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从而降低了现今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而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版本众多,教学难度增大

在现今的小学教育教学的教材市场上,小学数学教材版本多如牛毛,单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看,可能选用过多种教育教学版本,例如:人教版、北师大版等。经常一个教学班中,不仅学习了多种教学版本,同时可能在一个版本没有学透就又开始了另一个版本的教材的学习。同样,在小学阶段的活动较多,这样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更少,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的数学质量无法全面提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制定一定的数学教材规定,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材料,保障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是主要问题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如今的英语教学,教师往往一味的追求英语成绩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也不过是应付罢了。同时,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更是因为这样,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活跃度的营造,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学习。为更好的营造氛围,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良好的利用数学教学内容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其中,更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由此可知,现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极为重要的举措。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有实际运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见,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密切的将数学理论连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抽象出来,寻找真正的熟悉学习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中的《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可能性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同学们,你们猜扔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实践再得出结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在新课改中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的将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共同探讨该知识点的认识以及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能有效的构建共同交流的场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思考,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掌握教育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课堂反思习惯,而教师应当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究以及课堂教学形式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并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在之后的课程中进行改善,尤其是小学三年级,本身在小学教学阶段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务必全面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从而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 教学探讨 创新培养 “新、活、近”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1.2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1.3 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1.4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新、活、近”是数学课堂的精髓

2.1 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2.2 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 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如学生熟悉的校园、公园、衣服、电话机都可以成为习题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心、手背”“石头、剪子、布”等游戏也可以成为习题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在这个学年有这么一个学生,他的接受能力比较差,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是,本人发现他很有上进心,只要老师交给的任务,他一定会努力去完成。每次测验,他基本是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但是本人都不催他,多给一点时间他去完成。每天我都会抽时间辅导他把当天作业比较难的题目先做完,还发动同学共同去帮助他。到了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从期初的二十多分提到了八十多分。所以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四、多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对学生来讲,真正的知识开始于客体的操作活动之中。因此,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的一条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要求学生去操作。抓住如何利用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帮助我们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思路组织教学,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操作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学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看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由已有知识探索出来的思维程序和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俊英.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第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型游戏;教学应用

一、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选择以及应用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并且数学教师还应对学科型游戏应用的对象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针对教学硬件设施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学科型游戏.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科型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为情境创设、讲授和巩固知识等.在新知识的讲授时,运用学科型游戏创设情境,运用游戏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巩固知识时,教师选择合适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游戏实现数学练习,进而巩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均适合学科型游戏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应用策略,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和选择学科型游戏时,要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方案.首先,要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应用对象,要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以及心理成长规律,然后,再确定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应用内容,应用内容要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应用内容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型游戏的选择

(一)选择学科型教学游戏

首先,数学教师应对国内较为知名的小学数学学科型游戏来源具有清晰的了解,进而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学科型教学游戏.教师还要对各种游戏的属性具有清晰的了解,比如,游戏对象、包含的学科内容、游戏版本与游戏特点等.此外,教师还可从国内知名师范类高校搜集教育类游戏.其次,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学科型教学游戏,使所选择的游戏符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比如,“麦麦裁缝店――形状周长、物体长度认识”“美味刨冰――有余数的除法”“蛋糕连连看――分数的初步认识”等.最后,教师通过试用来确定学科型教学游戏,具体做法为:选择一个班级,结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某个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得学生的情感态度,最终通过小测试来获取直观应用效果,教师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该游戏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者

在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中,教师应分析目标及教学内容,选择出适合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教学计划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游戏,之后进行教学实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要清晰准确,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模块,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计算,知识要点为认识几分之一及比较大小.认识几分之几及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简单加、减计算;学习目标要求为会写、简单计算、通过计算解决简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游戏.对学习者的分析则包括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学习水平及习惯、学生个性生活、学习背景分析等.

(三)学科型游戏的教学应用方案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科型教学游戏之后,教师需进行应用方案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流程为:课前准备导入新课程(包括学科型游戏与生活实例)讲授新知识(在教学游戏应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应用)巩固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游戏在学科知识点中的应用)知识的提升与迁移运用(小组合作与独立完成教学游戏在数学知识中的综合运用)课堂评价(归纳总结)课后作业与延伸(在练习册中再次运用教学游戏)完成教学过程.

三、学科型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几分之几”教学模块,引入“蛋糕连连看”进行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与前文分析一致,教学用具包括教学挂图、方形纸片与圆形纸片、教学游戏“蛋糕连连看”等.将学生分组,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玩“蛋糕连连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彩笔将圆形纸片和方形纸片进行分割,然后说出几分之几.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的分割方法,比如,对折纸片等,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堂学习的收获,然后进行总结与测试,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通过测试与访谈发现,小学生在学科型教学游戏应用的教学模式下,能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良好.多数学生认为,学科型教学游戏能够使其注意力保持时间更久,而且在游戏进程的带动下,其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此外,从学习成绩的测试方面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较为准确和深刻,测试成绩较为突出,尤其是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学科型教W游戏模式下,其数学成绩的进步很明显,而且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玉强.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6):161.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101-102.

第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 位置与方向(二 )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 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 偏 30度方向移动了 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三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1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置。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自己理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知道在播报台风消息时,是怎样播报的?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四互”悟导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置。

4.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置,标出名称。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反思案

第二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2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第三课时教 学 设 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四互”悟导

(一)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同样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

全班交流说一说。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更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置方向的相对性。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第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教导学

数学是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视方法,对学生来说,只要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迅速地解决数学问题,有的时候学生被一道数学题目难住了不能表明学生不优秀,只能说学生缺少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学科的这种特性决定了教师需要用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在这个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时代,教师将“以教导学”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理念满足教学的需求,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真正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这一门学科。

一、“学会分析”是教师教学首先需要演示的内容

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可以用“简单”这一词语来表示数学,W生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将事情变简单的方法。数学学科简单的特性决定了数学问题不会有一句废话,数学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只不过每一个数学条件都隐藏在文字中,有的隐藏的不深,而有的隐藏的很深。对教师来说,教授学生分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分析并理解数学条件,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

1.教师给学生指导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

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这张白纸上书写许多内容,但是教师在进行“以教导学”时首先做的就是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数学讲究规范,每一个解题过程都是必需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在教授数学课本的时候可以逐步解读课本,分析课文中每一句话所蕴含的含义,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做好笔记,便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公式、定理、准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工具,并熟练地运用这些工具,如果缺少这些工具,学生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比如,笔者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文中封闭图形定义的时候,笔者就列举两个样例给学生看,一个是没有缺口的三角形,而另外一个则是有缺口的图形。实践证明:在实物的对照学生理解了封闭图形就是没有缺口的图形,而不封闭图形则是有缺口的图形,学生在理解之后就会形成关于封闭图形定义的长久记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

2.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实践

教师进行示范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他们学会分析数学,将数学公式、定理等变成自己解决问题所使用的工具。笔者觉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将阅读数学教材当做思考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每一句话所蕴含的数学条件,只有抓住数学条件,学生才可以理解数学课本,才能掌握数学学习的重点。对学生来说,解决数学问题有四点注意事项:首先,学生需要清楚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学生需要理清自己题目提供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有哪些;然后,学生需要考虑自己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对解题的反思,学生需要思考并挖掘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这整个的四个过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的时候,课本中有关于“田忌赛马”这一故事的问题,题目中问怎样分配才能让田忌赢取比赛。笔者在旁边辅导学生思考,首先他们需要明白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田忌赢取比赛,然后怎样才能够赢取比赛呢?很明显必须使用合理的分配,因为双方的马存在差距,只要错开一场比赛,田忌完全可以取得胜利。这样一轮思考之后,学生就得到了足够的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以教导学”的重点

“以教导学”完全符合如今教育的主旨,它的核心就是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大脑的作用,积极地思考教师教学的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其他的思考以便寻求突破。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那么教师就无法实现“独立导学”,因为“以教导学”需要学生思考,需要学生在教师教授的基础上继续升华,如果学生不思考,教师的教学效率是不会得到提升的。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教师需要多去诱发学生思考,多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大脑习惯性思考问题。因为数学是理科,许多数学方法需要学生多练习与思考才能掌握,许多学生就是因为缺少练习才没有充分掌握数学方法。

三、教师的鼓励是实行“以教导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