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儿晚上睡觉不踏实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月子里,宝宝一天也没让我们省过心,主要是睡觉问题,每晚宝宝都哭闹,要抱着睡,即使抱着也睡得不踏实,过一会又要醒来闹一闹。本以为熬过了月子就会好,谁知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还是差不多,我每天就睡四个钟头左右,都快崩溃了!有时真想把孩子扔床上不管了!现在宝宝五个月,睡得还是不好,还是要抱着睡,大概因为睡眠不好,我总觉得他的个儿也不如别人高,我该怎样帮宝宝调整作息时间呢?
我们平时所说的“夜哭郎”大多是夜夜哭、夜夜闹,不达目的哭不罢休,其结果是家里不得安宁,邻居不得安宁,宝宝睡不好,家长也休息不好。
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没有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对宝宝来说是他的一种生理需要,但是自从他出生后,他还不知道怎样才能睡好觉,是在小床上自己睡?还是应该睡在家长的怀抱里让家长摇着睡?白天应该睡觉还是应该晚上睡觉?睡觉时是应该含着睡吗?妈妈夜里可以和我一起玩吗?
这一系列问题都应该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来回答他。
有一点父母们一定要坚信:良好睡眠习惯是可以培养成的。
找到原因,对症纠正夜哭郎
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睡眠多少因宝宝的脾气秉性、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家庭成员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等关系密切。
生理原因
饿醒、口渴:5~6个月的小婴儿,胃容量比较小,睡前吃饱后,夜里还会饿醒,当他需要时,夜里可以再喂1~2次,当然,如果宝宝不饿,只是口渴了,可以喂一些温水喝。
憋尿醒:如果小婴儿被尿憋醒,给他兜上尿不湿即可,如果有把尿的习惯,把完尿轻轻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着。
室温太高:睡前调好室温,一般在21℃~23℃即可,如果家里有暖气,注意保证室内一定的湿度,被子不要盖得过厚、过重。
做恶梦、睡姿不舒服:宝宝夜里做梦是正常现象,此时如出现翻滚、哭喊,轻轻拍几下宝宝的背部或轻轻拉住宝宝的手轻声安慰即可,不要打开电灯、不要大声讲话、不要抱起宝宝来;宝宝夜里睡觉有时会压住自己的小手、别住自己的小脚,这时他们都会翻一下身或哭喊几下,均属正常。不要因为宝宝做恶梦哭醒便抱一晚上。
长牙:宝宝生后6~7个月可能会长牙,这时可能出现牙龈胀痛、牙龈痒而影响睡眠,这时轻轻抚摸宝宗的小手算是给他一种安慰。
Q 宝宝夜里醒来要不要陪他玩?
A 宝宝夜里醒了玩起来,这时我们可不能陪他一起玩,不要打开电灯。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眯着眼睛静观他的行为,避免宝宝摔下床去。最重要的是培养宝宝的良好睡眠习惯,用你的行为告诉他,夜里我不会陪你一起玩。
病理原因
生长痛:宝宝3岁左右由于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因,夜里腿部会出现疼痛,此时夜里会大喊大叫大呼腿疼,此时应该帮助按摩几下宝宝疼痛的腿部肌肉,一般都会有所减轻。
腹痛、腹胀:这种现象的出现常常是因为白天饮食不当所为,如吃的过饱、过凉等都可能发生,但症状并不严重,只是哭哭而已,我们可以给他做轻轻的腹部按摩。
特别叮咛:如果经过以上处理症状得不到缓解,且腹部拒按,或有腹泻、发热、表情痛苦,应及时就医,不可怠慢。
缺乏维生素D: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较快,如果喂养不当、极少户外活动,可能会有维生素D不足的表现,即大家常说的佝偻病,也会出现夜间睡眠不安和夜啼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怎样帮宝宝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给他什么是白天、什么是晚上。
白天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室内亮堂堂,白天可以大家一起玩,也可以到室外去玩,而到了夜间,应该拉上窗帘,让室内光线暗下来,让他慢慢体会到夜里大家都要休息,都要睡觉的,不可以再玩了。
晚上什么时间该上床睡觉。
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所有家庭成员都要上床睡觉,要关闭电灯,给宝宝建立一套睡眠习惯。可以帮宝宝营造一个睡眠前奏,关掉电视、洗个热水澡后直接上床;关上灯,给宝宝讲睡前故事,讲故事时,声音要轻柔、内容平淡、讲故事的声音越来越小,以利于宝宝入睡,也可以哼哼适合宝宝的小歌谣、小催眠曲帮他入睡。
不要宝宝一哭闹就抱起来哄睡。
宝宝夜里醒来时,只要没有上述病理情况发生,一般不要理睬他,只是眯起眼睛看着他。即使他哭、再哭,也不要把他抱起来。可以抚摸他的背部、拍拍他的背部,摸着他的小手、揉揉他的腹部,哼哼几声作为应答,就是不要抱起他来。
这样坚持下去,宝宝就会明白,夜里睡觉是要自己睡的,妈妈是不会抱起你的,哭是无济于事的,逐渐地他就会学会自己睡觉了。
法国婴姿坊关爱tips:养护皮肤,让宝宝睡得更安稳、更香甜
1 含有皂碱、香精等化学刺激成分的洗发和沐浴用品,会使宝宝感到皮肤不适,不能安然入眠,因此须选用宝宝专用的洁肤用品,让宝宝清清爽爽,睡得更安稳。
2 洗完澡后给宝宝抹上宝宝专用的润肤露,滋润宝宝娇嫩的皮肤。同时帮宝宝做抚触按摩,让宝宝心情愉悦,睡得更香甜。
宝宝助眠洗护产品推荐:
法国婴姿坊茶皂素洗发沐浴露:
1 精选茶皂素温和配方,茶皂素(Teasaponin)是从茶籽中萃取出来的,是天然的植物表面活性剂,不含二恶烷,不会释放出甲醛,温和洁净宝宝娇嫩的发肤。
2 弱酸性配方,有效保护宝宝皮肤表层的弱酸性保护膜。
3 不添加香精,特有茶籽油清香,令宝宝镇静、安神、舒眠。
4 法国无泪配方,不刺激宝宝娇嫩双眼。
法国婴姿坊有机坊平衡润肤露:
1 娇嫩润泽:米糠萃取精华,保湿的同时防止肌肤粗糙,令肌肤始终娇嫩;
2 内外平衡:乳木果油、植物角鲨烷、植物神经酰胺等多种有机植物精华,协同作用,提高肌肤细胞抗氧化能力,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还原肌肤内部平衡,令肌肤保持健康状态: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有自闭症儿童?
我常对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说:你们几个家庭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家里比较富裕。其中有三个家里有两辆车,都是名车。
大家想了一下,基本表示认同: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一定得自闭症吗?
我说:我曾经对50个自闭症患者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43、3%的家庭非常富裕,拥有自己的公司;55、8%的家庭是高薪阶层;只有0、9%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那些过去家庭比较贫穷快速富裕的家庭、“孩奴”家庭孩子特别容易生病,也更容易犯自闭症等相关疾病。有钱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得自闭症,但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对小孩养育成本的投入一定很高,对孩子过分照顾,使得孩子的成长发育出现障碍。在没有危险,安全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养育越简单越健康,越符合人类进化的历史越健康。
越发达越富裕的地方,自闭症患病率越高。我们通过统计发现了这个规律,国家与国家比是这样,地区与地区比也是。
人必须顺应自然,尊重人类进化的规律。我们的所有身体机能和习性都是从父辈、祖辈那里继承来的,如果突然改变,人体因为不适应而导致生病。今天铺天盖地而来的所有慢性疾病都是这个原因。人类社会文明在近三十年到五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工作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突变直接导致了身体机能的严重下降。
就拿小孩的养育举例吧。过去小孩是从产道出生的,小孩在产道受到的挤压能使小孩头颅和骨骼得到锻炼,小孩的免疫力和抗摔打能力很强,不容易生病和受伤,而剖腹产的小孩就明显不足。过去小孩都是吃母乳长大的,过去小孩是哭着吃抢着吃,过去一岁前的婴儿是在摇篮或者妈妈的背上度过的,摇篮的摇动和妈妈的行走让孩子不停地运动,代谢得以顺利进行。过去小孩有什么小病,家长都能想到自然方法,感冒、发烧、咳嗽,采用自然方法发汗,扛过去,小孩的身体就越来越强壮。过去小孩的游戏都是以运动为基础的玩,而且没有玩具只能合作玩耍。过去小孩天一黑就睡觉,今天的小孩晚十点睡觉还算早的。
过去不一定都好,但过去是我们进化的根本。过去就是今天的父母,是我们的来源,是我们的根本。
今天的人之所以多病,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过去,过着“非人”的生活。人是白天劳动,晚上睡觉的,今天的人晚上有多长时间在睡觉?人,特别是中国人,是要吃五谷杂粮的,是要吃粮食为主的食物的,是要有饥饿感的。可是今天的人们,精粮吃得多,杂粮吃得少;加工食品吃得多,自然饭菜吃得少;菜吃得多,饭吃得少;整天吃得饱饱的,没有饥饿感。
人的异化,更准确地说是人的生活的突然变异,造成了今天人们健康的困境。生活富有本身没有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伤害人类自己,下一代伤害。
自闭症孩子都是家长带出来的吗?
自闭症的产生从时代和大势上来说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除了基因原因,还有些自闭症与孩子成长环境有关。
饮食错误 今天人类吃什么才最健康是由过去人类进化而形成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人类虽然是杂食动物,但食物结构中粮食对于人类来说是最有营养的或者说是最主要的营养。
什么食品最安全、最能适合肠胃的消化?自己做的饭菜,没有经过处理的水果是最安全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吃这些食物来生养繁衍的。其他任何加工食品,为了口味的需要,为了保存的需要而制作的,需要添加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长期使用都对人体有害。许多小孩没有母奶吃或奶水不足,有些儿童长期吃天然的饭菜太少,过多的摄取加工食品,还有的父母对小孩过分喂食,没有饥饿感,消化吸收就打折扣。
喝水不够 人的身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小孩更达到百分之八十。长期失水达到百分之一二,就会对身体的代谢和生化反应造成影响。吃饭菜水果以外的零食太多使身体对水分的要求更多,自闭症儿童喝水不够几乎是百分之百。
睡眠不足 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刚出生的婴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以上,3个月前要18个小时,1岁的小孩要睡13个小时左右。人的生长是以细胞的分裂为标志的,婴儿越小生长得越快,细胞分裂越多,小孩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睡眠不足有关。现代大人小孩晚上睡眠的时间很大部分被娱乐占去了。所有的修复和发育成长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任何疾病的康复都最后归结到睡眠上来,自闭症儿童更如此。
运动量太小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是按照体力劳动者的要求来设计的。生命力越强,运动的时间就越多,运动的能力就越强。我们的下一代越来越缺少运动,于是身体的消化系统、骨骼系统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精致照顾 过分享受 生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就会去呵护,小孩适当的哭是一种锻炼,锻炼肺活量,排泄身体废物,增强表达能力。生怕孩子饿了,就拼命地喂食物,追着孩子喂食,没有饥饿感,食物就不能完全消化,小孩的肠胃功能就越来越差。生怕孩子冷,就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孩子从此丧失抗寒能力。
生命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只有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只有饥饿才能吸收营养,如果孩子该吃的苦不吃,该自己要做的事不做,过分享受,就会生病。
除了以上,现在有许多夫妻身体不好,不能生育,有些勉强生育了,却给孩子带来很多先天疾患;药是用来急救的,可是有人当保健品使用,都是病因。
自闭症孩子从外形上就能看出来
消瘦纤弱 自闭症儿童身材一般很消瘦、纤弱,不结实,体重不够,阳气不足。个别儿童虽然体重足够,但身体笨重,肢体不灵活,体力不佳;脸型和轮廓不饱满,有些地方凹陷,如囟门闭合晚,前脑和后脑之间有明显的沟痕和过渡状态;皮肤苍白或晦暗,干燥,没有光泽;脸部肌肉僵硬,不自然,不生动,眼神呆滞。
烦躁哭闹 自闭症儿童大多数的儿童都有哭闹和烦躁、多动的问题,严重的有攻击或自伤行为。不但白天安静不下来,而且晚上也难以睡踏实。
胃口不好大小便不畅 肠胃不好是万病之源。自闭症儿童几乎都有肠胃问题,食欲不好,大便不畅。
感冒、发烧、咳嗽 体质不好,正气不足的儿童经常会有感冒、发烧、咳嗽等肺部疾病,自闭症儿童大多如此。
四肢凉不出汗 人体的温度是由血液来提供的,身体需要时刻保持37度的体温,如果体质不好,能量不够,四肢就会冰凉,四肢和头部这些边远地方得到的血流就不会太多,不能实现能量的充足供应。
怎么理解自闭症儿童的反常行为?
丰丰妈妈说:丰丰经常做狼嚎,咬人,攻击其他小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当孩子的大脑还没有成长发育到具有人的灵性的时候,一些动物的举动就出现了。从生理代谢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一种消化代谢现象。丰丰之前饮食非常不合理,几乎不吃素,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让他的能量无法消耗代谢。而且几乎没有喂过清水,食物在体内更加难以消化流动和吸收。肉食动物都具有攻击性,性情暴烈,而食草动物就温和多了,像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也是非常温和的。人是杂食动物,虽然可以吃肉,但不能太多,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兵兵的妈妈说:兵兵有两个最坏的举动,一是拍手,二是尖叫。
尖叫容易理解,因为他不会说话,通过尖叫来锻炼发音系统,提高肺活量,还能使头部的肌肉得到锻炼。实际上是一种在目前身体状况下的特殊的自我成长和发育行为。至于拍手,是因为他的肌肉像老人一样非常僵硬,兵兵的手部动作不灵活,不能做很细致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兵兵的身体需要通过拍手来获得身体特别是手部供血量,激活气血,从而获得能量而完成新陈代谢。
为为的妈妈说:为为多动,还有就是重复刻板的行为。
儿童多动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身体代谢不了而产生的一种生命活动,只要充分的运动就会消失。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之一是言词和行为刻板,不知变通。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的变化。
让孩子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他才能健康地成长。
《父母必读》特约资深中医专家
开出传统养育良方――
不用高级补品
不用打针吃药
用最质朴的原则
最自然的方法
养育最健康的孩子
保健篇
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育儿要顺应自然界四季变化、阴阳变化的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理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也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养生之道。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指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生长本身是一种能量、动力,是往上走的,属阳的范围,生长需要很大的阳气(能量、动力)来鼓动,所以春夏要补阳;而秋冬季节则进入蛰伏阶段,要保存,不能外泄。阴是物质性的,是最基础的保障,要收藏起来,所以秋冬就要养阴。
养育实操
按时令进食: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而秋冬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春季: 葱、蒜、韭菜、蒿类等都是很好的养阳蔬菜,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春天还要多吃些甘淡的食物,比如南瓜、核桃、鲫鱼、草鱼、黄鳝等。另外,冬季过后,孩子容易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情况,所以还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夏季:“长夏多湿”,所以夏天要适当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西瓜、桃、草莓、苦瓜、西红柿、绿豆、黄瓜等。还要吃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赤豆粥、莲子粥、百合粥等,既清凉解暑,又补养身体。
秋季:秋天气候干燥,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梨、芝麻、藕、银耳、菠菜、鸭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季:冬季气候寒冷,在饮食上要增加热量,以抵抗寒冷,保证身体健康,储藏能量,为“春生夏长”做准备。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食物。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按时令进食,最好以应季食物为主要来源,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尽量不要吃反季节的蔬果。
依季节穿衣:要让孩子感受冬冷夏热,春雨秋风,而不要保护过度,让他冬不觉冷,夏不出汗。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冬天冻着,夏天热着。于是,冬天让孩子整天待在暖气屋子里,夏天待在空调房间里,冬天冻不着,夏天不出汗。实际上,这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夏天一定要出汗,冬天则要适当地冻一些。冬天要养“藏”,是指身体内部的积蓄,为来年的“春生”做准备,而不是说藏在屋里不出门了。冬天的户外活动仍不可少。
另外,还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也很有道理。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再加上在整个冬天,孩子已经习惯了穿着较厚的衣服,一下子脱得太多,孩子不适应,容易引来疾病;而在秋天,因为孩子刚从夏天过来,身体里还蕴藏着夏天积累的热,过早添加衣物,容易形成内热。在秋天适当冻一冻,慢慢过渡,孩子的耐寒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为过冬做好准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中医理论:白天阳气上升,应该活动、劳作;夜里阴气上升,应该休息、睡眠。
阳是功能性的,是动的,属于热性,白天太阳出来,是阳气上升的时候;阴是物质性的,是静的、蛰伏的,属于寒性,入夜后,阴气开始上升。所以,在白天,我们精力充沛地活动,如劳动、学习、玩耍、吃饭等。而到了夜里,阴气逐渐上升,阳气被盖住了,人就会感觉到困,没有了活动的欲望。所以,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说要顺应一天当中的阴阳变化,来安排我们的生活。
养育实操
睡眠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孩子是在睡中长的。所以,一定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让孩子白天活动、玩耍,晚上好好睡觉,并保证他睡眠的充足。
但是, 在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头一碰枕头就睡着了,而有的孩子上床后却迟迟无法入睡。孩子入睡困难,是因为元阳太盛,阴气怎么也盖不住。非得等到夜深了,阴气特别盛的时候,他才睡得着。而到了早晨,阳气虽然上升了,但他还处于蛰伏状态,醒不来。要让这样的孩子早些入睡,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累了,晚上睡得就快了。如果这种情况很厉害的话,可以去看看中医,吃药调理一下。
通常男孩的阳气重,女孩的阴气重。所以,男孩更容易出汗,睡觉更不踏实。
三暖三凉,常保平安
中医理论:《小儿病源方论》中的“养子十法”提到: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背暖。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
养育实操:给孩子备个小坎肩,护住后背。但是,要掌握好暖的度,不可过暖。如果保暖过度,孩子背部出汗多,反而容易受风而感冒。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孩子脾胃功能较弱,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无法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养育实操:“肚暖”是孩子保健重要的一环,孩子睡觉时围上肚兜或肚围,盖好肚子,都是保持肚暖的一种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是阴经走得最多的地方,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
养育实操:尽量保证孩子的鞋和袜子每天都是干燥的,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因为潮湿会加快、加重寒冷引起的损伤。给孩子穿纯棉的袜子,而不要穿尼龙袜,因为它不透气、不吸汗。
头凉。头部喜凉恶热,因为人所有的阳气都汇聚在头上,而阳是要发散的,是要动的,你捂着它,发散不了,就会头昏脑涨。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 由头部发散,头热则会心烦、头晕,所以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
养育实操:在保暖上,要“重脚轻头”,保证孩子足暖、头凉,不要把头捂得过于严实,尤其是在室内。这样就能让孩子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心属丙火”,穿着过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让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宣发”、“肃降”的功能。
养育实操:孩子的衣着不要过于厚重,而且不要太紧,晚上睡觉时,被子不要盖得过厚,以免压迫孩子的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调理篇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要想让他健康地成长,就要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细心地调理与呵护。
“肾常虚,肺为娇脏,脾常虚,心为火为热,肝常有余”,这是中医对小儿五脏的认识,也就是说,小儿常有三不足:肾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而五脏与六腑是相连的:心与小肠相连,肺与大肠相连,肝和胆相连,脾与胃相连,肾和膀胱相连。所以,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就要小心呵护这三个不足之处。
肾常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小儿的肾气、肾精不充沛,需后天饮食营养的不断补充、化生和充填,才能正常发育。
调理重点:肾脏承担着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任务,宝宝的饮食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肾脏的健康。
6 个月以下的宝宝要纯奶类喂养,1 岁内的小宝宝主餐要以奶类为主。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是最优质的、无可替代的食物。
母乳不足或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用代替母乳的配方奶粉来喂养。鲜牛奶并不适合于婴儿,因为鲜牛奶中所含的矿物质比人乳多3 ~ 3.5 倍,使得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婴儿肾脏的溶质负荷增加,会对肾脏造成损害。配方奶粉的营养素成分接近于人乳,比较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和肾功能。
在孩子的喂养中,营养素供给的均衡很重要,并不是营养素越多、越贵的东西就越好。比如有的妈妈认为孩子多吃肉长得好。实际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容易导致便秘及消化不良,会使肾脏因为负担过重而受到损伤。
脾常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年人相对较多,但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容易为饮食所伤。
调理重点:孩子是元阳之体,生长发育特别旺盛,比成人的生长率要高很多、快很多,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就特别多。而孩子自身所具备的物质基础又很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要靠大量食物的摄入来获得,所以,孩子胃肠的负担特别重。而孩子的胃肠还很幼嫩,一旦饮食不当,很容易受到损伤。
那么,怎么喂养,才能既保证营养的摄入,又不伤害胃肠呢?做到下面几点,就能使孩子的脾胃无伤。
食要有时、有节。孩子每天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定时吃饭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胃肠的消化液分泌也就有了规律,能够很好地将食物消化、吸收。每餐吃得适量也很重要,如果好吃的就任他吃到撑,很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胃肠功能受损。
食宜全、宜暖。要让孩子得到全面的营养,就不能养成偏食的习惯,否则孩子可能会出现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又缺乏。要给孩子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否则胃肠堆积着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东西,可能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成为致病的因素。因为胃喜暖而恶湿寒,所以,要保护好孩子的脾胃,还要控制他吃冷饮的数量,也尽量不要吃凉了的饭菜。
食前静,食后动。胃肠消化需要血液的支持,如果饭前活动量太大,血液都集中在肢体、肌肉等处,胃肠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就会影响消化。而吃完饭一直坐着不动,胃肠也会减缓活动量,造成食物在胃里停滞。饭后散散步,可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愉快进食,谨慎用药。吃饭的时候情绪愉快,不仅饭吃得特别香,而且消化也特别好。反之,如果在孩子吃饭时或吃饭前后责骂他,会使他的脾胃受伤。另外,有些药物会伤及孩子的脾胃,比如使用抗生素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腹泻,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用药。
肺常不足
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在防御上不够有力,易为外邪侵袭。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了。
调理重点:宝宝出生之前,很多器官已经开始行使其功能了,但肺一直是“闲置”的。而宝宝刚一出生,这个在胎儿期最闲的器官马上就要开始进行大量的工作。从宝宝发出第一声啼哭开始,他的肺泡就已经张开,开始在空气中呼吸,肺也正式上岗工作,而且一生不再停歇。肺是呼吸道的终端,是过滤空气的地方,所以,要想帮助它减轻负担,一定要保证进入肺部空气的洁净。
保证家里空气的清新。尤其是孩子的房间,一定要定时通风换气,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保证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0 分钟以上。
不要在家里抽烟,更不能在孩子的房间里或当着孩子的面抽烟。
注意孩子的保暖,尽量避免因受凉而患呼吸道疾病。
及时治疗孩子的感冒,避免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
在流感高发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不要带孩子在汽车多的马路边上玩,以防汽车尾气的污染。
治疗篇
孩子不舒服,大多和吃有关。中医有句话:小儿不知饥饱。所以,家长经常为两种情况而苦恼:一是孩子胃口太好,经常吃多了,吃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胃口不开,吃饭像吃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脾胃,从而影响到他的消化吸收,生长发育。
吃多了,饿一饿
古人认为:“若要小儿安,须受三分饥和寒。”而孩子往往又是不知饥饱的,好吃的吃个没完,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肠出现问题,营养无法正常消化,停滞在胃内,身体的其他器官都会因此而受到阻塞,就可能表现为发烧。
晚上不要吃得太多、太好。孩子晚上又哭又闹,睡不好觉,多半是肚子不舒服,胃肠有点儿痉挛。导致胃肠痉挛的主要原因,是晚上吃得太多,特别是肉类等高蛋白的食物吃得太多。本来晚上给胃肠消化食物的时间就不长,加上晚上活动量小、消耗少,食物就会停留在胃肠过夜。食物停滞在胃里,肚子就会不舒服。所以,晚饭不要吃得太晚,尤其是临睡前不要让孩子吃太多东西。
嘴红脸红,饿一饿。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节假日带着宝宝出去玩,爬山、游泳、野餐……孩子食欲很好,兴致很高。可是回家后就生病了,为什么?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停食着凉。因为吃了大量食物后,需要很强的消化能力,而孩子玩得出汗后,凉风一吹,就会着凉。着凉后胃肠功能减弱,其他的器官也会因此而受到阻塞。而身上的热量过高,发泄不出去,只能通过发烧来释放出去。所以,发现孩子食欲特别好,脾气大,嘴唇和脸很红,要饿个一两顿,或者只吃少量清淡的东西,直到他的嘴、脸和耳朵不红了,才恢复正常饮食。这样他就不会生病了。
父母必读相关链接
在古代的皇宫里,遇到皇子不舒服,太医就会想办法让他大哭一顿,或饿一饿,病就生不起来了。哭和饿都是在消耗,都是一种释放和发泄,将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就可以避免生病。
不吃饭,捏一捏
有些孩子一到吃饭时就愁眉苦脸,毫无食欲,人也瘦瘦小小的;有些孩子平常食欲不错,可有时又突然不想吃了,嘴里还有酸臭的气味,甚至恶心、呕吐。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些孩子多是患了积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积”。
中医认为,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身体有“积”的主要病因
1.妈妈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或宝宝是早产儿,先天肠胃功能不足;
2.孩子在饮食上经常饥饱无度,加之大人盲目给吃营养食品、零食,损伤脾胃;
3.婴儿时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消化功能较同龄孩子差。
孩子有“积”后,大多表现为见饭不喜,没有饥饿感,但喜欢吃冷饮;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毛发稀疏、枯黄;脾气烦躁易哭,夜间入睡不稳,额头上出汗较多或面红耳赤,口中有臭秽气味;体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缺乏,血色素也偏低。
积食居家治疗法
宝宝有“积”,可以通过吃健脾、消积的药物治疗,但对有些宝宝来讲喂药很困难,并且见效慢。中医传统疗法即捏积,对治疗宝宝有“积”有其独到之处。捏积也称为小儿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腧穴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捏积的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行,并且见效快,疗效好,没有毒副作用。方法为每天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推脾土:脾土穴经位于拇指螺纹面。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 次,每次推200 次,可治疗呕吐、腹胀。
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可用拇指揉此处,每天1 次,每次揉50 ~ 100 次,可治疗腹胀、食欲不振。
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可用食指和中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 次,每天1 次,可治疗腹泻。
捏脊4 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推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 次,可治疗厌食、腹胀、腹泻。
推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可用食指和中指推动按摩此处, 每天1 次, 每次100 ~ 200 次, 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捏积VS 捏脊
捏积和捏脊其实指的是同一种方法。捏积是俗称,指的是消除积滞存食;捏脊是指捏的部位在背部脊柱部分。目前教科书上统称为捏脊。
2款伤食药膳
山药粥
山药100 克洗净切薄片,小米100 克洗净后加水适量,旺火煮开,然后文火慢煮至成稀粥状,分次喂服宝宝即可。
消食健脾粥
莲子15 克,芡实15 克,山药50 克,扁豆15 克,焦山楂15 克,炒麦芽15 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开20 分钟后去渣,再放入粳米200 克熬煮成粥频服。
此粥可调节、增强消化功能,有健脾、消食的作用。
8 大民间偏方,中医解读对与错
所谓的“偏方”就是老百姓在长期生活中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经过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才能一直延续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医专家对偏方的专业解读吧。
偏方1:神奇的炒米糊
将大米炒糊,再加水煮沸,然后在汤里加少许奶粉给腹泻的宝宝喝,可以有效止泻,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中医专家解读:用炒过的大米碾成粉冲泡后服用治疗小儿腹泻,是简单易行的民间验方。治疗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户晓的中药,经过炒炙焦黄的谷稻芽(大米、小麦)具有消谷积、化肉食、运脾收敛的功效。所以,宝宝患轻型腹泻或在腹泻恢复期,都可以用这个验方辅助治疗。
偏方2:能止泻的野草
遇到宝宝腹泻,可每天用鲜马齿苋100 克,洗净煎汤,加2 小勺红糖,给孩子喝汤。通常喝3 天后见效,一周内痊愈。
中医专家解读:马齿苋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止痢的作用,常用来治疗腹痛、肠炎、红白痢疾,如果应用鲜药作用更好。
偏方3:用鸡内金化积食
宝宝吃多了积食,可以用鸡内金(鸡胗外面的一层膜)晒干,然后捣成粉末,用温水冲开,让宝宝连渣带水喝下去,虽然难喝,但很管用。
中医专家解读:这个偏方很有科学道理,也符合中医理论。鸡内金具有消食化滞的功效。在我们宰杀鸡鸭等鸟禽类动物后,打开鸡(鸭)胗就会发现里边包裹着许多泥沙,可见其消化的能力有多么强大!在农村,许多人家都会积攒几个鸡内金,放在锅里微火焙干,宝宝积食时研成细末喂给他吃,疗效非常显著。就是在今天,鸡内金仍大量被临床医生用于治疗纳食不香、腹胀腹痛、脾胃虚弱的患儿。
偏方4:鸡蛋黄湿疹克星
把煮熟的蛋黄放在铁勺内翻炒, 炒出油来,然后用这种油给宝宝抹在长湿疹的部位, 不仅能治疗湿疹,还能令小脸皮肤变光滑。
中医专家解读:这是民间治疗小儿湿疹的一种方法,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一种成分:糠馏油,这种油是从鸡蛋黄内或从米糠中提取的,用于治疗各种有渗出性的皮肤病。当然,这种油不是对所有的皮肤病都有效,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
偏方5:好喝止咳的萝卜蜂蜜汤
将一个白萝卜洗净,掏空中心后,放入100 克蜂蜜。把萝卜放到碗里,隔水蒸20 分钟。吃萝卜喝汤,每天2 次。
中医专家解读:萝卜既是蔬菜又是药材,具有宽胸理气的功效。萝卜子又叫莱菔子,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有润肺止咳、消胀理气、化食通便的功效。蜂蜜更是润肺的要药。此方作为家庭食疗保健服用可以,但是如果痰液较多,咳嗽很重,则不宜加入很多蜂蜜,因为蜂蜜甜度较高,更易引起咳嗽。由于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不适于1 岁以内的小宝宝服用。
偏方6:鸡蛋、银币可祛风
遇到宝宝受风感冒,可以将鸡蛋带壳煮熟剥皮,将蛋黄取出后,放入一枚银币,让蛋清包住银币。蛋清外面再用一层纱布包住。趁鸡蛋热的时候,用它轻推宝宝的额头、太阳穴, 过一阵子银币会变黑。将变黑的银币用柴灰或布擦净,再重复上述动作。
中医专家解读:这个方法实际就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的刮痧。现在市场上有专业刮痧用具,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了。用鸡蛋清包住银币只是起到缓冲的作用,银币变黑并不能说明病情的轻重或治疗有效。因为银币接触空气后发生了氧化,自然就会变黑。建议较小的婴幼儿不要使用此方法,因为小儿皮肤娇嫩,很容易损伤。
偏方7:酒“拔”凉气
口内含酒对着宝宝的肚脐眼往外吸气,直到感觉口内发麻为止。这种用酒拔凉气的方法,可以缓解孩子肚子因为受风疼痛的症状。
中医专家解读:这个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卫生,最好不要用。现在有许多药物和治疗手段可以治疗小儿的胃肠痉挛,比如中药脐部贴敷或中药穴位导入,都能及时帮助孩子解除痛苦。
偏方8:吃些小药保平安
就像花生米是花生的孩子一样,莲子是莲的孩子。
八月荡舟采莲蓬,食莲子,这是有数的。
但在随父母举家北迁以前,我却从未食过莲子,甚至连莲也极少见。
黔南山区土地金贵得像撒落的金豆豆,这些地应时耕种,不是插上了水稻,就是种满了油菜花,一年到头青黄接续,有的稻田间还放养了鱼,等到稻穗壮籽了,鱼也长肥了。几块巴掌大的水塘常年蓄满了水,被派作了养鱼,水面上密密匝匝地漂浮着一床有些油腻的细碎的绿浮萍,却难觅莲的踪影。只有一种生着长长的茎和马蹄形叶子的毛芋头,猛地瞧上去有些像莲,却是扎根在旱地的。可能是这儿不适应莲的生长,也可能是乡下人舍不得腾出紧张的水面去种在他们看来用处不大的莲,讨生活逼退了任何闲情逸致,总之莲远远地栽种在了我的视线之外,也许在铁轨的某个尽头。
沿着一路埋藏伏笔和悬念的铁轨,我们一家四口像四只包裹被丢到了郭城的站台上,然后火车继续昂首呼喊着追赶生活的源头。我说过,这是我们家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大迁徙,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迁徙带给了我陌生的声音、环境和人,让我好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一种头重脚轻的失重状态,就像一个在乡下住了许多年猝然进城的农民一样。那一年我不到十四岁。
郭城离微山湖不远,湖上产莲,红的、白的都有。没了山的阻隔,直来直去的风年年送来了湿湿的空气和淡淡的莲香,有一年秋天干燥的芦苇荡着起了大火,有人爬上郭城最高的山望到那儿黑烟滚滚,遮住了火光,过路风如实地将灰烬吹送给了我们,天空中浮游着无数黑蝌蚪,丝丝缕缕像线头,慢腾腾地落下来,铺作了黑压压的一层。
我很快有了新的口福。我指的是莲子。绿油油的八月,绿衣绿裙的莲蓬经采莲人的手,充实了我们的生活。
在临山路两侧,隔上几步远,就有人坐在路牙石上,面前展开了一张塑料布,上面随意地堆放着莲蓬,像冒尖的青翠的小山,身旁还躺着一条鼓鼓囊囊的编织袋。他们热情地招呼着来往的行人,骑车的、步行的,有人驾着突突冒烟的家伙,嘎地停在摊前,却不熄火下车,骗腿骑在上面说:“给我来十个。”说着递过去皱巴巴的一角钱,接了袋子挂在车把上,用力地踹了一脚油门,突突地撒下一串黑烟蹿远了。
在鱼市上,贩鱼的身旁也躺着一条鼓鼓囊囊的编织袋,袋子敞开了口,几个莲蓬相互拥挤着往外探头探脑。他们起早贪黑地跑脚是为了兜售新鲜,在鱼虾以外,莲蓬只是他们顺手牵来的心情,似乎无声地证明着他们的鱼虾确实和莲蓬一样来自湖里,而卖得好坏对他们不太重要,与需要不时洒水保鲜的鱼虾相比,莲蓬的确让他们省了许多心。
这两类卖莲蓬者有男人,也有女人,但都不是渔人。我一直幻想着有真正的渔人,最好是渔姑,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湖的气息,颤悠悠地挑着担莲蓬进城来,脆生生地扯着湖水滋润的嗓音,清清亮亮地喊:“卖莲蓬啦,鲜莲蓬,嫩莲蓬,甜莲蓬,一角钱十个,快来买哟。”就像湖面上随风飘过的渔家小调,染绿了一条街。但真正的渔人和渔姑都在上游,他们或驾船漫湖撒网打鱼,或荡舟踅入荷花池采摘莲蓬,只有那些卖莲蓬的人往湖边站了站,连鞋都没湿,就从岸上接过莲蓬来到了城市。
莲蓬是极母性化的东西,这样说是因为它翻扣过来,形肖。
莲子是这房乳大的孩子。一颗颗莲子隔着胞衣似的房间,并肩站立,相依相偎,是一个个抱成团的乳名,是一尾尾唼喋的青鱼儿,也是一只只穴居的羊羔羔。
剥食莲子,我往往从莲蓬一角下手,撕开一道口子,渐渐突破,慢慢地剥完一个莲蓬,留下一个个空荡荡的房间,零乱地散落在那儿。凸出的莲子像弥勒佛的肚子,剥开青翠圆长,是乐府里的那种“青如水”,去了皮白白胖胖的,富态有余,梢端洇着一圈乳晕似的颜色,食着却并不好吃,嚼在嘴里有些干涩,还有些苦,这是因为老了,而苦的则是蜷身伏背的莲芯。
那种凹进去的莲子像羞于见人似的,攒身往房间里躲,仅露出尖尖的一点。这种莲子是淡青色的,还有点泛白,个头不大,却嫩,口感极好。剥开如小花生米,细腻新鲜,绽开了陶瓷的光泽,丢进嘴里脆生生,甜丝丝,没有一点渣滓儿,仿佛入口即化。
有了这食的经验,我买莲蓬一般不挑那些个大凸出的,而愿挑些小个而凹进去的。这举动在旁人看来有些犯傻,莲蓬是按个卖的,过去是一角钱十个,现在是两角钱一个,不论大小一律按个查钱,似乎谁都愿拣大个的拿,仿佛买了小的就吃了大亏,可我偏偏对小的情有独钟。一次坐船到湖里去玩,两岸浓密的苇子像睫毛随风趔趄,摆船的渔人领我们钻进了荷花池,闻着无边稠密的莲香,任我们自己去摘莲蓬,我扒拉开莲叶,挑着那些小个的摘。那渔人赞许地对我说:“还是你懂呀。”其实面对这一重重明艳照我的莲花,我只是觉得那些大而老的莲蓬与其摘了去,不如任它们守候在这儿如抱柱的尾生,自行苍老变黑,最终散了落了融入这百里湖水,到了明年又多生一茎莲叶、一朵莲花、一枝莲蓬……
但市面上一年到头卖的莲子多是老透后剥了晾干的,有的还用硫磺熏过了,瞧上去形迹可疑,是那种惨白而无光泽,煮起来像一颗颗铜豌豆,轻易不烂,寡然无味。莲子晒干了是会泛黄的,与书页一样,这是它自然的肤色,像个黄种人,我买莲子就买这样的。
不久前我买了把莲子,暗红的皮,像隔年的花生米,据卖主说是红莲生的,白莲生白莲子,红莲生的自然就是红莲子了。
我泡了片刻,与冰糖、银耳、百合、红枣等一起煲了,浓浓的一锅红中,珊瑚似的白宽衣解带,扑面甜蜜的腾腾热气。我找出买了多时不舍得用的一套景德镇青花瓷器盛了,蓝莹莹的花在碗沿上悄悄地开着,碗内热气缭绕之中莲子静静地卧在那儿。我尝了一颗,有些甜,不是莲子的甜,而是冰糖工业化的甜;再品则有些苦,越嚼越苦。我有些疑惑,剥开一看,只见莲子中央赫然躺着一叶莲心,翠绿欲滴,原来剥莲人为了省事,竟然没来得及去心,这让我在甜蜜的包裹里意外地尝到了莲子清苦的内心。
一叶莲心躺在莲子内心深处,像一艘袖珍的蚱蜢舟,正穿过青花瓷碗般精美雕琢的城市,涉向有水的故乡。
在这样的冬夜,我耳边又飘起了“卖莲蓬啦,鲜莲蓬,嫩莲蓬,甜莲蓬,一角钱十个,快来买哟。”
窗外大雪正撒欢似的猛烈下着。
蒜
说到蒜,我自然想起了洋葱。
一头洋葱,被剥去干枯表皮,露出本真肤色,紫中透白,泛着瓷质的光泽,像婴儿胖嘟嘟的脸蛋。但我知道,它的细腻光洁层层包裹的是辛辣,那种一瞬间就能如雾似水地漫漶开来的辛辣。果然,贴着冷冰冰齐崭崭的刀锋,一瓣瓣辛辣迎刃盛开,四下漂浮在空气中,从眼睛开始,一下子狠狠地击中了我。我使劲闭紧了眼睛,将明亮关到了窗外,泪水不可抑制地恣肆流淌,像果核纷纷坠落。我不敢睁开眼睛,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正视它,但我手中的刀仍在帮助它盛开,这让我像一个盲人骑着想象的瘸马,凭空冲撞在锋利和泼辣之间。
一头洋葱轻而易举地弄哭了我。我似乎很久没像这么流泪了,即使在某些应该流泪的场合,我的眼睛像龟裂的土地挤不出一丝儿湿润,仿佛我真的已经心如止水坚硬如铁,但一头洋葱却弄哭了我。
我就在这时想起了蒜。
一瓣蒜,被剥去贴身表皮,露出本真肤色,纯粹洁白,泛着初雪的光泽,像婴儿吹弹即破的肌肤。但我不知道,它的细腻光洁紧紧包裹的是什么,我慢慢地咀嚼着它,辛辣迅速释放了出来,似乎不那么嚣张,也不跋扈。过了一会儿,我才发觉藐视和忽略了它,那种辛辣像寻到了合适土壤,落地生根,缓缓辣上了心。我觉得火辣辣地疼,却说不出口,也喊不出声,像哑巴吃了黄连,内心空荡荡的仿佛放了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好半天才渐渐熄灭。
内向的蒜与内向的洋葱一样,内心都充满游走着一束束火焰,它们都将火爆热烈的坏脾气深深隐藏和伪装到了我们看不到的内心。
蒜曾经与我们沉浮飘零的童心密切相连。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常常剥蒜取了中间的蒜白去钓鱼。那时钓鱼没那么多讲究,一段线、一根大头针淬火后弯成的钩子,再有一截蒜白就行了。蒜白挂在线上,被丢进水里,横渡如一叶芦苇,水下鱼儿咬钩了,拖拽得它前仰后合,一会儿沉下了水,一会儿又浮出水面,我们的心也跟着上下沉浮。朱文与我一同站在一块硕大的岩石上,它耸立在水中,表面平整如磨盘,正午的阳光将它晒得暖洋洋的,像一张等待浓睡的床。石下是一汪盘着旋儿的水,清澈得望得见鱼群稠密油黑的脊背,好似无数柳叶横插在水中,偶尔一阵风儿刮过,吹皱了一汪阳光,像随手撒下了一把碎玻璃,明晃晃刺得我睁不开眼。朱文不用钓竿,捋着岩石垂直放下了线,蒜白被水席卷着到处趔趄,他不错眼珠地盯着它,不住手地提线,一尾尾鱼拍打着尾巴水淋淋地出水了,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他兴奋极了,整个正午都沉浸在放和提串联的动词中,直到筋疲力尽。现在想想这情景像是做梦一样,但那时水清鱼旺,甩下钩去,决不会空手回家,一截蒜白的确扯着我们的心沉浮飘零,遨游在粼粼水上,带给了我们许多潮湿而新鲜的欢乐与惊喜。
我家的蒜臼子数得清,只有一只。它是用棕树刻的,表面粗糙而简朴,有一个底座儿,由下向上腰身渐渐开阔,内心真实地保持着最初的纹路与肤色,扑鼻浓郁地道的蒜味儿,仿佛一圈圈地长进了木里,又经久不绝地散发了出来。与它相依为命的是一根铁杵,它是货真价实的铁,同样表面粗糙而简朴,浑身漆黑如墨,攥在手里沉甸甸的。它们总是与水饺并肩生活在一起,每次包水饺时,父母亲就安排我和弟弟捣蒜,因此我们一看到母亲刷蒜臼子准备蒜了,就知道又有吃水饺的口福了。我们仔细地剥好蒜,倒到臼里,抓起铁杵用力捣着,那些光溜溜的蒜瓣儿圆滑淘气,仿佛故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在杵的捣击下纷纷蹦跳,有的逃出了臼外。费了好大劲,我们才将蒜们捣成了泥,用勺子刮到盘里,淋上醋、香油等,然后静静地守着那一盘泥泞,默默地等着水饺出锅。待到水饺热气腾腾地出锅了,我们抢先探箸搛得一只,夹到泥泞里裹上一裹,迫不及待地塞进口里,蒜的香辣包罗汤汁丰盈的水饺烫得我们直吐舌头。
这只蒜臼子后来被父母亲从贵州千里迢迢地背到了山东,许多次与水饺一起现身在我们温暖和睦的生活中。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了它(我就是这么一个不可救药地恋旧的人),向母亲问起了它的下落,母亲有些惋惜地说“底掉了,不知丢哪儿了。”我似乎可以想象得到,那根铁杵攒足了劲,一下一下地捣打着它,底座儿如牙床慢慢松动了,终于脱落了。生活的某个角落轰然塌陷了,张开口子,许多岁月和记忆就如沙子悄悄漏走了。我的本意仅仅想知道它的下落,不意竟勾起了母亲遥远的话题,整个下午她都在努力拾拣和还原着那些漏走的岁月和记忆。
生活中不能没有蒜一类的辛辣,当然也少不了盛装它们的容器。我家又添了几只蒜臼子,它们分别有着不同的质地和体形,杵也入乡随俗地换成了木的或石的,着实比原来那根中看轻巧了许多。我们常轮流用它们来捣蒜泥蘸水饺吃,或将蒜与鲜辣椒一起砸碎了喝面条,但我感觉怎么都不如原来那只亲切与顺手,我相信是它永远让我怀上了一种遥远的旧,丢不掉舍不去了。
来到山东,我所在这座城市周边的几个县都盛产蒜。生活常识和经验姗姗迟到地告诉我,和许多其他东西一样,蒜也有土洋高下优劣分野,比如有一种杂交蒜,是蒜中间的“混血儿”,个大、瓣多而味淡,像那种隔靴搔痒不疼不痛的文字;春节前后,正是寒风吹彻的数九天,有一种蒜提前上市了,是那种独头蒜,紫红的薄皮,像一盏盏红灯笼,剥开里面圆滚滚白花花的一头蒜,口味辣而有些纯正,但它们都长不大,像营养不良的婴儿,如昙花匆匆现身以后就从市场上消失了。当地最偏爱的是一种叫四六瓣的土蒜。它名副其实,每头不多不少地偶着生,不是四瓣,就是六瓣,仿佛可着劲儿长的。我前头描述的辣到了心的就是这种蒜,只是它产量低,以稀为贵,混迹于许多相似面孔中间常常叫我们莫辨真假。
有一次我去京城,顺便替人捎这种蒜,他远在加拿大的朋友点名要它。我用一只纸箱子装了,又用绳子捆了,拎着乘上火车经过一夜颠簸交到了他手里。他大概对它只听说过,却没见过,乍一见到又细又密的根须上沾着干巴巴的泥土,顿感大失所望,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的。我没问他打算怎样将它们平安送往异国他乡,我的眼前一直晃动着那一簇簇沾着泥土的根须儿,不知它们能不能抚慰得了那副隔着万水千山的乡愁的胃口?
平民一样生活着的蒜最风光时是闹“非典”时,那时它是一款杀毒武器,帮助心惊胆战的我们防范和剿灭着不速前来的冠状恶魔,这让它和“84”消毒液一样身价倍增,不仅市场上难觅踪影,价格也见风涨了许多,似乎打马奔跑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了,但随着“非典”绝尘远去,它又回到了生活本来的位置,一切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似的。
我儿子每年等到蒜要发芽时,都要选些剥皮用铁丝穿了,像一圈花环,又像一顶桂冠,放到各种容器里,浇上水,不久就茁壮出了绿油油的蒜苗。水干了,远离泥土的根像焦渴的舌头,打着卷儿地寻觅着湿润,四周洇下了一圈昏黄,苗面黄肌瘦像得了一场大病。我有时剪了它做菜,下了面条放上一些,养眼又养心。看着它嫩绿中泛着鹅黄的身影,齐刷刷地像麦苗,我有些不忍下剪,儿子总在旁鼓动我快剪,但它除了色彩诱人,味道却似乎淡到了没有。
蒜有时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它的气息,吃过蒜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吃了蒜,只要张嘴呼吸,远远地就能闻得到。进了办公室,满屋子都充满着这种气息,敞开门窗好半天驱赶不走。它顽固而执著,随风飘散在空气中,仿佛某些生活往事和痕迹轻易抹杀不掉。曾经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当然也包括口腔里的蒜味,大概这味道属于较难忍受的。其实要消除这味儿有很多办法,最简单的就是嚼一把茶叶,茶的清苦与沉静可以消弭蒜辛辣的虚妄与难堪,可以让你重新口齿芬芳,呼气如兰。
蒜沉默不语,将火焰深深地锁进了内心,仅在被粉碎时泼辣地漫漶和击中我们,但喜欢挑衅的我们仍不放过它,不忘在言语上讨得它的便宜,比如说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琐事,像一地蒜皮,与鸡毛一道,轻飘飘的挣身欲飞,乱糟糟的数不清理还乱,而形容某人磕头如捣蒜,让我一下子想起了举杵捣蒜的情形,但蒜如此被人自作聪明地利用到头点地,我却替它鸣冤屈,抱不平;还有“装蒜”,就让我怎么也弄不明白人装糊涂碍着蒜什么事了,非得将它扯上陪绑,反倒不如猪鼻子插根大葱来得明白。
还有一种头发,叫蒜发,说的是那种壮年人的花白头发。我理解就像过去看到的那类少白头,触目惊心地花着混生乱长,底下却是一张年轻光洁的脸。黑发与白发同头杂生,而且渐显黑发哗变与倒戈、白发蔓延与领先大势,就像雪花落进了焦木中,寂静无声,淋熄的是岁月。
只是这发与蒜有什么关系呢?
叫我费解想疼了脑袋也无结果。
辣 椒
辣椒像一个烈性女子,皮包着火焰,一点即着。
我自小长在贵州,那儿是地理意义上的辣椒带,吃的记忆无不与辣椒有关。人们随意地叫它辣子,就像唤自家妹子和姑娘。到了山东我惊讶地发现,有时这儿也叫它辣子,比如我们这儿就有一道家常菜――“辣子鸡”,但更多时候它被叫做了辣椒子。我理解这是南北脾胃的偶然投合与默契,是美食理想的必然邂逅与拥抱。
我与辣椒最早亲密接触,来自婴儿时候。听母亲说,我吃奶到七八个月光景,她决定给我断奶了。那时她早已上班,每天上午要从机床厂走十几里路到东山上的托儿所,赶在十点前给我喂奶。她怕乍一断奶,我会又哭又闹,自己忍不住又喂给我吃,因此听从外婆的建议,狠狠心往上涂抹了些辣椒面。我像往常一样探头衔住了,舌头和嘴唇立刻像被强大电流过了似的麻木和颤栗,我无法准确地表达出那种滋味,心想甘甜醇美的乳汁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惊吓和委屈得哇哇大哭,从此再也不敢靠近了,我也顺利断奶告别了哺乳期。我一直相信,母亲是在以这种方式对我进行辣的启蒙,这也的确从生命的源头上培养了我亲辣食辣的胃口。
与我相比,儿子断奶容易多了。轮到妻给他断奶了,她将他交给了母亲,由母亲搂着他晚上睡觉,自己往上涂了些紫药水,儿子两手乱抓双腿狠蹬地又哭又闹,等到抱在妻怀抱时,他瞪圆了亮晶晶的黑眼睛,盯紧了面前陌生的紫色,表情惊恐而迷惑,说啥也不肯吃了。妻成功地断绝了儿子对乳汁持久而狂热的思想与迷恋。
我们家那时似乎无辣不吃饭,主角当然是在贵州土生土长的母亲,客居的父亲就逊色多了。关于这些,我脑子一片空白,仅仅捋着母亲的讲述寻到了那浓烈炽热的味道儿。我开始记事儿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街头吃米粉,桌子上放着满满一罐头瓶油辣椒,它是将辣椒面用沸油泼炸了出来,香而且辣。一个男人要了一碗牛肉米粉,在我对面若无其事地吃着,我发现他拼命地挑着辣椒,比吃米粉还猛烈与大方,嘴里咂出了陶醉而满足的声音。店家大概也看到了,她有些心疼,但她忍着不好意思说,也不能说,辣椒本来就是免费的,是她为吸引食客精心调制的,逢到了这样能吃辣的主儿,她只能自认倒霉蚀本,嚼碎了牙往肚里咽,却万万干涉不得。男人放缓了吃米粉,加快了吃辣椒,他终于吃完了米粉,那瓶辣椒也奇迹似的见了底,他边抹着嘴边啧啧赞叹“真香,真香”,不知是在夸米粉香还是辣椒香?付了帐扬长走了。店家冲着他的背影狠狠地啐了一口,无奈地收起了瓶子,一只盛过辣椒的瓶子空荡荡地站在那儿,像被抽去了脊梁似的火焰,只会勾起嗜辣如命的食客们的欲望与愤怒,让他们怀疑和迁怒于店家的疏忽与小气。
从贵州到山东,母亲一直没放弃她的饮食乡愁,她一成不变地保有对辣椒的亲近与热爱。临离开前,父亲找来了许多纸板和草绳,用来捆绑保护那些家具,它们将乘上锈迹斑斑的闷罐车,尾随在我们身后走上颠簸旅程,母亲则坚定不移地带上了那只坛子,她仔细地用报纸和纸板将它包裹得严严实实,小心地用草绳一圈圈捆绑得牢牢固固,像一个等待出土重见天日的文物。在她慈爱而热切目光的注视与抚摸下,坛子和家具们一起上路了。它们经过漫漫两周的旅行,有的骨头折断了,有的被摩擦得伤痕累累,但坛子完好无损。当母亲迫不及待地替它松绑,掀开它的盖头时,它真的像一个重见天日的出土文物,精神抖擞地站在我们面前,让母亲欣喜万分。
坛子周身绘着花纹,像精美绚烂的文身,肚大口小,沿着口端一圈儿留有空间,可以随时添水,合上盖子后能够保证坛里的东西在水的滋润与养护下新鲜长久。它像采集火种的圣杯,储存着母亲的火种,始终熊熊燃烧在她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每年夏秋,鲜红的新辣椒上市时,母亲都会准备一只大铁盆,一张菜板,她戴着墨镜和胶皮手套,乱刀剁着那些洗净又晾干的红辣椒,辣椒被归拢到一起,但很快躲避刀锋似的四处迸溅,又重新被母亲划拉在了一起,在她坚定而密集的手起刀落之间,辣椒终于被水淋淋地剁碎了。它们和姜、蒜一起被装进了坛里,添加了盐、冰糖和酒,合上了盖子,注上了水。母亲是在做糟辣。这是她从外婆那儿继承过来的手艺,现在许多手艺都不可避免地被机器代替了,由繁复劳累一下子过渡到了简单轻松,剁辣椒这种体力活也不例外,完全可以将辣椒倒入机器,摁一下按钮,粉碎的辣椒就抽筋似的流淌了下来,但母亲仍然相信自己的手,她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剁碎辣椒,就像她买肉包饺子,从不交给机器去反复加工绞碎,而是愿意一刀一刀地在菜板上剁出滋味与精细。这样做的糟辣充满了劳动的芬芳,过些日子掀开盖子,扑鼻纯粹浓郁的清香,入口鲜美醇厚,辣味绵长像一坛美酒。
若干年后,在乡村我看到岳母做酱豆儿,她先晒干了红辣椒,将它们放到碓窝子里,用杵一下一下地捣着,辛辣的气息像浓烟迷了她的眼,她流出了泪水,但她忍住了,筛出了粉面儿,继续捣粗大的,终于全部捣成了面粉似的辣椒面儿,用细腻如发的筛子轻轻一筛,纷纷扬扬地飘了下去,像下了一阵辣椒雨。她一把一把地抓起辣椒面儿,撒到煮熟的黄豆上,红灿灿的像一缸落霞。
这样的情景与母亲多么相像啊!她们都是苦苦恋旧的人,像相信手一样信任劳动,她们的内心澄澈宁静无比踏实,像圣洁的阳光普照,那是创造的光芒。
我是一个饮食男人,从不拒绝和排斥厨房油烟与美食诱惑,我愿在稿纸以外厨房以内表达我的审美理想,葱姜蒜辣椒是我酣畅淋漓的文字,油盐酱醋是我锦上添花的标点。我喜欢吃那种挣身朝着天空生长的辣椒,它是投枪与匕首似的文字,像牛虻叮你一针见血。那是一种跋扈与嚣张的辣,拼命地积攒和释放出来,孤注一掷地击中了我。我受不了了,额头汗珠密集,张嘴呼呼喘气,像口中塞了个热地瓜,肠胃蠕动加快,仿佛秤砣绑在腿间拖坠着我下沉,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两头受气,像风箱里的老鼠。儿子嘲笑我是扛着竿子戳马蜂,能惹不能撑,想想真是敲到了点上。
我将辣椒们并排摆放,它们像一队脾气暴烈的士兵,一刀一刀地接受我的检阅。电话铃响了,我扔下刀去接,随后去方便,我完全忽视了手指间残存的火焰,火焰燃烧着灼到了那家什,起初没觉得有什么,过了一会儿,火辣辣地疼痛难忍,恨不得跳起来扑进水里熄灭它。我隔着裤子抓了几把,像隔靴搔痒,却更加痛苦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更不是,又说不出口,像一只被辣抽打的陀螺,平静不下来,一直折腾到筋疲力尽。
有时我会做点盐蘸,它是将辣椒们放进烧热的锅里,用铲子翻几圈身,在蒜臼子里捣碎了,调些盐和酱油。然后煮上一锅清水大白菜,血红清白,夹了白菜在盐蘸里轻轻涮了,穿了一身红衣趁热吃了,既开胃又下饭。简单朴素而后劲火爆的盐蘸总让我想起在黔南的冬天围着火盆吃火锅的情景,只是那时辣椒是顺手在火盆里烧糊了揉碎,我更喜欢那种随意散漫的方式。
在朋友家,他做了一辈子护士长的母亲端上了一盘菜,那是几个灯笼状的辣椒。我知道它有着肥厚的肌肉,像仙人掌,甘甜爽口,我习惯叫它菜椒,仿佛它不是一种代表辣的味道,而是一道菜。但此刻它被掏空了瓤,塞满了肉末儿,下到沸油锅里稍炸片刻,被迅疾地捞出沥净了油,又上笼屉蒸。我吃了除了肉味,竟无一丝儿辣椒的气息,只有那努力萎缩的形状还保持着辣椒的样子。
这辣椒是另一类女子,温吞如水,低眉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