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1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2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在前人与今人对音乐教育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道路中快速发展。不管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还是城镇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音乐逐步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努力。音乐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重视音乐教育可以让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但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并没有那么平坦顺畅。很长一段时间,音乐教育因为受着应试教育的压迫,社会的利益诱导以及家长和学校的忽视,音乐教育一直在艰难的匍匐前进,甚至是止步不前。农村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然没有城市的高。这不仅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水平低下,生产力落后,还有很多农村人对音乐教育的忽视。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文理科的知识,将来可以考上重点大学。音乐这一门学科,在农村的中小学没有和文理科一样的考试制度。音乐老师多数是其他科老师兼职代上,不然就是由班主任负责。

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比农村的音乐教育条件好点,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是不够。分别体现在音乐器材和设备的不完善不齐全,没有专门上音乐课的教室上,还体现在学校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上。城市中许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人数较少,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学历不高,学校长久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其中,导致音乐教育一直备受冷落。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对学校现状的思考

1.专业的音乐教师相对较少,多数中小学,由一名音乐老师负责一个年级的音乐课是比较常见的。如:小学六年级基本没有音乐课,初三毕业班没有音乐课。可见,音乐开课率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

2.学校的音乐器材配备不完善。大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器材以电子琴为主,并且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全部的音乐教学活动直接是在现有的课堂上进行。

3.学生的音乐课外活动甚少。像学校合唱比赛,节日晚会,中学小歌手选拔,音乐知识辩论赛等活动少之又少,有些基本是没有的。

4.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知识技能没有再培训。对音乐教师的各方面关注没有比对文化老师的关注多。学校举行的关于教职工之间的各种比赛很少能看到音乐教师的身影。学校提供给音乐教师学习再成长的机会太少,对鼓励音乐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活动也不够,使得音乐教师之间没有竞争力,没有压力。

(二)对音乐教师现状的思考

音乐教师的严重缺失,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工作量大,负担重。尽管想要给学生们一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也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音乐老师的工作热情就没有刚开始的高了。学校没有年轻的音乐老师,就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就无法多姿多彩的运转下去。而音乐老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又过于单一,课堂上多数都是以老师口头来讲把音乐知识灌输到学生脑中,学生显得很是被动,也没有充分的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去。

学校提供给音乐老师再学习机会是少之又少,使得音乐老师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都停留在过去。学校对鼓励音乐老师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宣传力度不够,说明学校对音乐老师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基本都把精力花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上来,让学校的音乐教育更是无法跟上现代音乐教育的步伐。

(三)对学生现状的思考

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兴趣的。关于音乐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的学生没有几个。而且这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有许多是之前课堂上已经学过的,但能记住上节课学过的乐理知识的学生却只有那么几个。

其实,学生们不管学校音乐环境怎么样,音乐设备如何,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他们都是积极参加的。多数同学是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这是我们当今所有音乐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由于学生们的音乐知识比较薄弱,不会识谱,更无法唱些简单的视唱,使他们音乐欣赏方面,对音乐美的感受,显得很是单一;他们爱流行音乐多于民间歌曲,他们懂并会唱新歌曲却不太了解经典歌曲;唱歌课表现活跃,遇到讲理论的音乐课,感到很无聊,这都是由于他们自身音乐综合素质不高导致的。

三、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一)适应新时代音乐教育,学校改革迫在眉睫

什么是新时期的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新时期对音乐教育的一个全面的认识。随着教育部颁布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这一文件,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突出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这无疑证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发展不能只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长远发展中同样占着很大的比重。因为重视文化教育,忽略了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早已无法跟上新时期的音乐教育,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为了学校发展的更好,学校改革迫在眉睫!

第一,学校应该扩大音乐师资,这样不仅可以为现有的音乐老师分担工作量大带来的压力,也可以为学校带来新的音乐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音乐老师多了,自然就有了互相学习的氛围,老师会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和素质而努力。对于开展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音乐老师也会更加充满干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音乐教学上。

音乐老师多了,不合理的音乐课程安排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音乐课应该增加以达到国家音乐开课率的要求。初三虽然是毕业班,但他们学习压力重,是最需要音乐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学校不该剥夺他们上音乐课的权利,因此,学校应适当的给初三毕业班安排音乐课。

第二,学校应多购买几台电子琴、钢琴,光靠一台电子琴是无法满足全校使用电子琴的需求。另外,增加一些其他的乐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器乐。音乐教室,适当的有几间,可根据学校规模来定。有了专门上音乐课的教室,就不用担心课堂太活跃而影响到其他班级的教学活动,并且音乐教室可以用来放音乐器材,既可以保管好音乐器材,音乐老师上课也不需要带着琴到处跑。

第三,学校不仅应该重视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多多开展音乐课外活动。除了平时因某些节日开展的合唱比赛外,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还有好多种,如展开一些关于音乐知识的辩论会,演讲会,校园小歌手选拔,音乐沙廊展等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学生不但自己得到了锻炼,享受到了参与的快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第四,学校多开展关于音乐老师技能培训的活动,鼓励音乐老师多参加市里或其他学校的音乐学术交流和比赛。在现今这种快速发展的社会下,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多了,音乐老师就会常常感到压力大,容易疲劳,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多关心音乐老师的心理健康,使音乐老师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全面提高素质与技能,音乐教师任重道远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音乐老师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全面提高素质与技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进行教学。

音乐老师上课时应适当的用一些辅助教学的音乐设备或器材,像多媒体、电子琴等。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但不能过分依赖音乐器材与设备。学生应该多与音乐老师互动,与音乐互动起来,而不是机械的听这些设备放出来的音乐。

音乐老师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要及时的向现代化新型音乐教学方式转型。在给学生讲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时,不能总是用以前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式其实可以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以音乐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灵活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知识。

提高音乐老师的技能,不单单是音乐老师基本功的加强,要把技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音乐老师主要的任务是教学,是教学生如何聆听音乐、感悟音乐、欣赏音乐的主导者。那如何提高音乐老师的技能呢?这要求音乐老师要做到“三多”即“多实践,多反思,多交流”。作为音乐老师,要时刻清楚自己的职能所在,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

(三)重视丰富音乐活动,学生兴趣更加浓

学校音乐师资均衡了,音乐器材和设备完善了,音乐老师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了,那么学校的音乐活动也该丰富起来。重视并丰富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3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摘 要: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近年来,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这种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农村;城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1-0092-02

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就已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如果教育不能指向社会公平,反而扩大社会差距,岂不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近年来,作为音乐教育主渠道的学校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这种发展在城市和农村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

在农村中小学校的调查中,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有课外音乐辅导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5%,有些学校虽有校合唱团,但形同虚设,平时处于停止排练状态,每逢节假日,则临时突击,或外请辅导老师。校长们也深知美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毕竟升学率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因此,当师资课时缺乏时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地与音乐课调换,甚至干脆把音乐艺术类的课时挤掉,把音乐课当成可有可无的“副课”,因为音乐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升学率无关。由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不重视,导致新课程教学计划内容无法顺利完成。

2、学生对音乐与音乐课的兴趣缺乏

多数学生对音乐本身很有兴趣,课余时间也常常听一些歌曲和音乐,但这种兴趣较盲目,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学校音乐课内容仍不感兴趣,音乐课也不是非常受重视。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显得左右为难,在课堂上气氛“活”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反之,过于严肃又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情绪调动不起来,不积极配合,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效果。

3、农村合格音乐教师的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甚少,大部分是大专学历、普师、幼师毕业的。由于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这些教师为了拿到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不惜代价经过七个“暑期”的奋斗,函授成为“专业音乐教师”。而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创收,对函授学生的入学考试和毕业成绩网开一面,可以说敷衍了事,为了经济效益,不求教学质量,使得部分教师轻松地混得了音乐专业文凭,实际上,凭他们的专业水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虽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较多,可多数人专业思想不牢固,他们报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真正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而是在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下,选择了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在毕业后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他们深深了解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和音乐教育的地位,因此,毕业后想方设法离开自己的家乡,留在城市,即使回到家乡也不安心在农村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仍然紧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合格的音乐教师缺乏,音乐教师越缺乏,音乐教育越落后,造成恶性循环。

4、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单一

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视,学校的校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一部音乐资料、音响资料、音乐书籍、参考资料、图书等的配置显得相当缺乏。虽然新课程标准上观念新、内容广、要求高,但对于农村音乐教师实际水平和实际条件。无法达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实际效果。

5、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在农村,人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也不高。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问题认识更是存在误区。孩子学好文化课,在中考、高考榜上题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至于是否接受音乐教育、是否懂音乐在他们眼里,不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反之音乐课还会占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牵涉孩子学习文化课的精力。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中学、高中、大学,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统考科目分数,音乐课成绩无所谓。正是这些对音乐课认识上的偏差,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情况来看,对于音乐教育新课程内容的实施,在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困难较大。

二、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现代城市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园里“小音乐家”到处都是,这些孩子们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偏爱他们,鼓励和赞扬都留给他们,使别的学生受到冷落,这也违背了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宗旨。

1、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由于城市中小学拥有较好的音乐教学设施,较强的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和教师都在思索并尝试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施高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积极尝试各种教学形式,以实现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②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③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

④与学生一同聆听音乐。

⑤扮演角色,增添课堂气氛。

⑥营造开放式氛围,创设自主课堂。

⑦创设绘画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师资队伍雄厚

由于城市便利的环境条件,以及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优厚,高校许多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都选择在城市发展,这就决定了城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多配备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参加培训,完成教学素养的自我提升,以适应社会的前进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强,在能较好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数还能胜任课外音乐特长辅导。此外,城市中还有一批音乐教研人员、音乐教育专家、热衷于音乐的各行业音乐爱好者来支持国民音乐教育事业,并发挥了带头、引导、示范等骨干作用。他们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教师、家长较为重视

与农村音乐课的情况相比,城市音乐课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等许多人士一定程度的关注。一般来说,城市地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能够较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教育信息。学生家长大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了解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支持学生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许多家长甚至还给孩子报了艺术类的课外辅导班,加强孩子对艺术的学习,增强艺术对孩子的熏陶。

4、教学资源较为丰富

城市经济科技水平较高,学校音乐课程的相关设施较为齐全。特别是乐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农村学校的情况要好得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中小学校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主题资源库。同时,城市的家庭音乐资源,社区音乐资源等也比较丰富,这些都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在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现象

1、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做“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音乐教师的教学缺乏实效性。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新课程强调“模仿”,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音乐新课程还倡导“探究”、“合作”和“综合”。但是,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音乐教师不懂得怎么样去开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等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上,一节课就教学生唱一首歌,教师是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教,学生则重复唱,这样下来,教师教的没有什么味道,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滋味,而且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没有掌握所学习的歌曲。

3、学生对学习音乐课程比较迷茫。面对音乐新课程,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尽管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但是许多学生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音乐课程的,所以他们更多地表现出迎合教师或者迫于无奈。毋庸置疑,有部分学生是喜欢音乐课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知道怎么去学习音乐课程,所以出现音乐课堂上学生茫然很手足无措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现实,以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努力探索音乐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以可预见的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条件为着眼点,更新教育观念。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2],普通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第4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而且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针对目前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而且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性,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学校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丰富学生的视野。

4.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然而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出台了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又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进行深刻的再反思,这样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课程改革。

多年来,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些音乐课只能与极少数音乐尖子产生共鸣,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感到恐惧。唱歌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练声―节奏训练―视唱(识谱)―唱歌。这样安排,没有给学生持久的审美体验,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感,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些目标要通过精心设计,把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把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发展起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能再放在技术操作上,而要放在艺术表现上,要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性。

第5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我国戏曲文化具有这非常悠久的历史,能够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和发展,戏曲文化不再是当下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对于汉调二黄来说,为了能够使汉调二黄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汉调二黄必须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才能够继续发扬我国戏曲文化的内涵。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汉调二黄的起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作用来探讨汉调二黄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措施。

关键词:

汉调二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音乐;措施

汉调二黄作为一种地方非遗剧种,能够反映出更多的地方特色和人们的生活文化。近年来,大部分的地方戏曲文化都出现了传承危机,甚至濒临灭绝。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音乐教师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将汉调二黄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我国的地方非遗剧种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一、汉调二黄的起源

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在陕西,唐代的黄幡绰擅长用黄管体调,后被成为二黄。到了明清时期,舞台延长大戏由陕西流传到了北京甚至到了台湾。这些地方的人们习惯称为秦腔或者西调等。早在1805年,杨家六世就开始通过招生来演艺汉调二黄。到了1860年,范仁保返回到安康将汉中和额西北方融合进行演唱,这使得人们感觉到了剧种的新颖。另外,范仁保又通过开办科班来产生了汉调二黄的安康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作用

1.促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蕴藏着大量的精神财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以及精神文化的弘扬。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民族情感。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增强人们的民族凝聚力,维系国家的统一,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3.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表现出人们的精神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实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弘扬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

三、汉调二黄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戏曲文化修养

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带领者,首先应当体会到汉调二黄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戏曲文化修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记载关于汉调二黄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来观看汉调二黄的视频,从各方面来感受汉调二黄的魅力。这样能够使自身感受到汉调二黄的不同人物的个性以及人们赋予不同人物的脸谱以及唱腔,加深自身对于汉调二黄的了解,提高自身对于戏曲文化的喜爱程度。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戏曲文化修养,才能使汉调二黄真正融入到学生的音乐教育当中,使汉调二黄真正的被传承下去。

2.培养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兴趣

汉调二黄作为一种地方非遗剧种,有着非常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但是,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学生更热衷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对于戏曲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兴趣,教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来使学生了解汉调二黄的起源、发展、创作背景以及汉调二黄的传承的意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使学生来真正的体验以下汉调二黄的唱腔,使汉调二黄能够在学生中间得到广泛的传唱。

3.汉调二黄与音乐课本有效的结合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大力提倡和积极践行的一种教材模式,目的是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融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汉调二黄与音乐课本有效的结合,通过对于汉调二黄的唱腔的范唱来加深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汉调二黄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兴趣。

4.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来学习汉调二黄

在当下,学生对于戏曲存在着一种厌烦心理,而更热衷于流行歌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流行歌曲和汉调二黄进行有效的结合,来激发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通过汉调二黄的唱腔来演唱出来,有效的将传统戏曲唱腔融入到流行歌曲当中。这种全新的结合方式一方面能够刷新学生对于传统戏曲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音乐当中的流行元素与传统元素的有效融合。这样能够使汉调文化得到很到的传承。

5.了解汉调二黄的地域特色

汉调二黄作为一种地方非遗剧种,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汉调二黄的发源地进行采风,直接深入到汉调二黄的内部来进行演唱和了解。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了解了汉调二黄的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了解。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了解汉调二黄的唱腔和人物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汉调二黄运用到现代的流行歌曲中,对汉调二黄起到了一定的传承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许多地方非遗剧种都出现了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凝聚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汉调二黄作为一种地方非遗剧种,必须有效的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才能使汉调二黄很好的传承下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戏曲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对于汉调二黄的兴趣,将音乐课本上的知识与汉调二黄有效的结合,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来学习汉调二黄、了解汉调二黄的地域特色等方式来将汉调二黄融入到学生的音乐教育中,传承汉调二黄的魅力,展现汉调二黄在民族艺术中的辉煌。

作者:佘小红 单位:陕西省旬阳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谭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第6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一、落后的经济拖缓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封闭的地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湘西地处中国中部内陆,虽然受到了经济改革与“西部大开发”风潮的影响,经济得到了相对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湘西地势复杂,交通、信息闭塞,这就造成了湘西在实现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衔接东部与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灰色地带;再加上这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的弱点,使得这地区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各地。

2.落后的经济拖缓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薄弱,制约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自然使得这地区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显得相形见绌。这样,便造成了在教育事业上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都远远达不到要求的局面,从而也使得在这地区被视为“副科”的音乐教育学科形同虚设。

由于狭窄的地域性限制与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两河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有着极度的不稳定性。两河中心小学四面环山,地域狭窄,可发展的空间极度有限,从而使得这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相对的极其落后。这样,便限制了教育部门对于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使得这地区现今依旧欠缺专业的音乐教学教师,完整的音乐教学设备。

现今的两河中心小学,全校竟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这门课程上,教授学生的也只是一些兼职或者干脆兼任教授几门课程的“音乐教师”,其水平根本就远远达不到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的地步。这样,便使得学生连最起码的识谱,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音乐教学的质量无从谈起。

而在教学设备方面,因为受到了有限资金投入与“升学率第一”为目标的限制,学校通常都会把资金用来购买所谓主科的各种仪器(生物,化学),而音乐这门课程根本就不会从中得到相应的资金投入,像录音机,多媒体这些最基本设备的解决便遥遥无期。这样,便使得音乐教学变得更加困难、艰巨。在上一节音乐课时,老师们仍需用“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模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如此,不仅使得音乐教学效率极低,还会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限制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观念陈旧

由于湘西地处内陆,交通、信息闭塞,又因教育改革起步比较晚,使得这地区的人们受到了传统文化,应试教育的模式的禁锢,升学率成为学校的首要教学目标,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两河乡中,其大部分人都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原著,由于狭窄的地域与落后经济,再加上受到了教育改革起步较晚的限制,使得这地区的教师们教育观念陈旧,对于传统的古老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崇尚,从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在现如今的两河中心小学中,依旧是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着主副科之分。在安排课程时,虽然也安排有音乐课,但是,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模式思想的制约,音乐课时也会被主科的内容所代替,这样,音乐课程便形同虚设。如此,音乐教育在学生的脑中便一片空白,再加上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便使得这一地区的音乐教育发展荡然无存。

三、对传统音乐缺乏认识

湘西具有山多、民族多的特点,又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便造就了这一地区的人民自由奔放,能歌善舞。由于这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受到外来的文化影响相对较弱,其歌舞无论是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文化背景的创造上,都具有浓郁的、独特的民族特色。如歌舞《苗山赶秋歌》、《歌声阵阵象飞泉》等,这些歌曲都独特的呈现出湘西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与心理素质。

由于这一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历来受到人为灾害,使其在传承与发展上遭受严重的挫折,很多音乐典籍已经失传。而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了弘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级政府都极力倡导发展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随着这一地区不断受到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实行,外来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又因对本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认识不够,便使得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的被“汉化”,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中严重脱节。如这一地区中,中老年人人能歌善舞,但是,在受到严重“汉化”影响,并担当传承与发展重任的青少年中,能继承这一地区民族歌舞的,却是寥寥无几。

四、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按照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然而湘西这一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忽略了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在这一地区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两河中心小学中,音乐这门课程便是被视为一种仅能用来娱乐的学科。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音乐只不过是人们在业余时间用来作为消遣的一种工具。这样,音乐教育在人们的眼中,理所当然的也变得可有可无了。基于此,人们便忽视了音乐之美,音乐教育的作用与目的,音乐的教学理念也就无从谈起了。

五、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认识不够

第7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 中小学 音乐教育 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第8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都不曾离开过音乐,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中小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学习焦虑,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学生的负面情绪。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教育中,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需要学生的各个器官来配合,音乐的优美旋律能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可以随着乐曲展开想象,锻炼创造能力。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音乐对中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中小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

人们对于音乐的喜好由来已久,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性格和内涵的,通过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展音乐教育为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挖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帮助中小学生完善品格个性,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

第一,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不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并对情感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来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培养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提供帮助,为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提供渠道,而这些都离不开审美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审美能力的提高。第二,音乐交流中体现出的社会价值。音乐的交流不受国界、种族和语言的限制,在许多群体性的音乐表演中人们之间是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学习,还能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三,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流传于世,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修养,也是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开展音乐教育可以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本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为我国音乐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人们沟通交流

世界上存在很多国家,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习惯各不相同。然而,音乐无国界,美妙的旋律可以使用任何国家的语音进行演绎,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对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很大帮助。

2.陶冶情操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关于音乐世界的美妙事物,无论是舒缓的音乐还是激情类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舒缓的歌曲可以使我们安定心神,透过歌词和旋律可以探知演唱者当时的心境;而激情类音乐听起来就让人兴奋,觉得干劲十足。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欣赏能力,拓展视野,将听者带入音乐的世界里任意遨游,听者的心境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3.发掘学生的潜能

良好的音乐教育却能够发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即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没有取得好的成果,但是可以在音乐或者其他方面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并通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4.教会学生认知生活

年轻人的世界里,事物没有那么复杂,他们认为事物都是客观的、可以量化的。然而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年轻人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不全部都是客观和量化的,很多事情需要有主观方面的努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情绪变化快,而且不够稳重成熟,特别需要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使他们对于情感有更丰富和深刻的理解。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养成良好性格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1(3):1-18.

第9篇:中小学音乐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