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归园田居陶渊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关键词: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叙事;翻译;宇文所安

一、引言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所写《归田园居》组诗五首中的第一首,叙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了归隐之后的愉悦心情。全诗转承起伏,前后变化,一脉相通。本文尝试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斯蒂芬・欧文)的《归园田居》(其一)的英译文,具体分析他对原文的“叙事视角、叙事焦点、叙事盲点、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等特征的翻译。

二、《归园田居》(其一)的叙事与翻译

(一)原诗与英译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Returning to Dwell in Gardens and Fields (1) (Translated by Stephen Owen)

My youth felt no comfort in common things, by my nature I clung to the mountains and hills.

I erred and fell in the snares of dust and was away thirteen years in all.

The caged bird yearns for its former woods, fish in a pool yearns for long-ago deeps.

Clearing scrub at the edge of the southern moors, I stay plain by returning to gardens and fields.

My holdings are just more than ten acres, a thatched cottage of eight or nine rooms.

Elms and willows shade eaves at the back, peach and plum spread in front of the hall.

The far towns of men are hidden from sight, a fain blur of smoke comes from village hearths.

A dog is barking deep in the lanes, a rooster cries out atop a mulberry.

No dust pollutes my doors or yard, empty space offering ample peace.

For long time I was kept inside a coop, now again I return to the natural way.

(二)叙事与翻译分析

1.叙事视角与翻译

“视角”讲的是谁在看。原诗前四句以“我”的限制视角展开叙事,第五六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则转向了全知视角叙述,集中叙述了做官时的心情,其余各句又转向“我”,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叙事视角转换自然流畅、意象完整,特别是结尾两句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叙述中心,发人深思。

译文也采用了第一人称I(包括my)的叙事视角,围绕作者自己的内视角展开叙述,基本上是“直译”,叙事主体与原诗各句的主语,即体现的叙事视角相一致。但这里有一个叙事盲点:即最后两句的心理转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前面的叙事视角相比跳跃性很大,制造了某种悬念,而译文“For long time I was kept inside a coop, now again I return to the natural way”难免会让不熟悉陶渊明的西方读者不得其解,而原文此处确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该独特的内视角充分展示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2.叙事焦点(盲点)与翻译

如果从诗歌自身的角度来考察就会涉及到“聚焦”(什么被看)。“焦点”是聚焦的中心,是“一个文本精神所注,文脉所归,意蕴所集之点”(杨义,2009)。显然,本诗的焦点是最后两句,特别是末句“复得返自然”,前面的叙事虽然聚焦了“性情、尘网、鸟鱼、鸡狗、田舍、村落”等静态和动态的事物,但这些都是作为铺陈来服务于最后的“焦点”。从实到虚、从疏至密的叙事与描写最终汇合在了作者的内心―― “自然”之上。此处也是最难翻译清楚的地方,这里的“自然”(宇文所安译作the natural way)实际上既指自然的环境,又指作者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所以,这里的翻译在从实在空间到抽象空间的置换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叙事“盲点”。关于“叙事盲点“,此诗还有明显的两处:“虚室”的典故叙事和“飞鸟”的意象叙事(羁鸟),诚然,译文的直译(宇文所安译为empty space和the caged bird)无法翻译出“比喻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的“虚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也无法译出用象征手法叙述陶渊明追求精神自由的“飞鸟”意象。

3.叙事时间与翻译

从故事时间看,作者叙述的是“从少时到入仕13年,再到现在的归耕田园”,文本时间的前后顺序是“顺叙”。译者也都采用了相应的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这样的时态选择和翻译给读者提供了时序参照。从叙事速度上看,本诗的历史时间较长而文本长度较短,叙事时间速度前慢后快,后面叙事频率的加快投射出了诗人更多的思想情感。当然,由于英汉语言差异,英译所用各式主语、连接词语和介词等无形之中延长了原诗的节奏,这无疑损失了诗歌叙事借助时速的精心操作来凸显深层意蕴追求的效果。

4.叙事空间与翻译

从叙事空间看,原诗创造的空间层次是“内心外界内心”。译文从首句的My youth开始一直到倒数第二句的For long time,时间上呼应了但空间上的问题却很明显。从译文各句起始的用词来看,空间感不强甚至有些杂乱。译文可以考虑将“丘山、尘网、旧林、池鱼、南野、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深巷、桑树、户庭、虚室、樊笼、自然”等按照“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从高到低和从外到里、从外部世界到心里空间”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诗人的情意蕴藏于变化的景象并弥漫于整个连续置换的空间,情与景交融,心与物合一,也会给读者创造出更加宏阔而自由的审美空间。

三、结语

笔者简要探讨了陶渊明田园诗《归田园居》(其一)的叙事特征,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焦点、叙事盲点、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并从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英语翻译对应分析了有关问题,从叙事视角审视诗歌及其翻译是一种有益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修订版)[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汪榕培.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第2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不知何时,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那首《饮酒》(其五)给了我心里很大的震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悠然洗净了我因在人世间许久而变得略为肮脏的心灵。

那篇《世外桃源》让我至今心之所向。厌倦了世间因名为利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却只是为了满足身心的虚荣。

那首《归园田居》让我将一切邪念与火俱焚。永远也忘不了那份恬然,真的好想和陶渊明一样找到世外桃源归园田居,但现实中哪有所谓的世外桃源啊?!看来也只有“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了

幸而,生活中的佛学让我洗净身心的污秽。熄灭了与名与利的欲望和生活中长存的烦恼。

只是中考近在旦夕。曾几何时,不常翻阅陶渊明的诗。

现在有许多同学沉溺于虚拟时空的游戏中不能自拔。时刻提心吊胆害怕自己是否输了场比赛,每天总在紧张中度过。其实这只是有些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并没什么权利去阻挡。只是觉得这并不比在诗情画意中生活来的快乐·恬然·淡泊。多读好的诗词文,可以洗涤人心,让自己有一抹雪般纯净的灵魂。

第3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抱朴守拙”出自《 菜根谭》。

“抱朴”一词,语自《 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 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养 语文 《归园田居》

课 题: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Y076。

职业院校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都与普通高中不同,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也有着很大不同。山东省技工院校统编教材中所选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重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尚志趣,旨在塑造学生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坚定高尚的人生追求,为学生在做人方面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以及人生观念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归园田居》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工具性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自然、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需要使用这个工具。”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本功。俗话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两者连到一起,才叫语文,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语文工具属性的体现。

中职院校许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牢固,甚至更差,有的中职生可能连初中都没有上完就辍学了。所以,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基本知识入手,从基本的听说读写着眼,补足缺漏。在普通高中一年级的教学中,语文基础性知识是作为重点内容来讲的,中职生日常语文教学中也要突出语文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词典等使用基本工具书的好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通过慢慢积累,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听诗朗诵,提高学生的听诵能力,把握住字音和节奏。例如在字词方面,让学生把握羁、拙、暧、墟、吠、颠、樊这些字的字音和字义。学习诗歌,重在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闻其声、临其境、感其情,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以诵读来加深理解。要通过多种诵读形式,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例如通过师生对话、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多说、多练、多讲,把无形的思想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让诗歌情感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灵;再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听说读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普遍的素养,即认识更多的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力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毫无障碍地学习,更好地跟身边的人沟通,掌握并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

二、突出普遍性

在普通高中里,语文课程历来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一门学科。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从一踏进校门开始,就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忽视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意识不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副科,甚至被认为是完全无用的课程。

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突出语文的普遍性,密切语文课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确语文的工具性和普遍性,学生才有可能重视语文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将其和其他专业课联系起来。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迁移练习,可以用学生的专业课材料进行练习。比如给会计班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诗歌中所提倡的淡泊名利与会计专业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联系起来进行论述,让学生明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比如给烹饪班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菜谱拿过来,做一些跟菜谱有关的知识梳理,或者进行一些汉字听写练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语文课的读书方法,让学生用之来学习专业课。通过大量的迁移活动,让学生感到语文确实有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归园田居》为例在这首诗的情感目标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学习他的淡泊明志。因为这种胸怀和精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享用一生的财富,无论从事任何的职业,无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需要在这个有些浮华、过度追求物质享乐、急于求成的现代社会为自己留出一个精神家园,获得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三、突出人文性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与社会更为接近,更接地气。中职生一毕业就要走上社会,将面对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这就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人把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比喻成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是学生的知识、形象等方面,是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是中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隐性的职业素养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正是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而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语文课程的教学,因为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就包含了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等的培养。

教师首先可以从教材方面寻找突破口,要考虑将语文定位成能给学生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应该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修养和道德水准。所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更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作为培养技工人才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专业性,还要注意把语文这门课程变得更为实际、更为实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能更多地运用到语文,而不是让语文成为高处不胜寒的纯理论的课程。

在《归园田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四步诵读法,即通过音读、意读、范读和自由读的方式,由浅及深地将诗歌内容反复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情景的直觉再现。诗歌“三分诗,七分读”,熟读成诵,在诵读过程中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感,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出口成章,有精神追求、高洁志趣、理性思维和丰富情感。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人,百分之三十靠的是智商,百分之七十靠的是情商。职业院校文化课要做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专业技术精湛的人,而不是只会闷头干活、没有任何精神追求的工匠。《归园田居》一诗恰能通过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人文追求,有利于塑造学生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同时,作者陶渊明的亲身经历也像一盏明灯,在追逐浮华的环境里,树立起高尚人格的航标,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四、突出趣味性

职业院校的中职学生在语文课程接收量上要远远地少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是太大,更加偏向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功利性的学习态度导致了他们的兴趣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就应该注重突出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体现语文课程的个性。俗话说:以趣养志,教师要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创新的、独特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讲读课文时多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者时下最新鲜的资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展示的手段把教学知识更鲜明、生动地传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是在形式上注重诗歌学习的趣味性,在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增强趣味性。导入新课是一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播放著名组合羽泉的《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学生熟知的人物来引起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自然收获也会更多,对他们的指导意义也就更大。

另外,要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过多理论性、知识性的东西。比如,在谈到《归园田居》中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当前反腐新闻,告诫学生什么是该为的、什么是不该为的。这种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小结

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其工具性、普遍性、人文性和趣味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

第5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七绝·农家女》

文/邵本双

锄头放下进厨房,整备三餐为插秧。

莫道城中姝女靓,脸涂尘土也芳香。

3、《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第6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流派。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又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一、田园诗恬淡、朴实自然的风格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陶的田园诗对农村事物和恬静的环境给予了由衷的赞颂,朴实自然毫无喧饰,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同时将农村那宁静平和的生活表现得如仙境般优美,令人神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未直接说出,而是通过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山气飞鸟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表露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了一体。

二、浑然天成的意境

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至关重要,而情又是最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而陶诗总能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悟出之理,又呈现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他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可谓发乎事,源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是对现实生活作单层次的、平面的再现,而是在情、事、景、理的统一中构成了多层次的艺术整体,给人们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享受。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这首诗里,“悠悠”的情,南山和飞鸟,还有对“心远地自偏”和“真意”的感叹,概括起来就是外在的事与景和内在的情与理的统一,构成深远浑厚的意境。

三、质朴自然的语言

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如千古名句“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准确地传达了诗人采菊时俯仰自得的情貌,初不用意,猛然见山,是心理上偶然发现的喜悦,一个“见”字,使意境有飞动之趣。《归园田居》其三中有“带月荷锄归”之语,如果是“戴月”,只是披星戴月的客观景象,没有情感意趣的灌注。“带月”则将月亮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画面上人的形象和月景融成一片,一人的情趣笼罩整个境界。以“带”字写人带月行,人的一片情意溢出,主观色彩要浓郁得多。

四、清新、细腻的笔法

陶诗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诗刻画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且有无尽的神韵。如《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全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妙在对南山自然之景的勾勒,是诗人采菊时偶然视线的触及,也是心境悠然之显。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适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

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于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如:《归园田居》之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棒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这首诗无不展示其浓厚的生活情调,以及对质朴民风的讴歌,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7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一、比较替换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比较对照才能见出优劣,精读文本也需要通过比较才能深入认识文字背后的内涵。例如:在讲小说《荷花淀》时,水生嫂有这么一句话:“怎么了,你?”如果把它换成“你今天怎么了?”或“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学生通过替换比较品味涵咏明白了,原文不仅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关切和急于了解情况的心态,而且更表现了她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再如《故都的秋》第三自然段作者写故都之秋选取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日,潭柘寺的钟声”为什么不选取北平最有代表性的“天坛、地坛、香山、紫禁城”呢?如果改为其他的景物行吗?通过比较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些景物更能表现作者心中的清、静、悲凉,也更吻合了作者此时的心境。

二、联想想象法

精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更是读者对文本的再创造的过程。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不断丰富完善作者在文本中所呈现的画面和形象,进而丰富文本内涵。例如:读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时,如果仅仅告诉学生这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想象品味到田园的美好,作者心境的悠闲,无官一身轻。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归园田居的原因。

再如,在学习《采薇》一诗时,如果只告诉学生最后一段,历来受到文人赞誉。这是生硬而浮浅的,不如让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学生从中也受到景的感染,情的熏陶。

三、补充潜台词

有些文本给读者预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读者补全空白,方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话剧《雷雨》中,鲁侍萍有这样两句台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里面有丰富的潜台词,学生只有补全了其中的潜台词,才能理解鲁侍萍欲认儿子而不能,对儿子又念又恨这种复杂而又难以言传的矛盾心理。

四、品读细节法

细节尽管写的是细小的人和事或景,但其作用并非微不足道,相反,有时它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兰芝平妆”部分,详详细细地描写了兰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精心妆梳,这样写岂不累赘,何不来个“事事四五通,精妙世无双”概括呢?其实通过品读细节我们才能领会这样的铺陈排比不仅表现了兰芝的美丽、从容、冷静,更表现了她的倔强与坚贞,丰富了人物个性而概括之语是难以达到的。

第8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2、袅袅城边的垂柳,青青路旁的柔桑。——张仲素《春闺思》

3、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李商隐《风雨》

4、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红豆》

6、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李白《千里思》

7、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8、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第9篇:归园田居陶渊明范文

半年前,我找到了一块菜地,我和老公挖地、平整,然后买了青菜、四季豆、南瓜、玉米、番茄、苦瓜的种子种到地里,又浇了水。刚刚种下的那几天,我天天都去关照它们,盼望它们快快发芽、生根。

十多天后,它们先长出了两片嫩叶,过了几天再去看,又多了几片叶子,约摸一个月,小青菜嫩绿嫩绿的,可以成为盘中餐了。看着这些嫩绿的小东西长势喜人,闭上眼睛,仿佛全都成了我的口中食,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闲暇时,我常去薅草、浇水,干活时,流淌的汗水是高兴的汗水,因为看着这些有灵气的小东西就心旷神怡。

其间,我还买了茄子苗、包包菜苗、辣子苗栽到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