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其中蕴含的哲理即为挫折教育:这句话的前一部分为挫折本身,后一部分即为挫折教育的理想效果,达到“增益其所不能”。挫折教育是一类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能力的教育。在社会压力剧增的今天,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由于课程的独特性,体育教学已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重要阵地。
什么是挫折及“挫折教育”?综合多种定义都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阻碍个体机动性的情境,是一种既成事实;另一种是指个体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有机体的情绪状态。无论哪种情境状态,都不是“挫折教育”所想进行的教育,而是为学生创设上述情境,使学生从中获得挫折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战胜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有的来源于外界,有的来源于学生个体本身,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类:社会因素、生理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和所从事活动本身特点的因素。对于学生所遇的挫折,往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相应的积极引导。其实“挫折教育”就是对学生容忍、承受挫折的生理反应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挫折本身,更应该去关心学生在受到挫折后产生什么响应及以何种态度对待挫折,并传递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正确理念,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克服挫折,最终达到锤炼心智的目的。
1. 是“挫折”还是“对挫折的响应”。有机体对挫折的反应无非两种:当个体活动过程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挫折情境可以激发人的生理潜能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产生非常态的能量以解决当前问题,具体表现为遭受挫折过程中人的意志增强,意志得到锻炼;反之,更多人因为受挫折而导致人格偏离正轨,以致影响事业的成功。挫折教育不应该注重挫折本身,而应着眼于学生对挫折情境的响应,在一定的指导下,应对挫折情境免于身心受到伤害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才是“挫折教育”的真谛。
而现今大多数的挫折教育是体验式的挫折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于挫折情境本身,而缺乏对学生进行应对挫折能力的指导。打一个比方:在中长跑的教学中,“过极限”的过程很痛苦,只要松一口气停下来就前功尽弃了,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一种坚持,体会坚持过后的成功感,才是“挫折教育”所需要的效果。
2. “个体”还是“整体”。即使有正确引导的挫折情境设置,也难以在体育课程中得以实现挫折教育。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心智不甚成熟,在个体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难以从挫折承受力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常见的个体主观原因有:个体抱负、期望值、个体人生阅历、个体特有的认识结构及先天禀赋等。
而教师在授课时,必然采取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面对数十名学生,如何选择挫折的普遍适应性,如何在挫折情境中设置刺激的强度和量的问题等,都使得挫折教育较难在体育教学中实现。
3. 挫折控制点的问题。挫折情境的设置中,要关注如何能使学生在体验挫折情境的同时又不超出其生理和心理所控制的点,同时又能激发潜能进行自我重建,最终突破挫折情境而免受挫折情境的消极影响。
4. “积极跨越”还是“消极应对”。挫折教育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跨越障碍所获得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中学生直面挫折,用于跨越或放弃的品质。在有意识地设置挫折情境教育活动中,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来回避挫折情境给学生,尤其是品格尚不健全的初中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问题生就是表现为思想懒散、行为习惯差、学习较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问题生在班上会不同程度受到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稍不注意就会对本人和集体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一、问题生的产生原因
初中生年龄较小,经验又少,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尚未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怕苦畏难,自暴自弃,形成了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落后的境况;还有的学生对其他事物非常感兴趣,如电视、网络、游戏等,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上课时人在心不在,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时间长了就成为问题生。学校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从小就娇生惯养,教师说不能说,管不能管,加之家长听之任之,不予配合,甚至护短,以至于造成学生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稍遇挫折便自暴自弃,学习急转直下。由于农村家庭的父母进城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娇疼溺爱,他们更是无拘无束。即使在家,有些家长整天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一些学生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染上了不良习气,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甚至结交社会上的小混混,造成心理扭曲,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二、问题生的教学教育策略
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关注问题生。教师要转变“只教好学生”的观念,多给问题生一些关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提一些他们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对于问题生,要允许他们落后。教师要因人施教,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学困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比较简单的问题,他们有时也不能解答上来,这时教师千万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他们感觉到教师的重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次,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大张旗鼓的表扬问题生哪怕是极小的进步。要转化问题生,就必须关心他们,一视同仁。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问题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
1.寻找亮点
亮点是指偶然表现出来的积极思想和良好行为,以及他们的某些特长。亮点的出现,正是教育问题生的良好契机,应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激发他们改变的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关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
2.兴趣引领
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积极的追求欲望时,内心活动总是十分丰富,这时候就容易接收外界的影响,是实施教育的有利时机。
3.情感投入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让他激动的事,这正是教师向他施教的动情点。祝贺、帮助、安慰、关心等,将会增强转化问题生的效果。
4、持之以恒,不言放弃
一、 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1. 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
近年来,农村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一直被列为小学的选修课程。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尽管教授的内容相当简单,却还有一些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语音、语调的教学方面。另一方面,小学生们认为这是选修课,不必认真努力去学,到了初中再学也不迟。而到了初中之后,初中的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语音这一类的简单知识小学已教过,因而也就忽视了这一方面的教学。
2. 学生词汇量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在英语基础知识中,词汇首当其中,而大部分的中学生词汇量偏小,且单词拼写能力较差。按最低要求,学生至少有5000个单词的词汇量才能达到基本阅读理解水平。所以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名家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供的有效单词记忆法,使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3. 语法知识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
多年来的教学,造成了奇特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这种怪象。而目前在强调交际教学的浪潮中,又出了一种现象:不讲语言点和语法结构。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单词和语法点的教学,这就造就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低下。
二、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初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和计算机一样,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是离不开它的。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缺乏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兴趣浓厚,思想活跃,模仿力强,求知欲盛,所以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不大。但随着所学知识面的扩大和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到了八年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到了九年级,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的顺序都写不出来,或者把一个简单单词的字母写得颠三倒四。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思想基础。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对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英语,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学英语和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经验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怕困难把它学好。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进而步入科学殿堂的。因此,做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应该把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作大事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
2. 夯实英语语言基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语言学习无非是两个大方面:一是语言知识学习,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二是能力培养,主要是听、说、读、写、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语言基本知识来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英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词汇、语法教学就尤为重要。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并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归纳、总结、积累好的学习方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归类联想法(同类词、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合成词等归类记忆)、循环记忆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和循环周期)等记忆单词的方法,以及自编口诀、谐音记忆语法的方法等,学生懂得了这些,他们学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
3. 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利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展开相应的交流。但是因为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英语老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反思,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英语老师思想观念落后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的都是一些材,已经习惯了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影响了教学效果。尽管在教学中,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师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其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导致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转变老师的思想,创新教学方法。
2.重视读写,轻视听说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技能,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太过重视读写,进而忽视了听说的练习,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无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3.教学内容太过理论化,基本脱离生活实际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了一定的脱节,太过理论化,使学生无法对其进行一定的理解与掌握。因为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进而也就缺少学习英语知识的动力,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转变老师的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转变老师的思想观念,破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一些实物,在上课的时候,拿一些水果,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巩固一下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如一些水果的说法,当老师拿出一个苹果的时候,学生就会说出“apple”这一单词,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可以促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展开英语知识的学习。首先,学校一定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比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资源,比如,英语书刊、图书馆等。其次,老师一定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尤其是针对一些与生活实际脱节的内容而言,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可以接受。比如,在学习“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这一单元的时候,学生可能不知道什么是UFO,或者对UFO非常好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UFO的,此时老师就可以讲一些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此过程中渗透一些词汇、语法的学习,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具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没有一个充分学习与利用英语的空间,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通常情况下,英语的学习都是在课上,在课下学生基本上都不会练习英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展开自主学习,在课上可以认真听讲,在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学习与练习。比如,在学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收集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影像等,还可以要求自己动手收集一些自己去过地方的图片或者其它实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图片、影像等,通过这样形象、立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认真听讲,老师就可以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具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积极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英语教学反思
首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材的应用,并且熟知教材内容,进而让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扩展,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其次,创建学习英语的情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因为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时刻讲英语,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与积累,假如选用一种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最后,一定要重视日常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时候,英语老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并且进行灵活的运用,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对英语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逐渐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其更加符合时展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最终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智忠.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10(0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提升
随着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陷入僵持状态,需要我们反思有效课堂教学现状,从反思中探寻措施,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1.课堂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挖掘,当前不少数学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忽略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对于教材的运用只停留在知识部分,忽略教材中的背景资源、活动资源,不能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媒体资源,缺乏资源整合意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2.课堂教学缺乏有效导入
数学课堂导入是引入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不少教师不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导入单调,模式僵化,不能采用有效手段将学生带入数学课堂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3.课堂教学提问缺乏有效性
课堂提问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不少教师问题设计难易度把握不准,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存在课堂提问目的性不强,缺乏准确性、新颖性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4.课堂教法、学法有效性有待提升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这一理念的落实有赖于有效的教法与学法。不少数学教师教法过于陈旧,一旦形成一定教学方法便不善创新,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也较为单一,缺乏动态生成,导致课堂教学师生、生生缺乏有效互动。
二、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提升
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正视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现状,加强反思,努力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升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与整合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必须要充分挖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培养资源整合意识。首先,我们要有效利用初中数学教材。浙教版数学教材设置了“做一做”“课内练习”“作业题”等习题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些习题资源;媒体资源,对于媒体资源的利用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升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常规的投影资源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应用媒体软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其次,善于开发校本资源,加强资源整合。教材对数学教学具有普遍意义,然而缺乏针对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发校本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加强资源的整合,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到了这门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不失新鲜感,不断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求欲望,激发学生潜能。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常见的导入法有数学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课堂导入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引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适时恰当的提出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问要以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学习任务,问在关键处,问在学生理解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要针对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问题设计不能过难或过易,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善于处理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使课堂错误也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4.提升课堂教法、学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是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应用情境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要善于开辟第二课堂,有效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等;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伙伴学习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总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反思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提升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路径,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中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导入设计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1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反思;有效性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课程实践模式,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对课程和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研究,运用新课程中的要求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由于地区差异,教师素质欠缺,再加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从而很难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低效、无效现象。教学反思一般分“三步走”。其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教学前的反思
即运用过去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
上课前对教学目标的反思。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除了体现学科特色外,是否考虑了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需求?是否考虑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结合?是否兼顾了学生的意志和情感?在目标的难易度方面是否体现了适度性原则?
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除了考虑选择的内容是否符合你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选材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内容是否鲜活、具有可读性?另外在教学内容中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可以作反思的地方。
网络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高中英语教材中各单元的话题都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的各种资料。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设计及目标,进行选择和删减,把这些资源运用到课件中,让学生的耳朵、眼睛、嘴巴都在课堂上利用起来。让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了讨论中。通过影象的观看,使学生对袁隆平老先生有感性的认识,同时有助于理解课文。我认为这种通过网络资源获取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行为反思就属于这一阶段的反思运用,教学行为一般有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上课过程中的教师教的行为反思。上课过程中,教师教的行为可以这样进行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 是否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能否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和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课堂用语是否恰当? 是否不经意间使用了教师课堂忌语?板书布局是否合理、出示是否适时?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当?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境,做必要和及时的调整。
课过程中的学生学的行为反思。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行为进行记录、分析、调控,反思包括:注意、参与、思维、情绪等行为。
上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的反思。课堂互动是师生“合作”的产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接触到更多的输入和练习的机会,分享更多的课堂控制权,真正作到主动参与、全程参与、个性参与,进入一种“接受性状态”,这种状态使学习者更积极去接触这门语言极其文化。同时,教师通过互动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知识水平,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我国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普遍实施大班授课制,很少有适合任务型教学要求的小班授课形式,这给实现课堂互动的教学带来了诸多实际困难。
三、上课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过来又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服务。
上课后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审视、分析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撰写反思札记、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微格录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我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事实上,这是一种进行自我反省的有效手段。其中,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行为。譬如, 一堂课中自己认为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片断是什么?今后如何改进?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样记录,来促进自己思考,反省自己本堂课的教学效益,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促使教学最优化。
上课后征求听课教师意见的反思。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上公开课固然重要,然而评课比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都很大。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这些观点中,可以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
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反思。一般来说,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别的同学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对于教学者而言,反思可视为一种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学习成效;另外,反思也是一种探究,能使教师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理性分析并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要使反思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功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利民.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7).
[2]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关键词:创新理念;体育教学;现状;课堂设计
创新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创新理念运用到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创的能力。
一、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原创性以及切实性。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教师可能在课堂上会指导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平衡动作,如果有一位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动作,哪怕这个动作对体育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而言是没什么新意的,可是对于这名同学来说就可评定为具有一定的创意。
此外,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而是自作主张做些翻滚动作,而非平衡动作,即使这个翻滚动作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也不可认为是有创新的,因为它背离了体育老师的设计初衷。
二、体育教学现状反思
总结与反思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笔者发现,许多体育教师是运用直接的教学模式,开门见山地帮助学生去掌握某些特定的技术、某些特定的技能,大部分是偏重对动作要领的示范、介绍以及强化练习。此种教学模式,学生不需要创新思维,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指令与动作要领进行学习与练习即可。显然,此种直接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单调无新意。
三、体育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设计
笔者认为,直接教学法有利有弊,但是弊大于利,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了创新教学方式。其实,创新教学方式并不难,有的老师认为创新太难了,要是在直接教学法的基础上加入几个可以支持创新教学的教学单元,就已经迈出了教学的一大进步。启发诱导教学法就是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比较成功的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此种方法的教学步骤为:“提出动作主题―学生试做―相互欣赏―激发创意―创造更多、更新的动作意念―总结。”
从示例可知,初中体育教师运用启发诱导等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他们的学习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创新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学理念的应用,结合教学实际,打破教学常规,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从而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科学发展。以上是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教学方式得到创新,则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定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应用策略
拓展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参与者的身心素质,通过趣味性、团队性和挑战性的活动项目,锻炼参与者意志品质的学习方式。这与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对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主要特点
1.全心投入,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是以体能锻炼启感、交往与认知的实践活动,参与者需要全心投入才能实现拓展价值。由于拓展训练的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性格特点和身体条件,每个项目都有一定难度,目的是帮助参与者挑战极限,实现自我突破。
2.突显个性,注重合作
拓展训练既鼓励参与者敢于突显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又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要求参与者将集体荣誉置于个人荣誉之上,从团队角度出发,一切以大局为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3.自我反思,重在体验
参加拓展训练的参与者,在性格、品质、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拓展训练的期望也不相同。因此,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实践体验,并做好自我反思,从拓展训练中有所收获。
二、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形式及优势
1.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形式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场地和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将团队合作作为拓展训练的主要形式,把握好拓展项目的难度、趣味性、协作性和挑战性,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拓展训练中得到身心的发展。
2.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方面,拓展训练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拓展训练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更注重塑造学生的性格与品质,这与传统体育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另一方面,拓展训练的趣味性较强,不需要太多的器材,训练方式多种多样,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切实可行,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项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注重拓展训练作用的宣传
虽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家长对拓展训练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或者采取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家长宣传拓展训练的优势及作用,以取得学生家长对拓展训练活动的理解与支持。
2.树立学生良好竞争意识
拓展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敢于挑战自我的极限。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造反运动”的拓展训练,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站在中间,说出一个口令,要求学生做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如教师说“左”,学生将右脚伸出来;教师说说“右”,学生则伸出左脚,做错的学生则宣判其出局,最后剩下的学生即为胜者。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所限,很多拓展训练的项目需要学生配合协作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顶针传递”的拓展训练,将学生依据人数分成4~6组,每个学生一个牙刷,教师将一个顶针套在队首学生牙刷上,让学生将顶针从队首传到队尾,先完成的小组获胜。这个拓展训练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只有彼此协作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集体观念也得到了加强。
4.保证拓展训练中的安全
虽然拓展训练的项目都是精心设计的,但是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任何情况都会发生,所以,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保证拓展训练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首先,在设计拓展训练项目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对其进行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其次,教师需要在开展拓展训练前,向学生讲解拓展项目的规则、要求及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将其贯穿到完成拓展训练项目的整个过程。最后,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需要保持临危不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拓展训练的特点,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作用及优势,从注重拓展训练作用的宣传、树立学生良好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保证拓展训练中的安全等方面,落实应用拓展训练的各项措施,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景学. 浅析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 (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