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

第1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值医用耗材 价格管理 价格监测 采购制度 物联网

一、目前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现状和存在不足

(一)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

目前,我国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主要由企业自主定价。由于市场主体的产销行为缺乏透明度和运作不规范,高值医用耗材因为缺乏竞争等原因而出现价格偏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与之相伴随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尽管采取各种措施,但是2013年比2012年某三级甲等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仍增长了4.6%。

(二)价格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价格决定没有达到降价预期。虽然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都是通过集中招标采购,但是由于生产商、供应商与招标方的博弈,招标办并不能保证一定会产生一个“最优”(即最低)的价格,却可能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达成交易。这也导致耗材价格居高不下,耗材种类层出不穷。

(三)内部管理体系有时不能适应耗材市场的变化,导致工作量大,效率低

随着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越来越多,其使用量越来越大,信息量也不断加大、传统纸质管理已经难以应付,各类工作中的大量报告、文档、记录令工作变得冗杂烦乱,不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汇总,导致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二、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管目录

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高值医用耗材产品繁多,有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其中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垄断地位。高值医用耗材分类目录不完善,给政府的价格监管和医疗机构操作实践带来较大的困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政府有必要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控制和管理。因此,制定和完善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目录,是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进行市场价格调控、稳定价格水平的重点之一。

(二)实施高值医用耗材政府统一招标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大多价格比较昂贵,但是当前这些耗材的招标大部分由医院自行组织,存在许多不规范性,因此需要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组织集中招标。通过集中招标统一采购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可以使采购的透明度增加,确保耗材的质量,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医院。同时通过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自由竞争,可以减少诸多不规范的采购行为,降低耗材成本。据有关文献统计,通过统一招标采购,医用耗材的价格可平均下降5%~15%。

(三)运用物联网系统,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和收费,减少患者费用

1、借助信息化建立供应链物资管理平台

借助信息化建立了包括供应商、临床使用科室、物资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财务、医保、物价等部门的供应链物资管理平台(简称物联网),并与H1S的收费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物资从科室提出需求到招标采购、备货入库、领用出库、使用收费、消耗结算的各个环节全过程监控管理。同时,采用条形码技术,将高值医用耗材的验收、审核、出入库、以及费用记账的全过程通过电子化操作系统,满足物资管理的需要,并与病人信息一一对应,有效的实现高值医用耗材上可追溯到生产厂家、下可追溯到患者个体,对全程实行了一一对应的质量跟踪管理,保障了医疗安全。通过物联网的管理,实现了对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跟踪,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监控,杜绝了少用多记的现象的发生,降低了病人的费用负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2、降低库存量,使高植耗材接近零库存成为可能

"零库存"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物资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零库存的表现形式之一为即进即售:指当产品入库后,在正常库存周期将产品销售出去并同时收回货款。由于物联网技术采取一物一码的物流管理,科室请领了某高值医用耗材,就必须同时计账,使高值医用耗材达到"零库存"状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物联网技术梳理高值耗材品种,可减少品种类别30%,品种的规范化管理,使耗材″同械同价″。同时,采用政府组织公开招标,使高值耗材的采购价格平均降低了12%。医院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均次费用,保障患者的权益、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减少了卫生耗材支出、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使医院高值医用耗材收费更加规范、透明。

参考文献:

第2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耗材管理; 精细化管理; 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4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75- 02

0 引 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用耗材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医用耗材使用的品种和费用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种多样化的扩大,耗材管理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医用耗材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已广泛地运用于医疗、科研、预防、保健等领域,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目前,医院耗材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现象,如何提高医院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耗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1 医院耗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已开始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如,本院耗材库房管理已经引进了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法,即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PDCA循环法规范了库房管理,做到了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和损失,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中,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用耗材管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然而,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耗材管理中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耗材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其具体体现在:

(1) 思想观念不先进:医院管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情管理”,一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思想教育的落后,导致观念不够先进。医院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思想支配,只有搞好对人的思想管理,才能通过人实现对其它方面的管理。把握管理的思想性,需要高度重视对人的思想教育。

(2) 管理方法落后:在新时期,医院管理应该与时俱进,管理不是教条,更像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现阶段医院管理方法比较粗放、单一,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很多医院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管理的方法仍相对比较落后、呆板,脱离了信息化的要求,无法提高管理效益。更有很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看面子解决问题,扰乱了管理秩序。

(3)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重形式,浮于表面,不重效果,仅仅满足于任务布置,投入多少钱,不问结果的好坏和成效的大小;工作标准意识不强,满足于“差不多”,缺少细致、彻底的工作作风;岗位职责没有细化,出了问题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耗材采购一般是缺什么买什么,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4];对一些往往送货不及时的供应商也没有一定的监控体系和约束力,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也没有完善的监控体系。

2 加强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一些单位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工作标准不高、重建轻管等问题也比较凸显,医院管理队伍素质较弱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推行耗材精细化管理,可推动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内容,统一管理标准,细化目标责任、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制管理到位、监督制约到位。

医院耗材由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办公用品等组成[5],品种复杂繁多,但每个部分都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医院收益未见显著提高,都可以在管理的粗放、缺少对管理对象的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上找到原因。这说明,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医院管理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管理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调节和控制,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必须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耗材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对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医院耗材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力,积极适应时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同时,耗材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无完善的机制,则很可能因管理不当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刻不容缓。

3 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3.1 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观念新,才能事业新。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内涵的学习理解,掌握本质要求、基本内容、实现途径和管理目标。要统一思想,抓好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对一些管理薄弱的班组,要加大力度,重点培训,从根本上培养管理人员“精”、“细”的思维。要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各级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引导动员,使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大力营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领导,依法施管,提高机关科学指导的能力。许多单位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管理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医院耗材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确保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2 控制耗材物资采购

对各类库存物资定期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控制购置物资的品种,严格审核各项物资的进货价格,通过以性价比为中标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以低价者中标。规范新进卫生耗材的审批程序,凡科室申购新的卫生材料先由科室申请,详细说明理由、适应症,备齐彩页、使用说明书、三证等资料。先由医疗及管理部门及审计复核、采购部门做市场调查,分析、审核该物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是否病人病情治疗所需,有无因此加重病人负担等情况,最后由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才能购入。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物资的使用效益。

3.3 规范耗材管理流程

医院购置物资后,不定时的入库、报销会给设备处和财务处的相关负责人带来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应对供应商实行严格地监控和约束,尤其对首次进入医院的供应商,必须按相关准入程序严格审核。要查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以及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点,堵住漏洞,严禁在采购过程中发生腐败问题,导致耗材成本增加问题的出现。对送货不及时和影响到工作进程的供应商应实施惩罚措施。对医用耗材的申报、采购、申领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制度,由相关部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监控体系。

3.4 加强质量信息反馈

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临床各科室解决后顾之忧,定期(每季度)到各科室走访,对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行登记,填写《临床科室物资使用情况反馈表》并及时向采购部门或供货商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解决。每年组织专家对医用耗材进行评估,尤其对高值耗材和常用耗材,从性价比、质量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不仅仅起着对当前医用耗材考核审查的作用,更是为下一步耗材的物资采购指引了方向。

3.5 推进科室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信息现代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并减少工作量。可为各科室提供计划申请各项物资,推行物资计划、领用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各科室在本科室院网内即可直接进行计划、领用及费用查询等相关操作,提高办公效益。然而,现有的系统或平台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功能太少、可操作性低等,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耗材在医院内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意识淡薄,那么随着耗材使用量不断攀升,必将造成医疗成本快速增加的现象。

3.6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精细化管理中,如果说流程是起点,标准是基础,绩效考核才是使管理活动形成闭环。没有绩效考核,流程和标准都可能落空,就不会真正形成贯彻力和执行力。通过立标、验标、定标三步循环,对管理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并根据实际工作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距大小和开展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使绩效考核更加合理。建立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实施科学的考评。对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对管理的质量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明确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管理目标,取得了哪些管理绩效,在哪些方面创新了工作方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以及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管理活动的闭环回路,循环递进,持续改进提高。实施科学的最优化考核,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二是采取科学的考评方法。借鉴现代绩效管理考评等考评方法的有益经验,注重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阶段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

因此,医院只有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动态实时的管理体系,增强领导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落实,出现成效。精细化管理不仅应在医院耗材管理方面,在医院整个后勤、医疗等领域仍需进一步推广,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 结 语

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做好耗材管理工作,降低成本消耗对于一个医院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医院耗材管理工作,才能够降低医院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竞争力,节省医院资金,与此同时,患者的医疗费用也才会因此而得到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要降低成本消耗,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益民. 浅谈库存物资精细化管理[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94,212.

[2] 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7:100-101.

[3] 张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在设备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1: 52-55.

第3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院耗材;二级库管理;高值耗材

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下简称我院)作为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只拨部分工资,剩余的工资、绩效工资、津贴等由医院自行解决),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是关键的两个问题。我院作为一个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已超过1/5,条目近万多种,涉及领域广泛,而作为医院最重要的后勤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的材料库房管理,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成本目标管理控制、医院的资金周转率、临床工作的安全和质量等问题,仅有一级库存的管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为根据一级库房的出库数据,只能反映出各临床科室的总消费,医院管理者几乎不能对其明细项目消耗进行全程跟踪和了解。因此,建立医用材料二级库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级库管理”是相对于一级库存而言的,是指各临床科室、辅助医疗科室、各病区在医院一级库房领用材料后所形成的库存。“二级库管理”既能满足医院领导层工作的需要,又能控制卫生材料收费中“少用多收”等现象,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过程中,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利用HIS的数据库平台,调用HIS现有的费用、医嘱、医用卫生材料等一级库信息,联合某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该系统与HIS系统实现了很好的融合,并使材料二级库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简便。

1 二级库材料的管理方法

1.1 二级库管理员申请材料的管理

二级库房管理员每月根据“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的功能,申请科室所需要的医用材料,并且在物资管理科规定的时间内,在院内网上申请,否则过了时间段就成为无效申请。如果申请失败,要及时与物资管理科联系重新申请。对于系统内没有的新材料,直接书面向物资科申请,物资科经与供应商联系后仍无法在短期内提供所需的新材料,二级库管理员要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再采取其他治疗方案,决不能影响病人的治疗。

1.2 二级库材料入库管理

二级库管理员在月末接到供应商货物时,一定要在一级库管理员、材料采购员同时验收后,并且在货物清单上要有一级库管理员和材料采购员的签名,然后再清点入库,并在货物清单接货人处签名,供应商在送货人处签名。同时,在二级库材料备查账上登记材料的品名、数量、单价、产地、供应商名称等信息,作入库处理,以备上级部门的核查。

1.3 二级库材料出库管理

对于医生医嘱中所需的卫生材料,根据医嘱的内容、开始时间、停止时间、上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本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等信息,计算该条医嘱本次需发放的卫生材料,护士及时到二级库房管理员处领取所需的材料,同时在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中点击收费功能,由系统自动记录患者的费用,对于不可收费的项目,要记录在科室材料成本账上,二级库管理员随时要记录材料的出库情况,月末要做好材料盘点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如出现各科室之间有互相借用材料的情况,要办理调拨手续,并且在调拨单上要有科室负责人的签名,以防日后各科室之间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1.4 高值耗材的特殊管理办法

根据临床手术医生需要的高值耗材,通知材料供应商送货,由于高值耗材价值高且贵重,应该采用一对一的使用。一级库管理员在接到供应商配送的高值耗材,必须使用条码扫描,核实该高值耗材与院招标采购的高值耗材在标号、产地、品名等信息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才能让病人使用。病人使用后,护士根据高值耗材的品名、数量,金额记录在病人的登记账上,同时告知二级库管理员做好高值耗材的出入库登记,这样就保证每件高值耗材流向都可追踪,不会造成高值耗材的流失,做到“零库存”管理。

1.5 加强材料的监督审查制度

财务科病历审核室定期抽查各科室的病历,检查各项化验检查单是否齐全,检查各项目有无漏费、多计费等情况,如果有差错,要与主治医生沟通,了解出现差错的原因,如有材料多计费的问题,要及时将材料退给二级库房,同时减少病人的费用。对于科室当月病历的差错,病历审核室要有书面报告,由所在科室负责人签字认可后,病历审核室将差错报告说明报到财务科,财务科审核后报院办,由院领导研究后做出处罚决定。

1.6 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

院内审计科每月抽查各科室的病历,检查可收费材料与不可收费材料的执行情况,有无乱收费的现象,对于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使用全过程是否符合材料管理制度的规定,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护士将病人的医嘱与所用的医用材料、药品等是否核对准确,护士长是否将病历复核完毕后再报病案室存档,如有违反制度规定的情况,院领导是否采取了处罚措施,医院是否制定了临床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医疗不良事件的处罚是否落到实处。

2 医用耗材实行二级库管理的重要意义

2.1 克服了一级库管理模式的弱点

以往一级库管理模式是:各科室凭经验从一级库直接领用卫生材料,遇到重大节假日的月份,科室领用的耗材数量比较大,以防止在节假日期间有突发事件发生,而节假日后的月份领用的耗材就会明显减少。这样就形成了各月份科室物资消耗变化幅度很大,这种“以领定消”的管理方式使成本数据不准确,不能与收入相匹配,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降低库存,也不利于医院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加强二级库管理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2.2 有助于医院实现医用卫生材料“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是指耗材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由于我院实现了“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科室所需要的医用材料直接从内网上申请,然后物资科经过汇总后,通知各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医用耗材送到医院一级库房,由一级库房管理员和材料采购员验收签名后,再由供应商将材料送到各临床科室。在这个流程中,一级库房只起到了中转的角色,材料没有进入一级库房,一级库房实现了“零库存”。当然,对于一个大中型三甲医院而言,要承担急诊抢救的任务,医疗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一级库房还是要准备部分应急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医用材料,这就决定了医院一级库存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零库存”,它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概念。提高一级库房出入库材料的流转速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可以实现相对“零库存”。

2.3 为实现医院卫生材料“零库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医院强大的信息化数据库平台,已经支持了先进而又实用的“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的运行,并且“物资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已经正常运行了两年,从卫生材料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全过程看,比传统的材料采购等流程更加便捷,如果卫生材料的送货环节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那么,卫生材料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就可信息化联动,即可有效减少资金占用量,优化资源结构,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建设

近年来,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看病贵”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在病人支付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40%~50%、材料费用一般占20%~30%、诊疗费用一般占10%~20%。不难发现,材料费用占病人的医疗费用比例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继药品费用之后影响病人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现在,药品费用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得到控制。为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控制医院医疗成本作用,如何加强一次性卫生材料管理,就成为目前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我院从2009年起在桃园分院进行了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的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中的做法进行阐述,初步探讨如何进行规范性管理。

一、二级库的概念

“二级库存管理”是相对于一级库存而言的,是指各临床科室、辅助医疗科室、各病区在医院材料一级库房领用材料后所形成的库存。该方法很好地满足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效地控制了常见的关于医疗材料管理中存在的跑、冒、滴、漏等现象,既有效的控制了成本,保护了医院和职工的利益,又控制了卫生材料收费中“少用多收”现象,降低了病人医疗费用,维护了患者的权益。

二、卫生材料“二级库”建设的必要性

1.医院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医院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医院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益与成本是关键的两个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医用耗材成本占医院医疗成本的1/5~1/3,是药品之外的主要收费项目,涉及领域广泛,其中每一项都与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息息相关。医用耗材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控制、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临床保障能力等问题,因此,医用耗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和医院能否做大做强。

2.缓解医患矛盾,做到收费透明化的需要。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微创、介入等高科技含量的手术得到普遍推行,在这些手术中经常需要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如:支架、球囊、导管、导丝等高值耗材,这些高值耗材的费用已经超过药品费用而成为病人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上使用一次性卫生材料,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治疗上需要的一次性材料逐步增多。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推广使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增加了病人的疑虑,加重了医患冲突。实行二级库管理,加强了一次性卫生材料特别是高耗值材料的收费管理,规范医院收费行为,杜绝了卫生材料收费中“少用多收”现象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病人通过费用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查询费用明细,参与到收费行为监督过程中,把各种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制度建设

1.建立“一出、二入二出”制度。“一出”是指卫生材料进入一级库房后,按国家物价收费标准,将进价加成一定比例,计算出零售价,科室领用时以此价格作为出库价。医院与科室核算时以进价与出库价之间的差额作为科室的收入。“二入二出”是指科室领取材料后,以零售价作为“二级库”的入库价和出库价,科室记账时只能从“二级库”中的品种中选择,以“二级库”中的数量为限记账,实行品种化和数量化管理。

2.查询制度。实行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建立电子触摸屏等病人材料费用信息查询系统,病人可通过费用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核对每日费用,提高医院材料收费的透明度。

3.稽核制度。医院财务、审计、核算等科室采用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对科室材料收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一旦发现卫生材料收费偏差情况,即根据医院制定的奖惩办法,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责任人予以处罚,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活动进行纠正。

(二)信息系统建设

1.门诊患者的卫生材料发放相对简单,对于门诊患者发生的材料费,按门诊收据中的材料费内容发放。

2.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主要针对住院患者。住院患者的卫生材料发放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两种方式:(1)对于医生医嘱中所需的卫生材料,模仿医嘱摆药的功能,根据医嘱的内容、开始时间、停止时间、上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本次发放本医嘱材料截止时间等信息计算该条医嘱本次需发放的卫生材料,在发放材料的同时自动记录患者费用。如:医生下达某种药品长期医嘱,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其中用到了一次性输液器,医嘱为每日三次,医嘱开始时间为2011年10月23日早8:00,每天的执行时间为9:00,13:20,19:00。如计算2011年10月23日0:00至2010年12月24日0:00的材料消耗,程序则会自动计算出需一次性输液器3支。(3)对于手工录入的卫生材料,则应根据计费内容发放材料。在发放材料的过程中,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以确保材料发放的正确性。

3.技术支持我院以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利用HIS的数据库平台,调用HIS现有的费用、医嘱、医用卫生材料等一级库信息,开发卫生材料的“二级库管理信息系统”,使该系统与HIS实现很好的融合,并使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完善、操作简便。

该系统根据卫生材料一级库的出库信息直接确认入二级库,不仅操作简便,还有效减少了误操作。在临床科室需要出库时,可直接调取出库申请,确认出库,基本上不需手工录入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时间等资源。护士站根据医嘱、计费等信息自动提取的某时间段的出库申请,临床科室如果暂时不需出库某种材料,还可将其删除,待以后再申请。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根据临床的申请信息对该申请单进行出库确认,系统会将收费信息与库存信息一致的材料自动对应,如果信息不一致,还可进行手工对应。材料出库信息查询,该功能的灵活性在于可查询任意出库单组合的申请信息及出库信息明细,并可将申请信息与实际出库信息进行比较。

四、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医院实现医用卫生材料的“零库存”管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工作存在着极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医院的医用卫材库房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零库存。所以,“零库存”概念对于医院来讲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概念。实行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库存量,缩短库存占用时间,最大限度上提高资金的流通效率,避免资金的积压,加快医用卫生材料二级管理从入库到出库的流通速度,减少医院运营成本和现金流量的压力,最终达到卫生材料的入库与出库速度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相对的“零库存”。

2.有效的控制了成本。目前,我院的卫生材料费用控制在20%以下,变动成本率控制在10%以下。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避免了在以前的操作模式下,临床科室管理材料的人员由于工作疏忽而漏记费用的问题;使卫生材料在临床科室的收、支实现了统一,确保了每一件材料的来源、去向明确,更加便于医院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刘社,杨晓琳,秦兰兰.关于医院卫生材料收费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9)

[2]陆浩.材料二级库管理对二级医院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11)

第5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问题 思考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28-0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把加强医院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医院内部控制含义和作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内部控制的思考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医院各级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一、医院内部控制含义与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医疗业务活动和各部门的经济业务以及会计工作所实施的经济监督,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全面、综合地控制、协调和监督,以达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的目的。一般认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完整。

2.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发展。

3.漏洞的堵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行为,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完整。

4.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医院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协调发展。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因不同的医院而异,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医院领导班子认识的差异。医院领导班子特别是院长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医院控制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缺乏紧迫感。有的医院领导只重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形式上,关键制度的执行环节常常被忽视,从而使制度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有领导认为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会影响到部门的办事效率,因此没有对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价和监督,使内部控制成为摆设。此外,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医院直接由院长管财务,由院长一支笔审批,使监督机制成为摆设。内部控制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缺乏精通业务人才{1}{2}。

2.内部控制制度欠完善。部分中小型医院直接用财务制度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处理随意性很大,或凭经验和惯例办事,业务流程控制简单。有些医院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认真地执行,执行效果没有严格监督,出现违章不究,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仅流于形式。有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只是针对经常重复发生的业务设置,特别是对那些偏离重要性、全面性、适应性,制衡性、成本效益性五项原则的旧制度,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制定出相应规章制度,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完善和更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内部控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些医院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科室,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还有些医院预算落实的使命和目标的桥梁作用无充分体现, 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架构有问题,预算的编制方法落后,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考核机制缺失,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3}{4}{5}

3.医院文化建设滞后。医院领导层只重视医护人员医疗业务和规范学习,放松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营造医院文化氛围明显滞后。并出现岗位设置重置,工作效率低,人浮于事,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回扣泛滥,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质量差。甚至出现一些部门损公肥私,私自乱收费,使国有资产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三、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思考决策

一流医院离不开一流的内控管理制度,在建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时,需将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点与医院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点,从而使控制成本达到合理、并取得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的负担。因此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堵风险漏洞,建立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制度,健全财产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医院要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簿,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建立起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做好会计核算,各类凭证手续齐备,内容完整,符合规定。

医疗行业是一项富含技术、难度较大的行业,医院的管理不能仅以医院的经济利益为导向,应重视医院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临床诊断、检查、用药、手术、护理、沟通与交流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差错或纠纷,因此,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是医疗风险控制重点。

为防范医疗风险,医院在各个环节建立多维度防范体系,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保证医疗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在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如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药品和耗材的特殊性,医院应制定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结果,集中招标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医用耗材需网上集中采购机制,让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在平台上阳光操作,集中交易,由政府负责定规则和监管。

2.在细节上对现金流进行管理。在医院日门诊量多时,每天的现金流达到数十万元或更多。医院收入管理的重点是关注收费业务,保证每笔收费业务的准确性和全院收入的完整性。收费结算业务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进行相互牵制。加强退费管理,设置好岗位,使退费业务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在信息系统中设置医生退费申请和医技科室同意退费确认的功能,使退费不仅需要收费人员操作,还须有开医嘱的医生和医技人员的审批,并注明日期和退费原因。

3.构建缺陷报告制度。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报告制度,有效地防范医疗风险,实行非惩罚性的强制报告制度,鼓励当事科室或个人及时上报不良事件和内控缺陷。应及时进行组织专人调查差错发生的过程、分析产生差错原因,对问题进行归类,对风险进行总结,及时修改和完善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互联网盛行时代,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得到广泛运用,信息化是t院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如很多诊疗活动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因此要特别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权限,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错误医嘱和检验报告结果以及被随意修改的病历等{6}。

[基金项目: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2016年重大课题子课题(编号:2016-WJZ1-07)]

注释:

{1}李雄平,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经济师,2013,(07)

{2}谢海峰.公立医院审计报道与内部控制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2)

{3}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经济师,2011(8)

{4}余华英,屈晓玲.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医学与社会,2015(11)

{5}丁悦.内部控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5)

{6}陈宏.对信息化管理医院账务内部控制的研究.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

第6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在现实中,大多数医院都能遵守物价规定进行收费,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出于种种原因存在不规范收费的现象,如果不引起重视,无疑是为医患矛盾埋下了导火线。目前医院物价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财政补助不足导致医院在自负盈亏,使得一些医院一味追求增加结余而违规收费,而价格目录的滞后也令医院无法在开展更多医疗项目的同时收取与之匹配的收费项目;另一方面,医院没有对物价管理引起足够重视以及缺乏专业人员和各科室配合也使得这项工作变得困难重重。现就医院物价管理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客观方面

(1)价格目录滞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但是现行的医疗项目和价格大都是几年前物价部门规定的,例如我院执行的是2010年的《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修订版)》和2012年的《嘉兴市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手册(试点)》。虽只有4―6年的差距,但是据医务人员反映,有些医疗服务的成本已经超过核定价格,有的医疗服务没有对应的收费项目。所以有些医院就会以相近的项目来收费,但这毕竟与物价规定不符,如果患者询问起来,也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依据。

(2)财政补助不足。公立医院在所有制上虽属于国有,但实际上都是医院在自负盈亏,财政补助仅占医院收入的极小部分,其余都依赖医院自身的经营,医院的各项支出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与此同时,物价部门对医院的收费采取了严格的管制,不能与实际的市场价值相匹配,再加上医护人员的绩效奖金与医院收入息息相关,故而导致部分医院产生违规收费来增加收入的现象发生。

2.主观方面

(1)人员配备不齐。医院的专职物价员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在管理物价方面一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物价知识,二是物价目录中涉及到的医学内容对财务人员来说有一定难度,物价员对项目的内涵、用途没有直观的理解。面对数千条的价格条目,当医务人员在执行物价政策过程中遇到问题而询问专职物价员时,由于自身专业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专职物价员未必能一一给出正确的回复。医院虽设有专职物价员,但在日常工作中真正执行物价政策的是各科室的兼职物价员,而兼职物价员多是由医生护士兼任。医护人员平时的工作已经很忙碌,对物价管理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进而导致多收费、漏收费和错收费的现象发生。专业人员的欠缺是医院物价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全院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的主要业务就是给患者诊疗,在整个医院运转过程中,上到医院领导,下到普通医生护士,都对物价管理缺少重视。大部分医护人员都认为,只要给患者做好检查治疗就可以,管理收费是财务的事情,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下还要进行费用录入,出错也难免。但是,只有全院人员认识到物价管理的重要性,通力合作,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维护医院形象。否则的话,收费的不合理、不准确无疑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定时炸弹,患者随时都会以此作为理由进行投诉,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3)科室之间缺乏协调。在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医用材料供应商直接跟医务人员联系的情况,往往是等到材料使用了以后,医务人员才联系设备科办理采购手续,最后才到物价员这里进行新增材料的申请。但是,由于个别医务人员不熟悉物价规定,导致有些材料因不符合政策而不能录入,这样一来,设备和物价部门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科室之间沟通协调不善而造成的。

二、提高医院物价管理水平的对策

(1)更新价格目录。价格目录不该一成不变或者几年才更新一次,地方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物价水平、市场价格及时调整价格目录,定期搜集各医疗单位反馈的物价信息,同时依照上级物价部门下达的文件对价格目录做出合理、准确的调整。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也应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令百姓真正享受到合理的价格和服务。

(2)配备专业人员。医院在招聘员工时应有针对性地招聘适合管理物价的人才,如需财务兼(转27页)(接28页)任物价员,可以优先录用有统计方面特长的应聘者。为了熟悉价格目录,财务出身的物价员可以深入医疗部门,了解各收费项目的内涵,以便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融会贯通。物价员要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认真学习物价部门文件,积极参加培训,加强与各科室交流,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物价员还可以利用微信等新兴的通讯工具,无需召集兼职物价员便可以将物价政策和信息及时传达,还能建立群组对有争议的物价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工作效率。

(3)严控耗材准入。为防止医疗科室直接购入医用耗材的现象发生,医院必须严格制定耗材申请制度,一般分为使用科室申请、分管领导审批、设备部门采购招标、统一入库出库等几个步骤,切不可本末倒置。如果有科室不遵守程序,医院要有相关的追责制度,不能听之任之。物价员必须取得手续完备的新增材料申请单才能在收费系统中增加新项目,对不符合物价规定的卫生材料拒绝新增,严格遵守物价制度。

(4)强化信息管理。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医院的物价管理也要仰仗于信息部门的技术支持,信息人员既要协助又要监督物价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价格目录时,为避免人工出错,物价员必须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收费系统中的项目和价格进行核对,尤其是价格,一旦出错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遇到物价政策大规模调整时,物价员尤其需要信息部门配合才能准确、有序地完成调价工作。通过计算机设定,还可以对不同的收费项目进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如价格手册上规定的每日不超过3次,则当日计费最多为3次,超过的将无法计费。另一方面,信息部门也肩负着监督物价工作的任务,在程序设计上要加强内控管理,防止物价员徇私舞弊。

第7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民营医院逐步进入医疗市场,医疗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与医院可持续发展两者兼得,挖掘自身潜力,降耗增效凸显重要。本文就医院物资管理与物资成本控制的意义,目前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进行积极思考与探讨,探索医院以最少的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医院发展 物资管理 成本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59

1背景

医院,特别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立医院,追求的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公立医院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作为自负盈亏的差额预算单位,依然存在着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医院作为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既具有企业性又具有社会性。[1]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控制医疗费用是医疗机构追求的目标。现代医院一方面要兼顾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证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2]如何平衡控制医疗费用与保持医院发展二者关系,从管理要效益,降低医疗业务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强化物资管理成为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医院物资成本控制的意义

2.1医院医疗业务成本

医院医疗业务成本由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运营费用组成。纵观医疗业务成本构成,剔除人力成本,作为可控成本的卫生材料、药品费等物资消耗成本是医疗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在医疗服务总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因此,控制物资消耗成本可有效的控制医院医疗业务成本,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带来明显效果。[3]

2.2医院物资成本

医院物资成本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从医院物资成本构成来看,医院物资成本是保证医院正常有序运转所必要的消耗支出,同时也是可以通过管理措施与手段降耗增效的支出。透视医院物资消耗支出能够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物资消耗成本控制的好,可将医院经济运行带入良性运转,反之,将会使得医院运转面临发展困难。

2.3医院物资成本控制

医院物资成本控制的基本任务就是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医院所需的各种物资,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医院经营过程中合理、节约地使用物资。

从促进医院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效益,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考虑,控制医院物资成本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医院物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物资监控缺乏系统性

作为公立医院,目前大多数部门与员工工作关注点在于可直观感受的创收上,认为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不用追求利润,结余可有可无,不能意识到长期亏损会为医院发展带来困难的严重性,因此很少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忽视了专用卫生材料、防护用品、消毒用品、低值易耗品的节约使用,物资使用更是缺乏监控体系。

3.2采购质量不稳定,间接地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物资采购注重性价比的同时,产品质量应是重点考虑指标之一,目前物资采购存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只采用比价格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为了中标压低价格,提供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虽然价格偏低,但更新、更换频率加快,虽然从单价看价格成本低,但间接上看实际消耗成本在增大。

3.3采购市场不规范,采购成本上升

目前大部分物资,特别是卫生材料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平台,高值耗材供应更是被某些医疗器械公司所垄断,甚至同一性能高值耗材,由于品牌、规格型号的不同,被不同的医疗器械公司所垄断。价格的高与低,作为消耗使用的医院没有选择的权利,高值耗材采购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医疗业务成本的增长。

3.4物资管理重使用、轻管理

目前大部分医院物资管理处于注重物资发放,轻视物资发放后的使用监督管理,特别是高值耗材没有做到采购入库出库消耗记账结算全程跟踪监控,物资流失现象严重。

3.5办公耗材管理使用随意性大

办公耗材价格低但使用量大,从使用上核定消耗数量无统一标准,导致医院核定部门办公费用时容易出现偏差,有的科室不够用,有的科室用不完现象依然存在,办公耗材消耗监管难度大。

4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对策

4.1完善制度、规范流程

完善的采购制度,规范的采购流程,规避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除了要严格落实物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使用、维修、报废、盘点等制度外,物资采购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凡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物资必须履行政府采购,不在政府采购范围的物资采购要实行院内招标采购,招标供应商数量尽可能缩小,物资采购中标的供应商越集中越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例如:后勤消耗物资招标由一家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则可以不追求高价格,而是通过薄利多销,利用数量提升利润,医院则通过低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规范物资采购工作流程,使用科室提出物资使用申请业务管理部门组织论证采购委员会审批通过使用科室提出采购计划业务管理部门审批纳入采购预算并执行,严格的采购流程可以规避目前使用科室使用耗材的随意性,先申请后使用克服了目前大部分医院先使用后申请,价格无法监管的弊病。

4.2合理确定物资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医院所需物资是分批进货连续使用,因此需要一定的库存物资储备,目前大部分医院库存物资采用的是定量库存和定期库存,合理的库存可降低库存成本。

物资管理部门要按库位、效期、用量制定各类物资的储备定额,储备定额伴随着医院发展要定期进行调整,以做到即不影响经营使用,又不造成积压或过期浪费为原则。对于一些进口专用物资,使用量相对固定,备货时间较长的可以采用利用供应商的社会库存的方法,减少医院库存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3加强对重点物资,重要环节的控制

4.3.1高值耗材的管理

高值耗材是医院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控制好高值耗材的价格,减少高值耗材的浪费,确保高值耗材的有效使用,可为医院控制医疗业务成本做出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认为要想对高值耗材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运用信息化的方式。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融合管理与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4]具体方法是,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对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录、计价收费、财务结算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高值耗材物资管理系统是将采购、入库出库(器械科)、使用科室(各直接为病人治疗消耗高值材料科室)、管理科室(财务、审计、物价、住院、收费等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录、计价收费、财务结算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高值耗材有效使用与现金回收。具体管理流程:

①采购流程

首先参考北京市高值耗材招标采购目录,对高值耗材品牌、配送商、价格给予确定,再由使用科室提出首次入院申请,经器械科组织召开医用耗材入院论证会,器械科、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物价科、审计、纪检对高值耗材的必要性进行林正。对于科室临时采购高值耗材,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形成文字材料,交到器械科采购办,方可采购,临时采购高值耗材只限使用一次,如科室想长期使用,需填写首次入院申请,履行入院论证流程。所有批准入院耗材,供应商需提供公司及产品的所有资质、报价,到器械科采购办,填写报价单,申报物价后,方可采购。

②使用流程

根据患者手术中可能使用材料的型号及规格实行二级库房管理,即由供应商将高值耗材产品送到器械科库房粘贴条形码,器械科办理虚拟库房入库,耗材储备至使用科室视同二级库房管理,材料使用时,使用科室扫描条形码,产生的材料品牌、名称、型号、规格系统自动与医嘱项进行核对,确认后进行医嘱计费,同时器械科办理正式入库、出库手续,财务科核对计费成功且对办理正式入库手续的耗材,进行发票与物资系统核对,核对无误后办理财务结算。

4.3.2化验试剂的管理

化验材料处于经常性的不断耗用和重置之中,[5]其单位价值虽然不高,但消耗量非常大,医院应对化验材料入库、出库、消耗、库存进行重点监控,首先应定期对化验材料收入工作量人份与化验消耗量人份进行核对,确保收支配比,其次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化验材料实行整入整出的管理,不但导致检验科收支不匹配,且不利于医院成本控制,可采取假退库形式进行核算管理,即月末器械科与检验科对当月结存化验材料进行实地盘点,对于实际结存材料物资不动,账务上办理退库,下月初办理入库,由此可真实的反应医院的医疗业务成本。

4.3.3维修材料的管理

维修材料看似必须消耗,但实际工作中维修材料消耗控制大有空间。首先业务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养,对反复使用耗材进行使用指导与监督,可延长设备及反复使用耗材使用寿命,达到降耗增效作用。其次,使用科室严格执行设备、材料使用操作流程,目前由于科室使用不当造成设备维修、耗材寿命缩短现象仍然存在,规范使用可进一步控制维修成本。必要时对反复使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的消耗按照它的工作量、设备使用时间纳入科室绩效考核,通过管理手段控制维修成本。

4.4加强财务、审计、纪检监管医院财务、审计、纪检是物资管理的重点监管部门,财务部们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库存物资盘点进行监盘,每月对库存实物与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参与库存物资招标与论证,对库存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审定,审计、纪检对物资采购、使用进行全程监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工作,不仅使得医院适应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得医院自身得到了建设与发展。[6]做好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工作,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医院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院正常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在对医院物资成本的分析中,我们体会到在降低医院内部管理成本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医院管理者在关注如何提高医院业务收入的同时更应该对如何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予以更多关注。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整和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业务流程,将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姣,李丽敏,赖春玲.浅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3).

[2]李晓霞.基于现代医院的战略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2009,9(12): 131-132.

[3]杨红.医院物资成本控制[J].长三角,2009,3:127-128.

[4]杨玉霞.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12):142-143.

第8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调控的发力,医院竞争日益加剧,同时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是一场医改的攻坚战。这场战役能否打的成功需要地方政府、卫计委、发改委、财政、物价以及人社联动出台政策,而最重要的医院自身如何修炼内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笔者就改革方案的总体指导下,浅要的探讨如何推进现代化医院的建设。

关键词:

公立医院;医改;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分级诊疗,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及形成机制、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医改倒逼医院去从人、财、物全面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理顺自身的管理流程,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笔者结合医改要求、医院管理制度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设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简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中提到要落实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分配、运营管理自[1]。本轮医改强调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近年来,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多数还停留在财务预算制度、编制、审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目标协同”的平台,建立一个“行为追溯、各负其责”的机制,是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用会计语言对医院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和描述,以精准化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为基础对医院人、财、物各种资源进行配置。[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医院的十三五规划、战略目标制定预算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全员对医院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有一致认同,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其次遵循科学、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中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预算编制应归口并分级,预算调整要严格程序进行审批,并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业绩考评体系,系统自动审核评分,为预算考核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按照全面预算从目标制定到监督考核每一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程序,才能真正将预算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目前,多数医院内控工作是由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牵头,这种理解是狭义的,事实上各业务环节都存在风险点,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需要举全院之力共同参与、制定、遵守规则。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是要构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体系,通过各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业务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以及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完善并落实内控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内控审计报告制度,扩大社会审计力度,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三、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医保强调医保基金平衡问题:扩大人群覆盖面,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同时总额包干,造成接收医保病人越多损失越大,医院应由收入最大化转变为成本最小化,因此效率和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目前,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已经开展。但多数还停留在两级核算和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的初级阶段,没有专职的成本管理组织、没有形成系统、科学、专业且全面的成本管理制度。细化成本一方面能使医院将无效的实践行为逐步减少,实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每一分钱、每一次行为全方面、全流程的管理和记录。另一方面以成本核算体系和数据作为支撑,参与定价和谈判,让价格和价值真正统一。全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要高度统一认识,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引进成本核算软件,对各专业特点及医院运营成本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重新确定成本核算与分摊规则,特别是公共资源部分成本分摊(如门诊电梯的成本、公共卫生间的成本等等)使成本核算更加细化和公平。通过全成本核算的建立,梳理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保、物价、成本核算部门可以测算和分析价格体系改变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DRGs付费模式。

四、推进绩效分配改革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改革,职工收入不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更多的突出工作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科研教学、公益性等指标,重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为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多数使用的是统收减支的绩效核算方法,其考评内容和指标仍然以创收能力、收支结余率、工作量等经济指标为主导,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少之又少,管理导向更加倾向于经济利益驱动,有悖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绩效分配改革首先是要对全员岗位系数进行评定,分别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引进绩效考评软件,通过动态性、过程性的考核,立体式评价员工创造的价值,利用公开透明的软件数据说话,让医护人员对新的评价指标更直观。深入了解基层医护人员需求,不断修改完善,从而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医改要求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需满足逐步降低普通门诊量,降低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等一系列指标要求。目前,公立医院控费途径多样,但都有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产管理利用效率来减轻病人就医负担。加大招标采购与竞价机制以降低药品耗材占比,如广东省有家医院成功的案例是利用竞价机制,中标供应商的份额增大,要求供应商为其建设药品供应链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实现了药品零加成,为医院药事节约成本。要加强药品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成本审核,进行科学定价,将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作为向医院供应药品的主渠道,杜绝商业贿赂行为。针对一院多址的情况,应统一调配和管理,统一品规、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药品耗材的供给与管理的质量与能力。引进物资系统管理软件,尤其当物品使用情况不完全可测或稳定时,我们要在提高材料的供应率和增加的库存成本之间做出折中,特别是对一项材料的平均使用量和需求,供应商提供货物所需时间,安全储备、综合使用变动、以及断供的损失等,通过物资系统管理软件,让每一件物资在流通过程中达到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口径不一致,如病历、药品、人员、物资、检查项目、会计、成本、预算、绩效等,在名称和编码上各系统都不尽一致,无法完成信息共享,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借鉴国外经验,由医院信息中心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形成高效集成、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

六、总结

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科学的补偿机制、合理的人事薪酬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的滞后,以及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等多种因素,新一轮医改要求医院自身要抓好管理工作,再造组织构架、运行流程、运营机制,促进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医院由规模扩张性向内涵挖潜型转变,由数量增长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型管理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备战史上最严格的医改战役[4]。在公益性框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成本最优、价格公允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

[2]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3-74.

[3]钟琼娥.浅谈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J].科教导刊,2016(1):183-185.

第9篇: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医院会计收支配比

配比原则也称为支出配比原则,是医院支出与取得收入的相互配比,以促进效益的提升。对于医院的某个经济活动,其产生的成本、费用都与经济活动效益存在较大关系。特别对于该部门的净收益,是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条件。

一、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配比原则的规定,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在医院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更多重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配比原则还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随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逐渐深化和发展,医院中的管理人员对经济工作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全成本核算工作、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以及经久决策工作都成为各个管理人员重视的主要话题。在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与使用过程中,人们开始重视到配比原则的重要性。比如:在对某个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期间,最为基本的就是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工作是促进计算收入的正确性。收支配比工作是经济活动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条件,不仅能促进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以及全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实施,还能促进收支配比工作的科学性。

二、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

在目前发展趋势下,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的执行,收支核算工作是按照配比原则执行的,但这种方式是粗放型,在收入与支出上都无法满足其现有需求,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按照权责发生制实现收支配比。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其一,医院的收支因果不配比。按照《医院财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医院收入是为了开展相关业务和其他活动,取得非偿还性资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医院的日常工作业务的收入,是基层财务部门、门诊收费站、住院部按照每天的实际收入、汇报情况等执行的;支出是医院以及业务开展期间消耗的资金和损失。这些数据来源是按照实际业务支出的,按照实际采购、出库数等确定的。但实际上,这些支出并不能完全表现出相应的耗损费用,按照收支因果配比要求,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其二,医院收支比期间存在的不配比现象。医院支出的数据是按照各个业务、各个采购以及各个报表的实际支出确定的。实际上,在操作中也存在收支配比不合理情况。比如:医院使用的耗材出库,在该业务中,科室领取的医用耗材在实际上没有按照实际量对其使用,利用了大半个月、甚至大半年的耗用量。该情况中,将一个月的收入对应了几个月的支出,导致医院中出现明显的收支不配比现象。医院的会计报表是按照会计分期作为基础条件进行编写的,但受收支不配比现象的影响,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确定出医院的经营情况。

其三,医院收支部门的不配比问题。现有医院中存在的报表收支是按照项目集中分析和编制的,由内部进行管理的。在收支集中分析过程中,各个部门以及业务之间的交叉现象更为明显,收支存在分配与分摊现象。这不仅仅是收支归集问题,还存在成本核算问题。无法对其科学分配,也无法促进分摊部门收支工作的合理实施,从而造成收支不配比现象的产生。在这种部门收支不配比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各个部门实现的绩效考评工作,降低实际的产生效果,也无法促进部门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

三、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的改进

其一、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实施手段,能够为收支数据的归档和集合提供依据。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也比较多,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收支配比提供较大基础条件,促进其工作的严格实施。

其二、按照收支配比原则,促进收支计量工作的统一规划和核算。收支配比工作需要遵循因果配比、期间配比以及部门配比。在整个收支配比核算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其要求。核算路径设计工作需要按照三个方面有序执行。其中,要将收支核算单位作为基础条件,利用电脑核算为其设置。在思考收支配比时间的同时,能够将产生的费用表现出来,以促进核算工作的执行。在这种执行条件下,收入与支出需要因果关系为其集合。在系统中,收支数据的获得需要按照会计核算标准,解决当前存在的不配比问题。经过核算单位的统一划分,还要按照实际产生的收支取数,避免各个部门出现收支不配比情况。

其三、根据全成本核算工作,需要部门促进收支核算程序的合理设计。全核算工作与各个收支部门存在紧密关系,需要对收支核算程序合理设计,保证其符合全部门的全成本核算工作。各个科室与各个核算单位之间的业务交叉、技术交叉工作都比较频繁,所以,需要根据成本核算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摊,并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和设计收支程序,促进其核算的合理性。还需要技术部门根据程序,将其集中到系统中进行核算,保证对部门收支配比问题的合理计算。

四、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分析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不仅能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规范实施,还能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姜阳.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220.

[2]关丽娜.医院会计收支配比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