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长对老师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

第1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最诚挚地欢迎!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对毕业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六年级毕业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十分紧张的一年。这一年中,既要完成本年度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六年来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既是对小学阶段的一个总结,又是为初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不光是你们家长,包括我们学校及我们的老师都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今天,在这里召开家长会,一是为了建立“家校共育”的通道,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为了和各位家长探讨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双赢。

六年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各位家长所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就毕业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请各位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主要采取了一下措施:

1.选配优秀教师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可以负责任的说,毕业班的所有教师们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经验丰富、干劲十足、责任心极强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有的是已经带了几届毕业班的教师,有的是学校骨干教师,有的是连续几年考核均为优秀的教师,所以,请各位家长放心。

2.强化毕业班管理制度。一个学校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成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为此,学校重点强化了毕业班师生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重点抓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课堂、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品行习惯养成教育,增强学生信念与成才欲望,促使学生达到学习主动积极,成绩稳步提高。

4.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学校始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关心鼓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这几年也取得了成绩的不断提升。

5.注重学生的长足发展。开展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文体活动。演讲朗诵比赛。马上又有班级联赛,元旦艺术节的作品展和大合唱比赛。我们是为自己的初中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各位家长朋友们,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携起手来一起努力,这里,我给家长朋友们提出三点意见,四点希望,五点建议:

三点意见:

1.部分家长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责任没有分清,认为自己忙,认为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端错误的理解。

2.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端化,要么严格残酷,要么溺爱无比,这样,非常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普遍忽视家庭教育意识,导致学生放学回家成了三不管区域,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点希望:

1.希望各位家长支持全体教师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2.希望各位家长更多一点投入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希望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加强对孩子的不良习惯的管理约束。

4.希望家长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谈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点建议:

1.建议家长抽出时间耐心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好家庭作业。(主要看是否完成,态度怎样)特别是双休日的管理。

2.建议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

3.建议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多激励、多引导、严要求、少体罚。

4.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

5.建议小学毕业后就在四中就读初中。介绍现状:近几年中考一中生,2020年中考各科成绩,目前教师结构和教育教学活动得奖。(不缺生源,不希望人气受损,家长不必舍近求远)

家长朋友们,我们的目标是统一的,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愿我们携手合作,为孩子最后一年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2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其实,老师对孩子的观察往往比家长更客观,家长只有多和老师、学校交流、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克服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烦恼。

当老师来“告状”的时候,家长应该冷静

刘清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打电话对刘清妈妈说:“你的孩子这一星期的表现极差,上课讲话,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刘清妈妈当时脑袋“嗡”的一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她还是努力克制住情绪,耐心地听老师讲述了许多细节,并联想到自己给孩子讲故事时,孩子的注意力也很不集中,终于接受了孩子“出状况”的事实。

此后,刘清爸爸经常到幼儿园找老师谈话,告诉老师:“我们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孩子的班主任很赞赏他们的做法,她对刘清更关心了,不久,她告诉刘清爸爸,她发现刘清只能集中20%的注意力,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刘清的家长很难接受这种建议,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可能是帮助孩子的唯一的办法。

由于及时去看儿童心理医生,一段时间以后,小刘清的多动症倾向得到了矫正。

专家认为:当老师说出家长不想听的话时,家长要记住: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的建议,那么,老师和家长合作的愿望就会减弱。家长不妨告诉老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在和老师交谈中说:“我应该怎么做?”“我应该怎样配合你工作?”“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类事再次发生?”这样的话,这可以拉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为双方的进一步交流营造诚恳、融洽的气氛。

家长如何帮助“出了状况”的孩子

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有了麻烦,也不必过于紧张,要知道3-6岁的孩子的学习能力还没有定型,还有许多发展的可能。家长不要过多批评孩子,更不要用不让他玩耍来惩罚孩子――那样,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再也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专家提供了一些解决孩子麻烦的小秘诀:

1.上手工课时不专心,调皮捣蛋――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手部肌肉不灵活,家长可以陪他多玩一些锻炼小手的游戏,如:游戏棒、手指挑绳等。

2.小糊涂,总是忘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可能是孩子对于日期没有概念,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小日历,上面用彩色笔注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日期和全家人的生日,帮助他建立日期概念。

3.不合群――可能是孩子在表达上有问题,家长可以多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吃饭时,让他说出餐具的形状、食物的名称和数量等。

4.听不进老师的话――可能是孩子根据指示做事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可以让他和妈妈一起做菜,让他学着打鸡蛋,孩子会很高兴的,让他按照妈妈的指示一步一步做,这样,他就会从简单的指令学起,越来越机灵了。

怎么询问孩子:“幼儿园里出了什么事?”

陈琳的孩子总是哭着从幼儿园回来,在家里也总是不愿意说幼儿园里的事,于是她去了孩子的幼儿园,发现女儿的班里一片混乱:孩子的衣服扔了一地;没有一个孩子在听老师讲话;一些孩子在打闹;一些孩子在乱涂乱画;甚至有一个小男孩正在剪一个小女孩的头发!那位年轻的老师虽然和蔼亲切,但不懂如何在孩子中建立秩序。她忍不住问孩子:“幼儿园里一塌糊涂,总是这样吗?你为什么从来不告诉妈妈?”

陈琳发现:女儿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她对孩子说:“告诉我你讲不出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女儿还是表达不出来,她就让她用画画来表示,慢慢地,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家长也就能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园里发生的情况了。

专家建议:有些4-6岁的孩子可能无法恰当地表达出他所遇到的困难。家长要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喜欢哭、不愿意吃饭睡觉、不愿意去幼儿园、总是显得闷闷不乐、不爱说话或者老说肚子痛,那么你的孩子就可能是在幼儿园遇上麻烦,却说不清楚。

为了鼓励孩子表达出他的真实感受,家长询问孩子时,一定要避免说“想想清楚再说”,“你们老师不是这么说的”之类的话,应该问孩子一些诸如:“你最喜欢幼儿园哪一点?”“今年的老师和去年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之类有启发性的问题,要耐心倾听孩子跳跃式的回答,这会让你了解到,究竟是什么在困扰着孩子。

家长什么时候找老师比较合适?

专家认为:必须在孩子刚入幼儿园时就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到孩子出了“状况”再想到找老师,可能已为时太晚了。家长无论什么时候找老师谈孩子的情况,老师都是欢迎的,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可以充分了解老师习惯使用的教育方法并且能够预料到老师会怎么做,这样,可以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得更好。无论如何,家长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应该去一下幼儿园,了解一下班级的新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校规、班规;还可以向老师咨询一下孩子将学哪些游戏、技能,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再询问一下老师的联系方法。

家长对老师有意见,怎么办?

第3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问题一:一提上学就开哭

儿子上学第一周,表现尚可,虽然有时会因为小事儿掉眼泪,但很快就雨过天晴了。过了一个周末,就不爱上学了,软硬不吃,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哭,不是说肚子疼,就说坐着上课太累,没有玩具,没有小朋友玩之类的话。

张老师建议:帮助孩子克服不愿去上学的心理,家长不妨在上学前,象征性讲几个类似的故事,比如有个男孩,特别勇敢,上学时不哭不闹,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等。妈妈期待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就可以编一个类似的故事,慢慢引导孩子去感受学校好的方面,淡化新环境和新压力带来的影响。

问题二:上课坐不住板凳

儿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坐着坐着就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来走去,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 一节课能坚持二十分钟就不错了,剩余时间不是跟同学说话,就是搞小动作。

张老师建议:安安静静坐着,或者长时间专注做某一件事,对于大多数6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家长在家要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制订生活学习计划,逐渐延长专注的时间,少用电子产品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注意力。

问题三:时间不够用

孩子上了一年级,突然觉得时间变得紧迫了。不爱起床,有时叫N遍都起不来。好不容易起来了,干什么都磨磨蹭蹭,刷牙洗脸慢,吃饭慢,一直说好几遍才能照做……写作业也磨蹭,中间玩玩笔、发发呆,一会上趟厕所,一会又去喝水。

张老师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比如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做什么,第二件事做什么。一般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尤其是写作业不要磨蹭。

问题四:吃不进去早饭

儿子上学前,早饭一直在幼儿园吃。开学这段时间,我天天起来准备早餐,结果儿子基本都是吃不进去。现在怕孩子上午饿,每天早上都带两个小面包,但这么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张老师建议:吃早饭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家长不要着急,更不要强迫。早上让孩子早起来一会儿,活动一下。另外,早上孩子食欲差,家长也应尽可能安排一些色、香、味、形具有吸引力的早点,早餐也要经常换着花样做。

问题五:没朋友不开心

第4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1、加强领导,及时反馈,确证“大家访”活动落到实处。

成立了以李xx校长为组长,李xx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实施、反馈“大家访”活动。

2、精心部署,切实安排,保证“大家访”活动有效开展。

1)通过家校通、打电话等方式,大力宣传“大家访”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召开部分教师(暑期非学习教师)培训会,明确家访内容及方式方法。

3)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印制了《xx中学暑期安全教育“大家访”登记表》和《xx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意见意见和建议征集表》,在宣传政策法规、了解学生暑期生活和强调学生在家安全的同时,及时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征集上来。

4)提前通知,分组实施,确保不漏一名学生。xx镇由原xx乡和xx乡合并而成,东西跨度最大且有三个大塬,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提前一天给每个学生打电话,并将老师分成四个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四个组共到村组20多个。

5)耐心宣传和解答家长提高的问题,促进教师和群众的关系,每到一村按培训内容开展工作的同时,并耐心征求意见和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6)“大家访”丰富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了他们安全管理意识。

3、家访教师排除万难,以高尚的职业情操完成任务

①去大盘一组,正遇大盘村修路,车辆无法通行,为到学生家去,四人来回步行6公里路;②去xx一组,由于部分学生住在塬上,根本不通车,教师只能徒步完成家访任务;③有16名学生去外地,教师只能打长途电话家访。

4、及时汇总,并召开班子会讨论征集的意见和建议

第5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看到孩子“害怕”的表现时,首先应该弄清楚,孩子怕的是什么,究竟是某种动物、某件事还是某个场合。弄清楚孩子怕什么之后,家长不应一味指责或嘲笑孩子“怎么连这个都怕”,而是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消除惧怕情绪。

WH建议;针对某种具体的东西,家长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应对。比如孩子怕小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跟小狗玩耍,让孩子看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多做几次,恐惧心理就自然消除了。孩子怕黑,家长不妨和他一起在黑暗中待上一会儿,然后开灯告诉他“你看,什么都没有发生”。对于诸如“厌学”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家长则应当了解孩子究竟因为什么不想上学,同时设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避免纵容孩子,更不可一味打骂。

避免过分“遮风挡雨”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存在爱子心切的态度,刻意让孩子置身于“真空”的环境中,导致孩子缺乏锻炼,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则会寸步难行。曾有案例报道:某男孩在幼儿园期间,被音箱砸到头部,虽然检查后仅为外伤,但家长坚持认为孩子有异常。反复进行头颅CT检查。最终孩子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伤害”,出现下肢麻木和尿失禁,再也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WH建议: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要避免对其过度干预,应鼓励其和同龄人交往,体验社会化的过程,增强其交往技巧,包括去别人家做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学习等。针对孩子在校期间和老师、同学产生的矛盾,家长应和老师充分沟通,避免一味追究老师的责任。

别总是“吓唬孩子”

对于爱哭闹、不听话的孩子,有的家长喜欢用诸如“你再闹就不要你了”或是“你再哭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之类的话恐吓。由于儿童的认知功能尚不完善,这种吓唬的话往往短期之内“立竿见影”,孩子立即被吓得老老实实,一声不敢吭了。然而,看似有效的吓唬,长期之后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后果,包括增加孩子恐惧的心理,令其胆小软弱,遇事优柔寡断、缩手缩脚。同时还会产生“狼来了”的后果,削弱家长的威信。

WH建议:教育孩子应以讲道理的形式为主,多用现实事例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同时多让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避免简单粗暴的打骂,也不可一味纵容。比如,在路上遇见哭闹的其他孩子,可以让自己孩子评价一下这种行为是否得体,然后自己应该怎么做。

鼓励孩子的勇敢行为

孩子的畏惧心理往往来自于对周围世界缺乏认识。现实生活最能磨练孩子的胆识,比如说家长不能因为怕孩子摔倒就不让他走路,怕孩子走丢就不带他去旅游。什么事情都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把孩子当成手头的宝贝宠着,最后只能导致他什么都不会做。

WH建议:对于一些孩子从未从事过的活动,家长一开始可以采取在旁边辅助的方式引导。比如孩子刚开始学自己洗澡时,妈妈可以陪伴在一边,把水流开得小一些,让孩子自己洗澡。开始学骑车时,家长可以帮助扶着后座。在集体活动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主动“站出来”表演节目、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打针时主动撸起袖管等。在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之后,家长可以对其进行指导、纠正,而不宜过分干涉。但家长需注意的是:勇敢不代表冒险,对于存在一定风险的活动如野外生存、烹饪、漂流等,不宜鼓励过小的孩子从事。

增加孩子的见识

俗话说,见多识广,让孩子走出家门,和社会多接触,向身边的人多多学习,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孩子的胆识自然而然地会逐渐增长。孩子见得多了,自己做得多了,自然遇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WH建议:增加孩子见识的方法很多,方便的包括让孩子参与常见的社会活动,如自己在超市里购物付款,在饭店就餐时学习用餐礼仪,出门坐公交和地铁,观察乘客的言谈举止,去公园游玩,上医院看病,参加单位组织的亲子活动……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国内乃至海外旅游或游学,增加孩子的阅历,同时更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家长应充分利用这一便捷条件,但不应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不能自拔,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现在针对孩子的伤害事件报道层出不穷,爸妈们在担心的同时,其实自己可以做的有很多。5~10岁的学龄期孩子处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又往往缺乏充分、成熟认识的阶段,而且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自我支配的时间增多,故而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事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突况,是每个家长都要做到的。

第6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这些问题,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是让我们教师高兴的。但与此同时,一些有思想、有见地的家长往往也会对教师有更高的期待。面对这些越来越“挑剔”的家长,我认为,我们不能只是做好一名学科老师,更应该做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首先,用更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些“挑剔”的家长。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往往把“尊师重教”看得很重,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尊重和支持。平时,面对家长提出的一些不同意见,往往会觉得不舒服。其实,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心理认识,用更宽容的心态面对家长提出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教师的权威并不是不能挑战,相反,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一些建议并认真思考,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其次,掌握更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我们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我们不仅要会“教”,更要学会“育”;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掌握更多、更科学实用的教育理念、育人方法,做真正懂教育的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和成长,还能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给出中肯、实用的指导意见。在家长和学生面前,体现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我们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学习更多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习的方法等。把眼界放宽,关注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待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才能让家长理解并信服我们所说的话。

最后,优化和家长的沟通方法。面对同一个问题,家长思考的角度往往是基于孩子的成长;而作为教师,我们思考的角度往往还要涉及整体的教育教学。因此,我们可能并不赞同家长提出的一些意见。但是,面对这些,我们不仅要有宽容的心态,更要讲究沟通的方法。要站在体谅家长的苦心、共同椭孩子成长的角度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理解我们的想法,支持我们的做法。

第7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感触一:

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单一的管理,轻人格的培养,轻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处罚,简单粗暴,不做细微的工作,不能形式多样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也只是少数人在表演,多数人在陪练。

建议:

开展丰富多才、寓教于乐的活动;通过远足和磨难教育培养学生的耐力;利用墙壁、板报、橱窗;评选文明标兵;利用重大节日或活动;通过媒体、电视、电影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廉耻礼仪、知恩感恩等方面的教育。

感触二:

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社会家庭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抵消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建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当地有名望的道德模范或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家长、老师不要再孩子面前大谈社会的不公或者是社会的阴暗面,家长、老师要关注自己的嘴,让学生对世界充满希望。

感触三:

当教师是幸福的,没有当班主任的老师是遗憾的。要当班主任就应该用心去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有爱心的、有“计谋”的,很温情的,有时很“强势”的,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或事是不屑一顾的。

建议:

适时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进行典型发言,案例剖析,成功案例介绍;定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评选“名班主任”;给班主任学习和互动的平台等促进班主任成长。

感触四:

在假期,特别是寒假暑假,要和社会“争学生”。现在的学生双休日、长假、短假,都是满世界的疯玩,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一到假期人满为患。以前有个说法,中国的父母从来对孩子是养而不教,富人家的孩子在家里转,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转,长大以后一起昏天地黑在社会上转。

建议:

为避免5+2=0的现象,长假过后孩子“失调”的现象,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科学的、适当的、学生乐做的、对孩子长远发展有益的任务,让学生假期有事做,不要让一个假期毁了一批孩子。学年内的由班主任负责;暑假的由学校负责,或者提前分班,假期学生就责任到班、责任到班级的科任教师,学校对完成的好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奖励。

感触五:

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有多少心理脆弱的孩子,在老师不经意的一顿批评下,心理扭曲、极度叛逆、偏执、走极端、精神分裂等。

建议:

思想通,百事通。思想工作不能直线做,要曲线做,要用圆的方式做,圆融——圆可以融化一切矛盾,包括心理矛盾。老师也应该做到有个安全的心理状态,要做到不急不躁,给别人一点关爱,自己收获自信和快乐。老师和家长在没有百分百把握一个学生心理状态时,不要轻易使用过激的言语批评孩子(包括冷暴力);不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也要注意,不能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感触六: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需要等待。

建议:

教育也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俗话说:世上本无垃圾,只是金子放错了位置。但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家长不明事理,不能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进而造成一些特不能协调发展的学生,那就需要等待,等待学生自己明白,等待学生家长明白。这里不是消极的对待,而是无奈之举。对待这些孩子,让他们多在学校呆一天,就是社会的福分。

感触七:

用爱去融化孩子,对学生进行悲悯教育,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恩心,让学生明白大爱的道理。

建议:

教师要用爱的渴望调动学生,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用爱的细节感染学生,用爱的胸怀包容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假如你的学生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是不是学生缺少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你要扪心自问:我对学生爱的目光足够吗?

感触八:

深深明白:师范的含义,学高为师,品正为范。一少部分教师没有赢得学生的尊敬,尽管他很辛苦,都与教师的“表率”作用有关。

建议:

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育人观;教师更要多读书,拓宽视野,做“万金油”,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每位教师的最高学位。若干年后,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可能不能记起,但一定能记住老师的品行。

感触九:

不同行业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及生存状态等,造成教师队伍中出现职业倦怠和教师心态失衡、对社会不满的现象。它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不稳定,工作懈怠,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种现象已成为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

魏书生有关《学校管理》的谈话中,对如何平衡教师心态,如何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困惑等,有很好的指导和解决。它甚至对不同岗位的社会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审时度势,对教师以正面的引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关注教师的生活、工作、成长等,都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感触十:

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心理学。如理解运用“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客观的心理分析,正确处理学生所犯的错误。

感触十一:

学校管理实行捆绑,团队协作,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层树立服务意识,打好情感战,用心灵交换心灵,真诚辉映真诚,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

感触十二:

直击假备课、假作业、假上课。

建议:

结合学校实情,进行教师的常规管理,只要合情、合理、合规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都可以大胆改革创新。

感触十三:

学校政教处不能成为“法院”,不能成为“消防队”,不能只简单的成为处理违纪学生的一个机构,应该成为培育学生德性的机构,不应该是整天说规章制度,应该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塑造”,而不是“改造”。

第8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家校协同现代教育新课改要求途径问题

家校协同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模式。家校协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也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途径,笔者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新课改对家校协同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个性、乐于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生活化”的个人,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改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落实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在对待学生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往往不太一致。比如,当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一部分家长却可能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在目前全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向上的错位,必将大大降低教育的整体功能。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3.新课改期望通过家校协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从操作层面上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有许多新的方式,这些方式能不能顺利实施,取决于家庭能不能积极配合。比如,在新课程改革展开以后,学生需要完成许多活动性课程教学,单纯在学校范围内不可能完成这些活动性的教学任务,家长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还比如有些课程试验区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减少或者不留家庭作业,这时家长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充分安排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这样他们才觉得放心,才觉得老师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需要通过协调、沟通来消除。

二、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协同的新途径

家校协同的具体途径很多,传统的方式主要是家长会、家访等,新课程实施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又摸索出许多新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走向民主和开放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它主要是由学校聘请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不但适时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而且还参与学校规划决策的讨论,日常的教学管理,并且随时可以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

2.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校协同的新途径。在家长开放日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机会给家长选择。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听课,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校情展览。

3.教育沙龙。学校和家长通过“沙龙”的形式,定期在一起聚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由于沙龙交流具有休闲、宽松的特征,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激发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共同提高教育能力。浙江杭州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就定期举办这样的教育沙龙,深受家长的欢迎,并已渐渐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方式。

4.互动短信。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公司合作,利用短信平台与家长交流,也是家校协同的一种新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短信方式将学生的个人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学校的情况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发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向学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家长在百忙之中可以轻松掌握学生的基本动态,学校也可以通过短信了解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浙江嘉兴市实验小学使用这种“家校互联”短信平台,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每天阅读渗透着老师们浓浓爱生之意的短信已经成为家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家长甚至将老师们发送过来的短信每一条都保存了下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史。同时,家长们也积极回复老师们的短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目前,这种“互动短信”式的协同方式已经向其他学校推广开来。

5.网络论坛。新课程实施中,一些学校利用互联网创建论坛,并把论坛地址告知家长,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在论坛留言进行交流,也成为家校协同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通过论坛留言,向学校反映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在论坛上与可以与其他家长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学校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另外,可以通过论坛把众多家长的观点收集起来,集中人力、精力进行分析和解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超级秘书网

三、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协同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应掌握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技巧,坚持主动、公正、平等和的原则,与家长和谐交流。另外,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的协同教育,应给予更多关注。

2.家长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时,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评价,不能期望过高,眼高手低,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学习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步。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在协同教育中,家长和老师都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本人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参与到家校协同的活动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新课程实施中,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范文

妈妈一:把头转过去看老师

在语言活动中,阳阳不断把头转向活动室后面看妈妈,妈妈很生气地看着阳阳说:“把头转过去看老师,这么不专心的孩子!”

老师:他在寻求妈妈的支持。

分析: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特别而重要的事情,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爸爸妈妈都在干些什么,他们真的会来当一天小朋友吗?也有的孩子会因为安全感不足而关注爸爸妈妈,担心他们会突然离开,或者担心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阳阳妈妈并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感觉,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所以看到的只是阳阳的不专心,却没有关注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能把握好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妈妈肯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建议: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孩子,并微笑着对他说:“妈妈一直在看着你呢。”

妈妈二:快!小朋友都已经交给老师了

大班美术活动设计公园门票时,天天把自己制作好的门票很快送到妈妈手里,并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做的门票,你喜欢吗?”妈妈随便看了一下(并没真正欣赏,目光注意别的小朋友和老师)说:“嗯,做得真好,妈妈喜欢的,快,去交给老师,小朋友都已经交给老师了。”天天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

老师:妈妈没有真正欣赏孩子的作品。

分析:天天希望得到妈妈的肯定与鼓励,这是每一个孩子所希望的,但是很可惜妈妈没有真正给予,因为妈妈虽然在语言上表示了肯定,但是她的眼神、体态,包括她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欣赏和肯定孩子,这一切都是天天能够感受到的,因此,他的情绪由兴奋转向低落。妈妈潜意识里希望天天快点把作品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可见,妈妈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而不是天天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同时,妈妈也忽略了自己的欣赏与评价对孩子的重要性。

建议: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哪怕孩子的作品并不那么完美,但是,只要用欣赏的眼光,一定能找到美好的一面。给孩子一个鼓励吧,他会做得更好。如果你看不懂,不妨听孩子说说,孩子一定很乐意与你分享他的作品。不要低估自己的作用,老师有30多个孩子,而您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全部交给老师呢。

妈妈三:别动,妈妈帮你做

托班的美术活动内容是做纸球,让孩子把彩色纸团成一团,然后在外面包上胶带(胶带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小剪刀剪下)做成小纸球。东东一直想拿妈妈手里的小剪刀,但妈妈就是不给,东东生气了,还发脾气。妈妈也急了:“别动,来不及了,人家都快做好了。”我蹲下来对妈妈说:“你为什么不让他试试呢?”妈妈摇摇头说:“他做不好的,他从来没用过剪刀。”“让他试试吧。”东东拿着剪刀,他的情绪一下子好了,很满足的样子,很专注地开始做纸球。

老师: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才会专注而满足。

分析:很多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以为这样就是帮助或者保护孩子。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潜能,有时候甚至错过了一些敏感期。别看托班的孩子小,他们也有自己的各种需要,当我们无法满足他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情绪,甚至哭闹。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他会越来越能干。

建议:多问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操作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快乐满足,消除那份焦虑与不安。

妈妈四:快点,我们要走了

欢欢还在做纸球,很专心地贴胶带,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一些小朋友已经做好了。这时候,老师说:“做好纸球的小朋友可以到外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纸球了。”妈妈就变得着急起来,对欢欢说:“快点,妈妈帮你做好,我们要走了。”妈妈试图去拿欢欢手里的纸球,可欢欢根本不予理睬,还是兴致勃勃地继续做他手中的纸球,根本没在意周围的事情。

老师:面对孩子,学会等待。

分析:妈妈注重的是老师的提示,在妈妈看来,欢欢的一切行动都要跟上老师的要求和节拍,这样才是正确的。其实,老师并没有这样完全统一的要求,而只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建议已经完成纸球制作的小朋友可以进行新的活动。如果妈妈不顾孩子的需要打断孩子专注在做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孩子分心,使孩子不能真正享受过程的快乐,其实,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建议:看着孩子,耐心地等他做完。

妈妈五:你蹲在那里干什么呀?别乱动

准备做游戏的时候,牛牛突然发现地上贴了许多彩纸小圆点。牛牛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他蹲下来,仔细地看了好一会儿,又伸手摸了摸,还用手指抠(其实,那是老师为了准备游戏而贴的)。妈妈很不满意地说:“你蹲在那里干什么呀?别乱动!”牛牛看了看妈妈,站了起来。

老师:观察能力是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