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

第1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一、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点

首先,从我国目前的资源上来看,我国的耕地比较少并且水资源比较短缺,而且我国的人口众多,因此就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而且我国的任务要求是不仅要确保粮食的安全质量问题,还要解决农民的就业方面以及要保证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

其次,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在信息和市场化的进程飞速的向前推进着,我国的现代化农业进入到了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现在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各个地方在资源和发展水平上都有巨大的差别,因此,现在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就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特点。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在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较深,所以农业的发展体制还是不够成熟。加上我国庞大的农民家庭,使得农户的经营水平和规模都比较的小而且还不够集中,并且生产力的水平仍然比较低。

所以,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方面,我们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使我国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变的相对成熟一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就显的越来越紧迫了。

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在现在的21世纪,我国现代化的农业将会在家禽,农作物等动植物中挖掘潜力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从而可以使农业在高产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现在的农业拘束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智能化和产业化的特点,许多其他门类的科学技术逐渐的向农业化科学水平之中渗透,因此,不仅可以拓宽农业的生产领域而且同时也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化的农业将会在生物技术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方面,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所应用的研究不仅可以使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同时也会农业成为生物技术中最有应用价值和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经济科学的联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的,会让人们在本世纪更加熟练的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技术的规律,同时也对于农业发展的体制和农业发展的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重点

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将会更加注重生物的遗传潜力,并且会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资源是农作物生长的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条件。目前,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在多样性方面的培养;而且要提高土壤的肥力,科学的对土壤施肥,从而可以创造出农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且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其次,国家更注重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因为,如果水资源不足的话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只有有了足够的水源,不浪费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合理灌溉的做法。另外,积极的发展农业在其它科学技术方面上的应用,从而可以开辟出更有效的新的技术和新的途径。

另外,还要提高科学种植的水平,注意并加强农业在各个步骤和环节做到要标准并规范的的生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新领域

我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主要涉及的新领域有:

1.新的农业工厂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等等技术水平的总和发展和应用,我国现代化的农业也将实现的是人工创造的环境,并且进行全自动的技术,工厂化将会高度集密。

2.对于新能源的开发,面对目前所出现的种种的能源上的危机和短缺,利用生物的量化的方法进行能源产业的开发就成为了一种极易实现的可行办法,比如可以多用一些藻类和一些石油产品来解决这种能源短缺的问题。

3.可以开拓一个新的空间,比如可以大胆的想象把一些植物移植到 太空,在太空中培育出可以生长的环境,使植物发生变异产生出更好的特点比如种子籽粒的变大,抗干扰能力的增强等等,可以极大的丰富品种的发育进程,对于农业发展水平也将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我国的农业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随着各个学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已经进入到了一定的科学发展的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在新领域的发展空间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对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当采取的几种主要的措施。

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工具和动力,所以,必须要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大力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把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来,大力推行农业技术革命,深化农业的在各项体制方面的改革,从而可以使我国的农业技术和农村经济有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更远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建设相对以前而言有了极大进步,相信通过未来的努力,将科学技术的水平在农业之中应用的更广泛的话,会对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有更高水平的提高,它未来的发展将有更加广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好文 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

[2]郭江山 孙建坤 李玉红: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09,(5).

第2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要发展

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2]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3]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4]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6]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7]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

[8]赵爱雪.辽宁省农业农村“互联网+”行动方向[J].新农业,2015(18):8-12.

第3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三农”

一、生态农业旅游概念

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利用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具有极大参与性的一种旅游活动。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狭义和广义上的两层内涵。其中仅用来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农业行为属于狭义上的;而广义上的生态农业旅游涵盖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业自然景观以及农村人文文化资源的范畴,通过以旅游为载体的内涵式规划、设计与构建,把农业建设、高效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科学布局,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领略现代生态农业旅游及生态农业文化的独特情趣与魅力。

二、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生态农业旅游以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包括观赏、美食、购物、亲身务农体验、乡土文化交流等;二是生态农业旅游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传统旅游景点周边的生态农业区域,使其成为景点的一部分;三是观光性农业分布多数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

一方面,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在遇到新机遇的同时,由于开发者和消费者是通过外在干扰的手段进行开发和经营,因此,一旦生态旅游管理不当或者干扰程度超出农业系统本身所能承载的阈值,则会对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农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其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文章从适应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总结当前中国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景。

1.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认识模糊

目前,我国许多开发者对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相当模糊,有的乡村旅游开发者和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认识不够,他们仅仅从效益观入手,盲目花大本钱改造硬件设施,大规模改造自然农业系统设施和环境,过于粉饰农村房屋,添置娱乐设施等。这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使原有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更会让广大追求原生主义的消费者失望,本质上扭曲了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内涵。而有的地方仅仅把生态旅游作为独特的亮点参与市场竞争,而不考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模式只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本质上却让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貌合神离,忽略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深层次含义,效果得不偿失。

2.特色不明显,产品过于单一

生态农业旅游有着其本质上的独特性,其“农趣”“农味”、乡土气息就使得它区别于其他旅游产业。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多集中在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上,如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中心等,许多地方都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产品雷同,过于单一,品位不高,并没有形成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有的甚至落入了“春季看花,秋季摘果”的套数。由于地方特色不明显,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系统,开发的种类、广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政策却制定不到位,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或缺乏执行力;同时,缺少相关的质量评价标准、卫生许可、从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法规出台来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导致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上的盲目性发展和低水平发展,生态环境得不到切实保护。而生态农业旅游的微观管理方面,由于大多数开发者都是私营民间资本,因此在行业竞争、标准划定、科学布局、有效管理等出现混乱局面,这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4.负面影响日益严重

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原本闭塞的乡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及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质量伴随着正在涌入的游客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而日益下降。游客随意丢弃废弃物,自身经营者造成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在旅游区的河面、路边、田间随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农村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正常生活环境。缺乏合理规划建设、娱乐场所、游客随意破坏旅游地植被和采摘农产品,都是破坏生态农业旅游环境的罪魁祸首。在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乡土文化可能被游客带来的文化所同化;传统文化可能会被裸地商品化、舞台化;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也会遭受破坏,这些都将会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可以缓解多方面的压力,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城乡经济健康循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引导“三农”问题,且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广阔。

1.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薄弱环节。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传统粗放型道路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三农”问题的发展,而是要有效利用资源,加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农业旅游以其与自然贴近、低耗能、低污染的特点,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产业。从大多数成功经验看来,生态旅游和农业资源的结合,效果显著,由于生态农业旅游一般位于城市近郊且交通便利的地方,该类区域在发展中引导消费者由城市到郊区,同时消费也会倾向这些地区,使农民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非农业产值就会上升,生态农业旅游带来的副业和农产品也会一起协同发展。

2.利用丰富的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多姿,气候多样,物种繁多,各地区生态环境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形成了景观各异的生态农业空间。从南到北,有热带雨林、江南水乡、中原大地和北国风光;从西到东有西部高原、中部盆地和东部海滩。我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十分丰富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文明和文化,如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等,不论对外国人还是国内消费者都颇具吸引力。此外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乡土文化、特色美食以及古老建筑等都以独特风格吸引着广大消费者。

3.优化农产品市场

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另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建设周期短,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其中就包括农业生产值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本身优于传统农业。比如,产品在采摘、观赏、销售等旅游活动中就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此过程中就免除了运输、加工、上市等成本,同时其价格本身也会高于市场价股,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生态农业旅游作为一项低成本生态农业和高消费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发展前景巨大,只要广大开发者和参与者能深刻挖掘其本身的独特内涵,分析需求,充分利用生态农业资源,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开发建设,就能在旅游业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熊丽辉.长沙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2]张攀攀.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第4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可持续发展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28-01

一、秸秆还田的意义及可行性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用于耕地的土地面积份额很高。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人均土地面积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我国的肥沃高产田只有22.6%,而中产田则占到了77.4%,高产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的平均分配。从养分的角度看,我国田地缺磷和氮的占了59.1%,缺钾的土壤则有22.9%,土壤的有机质低于0.65%的可用耕地只有10.6%。我国化肥生产的磷、钾、氮比例失调,导致南北方土质不同的差异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在这种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途径。它不仅能有效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的质量,培育贫瘠土地,还能缓解我国土质问题失调的矛盾。从长期的实验看,持续的秸秆还田还能起到增产的作用,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沃,使得农业实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大约能生产约6亿吨的秸秆,这些秸秆将被用于生活的燃料和牲畜的饲料。近些年来,我国农业部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在全国各地大力实行秸秆还田技术。就目前而言,我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的现状总体上趋于良好状态,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目前我国秸秆还田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就简要分析。

1.机械化还田普及度不够

机械化的还田方式是最为快捷和方便的直接还田方法,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处于较为落后状态,无法购买机械进行机械还田,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如直接或者堆积腐熟施入土壤,改善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而在一些国有的土地或是大面积种植的土地上,机械化还田才得以普及。

2.以堆沤腐解还田为主

堆沤还田是我国目前秸秆还田方式中运用最为普遍和广泛的,它是解决我国当前有机肥短缺和改良中低产田培育肥沃土壤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大都采用堆沤腐解秸秆还田的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秸秆还田技术,对我国土壤改良有着良好的功效。

3.过腹还田要求高,能力不足

过腹还田法是在畜牧业发达地方普遍采用的一种秸秆还田法,但是当前只在我国一些高原畜牧业发达的区域运用,它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但是由于它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并且需要消耗时间,所以这个秸秆还田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运用,也是处于小部分应用的状态。

4.出现焚烧秸秆等传统还田现象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秸秆还田的方式是焚烧秸秆,就是直接在田地里焚烧已经枯萎的秸秆,这是一种传统的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和空气有着巨大的副作用。在机械化还田和间接还田法还未普及时,焚烧秸秆是主要的秸秆还田法,但是在国家提倡新型的秸秆还田法后,这种焚烧秸秆还田法依然屡见不鲜,仍有一些人在采用这种浪费资源和污染空气的秸秆还田法。

从上面我国秸秆还田现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秸秆还田技术仍处于起步发展的状态,在秸秆还田、保护环境、改善土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管怎样,我国的秸秆还田技术仍然会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争取早日让我国秸秆还田技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我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我国秸秆还田技术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法依然还需要人们去努力。针对我国目前秸秆还田技术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状做出了如下的解决措施:

1.加快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机械化的秸秆还田仍然没有普遍,所以加快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当前要重视的问题。开发新的复式作业的农业机具,逐步代替原有的单项作业机具,提高机械秸秆还田方式的效率和效益。

2.增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的相关意识

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地效益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的相关意识就尤为必要。如提高农民的禁止焚烧秸秆的意识,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等。

3.加强组织的领导,强化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在政策方面,农业部门要绝对支持秸秆还田的相关工作,要加强秸秆还田工作技术上的指导,确保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的推广和应用。资金方面农业部门要增加扶持制度,对秸秆还田方式利用得当的农民予以相应的奖励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4.建立和健全保护土壤、环境的相关制度,加大秸秆焚烧工作

建立和健全相关保护土地和环境的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政府的行政干预,对焚烧秸秆的一些破坏环境和土壤的的行为进行严惩。

5.科学还田,增强还田的效益性

科学的进行秸秆还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秸秆还田,提高秸秆还田的效益。如在直接还田时要增加土壤的肥力,加入氮、磷等肥料。

总结:综上所述,在保护我国土壤环境,提高我国土壤的利用率和土质的道路上。政府相关部分要出台一系列制度去保护耕地不被破坏,要大力宣传和推广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方式,让新型的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代替传统的秸秆还田技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技术化含量。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说到底还是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方式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科学的秸秆还田技术会得到完善和改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得到更好的贯彻和实施。

参考文献

第5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对农业、农产品而言,创意也可以有所作为,创意农业的话题由此被说开来。

1.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创意农业是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打造创意农产品,提供创意农业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给现有农业资源赋予文化创意或创新,从而增加其价值的一种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不仅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更取决于知识和创意的智慧。在农业中融入创意的智慧,能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价值,打造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1)创意农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世界平均水平为60%左右),而我国仅为40%左右。发展第三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发展创意农业则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可让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直接对接。

(2)创意农业有利于配置农村闲置生产要素。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存在人多地少、生产率不高、资本与技术投入受限等问题。创意农业通过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些新的生产要素与原有生产要素相结合,将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如文化要素与农业园区相结合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可以解决耕地稀缺、劳动力过剩问题,在资金吸引和技术投入方面,可能比单纯的农业园更具优势。

(3)创意农业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创意农业可以把农民从分散型、粗放型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技能型、集约型的复杂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农村教育培训得到发展,农民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创意农业所吸引的人才流和资金流又会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发展创意农业的思路。创意农业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促进创意农业健康发展,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点”到“面”、最后连“线”的步骤进行。

(1)“点”是指创意农产品。把科技或文化要素融入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特色化或艺术化的农产品,如“七彩”南瓜、“寿星”蜜桃等。

(2)“面”是指创意农业区等。把科技或文化要素融入农业区域,使之具有新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或生态功能。这样的农业区域可以是一个村庄、一个农场、一个农业园区、一个产业集群;用这个“面”吸引消费者来消费创意农产品或服务。

(3)“线”是指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创意农业发展成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等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其效益才能最大化。如西班牙的番茄业,其核心产业是以番茄农场为基础的番茄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番茄研发、生产及推介和促销番茄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农业生产设备公司、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企业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配套产业是指为番茄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培训等;衍生产业包括融入了番茄文化要素的玩具、服饰、食品等产业。

3.创意农业案例

(1)日本的“雪子寿司”:利用当地特产原材料制作成享誉全国的“雪子寿司”。日本大分县本匠村一位名叫高桥文子的妇女一直经营着自己的理发店,一次,“建设丰之国学校”给了本匠村3个参加培训的名额,其中有一个女性名额,村里就让高桥文子去参加了培训,高桥文子参训回到村里后,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一个“家乡本匠会”,准备做点有创意的事情。一开始他们想到的是组织“元祖/家乡特产邮寄”活动,即将当地的农产品包装后邮寄给当地籍在外地工作的人,经营一段时间后,生意并无太大的起色,反复琢磨,高桥文子觉得自己提供的服务并无太多的新意,不够吸引人。通过征集意见,总结分析,她觉得如果将这些农产品原材料再加工制作成美味食品,或许会更有意思。于是,通过反复试验、改进,他们利用当地出产的香菇为主原料制作了寿司,起名为“雪子寿司”,并参加了林业厅举办的食品竞赛,夺得第一名,后又获得全国竞赛的第一名,立刻引得很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从此,原先毫不知名的寿司便成为了大分县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吸引了很多旅游者前来购买。这一创意让原本很平常的香菇大受欢迎,也为当地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能够通过创意将本地已有资源进行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将大大提高产品的吸引力,“雪子寿司”连续两次获得第一名与高桥文子的创意不无关系。当然,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创意农业不可缺少的环节。高桥文子如果没有参加学校的培训,她可能会一直继续着她的理发店生意,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组织村民去做这样一件有创意的事情。培训过程中,高桥文子还结识了很多各行业的朋友,通过相互交流成功经验,她得到很大的启发,这对她的创意产品设计帮助也很大。

(2)上海的美阳田园。许立言一直看好创意农业的发展前景,并在上海金山山阳镇创立了美阳田园,种植各种瓜果。与普通的瓜果不一样,许立言给瓜果都起了拟人的名字,如南瓜,分别有娇娇、迷你、巨人等;他还将京剧脸谱搬到了南瓜上面,一个个京剧脸谱在南瓜上面活灵活现;果然一些市民还真收藏了这里的南瓜脸谱。

美阳田园的创意农产品很受都市白领人群青睐,这些农产品以形美、色美、味美为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创意体现在产品中,获得了较高的附加值;比如10公斤重的南瓜,可卖到300多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产品的多样性,美阳田园将日本、印度、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100多个蔬菜瓜果品种引进种植。如今,原先的田园规模将被扩大4倍,成为集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郊区都市型生态创意农业园区。

第6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2002年,衡荣有机生态农场落地山西,形成一条以种植、养殖和食用菌栽培为一体的植物、动物、菌物有机生态产业链生态模式。2008年,山西省农业厅公布全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了介休、交城、定襄、孝义四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把2010年定义为—“山西有机农业元年”。领导狠抓有机农业,民众呼唤有机食品。这一年,山西有机农业“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的是山西有机农业品牌、引进来的是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这是山西有机农业发展的正确路径选择。2011年太原自然农耕学会成立,学会不以盈利为目的,义务宣传自然农耕,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农耕,主动去做自然农耕。学会在有机农业发展中扬长避短,宣传、加工、免费发送自制环保酵素,建立7个纯素种植用于喷施、浇根果树、蔬菜等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总结出不少成功与失败的宝贵经验,为山西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探索出一条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的新路子。自然农耕学会不仅可以促进山西有机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其他县市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山西有机农业的发展潜力

2.1传统农业为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山西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态景观多样,50%的农田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此外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2.2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世界杂粮在中国,中国杂粮在山西。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美誉。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成就了小杂粮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保健性强、食药两用等特色。据调查,山西杂粮目前有豆、麦、粟、薯、黍5大类20种,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的1/10,谷子、荞麦和燕麦的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沁州黄”等小米已成为山西优质杂粮的代表,以杂粮为原料的山西汾酒、陈醋享誉国内外市场;每年杂粮出口约10万t。但优势背后难掩小杂粮王国的窘境: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山西杂粮种植面积“缩水”33.33万hm2,总产减少10亿kg。2.3劳动力密集型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山西也是一个具有典型黄土高原特质的省份,山区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0%,主要包括朔州、灵丘、兴县、临县、石楼县、隰县等县。这类地区50%的面积,地表自然坡度在10°左右,水蚀、风蚀都较严重,土地沙化,地广人稀,植被稀疏,干旱缺水,本区域大风多出现在3~6月,最大风力可达9级。大风过境,风沙弥漫,肥沃表土或被刮走或被沙埋,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山西杂粮目前有豆、麦、粟、薯、黍5大类20种,种植面积10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的1/10,谷子、荞麦和燕麦的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小杂粮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山西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小杂粮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2.4转型发展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山西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有机农业是绿色产业,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山西省认证有机企业118家,认证有机产品517个,有机认证面积21.09万hm2。主要有机农产品品牌有雁门清高苦荞健茶、维之王山楂、百利士生物杏仁油、裕源核桃、五台山野生台菇等。尽管起步艰难,但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当下,发展有机农业是大势所趋。2.5探索有机农业新路子太原自然农耕学会探索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农业新路子。太原自然农耕学会依循大自然的法则,以维护土壤生机的土壤培育为基础,发展7个有机农业基地,绝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各种生长调节剂以及任何有残害土壤的添加物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按照有机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农作物品种选择、轮作制度、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田间管理、收获、储藏、包装运输等技术作业进行纯素有机蔬菜种植。并制定以下管理条例:2.5.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农家种、传统种子或非转基因种子,种子播前要精选、晒种。2.5.2 轮作倒茬。制定保护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的轮作倒茬措施(一般1~3年);制定能持续配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好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2.5.3 缓冲带。有机种子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最好是山和河流,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m,隔离带内的农产品按照常规产品出售。为防止大面积同一种作物带来的病虫害流行,种植布局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品种的搭配、轮作倒茬或间作套种等。2.5.4 施肥。麦秸、麦糠、谷糠搅拌环保酵素做底肥;稻草链、臭毫代替塑料薄膜;大葱根试环保酵素覆盖;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者使用谷糠等作物垃圾和环保酵素搅拌腐熟一个月左右肥料。2.5.5 田间管理。整个生育期间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不打任何除草剂。2.5.6 防治病虫害。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孽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病虫害时,应利于灯光、色彩诱杀或机械捕捉害虫,或者释放天敌。2.5.7 收获、储藏和运输。选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的包装袋、盒或者包装箱,适时收获、储藏和运输。2.5.8 其他。对作物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太原自然农耕学会近年来吸收了大量社会有志之才,发挥学会的团队精神,探索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农业新路子,但也存在资金不足、知名度不足、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今后还必须认识上及急功近利等某些误区,对山西发展有机农业进行长远的考虑和严格科学的规划。

3山西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第7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作为“5个100工程”之一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如何理解其现代性与高效性?

刘远坤: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贵州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平台。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示范园区不单是农业生产基地,更不是简单的“一个茶场”、“一个菜园”、“一个养猪场”,而是由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等共同参与和紧密结合,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原则运作的经济共同体和“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有机单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是产业类型,“园区”是外在形式和管理业态,“现代”设施、装备、技术和管理是手段,“示范”是途径,“高效”是最终目的。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农业示范园区的平台引领和示范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在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过程中,如何协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与产业园区、示范小城镇、旅游景区和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关系?

刘远坤:从整体情况看,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抓现代农业,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从贵州的实际看,农业整体水平滞后,仍然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非常低,只有补齐农业发展这块短板,使农业发展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中央要求的“四化同步”发展。

从农业自身情况看,一方面贵州土地破碎、耕地质量差,农产品商品率很低。另一方面,贵州有6800多万亩耕地,也有足够的耕地可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很大。同时,贵州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通过几年的发展,烟、酒、茶叶、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必须进一步扩宽思路,通过100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解决生产什么,由谁来投入,如何销售以及提升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等问题。

从发展形势看,随着贵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尤其是交通条件短期内的大幅度改善,物流成本将快速降低,为我们把优质高档的农产品卖到省外去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市场路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

:目前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状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刘远坤:从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情况看,目前全省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基地建设规模已达187.08万亩,流转土地121.66万亩,完成“三品一标”认证数量94个,认证面积69万亩;已有1047家企业入驻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114家;农业示范园区内农业合作社983个,社员10.87万余人;农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82个,投资总额192.96亿元,到位资金39.83亿元;农业示范园区内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投产率73.7%,累计销售收入82.26亿元。总的来说,因为我们起步晚,工作相对滞后,影响农业示范园区推进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仍存在认识还不是那么清楚、心中还不是那么有数、管理还不是那么顺畅、工作方法还不是那么多、工作措施还不是那么有力等,有的地方还存在等待观望和上下步调不一致的现象。有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甚至还是原来的一个茶场、养猪场,对如何做到高效、怎样示范,将来发展什么产业,相关的领导、干部或者是业主心中还不是很有数。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明确任务,理清思路,下大力气去抓好一些重点工作。

刘远坤:是的。就目前而言,我认为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规划修改审定方面。园区规划要注重“四个突出”:即突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生产、突出功能配套、突出产品销售。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扩大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施的应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完善产后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定要走“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路子,这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市场化运作,就是要突出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的核心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商品化生产,就是要着眼销售、瞄准市场,用抓工业品生产的方式来抓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实行分级包装和商标注册,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化管理,就是要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经营开发的主体,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搞好滚动开发。

招商引资方面。抢抓国家宏观调控促成大量社会游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投资机会这个机遇,切实发挥贵州农产品品牌优质上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较大的优势,做足做够农业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加快形成与农业示范园区产业相配套的加工布局和市场营销体系。

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的积极性,引进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最新科技成果,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要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要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开展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经营,促进产销衔接;要抓好融资和土地流转两个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示范园区融资和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增强农业示范园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示范园区的核心是以“亩产论英雄”

: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时,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衡量与评价,有没有具体的指标?

刘远坤: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必须要体现卖产品赚钱这个最终目的。陈敏尔省长强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要以“亩产论英雄”。经济效益方面,农业示范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要居全省先进水平,单位面积产量比平均要高30%以上,生猪、肉禽出栏率比周边同类企业要高10%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所在县平均数高50%以上。社会效益方面,要由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通过农业示范园区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生态效益方面,要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内配套设施和技术的使用,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减少面源污染,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

粮油作物、茶叶、烟草、核桃等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种植规模要达2万亩以上;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园区规模要达1万亩以上。养殖类农业示范园区,猪、牛、羊年出栏要分别达50万头、5000头、10万只以上;库区养殖水域面积2万亩以上,养殖规模4万平方米以上。休闲农业类园区核心区面积要达1万亩,日接待游客能力2000人以上。扩展区规模要达农业示范园区规模的5倍左右。

要把提高商品化生产水平作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内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实行产加销联动,订单生产要达80%以上,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利润。主导农产品要达到安全质量标准,主导产业要获得无公害或者是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逐步培育产品品牌。

:做大产业,做强品牌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目标之一,除了企业及从业者自身的努力之外,从政府的层面出发,将为园区建设提供哪些支撑和保障?

刘远坤: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工作机制等几个方面。

省政府即将出台支持“5个100工程”相关政策措施,省直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尽最大努力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8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内 生物科学 发展现状 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人类理解自然认识自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基因遗传及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人们将其引入到了医学和农业等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情况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密码,解开生命的奥秘,相应的遗传图、物理图以及转录图的制成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与实践和商业价值。在基因遗传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在2013年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并与国内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对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生物起源、原始细胞产生及新生物形成和改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细胞全能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纯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方式也因此而取得更大的技术实用价值,对于一些新的品种作物的选育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程度,是结合人类自身的生理与行为等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已被应用在包括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以及面部识别等方面,这种识别技术因为具备不易遗忘且防伪性能高等特点,被人们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针对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些部分还有待研究,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还处在试验和研究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基因组学实现了突破性的研究,同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技术都在农业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使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收。而且现代分子生物学也传统动植物育种学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融合实现了新型分子育种学的产生,对于育种及农业发展来讲都是极大的技术和理论的进步。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药领域的生物科学的运用在效果和方法上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制药科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如乙肝病毒整合机制及干细胞癌基因研究等相继在我国医学研究中取得成果,使我国具备了对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有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不但如此,医药生物技术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其中最为广泛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基因改造后的生物体进行新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进而实现特异性免疫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的生产,并且基因工程药物已经进入到了百姓的治疗中,基因治愈法已经逐步的在技术和研究中取得相应的进展,在未来通过基因治愈疾病将变成现实。也因此将为我国国民的身体带来更为周到的保障。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经过对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的不断突破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关注,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工业和商业环境,生物科学一方面具有未来可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技术需要人才,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没有人才支持,就没有进步的生物科学技术,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组及高校进行人力财力的扶持,同时也鼓励和带动青年科学家及技术专家投身相对应的生物科学研究中,通过我国社会范围内的努力和综合,将推进生物科学在多领域的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将逐步从单一化相多层次多方面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物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已经将研究成果传递到了全世界,在未来相信还会产生更大的成果,这也要求我们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谦虚谨慎,加强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使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良性快速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晨艳,吴瑞华,吴莼.国内外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4.

第9篇:农业发展前景及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维修;机械保养;问题应对措施

1常见问题分析

1.1使用特点

就目前形势而言,农民在耕作过程中普遍会借助农业机械的效力。农业机械分为许多种类,体积也各不相同。农业机械既可以减少大量人力,也可以大大提高耕作效率,低投入高回报。农业机械大部分使用于对种植的产品进行播种和收获,所以机械使用有着季节性,多为春夏秋三个季节。农业机械在使用时,操作简易,这也是大部分基层农民选择机械农业的原因之一。农业机械在使用中,耕作效率极高,这也使农民远离了传统社会认知上农民耕作时要饱受风吹日晒、起早贪黑等现象。基层农民不再需要那么辛苦,同样可以收获到农业物。但因为各地的土地地形地貌不同,所以在使用效果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在使用上的效率不同[1]。

1.2保养问题

基层农民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保养意识。农业机械缺乏保养,会大大降低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发动机是农业机械的核心,夏天天气炎热,加上长时间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发动机由于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内部电线烧毁而造成短路。耕作时,一旦农业机械故障,会影响农民的耕作效率。更严重的,则会影响基层农民的耕作时间,错过最适宜的耕作时期,从而导致本年的农业物产量下降。农业机械因长期缺乏保养,导致各功能故障,会使基层农民因为需要故障维修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农业机械的定期保养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是农业机械保持良好工况的保障。要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对农业机械进行适当的清理,避免杂物等进入发动机中。同时,需要适当向发动机中加入油,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以基层农民对农业机械使用的同时,应注重对农业机械的保养问题,以免导致农业机械故障而为基层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2农业机械保养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推广农业机械

基层农民在传统的耕作中,需要风吹日晒,工作艰辛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农业机械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一问题。农业机械操作简单,效率极高,减少了人力的使用,提高了基层农民的耕作效率,并为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虽说目前农业机械已经逐渐进入到了农民的耕作中,但仍有一部分基层农民不知道如何安全使用农业机械。甚至部分基层农民因缺乏对农业机械操作方法的认识以及缺少对农业机械的信任等因素,拒绝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让基层农民了解农业机械所带来的便利,并由农业机械管理等部门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对基层农民操作农业机械的教学,使农业机械在基层农民之中使用更广泛[3]。

2.2提高农业机械的保养意识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保养是非常关键的。对农业机械进行保养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严重缺乏对农业机械的保养意识。不少农民只会使用农业机械,享受着农业机械所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导致农业机械渐渐受损而出现故障。农民缺乏面对故障时的处理方法,造成耕作时间滞后,最终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成。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对此重视起来,组织农民统一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保养意识,并懂得面对故障时的基本解决方法。让农民更注重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并懂得如何对农业机械保养,将农民的利益最大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