检查发现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规范;另一方面在检查过程中收集业务办法及流程文件中与现行业务不相适应的部分,集中统一组织相关部门修订完善。
(二)继续加强合规体系建设,结合自律监管再监督工作,进一步强化第一道防线的管控作用,突出部门管理条线,对于无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或分支机构,则强调自律检查,对于有向下管理职能的部室则不仅需自律检查、还需监管检查,强化自我检查,主动整改,引导人人主动合规、部室自我管理的氛围。
(三)加强合规理念和法律合规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区联社相关培训、外部培训、自觉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合规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大对全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检查中发现问题、风险高发的业务环节、本行业务咨询及法律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汇总分析违规记录,查找和发现风险易发的部位、环节、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排查,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对外部监管制度的学习和解读,加强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力度,更快更好地适应外部形势变化,做好制度办法的合规审查及新业务的合规审核,推进我行各项业务合规开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47-02
[作者简介] 徐佩秋,农行抚州市分行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江西 抚州 344000)
一、目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财会操作风险
1.单人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建设实践表明,相互牵制的风险远远低于单人操作的风险。随着电子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处理普遍推广应用电子化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系统在风险控制上大都制定了如授权控制、密码控制、前后台控制等措施,但由于业务操作人员思想麻痹,制度执行不到位,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2.系统本身风险。如银行卡开卡仅需客户身份证,而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很容易获取客户身份证件,并为未开卡的客户办理银行卡,挂失密码后支取客户存款。
3.科技犯罪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采取克隆银行凭证、账、单等手段,盗取客户存款。
4.便利性风险。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商业银行机构为方便客户、争取客户,大都为客户提供了取现的便利、对公业务转个人业务的便利,同时也给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带来新的压力。
5.违规操作风险。如印、押、证、机未分管;柜员密码管理不严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规范;印鉴章使用不严格;对账制度落实不到位等。
以上操作风险,为不法分子犯罪提供了可能,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基层网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个别基层行领导内控意识不强,未做到业务与内控两手抓。一些行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揽存款,放松了大额资金支付管理;有的行为了拉客户存款,对客户不提供对公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款项收入证明的行为也听之任之。二是少数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制度观念不强,图方便不按规章制度处理业务。三是有的员工对柜面操作程序特别是有关规章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四是财会监管队伍不够稳定。由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人员分流等原因,致使财会监管队伍不够稳定,财会监管队伍新手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监督重点把握不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监管工作的质量。五是处理处罚方面有畏难情绪。一些监管人员和基层会计主管面对熟悉的员工,在处理处罚方面有畏难情绪。六是一些支行财会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如一些支行配置的监管员未专职,一些支行在专职监管员离岗时,无兼职监管员到网点履行监督职责。
二、防范商业银行财会操作风险的思考
(一)建立财会风险综合治理机制
1.加强财务人员思想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建立良好的基层营业机构内控环境和内控文化,财务操作人员要把执行制度、遵守规章作为业务操作的唯一准则,不能有例外。健全财会人员考核机制,使员工清楚,只有按规章制度办事、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保护其他员工。
2.加强财会岗位内部控制。深入开展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切实做好员工行为排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工作,排查风险隐患。
3.实行财会操作实时监控。各营业网点应充分利用配备的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柜面操作情况。会计监管员、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主管应及时查看监控录像,全面监督基层网点密码输入是否遮掩、离岗是否签退、以及授权操作等内部控制情况。
4.完善劳动组合模式。柜员劳动组合要有利于内控制度的执行,避免给业务操作人员在执行内控制度上带来不便,提高工作效能。必须有事后监督或会计主管、授权人员对前台柜员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进行及时审核,重点对定期存款业务是否真实及冲正、抹账等情况进行核实,掌握柜面情况,发现风险隐患。
5.强化内外账务核对工作。银企对账由会计部门按月开出对账单,客户部门、客户经理或网点主任负责收回。系统内往来对账单位要互发对账单,逐笔核对,核对工作由基层会计主管负责。
(二)完善财会监管工作机制
1.加强财会监管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要求,配齐、配足、配强财会监管员和基层业务主管,保障监管队伍的稳定;同时,保障基层业务主管、财会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时间,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监管工作。
2.落实监管责任制。财会监管员要落实分片包干制,对财会监管员每月到网点检查的时间、抽查的凭证、账簿的期限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3.实施财会监管工作定期报告制度。财会监管员必须每月报送书面财会监管工作报告,重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反馈给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到防范于未然。
4.做好财会监管成果分析。各级行对基层网点的检查频率较多,一个所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有其类似之处,因此,各行应加强对各网点制度落实情况的分析,对屡查屡犯的人和事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财会操作风险的监管重点
1.基层业务主管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大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大会计事项的实时审核和监控力度。一是支付单位存款必须有真实、合规的凭证;二是加强交接业务的监督;三是加强印押证的使用、保管的管理及监督,确保印押、印证分管。四是切实做好一日三碰库工作,对超库存限额的情况要在坐班主任日志上记载,注明原因。五是要加强内外账务的核查工作。六是加强对授权情况及密码、认证卡使用情况的管理。七是加强挂失业务及存款开户业务的审核。八是加强授权管理。对抹账、错账冲正、换单(折)、重置客户密码、修改账户属性、开销户及大额现金和转账支取等易产生风险的重要交易认真审核。九是加强对柜员及网点日终后的账务、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的核对以及行所签退的监督。十是要加强开机、签到、签退管理。营业机构的主机必须由有权人进行开启和关闭。柜员临时离岗要按规定办理临时签退手续,柜员办理正式签退,需重新签到时应经三级主管批准;日终行所签退必须由三级主管连同另一名柜员共同办理,并在网点平账报告表上双人签章。
2.会计监管员检查监督要着重把握重点
(1)把好“五关”:一是营业网点的资金出入关。重点是对其联行、网内往来、库存现金管理等业务的检查,要求逐笔核对资金往来分户账发生额及余额,查堵非正常资金的流出。二是对公存款管理业务关。对财政专户、医保、社保、农信社等重点客户,以及大额支付业务进行核查,检查会计支付凭证的真实性,要求逐笔核对分户账发生额及余额,防止挪用客户资金。三是对公存款转付个人业务关。重点是检查支付凭证的真实性、印鉴的真实性和支票号码的连续性,防止挪用客户资金。四是个人存款重要交易业务关。重点是检查定期存单的挂失、抹账、补办存单等业务的真实性,检查定期存单开销户情况及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情况,防止挪用客户资金。五是票据贴现业务关。一方面检查业务的真实性,重点是贴现票据的真实性、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检查业务操作程序的合规性,是否存在逆程序和越权办理业务的现象。
(2)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对存在未执行一日三碰库,柜员离岗未退出画面,串岗、混岗,密码输入未摭掩的情况,对基层会计主管未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当天业务未及时审核,导致凭证漏打、丢失、传票流水号不连续等重要事项均未及时发现等情况的网点要特别加以关注。
(3)会计监管员每旬必须按旬对所管网点进行检查,对各网点办理业务进行监督,加强授权情况及密码的管理,加强对挂失、抹账、冲账及印押(机)证的管理,要对支出金额较大或单笔支出20万元以上的单位及人民银行、信用社、保险、证券、社保、财政等单位采取电话或上门核对往来账务的方式,并对系统内往来及与人民银行往来业务逐笔进行勾对,对簿弱环节要进行专项检查。
(4)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重要空白凭证和有价单证的使用情况及储蓄存款开销户情况进行检查,对专用账户资金的使用情况重点进行关注;
(5)检查时着重现场观察及利用录像记录资料,对被查机构内控制约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6)各支行要对大额存单质押贷款进行全程监督,加强核对,确保质押品真实、有效、足额。
(四)加大财会违规操作行为责任追究力度
重点加强对以下财会操作违规行为整改,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1.无原始凭证办理业务、丢失原始凭证或网点日终平账报告表涂改。
2.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主管直接临柜办理具体业务的。
3.办理没有经上级审批的超权限贷款和无质押物的虚假质押贷款。
4.存在密码及认证卡交给他人使用的。
5.转账支票、现金支票未进入系统进行逐份销号控制的。
6.柜员离岗不进行交接的。
7.未坚持一日三碰库工作的。
8.印、押、证、机管理不符合规定的。
9.会计主管对当天业务未审核、核对的或出现交易清单不连续的。
10.违反账户管理规定,不按人行有关开户条件为客户开立结算账户、违规办理单位大额款项转个人业务或大额取现不符合规定的。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艺曼影像”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排查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埇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我乡自收到2020年三季度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明细清单起,乡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33个方面的问题,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牵头,根据职责承担,进行任务分解,对存在的问题立即开展排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重大决策预公开方面
未公开采纳情况;意见征集与意见采纳未一一对应。
(二)政府会议方面
本年度未公开政府会议信息。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未公开年度计划重要事项解读。
(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分解未公开监督方式。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方面
未公开上年度统计数据及统计数据分析;月度统计数据不全,未公开6-9月份统计数据;未公开月度或季度统计分析;未公开月度或季度统计数据分析。
(六)建议提案办理方面
未公开上年度办理情况年度报告。
(七)财政资金方面
未公开本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未公开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上年度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的情况说明;未定期按村具体债权债务状况等信息;未公开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及金额;未公开分配结果信息。
(八)应急管理方面
未公开事故灾害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 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措施与应对结果。
(九)权责清单方面
廉政风险点链接失效。
(十)公共服务清单
未公开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中的内容、办理主体、行使依据、期限、监督渠道。
(十一)权力运行结果
本乡镇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办理信息及结果按月公开不全。
(十二)人口与计生
未公开本年度的奖励与帮扶。
(十三)网上政务服务
本年度为民服务办事结果信息公开不全。
(十四)教育信息
未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未公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
(十五)社会保障
按月城乡低保花名册不全;按月农村五保花名册不全;按月孤儿供养人数统计表不全;未公开残疾人福利补贴发放。
(十六)促进就业
未公开技能培训的工作推进及成效信息。
(十七)监督检查
未公开安全生产的监管执法抽查结果、查处情况、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信息;未公开食品药品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未公开产品质量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十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此栏目情况说明。
(十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说明。
(二十)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方面
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统计表情况说明。
(二十一)土地征收方面
未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以及补偿安置信息。
(二十二)房屋征收
未公开征收批复; 未公开征收公告; 未公开补偿安置信息。
(二十三)筹资筹劳方面
未公开筹资筹劳清册、报表信息。
(二十四)社会救助方面
未按月度或季度医疗救助花名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调查以及送温暖对象花名册,未公开灾情统计核定、救灾工作情况以及救灾资金物资调拨使用。
(二十五)生态环境方面
未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畜禽养殖、改水改厕以及垃圾治理保护领域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监督检查信息。
(二十六)美丽乡村方面
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及本辖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二十七)土地利用方面
未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二十八)农村危房改造方面
未公开文件通知、申请改造条件、申请程序、危房鉴定标准以及本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和数量,未公开上年度完成情况信息。
(二十九)公共资源交易方面
未公开交易预算; 未公开交易公告。未公开中标成交公告。
(三十)政策解读方面
本级政策未深入解读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未公开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十一)回应关切方面
未公开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事项等信息。
(三十二)监督保障方面
未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交流信息;未公开2019年年度报告;未公开2018年年度报告。
(三十三)隐私排查方面
存在泄漏居民个人隐私情况。
二、整改措施
(一)在重大决策于公开栏目中积极意见公开采纳情况;并且确保意见征集与意见采纳一一对应。
(二)在政府会议栏目中公开本年度政府会议信息。
(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栏目中公开年度计划重要事项的解读。
(四)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中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监督方式。
(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中及时公开上年度统计信息及年度统计数据分析、月度统计数据、6-9月份统计数据、月度或季度数据统计分析。
(六)在建议提案办理栏目中公开上年度办理情况年度报告。
(七)在财政资金栏目中公开公开本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上年度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的情况说明;未定期按村具体债权债务状况等信息;开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及金额;公开分配结果信息。
(八)在应急管理栏目中公开事故灾害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 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措施与应对结果。
(九)在权责清单栏目中已及时修改廉政风险点链接。
(十)在公共服务清单栏目中公开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中的内容、办理主体、行使依据、期限、监督渠道。
(十一)在权力运行结果栏目中按月公开本乡镇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办理信息及结果。
(十二)在人口与计生栏目中已公开本年度的各种奖励与帮扶。
(十三)在网上政务服务栏目中完善本年度为民服务办事结果信息。
(十四)在教育信息栏目中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公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
(十五)在社会保障栏目中按月城乡低保、五保、孤儿供养花名册、公开残疾人福利补贴发放。
(十六)在促进就业栏目中公开技能培训的工作推进及成效信息。
(十七)在监督检查栏目中公开安全生产的监管执法抽查结果、查处情况、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信息;公开食品药品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公开产品质量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十八)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栏目中按时情况说明。
(十九)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栏目中按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情况说明。
(二十)在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栏目中按时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统计表等情况说明。
(二十一)在土地征收栏目中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 、补偿安置信息等。
(二十二)在房屋征收栏目中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 、补偿安置信息等。
(二十三)在筹资筹劳栏目中公开筹资筹劳清册、报表信息。
(二十四)在社会救助栏目中按月度或季度医疗救助花名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调查以及送温暖对象花名册;公开灾情统计核定、救灾工作情况以及救灾资金物资调拨使用情况。
(二十五)在生态环境栏目中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畜禽养殖、改水改厕以及垃圾治理保护领域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监督检查信息。
(二十六)在美丽乡村栏目中公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及本辖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二十七)在土地利用栏目中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二十八)在农村危房改造栏目中公开文件通知、申请改造条件、申请程序、危房鉴定标准以及本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和数量,上年度完成情况信息。
(二十九)在公共资源交易栏目中公开交易预算、交易公告、中标成交公告。
(三十)在政策解读栏目中深入解读本级政策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公开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十一)在回应关切栏目中公开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事项等信息。
(三十二)在监督保障栏目中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交流信息;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
(三十三)在隐私排查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对于涉及泄露居民隐私的情况已立即整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软法 柔性管理 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不是法外之地
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当代国家治理的共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条件下,相比清理、修订和制定等立法工作,当下对于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更要重视和强调“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即遵守和执行现行的法律。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同样不是法外之地,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应该尊重和服从现行的法律规定。
例如,P2P借贷平台属于民间借贷平台,并非没有法律规范可以适用,现行民商法基本上可以对其进行规范。然而,由于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没有尊重和维护投资者的应有权利,没有守住法律的底线,导致2013年9月以来网贷平台倒闭、商家跑路等事件频发。P2P借贷本属于民间借贷行为,然而P2P平台屡屡现出违法苗头,这与P2P行业现存的“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有一定关系,还和P2P行业的“边发展、边规范”的实际困难有关。目前P2P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不成熟,还需要政府及时进行监测预警、风险提示,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当前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要严守政策和法律的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和底线监管,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经讲过两个不能突破,即不能做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除此之外,非法经营等罪名依然留存,只要现行法律有效,这些法律底线就不能突破。地方金改包括温州金改亦应如此,《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有一些地方突破,但是创新和突破只能在没有明确边界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原来有法律有界定能够适用的领域,所谓地方创新不能刚性突破,国家法律是上位法,地方法规是下位法,不能用下位法去突破上位法,特别是刑事领域的罪与罚一定要分清楚,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底线。
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梳理清楚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法律关系。目前,非金融机构从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有三种关系:一是消费关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营销关系,重点把握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合作关系,互联网金融企业跟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三是竞争关系,如何处理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同业竞争关系。这三种基本关系均有法可依,我国的民商事法律体系基本可以满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需要。
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构筑“三线”:第一,把握权利义务的界线;第二,划定风险管理的红线;第三,不触非法集资的底线。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基本内容。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守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不碰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法律底线,守住底线,放开上限,可以鼓励更多的创新。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法治化规范,当务之急是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要高度尊重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相关的制度资源,将其用活、用足、用好。另外,在还没有形成新的立法之前,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权威性和能动性,在具体案例的审理中发现规则,通过司法解释将现行法律规则应用于司法审判之中。唯有如此,才能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尊重现行的法律规范,依法合规地开展有关业务创新活动。
制度创新可软法先行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如火如荼,至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可以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势已定。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国政府顺应潮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毕竟潮流有也会有低潮,是波浪式的前进,中间难免有些波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争议,但不会改变发展趋势与方向。面对种种冲突,我们要考虑在无法预料互联网金融将会发展为何物时,如何鼓励各方在创新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
互联网金融的法治化规范应该尽量要在现有法律框架之内解决问题,不要动则呼吁国家立法。国家立法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设法将闲置的法律资源激活。法律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目的是让社会关系达到平衡,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现有的法律能让互联网金融市场各种关系形成平衡,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秩序,那么现有法律就基本够用,无需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如果现有规则不能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平衡,恢复或重建一种社会秩序,则一定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互联网世界的兴起,的确需要新规则,但不是一开始就全部由国家立法机构来立法,而是需要内生的自生秩序的形成。立法的任务是发现规则并行诸文字的过程,规则的形成首先需要市场主体的自律,企业的业务流程要规范,操作要点要细化,严格风险管理规则,其次应当通过行业自身的努力,企业之间的沟通,制定一定的行业标准,并形成行业自律准则和行业公约。这就是软法。
软法,是指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企业形成产品规则、企业规则的标准流程,提炼出来形成行业标准,形成行业惯例和公约,现代法学认为这也是一种立法。一个重要政策法律文件的出台,需要反复调研、协商和论证等程序,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很正常。相比之下,先进行行业自律,逐渐找到规范、规则和标准,再通过司法判例总结规则,逐渐上升为法律,则更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另一方面也可让我们的小微企业、三农建设、创新型企业得到更多融资的渠道,为普通民众理财提供更多的渠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确实有一定的风险,如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扫码支付问题的事故和纠纷投诉,央行采用的策略是“暂停”虚拟信用卡和扫码支付,让其排查安全隐患、评估风险管理和制定应急预案,并上报备案,这本是一个及时且必要的监管措施和依法监管要求,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当有人把对网络支付的管理办法征求稿发放到网络时,舆论通过互联网发酵,并且迅速传导到股市,致使互联网金融概念股跌停,也给央行造成极大舆论压力。这与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参与和理性表达没有形成有一定关系,同时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需要柔性缓冲带。
软法是一种社会自治过程,是监管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先从企业标准规范上升到行业标准规范,在这个基础上,行政监管层对软法进行广泛调研,最终将其转化成为法律。这是自下而上的自觉提炼、发现规则,与自上而下沟通协商、修改完善规则的良性互动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将监管机构的意志变成监管规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强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和软法治理能够起到更灵活有效的作用。市场问题通过舆论反应先传导到第三部门,政府意识和监管措施可以通过行业组织传递给企业,而不是简单直接以有形之手干涉企业行为,这样可形成有弹性的互动机制,对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对制度进一步规范与优化有极大好处。互联网金融发展本来就是自下而上推进的,可以先进行软法治理,探索柔性监管,用互联网思维来探索立法创新,以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是推动金融监管变革的良好契机
在当前金融监管格局下,互联网金融有的领域有机构监管,有的领域还没有机构监管。互联网金融不是法外之地,但目前政策法律环境总体是宽松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没有出现监管过度的情况,还没有专门法律出台,部门规章也比较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的试错探索。从民商法原则出发,法无明文禁止即是自由,赋予了经营者探索试错的创新空间;从行政法治原则出发,法无明文授权即是禁止,监管者要抑制自己的监管冲动。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监管变革。无论如何,监管应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坚守风险监管的底线,笔者认为应该依法着力从以下几点进行监管变革: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互联网金融当前尚处于非成熟阶段,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时,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来进行监管,特别是地方政府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因为按照属地原则,风险最后是由地方政府兜底。考虑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排查、风险量化、风险定价、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数据采集、风险监测、预警、防范,做好集体性的、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根据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个人信用报告目前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人民银行、消费者使用,网络借贷中介平台并非合法使用者。所以应当顺应时展,完善征信体系,由工商、政法、税务及金融部门联合建立企业、个人信用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共同建立我国信用体系。首先,建立形成行业内部征信体系并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建立黑名单互换机制;其次,积极促进与外部征信系统的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在不同行业间的沟通;再者,制定信用惩罚机制,以激励客户在利益平衡中作出明智的选择,重视自身信用建设;最后,在征信过程中注重客户隐私权保护。
采取非审慎性监管方式。应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包括注册资本、人员、信息技术标准等。同时,除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注册外,还应在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加强持续经营监管,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根据监管过程中监测到的不同风险采取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处置措施。同时,应加强在市场退出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在监管P2P平台运行方面,建立贷款人风险基金,在网站退出市场时,利用此风险基金,保护贷款人的利益,补偿其损失。
多层次、全方位协同监管。首先,加强地方政府监管。由于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差异较大,因此互联网金融区域性、地方化色彩比较强,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具有区域性。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应当接受地方金融办的监督管理。其次,在金融监管的指导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当成立行业协会,进行有效的自律监管。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其发展尚不能预测,还需要各方面的呵护,政府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不能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而行业协会运用行业内部公认的公约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减少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法律提供了参考。最后,建立内控机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提升从业人员的执业技能、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以确保稳定性、安全性,从而减小金融领域的动荡。
专业化政府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效率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互联网金融是融合物联网技术和金融为一体的,所以对政府监管人员就会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既要具有互联网技术背景,又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的增加,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化趋势也不可阻挡,势必会造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融合和冲突,这就需要政府监管人员综合考量国内外因素,适当汲取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监管。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作用重点是引导和规范,而不是直接插手,简单地将政府意识强加给企业。
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设计很容易跨界,且通过互联网渠道打通。监管应该从机构监管转变到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是指按照金融业务功能监管,比如,如果是存贷款业务,那么就按照存贷款业务这种功能,由银监会按照存款类机构来监管。原来的监管是从经营者角度来说的,行为监管则是指,将来监管要更加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此外,现在监管部门正在设计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需要完善监管协调机制,把原有的文本落到实处,把过去的一些规定变得有效率。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还要注意从实体规范转向程序规范,程序规范是今后要迅速加强的工作。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仍然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但是,作为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规范互联网金融应该软法先行,鼓励企业提炼产品标准和服务流程,形成行业内部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但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对传统金融的刚性管理不同,对互联网金融应多实行柔性管理,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将软法与硬法,柔性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如何在现代法治框架内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仍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认真检查各有关单位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台账及信息档案,督促企业整治环境污染隐患,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防止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全县环境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整治对象
(一)重点区域
1、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镇项目集中区;
2、环境敏感区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沿河、沿海区域;
3、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经济开发区、车王镇五营项目集中区;
4、其他项目集中区域:经济园区、各乡镇(街道)项目集中区。
(二)重点范围
1、重点园区: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涉重金属企业集中区域;
2、重点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企业,多晶硅行业企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涉重金属企业,船舶修造企业,医疗卫生单位。
三、整治内容
(一)化学品环境管理整治内容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一律责令停止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无针对化学品特性或特征化学污染物要求、无环境风险评价专章或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不完善的,责成建设单位限期补做或补充完善环境风险评价,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核;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重点核实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产的,一律停止生产。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针对特征污染物开展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依法处罚,限期治理;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限期改正,依法处罚;对未按期落实整改要求的,责令停产整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隐患整治情况。历次排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整治情况、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执行情况、环境应急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未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责令限期改正,督促企业结合自身危险化学品特点,查清环境风险源,完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4、废弃危险化学品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情况。对贮存不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申领填写联单的、未按规定运行联单的、未按规定期限向环保部门报送联单的、未在规定存档期限保管联单的以及拒绝联单检查的,依法给予处罚。禁止将沾染危险化学品的废弃包装物作为一般废物处置。
5、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环境保护情况。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集中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园区内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情况,园区内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污泥处置情况。对未做规划环评的,按照有关规定,限期补做规划环评,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6、环境敏感区域化工企业隐患排查整改落实情况。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立即予以取缔,拆除生产设备及已设置的排污口,清除原料及产品;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予以关闭。
7、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实施信息公开情况。今年10月底前,各危险化学品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按照环保部《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标准要求,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
(二)危险废物整治内容
1、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1)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信息公开落实情况。如实向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申报登记年报表和季报表齐全。完善危险废物信息公开,各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将企业名称、地址,以及产能、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和危险废物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及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于今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环保部门备案。同时,危险废物重点企业每年向社会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和处置等情况。
(2)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情况。按年度制定管理计划,内容包括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按月(季、年)转移(频次)计划。规范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如实记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情况。管理计划和管理台帐及时报环保部门备案。管理计划内容发生重大改变,应及时变更申报。
(3)危险废物贮存及场所建设情况。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有雨棚、围堰或围墙;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将冲洗废水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设置泄露液体收集装置;场所应当设置警示标志。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收集,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完好无损且标识明确。危险废物按种类分别存放,且不同类废物间有明显的间隔(如过道等)。贮存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并设专人管理。
(4)危险废物现场环境管理情况。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危险废物产生环节、产生量及去向并在车间、贮存(库房)场所等显著位置悬挂。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标语等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
(5)危险废物处置及转移联单执行情况。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置,或者自行采取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利用自有设施采取资源化利用措施的,要说明利用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情况;委托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签订委托处置合同,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依法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批次转移联单保存齐全。
(6)危险废物标识情况。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依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示标签设置相应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7)突发危险废物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及演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绘制地形示意图,标明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道路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场所的位置并在场区显著位置张贴。定期组织实施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对危险废物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8)企业职工业务培训情况。定期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业务培训,保证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各项要求;掌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二次,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实际自编)、讲课记录、影像资料等保留齐全。
2、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排查
重点对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以及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进行排查,重点检查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流程、产生环节、物料平衡、排污申报登记数量、处置合同、台帐、发票、档案等,全面掌握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
(1)铬盐行业:
①现有铬盐生产企业年后产生铬渣治理情况。年以来历年铬渣的产生量、处置量、现有堆存量,在年年底前是否完成全部处置任务;
②铬渣贮存、处置相关标准规范执行情况。铬渣堆存方式及堆存场所是否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铬渣处置方式是否符合《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包括对铬渣解毒效果的监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③铬盐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新建铬盐生产项目情况,包括是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是否包含铬渣处置方案;是否配套建设铬渣处置设施;技术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多晶硅行业:
①产生四氯化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四氯化硅产生量、贮存量、自行利用处置量和转移量;是否建有四氯化硅综合利用处置设施;委托或提供给其他单位利用处置的,是否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利用处置单位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
②利用四氯化硅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接收四氯化硅的来源,接收量、贮存量及利用量,是否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③年新建企业是否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要求;
④多晶硅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3)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行企业:
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危险废物;所接收危险废物是否非法转移;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及达标情况。
②处置选矿、冶炼、电镀、电路板生产企业灰渣、污泥和废液的涉重金属排放企业是否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
(4)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单位:重点检查列入名录(包括临时)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及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在拆解利用过程中其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拆解后的危险废物种类、产生量、处置量以及最终处置去向;家电以旧换新定点拆解处理单位是否如实申报接收和拆解处理数量,是否存在骗取国家资金补贴行为。
(5)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单位:重点检查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单位建立污泥管理台账情况,是否建立污泥转运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是否定期向环保、住建部门报告污泥处置情况;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否开展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检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和转移量,污泥接收处置单位处置量及最终去向,是否存在擅自堆放、随意丢弃、倾倒、直接排放等违法行为。
四、整治标准
按照方案确定的整治内容,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开展自查,针对问题集中整改,确保达到“八个一”的标准要求。
(一)一套管理台账。建立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危险废物或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产生、利用、贮存、处置、流向等信息。
(二)一套管理制度。建立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管理规章制度、环境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制度等,并在厂区显著位置悬挂。严格落实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贮存和处置利用设施管理制度、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危险废物季报制度等。
(三)一处贮存场所。建设规范的危险废物和化学品集中贮存场所,做到防渗、防淋、防泄漏,设置废水导排管道或渠道。在贮存场所显要位置及盛装容器和包装物上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所设标志要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要求。
(四)一处信息公开栏。在各单位厂区大门口设置一处统一规格的信息公开栏,公布本单位的生产工艺、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设施、环境应急措施以及企业、园区、有关部门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公开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危险废物的名称、数量、毒理性质和物质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处置等情况。
(五)一套标识标志。在污染防治设施各构筑物及排污口、固体废物贮存(产生、处置)场所等设置样式统一、内容完整的标志牌,标明构筑物名称、规格、作用、处理效果等。
(六)一套档案资料。集中建立企业环评及环保验收、环境应急预案及演练、企业信息公开、管理台帐、职工业务培训,以及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处置及转移联单等档案资料,做到资料齐全、格式统一、规范完善。
(七)一套宣传标语。在厂区显著位置粉刷有关加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永久性宣传标语和警示标语。
(八)一套现场展板。在厂区显要位置设立企业环保工作展板,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污染治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或化学品管理工作等。在贮存场所设立危险废物、化学品生产处置情况展板,标明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环节、产生量和去向等。
五、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0月25日—10月31日):制定《县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范围内涉重金属、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全县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数量,建立单位名录。
(二)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阶段(年11月1日—11月20日):各有关单位对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紧整改。环保部门组织开展集中检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园区管委会协调配合,对有关企业进行逐家排查,认真填写《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保执法检查表》、《县化工园区及化工企业集中区环保执法检查表》和《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环保执法检查表》,督促企业限期进行整改,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建立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档案,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产量、用量和危险废物的类别、产生量、利用量及处置量。
(三)总结上报阶段(年11月21日—11月30日):按时完成《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系统》中有关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相关信息的填报,对全县化学品环境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总结,完成检查工作报告并报县政府。做好迎接上级环保部门的督查检查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各级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靠上具体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检查和整改工作。各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到统一部署、全面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排查到位、整改到位。环保部门负责组织现场检查并对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二)深入开展排查,全面摸清底数。结合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环境监管情况,重点加大化学品生产企业、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排查力度。要逐一核查,不留盲点,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流向和利用处置情况,建立档案,做到一厂一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疑点,要彻查到底,限期整改到位,督促铬盐生产企业按要求加快铬渣处置进度,没有四氯化硅经营许可证的限期办证。发现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及时报告县政府和环保部门。排查要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检查、审核等各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认真梳理涉及危险化学品、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设施运营企业危险废物污染纠纷和投诉举报、案件。加大投诉和案件的查办、督办力度,及时公布调查、查处和调解结果,积极稳妥化解污染纠纷。
(三)完善工作程序,保证检查质量。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范围,坚持企业自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扎实做好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工作。加强信息沟通传递,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报告。强化质量控制,落实检查工作质量责任制,加大监督审核力度,确保填报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责任重于泰山
——**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纪实
(初 稿)
**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13万户45万人,人口居商洛市第三,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市第一,全省第六。境内有野生中药材1000多种,中药材基地发展到35万亩,素有“西部药乡”之美誉;全县已探明矿藏49种,其中钒储量310万金属吨,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矿床,有“中国钒都”之称;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竺山、明清古建筑群漫川古镇、省级风景名胜区月亮洞、明末山寨群天蓬山寨等景区对外具有一定影响。先后获得质量兴省先进县、“双高双普”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称号。全县有农产品生产基地2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个,农产品生产企业38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5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家,集贸市场19个,食品经营户2616户,餐饮服务单位565家,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327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当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创建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有效保障了公众饮食安全。全县未发生三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全县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齐心合力抓创建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打好整体战。
2012年,县政府印发了《**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规划》、《**县“十二五”食品安全规划》,提出了创建规划、目标和任务。
2013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常务会议,把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作为2013年全县“五大创建”之一,写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县重点工作项目来抓。
3月28日,县政府成立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将创建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列为重点督办事项。县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办公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立了创建办,抽调5名工作人员专职办公。县政府拨付100万元作为创建工作启动经费。各镇、各监管部门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职办公人员,创建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具体。
3月29日,**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动员会召开,对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作了全面动员。会议要求各镇、各监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创新思路,齐心合力,落实好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措施,扎实开展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
7月3日,县政府召开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推进会,对前阶段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创建工作存在问题,进一步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全县23个镇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配备2至3名工作人员,共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142名,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办公经费。全县326个行政村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共聘任村级信息员324名,监督员326名。
为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县政府印发了《**县食品安全责任制》、《**县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监管部门、各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食安办印发了《**县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农业、质监、工商、药监、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县政府印发了《**县食品安全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县夜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县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组织开展了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消除了食品安全监管盲点和盲区,实现了食品安全无缝监管。建立了食品安全投诉及奖励制度,全县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及奖励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渠道通畅、受理及时。去年以来,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诉10起,回复率达到100%。
各镇、各部门把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和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承诺,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为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制定了评定、命名办法,全面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场、食品安全放心企业、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和食品安全放心镇、放心村评定命名工作。全县评定命名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5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个,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放心企业1146家,食品安全放心村320个,放心镇23个。创建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强化监管促创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全局,影响民生。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按照县政府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种养殖环节,农业部门制定印发了《**县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试行)》,落实农产品生产“五项制度”和“四项档案”。加强动物饲养环节监管,查动物防疫条件,查用药情况,查饲料使用和防疫消毒情况。全县23个镇设立了农牧站,配备工作人员160人,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队伍工作制度,按规定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农资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小区、大场大户为重点,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整顿、农资打假行动、农鼠药、兽药、饲料专项治理等。共建特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32.9万亩,对7个到期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进行了复查换证,对3个合作社农产品进行了“三品一标”一体化认证申报的材料上报。“**核桃”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得了专项评审,完成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285个点的采样工作。取缔非法经营户1户,纠正处理违规经营户3户,没收过期、假劣药品1215支(包),排查动物养殖场(户)468家,农产品抽检样本合格率为99.1%,水产品检测率达到98%,检测合格率为100%。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监部门印发了《**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县食品生产企业行为规范》,对全县2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2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实行分类监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市场准入、缺陷产品召回、质量监督后处理等监管措施,与4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责任书和承诺书,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可追溯率达到100%。
食品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开展了食品市场无证无照经营治理,先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食杂店、市场小摊点62户,疏导办照38户,实现镇以上经营户持照经营率达100%,县城以上农贸市场摊位挂牌经管率达100%,对无照无证食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所有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率达100%,所有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和落实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率达到100%。对获证食品流通企业年度审查率达到99%,利用“网格化”监管优势,对所有食品经营单位监督巡查覆盖率100%。
餐饮服务环节,药监部门制定了《**县夜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县餐饮服务企业行为规范》、《**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餐饮服务许可证事项受理、审查、核查、审批、发放等环节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督促餐饮单位按规定品种和范围对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率达到了100%,对购进食品原料进行验收率达到了100%,对购进和使用食品原料建立台账登记率达到1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上岗率100%,餐具消毒合格率10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有序推进,已评定动态等级217户,挂牌217户。共检查学校302所,下发监督意见书80份。全县餐饮服务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制品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使用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率达到100%。对无证餐饮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对超标准使用添加剂的查处率100%,查结食品违法案件21件。开展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监管,2013年农村家庭宴席备案4613次,培训家庭宴席厨师900余人。
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经贸部门建立健全了生猪屠宰管理制度,实现了生猪定点屠宰厂规范管理,检验检疫和屠宰程序符合规定,进厂病害猪肉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出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超市、农贸市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肉品100%来自定点屠宰厂,农村市场出售肉品检验疫率达100%。深入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取缔私屠滥宰户10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方面,卫生部门加强对供水单位、供水人员相关证件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水厂内环境卫生和水质卫生进行日常巡查,按照相关规定对自来水厂、集中式供水和学校自建式供水的312个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抽样检验,采集水样检验合格率为95%,末梢水合格率为96%。餐饮具集中消毒监管方面,加强监督检查,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教育培训方面,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持证率达到100%,“五病”调离率达到100%。各监管部门培训15000余人,每人每年接受培训达到40小时以上,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检验检测和风险隐患排查方面,县政府印发了《**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方案》,县食安委印发了《**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样检验工作制度》,《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通知》。各监管部门按照要求开展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快速检测,各环节基本品种抽检覆盖率达60%以上,基本品种抽检样本合格率为100%。县食安委印发了《**县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县2013年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体系和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分析、预警、整治制度,对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危害及时预警信息。农业、水务、质监、工商、经贸、卫生和药监等部门对获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通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因素。
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应急管理网络,制订了《**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印了《**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达到政府有专项预案、企业有专门预案。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及时,食品安全事故投诉处理率达100%。制定了应急演练方案,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建立了食品安全应急专家库,聘任食品安全专家29名。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了“瘦肉精”、罗丹明B、猪肉和食用油、肉及肉制品、农村食品、早餐夜市、乳粉质量、酱油和鸡肉及其制品、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服务等系列专项整治,查结食品案件69件。各监管部门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移交公安部门案件1件,案件移送率100%。
广泛宣传促创建
全县上下各级把宣传贯穿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始终,着力提高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县的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 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县食安办印发了《**县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总体方案》《**县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组织编印《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读本》5000册,下发《食品安全读本》(农村版)1000册,在主要街道制作大型标语5面,街道灯杆标语90面,食品示范街牌3面,利用各类会议宣传1480场次,在街道设立宣传点宣传48场次,摆放展板8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60000余份。今年6月17日,开展了以“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了万人签名等活动。各监管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分别深入企业、学校、社区、机关、农村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1500场次。在县电视台开设局长访谈节目,播出16期。建立健全了县、镇、村食品安全信息报送、部门之间信息相互通报、信息公布和舆情监测体系,去年以来共印发各类食品安全信息120期,部门之间信息通报24次,印发简报80期,省市报道7篇。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食品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