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语篇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篇教学论文

第1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在我国,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不足以及传统思维限制,往往出现忽左忽右的偏激化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因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在新加坡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新加坡20年来母语教育失败是造成社会凝聚力低的问题之所在。在我国国内,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潮与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学习者要想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但是,我们在重视外国文化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中国文化。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文内容微乎其微。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用英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通过了四级、六级甚至英语专业毕业之后,都不知道“孔子”在英语应该怎么说,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我国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只是把这一目标局限于口头上。如果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善加引导,学生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疏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另外,忽视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学习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

在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生经过了许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还不能使用进行口头交际,从而造成了所谓“哑巴英语”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读写能力。首先,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读写能力的水平相关,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加工,进而转化成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而阅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量的阅读,要想提高口语能力也是不可能的。另外,读写能力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人士的基本标志,文盲与非文盲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文盲只能使用一种语言进行听、说的交际活动,而不能进行读、写的活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纠正这一错误倾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解决“哑巴英语”的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文盲英语”的现象。

在批判过分强调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很容易忽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当交际教学法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的质量,而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

第2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让学习者获得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让学习者拓宽其他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习者在熟悉地掌握语言形式同时,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尤其涉及如年龄,政治信仰,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之类话题。所以我们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均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虽然文字的材料和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习者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自己并非是所处文化背景的国家,学生自然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西方文化和风俗。而运用英语原版影视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自然的语言,还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更直观地面对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地理面貌、城市风光、民族习惯、民俗风情、价值观念、歌曲、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内容。

二.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的优势

1.综合性和高效性

巴甫洛夫提出具体事物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一信号系统,有语言符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人脑右半球具有形象、图形等第一信号系统,主要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左半球具有语言、逻辑等第二信号系统技能,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当两边大脑同时运作,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影视片段教学就建立在这理论基础之上,影视片段综合了语言、文字、图象等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首先在语言及文字的灌输下,学生对文化背景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通过图片和声音的刺激作出响应的反应,也就是是把外语单词、句子等概念和具体的表现结合起来,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的内涵。

2.直观性和丰富性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在有意义的实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使用语言的能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单个语言知识点,也包括的是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正确的交际的能力。而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也是一种习得过程,需要外语教师进行教学时尽量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语言习得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教师需要采用一切手段来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而影视片段就是一种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看影视片段,使不同的学习者置身子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语言的运用,同时也提供了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为的机会。影视片段丰富多样的视听材料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识别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地学习并真正掌握该语言的使用。

3.生动性和趣味性

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他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获得文化知识,属于死记硬背,他们获得的也只是原始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自然地运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影视片段教学图、文、身、情并茂,能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增强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于枯燥抽象的语言和文字来比较而言,影视片段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4.完整性和先进性

传统观念上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依赖书本和粉笔黑板为教学工具,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文化背景的讲授也是如此。但是即使教师能用语言清晰地讲授文化背景知识,而在学生的记忆中文化始终是抽象的,因此在记忆中难免出现不完整性。而采用影视片段配合教师语言授课来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保证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文化背景的教学势必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剪辑、回放、定格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细微的文化差异进行捕捉、强调和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影视片段进行教学的先进性。

三.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过程

1.教学预备阶段

在课前,做为教师首先根据要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影视片段,并且做好相应的剪辑工作。在播放影视片段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口头讲解课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针对性地讲解所选片段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文字上首先接受文化背景的有关知识。同时在播放影视片段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与课文或者影视片段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进行思考。如全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第二单元讲授Women,HalftheSky时,可选用Mona LisaSmile作为背景教学。教师在课前把影片中最能表现50年代妇女特点的片段进行剪辑,同时熟悉影片的内容,并针对影片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讨论关于中国的妇女地位的情况,然后讲述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如:Fromthe film,whatcanyou knowaboutthefemale’Srolesin USA?等问题。

2.影片播放过程

观看影视片段是我们作为文化背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预备阶段活动效果的体现过程。教师要根据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影片片段的首次播放,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问题的有关信息。遇到语言难点或者是背景难点时,教师可以适当中断影片,对学生进行难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主题的发展、重要概念。在学生理解影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观片,二次观片要求学生不间断再次观看影片,加强对影片的理解和记忆,并完整回答有关的问题。

3,影片播放结束阶段

影视片段播放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再次总结影片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的知识,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的文化背景进行复述,并就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作为教师也可以布置如观后感、文化对比等方面的小论文,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巩固获得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四.影视片段在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对教师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地位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文化背景的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文化修养。教师应在提高自己语言素质的同时提高文化素质,即教师自身应对西方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意识。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2.影视材料的选择

影视片段的选择也是文化背景教学的重要一环。影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比如说在讲授南北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飘》讲述美国少数民族问题和种族关系时,让学生观看《根》;讲授宗教问题时,让学生看《埃及王子》。同时也要注意选择的影片要进行截选,要选择最能表现课文背景的片段,一般为3到5分钟。

3.处理好语言学习和文化背景学习的关系

影视片段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所以作为教师要处理好影片中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可以参照中文或者英文字幕了解片段的语言内容。作为教师和学生都要把重心放在文化背景的理解上,了解从语言或者画面所体现出的文化背景知识。但是也不能撇开语言的学习,离开了语言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交际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第3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篇 文化因素 体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也愈来愈重要。英语教材作为教学主要辅助工具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有六级,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该教材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简介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它是国内第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源。此教材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读写教程视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练习册与教学课件设计等相关内容都主要围绕读写教程的内容而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此教材内容涵盖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具有趣味性、 信息性、启发性及前瞻性于一体的特点。总体而言,该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基本上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赞誉和青睐,但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也存在着某些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必然能不断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及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三点思考

(一)分析语篇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学习的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缓慢的过程,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比较注重扎实基本功训练和强化合作学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篇分析理论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总体而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重点体现了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的结合,篇章结构分析在该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紧扣教材课文,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该教材的第一册到第四册 Section A 部分的语篇结构主要出现了时间顺序模式、原因与结果模式、一般与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与对比模式等几种常见的模式。例如,一般――具体模式作为最广泛应用的模式,有如下几种具体形式:先概括表明、陈述观点,然后通过所提出的原因来支持所阐述的观点和问题或者通过举例来论证事实、细节。在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 - Conscious Americans”一文的第三段中,作者先陈述了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以及常常处于压力等关于美国人的印象,然后作者提供了各方面的细节来支持与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阐明美国人匆忙原因是因为他们太珍惜时间以及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问题解决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形式。这类模式核心部分为“问题――解决”,一般是先说明背景、环境后提出问题,接着采取措施来回应或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评价结果,有时根据需要可省略某些环节部分。如第三册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一文在第四段和第5 段时,作者先提出了大脑受损吉米父母的去世给他带来无情的打击的问题,后面几段指出“我”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帮助吉米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新生活。而第七段对其结果做出评价: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的人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它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实践证明, 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语篇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和思考问题,运用语篇联结手段,使概要前后连贯,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语篇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词语、句子水平的语言基础训练。

(二)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因素

英语教材不仅是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和重要媒介。英语教材含有深厚的文化因素,可以通过语言形式传递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因此能直观地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状况。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文化信息进行简要的介绍等方式。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此,只是简单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没有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教材中体现的文化知识,这种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因此,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通过教材的使用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根据文章不同体裁灵活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比如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灵活教学。例如,就议论文而言,其开头通常是提出问题,中间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一般得出相关结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这类文章时要理清论点(区分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列出赞成的论据和反对的论据, 找出分析论据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总之,在英语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写作特色,树立初步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明珠.教材之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A].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第4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文本类型 《落先生》 文本分析 翻译批评

一、前言

笔者通过互联网查阅得知,《落花生》一文现载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关于它的教学论文可谓恒河沙数,众多文艺和教学一线教师就《落花生》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以及思想内容发表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见解和观点,如李明(1997)、李锋平(2008)、焰明(2009)、伊丽、陈建生、林婷婷(2009)、李婷(2009)、朱晴静和周邦友(2010)、张保红(2010)、隋荣谊、俞琳和闫开红(2011)、张晓平(2010)、杨莉(201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落花生》于当代年轻一辈的教育启迪意义,不可小觑。本文选取张培基(1999;2004)和刘士聪(2002)两位名家的译作为范本,以莱斯(2004)的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据,进行翻译批评。

二、《落花生》原文本分析

纵览原文,《落花生》一文的文本特征有:(一)语篇:《落花生》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一个小片段。通过父母与孩子们的对话、作者借父亲之口以花生的平凡而有用作为类比,隐含了做人的道理;语言文字浅显易懂,风格朴实无华、清新而自然。(二)句式:语言充满了口语色彩,对话构成了语篇的主体,因而采用了简洁的句式,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三)词汇:原文口语化倾向突出,语言普通,多为日常词汇;个别词语(比如“爹爹”)具有早期方言色彩;与助词“的”语义功能相同的“底”(de)的使用,使语篇流露出早期现代汉语风格。这些词汇的使用适合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并为他们所接收、领悟。

基于以上对《落花生》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界定其为重形式的文本,因而与之相应的翻译要求就是译文和原文有相似的形式和同等的美学效果。

三、《落花生》两译本批评

本文将在吸取前期对《落花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两个译本进行翻译批评。

1.落花生。

张①:Peanuts

刘②:The Peanut

Peanuts是“花生”的复数形式,只表示这种食品;The peanut具有特指意味。通读原文,“父亲”提到花生这种植物相较其他植物的优点,所以改译为groundnut更为合适,即指“花生”这种植物,也指其果实部分。“落花生”包含有“花落地而生花生”之意,ground可以传达这一哲理之美。

2.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

张:Behind our house there lay half a mu of vacant land.

刘:At the back of our house there was half a mu of vacant land.

there be式结构似有“正式”和“静态”之意味,且“亩”不宜直译为mu,因为作者的本意并非输出中国文化,而是重在抒发做人的道理。就算译者想要传输中国文化,也应换算成英制单位。另外,“半亩”不指具体的数目,类似的例子还有“一年半载、过半、在半中间、半夜、半成品、半边天、半大不小、半斤八两、半壁江山、半导体、半桶水、半生不熟”等。改译成Behind our house lay a patch of vacant land,有动感又形象形式活泼。

3.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张:Mother said,“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why not have them planted here.”

刘:“It’s a pity to let it go to waste like that,” Mother said,“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Enjoy”“like”均有“喜欢”之意,但“enjoy”程度更深,可想象孩子们吃花生时既满足了自己的食欲,又获取了其他方面的乐趣,如做人的道理。另外,“like to do Sth” 表示一次性动作,“like doing sth”表示一种习惯性动作。由原文可知孩子们有爱吃花生的习惯。母亲的口吻带有一种商量和循循善诱的语气,why don’t you do sth太正式,let’s do sth结构则稍显平淡,why not do sth口语色彩浓,可以突出母亲和蔼可亲,对子女宠爱有加的形象。“have sth done”被动式改为“why not plant some here!”更符合原文风格:口语化、通俗易懂。改译为Mother said,“It is pity to leave it lying waste.Since you enjoying eating peanuts so much,why not plant some peanuts here·”

第5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一、领先的教育思想

要做好一名校长,其教育思想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是否领先的问题。没有领先的教育思想是毫无价值的,也是办不好一所学校的,甚至学校教育是走不多远的。

1.继承传统中创新理念。江苏省东台中学拥有着107年的历史,笔者是第36任校长。当年开校起初,第一任校长清代进士夏寅官提出了“务本求真,重在育人”的办学思路。上世纪90年代,前任校长李志成又提出了“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2003年,笔者任校长后,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是怎样传承、怎样创新,逐步明确了“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办学理念,这与前面校长的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从以学生为主,放大到以学校所有人为本。“共同”则体现双赢、共享和合作的时代精神,“发展和成功”,其涉及的对象就是“我们”,不仅是学生,而且包括了教师、职工和校长等,当然还包括有形与无形的学校。

2.学习借鉴中凝练校训。学校文化建设以及“三风”“校训”等凝练,一方面,研究传统文化,彰显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努力践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学习借鉴他人他校独有的文化。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学校,如,校训或是一句话,或是几个词组的相加,缺少了自己的“这一个”。我们从大到中华民族,小到我们自己,不难看出,大凡成功者,皆是“业精于勤”。于是,我们便选择“勤”字作为校训,期待学校里的每个人能够勤恳做人,勤勉工作,勤奋学习,勤俭生活,勤劳积累。也许一个“勤”字包涵的意义更多和体现的价值更大。据此,三个年级又明确了分层推进的目标,即高一的“勤奋、求实”;高二的“勤恳、求真”;高三的“勤勉、求是”。

3.比较反思中聚焦观点。学校所在地区为苏北,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相比较也是高的。但笔者研究发现,其教育的“短板”在于重理轻文。特别是语文和英语教学,既有先天性不足,又有后天性营养不良,多年来制约着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先天性不足”是指“两语”教学背景、人文环境不够好;“后天性营养不良”是指许多人以为“两语”是长线学习科目,不是短期能见效的,投入的精力少。在新课程实践的起初,在巩固“数理化”优势的背景下,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谁得两语谁占先”的口号,并付诸实施。这些年来,学生“两语”成绩提高了,人文素养提升了,学校成为许多名牌高校招生的优质生源基地。

二、争先的教学实践

校长首先应当是教学的行家里手,特别是要做一名会教学、能教学的优秀教师。因为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校长,或者说校长只有身先士卒,站稳课堂,才有可能管理好学校。

1.担当学科教学的骨干。校长要在学校教学建设上有话语权,就得从自己学科背景出发,备好课,上好课,成为学科带头人。笔者学科背景是语文,三十年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成为地市级学科带头人,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成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成为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学员。不管角色怎样变换,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或任教一个班级语文,或和其他教师搭档任教几个班级的语文。可以说,高中三个年级各类组合、各个层次的班级和学生都曾教过,教学过程中努力争先在前,教学成绩也都能保持在同轨领先的位置。带出了诸如胥照方、徐长进等多位徒弟,促进他们进入了省级骨干教师团队。

2.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始于本世纪初,主要特征是其选择性和多样性。无论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有了很高的要求,重点显现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上。笔者一方面积极参加相关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带头深入研究,躬身实践,坚持上好必修课,开好选修课,搞好活动课。作为实施新课程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更是和大家一起贯彻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等能力,加强师生、生生和生本的对话,努力使课堂拥有生活的状态、生成的机制和生命的价值。

3.做好节点时段的示范。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节点或呈现出一些纠结的问题,需要校长审时度势,及时洞悉与指正。前些年,语文作文教学出现了大而空甚至呈现虚情假意的现象,为了纠正,笔者曾开放过有关的作文教学示范课,其一,《打假纠偏:写出真实的文章》,其二,《写出真正的记叙文,写好出彩的记叙文》,正反对照,返璞归真,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多年来,笔者有一个习惯,各个年级各学科到了关键时段,深入到集体备课组,和教师一起分析教情和学情,提出教学的思路及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各学科教学长久在较高位运行,在更大区域范围表现出影响力。

三、率先的教学科研

学校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层次、提升品位,教学科研无疑是第一生产力。高中阶段多数教师存在着“述而不作”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校长率先带领大家校正方向,在站稳课堂的同时,搞好科研,写好文章。

1.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围绕课程以及学科教学,以“备课”为把手,指导教师自主研修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学方式等。聚焦一些具体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进而形成相关的结论或没有结论的结论。学校每学年定期召开一届学术节,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着眼课程改革,联系教育教学,提炼出相关主题,分别开展“德育论坛”和“教学论坛”。其主题涉及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负责任的教育”“与新课程同行”“课程基地: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等。教师在学术节中,展示了自己,碰撞了思维,享受了校本研究的成果和快乐。

2.牵头研究各级课题。学校相关课题的确立,都是依据课程要求,源于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内需,其目标指向引领教育教学,引领教师成长。笔者牵头研究了国家级、省市级多项课题,其中“十五”期间研究并完成了《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推进学校创新教育的研究》《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等省市级六项课题,受到了评估专家“有数量的质量,有质量的数量”的高度评价。“十一五”期间我校又承担了国家级和省市级八项课题,以国家级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引领作用。

3.带头撰写教学论文。躬身教学实践,抬头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教”“研”共振。这些年来,笔者或个人,或与他人合作,撰写了数十篇教学论文,多数是实践的梳理、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提炼等。尤其就阅读教学、新诗教学等写成了系列文章,提出了阅读教学“没有诵读就没有文学作品教学”的观点,概括了新诗教学“诵读、揭标、激疑、研究”的模式,指明了有效教学中怎样“取舍”“出入”“张弛”的方法。同时鼓励和指导教师基于自己良好的教学素质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展校本教研,并写出同题异科等教学论文。学校还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凡是发表了的论文,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分别按照三倍、两倍和同等稿酬予以奖励。

四、创先的管理视角

校长的责任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校长的成功又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笔者担任校长以来,积极创先管理视角,努力追求共同发展的理想教育。

1.培养有特长的学生。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够做到的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当今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面向学生全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差异性,体现教学的有序性、科研性和独特性,使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更需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自主中发展,拥有成功感,提高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树立价值观,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同潜质的学生能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打造有特点的教师。先生说过,有特点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一个人有特点,才能被人记住;一名教师有特点,才会让学生感佩。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可能评不上特级教师,但通过努力可以做一名有特点的教师。我们在实践中,努力营造教师想专业发展、能专业发展和会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教师“自我认识与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学习与准备———实践与行动研究———自我评价与提升”等五个阶段,领悟教育真谛,拓展教学视野,获得专业发展。加强教与教的合作、教与学的互动、教与研的同步和教与管的共振,凸显“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从而促进学校、学生和课程等共同发展。

3.构建有特色的学校。要建设有特色的学校,不仅要求校长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追求,还需要全体师生和学校所有教育活动的精神融通。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和内生性原则,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校教育改革的活力,最大可能地体现出学校培养人才的实力,追求有质量的数量和有数量的质量。努力从规范化、现代化做起,走向特色化、国际化,并着力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突出向美的物质文化、向善的制度文化、向好的课程文化和向上的精神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高级的生存方式,进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6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上师范,并非我的选择。我的中学生活是在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下中学度过的。那时之所以努力学习,只是觉得学习好、被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填报中考志愿时,我本想填报高中,班主任老师却在我的第一志愿里填报了师范。就这样,我阴差阳错地跨进了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的大门。1988年暑假,在家静等分配的我收到了师范班主任的一封信,他说有一个机会推荐我到人民小学。那时的我(包括大多数同学)对工作分配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反正是有工作的。我想自己可能会被分到我们乡中心小学吧,没想到自己竟然还能进城当老师!就这样,我在人民小学开始了教学生涯。

一节公开课,捻断三根须

因为喜欢语文,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一开始教学,每天把作业改完后就忙着抄教案、背教案。把备课手册上的教案抄下来,再花功夫背出每个步骤,准备小黑板,再到课堂上实施,竟然也渐渐教得有模有样,得到了随堂听课的老校长的鼓励。

而第一次真正执教公开课,是在我工作后的第四个学期。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市情境教学课题的研究课展示。当时教的是一年级,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情境教学研究的实验班。我执教的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如何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体现情境教学的特点?如何在课中进行朗读和语言训练?此前,我曾认真阅读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与研究》和《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也曾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教学杂志上研读过情境教学的相关专题研究与报道。其时,我对情境教育的思想精髓已有了一定的理解。特别是几种情境创设的途径,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训练,重视朗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课文的语表形式等内容,已经成为我日常教学的重要关注点。

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把“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对话方式练习说话,仿写对话”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初步的教案。那时,学校没有什么电教设备,而课堂之中又要设置角色扮演环节,我就自己动手设计了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及头饰,后来为了拓展又做了啄木鸟、小马、公鸡等动物的头饰。我的绘画功底不太好,就从幼儿园借来图画书,认真临摹书上的动物简笔画……

第一次试讲是在学生放学之后,自己面对空空的教室,一边做老师,一边演学生,自问自答,自说自做。在扮演学生时,我想了好多种答案,有的甚至是错的,以此“为难”自己,让自己“引导”。第二次试讲,我的同事当学生。他们按我的要求学习,回答提出的问题,有时还故意使些绊子来“为难”我,让我顺学而导。课后他们简单鼓励了我几句,便开始给我“挑刺”。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生暖意。开始进班试讲了,在年级组内选了一个班,请区教研室的老师和本校教研组的老师一起来听。他们也给我提了不少好的建议,我对教案又做了进一步改进。为了把课上好,我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练习教学基本功: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回到宿舍就对着镜子试讲,看自己的表情动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

正式上课那天,来自市、区教研室的领导、兄弟学校的老师,济济一堂。面对这么多听课者,当时的我竟然没有一点紧张感,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课堂上,我全心投入,娓娓引导,把预设的教学环节逐一落实。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说敢演。上完之后,市教研室的领导作了点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次公开课让我第一次经受磨练,可谓捻断三根须,也成了我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我上公开课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送教下乡,校级、区级、市级的研究课、赛课,后来到了省级……在这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一张稿费单,唤醒梦中人

一直以来,我似乎从没认真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过。我始终认为,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一直感觉自己积累太少,文笔生涩。发表文章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996年的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张50元的稿费单,才一下唤醒“梦中人”。

我从来没有投过稿件,哪来的稿费单?几天之后,收到《淮阴师训》杂志,刊登了我撰写的期末教学经验总结。经过打听,原来是学校推荐给市教研室,市教研室推荐给杂志的。

初尝甜果之后,我更加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写稿任务。再后来,市教研室、市电教馆几乎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比赛,我都能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心撰写。这样被动地写作,也让我陆续在《淮阴教育》《教师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真正开始主动写下自己教学感受的,是在2002年之后。其时,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作为市骨干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我参加各级培训或教研活动的机会逐渐增多。我开始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去实践与反思,也学着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捕捉教育的契机……

2005年冬,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执教的《春联》阅读课。杨老师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所获。听后,我颇为感慨,当晚就写了《意蕴独特 情怀隽永》一文。几经修改之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小学语文教师》投稿。大概过了四五个月,竟意外地收到了用稿通知书。这次中稿让我信心倍增:只要用心,我也能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文章!

就这样,带着思考去实践自己的教学,带着思考去欣赏别人的教学。在这过程中,三十余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陆续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管理》等杂志上发表。与此同时,经我指导的学生作文也有数十篇在《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刊物上发表,我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作文指导奖。

一项真研究,追寻语文路

2008年4月,我校《和乐文化下教学文本适度开发的实践研究》获批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校长黄艳梅提出了酝酿已久的“言语主题”的教学构想。我很有同感,课程标准关于各学段的习作目标表述比较上位,在能力要求上过于笼统,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写作训练没有方向和重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用课程视野观照当下的作文教学,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努力构建合理的小学习作教学体系,使作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促进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我们建立了语文学科工作站,带领学校骨干教师,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我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上研究课。同时认真研读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等书籍。

通过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以表达为中心展开,更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当前语文教学课型多样,看似热闹,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恐怕与这些课各自为政有关,与教学的目标模糊有关。事实上,这些课往往缺少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便在一个单元中,教者也会忽略他们之间的联系,因而教学效益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让写成为语文教学的主线,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在作文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中都要有明晰的判断。要增强写的意识,想方设法整合几种课型,让几种课型联动。特别是阅读教学课,要发挥教材作为语言学习范本的导写作用,让读指向写,使教材学习为写服务。要重点从关注教材的言语形式着手来学习课文,始终把读写结合放在心里,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知识。由此,我写出了《让写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关注“前作文”指导 让习作变得轻松》分别发表在《江苏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上。

研究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为了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学生的生活实践等建立联系,我们积极进行课例研究。围绕一个主题同时展开课内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课外阅读运用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等研究。我和工作站老师一起研究教学设计,深入听课,进行课后点评、总结,进行课堂的重构。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以学生年段思维特点为依据,构建了小学作文能力目标序列;以言语主题单元为抓手,构建了小学作文内容序列;以写的训练为主线,构建了小学多种课型的联动体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的《作文命题:为儿童的心灵松绑》等十多篇研究论文应运而生,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等刊物上。作为副主编,与同事们一起编写了小学语文“言语主题”系列图书:《读出好作文》《教出好作文》和《写出好作文》。我校的省级课题《和乐文化下教学文本适度开发的实践研究》也于2012年6月结题。我负责开发的校本课程《和乐礼仪》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一段深反思,风格渐形成

2004年,我走上了学校行政岗位。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2007年10月,走上了副校长岗位的我,主抓学校的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但仍然坚守教学第一线,教高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去看,我经历了“由新手到熟练”的阶段,但有没有进入第二阶段——“由熟练到成熟”还不敢说,更不敢说能否进入第三阶段——“由成熟到卓越”。

课改搞得轰轰烈烈,各种教研活动层出不穷,与之相应的教学流派异彩纷呈,一位位名师登上教学舞台,尽展自己的教学技艺。他们丰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我羡慕不已,也让我望尘莫及。

在这众多的名师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于永正和薛法根。虽然他们是两代人,但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有着相同的特点:朴实、扎实、真实。他们都把课文当做一种教学语文的资料,课堂教学是根据学情的发展而发展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体现了生本思想。他们的课非常准确到位地把握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内在本质,采用简单而又有效的语文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现“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的语文学习目标,使人真正产生了一种“语文回家”的感觉。

对比这两位名师的课堂,再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不禁问自己:我真正把自己放到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了吗?我关注到全体学生了吗?我是在走教案,还是关注学情,做到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吗?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既“得意”,又“得言”,真正得到“生长”了吗?……通过对比反思,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决心努力去改变、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于是,我认真搜集了两位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等资料,一有时间就观看、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我以他们的课为例写了《谈第一课时的实与效》和《好课之好,指向学生》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山西教育》和《小学教学设计》上。我的课堂也在发生变化,不再追求新颖、热闹,而是尽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努力探寻本真的、言意相生的课堂,追求让学生“生长”的课堂……

我深知,由于受自身学养的限制,我所上的课无法与名师相比,但我始终是一个“行者”,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并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自己的思考。《看漫画 写漫画》《三打白骨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夹竹桃》《改写送别诗》等校级、区级、市级乃至省级的研究课、观摩课或赛课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使我逐渐形成了严谨而富有张力的教学风格。同事们评价我的课堂:学科特点鲜明、实在,不搞花架子,课堂容量大,学生学有所获……

第7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 主要问题 对策

1.引言

随着2010年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我国大学的在校生已经过渡到以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为主体。在中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革新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个性鲜明,更为自信。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施情况,现在“90后”大学生至少有六年的英语学习基础,有些省份的学生有八年或八年以上的英语学习基础。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基础水平越来越高,听辨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传统教育下的课堂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主体。面对新的形式,大学英语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等不同方面都要求相应的“升级”。面对“90后”学生有较好英语基础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实施听力课堂教学是本文尝试解决的问题。

2.对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定位

听力在语言听、说、读、写技能中排在首位。听力又细分为八种“微技能”,分别是辨别分析能力、记忆储存能力、联想猜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边听边记能力、听后模仿能力、检索监听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1]。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任务并不是以学生听懂了所给的语言材料,得到正确的答案为最终目的的,而在于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初步掌握听力技巧,满际活动的实际需要。

通过技能培养,提高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吸收更多的知识。有了一个对英语听力课较为恰当的定位与认识,针对技能培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予以解决,才能更好地完成听力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英语听力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课堂上的听力练习问题

传统听力课中为进行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判断、选择、填空题型在听力课中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些方式,让学生反复听几组句子或几段短文,然后要求回答问题,学生就处于一种被动、压抑、应付的状态,对听力课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此外,课堂听力练习的英语语言材料与实际生活交往中的英语口语有较大区别。课堂听力材料中,语篇形式出现的短文居多,书面语程度高,长句多,信息量大,涉及一定的主题。而实际交往中的英语口语生活气息浓厚,简短活泼,语调生动,结合特定的场景。大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基本的生词和语法结构不再构成学生听力方面的主要障碍,但书面语大量存在,篇幅较长的听力练习给语言学习带来难度。因此,学生对课堂英语听力练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

听力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除了技能测试练习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师生之间进行概括大意、问答、讨论等积极的活动,帮助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展现自我,积极参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证实,将一定比例的口语活动穿插在听力活动中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针对听力教材书面语程度高、长句多的情况,听力教材的适用原则是口语体比重越大越靠前,然后逐步过渡到书面语体比重大的语篇材料。选材时应注意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清晰性。听力还承担着语言知识传授的任务,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听力教学中充分贯彻。这里的“知识传授”在听力课中既包括了特有的专业用语、套话和书面语等,又包含了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3.2课堂听力的焦虑问题

听力练习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材料中发出的语言信号及其语意内容并能迅速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听力技能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要在一两遍内听懂全部内容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力求理解每一个词、每个句子,对每个词句都给予同等的注意力,但是因为听力水平的限制,一遇到生词等障碍,就会将注意力停留在这个障碍上,听不进下文的内容,结果心情急躁产生焦虑。在检查听力效果时,因为表现不佳,容易受挫,情绪受到影响。可是如果让学生看听力材料的原文,就基本上每个词都能明白,即使碰到一两个生词,也不会构成理解的障碍。

听力具有瞬间性和不可重复的特点,所以,学生很难做到一字不漏地接受听力材料的所有信息。但是,学生的情感可以控制。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意义地猜测语义,并运用语段结构上的特点,预测下面的内容。预测是指听录音前通过预览给的材料,如课文标题、生词、答案选项、课后问题等,从中发现一些有用信息,缩小话题的范围,推测某种可能性,在听前和听时最大限度地获取未知信息[2]。如果做听力练习之前,主动预测未知内容,从而改变听对话的纯被动状态,那么学生在正式听具体录音材料之前精神就会高度集中,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能缓解焦虑,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3.3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问题

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建议采用“由泛到精,再由精到全面”的教学方法。首先,听一遍材料,让学生概括关键词或找出主题句,对所听内容建立总体印象,了解大意。然后,进入抓细节练习,通常采用填空、选择、判断、提问、填表和复述等形式。对于材料中的难点,逐句反复辨听,让学生复述或写出来,并辅之以老师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地训练学生识音辨调、语流切分的听力技能[2]。讲解完后,再从头到尾地听一两遍,由于了解了细节,经过精听,学生对于整个材料就有了全面、完整、清晰的认识,这一认识相较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螺旋式的上升。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穷尽各方面的内容。仅仅依靠课堂时间对于听力技能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获得明显的进步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后泛听加强练习。课后泛听是在掌握课堂精听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和兴趣决定听力材料的内容。“90后”大学生出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时期,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并迅速普及的时代。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大部分大学生有电脑、数码播放器(mp3/mp4/mp5)、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基本实现一人一部手机。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几乎是中国互联网的同龄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下载英语听力材料,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听。网络资源信息海量,既有VOA、BBC等新闻听力材料,又有很多好的听力网站,例如普特听力、大耳朵听力、可可听力等,既包括难度不同的听力材料,又包括英语歌曲、笑话、文化简介等趣味材料,更有网民根据自身经验汇编的学习方法。在选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3.4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困难问题

由于各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描述采用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语义结构。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头,段落中的每一句都围绕主题句阐述。汉语的篇章发展呈螺旋形,话语的主题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加以表达[3]。如果听的材料超出了学生熟悉的理解程序,他们在边听边分析上下文内容时就会感到困难。

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予以介绍,使学生在熟悉文章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听的能力。各民族的语言存在着共性,话语语法中的指示、替代、省略、衔接等理论掌握起来并不难,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灵活运用。

4.结语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针对学生特点和课堂上出现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听力技能和激发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动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延长课外的学习时间,扩展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听力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第8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我在教学实践中,以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民主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究,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语文学科教学逐步走向生活化、情境化,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每次学生评议都名列前茅,更有两次在任高三毕业班课时,以满分的学生评议名列全校第一。连续六年任高三补习班语文课,所任学科每年的高考成绩都位居同年级第一。

在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我还不断强化教科研意识,努力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我先后参与了国家级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并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研究员”;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并有两篇被评为“语文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扎扎实实帮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完善自我人格与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我更注重发挥自身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供献自己的力量。年以来,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负责帮带、指导、两名青年教师,这两名老师在本学年都担任高三课,其中,老师是第一年上高三。为了使她能更好地胜任高三课程,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教学、教研、课堂授课环节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她,特别是为她讲解了进入复习阶段后指导学生学习的要点,使她虽是第一次上高三,却能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

我为了使两名青年教师真正有一个大的提高,首先是和他们进行教学互动。在他们没课时,我让他们听我的课,在我没课时,我就去主动听他们的课,通过互相听、评课,让他们对比检查我和他们上课时的不同侧重点,互相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其次,以自己对教学的精益态度和对教育的敬业精神感染、影响他们,促使他们尽快提高自己。有一次上课,我为了给学生讲清一个词——“履新”的准确含义,查遍了几部大字典和古汉语字典,还上网查了几家网站的不同说法,最后经综合比较才得出较为准确的解释。他们一开始认为我这样做不值得,说为了一个词耽搁这么长时间,如果都要这样做,哪里有这么大的精力。我就向他们解释:语文不光是天生浪漫,如果把握不住一个一个的词,还怎么向学生讲授她内有的魅力?如果不注重细节,语文就失去了她博大精深的基础。经过我耐心的解释,他们终于理解了要备好一节语文课是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道理。通过类似的小事,我以自己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正确理解和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严细精神感染和带动他们达到对语文学科的深刻理解,从而促使他们真正融入到语文枯燥而双美妙的境界。第三,共同探讨教学研究。青年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强、闯劲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缘于此,我通过和他们共同研讨教学课题的方式,发挥他们这方面的优势,培养他们教研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教研上有所进步。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多条教学心得,并写成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其中老师还担任了省级课题的研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年的高考中,老师所任班级的语文课荣获普通班第一名,所带班级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老师所任班级的语文课荣获普通班第三名。

第9篇:语篇教学论文范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增强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保证,对于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年来,我们以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主线,坚持教研、科研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启动教师培训管理和学时认定的网络系统。学历培训成绩喜人,到2013年,我校取得硕士学位的有24人,20人在读,研究生率达23.4%,所有专任教师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本科率达100%。1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教师网络培训,15名教师报名参加全国教育技术水平考试,1名教师报名参加省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5名教师报名参加“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1名教师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6名教师分别参加了江苏省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大赛观摩活动。4名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语数外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有1名外语教师和1名物理教师参加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出国学习交流,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高中相关学科教师提高培训的培训。所有骨干教师参加镇江市“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评价活动”。高一高二全体语文教师、高三全体英语教师及高一二英语备课组长、高三物理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学校新老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学校管理干部暑期培训。4名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课程培训。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了镇江市2013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高三全体任课教师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教师参加了丹徒区教师学科水平测试。

2.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镇江市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严格执行“八要”“八不”。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师德建设公开承诺书》,《教职工师德公开承诺书》;制订了《江苏省大港中学开展志愿导学活动方案》,广大教师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导学活动。学校分别成立了高一、高二和高三名师志愿导学中心,组织了“践行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师德承诺活动。

3.教师竞赛:15名教师在省基本功竞赛丹徒区选拔赛中获奖,其中4人获区一等奖。我校代表队获镇江市首届数学教师解题大赛团体一等奖,陈庆菊、吴学伍老师获个人一等奖。8名教师参加了镇江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师命题比赛,6名教师参加了“信息化教学能手”和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张蓓老师参加市政治课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并参加了省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优秀奖。申高峰和贾梅萍老师参加市英语教学基本功大赛,分获一、二等奖。唐玉萍老师参加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获二等奖,贾梅萍老师参加江苏省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选获二等奖。吴春乔老师参加市数学评优课比赛获市二等奖。此外,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3.教科研:通过专家培训、校本培训,使老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20__年完成1个“十一五”课题结题。“十二五”省市课题的开题研究,市级以上共有19个课题开题,其中省级课题2个,市级重点课题1个。现又有18人申报第三批市级课题。

20__学年省级以上23人发表52篇,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15人论文15篇,其中4人有,共计有34人或者获省级获一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占教师总人数的18.9%,距离30%的目标差距较大。

在2013年镇江市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高中组单项竞赛类3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科研类4人获镇江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中组单项指导类1人获镇江市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综合类二等奖一个。

教科室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排队,对培养对象下任务,压担子,要求学校管理人员首先积极参加到教科研活动中,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前进。目前论文的发表篇数已经达到要求,但是出现的现象是少数教师较多,大部分教师的论文还停留在区、市级获奖层面,要达到有30%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在省级论文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及省辖市级论文竞赛一等奖的目标,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教师写论文的人数不多,这可能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较大有关。教科室要求大家平时工作中积累问题和素材,利用假期进行 总结和理论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积极投稿,争取发表。

完善课程研发机制。根据未来三年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高考方案的调整,完善课程研发方案,开设适合我校校情,彰显我校特色的系列体育、艺术、信息和心理健康等课程。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各学科组的课程研发目标。开齐开足各级各类课程,在规范上下功夫。年级开设校本课程超市,校本课程形成初步特色,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利用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丹徒田歌、丹徒历史名人等区域资源,立足宜文化定位,建设内涵语文、历史、地理、书法和音乐等多门学科的生态教育特色课程。

“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建设获得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审核通过,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的建设,将有效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宜文化的综合学习,致力于教育的“宜”品质——和谐、生态,是港中教育人的梦想。在丹徒地域的层面上具有山水相宜的特性,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拥有人文物理相宜的机理,延及至课程学习层面,葆有知性合一的生命活力。使宜的教育品质成就一种人文化的结果。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开设富有成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了“心灵驿站”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增强了心理咨询的服务能力。镇江市心理健康课题结题,3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陶善国获“中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我校参加了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了镇江市学校特色验收,下半年顺利通过了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评选,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

5.名师工程:深入开展“三名”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束鹏芳、於罗英入选第二批镇江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我校是全市唯一有2人的单位。蒯忠山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外语研究中心授予“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名师”称号,被丹徒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8名教师入选镇江市高评委库,40名教师入选丹徒区中评委库。6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参加特级教师后备人员评选。以特级教师王荣林、仲伟贵为首的校骨干教师讲师团利用暑期在丹徒区中小学进行巡回演讲,充分发挥了名师的辐射作用。为促进拔尖人才迅速成长,我们深入研究,制定了个性化的骨干教师成长菜单,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二、展望

1.加强名师队伍建设。结合上级行政部门要求,组建丹徒区名师工作室,以发挥领军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拟组建校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优先提供学习、培训、竞赛的机会,促进骨干教师特别是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的成长。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拟与镇江翔平心理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全员培训,以增强班主任业务素质与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