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企实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联教 实践教学
作为世纪之交的新生事物,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软硬件条件和办学经验的历史沉积尚少,自身的办学规律还没有形成,但其特殊的办学环境和独特的办学经历,给教育教学改革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因此,如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许多独立学院共同面临的课题。
近两年来,为了改革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与株洲太子奶集团、鸿扬家装有限公司等地方知名企业横向联合,共同构建校企联教平台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运行管理,对学院和合作企业产生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一、独立学院实行校企联教的必要性
(一)培养定位与服务面向的需要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以造就一批真正能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与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它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以求“立足湖南,辐射省外,面向全国”。由此可见,学院只有以地方为依托,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学校层次不同,其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学生实习条件等方面与二本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跟其“正面竞争”或“东施效”显然都不是办学的科学策略。因此,学院应充分利用地方知名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紧密合作办学,优势互补,才能逐步打造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东方科技学院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从办学之初就确定了“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品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一体化特色。学院通过跟企业的合作培养,能够深入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以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制定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建立及实现。此外,学院树立了“以特色创品牌,以个性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教育思想,通过校企联教机制的构建,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独立学院只有根据自己的学校现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才能为学生构建出真实的职业环境,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校企联教模式也可以有效地补充独立学院办学实践条件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自身的优势。
(三)合作企业人才需求的需要
近年来,湖南地区地方企业的蓬勃发展为独立学院开展校企联教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求职就业都很困难,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更是难上加难。但对于地方企业,独立学院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一方面是名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不愿到地方企业来,来了也难留住,造成人才引进困难;另一方面是愿意来的毕业生大部分实践能力不强,工作上手慢,导致企业二次培养的投入大,人才成熟期长,企业不愿用。近两年,很多有远见的地方企业家,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人才质量观与人才引进策略,把“基础扎实有潜力、实践能力强上手快、思想稳定留得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逐渐把更强调应用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优秀毕业生作为人才引进的考察对象。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人才需求的趋势,通过校企联教模式,为地方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与技术人才。
二、独立学院校企联教机制的构建
独立学院实行校企联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这也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校内实习及课程设计、校外实习等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工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东方科技学院在校企联教机制的构建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教学体系的重构
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依附于课程,为课程教学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东方科技学院把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相对独立起来,10学时以上的实验或实习环节单独编排课程号,将实践教学环节重组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群。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出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设置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把传统的课程设计环节整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针对企业的营销管理或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设计。重构后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个教学群之间前后衔接,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校企联教平台的建设
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条件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是独立学院宝贵的办学资源。通过协商,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与株洲太子奶集团、鸿扬家装有限公司等地方知名企业横向联合,建立了长期有效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并配合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完善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
2 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和地方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优势互补,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产生校企双赢的良好效果。要真正实行校企联教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前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为此,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派了部分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市场行情、学习专业技能,从而使教师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水平,学院涌现出了一批“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带学生进行实践。此外,学院聘请了一批合作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实训环节等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还聘请一些知名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导学,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情况,促进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3 校企联教试验班的组建。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与株洲太子奶集团合作开办“太子奶”校企联教试验班,与鸿扬家装有限公司开办了“鸿扬”校企联教试验班。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意向,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经双方筛选,组建成有针对性的企业班,并采用“3+1”的管理模式,即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前三年时间内,学生主要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具
体要求完成全部必修课及大部分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并利用寒暑假期间到合作企业的有关管理机构或营销网点进行调查和社会实习;大学四年级主要在合作企业的有关部门进行对口实习或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企业开设的课程学习和实习任务,并完成针对企业的营销管理或工程技术方面的毕业论文,于第八学期规定的毕业生返校时间返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办理有关毕业审查事宜。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不仅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为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学院从三个方面去把握:首先。制定了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明确详细的实习内容,并配套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及素质提高的标准。其次,加强学生的实习管理。学生实习期间,难以集中管理,容易放任自流,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学院和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起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再次,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结,使认识得到再一次升华。实习结束后,学院通过座谈会、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认真的总结,使学生完成“理论 一实践理论”的飞跃,让学生通过实践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独立学院校企联教的运行管理
(一)组织领导机构
自2003年以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马定泪、院长邹冬生、副院长高志强与太子奶集团人力资源总监万代武、弘扬家装总经理平等地方知名企业家多次相聚,共商学院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大计,并联合成立丁东方科技学院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和实践教学工作办,共同构建校企联教的新机制。校企联教工作在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实践教学工作办、各系及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联合安排并负责实施。
(二)运行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校企联教的顺利进行,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行“两分一联”的模式。其具体实施办法是:(1)实习学生的出勤、纪律由学院各个系管理,每个实习基地成立学生实习小组,由学生选举小组长,小组长负责该实习基地学生的组织与考勤,由各个系及实践教学办的相关老师督促检查。(2)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场地、实习的具体内容等由实习基地的管理部门安排,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督促检查;(3)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和实习评价由学院各个系、实践教学办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联合考核,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及毕业论文设计做最后的审核和评定。
在国家“卓越计划”宏观指导下,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1.在校期间安排多次工程实践的工作学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速度加快、密切结合程度更高。将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转化成有目的地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多次结合,使学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知识马上转化成实践所需能力的乐趣与艰辛。但是,工作学期时间偏短和激励企业参加深度合作教育将是决定工程实践效果的关键问题。2.将学生在校实习期与企业试用期相结合,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岗接受实际综合培训。全部课程在校内3年完成,用人单位实岗实习1年,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根据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但是,实践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不利于学生对前3年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简单的工学分割,没有体现出“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产学研教育内涵,使得产学研教育浅显化;大量的工作岗位支撑,企业的短期行为、认识狭隘等情况的制约是此模式的劣势。3.本科前两年在学校由专任教师指导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由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第四年到实际企业环境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使实训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的始终,形成“边学习—边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螺旋式能力培养模式。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或工程项目来教授学生专业理论。建立多样化的实训基地,设立研发奖学金,调动企业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清华、哈工大、大工、北化工、西南交大、西安建筑科大、东华大学等高校使用这种与企业“契合度”较大的“3+1”培养模式;同济大学则通过加大实践环节比重、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和课外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企业培养方案
清华分别制定企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本科毕业计教学大纲,由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清华环境学院共同组建实习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组织由校内指导教师7人和企业聘任校外指导教师8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大工结合专业特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包括日本北九州生态城在内的7个企(事)业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工程实践型和工程创新型两种模式培养:工程实践型注重工程人才对主流技术和关键设备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工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强调工程师在充分掌握环境工程原理与技术的前提下,具有对关键设备、工艺流程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北化依托学院进行管理,接受由主管校长负责的校级“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与工作组的指导,学习阶段实行班主任、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如图3所示;西南交大对企业现场教学课程、专题讲座、操作技能等参照执业工程师的相关考核要求,拟定“见习工程师”考核指标体系,使企业阶段学习的考核与工程实践需求更密切地结合。具体参考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考核指标中与企业学习阶段内容相关联部分知识和技能加以考核。
三、优化建议
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要符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更要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不同的侧重,结合环境工程产业发展需求,体现专业本质特征的内涵,简化文字表述,重点突出。对于培养模式,需要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强调科学基础到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方向的转变,从单一的校内培养到校内、校外共同培养方向的转变,从共性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方向的转变。对于企业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等实践平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基本技能实训环节。利用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践总结报告为主,学生应根据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着重评述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操作使用及其管理模式,分析讨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合理化建议。撰写该企业、车间(或工段)的实习报告,交给企业实习指导工程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阅。
四、结束语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而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但从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师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仅仅把它当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去完成,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二)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够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不够,二是实习环节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教育部在2007年的文件中已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1]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提高到20%-25%。[2]从广州大学2012年最新修订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来看,目前工商管理专业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是26分,占总学分的15.9%,虽然达到了15%的基本要求,但比重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专业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都安排有相应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均为2-4周。学生普遍反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完成预期的实习目的,有些学生希望将实习和寒暑假进行衔接,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一项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生至少需要2-3月才能基本熟悉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流程,因此每学期2-4周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2](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别比较丰富,开展的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在调查中显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教学类型,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案例教学、专业实习及场景模拟,而学科竞赛、课程实训和课题研究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参加过的校外实践教学类型主要是校外兼职和专业实习,而以上的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发起人主要是学生自己,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74.27%的学生认为所参加的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与本专业关系不太密切,51.4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实践教学中得到较大收获,而48.53%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由此可见,目前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校内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校外的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又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而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老师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在学生实习单位的寻找、实习内容的安排和实习过程的指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四)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不够明确具体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确定后,还应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目前的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如课程案例讨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等环节都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实践内容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校外的实践活动,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手册等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应用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没有较为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也是造成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五)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目前,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但校外的专业实习评价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采用五级制给出,但评级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根据学生实习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作为评价依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建立标准统一、方法科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根据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和满意度较低,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想法,通过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构建了全新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包括目标、空间、手段、时间和评价五个维度。目标维度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对能力培养的需求,综合制订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将此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分解为各实践环节的子目标。空间维度是指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从空间上要向课堂以外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空间维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空间维度与手段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空间有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又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内独立实践环节等,而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需要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序进行的。空间维度和手段维度还需要时间维度来进行整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最后的评价维度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种实践教学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在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目标。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分析
(一)制订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应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制订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有关调查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排序,依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先进管理思想和企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独立的思维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2]而在“专业实践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一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协调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应综合考虑市场或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对自身能力及素质培养的期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循序渐进,是分层次、分阶段来完成的。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所学专业知识制订不同的子目标,每个层次的目标依次递进,使学生的能力呈现递阶提高,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二)完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效果不佳现象,应加强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设计及完善。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核心课程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大纲,编写实习手册和实习指导书,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着重了解和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点以及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加以明确。如果学校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则需要在实习指导手册中明确实习基地企业在学生实习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应提供的条件,使校企合作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了明确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再辅之以问题型实习考核方式,即在实习之前根据不同的方向设计出不同的实习问题,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都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在最后提交的实习报告中进行汇报,这样学生既是带着问题去实习,又有明确的实习内容为指导,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散实习效果。[4](三)系统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在实践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采取“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综合”的方式,进行时间维度的设计。如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可以与课程学习同步进行或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主要是针对课程的某些知识点或某门课程进行设计。而综合实训、模拟竞赛、毕业设计和科研活动则应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开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适当将开题时间提前,这样便于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校外实习时间的设置,一般学校都会有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实习方式因其目标和功能不同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所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认知实习是让学生对企业增加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主要是以参观为主,时间可以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结束,时间为1-2周。生产实习则是一种参与性的实践活动,应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设置,让学生参与或是模拟企业的运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为后续学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基础,因此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时间为4周。而毕业实习是让学生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已经找到工作,毕业实习期实际就是学生在新单位的试用期,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一举两得。因此毕业实习时间可从大学四年级的寒假开始,时间为2-3个月。[1](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手段的设计方面应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专业实习等形式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模拟、实战演练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类似于挑战杯、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专业实习的安排上可以采用不同的实习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实习活动,如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带着事先设计好的实习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岗位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毕业实习则可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和岗位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收集资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学校和指导老师要做好实习监管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从事一些校外兼职工作或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加以鼓励和引导。(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目标能否实现,需要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监控和反馈。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测评所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加以纠正。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对于校内和课内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相对比较完善,而校外实习的评价方式由于学生过于分散,导致评价方式流于形式,过于主观,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常见的实践教学评估方式有四种,即过程式、成果式、取证式和综合式。[5]过程式评估强调过程管理,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日常情况的详细记录以备检查,如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等。成果式评估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最终成果,如案例分析报告、课程设计作业、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来检验其实践教学效果。为确保学生提交成果的真实性,还可以采用答辩的形式来加以辅助。取证式评估是以学生通过实践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认证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估则是指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应根据阶段性成绩和综合性考核成绩,结合实践表现综合评定,并有相应记录。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可综合采用以上几种方式来改进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同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借鉴企业员工绩效评价中的360度绩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学生自身、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客户等多方面的评价,以确保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结论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习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4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分为会计实验、会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部分。会计实习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对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的调查了解,指出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内容单一、教材落后、实习基地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1 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现状
(1)实习内容单一。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主要以模拟为主,围绕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即在学生毕业前模拟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经济业务,锻炼学生填制及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能力。这种实践训练,一般是以制造业为主设计的,并且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对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实习开展的却很少,行业单一,内容简单,并未真正实现对学生业务训练的作用。
(2)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习教学大多是由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承担,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远远不够;而且很多高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导致高校会计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会计实习教学过程中只能靠所学的知识和想象指导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影响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组织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习教学方法。很多高校也在不断加强与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但由于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经济的原因,企业一般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习基地。即使学校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但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大部分学生的校外实是敷衍了事,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此外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校内实习基地条件差,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等现象。
2 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多层次实习教学体系。在实习教学环节中,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习教学体系,以便于对实习教学作出统一安排。笔者认为,高校会计实习教学体系基本应包括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训练,企、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应用模拟训练,会计电算化应用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等),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在岗实习五部分基本内容。
高校会计实习体系还应该包括三个辅助内容,即组织学生到校外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组织学生观看财经方面的专题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讲授会计操作及实践体会,分析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会计实习教学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习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习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教师群体。开展实践性会计教学,具备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高校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这种状况,学校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解决:①长期聘用或临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学校担任专门的会计实习指导教师,丰富教师队伍;②定期派遣校内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训,也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做兼职会计;③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会计实习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外,还必须在校外建立较完整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建立合作关系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①学校选择一些在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采取定期委派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财务诊断,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等方式,使企业相信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果;②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等具有研究性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实习,教师可以依托实习基地开展会计应用研究和会计咨询服务,进行教学案例及教材开发。
加强与当地的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派遣学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处实习,使学生了解事业单位,政府单位的账务处理流程。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取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会计实习教学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学校领导对会计实习的认知程度,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②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习教学环境;③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建立健全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及科学的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④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实习教材等。
3 结 论
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因此,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做合一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12-01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适应能力强、动手操作娴熟、创新能力出色的优秀人才。为此我校确立了“面向市场,适应就业,对接岗位,尚德重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把数控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汽车装配与维修3个专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示范性专业,同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模式,侧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强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1 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进行,先学理论知识,后集中实训,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脱节,学生前边学,后边忘,实习中遇到问题不得不回过头来再翻课本,教与 学,学与做如隔一道墙,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实习操作,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不到真本领。显然这一模式不能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
2 探索教学改革,推行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我校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设在实习现场,先上理论 课,接着上实习课,学生还要写出实习心得,使学生学完理论后能及时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真正把知识和技能印到学生心里。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优势突出,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它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践环节贯穿教学始终,把理论教学、动手操作融于一体,教学任务由一个老师统一讲解,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现场,师生双向交 流,直观和抽象交错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合一体现了现在职教课改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优 势。一是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强调实践教学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教学的过程是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过程。能够适应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3 如何更好得把教学做合一应用于实践教学
以汽修专业为例,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特点,将传统的“讲中教,听中学”方法改变为“做中教,做中学”,采用分组操作交流讲解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综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曲柄连杆机构模块为例,谈谈教学做合一在汽修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学习
先告诉学生曲柄连杆机构拆装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易拆不易装,老师先进行标准的符合工艺的演示性操作,中间强调拆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记下拆装的顺序,零件按顺序摆放,强调装和拆是一个逆向过程。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6人一组,小组成员由教师按能力和水平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3.2 学生分组进行现场实习操作
首先以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列出注意事项,老师总结并作补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同时强调拆下的零部件要摆放有序,针对各实物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尽细致地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去除脑子里的抽象模糊的理论感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物认知的强力结合。
先拆后装,尺寸吻合,对号入座。老师在现场指导,从学生操作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理论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及时解答学生在组装时遇到问题,避免了学生问题的遗留和堆积,高效开展教学。
3.3 巩固提高教学成果
拆装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先单独思考,再讨论交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各小组之间开展拆装操作竞争,教师组织拆装的计时赛,评出超级、特级、优秀小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拆装的过程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看看经过拆装后的曲柄连杆机构是否漏装、错装及倒装,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学生要写出详细的实习报告,特别是要写好实习体会。
4 教学做教学模式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4.1 优化学习教材
目前职校中,汽修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且实用性不强,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强调实践教学,促使老师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适用的教学理论,形成自己完整务实的教学指导,充实编修实用教材,作为更好的教学载体。
4.2 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的必备场所。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就要加大对实训场地的投入,完善教学实施。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积极争取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项目,争取资金800万,用于规范实训场地。逐步形成以“教做结合,学做结合”技能培养基地,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的开展。
4.3 加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进程
我校还与中国重汽、通裕重工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使其车间成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尽快实现岗位与教学的零距离对接。
4.4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做中有一位教师独立完成,需要好的“双师型”师资作为强力支撑,这就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双师型”老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培、省陪、顶岗培训等,必要时可以聘请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来校指导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这将大大提高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极大地深化教学改革。
教学做合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学、会学、爱学、学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更快得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教育,2006(1).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区域经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5-0034-03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5(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此顶岗实习也是高职学生三年在校期间最大的一门课程,必须认真对待。
一、调研背景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为完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强化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继2009年制订了具有校本特色的"211"课程体系之后,又引导全院各专业进行细致的两年一次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此2010学年院督导专家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调研之后,于2011年上半年又全面开展了"2008级毕业生市区顶岗实习专题调研”活动,先后完成了问卷设计、问卷调查、走访企业、数据清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得出了一些较有意义的结论。通过引导,各专业普遍认识到专业调研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
为做好此项工作,督导专家组分为四个小组,同各自分管系部领导及部分专业带头人一起深入企业调研。先由实习学生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再分别召开座谈会。此次调研共有16家企业、48名企业负责人和179名顶岗实习生参与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二、顶岗情况简要分析
1.企业方面。企业普遍认为我院学生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纪律性较好,并对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持欢迎态度。大中型企业未来的基层管理骨干主要瞄准的也是高职毕业生。但同时也认为许多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够,缺乏挫折教育,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强;少数学生比较浮躁,不能很好地把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的发展远景融合。企业并不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他们提出的很多意见是关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方面的,如责任心、自信心、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等。
2.学生方面。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企业的时间观念、质量意识及管理制度严格,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的重要性。但大中型企业生产流程往往是固定的,长时间单调地在同一岗位重复工作,难以满足学生希望能够全面发展的需求,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表现为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管理方面。无论是企业方还是校方,一般都很难及时对学生生活、技能和思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排解,忽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学生到了企业后,很难适应身份的迅速转变。在大中型企业中工作技术含量低,而小型企业环境待遇又较差,劳动时间普遍很长,导致学生心态不稳,孤独感与抱怨失望情绪常有,很多学生选择自行跳槽,存在安全隐患。
4.校企合作方面。在调查中,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在校企合作较好的引进企业工作有“家”的感觉,企业也十分关心毕业生,并能够就业,达到了“双赢”。但也有些引进企业不仅未接纳毕业生,在校生也很难进入,与学院“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相悖。
5.实习安排方面。顶岗实习安排常与企业需求时间有偏差。各专业一般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但行业企业一般有淡旺季之分,如某些加工型企业由于订单时间紧、生产任务重需要补充员工时,学校不能打乱教学计划,将正在上课的学生送到企业,坐失许多顶岗实习的时机。因此,“刚柔并济”的教学管理模式亟待建立。
6.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和服务作用不够明显。十堰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专业不对口、经济待遇低和外地生源留不住等都影响学生在本地实习工作的稳定。另外地方上企业分散,规模小,许多中小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主要从功利角度考虑,无法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想法与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当为高职顶岗实习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高职院校首要的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尤其是设在地市州的院校。国家之所以要求原则上每个地市州都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目的正在于此,即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十堰市提出的“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旅游、水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战略,对学院汽车、旅游、环化、机电等系的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区域内行业企业接纳顶岗实习予以具体的经济或政策等方面的规范和激励,如专项资金扶持、减免税收等。地方经济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反过来可以更有利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它由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4],应规范组织与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选择顶岗实习场所应当区别服务类和制造类专业,优先考虑专业是否对口,而不是管理难度。由于顶岗实习学生首先面对的是身份的本质性转变,即由“学生”到“员32'’,由“客人”到“主人”,校企双方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重点应当是“态度”。如厂规、挫折教育、主人翁意识、安全教育等。明确顶岗实习目的、责任和任务,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其次,要注意学生在实习中的精神关怀,各系不仅要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更要选派足够的专业骨干教师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同时兼顾完成教育部所规定的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任务;最后,要明确顶岗实习阶段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从工作纪律、安全规范、技能水平和实习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总之,必须把顶岗实习看成是学生最大、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三)加快"21l”课程体系及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力度
十堰职院在借鉴国家示范院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21l”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其中“2”分别是“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课程”,“1”指学习领域课程(群),另一个“l”是指素质拓展子体系课程。同时,允许各专业根据专业个性要求,另行设立“集中学习实训”,但希
望逐步融入。专业建设要主动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并完善与顶岗实习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另外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安全防范等职业素质,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与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时中途撤离,其原因大都折射出了职业综合素养方面的某种缺失,而这种缺失又跟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紧密相关。所以,绝不能忽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习领域课程中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这些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应进一步规范引企入校工作
学院“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与产业园融为一体。学院要同企业建立长效、共赢的机制,通过调研、洽谈,建立一批较为稳固的顶岗实习基地。学院可以一方面委派老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精神,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员工培训等工作,把合适的产品、案例引入课堂等;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合作办专业,开发课程、教材,开展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或兼职,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学院对引进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支撑要有较明确的规定。对于较好企业应给予适当表彰,作用不大的企业要有定期退出机制。
(五)灵活调整顶岗实习开展的时间
可依据行业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特点,将半年时间划分为两次三次或四次进行顶岗实习,实行工学结合。但是,这些安排应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否则,也易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结束语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数年努力奋斗,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骨干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明确提出要以服务十堰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调整。而只有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才会让人觉察到专业教学与相关的职业要求有多大差距,才会真正提高顶岗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学院需要地定期对本校毕业生、顶岗实习生的主要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从供需两方面获得信息,全面帮助学院调整专业结构、改进培养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在新指标体系下扎实开展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6):32-34.
[2] 徐建平.融入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3-44.
关键词:实习生;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28-02
0 引言
我系从2003年起,承担学院的“2+1”教改试点工作,目前已经跟省内外三十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联盟的关系,实习生们勤恳的工作也受到了实习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为期7个月的校外实习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系也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这个特殊阶段的管理方法。首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严密的管理协议,要求实习企业考虑到同学们的安全问题,并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此外,还要求每个单位给实习生们办理工伤和意外保险;其次,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各实习点设有一名组长和一至三名副组长主要负责协调实习生们在实习期间相关事宜,做到突发、意外事件及时向系里汇报。并将每月的典型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汇总后及时寄回学校,同时也负责实习生们与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和协助。组长和副组长们的确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再次,抓好各实习点入党积极分子良好示范作用。各点中重点培养和考察的学生不一定是实习点的组长们,通过实习,预备党员们和入党积极份子确实为各实习点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最后,对于实习期间一直表现突出的学生我系给予表彰。对同学们来说既是很好的鼓励,事情本身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虽然有了以上方面的经验,但在实际实习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化方面的欠缺
参加实习的同学们在动手能力、实践操作和基本的礼仪、礼貌和礼节上表现的的确比较优秀,这些方面也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认可,但是在其他方面则表现的比较差。(1)缺少吃苦耐劳精神。班主任们经常会接到到同学们满腹抱怨和牢骚的电话,特别是在实习的初期,基本上在前三周,同学们有时候半夜也会打电话给实习指导老师,如果仅仅是发泄说说也就罢了,结果往往是以调换岗位、甚至是频繁的轮岗而结束,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单方面中止实习,或是离职。以上事件的发生既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也造成自己的损失(重新实习、记过处分等)。(2)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方面,比如酒店要求的按时上下班、集体住宿遵守宿舍纪律等,他们自我的管理能力很弱,需要强制性的外力的作用,甚至需要企业用经济性的奖励和惩罚手段才能达到管理好他们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实习生们能够遵守企业的员工守则及其他的规章制度。(3)心理素质比较差。一般实习的同学性格还算是开朗,能够将实习的一些想法或遇到的问题与同学们或者是自己的直接上级进行沟通,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稳定,遇到表扬或者是批评表现出来的特别强烈,有些同学仅仅会因为一些琐事比如跟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处不好关系,或者是谁说了她几句就开始打退堂鼓,逃避往往是首选,借口也是五花八门:自己或者家人生病、自己另有打算、父母的支持或是自己要专升本等等以达到中止实习的目的。(4)实习生身份和角色定位不准。参加实习的学生从进入到实习企业那一刻起,身份和角色更多的应定位为企业员工。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来的还是更多以学生的身份和角色去处理工作当中的事情。比如,按照实习协议,从第四个月起同学们的工资每人会涨100元,只因为实习企业没有明确通知此事,实习生们选择在月初以集体罢工的形式来处理此事。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沟通处理办法,比如跟人力资源部询问,询问老师跟企业沟通确认等等。
2 专业化方面的不足
虽然同学们有了两年的时间用来专门学习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必备常识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比如在基本的写作方面,每月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最后的自我的实习鉴定表和顶岗实习报告需要按要求填写,填写之前老师会反复的强调一切都按照格式来,但结果是收上来的往往不符合要求,表现在语句不通顺,夹杂着错别字,字数不足等方面。(2)外语口语能力缺乏。我们的学生虽然大都能顺利通过英语三级考试,但是面对面的对客交流却显的非常困难,更不用说书写了,学院系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外语口语方面进行强化,往往只是极少数同学外语水平很好,大多数停留在较低的水平。(3)管理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在同学们的典型案例分析中经常出现的是自己在执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或者是失败教训,而没有过多的从管理的层面去分析、反思为什么要那样依照企业的要求去做,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设计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关注也较少,仅仅是work as a crow,而没有think as a manager,只是把自己当成基层的进行简单重复劳动的机器。(4)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在实习之前学院会举办相关的讲座和经验交流,但实际上实习生们是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的。在实习的过程中会盲目的看别的同学去哪种类型的企业,从事什么样岗位,在实习的岗位上也不清楚自己要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
3 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建议
3.1 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同学们来说没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有双证甚至三证或者是多证在手,所以更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操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更要知识水平高。在高职院校,我们过多的强调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的想方设法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3.2 教师和学生家长等相关群体共同努力助其腾飞
相关群体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群体。对学生们来说,教师、学生家长和自己周围的同学都属于相关群体,教师、家长及同学们会相互影响。首先,新时期、面临新问题的教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界的思潮比较多,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其次,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基本上是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一般比较疼爱和娇惯。在实习过程中当同学们向家长们“求救”的时候,家长往往会不理智而支持自己孩子不恰当的做法。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在大一刚开学时班主任们就要主动积极跟家长们沟通和联系,先行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有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同样有利于家长们客观的来评价实习生们的行为。再次,实习单位中使用实习生的部门要本着爱护的原则来帮助他们。在实习企业还是存在着新员工深受老员工的指使这一现象,希望企业正式员工本着指出、改正、再批评教育的方式来对待实习生们,毕竟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有了以上相关群体的通力合作大力支持,实习成果肯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3.3 将仿真企业管理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加强管理意识、提升管理能力
“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是指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将同学们模拟为员工,置于职业活动中,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颖的班级管理模式。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同学们未来的职业活动展开,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同学们在了解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企业所需要的能力,感受了企业文化氛围,懂得了依法治厂的重要性,又切实加强了同学们的规则意识和服从意识。“仿真企业”要求全体员工每天对照《员工手册》――学生手册来自找差距、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日常管理能力、独立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营造了良好的班级企业环境氛围。
3.4 强化沟通与反馈机制
虽然各实习点有组长、副组长的帮助和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活动进行中的业务指导和信息反馈,但空间上的距离感还是让同学们感到不踏实,缺少安全感,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所以建议强化与实习生们的联系,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视通话或是短信、电话及邮件等进行沟通和联络,时刻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进展情况,事实证明特别是在实习刚开始的一个月内,密切的联系是必要、必需的还是有成效的。
3.5 推行挫折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从关系比较单纯的学校到社会,实习生们往往会不适应,首先会遭遇到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不是太熟练的天天重复略显单调的工作,学校里的优越感会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挫败感。所以,在学校的两年学习中不仅要传授好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压力和困难,如何面对挫折,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挫折。实习过来的同学往往会以坚持就是胜利来鼓励自己,直到实习的结束。
4 结语
作为毕业之前重要的一环节――实习,是学生真正进入到社会要上好的第一课。顺利进行实习、获得较高的实习评价有助于同学们真正的就业,很多优秀的实习生们顺利成为实习单位的正式员工。在实习的路上,学校、企业和学生要不断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一起研究新情况面对新问题,以便于培养出更多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7(6).
1、实习目的:在大学毕业之际,毕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通过阶段性时间的实习,为我们之后走向社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六大板块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实习,才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及性质,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总结,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单位:XXX股份有限公司
3、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二、实习单位简介
XXX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是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专用车为主的民营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40亿元,员工4000多人,是广州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现拥有十家子(分)公司和合资企业,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汽车饰件制造、冲压、焊接、锻造能力。方盛公司确立了“合作、超越、诚信、发展”的经营理念,树立“团结、奉献、学习、创新”的员工精神,明确了“不断进步、成为优秀”的方针目标,倡导先做人后做事、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企业文化的基石。十几年来在公司规划的引导和企业文化的激励下,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由过去只为东风柳汽单一配套到同时面向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公司、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等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汽车零部件、“福狮牌”专用汽车在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实习过程和内容
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工作中,虽然有很多辛酸,但最多的还是历练与收获。记得刚到公司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文员身边学习。第一天是最难熬的,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大家把你当成隐形人的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幸好宿舍的女孩子们对我很好,告诉我他们刚出来工作的经历,也是从被当成隐形人开始的,从打杂的过来的,劝我要挺得住,坚持走过来就好了。我刚开始接触的工作就是招聘,我自己还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却要去招人,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我们公司是以汽车销售为主的,有很多有关汽车的专有名词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就有很多我不熟悉的工种。因为公司做业务压力比较大,员工流动性非常大,来应聘的人员多了,我发现了一个差别,就是北方与南方的差别。在南方,大多数20岁左右就出来找工作了,就连我们办公室就有两个女孩是87年的,他们均已工作一年;而北方大多二十三四才刚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从北方到南方找工作的年轻人就是年龄大,经验少。所以为了尽快融入南方这个快节奏快脚步的社会中,我要更加虚心的努力的吸收这里的一切。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管理部的同事们做各项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包括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电话预约面试,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各种年度培训的实施及入职,离职等手续的办理。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管理部的具体工作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把大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拓展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受益匪浅。
(1)招聘方面:因为自己刚接触这份人事工作,所以,很多情况下自己都处于一个学习和摸索的状态,可能很多工作都是做的不够到位!招聘工作的大致内容是在网上招聘网站筛选求职简历,并预约通过简历筛选的求职者来公司面试,给到公司应聘者进行简单初试,因为我们主要是招聘业务员,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和言谈举止,通过者再推荐到各需求部门经理处进行复试。因为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也就意味着招聘任务比较重,,所以每个月都要参加几次大型现场招聘会,但目前这个时间段人才市场人才供需情况来看,属于淡季,因而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人比较少,质量也不是很好。有些求职者只是处于观望状态,有好的机会或工作就选择跳槽;有的求职者只是投了简历,约定好了面试却选择放弃,可能因为工作地点或薪资待遇或家庭问题;有些求职者面试通过了也选择放弃,可能因为对公司的一些销售政策或压力。综合这些情况,导致每次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的最后效果来看都不是很好,所以,招聘任务对自己来说,任重而道远!
(2)培训方面:培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安排并协助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阶段性的各类培训等培训工作,主要有培训前计划的安排,通知的发放,培训期间的考勤及后续的跟踪工作;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就是自己经验非常的不足,在给新员工上课过程中,一些知识点不知道怎么扩展,不知道如何授课才可以让现员工更好的接受知识,加之自己的口语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每次的培训效果不是很好!其次,就是整个培训过程非常的累,早上有军训,虽然自己不用参加,但要考勤,所以也要早起,上课前要准备课件及投影设备,要联系授课老师,晚上还要进行团队训练或放销售方面的视频,培训后还要安排考试与改卷,整个过程的所有工作都是自己一个人负责,非常的疲惫!当然,有付出也有收获,我深深知道培训工作是我们整个人事工作最锻炼能力的,最锻炼自己口才,沟通等各方面能力的一项工作,甚至将来做得好还可以成为公司的讲师等!
(3)其他方面:人事工作的内容很广泛,每个公司的具体工作也各不相同。在公司实习期间,除了负责招聘与培训工作之外,还协助同事办理入职手续,包括合同的签订,厂牌的办理和住宿的办理等;以及离职手续、员工异动手续办理等;建立和整理员工档案,以备随时出档和归档;公司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如销售公司的第二届足球赛,“营销杯”篮球赛。其中包括赛前的海报与横幅的宣传,活动经费的预算与申请,活动的主持等;
四、 实习单位问题和建议
通过这一个多的实习,我对人力资源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觉得公司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
第一,对于我们刚到公司实习或入职的人员应该要安排明确的“老员工”来带“新员工”,安排明确的任务给我们做。因为刚到公司的人员对公司的工作不熟悉,对工作等周围的环境也不能很快的适应,所以不能这样让我们在公司漫无目的的工作,感觉就是“打杂”,得不到公司的认可,给新员工心理上对公司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应该部门领导应该多跟新员工进行交流与沟通,人性的关怀,让新员工有家的感觉,这样才会踏踏实实安心下来工作;每个新员工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所以我希望领导在指出员工错误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支持与教导!
第三,在招聘过程中,太夸大公司的薪酬福利,带有“忽悠”的意思!我很明白这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说,是最大范围的吸引社会人才到公司工作,从短期效益来说很有效。但是我觉得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最后只会是给双方造成更大的损失。求职者进入公司后一般发现公司的各方面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大的话,一般都会选择离职或自离,这样公司的招聘任务还是没有实现,还会给公司造成不良的社会声誉!所以,我觉的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对求职者相对坦诚写,解除求职者心里的一些顾虑,让他们能够有心理准备!
第四,公司应该也要在销售政策上适当做出些调整!为什么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这么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员抱怨公司?不外乎有些求职着“三心二意”,但肯定公司政策方面也有些不足,所以适时政策调整,可以减少公司员工的流动,减少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也有利于公司人才的长期培养。
第五,关于离职这块,公司很少有离职面谈。一般的话,员工离职就是领导签个字,交接下工作,员工就这样走了!我觉得应该采用离职面谈,加强对离职原因进一步了解,一方面可以通过面谈可以知道员工的一些内心想法,发现离职的原因是员工自身因素还是公司因素或者公司外部因素,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挽留一些员工,减少以后的员工流失率及离职率!
五、实习体会
从踏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开始扛着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对不起关心自己的人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曾经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失落时的无奈想找人诉说是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倾诉。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谚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理论与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可能我们在大学里学的知识根本就很难运用到工作中来,或者根本行不通!同时,走到社会中去,形形的人都有,有些比较坦诚,有些城府很深,有些资历很深,因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去沟通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在与他人言谈举止方面都要不断提升自己,抱着“空杯”的状态去学习,不要觉得自己的学历很高就很了不起,只有拿得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说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