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单位绩效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相关概述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科研经费投入逐年递升。如何提升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创造更大效益成为科研单位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科研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科研项目能够在成本预算内高效地完成科研项目的各项目标,并使得科研的实际花费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而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
科研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的预定计划和既定任务,对资金预算进行合理编制和使用,减少科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杜绝科研经费浪费现象。二是科研项目经费在管理上要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对于所有的科研项目经费都需要纳入到科研单位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并确保资金的独立核算,在此基础上强化对科研项目经费和使用的绩效管理、考核。三是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规范化管理,并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提升使用效率。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实行全额预算、成本核算以及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资金经费要由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单位法定代表人双重负责。
二、科研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科研项目在经费管理上规定比较多,存在着规定不统一,政出多门的问题。在科研项目开发实际中,科研项目经费大多数都是由多个部门来进行安排,并且各个部门针对自身安排的科研项目一般都出台了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彼此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同时,即便是同一部门安排的科研项目,也会因为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出台了不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从这一情况来看,正是由于我国科研经费在资金来源上渠道多元化,科研单位在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时相互之间进行账务调整,核算要求也彼此不一致,这就很容易使得在科研经费管理上人为对科研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有意地选择。
2.一些科研项目在经费和资金管理上存在着规定内容不全面的情况。例如科研项目中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尽管各项规定都明确要求对此类仪器设备列入设备费,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对于那些使用周期比较长、设备价值比较高的仪器设备,其设备购置费怎样在各个不同的科研项目之间进行费用分摊并没有明确作出详细的规定。或者尽管有些法规对费用支出做出了规定,但是各个规定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着混乱。
3.部分科研项目在经费和资金管理上脱离实际。比如在人员经费支出管理方面,一般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经费支出比例为5-10%,但是在管理实践中不少科研单位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上基本事业费用支出严重不足,在人员经费支出比例控制上的各项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甚至形同虚设,这就很容易导致科研单位或者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管理上不规范。
三、科研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
针对科研经费来源的不同,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将科研项目划分为政府项目、一级科研项目、一般科研项目以及对外设计实验等,依据科研项目的不同分别核算以实现对不同资金来源科研项目的准确核算和管理,与此同时还应当将不同资金来源的科研项目统一纳入到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依据项目的不同实行项目管理。
同时,还需要的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明确的归集和分配,并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进行科目设置,包括设备费用、人员经费、材料费、设备租赁费、实验外协费、差旅费、技术引进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会议费以及其他相关科研经费等,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经费支出明细科目对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对于科研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要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按照计划进行列支,不得对科研经费进行挪用和挤占。与此同时,为了切实科研资金使用效益,要严格划分科研项目经费以及其他成本费用的开支,对于那些不属于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不得在项目中进行列支。正确划分科研项目,保障科研项目收入跟科研项目支出之间科学匹配。对于科研项目中出现的大额成本费用支出要密切跟踪,对科研项目中研发的相关产品要进行成本计算并计价,对于其中实现的销售收入要从科研项目成本费用中进行结转,不得对科研经费进行挤占,要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真实性。科研单位财务主管部门在对科研费用报销时也要严格依照预算批复的项目经费内容,项目负责人要按照预算批复来使用科研资金,不能够随意变更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
四、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完善建议措施
1.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并严格执行。在严格控制科研单位相关研究人员科研费用总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科研项目成本中所分摊的管理费用以及必要的人工经费是在扣除掉基本支出预算制后的资金余额。同时,在按照现行管理方式和核定标准进行项目预算的基础上,允许科研单位结合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对科研人员管理费用以及人员经费进行如实的项目收支核算。将原先的合同制项目管理跟预算项目管理并行的管理方式逐步向合同制项目管理方式改进演变。依据规定签署规范的科研项目合同,并且要求项目立项单位按照预算标准对项目情况进行立项,依据合同规定对预算资金进行拨付,科研项目相关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依照合同规定进行科研任务。同时,立项单位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主要是以是否完成关键性指标以及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参考,并一并对科研经费预算单位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财务规定对科研资金进行安排,逐步改变原先的忽视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而只重视科研资金收支检查的情况。切实提升科研项目预算资金的编制水平,并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过程进一步规范化。要明确,合理、科学的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编制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在进行科研项目申请前要进行论证,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协助课题负责人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以及技术路线,及时对课题经费支出项目进行核实,确保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
2.进一步探索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机制和办法。科研项目的核算要确保核算制度本身具有科学性,在开支划分上由基本事业支出来进行核算,在核算上不能够将其分摊计入科研成本项目的成本费用范围。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性原则确保间接费用分摊的合理性。一般来讲,间接费用的分摊主要是结合相关性原则,在确定间接费用受益单位的基础上,根据受益科研项目的直接支出、经费收入等进行科学的分摊。
3.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实施跟固定资产损耗相适应的折旧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多,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同时在折旧年限上既可以按照统一规定的企业折旧年限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也可以结合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资产折旧计提。与此同时,对于已经提足折旧并且继续使用的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可以参照土地,单独计价并计入固定资产而不计提折旧。在折旧费用核算上采用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来纳入到科研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对于没有部门和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变现和处置。同时,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应当由科研项目组以及个人承担。
按照相关会计政策规定,对于实施内部成本核算的科研单位或者是单位内部进行单独成本核算的研究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室、业务部等,在进行内部成本费用核算时,需要对在用的仪器设备按照3-5%的比例每年计提维修经费,并在购置相关科研设备时进行必要的列支。
4.制定健全完善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并落实到位。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的具体实际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专项清理,依据我国国家预算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共同研究和制定一整套统一和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对国家科研项目的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针对横向课题制定出一整套的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19-02
农林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林学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极其重要[1]。笔者在实习教师指导下,结合对南林大下蜀基地、白马基地,南农大湖熟基地、雪松产学研基地及金陵科技学院绿星基地的调查,对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劳务用工作管理做一探讨。
1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劳务用工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节约费用的需要。农林高校实践教学特点,决定了有大量的田间(含露地和保护地)农事具体操作,难免有大量的劳务用工,仅这一项开支就占了教师试验课题或农林项目研发总费用的15%左右[2]。二是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有利于打造一支优良的劳务用工管理队伍、一支稳定的职业性较强的劳务工队伍,解决“有人干活、干好活”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实践环节的水平。三是学生培养的需要。通过制度让学生参与必要的劳务,一方面是勤工俭学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乐意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不怕累不怕苦的大学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 存在的问题
2.1 劳务人员素质较低
从事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农事操作的劳务人员,大多为基地附近农民,文化水平低,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适应不了农林高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2.2 劳务用工管理制度不全
没有总体劳务用工管理办法,或劳务用工管理办法不健全,适应不了新形势、新常态的要求,造成劳务用工规范性不强,用工人员年龄、工价定额、日工作时限等方面随意性较大,直接后果是常产生一些劳保纠纷、劳资争议和劳动纪律事件。
2.3 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在67 hm2以上,有多个院系和多类项目进入基地,劳务用工管理人员比较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法有时简单粗糙,容易造成用工上的矛盾。
2.4 学生参与度严重不足
相关院系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农村,也愿意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报酬,补贴学杂费,减轻农村老家父母的经济负担,但由于没有制度规定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很少参与取酬劳务,不利于自立意识的增强。
3 原因分析
3.1 缺乏劳务人员上岗标准
务工人员多为实践教学基地所在地土生土长农民,农民上班方便;使用他们从事具体农事操作,不需要为他们解决住宿、用餐问题,对实践教学基地而言使用起来方便,为此也就不再苛求劳动者的劳动资质和资格,只要能出工出力即可。
3.2 强调个性忽视共性
实践教学基地中,各院、系或项目组过分强调劳务用工各自的特殊性,忽视劳务用工的共性。此时,如果基地管理方不施之强有力的协调,容易造成用工混乱。
3.3 管理教师不足
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远离本校50 km以上,参与劳务用工管理的项目或课题教师极少,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人是基地未流转前的村民小队长或小组长。
3.4 劳务用工与学生勤工俭学脱节
农林高校重视了校本部后勤保障环节的学生勤工俭学,忽视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勤工俭学,实践教学基地劳务性勤工俭学无章可循,使许多学生失去了既能进行专业操作训练,又能劳务报酬的机会。
4 对策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实践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劳务用工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易造成“混乱”局面[3],影响实践教学任务完成。
4.1 加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4.1.1 基地自身技术培训。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自身师资和实践条件,对务工人员手把手培训,使他们在原传统的栽种、施肥、灌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辅助授粉、器械使用、水肥一体化等较先进的农事操作技能技巧,促进试验示范、实践教学水平提高。
4.1.2 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加快和深化职业农民培训的意见》和实施办法,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涉农院校承担了相应培训任务。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可借力这一平台。一是委托培训。委托当地农民培训主管部门,纳入其培训指标、任务和计划,对实践教学基地劳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较系统的学习,获得相应资质资格证书。所需经费做出预算,高校给予保障。二是直接招用。从实践教学基地周边村庄,优先直接招用获得相应农林技术资质证书或结业证书的村民,到基地从事劳务工作。
4.2 制定和完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4.2.1 劳动纪律管理。除常规的劳动纪律要求外,实践教学基地珍稀植物材料、育繁种材料等不容外流,不容遗失;试验材料不得私自采摘等是劳动纪律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来不得丝毫马虎。
4.2.2 劳动者使用管理。长期劳务工应当在60岁以内,身体无疾病,并提供健康证明,有技术资质证书优先考虑,基地集中合同聘用,院系分散使用为原则;短期或突发性用工,以院系为主,劳务工应在70岁以内,带队人应确认其无疾病,高温时临时用工,避免使用身体不健康的劳动力,可投短期人身险,以免人身安全纠纷。
4.2.3 劳务报酬管理。先由各进驻基地的院、系、所、中心等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分类列出日工价、时工价、日工作时限或单位任务用工工时和工价;再由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方组织各部门反复会商,充分考虑劳动强度、劳动复杂性、劳动季节和劳动者性别,制定劳务用工报酬管理办法,列出基地一定年限内的劳务报酬表,尽可能实现同类劳动同类报酬,避免内部不平衡和劳资纠纷。
4.2.4 农事操作管理。严格遵守安全喷洒农药的规定、安全驾驶使用农用机械的规定、高温或严寒季节劳动保护的要求。
4.3 打造一支优秀劳务用工管理队伍
4.3.1 制度化管理。劳务用工管理队伍一部分是部门工勤人员,一部分是编外人员,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显著作用,没有高素质的用工管理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就缺少基础,实践实习任务大打折扣。要合法化管理,规范化培训。制定岗位职责及年度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评促改、以评促管[3],使基地用工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4.3.2 增强3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实践教学基地的农事操作季节性较强,在关键季节、关键环节要一线管理,必要时需要连续吃住在基地,抢时间,抢任务,高温季节抢早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高度的责任感,加上精打细算,实现用工费用和任务质量的有效控制。二是学习意识。要求管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弄懂教学实践环节规律,熟悉自己所管理面的农林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并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才能管好直接从事操作的农民,否则成了外行领导内行。三是创新意识。新器械、新设备、新栽培方法不断出现,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劳务工尽快掌握操作新技术,与这相适应,劳务用工管理办法也要创新,可推行任务总量质量承包计酬,提高效能,节约管理费用;可推广劳务派遣,降低与基地土地有关的劳务工的管理风险。
4.3.3 健全激励机制。将劳务用工技能提高、用工费用降低、劳动效率提高与劳务用工管理人员收入相挂钩,将之作为工作考核和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调动激发他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项目成果交易收入、成果创收的分配,也要充分考虑劳务用工管理人员,形成和谐团队。
4.4 劳务用工与学生勤工俭学有机结合
4.4.1 提升劳动效率。日益先进的操作器械和技术,光靠农民劳务工是不够的。在部分实践教学环节、部分关键时节,让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其他劳务工一起务工,一方面起引导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监督作用,提高劳务工的操作数量和质量。
4.4.2 拓展勤工俭学面。目前高校勤工俭学的面还是比较窄的,通过农林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勤工俭学,拓展了勤工俭学的宽度和深度,特别是短期或突发性用工,往往找不到或找不全农民劳动力,勤工俭学的学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4.4.3 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勤工俭学,一方面满足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的要求,可由教学教师根据需要,提出带教的勤工俭学学生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劳动,让他们在具体技能训练中发现具体问题,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日积月累,学生们实现培养兴趣、增加收入、增强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四重收获[4],促进农林高校实践教学协调稳定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郭素华,庞文生,王锦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38-40.
[2] 李霞,董合忠.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课题劳务费的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3(6):38-40.
关键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内容
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的投入逐年加大,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考核体系、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高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制度第十条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新制度中用“目标”替换了旧制度中的“任务”,这要求学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再是上级下达任务、下级机械完成的模式,并且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短视发展,而要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安排预算管理工作。
根据新制度,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应当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编制应当积极稳妥,“积极”就是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争取收入;“稳妥”就是坚持稳健性、谨慎性原则,预测收入时要充分考虑影响收入的各种不利因素,没有把握的收入预算项目和数额,不列入部门预算。在对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的预算收支增减因素和金额,细化收入项目,核实收入数据,消除赤字隐患。支出预算编制应当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首先确保高等学校的基本支出,然后再安排项目支出;先安排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重点、急需项目,后安排一般项目。基本支出在保证人员经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费等刚性支出的前提下,再安排保证高等学校各项业务工作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支出。基本建设和大宗设备采购等项目支出应根据高等学校的财力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安排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相关“瓶颈”项目和学校当年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急需的经费支出,从而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制度》第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结转和结余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目标、计划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和措施,按照预算编制的规定编制预算。高等学校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本条规定明确了高等学校预算编制的方法。另外新制度还要求,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高等学校应加强支出管理,不得虚列虚报;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二、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工作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层“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对预算的全局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高校一般不设置独立的预算编制机构,其预算的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和个别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难以保证。其次,教学科研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都只是被动的接受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认为预算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主动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导致财权与事权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再次,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到位,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性都有待提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预算执行情况差,年底资金不足或沉余,资金的使用效率极低。
(二)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
预算编制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工作范围覆盖面广,并不是由财务部门一家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需要教学、科研、各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完成的系统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人员对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再加上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实际编制中数据传递与信息的沟通都不尽如人意,使得基础数据准确性较差,编制出的项目预算论证不充分,细化程度不高,甚至计划与资金供求相脱节,最终导致项目可执行性差。
(三)预算执行的内部监督乏力
预算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更改调整。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在执行预算时常常出现资金使用混乱、内部资金抢占、调整预算频繁、不按规定期限实施项目等现象。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致使资金使用混乱,一些项目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而有些项目却又因资金不足被延误。不合理的资金使用又加剧资金短缺,造成学校内部争夺资金。有的则表现为开支随意,只要超支就要求追加经费,调整预算成为一种常态。而更为普遍的是项目实施不按规定期限,实际执行数和预算数差距较大,各部门对差异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不合理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算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对不符合预算规定的行为规范不及时。
(四)预算执行缺乏评价考核机制
高校预算在实施之后,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执行情况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配合程度和工作态度。各部门人员在预算执行中积极性不高,常常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不作为或懈于作为,导致项目执行进度滞后于预计目标,使分月实际执行率低于预算执行率;而到年底为了完成预算又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的机制,由于项目经费执行的好没有奖励.执行的不好也没有惩罚,而预算执行也没有与工作绩效挂钩,使得高校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低下。
三、应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高等W校预算编制
预算的编制过程也是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过程,因此学校领导要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全局性,将预算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组建由专业人员构成的预算管理小组,在预算编制前期,该小组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将总体目标落实为具体项目,进而对申请的项目经费进行详细深入的调研、论证。其次,树立全员参与的观念,学校预算涉及到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工作都是由各个部门来承担完成的,只有各部门都积极参与进来,预算才能更切合资金需求的实际,资金的使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再者,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高等学校预算的编制质量
各部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基础数据为基础,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完整,项目申请要详细调研,周密论证,细化预算。对基本支出预算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对项目支出预算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特别是重点项目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当深入学习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导性文件,准确把握预算口径,同时加强各执行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明确职责分工,从而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加大高校预算执行的监控力度
首先,学校层面应从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资金在各部门间的分配。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对规划中的各项目划分出轻重级次,优先保证特别重大类的项目资金,合理安排一般类的项目经费。其次要建立一套运行通畅的监督机制,制定相应的审批权限,对预算调整额度加以限制。各院系应该在学校分配的预算指标范围内安排经费支出,严格规范和约束日常预算活动。若确需有超出预算的开支,应提交具有详尽说明和论证的报告;对于理由不充分,论证不严谨的超预算事项要坚决制止。再者,高校管理层要提高对预算执行情况的重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支出与原定目标发生偏离的,应要求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在整改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小组应要求相关部门将改进措施书面化,并帮助解决部门执行预算时遇到的困难。
(四)完善高校预算执行的考核评价机制
预算考评是针对各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分析。要使编制的预算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就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和结果通报,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预算编制准确、执行及时的学院或部门,给与表扬和激励;对预算执行进度较差、超预算情况严重的给与核减经费的惩罚。同时还要探讨预算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下一期预算提供相关数据,防止以后再次发生。
四、结语
为了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资金配置,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结合的机制,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的全过程,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将成为各高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祁兴强.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3(03).
[2]王晨.高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J].财务与管理,2013(02).
[3]武迎春.关于实行绩效预算的探讨―基于高校预算管理角度[J].高校财务,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