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双减政策解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解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减政策解读

第1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1. 课堂实例展新篇

活动首先由潘云慧老师为大家带了一堂五年级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以食物为主题的读写课。课堂开始,潘老师通过欢快的歌曲和贴近同学的问答,很快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接着通过一系列紧扣文本的问题,借助信息表格的帮助,潘老师巧妙地将课堂引向了深入的阅读环节,在浓浓的阅读思索的氛围中,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了有效的发展,通过对单元主题和课型的牢牢把握,对学生课堂的密切关注,整堂课最终呈现出了活学多思,清晰明快的学习趣味,同学们学得意犹未尽,在座的各位老师也不住地好评。

2. 课例研讨出真知

交流环节教研员姚彬老师各位老师针对潘老师的课各抒己见,大家不仅共同积极探讨了本课设计的优点,同时更群策群力一起探索本课优化的空间,在姚老师的引导下,在座的老师在研讨中慢慢地发现了教学设计为什么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注意学生的语言功底,新旧知识的区分,学生自我的经历等等,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如何使教学环节能够最大可能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各自的收获,使阅读能真正带给学生与自身关联的语篇体验。姚老师的点评紧扣着本堂课的设计,但在不经意间却又帮助老师们发现了优秀阅读课堂背后的规律,带给了老师们不一样的思考。

3. 作业创新促发展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作业分层,使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获益,磻溪教育集团的张咪老师和韩瑞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的作业设计为大家分享了她们的创新思路,即从作业的实践性、拓展性、创造性维度来发现作业的不同类别,在保证基础内容的基础上,从能力发展层面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在仔细研讨了老师们的作业设计后,姚老师做出了肯定,并为大家指出,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分类分层,菜单式的作业,甚至是能够自主选择的作业都是可以存着的,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业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研究作业的意义和目的,使作业的设计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姚老师最后建议教研组老师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对此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第2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一、强化法治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摆在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推动落实。

(二)健全法治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党组会专题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大问题不少于2次;主要领导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压紧压实责任,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分管领域的法治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法治学习培训,提高普法宣传工作力度

(一)强化法治学习培训。完善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制度,增强学法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新制订或修订的法律法规纳入年度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今年重点学习《宪法》《国家安全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电子商务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领导班子中心组全年学法不少于4次,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法律学习不少于10次。全面推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按要求完成年度规定学法内容和学习课时,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活动。

(二)提高普法宣传力度。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战略部署,结合《区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持续深化宪法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开展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重点加强《电子商务法》《外商投资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等商务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中心,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防护知识为重点,将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各项商务活动中。认真对照“七五”普法规划,开展自查自纠,巩固现有普法成果,查找薄弱环节,提前谋划“八五”普法工作。

三、全面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一)推进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要求,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将法治审查贯穿于商务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依法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切实强化决策责任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记录、材料归档、档案管理制度。

(二)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报备、清理等行为,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根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和上级文件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及时对本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三)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评先选优活动,逐步实现执法信息一次录入互通共享、执法数据齐全完备实时推送、执法活动网上留痕高效监管。

(四)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加强酒类、再生资源、成品油、二手车等领域监管。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各项措施,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改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扩大消费,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继续完善“一窗受理”,统一审批标准,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流程。推进落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减证便民”等各项改革举措。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进一步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抽查工作细则,确保实现双随机监管全覆盖。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信息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三)大力推进“四办改革”。全面推行“网上办事”,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倡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查询、申报,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递等方式进行相关业务处理,积极推动“掌上办”、打造“指尖办”,推广政务服务APP“陇政通”,切实让企业群众享受“一部手机、一个APP、一个入口”带来的智慧政务和便民服务。

第3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一、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在省、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会议召开后,市卫生局及时成立了卫生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对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为确保此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卫生局先后举办医改政策培训班期,详细、全面地解读和宣传有关政策;实行领导包挂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深入医疗卫生机构调研分析,督查落实工作,帮助解决相关问题。自年月日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全面启动基本药物省级网上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并严格执行15%的"低差率"销售制度,集中招标采购率达到100%;5月1日起,全市12家乡镇卫生院和60个村卫生室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降幅平均达到30.55%。月,城乡医疗机构药品让利患者累计156.9万元。

二、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实施全民健康保健工程。

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九大类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严格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制度,每月由市卫生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标任务完成情况量化考核,单位对具体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核定经费补助,发放绩效工资。现全市已建立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9.6万份,达到51.9%;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12场次,受教育群众6.36万人次;预防接种0.84万人次,接种率平均达到98.5%以上;结核病管理148人,管理率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化管理2983人,管理率90%;孕产妇系统化管理975人,管理率98.9%;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管理4257人,管理率35%;高血压病人登记管理3721人,管理率34.8%;糖尿病患者登记管理369人,管理率14.8%。全面推行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政策,为386名农村孕产妇补助住院分娩医疗费用15.44万元;实施济困病床"两免一减"政策,为136名住院患者减免政策性费用10.2万元;免费健康体检1.86万人次。同时,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就诊病例疾病谱统计分析工作,每月按疾病种类、发病率进行排序,分析发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三、以落实新农合政策为抓手,增强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全市参合农民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参合农民每人120元的补助经费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按照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适时调整了我市补偿方案,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了新农合报销范围,落实了新农合中医药优惠政策。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8%,月份,共为2943名参合农民补偿住院资金342.48万元,平均补偿费用1170.4元,补偿比例37.65%;为655名门诊病人报销医药费用1.97万元。

四、以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

完成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和论证储备卫生建设项目112个,总投资6013万元。市中医院门诊业务楼于月初正式投入使用;投资2610万元、面积9832㎡的市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项目进入招投标阶段,月中旬开工建设;投资84万元的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列入省投资计划,进入施工设计阶段,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上半年,争取到位基建项目资金2293万元,各类卫生补助资金325.8万元,价值246万元的急救车(含车载设备)13辆和60万元的医疗设备362台件,有力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增强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百姓放心医院"、"人民满意卫生院"和"平安医院"等系统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医院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和标准化建设,加大医疗质控管理,落实医德医风考核等22项工作制度,实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即: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排队制度)及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即: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和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控制在2600元和1000元以下,门诊单处方费用县、乡、村分别控制在了60元、40元和30元以下,患者对医疗机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第4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经济形势 稳定工作 超前防范

中图分类号:DF412.1 文献标识码:A

近一个时期以来,煤炭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煤炭经济形势日益严峻,职工收入受到严重冲击,职工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职工中出现了不稳定因素,一些消极思想和行为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危机之时,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的情况下,如何准确把握好职工心理和情绪,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凝聚人心,上下同欲,使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营、成本等方面的压力转变为职工群众同舟共济、创新发展的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煤炭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空前的压力,企业困难期,也必然是矛盾的凸显期,这对矿井的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的具体实际,谈一谈特殊时期矿井稳定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稳定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征迁外协压力大。煤矿征迁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面广,牵涉的人员多而且复杂,企业和农民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利益衔突,从而加剧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当前,这个矿征迁工作涉及2个区县(濉溪县、桥区),5个乡镇(双堆集镇、南坪镇、桃园镇、蕲县镇和北杨寨乡),牵涉面广、征迁补偿政策变化快、乡镇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目前征迁费用紧张,村庄搬迁进展较慢,影响地矿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2)职工还贷压力大。前几年,集团公司为缓解企业职工住房难和方便子女就学等问题,购置了千亩园区,新盖了商住楼,并以优于市场价出售给本企业职工。当时由于收入高有保障,职工们都积极购买。其中以按揭的形式支付费用的职工较多。仅钱营孜矿办理公积金贷款的就有1274人,占全矿人数的47%左右。目前,由于煤炭经济不景气,职工收入锐减、公积金到账不及时,致使职工经济压力增大,影响了职工的情绪和队伍的稳定。

(3)转岗分流压力大。为进一步缓解煤炭形势下行给企业造成的经营压力,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适度保障员工权益,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局面。集团公司决定对集团及股份公司所有在岗及离岗休养人员实行退休退职、内部退养、协议中断劳动关系、待岗和内部休假等分流办法。集团公司给这个矿定员1500人,分流指标近千人,由于前期这个矿整体人员较为精简,在分流后,存在关键技术岗位人才流失、岗位工作量进一步加大等问题,影响安全生产和队伍稳定。

2矿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矿区和谐稳定,应着力在超前防控上下功夫,主动介入、防控风险,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制度、落实责任。强化风险评估,出台了《关于做好矿区稳定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坚持事前预防、主动化解,配套制定《矿区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责任分解表》,从征迁安置、治安维稳、工作、重大决策、重点人群等七个方面,明确评估重点、落实责任部门。定期联席会商,月度召开矿区稳定评估联席会议制度,矿党委领导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对各单位上报的稳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警,提出工作要求,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建议;规范民主接待日制度,坚持开门接访、超前预防,及时疏通员工情绪。落实基层责任,将稳定工作纳入到星级支部考核,要求基层单位党政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发挥好区队“热心人”的作用,经常性了解员工队伍思想动态,同时制定《矿区不稳定因素排查统计表》,定期对排查稳定风险,并报送矿职能部门备案;在责任追究上,划定稳定风险级别,对排查不细,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对应处罚。

(2)强化疏导、理顺情绪。强化舆论引导,扎实做好形势宣讲,围绕员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综合行业形势、公司政策、矿井发展等各方面信息,整合宣讲内容,开展“形势任务、企业文化、团队沟通”讲座下基层等活动,积极向员工讲政策、讲形势、交实底、说前景,及时化解员工情绪和思想顾虑;加强舆论正面宣传,广泛宣传矿井在应对危机中的好做法、新成效,增强全员战胜危机的信心,凝聚全员意志。注重心理疏导,深入推进EAP员工帮扶计划,面对收入减少、转岗分流,员工思想波动较大的实际,开展员工思想动态调研,加强对重点关注人群的日常疏导,强化对重点区队的定点干预,今年前9个月,钱营孜矿开展心理咨询讲座26场次,排点人员212名,并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思想帮扶。引领观念转变,积极“走出去”学习,组织人员先后赴山东济三矿、淮南矿业丁集矿、宿州煤电界沟矿等企业,开展对标管理,以亲身经历转变惯性思维;开展“应对危机找差距、结合岗位明措施”主题研讨,组织撰写《干法》、《为自己工作》读后感活动,引导全矿上下理性面对形势、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企业管理新形势、新要求。

(3)聚焦聚力、把控重点。始终将影响稳定的关键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实施应对措施,保证人员队伍、职工思想、地矿关系整体稳定。

①聚焦安全生产,始终将安全作为稳定工作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坚持“重落实、严问责”的管理理念,从严责任追究,在明确责任人、处罚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零工伤奖励办法》,运用结构工资的杠杆作用,让员工从实现安全中得实惠,提高员工自保互保意识。坚持集约生产,从设计源头保障安全生产,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优化采场布局,坚持安全高效的“一井一面”生产格局,缩小井下活动范围,减人员、减头面、减系统,生产活动更加集中,减少了现场隐患点。全面实行夜班“瘦身”,降低夜班员工劳动强度,不干放炮进尺、斜巷运输及大件捆扎起吊等危险系数较高的累活、险活,通过优化工序,减少安全隐患环节,保证薄弱时段的现场安全。强化设备智能保安,推广大型设备智能闭锁、地面道岔自动化及皮带机密码保护等装置,通过设备智能化代替人工监管,增强设备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实现设备运转的本质安全。

②聚焦转岗分流,集团公司给这个矿定员1500人,需分流富余人员近千人,能否有序开展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矿区的和谐稳定。为此,这个矿严格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按照“先定岗、再轮岗、后分流”的步骤,稳步推进转岗分流工作。一方面试行“隐性分流”,鼓励个体社会兼职创收,推行下井“准入制”,取消大班人员下井数考核,制度松绑,提高管技人员下井质量;推行技术工种“弹性工作制”,对特殊工种人员实行定量、定责考核,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做实“显性分流”,鼓励个体创业,对轮岗分流人员实行“岗位托底、生活保障托底”,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发挥技术、区位优势,成立营创公司,对钱营孜电厂生产安装、管路安装、地面服务等实施全面托管,同时通过机厂承包修理费用、砖厂人员置换等方式,安置富余人员。截止到8月上旬,需转岗分流的984人员已基本完成。同时,在对生产系统进行定编的基础上,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在工资分配上向关键技术岗位倾斜,通过待遇留人,确保一二线队伍稳定、关键岗位人才稳定,以支撑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③聚焦征迁外协,加大外部协调力度,积极主动与村镇进行沟通,及时与村镇和村民代表进行交流,及时化解矛盾、防范。开展定期巡查,定期勘察塌陷区房屋塌陷情况和主要生产便道情况,对危房户发放危房过渡费,确保搬迁过渡期间搬迁户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定期巡查新村建设情况,掌握建设进度,督促地方加快新村建设。

④聚焦工资分配,严格工分日清日结,坚持“1+1”督查制,即每月指定督查一家、随机抽查一家,通过规范流程、强化监管,确保工资分配阳光操作。同时,发挥工会民主管理主渠道作用,定期组织职工代表恳谈会,倾听职工代表的呼声反映。定期组织区务公开督导检查,督导基层单位在绩效考核分配中,要做到公开透明,消除职工的疑虑,维护职工的切身权益。

(4)构建平台、畅通渠道。注重调研征求意见,建立了矿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单位联系机制,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掌握民情民意,同时利用班队长座谈会、基层管理现状调研等契机,征求各层级意见,并以五定表形式形成整改落实表;以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广泛征求意见,相关部门做好跟踪督导,对整改情况进行公示,保证回应员工关切的及时性。依托网络掌握民意,开通“绿色民意网”互动平台,设置有问必答、政策解读、民意调查等板块,对员工普遍反映、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矿区稳定评估联席会议进行会商解决,切实以舆情推动工作;针对井矿青年员工多、思想活跃的实际,通过“七彩心桥”青年QQ群,密切关注青年群体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员工关心的实际难题和诉求,实现“网上反映、网下解决”。持续完善集职工维权、困难救助、心理疏导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精准帮扶,扎实开展送温暖、救助、金秋助学活动,让员工在困难时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3困难时期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形势任务教育,积极营造“不甘平庸、主动谋变、攻坚克难、力求突破”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阵地、通讯网络以及视频、广播等手段和载体,加大形势任务的教育力度,让广大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不主动转变观念,寻求思维和工作上的变化,就很难克服现实中的困难,实现工作上的突破。

(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着力解决上下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愿求变的问题,努力改进创新意识不够、进取意识不强、惯性思维突出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工作标准不高、执行力不强、作风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以先进的思想意识,科学的发展思维,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要着眼发展,不断促进干部职工发展意识和发展观念的强化与转变,实现由单纯依靠煤炭增量推动经济增长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更好地推进企业长远和持续发展;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意识,实现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生产型的转变,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果;不断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实现由工作满足一般化向追求高标准争先进的转变,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5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国家统计局的解读言之有据,居家过日子的百姓们或许可以暂时松口气,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心依然高悬着,因为PPI数字愈高意味着企业面对的生产成本愈高,在无法向生活消费品价格传导的情况下,这必将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遭到严重削弱。对于那些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完全凭借低成本、低价格的市场策略求生存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局面更是意味着生死考验。

中小企业发展遭遇重重泥潭

去年以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陆续陷入经营困境。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今年8月初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该司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在我国目前的GDP总量中,来自中小企业的贡献已超过六成,因此它们的兴衰也与宏观经济大势紧密相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50%以上表示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示经济衰退。今年上半年我国的PMI指数一直在50%以上,但在4月份达到59.2%的高位之后开始逐月下降,7月份的指数已经下降到48.4%,这是自2005年1月以来,PMI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下。

在7月份的PMI指数体系中,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进口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都很明显,达到5个百分点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月份的PMI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下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情况,可能预示着经济增长走低的趋势会进一步发展,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困难明显增大,企业问题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抑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与收入的焦点。

8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通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出口退税提高的两个百分点将直接转化为企业的利润,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的统计数据估计,出口退税率回调两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利润总额将增加26亿美元,按照6.8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企业利润将增加人民币176.9亿元。因出口退税率回调而增加的利润占纺织行业利润总额的14%,利润率将提高0.6个百分点。这对处于亏损状况的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但很多纺织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单纯调整出口退税率并不能使纺织业走出困境,因为相对于出口退税来说,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等因素对纺织行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主要。

纺织业人士的上述看法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观点的代表。据广州某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助理介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三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21%,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6%,这对于以美元结算的制造业外贸出口企业来说压力巨大。同时,今年年初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这对于劳动力成本超过总成本一半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一个负担沉重的挑战。此外,还有能源、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造成对美出口减少等其他不利因素。种种因素叠加,使得原本毛利率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一减再减,最终导致生存困难。上市公司的生计尚且如此,多如牛毛的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境遇可想而知。根据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的调查,目前温州的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有近20%的企业面临停工或倒闭,而珠三角地区的制鞋、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日子同样很不好过,仅去年广东省就有一千多家制鞋企业倒闭。作为我国最大的外贸型出口企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东莞市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了30年来首次负增长,签订投资合同减少了57宗,负增长幅度为13%~14%。今年1~5月,全市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共405家,同比上升36.4%。

对于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人们有着不同看法。有的认为,这正是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好时机。据统计,今年珠三角地区的鞋类出口企业大幅减少,由去年同期的5043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617家,降幅高达48.1%,接近一半的珠三角鞋类出口企业今年已经没有出口实绩。而存活下来的大型企业出口额则有所增加,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出口鞋类的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5.8%,出口总额却增长了9.2%。显然,那些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的倒闭为提升全行业的效益做出了贡献。但许多已经或正在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主并不甘心也不服气于这种“奉献”,他们抱怨说,产业升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是好事,但在汇率升值、信贷收紧的大环境下,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单凭自身能力不可能成功转型。

复苏有待财政货币政策联动

事实上,造成近期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角度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与日俱增,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去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今年货币政策从紧的调子,尽管随着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在不断微调,但货币政策紧缩的大方向一直没有改变。有制造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推出货币从紧政策的原意是遏制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泡沫,消除通货膨胀压力。但在宏观调控政策面前,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显现出了较强的抗压能力,反倒是毛利率低的制造业首当其冲地遭遇了发展困境。该人士提出,制造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它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链高度紧张。一旦资金链断裂,结果将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倒闭这么简单,因为在一个产业链中,一个环节的企业大量倒闭势必将直接影响存在着供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的生存。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当避免一刀切,特别是在宏观调控已经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的时候,更应当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对急需充实资金以渡难关的中小企业伸出援手。

企业界的呼声显然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和回应。8月初传来消息,央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本次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由于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地方金融机构,因此这一政策表明了央行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用意。

以2007年新增3.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计算,新增的5%~10%的额度预计可增加约2000 亿元贷款。但是对于这2000亿元是否真的能够用于中小企业,一些人士表现出了疑虑,因为根据事实形成的经验,即便存在监管,也很难避免商业银行采取拆分贷款的方式,将新增的额度变相向大企业输送。此外,根据广东省有关部门对本地500家发展比较好的中小企业的调研,有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广州市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为130亿元,仅为需求的十分之一;累计担保贷款的户数不足需求企业的百分之一。仅广东一地500家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就已如此旺盛,2000亿元贷款规模能发挥的作用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中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财务制度和信用等级水平不一,以政策引导的贷款额度增加或许将造成银行坏账的增加,从而给未来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很多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不能仅靠银行这一单一渠道来解决。所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除了现有的银行信贷外,还包括了融资担保、发行债券、上市、风险投资等等。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当前最具操作性的是建立一批为小企业及微型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由担保公司升级而来的中小企业银行、城市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等。此外股权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网络联保贷款等都是值得一试的创新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多层次融资渠道的建立也不是立竿见影那么简单的问题。而且在通胀压力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放松也是有限度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资金压力又该如何解决呢?企业界人士的主张是跳出货币政策来谈资金。

前文提到的那位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助理认为,今年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没有一次加息的举措,反映出央行在执行紧锁货币政策时的谨慎,但对渴求资金的企业界来说,加息似乎更能发挥区别对待的效果。因为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即便贷款利息有所增加,只要能贷到款,就能度过眼下这段寒冬,等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能使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一刀切式地收紧,达不到有收有放的效果。

对于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愿望是政府能通过减税等财政政策来助其一臂之力。许多中小企业界人士提出,在现行的增值税税制下,绝大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都被纳入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而小规模纳税人存在着征收率偏高的问题。小规模纳税人的工业企业征收率为6%,商业企业为4%,从表面上看这比一般纳税人法定税率的17%、13%低很多,但因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造成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

另外,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微利企业的税率显得偏高。按照原来内资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及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而新税法规定的微利企业的20%的低税率,虽然比原有的27%那档税率降低了7个百分点,但与18%那档税率相比反而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为此,有专家指出,在实施新劳动合同法、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增加了企业成本的大背景下,应该通过实施更为灵活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特别是受到紧缩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减负。减税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经营与转型的成本,也有利于理顺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同时减税也是增加企业支出、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这最终将使国家财力得到可持续的增长。

做大做强还需整合产业链条

除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中小企业面对的生存困难也有不可忽视的主观色彩。以广东省为例,长期以来,该省外向型加工企业云集,他们一直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最底端,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为世界著名企业贴牌加工以换取有限的利润。从去年开始,“腾笼换鸟”成为广东各级政府官员频频提及的概念,今年5月底,广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八个配套文件,这套文件的核心精神就是“腾笼换鸟”,即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腾出发展空间,吸引和承接高端产业和人才。

广东省决策者的这一举措源于他们的忧患意识,因为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地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一般不超过30年。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腾笼换鸟”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基层政府很快意识到,通过政策手段迫使低端产业迁移是容易的,但能否很快引来高端制造企业则是一个问题,而且经过多年发展,珠三角地区的低端产业链已经相对完整,这个链条上的某一环迁移出去,很可能招致整个链条的破碎和全行业的衰退,如果将这个产业链全部移出,又可能导致GDP数据的剧烈下挫。结果,在经济增长的现实压力面前,让现有的鸟腾出笼子成为一件鸟的主人和笼子的主人都不情愿的事。

对于这一问题,有专家分析指出,要扭转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必须改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加工制造”这一现有定位。在完整的产业链中,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是能够产生巨大利润的六个环节,而加工制造则是附加价值最低的一环。离开产业链的整合和压缩,只在加工制造环节内谈产业升级和品牌战略根本无法缓解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广大中小企业也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

第6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医改涉及到民众、医院、政府三个群体,关系到国家稳定。三个群体共识不到位,就会给医改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改革进程。民众担心“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如故,医院担心自身发展受到影响,医务人员担心收入待遇等切身利益没有改善等等。加强医改宣传,从政府与医院层面上来讲尤为重要,加强宣传是让民众与医务人员放心的必要措施。1.政府决策与措施1.1做好宣传,正确引导。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这次医改,药品虽然实行了零差价,但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等于换汤不换药,医生的红包、回扣现象还将存在;医院管理层担心这次价格调整,可能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务人员认为自身的执业与收入不成正比,得不到好处。因此,政府需要重视以下问题。一是给百姓吃上得实惠的“定心丸”。如在改革中,政府对我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其总金额为药品差价收入的87%,也就是说,药品差价总额的13%让利给老百姓了;政府还出台政策,提高了参保人员报销基数,对医院的门诊、住院两项均次费用进行了控制。二是医院要发展。政府加大对医院硬件与人才、科研的投入,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让医务人员提高收入待遇有盼头。回归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就应从提高医务收入待遇入手,如财政投入,理顺价格机制,放宽分配额度,加大对以医生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倾斜力度等等。因此政府部门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利用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营造宣传氛围,发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知识问答宣传资料等等。同时让医务人员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如药品本身“三分毒”对人体有害,减少用药就是减少病人药物不良反应与身体伤害,也减少其对医生开药中的不信任,诊疗变得安心等,从而让群众有一个充分了解过程。1.2掌握原则,突出重点。市政府下发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对公立医院采取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通过采取“一减一调一补”(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适当增加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政府这次对我院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参考2010年药品差价以及药品实际招标价格下降幅度,重点对门诊诊查费、住院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治疗费等五项收费项目中收费偏低的,经成本测算亏损的进行调整。同时,出台了对医院投入的政策与措施,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建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等方面;对医院因基本建设等形成的历史债务建立以财政保障为主的多渠道化解机制。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防范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运行,加强了对医院监督管理,出台了《桐乡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医保医疗费用结算管理暂行办法”、“双控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总控药品目录及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实行“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结算原则,以激励医疗机构充分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病人医药费用及基金负担。实行药品零差价,必将影响到医院、百姓的利益,也影响到政府公共资源的平衡。如药品实行零差价,患者配药从周边医院、药店流向我院;又如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本地患者涌向周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流失,本地患者住在当地医院费用增加,会加重经济负担。基于这些问题,政府需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提高患者的报销基数;扩大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市级地区医院、市外医院之间的就诊报销比例差距等等。2.医院决策与措施。从药品“差别差率,顺价作价”到药品零差价,医院经营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医院要制定一套可行的措施与方案,建立一套如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降低成本支出措施,重新修改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调整奖惩机制等等,才能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院可持续稳定发展。2.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的是让“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具体实现就要让患者医保有保障、看病能便捷、治疗得安心,这是百姓得实惠的关键所在;医疗服务价值回归理性,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与劳动报酬成正比,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公立医院改革任务重、难度大,需要政府牵头、各部门有效协调才能做好。2.2加强内部监管的同时,积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第一,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医院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卫生部、省、市政府下发的医改文件精神,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带领并依靠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改革。召开全体职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利用医师会议、中层干部例会等进行专题分析,让医务人员认识到“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真正含义和实行药品零差价的目的,特别指出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只有改革,才有希望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医院才能得到正常有序发展。第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放在医生人群,解读医改的政策及优点和医保、农保的支付方式等内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吸取好经验。如到周边医院学习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等好方法与措施;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讲座,医保、农保管理部门领导解读医改政策;召开全体医师大会开展处方点评等等。第三,实行院领导下科室分块包干联系制,对医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尤其是对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方面进行指导,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加医改的积极性。第四,严控目录,倡导基药。我院提倡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药品)和医保甲类药品,控制使用其它药品。如从全市药品总控目录中选择品种,品种数量符合上级规定的限度内,品种价格上坚持选廉不选贵;门诊、住院用药分别对待,如门诊根据病人需求配备药品,减少备药品种,清理出一批用于重症的、高价的药品。第五,以五项指标为重点,降低药品费用。以门诊人均费用、出院人均费用、药品比例、抗生素比例、基药比例为重点,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分析、不断改进。对药品使用进行排序并公示,包括全院药品按金额消耗前十位药品和抗菌药物按金额消耗前十位药品排序;让医生在电脑上可实时浏览药品使用情况,自觉控制药品使用量;对药品使用采用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通报制度和适时干预联运机制。推行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推进合理用药,规范治疗;定期组织检查,重点针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时查处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第六,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奖优罚劣,有效调动积极性。及时修订了与医改要求相适应的新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制度和措施,把五项指标作为考核重点,加大了奖惩力度。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奖惩规定,如《关于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规定》、《临床路径管理奖惩暂行规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奖惩暂行规定》、《合理用药考核办法》等规定,鼓励医生规范诊疗和减少使用抗生素;对科室制定出百元医疗收入耗材比例奖惩措施,要求医生引导病人少用高档材料,控制减少耗材用量额度,控制费用总量,以减轻病人总费用。如住院病人如果提出不需要X光常规胶片的,则不收取其材料费用;如果由病人承担手术的材料费,对科室实行总量控制,限量供应等。第七,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如诫勉谈话、超费停药等限制不合理用药。我院对处方均值或出院者均次费用下降比例最低的前五名科室(或医生),由纪委牵头主动约见主任(或医生)谈话,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和开展警示提醒教育;坚持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和超常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和干预;对非基本药物中的非治疗必需用药的金额进行限定,对用量过大、金额过大或存在较严重不合理用药的药品实行叫停采购制,暂停采购周期为2个月,继续出现类似问题的,停止使用。绩效考核实行院部与科室两级考核制度,按月进行,对未完成五项指标的科室,限期整改。第八,按照政策,对特殊困难病人进行减免。如血透自费增加部分全部减免等。今年上半年减免血液透析病人费用共11.43万元。

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1-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病人4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61%;住院病人14175人次,同比增长22.44%;全院病床使用率117.77%,上升19.45%。医疗收入18375.26万元,同比增长17.29%,其中药品收入7568.74万元,同比减少8.15%。平均门诊人次费用177.47元,同比下降2.07%,其中药品费用下降18.02%;平均出院病人费用7216.90元,同比下降4.85%,其中药品费用下降29.68%;药品比例41.19%,同比下降21.69%;出院医保病人每人次人均自费2138.05元,同比减少313.70元,下降12.79%,出院农保病人每人次人均自费3180.29元,同比减少838.78元,下降20.87%。上述数据显示,群众已得到了实惠,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体会1.医改的正面效应。彻底破除了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医务人员的观念得到了明显的转变。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受到重视,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医院合理用药的行为逐渐好转,医药费不合理、过快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建立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新机制;人民群众就医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卫生投入增加;医院行风建设和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现象有望改善;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形象有所提升,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逐步缓解。2.存在的问题2.1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远远没有得到体现,药剂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劳务价值需转移至医、护、技的身上。医院和医务人员对破除了“以药养医”,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认知差距较大。医改只是破除了“以药养医”现象,医院管理层领导不需要靠药品收入维持医院运转;而医务人员认为,药品零差价,只不过是收费种类价格上发生了转移,他们的劳务价值不是体现在百姓能否承担支付多少费用上,政府既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就应该及时配套出台提高医务人员劳动报酬与激励机制的政策,目前医务人员认为他们的劳务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他们期待政府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这是制约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更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一。2.2医院需要超负荷运转才能维持生存的局面仍未有效解决。由于“以药养医”政策,医务人员靠超负荷工作,通过多增加门诊、住院人次,多开药、多检查来增加业务收入,导致医务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医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医改后,门诊、住院人次又处于高增长趋势,如从药店转向医院,从卫生院住院转向医院住院,卫生院基本药物之外的药品比较匮乏等等,也是县市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人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需要超负荷工作才能维持生存,这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二。2.3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局面、医疗资源浪费仍不能完全改变,双向转诊难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难改善。这次药品零差价,省发改委规定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上调不得超过药品差价的90%。因此,只有通过多吸引病人、多开检查、多治疗才能弥补药品差价收入或提高业务收入,从而容易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医务人员天天应付日常工作,无时间钻研业务,科技成果出不来,医疗质量提不高,存在下降趋势;由于医务人员看病不限号,超量接待就诊病人,出现“应诊”病现象。如接待病人不抬头(忙于写病历),回答问题简单化,沟通不充分,服务不热情,由于其它病人排长队等候常常无法准时下班,等等。医改后,政府不对医院加大投入,依旧靠医院医务人员劳动收入,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三。2.4目前,社保、农保、物价等政府有关部门都把门诊、住院均次费用作为评价或考核的主要内容,降奖升罚。均次费用的控制是必要的,但医疗费用增长与我国的GDP和CPI密切相关,医疗费用增长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医保部门要有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机制,否则,将会妨碍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妨碍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制约医院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病人逐年增加,危害人们生命的四种重点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们都处于高发上升趋势,医疗费用势必增加。由于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逐步普及,也大大增加了医疗总费用。如果政府部门片面追求医疗费用零增长,长期不增加医院对病人应该诊治所需费用,医生就无法控制费用总量和两项均次费用,重新回到拉病人诊治老路,医院通过增加门诊、住院人次数量来缓解费用总量和两项均次费用超量等等,导致只看常见病,看轻症病人,推诿慢性病、疑难杂症病和重症病人等现象。因此,长期不变的总量控制或门诊、住院两项均次费用零增长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四。2.5药事服务无收费(即药品零差价),它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药品“差别差率,顺价作价”到药品零差价政策,其实质是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药事服务是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指导病人如何用药,药品配伍等技术性工作,与检验、放射等功能科室服务性质类同,体现在药品差价上。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药事服务工作人员就有40-50名,把他们为病人提供的药事服务成本包含在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中,也就是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中,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药品零差价政策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是一项缺陷。政府应该明确规定,医院不对百姓收取药事服务费是政府无偿服务于百姓,得益于百姓的公益事业服务,医院药事服务工作人员收入待遇以及设施设备就应由政府来全额承担补足。2.6药品零差价与遏制药品回扣影响不大。政府实行药品零差价的意图之一是想切断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利益链。但真正能切断它们间的利益链,不是实行药品零差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药品与医院脱钩,或让第三方来管理就可以消除药品回扣问题。因此,政府需要理顺厂家——公司——医院三者关系,挤掉药品回扣那部分金额,那么医药代表推销产品的行为自然就受到抑制,不正之风就无从产生。

第7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耐克:BetterWorld计划

二十多年来,耐克一直为运动员提供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同时,为产品注入环保的理念。耐克Better World计划的核心就是研发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品,同时更竭力降低对环境的伤害。计划实施后,创新的理念从一开始便融入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强调使用环保物料,尽力减少废物生产和有毒物质排放。耐克从2010年起便开始为其合作的俱乐部球队和国家队制作环保球衣,截止目前已经从垃圾填埋场回收利用了1.15亿个塑料瓶。

2012年,耐克了一系列为足球、篮球、田径赛等各个运动项目所设计、应用尖端科技、轻质高性能的创新产品。

每套球衣的用料来自13个塑料瓶

巴西队球衣:球衣为巴西国奥队征战伦敦奥运会设计,充分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的路线。每套球衣的用料来自13个塑料瓶,上衣和短裤均由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制成。新球衣是历史上质量最轻的球衣,比上一款球衣减重23%。而且球衣面料的排汗功能强大,可以帮助球员调节体温,时刻保持通风凉爽,也能让球员穿着的更舒服。新球衣后领口内印有巴西艺术家Don Torelly设计的图标——巴西国徽和五颗星组成的十字架。新球衣采用经典的V型领口,最醒目的还是胸口的巴西足协标志及象征五夺世界杯冠军的五颗星。新球衣设计最独具匠心之处来自袖口,球衣袖口可以上翻,上翻后可见“为足球而生”(Nascido Para Jogar Futebol)的励志标语。

Nike GS足球鞋—再生回收材料制造

NikeGS球鞋采用再生回收材料制造而成,在球场上性能出众,同时对环境影响极低。设计师将Nike GS的每一个部件都进行了优化,力求减轻重量和减少浪费,打造出一款耐克史上最轻质的足球鞋。球鞋仅重160克(9码)。NikeGS战靴在意大利设计制造,鞋面和鞋底都采用回收的再生材料。NikeGS鞋底配备高性能底板,反应迅速灵敏。鞋底由50%再生Pebax? Renu材质(一种从植物中提炼的材质,97%的原材料为蓖麻子)和50% TPU(采用可再生材料)制成,满足了球场上对力量和灵活性的双重要求。该底板比传统底板材质轻15%。鞋底还带有设计简洁的菱形脊椎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底板的灵活性和灵敏性。不含化学物质的鞋垫更为轻质,完全由蓖麻子制成,省去了任何其他夹层,柔软贴脚,提升触球感。脚跟支撑架和脚跟桶状设计采用不对称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紧紧锁定双脚,带来稳定性和支撑力。脚跟支撑架同样采用Pebax?Renew材质,无毒环保。

Nike Hyper Elite Basketball Uniform篮球服—回收塑料瓶制成

在美国篮球国家队配色的球衣中,Nike Hyper Elite短裤的重量仅为5盎司,而球衣则是耐克公司有史以来推出的最轻的球衣,具备透气、耐用的特点。其中男子球衣96%的材料来自回收塑料瓶的聚酯材料制成,而短裤则是由100%回收塑料瓶的聚酯材料制成,每套球衣平均使用22个回收塑料瓶,秉承了耐克环保设计理念的承诺。穿着该款球衣的国家篮球队包括美国、中国和巴西队。

Nike Hyperdunk篮球鞋—

NikeHyperdunk 属于Nike Lunarlon系列,该系列有四款设计,包括跑步鞋、男子训练鞋和女子训练鞋。鞋子创造性地结合了先进的耐克飞线技术、以及针对篮球设计的耐克Lunarlon减震系统,使得整鞋重量更轻,支撑更好,更耐用,更透气,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的需求。重新设计的耐克 Lunarlon泡棉比运动鞋内底使用的标准泡沫材料轻30%,而且不同部位的密度也不同,在需要稳定的部位较厚,在需要吸收冲击的部位较软。鞋面采用的耐克飞线技术,使用了编织护套包裹核心构造的高强度线缆。这些回弹性良好的线缆在静止时放松,运动时绷紧,以帮助稳定脚部。

Nike Flyknit跑鞋—

在对鞋的构架进行了重新的思索后,Nike Flyknit无疑是一项关乎于跑步的革命性科技。借鉴了运动员的建议,此项开拓性的技术令跑鞋轻得像袜子一样而且更加贴合双脚,让选手在跑出数英里后也不会觉察脚上的重量。该产品的专利技术基于耐克公司一系列精准的足型造影数据和多年来的测试,从工程结构的角度出发,提高脚部承压部位的支撑性,并同时改善了透气性需求较高部位的空气通过率。得益于此项创新科技的运用,以2008年奥运会男子马拉松赛冠军的耐克鞋为参照物,一双新鞋的重量将再度减轻35%,这意味着跑完马拉松全程所节省的能量消耗接近于1.8吨,基本等于一辆中型车的重量。Nike Flyknit通过鞋面设计使鞋子更加合脚,创造如同第二层皮肤的感觉。耐克公司还开发了同款日常跑鞋:Nike FlyknitTrainer+。它的重量是220克,它将为各种水平的跑步者带来轻质合脚的体验。

Nike Pro Turbospeed田径服——13个回收塑料瓶制成

Nike Pro Turbospeed 运动服是耐克公司有史以来推出的最轻、最快的径赛运动服。测试表明,在百米比赛中,Nike Pro Turbospeed比耐克公司之前推出的运动服快.023秒。在过去的12年,经过1,000多小时的风洞测试,耐克公司的Swift项目持续取得进展,改进了卓越的耐克AeroSwift技术,旨在帮助顶级运动员达到最高速度。使用该项技术的包括参加国际比赛的美国、德国和中国的签约赞助运动员。该款还将推出一款专为俄罗斯田径联合会设计的配色版。运动服将国家身份与科技创新的元素相结合。表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赛事的重点。该款运动服的面料平均使用13个回收塑料瓶制作。

Nike Zoom Spikes钉鞋:耐克公司首次推出了超轻的Nike Zoom Superfly R4和Nike ZoomVictory Elite钉鞋。卓越的合脚性和保护支撑,配以耐克动态飞线技术,使鞋子随足部的自然运动放松或收紧,从而帮助提供支撑和稳定性。这些尖端跑鞋有助于运动员以速度为核心,发挥最佳水平。

阿迪达斯:Better Place计划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品牌,阿迪达斯非常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十多年来,阿迪达斯集团一直在努力采用更具持续性的商业做法,并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行业先锋。为了大幅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阿迪达斯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公司连续八年被评选为全球100家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作为集团环保战略的一部分,阿迪达斯制定了监视和控制有害物质的强制政策。只要技术允许,阿迪达斯均使用再生材料,并在所有产品类别避免使用PVC。目前阿迪达斯99%的产品不含PVC。阿迪达斯通过技术革新去除有污染性的材料和工艺,并采用可持续性发展的材料和工艺。阿迪达斯投资可持续棉花的种植,在更优棉花倡议中支持改善棉花种植业的环境足迹。作为集团环保战略的一部分,阿迪达斯承诺在2018年之前100%产品使用更环保、质量更优的棉花。

伦敦奥运会运动服系列:阿迪达斯为奥运会开发了165种全新可持续性面料。由阿迪达斯提供的全部志愿者套装和奥运会火炬接力套装、96%奥运村套装和训练套装都使用了可持续性面料。在生产奥运会运动员和志愿者套装的过程中,阿迪达斯相当于回收利用了150万个瓶子。即使大牌如穆雷或特松加在比赛中的聚酯球衣也是用回收瓶制成。

伦敦奥运会运动鞋:阿迪达斯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准备的每一款运动鞋都包含了可持续性元素,伦敦奥运会七万名志愿者所穿着的都是阿迪达斯有史以来最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运动鞋—特别版Fluid Trainer,该鞋的模具制作效率超过70%,有效地减少了浪费。

阿迪达斯无水印染系列:通过与泰国Yeh Group的紧密合作,阿迪达斯成功地推进了无水印染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完全省去了印染过程对水的使用。过去的5年中,在阿迪达斯的支持下,印染工艺由传统的使用水作为染色介质升级为使用液态二氧化碳作为染色介质,从而完全省去了生产过程中对水的消耗。如用数字来表现这一技术的重大意义:在传统技术下,每件T恤染色需要消耗25升水,运用无水印染技术后,染色过程中不再用水,还可节省50%的能源,同时工业化学物的使用也降低了50%。今年阿迪达斯全球将出品的5万件阿迪达斯无水印染系列T恤,全力推广这一制衣行业的创新技术。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总共节水逾120万升,相当于近半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容积(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容积为250万升)。而阿迪达斯推行无水印染技术的脚步才刚刚开始,这一无水印染技术即将被应用于多个阿迪达斯服饰系列的新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环保的产品。

彪马:环保意识扎根日常

作为全球三大体育用品企业之一,彪马背后有拥有Gucci等名牌的法国奢侈品集团PPR支持。为了配合母公司近年关于“体育及生活品味”的发展方向,开拓商机,拉近与竞争对手的业绩差异,彪马为2013年准备了一系列可分解及可回收的新产品。彪马精心打造的环保产品不仅能革新产品理念,保护自然,还能给独具眼光的买家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让更多的人接触环保、了解环保,进而形成习惯,将环保意识扎根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去年公司公布环境损益研究报告后,公司从产品设计出发,将能耗和资源负债降到最低。

相较于传统产品系列,此次的二十二款新产品,包括运动鞋、衬衣、塑胶田径外套及背包等,所有产品均以生物降解聚合物、再生聚酯纤维、有机棉花为原材料,可通过技术回收利用或生物降解循环,将环境破坏影响程度降低31%,大大减少了污染。彪马还将在世界各地设立回收箱,客户可将用旧的环保产品放入回收箱,专业人员将定期回收产品并进行加工再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以运动鞋为例,产品是由生物可分解塑胶、有机棉花及麻布造成,经碎料机处理后,半年至9个月即可变成肥料,补充泥土养份。与普通运动鞋相比,生产10万对可分解运动鞋,亦只会造成12辆卡车废料,远远少于前者的31辆卡车垃圾,说明新产品的确对环境保育大有裨益。

除了推出新产品外,Puma同时推出新措施,开始量度每款产品对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害,长远或形成一套制度,如食品标签一样,提示消费者选择较环保的产品。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彪马集团甚至宣布未来欲在足球运动鞋和网球运动鞋的制作中停止使用皮革。此外,彪马将收集以往出产的聚丙烯背包,一并退回原产地中国,以回收利用生产新的背包,旨在提高所有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8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行业发展;创新

作者简介:俞林(1979-),男,江苏姜堰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教育管理。许敏(1980-),女,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教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技术、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15-04

高职教育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目前国家财政投入和宏观激励政策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赢得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总结我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校企合作的经验,结合企业发展新趋势,学院本着“服务、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理念,细分合作市场、建立合作平台,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校企互动、双赢,有力推进了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借鉴国(境)外职教成功经验,创建了集教学、实训、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体现产学合作理念的工业中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外拓展,先后与众多大中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跨上新台阶。学院以“建立利益共同体”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探索能够实现共生发展、校企双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立了“五个共建”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使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促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一)共建“队伍”

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引进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及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队伍数量。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二)共建“基地”

按照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满足基本的校内实践教学。有效地利用企业捐赠的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聘请各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共建“计划”

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有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车间、实验室、研发中心、教学工厂为基地;在顶岗实习、就业安置过程中,以合作企业为主体。这种校企密切合作、企业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职业院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共建“课程”

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学院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以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聘请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改革。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质量。

(五)共建“课堂”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大多数的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方面,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二、兼顾四方利益,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尚无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目前社会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一)利益机制:驱动校企进行通力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凡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企业欢迎,否则,迟早会被企业拒绝。我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是商品销售旺季,商店迫切需要增加销售及与之相关的人员,我院组织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业务越繁忙,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是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实行弹性学制。现代化流水线生产是连续不间断的,学生顶岗操作客观存在一个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生顶岗操作时间过短,学生熟练了就走,只能给企业带来麻烦而不能带来利益;如果顶岗操作时间长,既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企业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职工报酬)。为满足企业需要,我院将物流管理、电工电子等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进行综合,每次连续安排时间不少于3个月,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好评。三是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如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中层干部,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等。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收益者还是学校,因为它帮助学校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二)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全面开展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一是成立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委员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有关车间(部门)副职。三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四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使得他们劳有所得。五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宣传报道。六是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调入学校从事高职教育工作,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七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三)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比如,学校在协议中承诺某某时间要派多少人去企业顶岗实习多长时间,企业已将此内容纳入生产计划,如果到时学校不能履约,导致企业生产损失,必须按协议赔偿。再如协议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安全保障由企业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必须按照协议赔偿解决。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企合作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把企业作为友好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一员,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按企业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职责。任何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或把自己当成实习生而游离于企业,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经常看到,有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马虎、行为随便、不遵守职业道德,结果既损害了学校形象,也损害了学生形象,导致校企合作意愿丧失。

(四)情感机制:奠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在人才培养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条件下,推动校企间合作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的情感。某企业领导者与学校领导是同乡、同学、战友、朋友,可以带来两者亲密无间和友好合作。情感永远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和剂。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情感机制,一要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和沟通。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的重视;同时,关注企业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任命某一负责人,学校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二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交往产生感情,升华彼此关系。如学校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节日上门慰问,特别是教师节,让专家委员会成员、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享受与本校老师一样的待遇。三是经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四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的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一员。一旦企业相关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强化校企合作,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进步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在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的同时,也拓展了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渠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一)依据需求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近几年,学校共完成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等60多项。如数控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解决了产品制造工艺编制、设备采购的技术参数和市场价格咨询等问题;模具工作室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了高难度模具,参与新产品的试验工作;汽车电控技术工作室帮助企业完成了新电子控制技术产品开发的试验分析等前期工作;信息工程系为多家单位建设网络、开发管理程序等等。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还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学校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为合作企业录用,并成为业务骨干或管理骨干。学校还依托产学合作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所,主动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承担了11个工种初、中、高级技术等级鉴定和5个工种的技师培训。近年来,学校共为企业培训员工达6500多人次,为社会培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达1530多人次,深受企业的欢迎。

(二)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学校竞争实力

一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如信息工程系利用华为3COM和港湾网络公司提供的网络设备,精心组织校本教材开发,并推广项目教学法;制冷专业利用海尔服务中心实现课堂、车间一体化,开展现场教学等。2002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续3年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最近又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聘请合作企业2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相互融合,共同指导学生,既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加强了“双师”队伍建设。在2003年江苏省高校创新制作大赛中我校作为省内唯一参加的高职高专院校代表队获一等奖;近两届毕业生获得高级工证书的人数达800余人,并有9人获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一、二、三等奖;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在产学基地开展科技创新制作活动,大大提高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学生机器人科技小组制作的机器人参加2002~2006年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大学生CCTV机器人大赛”中,学院作为唯一连续五届参赛的高职高专院校代表队,两次进入十六强,两次获最佳风格奖等;学生科技制作兴趣小组发明的正弦信号发生器、悬挂控制系统两个项目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赛区二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项目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二等奖;下肢减重康复机械手项目获第一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三是促进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提高了教科研水平。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已建成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门国家精品课程、10门江苏省优秀课程、2本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和2本省级精品重点立项教材。2003年以来,学院教师编写各类教材108本,其中专著2本、主编38本、主审9本、自编校本教材35本。“十五”期间完成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研究10多项、院级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2项分别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师生自己动手开发了25套高级教具,其中“产学结合型柔性制造系统”经江苏省专利委鉴定,确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李忠华,姚和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时间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第9篇: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基本概念;基本分类;资料来源;计算方法

作者简介:许宪春,男,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从事统计理论和实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2-0066-1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重点总结和归纳中国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分类、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情况,以便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这一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GDP核算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按当期价格计算,不变价核算就是剔除现价核算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实现不同时期GDP的可比性。相应地,GDP核算的基本方法也包括现价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不变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现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价值形式,指的是各个生产单位,或者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除固定资产之外的产品价值。第二种是收入形式,主要指的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收入回报。首先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其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再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其他要素的回报,表现为营业盈余;此外是因从事生产活动缴纳的税和补贴,表现为生产税和生产补贴,两者间的差额为生产税净额。第三种是产品形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GDP的上述三种表现形式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

1. 生产法

生产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出它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种产品的价值(称为总产出)和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产品价值(称为中间投入);然后通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每一行业的生产法增加值;最后,汇总各个行业生产法增加值,得到生产法GDP。其中,中间投入不包括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生产法GDP = ∑生产法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其中,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价值,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这些货物和服务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

2. 收入法

收入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其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回报,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然后汇总这些收入回报得到每一行业的收入法增加值;最后汇总每一行业收入法增加值,得到收入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入法GDP = ∑收入法增加值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疗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缴纳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指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从政府获得的单方面转移,被视为负的生产税,包括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规定的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损耗价值和转移价值。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主要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利润。

3. 支出法

支出法就是先分别计算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然后汇总得到支出法GDP。在GDP核算中,消费需求称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指的是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例如食品、服装、交通、教育、医疗支出等等。居民消费支出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住户以实物报酬和实物转移的形式得到的货物和服务,其中的实物报酬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费。二是住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货物和服务,例如农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其中的服务指的是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例如保姆提供的照顾小孩和伺候老人的服务。三是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和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服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住户购买住房或自己建造住房的支出,这种支出包括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

政府消费支出指的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等,这类服务由政府财政出钱,全社会或社会的某一部分成员所共同享受。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资产,不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一定时期内建造的住宅和非住宅建筑物价值,机器设备的购置减处置价值,土地改良价值,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价值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获得减处置价值。

存货增加指的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或损失。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价值比期初下降。存货增加包括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存货增加,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和在制品的存货增加,建筑企业的建筑材料的存货增加,批发零售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流转存货增加,等等。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指的是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出口包括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进口包括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二)不变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不变价GDP核算也包括三种基本方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物量指数外推法和直接基年价值法。

1. 价格指数缩减法

价格指数缩减法,简称缩减法,就是利用有关价格指数去剔除现价GDP构成指标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得出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缩减法包括双缩法和单缩法。双缩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即分别利用现价总产出和现价中间投入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用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不变价增加值。单缩法既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也适用于收入法增加值和支出法GDP的构成指标,这种方法是利用现价增加值(包括现价生产法增加值和现价收入法增加值)直接除以相应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增加值,或者利用现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直接除以有关价格指数,得出不变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

2. 物量指数外推法

物量指数外推法,简称外推法,就是利用有关物量指数外推基年GDP的构成指标,得出报告期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这种方法也剔除了报告期现价GDP构成指标中所包含的价格变化因素。外推法包括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双外推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即分别利用基年总产出和基年中间投入乘以相应的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总产出和不变价中间投入,用不变价总产出减去不变价中间投入,得到报告期不变价增加值。单外推法既适用于生产法增加值,也适用于收入法增加值和支出法GDP的构成指标,这种方法是利用基期增加值(包括生产法增加值和收入法增加值)直接乘以相应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增加值,或者利用基期支出法GDP构成指标直接乘以相应物量指数,得出报告期不变价支出法GDP构成指标。

3. 直接基年价值法

直接基年价值法,也称固定价格法,就是把产品价格固定在某一年(称为基年)或基年的某一时点,用报告期的数量乘以基年的固定价格,得到报告期不变价GDP的相应构成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分类

(一)产业部门分类

表1是目前我国GDP核算所采用的产业部门(行业)分类。这个分类是依据我国2002年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目前的资料来源状况和GDP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的。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第一级分类包括3个类别,即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不包括国际组织。第二级分类包括17个类别,其中除了工业外,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已经取消了工业这一门类,但是,在我国的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工业这一类别仍被广泛使用,所以在GDP的产业部门分类中仍然把工业列为二级分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第三级分类包括58个类别,其中除了工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房地产业中的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业不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类别外,其余类别均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第四级分类包括94个类别,其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也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大类分别细化为6、30和3个大类,其余类别与第三级分类一致。

(二)支出项目分类

表2是支出法GDP核算所采用的支出项目分类。其中,一级分类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个类别。在二级分类中,把最终消费支出划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划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划分为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所以二级分类包括6个类别。三级分类把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把货物和服务出口划分为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把货物和服务进口划分为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其余类别与二级分类相同,所以三级分类包括9个类别。四级分类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类、衣着类等11个类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类、衣着类等12个类别,其中除了增加实物消费支出外,其余类别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类别相同;货物出口划分为一般货物出口、加工货物出口和其他货物出口3个类别,服务出口划分为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等8个类别;货物进口和服务进口的细分类分别与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细分类相同。

三、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GDP生产核算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者又都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计算各行业现价增加值,不变价核算就是计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

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不同,季度核算的时效性要求高,年度核算的时效性要求相对宽裕,因此,年度核算能够比季度核算获得更完整和准确的资料。资料来源的这种区别决定了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行业分类详细程度的不同和具体计算方法的不同。就行业分类来说,目前我国年度GDP生产核算采用的是表1中的四级分类,其中第四级分类为94个行业1,而季度GDP生产核算基本上采用的是表1中的三级分类,其中第三级分类为35个行业2;就现价GDP生产核算的具体计算方法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核算采用直接计算法与间接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而季度核算则主要采用间接计算法。本文主要介绍年度GDP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一是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调查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组织实施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部分服务业、人口、劳动工资、价格、住户等统计调查资料。

二是部门统计资料,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与相应部门共同建立的部门统计制度收集的有关服务业统计资料,包括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铁道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部门的有关服务业财务统计资料,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三是部门会计决算资料,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会计决算资料。

四是部门行政记录,主要包括财政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例如财政部财政决算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分行业税收资料等。

如前所述,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采用直接计算法与间接计算法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计算法就是直接利用生产法或收入法计算行业现价增加值,这种方法要求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来源。如果采用生产法,要求能够获得计算生产法增加值的两个项目,即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如果采用收入法,要求能够获得计算收入法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资料来源。

间接计算法包括比重推算法、增加值率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比重推算法是针对只能获得一部分比较完整资料来源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对于这样的行业,先采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出其中一部分增加值,然后利用经济普查年度这部分增加值占整个行业增加值的比重进行外推,得出整个行业增加值。增加值率推算法是针对只能获得计算总产出所需要的比较完整的资料来源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对于这样的行业,先计算出总产出,然后利用总产出乘以经济普查年度增加值率计算出该行业的增加值。相关指标推算法是针对那些资料来源更少的行业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相关指标与增加值绝对额之间的比例系数计算行业增加值的方法,另一种是利用相关指标发展速度与增加值发展速度1之间的比例系数计算行业增加值的方法。对于第一种情况,先确定相关指标与增加值绝对额之间的比例系数,然后利用当年相关指标和上述比例系数计算出该行业当年增加值。对于第二种情况,先确定相关指标发展速度与增加值发展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利用该行业上年度增加值、相关指标发展速度和上述比例关系计算出该行业增加值。

表3对目前我国年度现价GDP生产核算所采用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

(二)不变价核算

年度不变价GDP生产核算主要利用缩减法或外推法计算各行业不变价增加值。这种方法要求具有与现价GDP生产核算的行业分类相对应的比较详细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如果某些行业不具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需要构造出比较合适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从而能够比较合理地剔除相应行业增加值所包含的价格变动因素,实现年度之间行业不变价增加值之间的可比性。

表4对目前我国年度不变价GDP生产核算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价格指数及物量指数进行了简要概括。

四、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GDP使用核算,即支出法GDP核算,也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者也都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就是计算现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不变价核算就是计算不变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

与GDP生产核算一样,由于对时效性的要求不同,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所能获得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同,因而年度核算与季度核算支出项目分类的详细程度不同,具体计算方法也不同。就支出项目分类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支出法GDP核算采用的是表2中的四级分类,其中第四级分类为48个支出项目,而季度支出法GDP核算采用的是表2中的三级分类,其中第三级分类为9个支出项目;就现价支出法GDP 核算的具体计算方法来说,目前我国年度核算主要采用直接计算法,而季度核算则主要采用间接计算法。本文主要介绍年度支出法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一)现价核算

下面按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五个部分阐述年度现价支出法GDP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

1. 居民消费支出

如前所述,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前者主要利用农村住户调查中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后者主要利用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计算。但是,由于口径范围上存在若干方面区别,在计算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补充。

农村住户调查中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住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包括以下8个大类1: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2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一是居住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居住消费包括农村居民购买生活用房支出、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建筑生活用房雇工工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居住消费不包括这些支出;二是医疗保健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包括国家财政为农村居民支付的新农合医疗和医药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不包括这些费用;三是关于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区别: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类型服务消费。[1]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一是医疗保健消费口径范围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包括社保基金为城镇居民支付的医疗和医药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医疗保健消费不包括这些费用;二是关于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这些类型服务消费;三是关于实物消费的区别: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包括城镇居民的实物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不包括这种类型的消费。[1]

利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一是对两者口径范围一致的支出项目,例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直接采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的相应项目进行计算。二是针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口径范围上的区别对后者的相应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例如在计算居住类支出时要剔除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居住类支出中的购买生活用房支出、建筑生活用房材料支出、建筑生活用房雇工工资;在计算医疗保健类支出时要补充计算国家财政为农村居民支付的新农合医疗和医药费;要补充计算农村居民对金融中介服务、保险服务和自有住房服务的消费等。

利用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计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方法与利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是一样的。

2. 政府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依据财政支出资料计算。但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是不同的,在计算时需要加以区分。

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在口径范围上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包括经常性业务支出、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不包括其中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二是政府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财政支出不包括这部分折旧;三是政府消费支出要剔除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财政支出不需要剔除这部分收入。这是因为政府消费支出是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对应的指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是利用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来衡量的。首先,这种成本只与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有关,与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无关;其次,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固定资产价值也是这种成本的构成部分;再次,政府部门提供的市场不属于公共服务,所以在衡量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时需要剔除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所以在利用财政支出资料计算政府消费支出时,首先要区分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然后再利用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进行补充和调整。

政府消费支出 = 财政支出中的经常性业务支出 - 政府部门的经营性收入 + 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对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整计算出来的。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口径范围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和旧设备购置费,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不包括这些费用;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50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投资;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房销售增值,即商品房销售价值与商品房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部分价值;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支出,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这方面支出。[1][2]

对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的调整包括口径范围方面的调整和数据高估方面的调整。口径范围方面的调整就是针对上述口径范围方面的区别进行的调整,数据高估方面的调整主要是针对某些地方因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目标并进行政绩考核,从而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而采取的数据调整措施。这方面的调整首先是利用相关资料,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4. 存货增加

存货增加按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进行计算。每一行业都利用相应行业的统计调查或会计汇总资料提供的期初期末存货价值资料计算。在计算存货增加时需要剔除由于核算期内价格变动引

起的持有收益或损失,剔除的方法是,利用核算期有关价格指数将期初存货价值调整为按期末价格计算的存货价值,存货增加等于期末存货价值减去经价格调整之后的期初存货价值。

5.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货物和服务出口及进口都直接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相应资料计算,只需要利用当年平均汇率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按美元计算的货物和服

务出口及进口转换成按人民币计算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及进口。

(二)不变价核算

年度不变价支出法GDP核算主要是利用缩减法和外推法计算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这种方法要求具有与现价支出法GDP的各构成项目相对应的比较详细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如果某些构成项目不具有相应的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需要构造出比较合适的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从而能够比较合理地剔除相应构成项目所包含的价格变动因素,实现年度之间不变价构成项目之间的可比性。表5对目前我国年度不变价支出法GDP核算所采用的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进行了简要概括。

国际上通用的全面反映最终需求的指标是支出法GDP,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指标分别是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其中,反映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和固定资本投资需求的指标分别是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由于习惯上的原因和数据获得方面的原因,在需求分析中,人们经常利用有关统计指标代替相应的最终需求指标,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者城乡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支出代替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支出,利用财政支出替代政府消费支出,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替代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利用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替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但是,上述这些对应指标,无论是在定义、口径范围上,还是在数据表现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在需求分析中需要加以注意。由于上述对应指标确实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走势分析中利用有关统计指标代替相应的需求指标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但是由于这些有关统计指标不是支出法GDP的构成部分,因此在需求结构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方面是不能够代替相应的需求指标的。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