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技术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1],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总结、工学结合机制的探索与制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以“工学六融合”[4]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总纲”,也是专业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基础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证[4]。
原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以教学计划形式经过5年的实际运行,暴露出学科式课程体系与高职教育目的相矛盾,教育过程与就业现实脱轨等弊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育人机制是当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然趋势。我校通过成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与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教育目的和用人单位需求,突出“工学结合”,借鉴发达地区优秀高职学院积极交流建设经验,经过多次讨论,我系建设委员会确定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又利于培养出与国家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一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方案特点鲜明,优点突出,现就该方案的构建与探索作一分析。
(1)创建“两段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两个育人环境培养学生做人做事,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科技推广和技术开发岗位上接受教训,寓教学于实际生产、科研之中,达到学有所长、一技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在校企合作方面,也使得职业教育对工作和技术产生影响,发展到对企业组织设计产生影响,强化了紧密合作关系。
(2)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过去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调研,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的确立跟着经验和感觉走的错误。现方案的制订我们先细致调研,汲取先进职教理念和方法,认真与一线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分交流,清楚认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过程,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基本原则,清楚理解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新增了石化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范围分析、核心职业能力分析、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专业的能力结构、专业素质结构等内容,并分别细致分析一级培养目标和二级培养目标。例如:工作范围调研结果,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化工企业或相关部门的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从事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生产操作、石油化工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过程控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有: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工作;2)石油化工炼制与油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和产品的储运工作;3)石油化工原辅料和产品检验工作;4)单元装置的设备操作工作;5)石油化工装置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6)石油化工反应器的操作工作;7)石油化工管路与阀门日常维护及检修工作;8)仪表使用及维护工作;9)化工DCS中控系统操作控制工作;10)石油化工产品采购与营销工作。原人才培养方案只是指出了学习、能力要达到的目标而缺少细致分析,对学生需要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没有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过程不仅生硬、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而且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许多学生并没有被教会或者说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在新的方案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学组织围绕“学生”的需要进行设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的活动人和受益人。
(3)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因为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掌握了生产岗位要求技能和素质的第一手需求资料,强化核心的课程设置。而原方案中不存在对岗位的具体描述和分析,很容易造成学习与目标的背离。
(4)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方案的构建,重难点突出,教学手段多样。现行新的方案多门课程进行了适合高职形式和我院实际的课程开发,通过企业调研,对生产过程进行任务分解,确定石化装置操作、油品检验、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生产管理与产品营销等四大职业岗位群及化工工艺操作等12项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组教学内容。而在原来方案中对于课程仅停留在主要内容描述上,对学习目标、学习手段与方式等均没有设计,内容、方法单一。
(5)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详实。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得专业教学软硬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目标明确,同时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6)教学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改进有如下三点:一方面,建立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以学院为主体、考核以企业为主导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顶岗实习手册。第二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了督导机制。落实学院领导、教学督导、教师三级听课制度,完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记录和监控。第三方面,建立起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评估系统。学院、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通过积累和分析,建立和完善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的加强,“工学结合”的培养要求能够落到实处。理论指导实践,真正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去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5],特别注意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测,避免“工学结合”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04).
[2]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17).
[3]钟建珍,李桂霞.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0(07).
关键词:一通三防;煤矿安全;生产
1“一通三防”概述
“一通三防”主要是指通风、防火、防尘、防瓦斯。通风主要是指矿井通风,需要两台等同能力的通风机完成。两台通风机一台主用,一台备用。当主通风机开启时,备用通风机必须在10min内开启,严格禁止将风机群或局部通风机作为主通风机使用。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设在进风巷道内,且局部通风机也要保证“一主一备”,能够自动切换。瓦斯问题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所以需要对煤矿瓦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杜绝瓦斯超限,根除引爆火源,避免重大事故出现[1]。通风、防火、防尘、防瓦斯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在“一通三防”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煤尘、瓦斯、火源、通风之间的关联性,采取综合性的技术管控安全隐患,保证采矿作业安全、顺利实施。
2“一通三防”的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一通三防”技术体系已经较为成熟。通过“一通三防”技术能够为煤矿开采提供基础条件,也能保证相关人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防瓦斯、防火、防尘,可将影响煤矿安全的几项重要隐患排除,为井下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工作环境[2]。矿井当中,当瓦斯浓度超过临界范围后,一旦遇到明火便会产生爆炸。部分矿井当中瓦斯含量相对较高,如果仅仅采取通风技术,可能无法满足安全管理需求,所以需要利用相关数据采集设备及传感器来动态性地对瓦斯含量进行监测,并通过抽排方式来降低井下瓦斯含量。总体上来看,“一通三防”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3“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以往有大幅提升,但在部分环节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3],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部分煤矿企业当中,一些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还是将管理重心放收稿日期:2017-05-31作者简介:崔鹏宇(1989-),男,山西屯留县人,本科学历,现在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在经济效益上。同时,企业内部在出现安全隐患时,不能及时解决,执行力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做到事先控制;②井下通风环境有待改善。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省略一些步骤,并对通风系统进行简化处理或采用老的通风设备,以此来降低运营成本,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通风系统不够完善,导致井下空气流动性不佳,会使粉尘量超标,影响职工健康;③防尘缺陷。一些煤矿企业在防火、防瓦斯等方面较为重视,但在防尘方面还存在不足。防尘设备无法满足井下作业需求,企业也未引导工人养成使用防尘口罩的习惯。
4加强“一通三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1完善通风系统
在通风系统完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矿井自身特征,对回风系统进行针对性调整。对于一些深度较深的矿,需对浅部巷道进行调整及改正。可将巷道作为总回风巷道,利用多巷道结构组成回风体系,进一步提升井下通风效果。矿井通风网络风量较为集中且阻力较大时,则需要增加风道,以保证回风断面足够大,以此来降低通风阻力;角联巷道可采取并联的方式布置风道,以此来降低通风系统整体风阻。通过调井负荷,优化风机组参数,实现最佳通风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持井下通风安全[4]。同时,要加强通风机维护工作,要求专人对通风机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通风机存在的故障并进行修复。
4.2加强瓦斯管理
瓦斯管理是“一通三防”的核心内容,也是影响井下作业的最大安全隐患之所在,需要给予重点关注。作业过程中很难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准确预测,一旦出现未知瓦斯涌出,将会对生产作业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对瓦斯涌出量进行总结、归纳,做出有效判断,获得瓦斯涌出量规律[5]。同时,要结合井下断层及井下地质特点对瓦斯涌出量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另外,要做好瓦斯监控。通过布置监测网络对巷道当中的瓦斯量及通风量进行连续性观测,从而获得准确的瓦斯及通风信息。煤矿企业本身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瓦斯控制标准,为相关工作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4.3重视灭火工作
首先,要加强井下防火管理及灭火管理工作。结合井下环境对通风结构进行适当性的改造,通过合理的通风设置来提升防火效率,并对井下通风压力进行有效控制,控制回风区域及采空区域内的压差,避免漏风现象出现,防止氧化升温;其次,要对防火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在巷道当中设置防火监控网络,以便预防井下险情;另外,在部分规模较大的煤层开采过程中,要及时关闭采空区。开采时,运用快闭和快采的方式,预防采空区域出现漏风。还可喷洒适量的阻化剂及岩粉,防止煤自燃。如果开采过程中出现自燃现象,要及时关闭采空区,并阻断供氧通道,防止火势蔓延,利用液态CO2灭火剂进行灭火作业,让火情得到有效控制。
4.4优化粉尘管理
粉尘管理的关键在于降低井下粉尘浓度,常规方法包括预湿注水、水封爆破等。例如,采取水幕法可有效提升降尘效果。如果局限区域内煤尘密度较大,水幕法效果将受到制约,则需要进行定期清扫及刷白;也可以利用湿式除尘风机或锚喷除尘器进行捕尘,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优化通风方案,能够利用风流对残留粉尘进行处理,进一步提升除尘效果。另外,要求采矿工作人员养成佩戴好防尘口罩等基本保护器具的习惯。通过定期安全教育,提升其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5结语
“一通三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合理应用“一通三防”,能够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控制安全隐患因素,从而为井下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保证采矿作业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凯,于海洋.“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6.
[2]张雪涛,等.“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68-69.
保证安全措施方案
工程名称: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堤防防汛通道工程五标段 监理单位: 吉林省东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金光道集团经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 期: 2012年05月01日
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方案
安全工作是搞好生产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施工安全条例》制定系统、周密的施工计划及安全施工生产措施。
一、安全保证措施
1、成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在作业地点挂警告牌,严禁违章操作野蛮施工。
3、经理部内要有严密的安全监督体系,并经常对参施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4、安全人员均持证上岗,认真负责。专职安全员要认真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建立安全台帐,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及参施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5、参施人员都要进行学习,积极贯彻上级颁发的安全施工文件、规范、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各专业人员都要参加专业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特殊工种更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6、施工操作人员佩带安全防护工具,现场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背心,安全帽。施工机械旁严禁站人或者临时休息,并设有专人看管。
7、在施工范围附近摆放安全锥、警示牌前后,无论是全封闭或半封闭,专职安全员均应全天在施工现场进行看守;施工员身穿反光背心,手举指挥旗,警示司机缓行,前方施工,确保行驶安全。
8、开始进场施工,我们将派4人(前后2人),指挥交通,摆出“前方施工,缓慢行驶”警示牌;
9、施工完成进行封闭后,必须派专职人员24小时蹲守,指挥交通,对翻倒的防撞锥及时扶正,一旦车辆发生安全事故,及时通知经理部及交警进行处理;
10、技术交底单中有安全交底内容,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操作。
11、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以便施工,夜间施工设红色标志灯。
12、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注意安全防护用品的投入,对施工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安全设施,在资金上予以充分保证。
13、经理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彻底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坚决不予开工。
(二)、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1、工程施工中建立定期检查线路、设施制度,并把检查结果存档备查。保证用电安全。
2、临时配电线路按规范架设,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禁止使用素胶软线,成束架空及沿地敷设。
3、配电系统采用分级配电、三相五线制的按零保护。配电箱内保证电器可靠完好,其线形、定值要符合规定,开关标明用途,开关箱外
观完整、牢固。满足防雨、防水、防尘的要求,统一编号外涂明显色标,停用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4、各种电器设备及其电力施工机械与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同时设两极漏电保护装置。
5、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插头、插座保证完好,电源线不任意接长或调换,工具的外缘线完好无缺,维修保养有专人负责。
6、 220V照明电源按规定布设,装设灯具,并加装漏电保护器,照明电电压小于36V,灯体与手柄坚固绝缘好,电源线使用橡胶套电线,禁止用塑胶线,行灯有防潮防雨水设施。
7、电焊单独设开关,外壳作接零或接地保护,焊线保证双线到位,无破损。
8、处理机械故障时,使设备断电、停水、在施工设备送电前,应通知有关人员。
9、各类用电人员均掌握与安全用电有关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使用设备前按规定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10、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所用的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各种上岗人员持证上岗,防护用品安全有效,并服从电工的安全指导,非专业电器人员严禁乱动电器设备。
(三)、施工机械安全防护措施
1、现场施工机械定期检测,并做好安全使用检测、自检记录。
2、对各施工专业队、施工机械签定安全协议书。
3、机动翻斗车时速不超过5公里,行车中不准带人,卸料时保持安全距离并设挡墩。
4、乙炔灭火器采用金属防爆膜,禁止使用胶皮薄膜代替。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大于5m,两瓶同焊时,间距大于10m,严禁用浮筒式乙炔灭火器。
6、工程设备施工前进行性能检测,合格后才准许使用,专人操作。
8、加强对司机安全意识教育。
9、夜间加强巡逻,以免非相关人员破坏。
(四)、火灾安全防护措施
1、建立经理部、施工队、班组三级防火责任,明确职责。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
1施工现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1技术质量方面的因素。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但在综合性的施工工作中,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部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管理方面的因素。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施工进行中的技术管理控制
2.1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周计划(周计划),用周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2.2进行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2.3明确工程质量控制。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1)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2)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3)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2.4建立安全责任制,抓好安全控制。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日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3施工现场应注重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3.1在砌墙砖基础前应检查基槽是否有裂纹、水浸、冷冻或变形等现象。槽宽小于1米时,应在砌筑站人的一侧留有40厘米宽的操作宽度。在深基槽砌筑时,上下基槽必须设工作梯或坡道,不得任意踩跳基槽,不得登踩砌体或加固土壁的支撑上下。
3.2在搭脚手架在三步架以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带帽,传递架杆时应在身上绑系安全绳。搭架时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雷电大雨时,四步架以上必须停止作业。高度在2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时,风力超过五级也应停止作业。
3.3在电焊操作场所5米以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材料。工作前应仔细检查焊接设备进行试运转,无问题时方可进行焊接。在工作时气瓶周围的温度应保持在lO℃以上,以减少气体水分。焊接电源应保持稳定,焊接时一次电压波动不得大于5%,否则禁止施焊。下雨时无特殊措施一般应停止露天电焊作业。为防止触电,必须遵守有关电气安全规定。
3.4起重机械与钢丝绳表面的磨损,腐蚀达到钢丝直径的10%时应当更换,当断丝超过规范时必须更换,如必须使用时,则相应降低负荷。吊钩和}环如有永久变形或裂纹时应报废更换,吊钩断面高度磨损达10%时应当重新更换。
3.5抹灰工在操作前应检查架子、高凳__是否牢固,架上物料散开放稳,层高3.6米以下的脚手架,采用脚手架间距应小于2米。不准搭探头板。也严禁支搭在暖气片、水暖管道上。多项工程立体交叉作业应有防护措施,戴安全帽。临时用移动照明、机电设备严禁随意拆卸。操作工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6木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机械的技术操作规程,了解其性能。不熟悉操作规程的人员一律不准上岗。使用机械操作时,禁止戴手套,女工的发辫要绕入工作帽内。在操作前,现场清理干净,检查电源,在停电情况下检查各部,经试车正常运转后,方可进入工作状态。在使用电锯截料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锯的对面。锯料时前后二人协调用力,使用自动手压刨时,严禁将手伸入进料口附近,如短料放横时,必须停电后取。
3.7吊装工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并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在吊装前应对吊装设备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检查。起吊构件时,构件上及超重设备下严禁有人,也禁止放置任何物件。起吊大型构件时,在构件离开地面20-30厘米时进行一次检查,当构件升空时,禁止把构件悬在空中检修机具;安装高层建筑构件时,严禁上下两层交叉作业。风力超过六级时,应停止吊装。雨雪后施工时要注意构件上的冰雪,防止触电。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房屋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是集质量、安全一体化的重要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指数;行业;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056-02
1 引言
“十五”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总体情况依然严峻,特大、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产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煤矿行业、建筑业、一般商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占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90%以上,提高以上4个重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而客观的对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对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个比较,有利于行业相关部门及时查漏补缺,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的发展。
2 重要行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方案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管理对象进行科学评价(排行榜)提供依据;企业更准确的了解自身安全生产状况和行业中所处位置;动态的反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行业(企业)采取更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满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要求;以及行业(企业)对下属单位的考核要求;有利于企业在行业内形成安全生产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和整个行业安全生产发展。
3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及其特点
3.1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事故当量指标的综合函数,将安全生产的各项事故指标综合计算,综合反映某个地区、行业的安全综合状况。基本定义是:
式中:f-死亡率指标;b-受伤率指标;r-职业病发生病率指标;l-损失率指标;P-人员指标;G-GDP指标;Di-指标修正系数,可根据经济水平(人均GDP)、行业结构(从业人员结构比例或产业经济比例)、劳动生产率或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率等确定;Xi-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事故指标;Xi综合-考核或评价依据的第i项区域或行业平均(背景)事故指标;n-参与测量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的指标数。
3.2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的特点
事故综合当量指数具有无量纲性、相对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企业(行业)间、地区间的安全生产状况的比较和排行。安全生产事故的基本要素为死亡、受伤、职业病和经济损失四项,事故综合指数能够涵盖事故的所有因素及所有事故指标,因此,事故综合当量指数理论完全能够满足对行业业安全生产综合状况评价的目的及要求。
4 重要行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价方案设计
应用事故综合当量指数模型和行业特征来进行行业排行榜的设计,综合考虑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死亡人数和伤害人数,损失工时和事故损失的影响,采用各行业相对流行和适合的指标,具体排行方案设计如下:
4.1 煤矿行业评价方案
(1)方案一。
指标选择: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工时伤害频率、10万人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
方案特点:各指标反映的相对独立、也相对全面,从事故起数、伤害、死亡、产值的影响综合反映了安全状况,排行就按照综合当量指数结果排序。该五项指标综合反映了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影响,且数据之间不相互重复,具有各个行业通用的优点。但是绝对指标进行事故统计分析时,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容易形成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的地区,事故亦多、安全状况亦差的表象,而且本方案不能反映行业的特征和差异,因此,可以作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标选择: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煤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
方案特点:该五项指标涵盖了绝对指标、相对人员、相对产值、相对产量的影响,具备煤炭行业特色,煤炭事故指标被突出地显示出来,且百万吨煤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等指标是煤炭行业常用的指标,该方案能够用来较好地反映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4.2 建筑行业评价方案
(1)方案一。指标选择: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工时伤害频率、人均损失工日、千人负伤率、10万人死亡率。
方案特点:主要基于建筑行业的特点,主要考虑相对人员伤亡的指标,在这五个指标中,一个绝对指标,四个相对指标,能比较合理地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对人员的伤害,但是缺少了其它经济、产值上的考虑。
(2)方案二。指标选择:亿元产值死亡率、人均损失工日、千人负伤率、10万人死亡率。
方案特点:综合考虑又兼具行业特色,绝对指标未参与测算;兼具人、损失工日、产值的影响,且相对人员指标比重也未忽略,从而能综合考虑地区差异,比较平衡。
(3)方案三。指标选择:全部事故起数、全部事故死亡人数、三级事故起数、三级事故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
方案特点:以目前统计的数据指标为排行参照指标数据便于收集,且统计数据准确,结果更加可靠。且参考了建筑上的三级事故影响,比较实用方便。但考虑因素较少,着重死亡的人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4.3 一般商贸
(1)方案一。指标选择: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工时伤害频率、10万人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
方案特点:该五项指标综合反映了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影响,且数据之间不相互重复,具有各个行业通用的优点,但是不具备行业专项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指标选择:经济损失量、亿元产值死亡率、万人损失率、人均损失工日、百万工日伤害频率、火灾10万人死亡率。加入考虑了火灾的因素。
方案特点:从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损失工日、火灾死亡率等可以反映一般商贸的安全状况,且绝对指标一个,其余为相对指标,均衡反映地区发展的差异。
4.4 交通行业
(1)方案一。指标选择: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工时伤害频率、10万人死亡率、亿元产值死亡率。
方案特点:各指标反映的相对独立、也就相对全面,从事故起数、伤害、死亡、产值的影响综合反映了安全状况,排行就按照综合当量指数结果排序。
该五项指标综合反映了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的影响,且数据之间不相互重复,具有各个行业通用的优点,但是不具备行业专项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指标选择:一般交通运输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万时死亡率、亿客公里死亡率、万车死亡率。对于民航得修正补充百万架次事故率、万时征候率变成六项指标;对于铁路修正补充百万车次事故率、万时事故率变为六项指标。
方案特点:四项指标具备鲜明的行业特色,但是综合的道路交通,对于民航、铁路进行修正,加上行业指标,最后进行综合当量指数统计,排序。
(3)方案三。指标选择:道路报警亭达标率、应急救援等待时间、道路监视器配备率、一级公路覆盖率、亿客公里死亡率、万车死亡率。
方案特点:从交通基础设施和保障系统来反映与事故率的关系从交通事故基础原因出发,归纳总结出指标,从而反映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事故发生率的关系,进行排行的时候更能使优势地区优势,劣势地区劣势,也就通过排行结果夸大了各地区交通设施情况的差异,达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5 应用举例
以建筑行业为例,全国平均水平为标准值,对2005全国建筑事故统计应用与建筑行业排行方案三,结果如下表。
注:2005年全国建筑事故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印发《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5年度)》的通知 中附件三:2005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统计表。文号:建质函【2006】68号
6 结论
(1) 评价方案能够科学、客观的反映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综合状况。
(2)评价结果反映了同行业不同地区或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横向对比情况。
(3) 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指标体系的合理权重值,以得到更加科学的评价结果。
(4) 各评价虽然是针对不同行业设计的,但是对于评价国家或一个地区总体的安全生产状况也可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罗云. 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蔬菜;农药;问题;安全;使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8;S48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80-01
为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生产无公害蔬菜是各级政府菜篮子工程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但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困扰菜农的大问题就是病虫害防治,许多地区重茬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菜农为保证蔬菜种植收益,力求减少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对蔬菜造成的损失,大量使用不合格化学农药,将未执行安全间隔期的蔬菜投入市场,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极度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1 农药使用在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药未执行安全间隔期,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如:农户对药理药性不懂,不知道间隔时间;农户为满足市场需求、获得高利润而提早上市;农户在使用农药上,选择农药不当,使用方法不当,错过防治适期,使虫龄大,增加药量等。二是使用不合格高毒农药(剧毒、高毒、高残留导致畸形、基因突变)。辽宁省沈阳市农委对沈阳蔬菜基地、农药经销市场全面进行整顿管理,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全体员工按照市政府、市农委要求,严格监管蔬菜基地和流通领域市场管理,发现检测超标的蔬菜及时准确上报省主管部门,控制高毒农药泛滥。国家对生产高毒农药有一定的准则,但不法分子照样生产高毒农药,农户的法律意识不强,照买、照卖,使得蔬菜农药残留后果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三是使用过期或过量农药残留。国家对农药管理条例中指出过期的农药为假药,有些农户对农药知识不懂,经销部门故意卖给农户,由于农药的药理、药性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有些农户在农药使用上不按要求去做,使用时加大农药的浓度,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四是农药选择不对路。农药降解速度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农业植保部门在宣传农药使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普及农药知识,但农户在农药选择上仍然存在不对路现象。
2 农药安全使用方法
实施贯彻农药管理条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沈阳市落实。无公害农药的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不对环境及农产品造成污染,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植物体内和环境中易于分解,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必须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大力提倡施用无公害农药。沈阳市蔬菜90%的量由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盛发市场”“十二线市场”供给,常见的蔬菜品种:十字花科有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油菜,葫芦科有黄瓜、丝瓜、角瓜、苦瓜、南瓜、蛇瓜,茄子科有茄子、番茄、甜椒、青椒、马铃薯,豆科有芸豆、长豇豆、碗豆、扁豆、荷兰豆,叶菜类有茼蒿、芹菜、生菜、菠菜、油麦菜,其他类有空心菜。
针对这些蔬菜品种的选药安全间隔期的分析:GB4285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CEB8321.1-GB8321.8由绿色食品农药准则NY/T393-2000禁用农药、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氯杀螨剂,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杀虫剂,2,4-D类化合物等[1-2],比如:(白菜、油菜)菜青虫,用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残效期7~8 d。剧毒、高毒、农药,如果间隔期上市销售,则会危害人民生命;番茄,2,4-D植物生长调节剂,杂质致癌、无残留期;蒜苗抽薹,用40%乐果喷施抽薹,可使蒜苗抽出既长色泽又好看的蒜薹,而且能增加产量,但喷完就出售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应根据间隔期时间上市;农业部第1994号公告禁止甘蓝用40%乐果,不需要间隔期;除草醚在水稻地区使用可产生慢性毒素,造成中壮年50~60岁人心脑血管死亡率升高。
生产绿色食品使用农药准则(NY/T393-2000)的规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常用杀虫螨、杀菌推荐药剂如下:一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拟除虫菊酯类有溴氟菊酯、氯氟菊酯、氰戊菊酯、顺式戊菊酯;氨基甲酸酯类有抗蚜威;苯甲酰基脲类有灭幼脲、除虫脲;生物类杀虫剂有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噻嗪酮;其他类有吡虫啉、增效氯马。二是杀菌剂。具有保护预防作用的杀菌剂有代森锰锌、可杀得百菌清、扑海因;具有内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有普力克、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甲霜灵;复配广谱杀菌剂有杀毒矾、甲霜灵、锰锌、霜克;兼治真菌与细菌性病害杀菌剂有敌克松、苯噻氰、春雷氧氯铜;生物杀菌及杀病毒剂有农用链霉素、病毒灵、乙酰寡糖素。三是杀螨剂。如哒螨灵、炔螨特、双甲脒。四是杀线虫剂。如二氯异丙醚、苯线磷、克线丹。五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常用除草剂。如喹禾灵、拿捕净、乙草胺、百草枯、施田补。六是生长调节剂。如乙烯利、赤霉素、复硝酚钠、萘乙酸、矮壮素。
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对用药量和一个生长季节内的最多施药次数已检出明确的限制以抑制抗药性产生,保护天敌和防止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合理选用药剂,适期、适量施药和提高防治效果,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还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使用各种非药剂防治手段,降低以至逐步消除对农药的依赖性[3-4]。
3 参考文献
[1] 吴恋.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2(8):26-27,29.
[2] 朱桂红.农药安全使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187,189.
[关键词]节能降耗 生产成本 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33-01
正 文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当今,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控制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决定企业生存市场规律。
一.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提高经济效益要靠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生产或服务项目,增加企业营业收入;节流就是精打细算,减少开支,杜绝浪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企业不能靠提高产品价格去实现经济效益,那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应该千方百计提高产品性价比,提高市场占有率。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加强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加强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而降低生产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加强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如何加强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 优化设计方案,源头管控成本
2.1.1关于矿井设计
矿井初步设计、升级改造设计等大型设计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外委设计首先要推行设计招标,多方案比选,引进竞争机制;其次是要推行限额设计,处理好项目功能和项目设计的关系,使功能和成本处于最佳配置。三是业主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公司长远规划对设计成果再把关,比如韩家湾煤炭公司2007年矿井升级改造设计,矿井投产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设计方案,方案调整为2-2煤开拓大巷送至井田东西方向中部,矿井采区划分为四个采区,开拓大巷北翼划分为一、三采区,开拓大巷南翼划分为二、四采区。在开拓巷道正头布置一组准备巷道,服务一盘区、三盘区;平行二采区采空区边界布置准备巷道,服务四盘区。同时将工作面宽度调整为270米,推采长度为1600米至2900米,可采储量为200万吨至350万吨。优化后方案较设计方案矿井万吨掘进率降低了12米/万吨;综采工作面可少进行10次回撤安装。优化方案较设计方案在井巷工程上少投入1.41亿元,在工作面回撤安装费用中少投入1.2亿元,在设备投入中多投入了0.18亿元。累计节约资金投入2.61亿元。
2.1.2 关于采区、工作面设计
矿井单水平设计原则上由矿井自行组织设计,也可引入外委竞争机制。主要从成本方面、方案的优劣性及其它实际需要进行比较,可对竞争选用的内部设计进行奖励,使技术人员的责任与激励有效结合。
矿井采区、工作面及硐室等一律由矿井自行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至少拿出两套进行比较,要把成本比较纳入重点考量因素。在设计期间要转变设计思路,对设备与断面之间的主体因素从成本方面进行论证,确定出合理的断面。选择适合矿井煤层厚度的设备,如果市场设备满足不了煤层要求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要求定制,对定制成本与矿井效益进行论证比较,再行抉择。如果在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少掘一些岩石,或许就可以彻底的解决掘进煤质差的根子。
2.2 强化掘进管理,提升成本管控
2.2.1 均衡矿井掘进成本
掘进成本是矿井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万吨掘进率的均衡对矿年度生产成本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的管控中要对矿井采掘接续进行长远规划,均衡安排矿井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的掘进工作,使得矿井年度掘进率保持均衡化,矿井掘进成本保持平稳。
2.2.2 优化支护参数,降低生产成本
不断加强对巷道支护参数的研究,测定巷道松动圈,并对松动圈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巷道变形进行实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在保证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支护材料及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3 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运转效率
2.3.1加强设备资金管理和设备实物管理
设备大修、设备更新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方案论证和效益评价,切实可行后,进行采购,采购要有计划,避免资金浪费。生产设备实物,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出入库管理有序,要做到账实相符,设备要按要求保管和使用,使用前及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定期检查保养,确保资产保值。物资管理方面,应按照生产经营计划对材料费指标进行分解下达,严格控制和考核各类材料的领用、维修、回收,有效地遏制了材料的浪费,节约维修费用;同时挖掘内部潜力,抓好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工作,做到物尽其用。
2.3.2强化运行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
强化机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转效率,保证设备运转正常,物资储备到位,为生产的平稳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对于生产设备来说,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巡检工作非常重要,巡检要求各岗位工对其所负责的设备定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现场所有的设备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生产的稳定正常,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2.3.3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设备的运转、养护、维修都离不开人,针对设备的特殊性,通过采取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结对、知识竞赛等方式,分层次、有步骤、多渠道地开展设备管理和检修技术的强化培训工作,打造一批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人才。
2.4 提高煤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规律就是价值链规律,超越价值链的市场是不正常的市场。面对煤炭市场的寒冬,煤炭产品的供大于求,煤炭价格的萎靡,只有出好煤、多出煤才是唯一的出路。
2.4.1 从制度上入手加强煤矿质量管理
首先要健全煤炭质量管理体系。成立煤炭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由煤质管理部门组织,定期召开煤质分析例会,总结、部署煤质管理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完善煤矿质量管理制度。从制度来约束各单位对煤炭质量的管理。煤质管理直接与各单位的绩效工资、个人评先挂钩,实行每月一考核、质量责任追究制等奖罚办法。
2.4.2 加大煤质管理工程的投入
必须加大对煤质管理方面的投入,完善井下运输系统及煤仓和矸石仓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矿井在生产上煤矸分运分储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把煤质管理落到实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在我国工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由于设备落后、技术低下、安全保障系统安全指数低等问题导致大量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出现,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实用安全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被完好地建立起来,才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水平。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安全体系,对保障安全生产的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密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各项活动所树立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各国对我国的看法。如果不能很好地保障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经常发生一些安全责任事故,很容易降低我们在国际上建立的地位和形象。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为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很多意外或人为发生的事故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企业增加实际的生产效益。其次,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及时的制定和调整一些实际的生产方案,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强,可以缩短企业寻找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时间,有效地进行故障分析。最后,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工人施工的安全性,为广大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出最大限度的保障,也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内心安全感与对于工作的实际满意度,有利于节约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可以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在社会上的口碑,增强认同感。
2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
2.1科学合理设计安全体系的总体方案
可以结合国家有关法律部门制定的关于各不同工业、企业生产的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过程中的产业性质,灵活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方案。例如对于煤矿、燃气开采、化学药品生产、各类制剂加工等相对危险的行业中,应该针对其自身的某些薄弱环节制定出明确的合理体系标准,并且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完整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实行安全责任负责制的支撑体系
在工业、企业中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的支撑体系的建立,应该建立在个人完全的责任负责制的基础上,即所谓的后果承担责任制。在具体的体系执行过程中应该有明确的程序监管人员负责确保整个流程进展的有效性。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和实时监督部门,主要负责一些生产过程中技术检验和分析测量工作,承担多有大小事故障碍的分析和鉴定上的技术支撑,有专业而系统的相关的正规技术水平,经得起具体工作的考验和考评。对整个单位地区的危险源数据进行分析,承担一切设备安全和材料检测的技术服务工作,能够对整个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负起全部的职责。如此分工明确,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
2.3完善体系内部设置和管理实施办法
应该对整个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各个模块的设置,进行有效的查看,了解各部分之间设置的是否合理,了解它们之间的存在的关系,这是一个庞杂的由上而下的完整结构,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企业、从企业到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是否都有科学而合理的衔接部门和具体的负责人。对于整个体系的管理实施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按标准检查,按时记录,是否有真正的都是符合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3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建设LCC管理费用-效益分析法方案选择
LCC(Life Cycle Costs)是指包括设备(项目)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运维、检修、退运处置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总费用[1]。在生产技术改造、大修项目立项辅助决策中,对需要进行A类检修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类设备辅以LCC技术经济评价,综合利用状态评价、需求评价和技术经济评价等技术手段,从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角度,采用量化的方法对设备技术改造、大修需求进行研判[1]。
将LCC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用于生产技术改造、大修需求研判,是生产技术改造及大修项目立项决策中的重要创新。目前LCC技术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可修复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类设备的A类检修实施方案的选择,先计算其更换前后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技术经济评判,若该设备技术改造方案的LCC低于该设备大修方案的LCC,则给出技术改造的建议,否则给出大修的建议。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费用构成如下:
LCC=初次投入成本CI+运维检修成本COM+故障成本CF+退役处理成本CD
从上式可以看出,全面计算LCC费用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做支撑,而这些历史数据因各种原因往往较难获取或不够准确,这给计算LCC带来很大困难;且只考虑项目建设、运行维护、退役等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减少资金投入,而不考虑其他效益,如设备性能、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可能会顾此失彼,达不到项目建设的本来目的。因此需要使用某种方法对LCC进行评估。
1.LCC评估的费用-效益分析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是常用的LCC评估方法。费用-效益分析又称为“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公共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它是按照既定目标,对某个工程项目的费用与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可实现费用和效益的平衡,避免单方面降低成本、过于注重局部效益等不足,其目的就是考虑单位寿命周期费用的系统输出效益。费用-效益分析法计算模型为[2]:
(1)
式中:CE―费用效率;
SE―系统效益,表示在投入LCC费用后所取得效益或效果;
LCC―全寿命周期费用。
可见,CE即为单位费用的效益输出值,CE的值越大越好。要使CE值越大,就需要对构成LCC的各项费用进行有效分析,使得费用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既满足了项目对特定性能或效益的要求,又节约了投资成本。
2.变电站费用-效益分析计算方法
供电可靠性是现代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了保证可靠性,需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系统冗余度,选择高质量、高可靠性设备;另一方面,系统的可靠性增加,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也随之降低。因此,变电站工程建设LCC与可靠性关系密切,变电站LCC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使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
费用-效益分析是以寻求经济福利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理论。变电站的费用-效益分析可用于评价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选择、设备选型,设备检修运维等各种因素。其明显的特征是把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内的费用与变电站性能、系统及电力用户的要求进行全面而统一的平衡[3]。电力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安全可靠地向用户供电,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供电可靠性对其非常重要。进行变电站的费用-效益分析,系统的可靠性是CE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从整体上对费用-效益进行平衡,是提高CE的关键和最终途径。
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常用可用系数AF、失效率λ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等来度量。
若采用可用系数来表示可靠性的大小,则有:
(2)
式中:―设备i的可用系数;
n―设备的总数。
3.利用变电站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选择变电站技术改造方案
目前在生产技术改造、大修项目立项辅助决策中,只是对需要进行A类检修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类设备辅以LCC技术经济评价,从而判定是对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还是大修。但LCC评价不仅仅限于A类检修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设备,也不限于判定是对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还是大修,它还可以用于其他电压等级、多种改造方案的选择。本文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对某10kV设备的两种技术改造方案进行LCC评估,评估过程如下。
某变电站需要对1台10kV断路器和1台10kV所用变进行改造,有两种改造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将其改造为1台10kV真空断路器和1台10kV油绝缘变压器;
方案二:将其改造为1台10kV SF6断路器和1台10kV SF6绝缘变压器。
利用LCC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改造方案进行评价,选择设备可靠性作为费用-效益分析中最重要的因素。设备的LCC和AF见表1。
表1 设备的LCC和AF
各设备的LCC费用预测结果和可用系数AF见表1。为研究方便,假定四种设备的寿命相同。根据表1数据,计算每种方案的LCC和AF,结果如下:
=64675,=98.956%
=72692,=99.165%
由式2可得
选择方案一较好。
全寿命周期(LCC)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更进步、更科学的造价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将会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费用-效益分析法是常用的LCC评估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系统效益,可以很好的对LCC进行评估。本文选择设备可靠性作为费用-效益分析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变电站技术改造两种方案进行了LCC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选择技术改造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改造、大修立项辅助决策导则[D].国家电网公司文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