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励志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国家教育部门指出,对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继续扩展规模空间,促进结构合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建设,“要面向社会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教材建设,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本着以培养新世纪现代化产业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重点培养和造就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职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一、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专科教育,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多年来沿袭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即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验证和说明理论而存在的。因此必然会使高职教育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一)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目前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职业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实验实习设备落后,实验实习课题实用价值不高,实验实习数目过少的问题,因此也造成了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适应社会能力差,就业分配形式严峻的事实。
(二)部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方法普遍是单一的讲授法,老师讲,学生照着做,学生被动接受,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观察、不思考,只是数据的简单记录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一遇到实物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动手,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部分职业院校对教学的考核方法不全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纳入正规,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践知识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三、改革实践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改变陈旧观念。高职教育中实践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因此高职院校上至领导,下到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培养等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让教师能自由地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的改革能够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在教学过程中,变教师为核心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变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造”为主的教学。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探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加大实验教材改革。(1)传统的实验教材按照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按部就班地介绍实验内容,实验教材的改革可以在对学生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后,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做实验。(2)实验教材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意识,教材可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学生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之后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丰富二课堂活动。把二课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的范围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此外,利用二课活动这块阵地,可以举行许多别开生面的协会、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举办电子设计大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二课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设计大赛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
总之,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教育方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依照高职教育的规律,转变观念、深化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和教材改革,改革考核方法,加大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新世纪现代化产业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霞.重视教学工作中的情感因素[J].安徽教育,1996(Z1).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评价制度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经多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倡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释放学生自然天性,实现“人的完满发展”。生本教育充分体现了全面进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意图。
通过教育局和学校的组织培训和个人读书感悟,我对生本教育进行思考并浅显地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设立开放性的前置作业和有针对性的后置作业
每节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一节的前置作业设计如下:(1)运用这节课本上推导方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推导方法吗?(2)我们在第二章1~4节学习了哪些公式?(3)第二题中每个公式在什么情况下用更方便?为什么?这样设置前置作业,既起到了预习作用,又敦促了学生的复习,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后置作业是针对知识的的巩固性练习,不仅有针对性还要分层次设计同,我们备课组把其分为知识、能力和拓展三个层次,从易到难分层设置。供学生进行分层练习。
二、培养积极负责的中心小组
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吸收一名物理成绩较好、积极负责的成员为中心小组成员,对他们进行前期辅导,再让他们对小组成员进行辅导,这样一帮二、二帮三……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互助,学习主动性提高,班级学习风气就有了显著的改善。中心组成员可以更替,当一组成员状态稳定后可更换其他成员,这样一个小组多位成员就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和积极的主动性,并能积极有效地帮助其他成员,整个过程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建立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前置作业为依据,课堂组织中的每个环节都由学生完成,过程中老师要适时给予有高度的提点和帮助。其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控制,小组讨论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控制,不要给学生设定太多时间限定,以免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老师在对小组指导过程中要学会把握学生完成讨论时间,并及时给予讨论停止信息。小组展示时,在条件允许范围内要让尽可能多的小组进行展示,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水平较低、不太主动的学生展示,增加自信;较复杂的问题留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展示,提高能力。展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随时关注并及时发现展示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给予提点和纠正,而且要善于找到上台展示的学生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评价环节主要实行的是学生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组内自评、个人自评制度。组间互评和组内互评,学生不仅可以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和组内各成员出现的问题,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注意和改正。自评中,学生主要针对自身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改正,有助于学生从思想中纠正错误,改正缺点。最后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提纲挈领的评价,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新的高度!
通过教学我发现,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主动,我感到非常的欣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们怎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展示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而且都不会运用物理语言呢?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老师才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得都不够,又何况是学生呢?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需要老师去逐步地培养和挖掘。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生本教学模式。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进步是一致的。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更不用说主宰课堂了。高职高专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底子比较弱,不能将课堂所授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很多学生想学却无从下手,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学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比较慢。教学模式的陈旧迫切要求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正是能改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角色扮演的英语教学模式
“生本化教学的特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发挥学习和思维的本能作用。”人天生就有表演的欲望,在英语课堂上,将师生的角色进行置换,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现以英语课文分析为例说明教学模式特点。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简单易学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自学,提前分析课文的重难点部分。在课堂上,以加分的形式鼓励各小组积极参与课文的“教”,最后由教师做补充,做总结。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学生们会使用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且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肯定时,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讨论往往能达到1+1>2的效果。
二、故事讲解英语教学模式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但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对故事的兴趣是人类认识需要的一种精神表现,是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情感和认知统一的本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生本教育要求英语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发展。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编故事和讲故事。在课堂上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老师说出一句英语,然后让每个同学接一句话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同学在编故事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对故事会怎样发展充满好奇,听讲格外认真,气氛非常热烈。编故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听其他同学的讲解更能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发展,语法单词也都有所积累和进步。
三、成立“英语学习讨论小组”的英语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学生基本上是讨论者,他们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因此,英语课堂生本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以及讨论的常规化。以英语单词环节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师本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掌握一个单词靠的是教师的领读,学生模仿,然后教师讲解这个单词的几种用法。学生在整个学习环节中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尝试将学生分成六人学习讨论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本课词汇学习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展示和运用这些词汇。同时,如果小组还存在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最后由教师补充和小结。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充满了智慧的碰撞,也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
英语在中等职业学校,可能是比较“冷门”的学科。学生们认为我进职校是冲着学技术来的,英语将来没什么作用;况且,我选择职校就是我害怕英语,逃避文化学习。同时,就算教师尽心尽力地、兢兢业业地教,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限制,对英语也不怎么“感冒”。面对这种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用语能力呢?
一、在转变观念中激发动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积极首先是观念不重视,认为无足轻重。而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的“懒学”必然导致教师是剃头师傅的挑子 ―― 一头热,这种灌输、硬喂自然难以取得效果。要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对英语交际的兴趣,首先要转变他们对英语的观念,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通过多种途径让同学们,包括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比如向同学们介绍毕业时相关企业的就业宣传单,或者观看一些企业的宣传视频,学校也可组织已经就业的同学回校向学弟学妹介绍,让学弟学妹认识到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是4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10多个国家的母语,世界上讲英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学好英语为你将来进入外企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电脑和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是建立在英语的基础上,医学、建筑、汽车等领域也与英语有极大的关联,很多外企进货、发货以及书信函电、进出口文件等等都用英文。学好英语不仅为以后就业赢得更多的选择权,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有优势夺得一些机会,而且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基础,容易获得更多的融入企业高层或者出国进修的机会。技多不压身,前途不是能预料的,尽力做好当前,将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胆量
学生有了提高英语交际用语能力的念头后,教师要适时地保护好这一苗头,以免迅速来的挫折浇灭了他们的热情。英语交际不是只学不说,需要面对别人,大声讲出。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去交际,去使用英语,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羞怯的心理,集体活动是比较好的选择。班级集体活动由教师直接组织并且引导,面向全班学生开展。由于是集体,一起参加的人数多,适合于“滥竽充数”,容易掩盖挫折、打击,同时是面对自己熟悉的同学,少了戒备、羞怯心理,无论对错都比较容易积极参加,时间一长,学生的胆量就会锻炼出来。有了胆量后,就算在集体活动中多犯错也是一种成长,因为印象更深、感受更切,更能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的英语教材分“导入、听说、读写、语法、生活技能、总结”等几个板块编写,虽然“生活技能”板块直接服务交际,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了生活或职业场景,任凭学生去听说读写,其实每一个板块都适合展开集体活动,让学生进行英语交际模拟。放低要求,不管对错,积极主动、大声问答,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运用英语交际的兴趣,又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不必担心出错或丢面子,降低抵触情绪。学生有了参与的胆量,才形成了真正的交往、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师生才能达成共识,共同分享,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在英语交际方面的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在分组活动中培养能力
集体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锻炼同学们英语交际的胆量,但也容易使一些人失去目标,不思进取。这时还需进行分组活动,以两人一组为主,在二人分组活动中实打实地展示自己,倒逼他们努力上一个新台阶。
比如学习“生活技能”《handle a conflict successfully》(成功地处理冲突)时,我设计一个记者采访的活动,两位同学一位扮记者,一位扮被采访者,采访的核心问题就是“How to deal with conflicts”。主要采访这样几个问题:(1)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a conflict with someone else? (你能说说你和别人发生过的一次冲突吗?)(2)What is the result of this conflict? (这次冲突的结果怎样?)(3)What did the conflict have to do with your mind?(这次冲突对你的思想有什么触动?)(4)After you read this article, what is the inspiration?(你看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5)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add? (你还有其他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这样的“双边活动”,有指定内容,目标清晰明确,相比集体活动能极大地减少盲目性,也有自由发挥,如第5题,能很好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可以多次找同伴自由结对,以在与不同的伙伴合作中获取新鲜的语言信息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座位上两两相对,自由交谈,然后抽一两个小组面对全班展示,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英语交际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素质 兴趣 态度 必要
一、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学校教育,教师为本,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自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重塑自己的人格形象,为人师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崇高、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合格的人才。
二、开拓视野,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经常开展一些关于社会问题的物理活动,如收集人口与资源、能源与环境保护,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简介专题资料,给学生阅读,并组织他们讨论,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李政道博士曾指出:“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会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学答案”固然重要,多年来,学生习惯于与教师运用同一条思路,得出同一结论已成为传统的学习方法。但求异思维则不然,它富于挑战性和创造性,是高素质的体现。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多种答案;鼓励他们多提问题,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前面提及的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启发学生利用图像法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如求平均速度、力的合成、电阻并联问题,求压强、功、功率、电流与电荷关系,欧姆定律的演绎等。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在活动中,把学生置于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的位置上,处处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着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去学习,就会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该学科上。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在体验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科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物理学的成就,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丰富生动,有物理原理、定律、概念发展的来龙去脉;有物理事实的发现、发明;有科学家的事迹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通过这些学习,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包括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设计者、组织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走路。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在授课时,着眼于对学生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等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过渡到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让“教”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
四、重视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 ; 迁移能力 ;培养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特别是近十年,取得了很大成就。从高职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地位确立,到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从办学模式逐渐清晰,到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可以说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不能越过的问题是: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不大。本文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高职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是高职教育自身问题。关键还是后者。现在有些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社会认可性较差。
如今,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职业修养深厚、敬业爱岗、技能高超、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高职教育就必须做到,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迁移的本领提高迁移能力。
一、何谓迁移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运用科学方法可以促进学习者克服消极的负迁移,产生积极的正迁移。研究者认为,不但人的动作、技能等外部行为可以通过迁移训练得以改进,而且人的内在思维能力、创造力、心理质量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迁移训练方式得以改进与提高。通过一系列有意识的迁移训练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此时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即为迁移能力。它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迁移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以一个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挥内在的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教育培养迁移能力的必要性
只有真正适应社会时代需求,高职才有永久生命力;作为有生命力的高职教育,必须要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就是有创新性、有技术的职业精英,与“岗位技工”不能同日而语。如果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过分强调机械性、重复性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创新能力离不开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
与普通本科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也在于它的“职业性”。高职教材和教学内容重点都是紧紧围绕职业知识来选择,涉及职业以外的知识较少。而且,通常高职教育的年制是两年或三年,那么在有限的两年或三年的学习中,职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已经够紧张了,很难再以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其他非职业性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高职教学除了职业技能知识的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是迁移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工作目前还不够十分完善。尤其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条件有限。虽然各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倡“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并且努力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实践教学条件还很有限,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尤其针对文科的高职教育。这就必须在教学中不限场地、专业、内容,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成为知识探求主体,才能够将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无限化。此时教学中的迁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四)大学生就业严峻现实的必然。
现如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严峻的现实很难让毕业生找到对口的职业岗位。如果是纯粹的应用型人才,常常因其专业面、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在注重其职业性特色教学时,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专”兼“转”的能力,也就是既是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又具备了胜任其他职业岗位的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
三、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特性是:“在学中做,做中学”,那么在围绕“学”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了培养学生在知识、方法和学科等方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即:知识迁移、方法迁移和学科迁移等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迁移能力,高职学生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合理运用知识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职业问题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中知识储备是基础,而合理运用知识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思考、解决实际的职业问题是体现素质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方法包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努力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尤其是要寻找到自学新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适合自身学习是很多高职学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和难点。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认清自身认知特点,根据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寻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指导学生自学新知识,逐步掌握在自学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及长期的过程,可以说应当贯穿整个高职教育。
其次,在培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能力方面,要善于挖掘每位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锻炼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头脑风暴式的教学法在方法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凸显其功效。高职教学过程中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的。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问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探寻多种解决的思路,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并且帮助学生梳理各种思路之间的联系,分析各自的利弊。使学生逐渐具备既能用一般规律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思维能力,又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能另辟蹊径用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意识与能力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在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解决一些学校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三)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涉及的学科知识逐渐呈现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为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这种特点,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学科迁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要秉持突破学科界限的意识,给学生渗透岗位不分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岗位任务为目的的观念。提供多种机会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学科的实践活动,以增强不同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
其次,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职业岗位技能为主,但是,有必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学能力学习一到两门相关的学科技能,以达到学科间互通互补。
总之,高职教育必须保证必要的职业性教育,也要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迁移能力和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方能实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如何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也将会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海双.《“学习迁移”原理新探索》[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洪峰、蔡广宇.《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现状及培养措施探讨》[J].高教论坛,2010,(2)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运用
引言
当今时代,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作用也较为显著,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一般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以培养较多的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能有效的提高管理质量与效果,并且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赏识教育指的是给予学生对生命真谛的讲解,是关乎爱的讲解,它包含了浓重的生命真谛以及人独特的感情。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夸赞与认可。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知识教育中,不单单是要夸赞、鼓励好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只知道批评指正,这是不可取的,这会使这类学生存在一种失败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合理的赏识,提高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赏识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尊重,这也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而尊重的根本则是爱,这是由于爱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准则。另外,赏识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更加重视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夸赞,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较多的高职院校条件有限,缺乏较好的师资力量,管理方法没有进行改进、创新,造成高职院校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后退。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需适当的夸赞、鼓励学生,运用赏识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强化自身的赏识理念以及涵养,将赏识教育准确运用到当今时代的教学中去,并且通过学习、生活来观察、了解、帮助学生成长。
三、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并且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
1.学生管理办法太过简单。
当今时代,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对学生实施管制,但这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因为传统管理办法是把管理工作者与接受管理的人分成两部分,这极大制约了两这两类人的沟通与交流,其中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中教师这一角色,而接受管理的人则是学生,因此学生是十分被动的一方,对于学习没有信心,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
2.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学生管理办法太过简单这一问题,还有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较为缺乏,并且并不注重他们的学习状况,大体上是按照学校制定的规定来执行,加以制约学生,这使得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1.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从古至今,教师充当的是指挥者,而学生是接受命令的一方,这使得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而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而管理工作者应当全面熟悉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与此同时,只有全面熟知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善于发现其优点,进行适宜的夸赞与鼓励,才能更好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合理性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赏识教育始终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想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要准确合理的调节管理机制与人性化管理之间的联系,高职院校在建设相关机制时,一定要把尊重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得管理机制较为人性化。与此同时,管理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最大化的得到学生的认同。在管理机制的运行方面,管理者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并且一定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来进行,要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效结合,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团结校园。
3.运用合理的鼓励管理的方法开展赏识教育工作。
赏识教育较为重视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行适宜的赞赏与鼓励,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中,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鼓励和称赞的办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化的激出他们的潜力。在实际的管理中,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例如:舞蹈大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针对那些在比赛中成绩优秀的选手,应当采用宣传栏等方式加以宣传,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予以肯定,让他们充满信心,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较好的消除他们内心的追求功利的心理,并且还能有效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适当的赞赏与鼓励,从而推动其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生;礼仪教育;必要性
一、高职生礼仪教育现状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目前来看确实尴尬,社会一方面呼吁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一方面被划拨进这一层次的却是达不到普通高校本科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生源抢夺异常激烈,有时甚至还未达到分数线,就被冠以各种头衔和名义招进学校填补生源恐慌。他们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良好习惯又养成不足,自觉性、自律性都相对较差。在高职院校上课的老师普遍反映掌控课堂难度之大,上课“赶鸭子”似的将学生往教室推,下课铃未响便“跃跃欲试”、“归心似箭”,课堂上睡觉、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玩游戏、看视频、讲话等违纪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对教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校园中打架斗殴事件屡有发生,由于素质、涵养缺乏,加之他们本身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认知上难免出现错误和偏差,一些高职生认为,行为出格、大声讲脏话才是“帅”,身着奇装异服就是“酷”,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就是“标新立异”等。问题的层出不穷让学校和家长都十分“头疼”。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严格筛选教师队伍,个别走上“神圣”讲台的教师并不符合要求,无论从自身仪表,还是精神状态都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些教师课堂上不以授课为中心,下课与学生抽烟、混成一片,学生课下提问不耐烦、敷衍了事。现如今高职院校的教师被科研任务、教学改革、课程创新三座大山压的喘不过气,他们一方面想要花心思弄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应付种类繁多的检查和教学任务,精力和心情都分了家。于是出现了“只教书,不育人;只重科研任务,轻课堂教学”等现象,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学习礼仪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的错误认知。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现如今的高职院校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培养目标,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和灌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院校、企业、教师过分注重针对岗位性的技能训练,注重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研究方面,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得和专业技能提高的研究,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研究,高职生的礼仪教育课程严重缺失。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不少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中专整合而成,高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也尚未成熟,这些都影响着礼仪教育的实施。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是概括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传授多,而扎扎实实的行为训练得少。结果,礼仪教育的内容普遍空洞,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偏差。学校本身有限的教育视角影响了高职生包括礼仪修养在内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对社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入学率的稳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发展迅猛,高职生在校人数已经占到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他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未来的整体发展。
2、对学校。“内涵建设”成了当下高职院校要科学发展的时髦口号,每一所学校在谈论如何走的长远、发展得更强时,都会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地抛出“内涵建设”四个字。“内涵”字面上理解,就是要有深度、有涵养、有素质,姑且不谈论它的深层含义,最基本的感官要求便是努力形成知书明礼的良好校园氛围。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文明行为十分有利。学生素质提高了,整个“生物链”也会良性循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3、对个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在逐步转型,他们的培养目标已经开始朝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去发展,本科院校也开始注重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未来高职生拿什么与他们同台竞争?作为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就是在动手能力较强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高职生良好职业形象为个人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约束自我,尊重他人。高职生在校期间若能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将社交礼仪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自信心,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烦恼,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
三、对高职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 学生管理 赏识教育
[作者简介]武艳(1978-),女,江苏沭阳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30-02
一、赏识教育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人除了生理、安全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外,还有对尊重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赏识教育对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以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激发其创造性。赏识教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并顺应学生的心理成熟过程,以激励、信任、宽容、尊重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而抱怨教育则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而尊重的前提是爱,所以爱是赏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抱有爱,才能从心底去赏识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只有首先学会对学生有爱,才能进一步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质。
赏识能够促使成功。教育者如何对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如果教育者对学生持尊重、赏识的态度,那么学生也会回报这种尊重和赏识,以充足的干劲和满怀的信心去实现教育者的期望。反之,如果教育者对学生持抱怨贬斥的态度,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对教育者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做事情事倍功半。
赏识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赏识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方法,它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失败。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不断正面强化其优点,使学生的闪光点逐渐扩大,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主流方向是好的。但是近年来,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意识相对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变化、新问题给高职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对高职教育认可度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斥心理。现阶段,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普通高等教育才是主流,而高职院校的群众认可度比较低。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高价读“三本”,而高职院校却门庭冷落,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也不断下降,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高职的认可度也较低。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学的美好愿景逐渐破灭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高职院校,这种被动无奈的选择使得学生对高职教育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很低,加之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高职学生个性较强,自我约束力差,不服从管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非常强,不服从学校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自私、冷漠、狂妄自大,不懂得关心集体和他人,不轻易接受别人意见等。
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关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理想和目标也都曾经非常美好,但是由于高考失败未能进入自己比较理想的大学,巨大的挫折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滋生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不敢正视自己身份、逃避现实、破罐子破摔、怨天尤人等。心理上的不平衡以及自卑心理的作用,使得学生进入学校后,很难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
高职学生思想过于放松,缺乏进取心。很多高职学生进入校园后,认为终于“熬出头”了,于是丧失了高中时期学习的干劲,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在学校生活中,不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提升。缺乏紧迫感,具体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不认真完成课业、不听老师话、对学校的管理不屑一顾等。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管理难度大不仅仅是由于学生难以管理,而且管理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第一,管理模式守旧,缺乏创新性。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采取的是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对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来看待,没有把握学生对个性、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在管理方法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甚至逆反心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这种缺乏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缺乏专业教师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是辅导员,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把班级管理好,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但现实中,辅导员不承担教课任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了解有限,并且辅导员管理的事务繁多,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由专业教师来兼任学生管理工作与专职辅导员紧密配合无疑是相得益彰的。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重新确定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职学生面临更多的外界压力,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承受的压力无法得到排解,更无法转化成内在动力,这样会使高职学生更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自信心的丧失使得学生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自控能力下降,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实际上,高职学生并不是没有人生目标,只是人生目标没有得到认可,在高职教育中他们找不到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机会。所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高职学生管理中,从尊重出发,去肯定学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允许差距的存在,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是以学生的闪光点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激发内在动力,以满怀的信心去实现目标。因此,实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改变原先
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念,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正视自身
优点,然后把学生的优点扩大化,促使学生把优点发扬光大,以
达到目标。
赏识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职业观。目前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普遍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不准,赏识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对高职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把专业课程的广阔前景对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对学校乃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世界观。
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活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求学生要独立发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难以实现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转变,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高职学生更容易陷入懈怠、松散的状态。针对这种状况,实施赏识教育时要认真听取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了解并理解他们,善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个性。在理解、欣赏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赞扬的语言,也可以是鼓励的目光。高职院校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个学生,尤其是缺点比较明显的学生,更需要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通过赏识,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大激发,促使学生在“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更加自觉地顺应学校规则的约束,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自尊心是自我约束的前提。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会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自我控制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赏识教育通过理解和宽容,以尊重、信任、鼓励为原则,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但是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也要注意“度”,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文中指出“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要求我们要遵守正确的评价原则,做到赏识有度。赏识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味赞美,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教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夸奖,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赏识流于表面,这样会给学生留下“虚伪”的印象。无度的赏识会造成学生虚荣,导致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的形成。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赞扬,但不等于学生有错就不批评。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依然认可,会助长学生逃避责任的心理,逐渐使学生丧失责任感。所以,在赏识教育时,要赏识有度,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解决,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技巧,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调动学生改过的积极性,进而形成承担责任的勇气,增强自我责任感。
(二)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措施
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赏识教育中,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进行赏识,进而引导学生沿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培养赏识意识,能够很快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把其扩大。同时,赏识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仅仅赏识学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对这种赏识认可。学生认可教师的赏识,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而且要有信得过的人品以及善于引导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中推广赏识教育,要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仅仅是了解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而且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不同的赏识评价。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要密切关注,除了平常通过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要心中有数。例如,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会因基础差而产生丧气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个别鼓励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关心学生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限于课堂会产生疏远和距离感,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关心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和必要的帮扶。
[参考文献]
[1]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邓欢琴.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3]叶超.赏识教育与挤压成材――民办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浅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4]宋铁.“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考试周刊,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