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

第1篇: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一年来,鲜渡镇一校在上级政府和教科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绩。2020年被评为教科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学校财务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后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渠县第四届崇德杯校园武术比赛一等奖等。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肯学习、爱钻研,勇于改革,积极进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组织机构健全。目前,我校正逐步向“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迈进。

二、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在学校管理上,始终坚持以健全的制度为准绳,人性化的管理为标准。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估体系使每个教师自我对照,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三、狠抓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教学改革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业务学习会上提出问题,教研组成员研究问题并找道理论依据,到课堂上认真实践,最终形成理论成果的教学研究模式。

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塑造良好师德师风。

五、学校安全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此,我们狠抓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实行安全教育目标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层层签订了安全教育目标责任书。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六、加强后勤管理。全面实行民主化、公开化。

第2篇: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晨会,加强语文科的教学。各个中小学校每周都举行升旗仪式,每天都有晨会时间。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可由班级或年段选择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一个升旗手、三个护旗手,在升旗前由广播员介绍升旗手、护旗手的先进事迹。这些升旗手、护旗手的先进事迹材料,由所在班级或所在年段的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撰写,语文教师加以辅导,再选择较好的一份交广播员朗读介绍。广播员在全校范围内挑选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各班每天的晨会也尽量采取相应的办法在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尽量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总结。那些事迹介绍被选中的小作者,被挑选作广播员的小同学,或在班级晨会中被选作主持人的学生荣誉感得到很好的培养,进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也会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朗读水平,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动笔写作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兴趣。这样,既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很好的开展,又在有意无意间促进了语文教学,增加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成立班级小记者组和年段小记者团。教师可在各班级成立小记者组,在各年段成立小记者团,为班级黑板报,为校宣传栏,为校广播室投稿。可开展多写稿、写好稿竞赛。年段或校语文组可组织语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小记者”培训班,为学生开设一些新闻写作知识或文学讲座。学员不限于“小记者组”或“小记者团”的成员,其他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写作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写作氛围,使学生在作文课以外的时间多接触多学习写作知识,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

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创办校刊。教师应让学生有地方诉说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刊登发表自己的作品。学生社团的活动可尽量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的刊物尽量让学生自己组稿、排版,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应发挥语文教研组的作用,举办文学创作讲座,组织秋游写生活动,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与兄弟校学生社团举行笔会活动。在低年段开展讲故事、朗诵活动比赛,在高年段举行演讲比赛,或者提倡课前五分钟演讲,或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可在校刊上介绍文学理论知识,名家成名道路。要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

第3篇: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xx中学校长xxx

xx中学是一所依托常平集团面向全县招生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开办以来,学校瞄准“全市一流,三晋知名”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办学,高标准管理,高质量生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超前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日益凸显。学校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颗璀灿明珠,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规范管理中加速前进

xx中学从开学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依托全国优秀的民营企业xx集团办学,具有一流的教学条件,更多的是人们对振兴xx教育的期望。所以,当县委、县政府根据民主测评程序任命我担任xx中学校长时,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能不能办好xx中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走进常平中学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从何处入手抓起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与校领导班子探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我认为xx中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学校,我把这个意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强了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在全校师生中统一思想,我多次组织召开校委会、中层干部会、党员会、教研组长会,通报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形成了共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制度。好的制度既能约束人,更能激发人、鼓励人。建校初期,我就组织人员制定出台了《xx中学教育教学主要工作及具体对策》,明确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措施。合理设置课程,实施课改,组织教研。实行按人设岗,以岗定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之后,又进一步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迅速进入了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在抓制度建设方面,我们突出两个管理重点,一个是学生队伍,一个是教师队伍。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高中学生全部住校,统一作息,减少了学生课余管理的松散弊端。在教师管理上,我们实行目标教学法,将多项教学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校领导、科室、教研组长和每个教师头上,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这些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之后,我和校委会一班人带头落实,带头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初步形成了“环境雅,人心聚,队伍整,校风严,教风实,学风浓”的崭新局面。但也有一些教师认识没上来,对学校的制度不理解、有情绪,认为学校管的严,有个别人甚至找到我撂挑子。对此,我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耐心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以大局为重,为xx中学的长远发展着想,向那些默默工作的同志看齐。

我本人则坚持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身作则,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那些原来有意见的没了意见,想退缩的迎头赶上。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劲,合成一条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们跻身全市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末来,美好的前景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进取,脚踏实地的前进,我相信xx中学将在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走向灿烂美好的明天。

在加强沟通中携手同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学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特色学校就等于纸上谈兵,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放在重要位置,身先士卒,亲自抓,以身作则亲自带,发挥优势耐心帮,推动了全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选贤任能壮队伍。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我和校委会一帮人内聘外联,多方造才,狠抓了队伍建设。一是积极亲自带队到各高校招聘选拨优秀大学生,通过面试、笔试,层层把关,择优录用。对于选聘人员,一律签定了长期聘用手续,为其解决工资问题。实行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集聚一大批市、县骨干教师;二是主动出去聘请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教;三是大胆使用年轻同志担任教学骨干,让他们放手干,建设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师资队伍。

千方百计创环境。按照工作与待遇对等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装备了大型现代化电子教研室,方便了教学,提高了效率。负责为所有教师分配一套卧、厨、卫齐全的住房,方便了教师生活。为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配备多功能的教师活动室、多媒体室、健身器材,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生活环境,让教师安心教学。

德才兼备施素质。聘请名师开讲座,组织课堂观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亲自给教师上党课,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带动全校师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调研。

满腔热忱育新人。为了能让教师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我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教师冷暖,点滴细微处见真情、动真情。学校有位新大学生,家庭条件很不好,还有一位正要上高中的弟弟,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和校委会商定,拿着慰问品到他们家,并决定让他弟弟免费到我校读书,并表示三年后考上大学由学校出资资助。听了我的话,全家老少热泪盈眶,感激不尽。另外,还有一位女教师,与丈夫分居两地,又有刚满4岁将上幼儿园的女儿需人照顾,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她在学校工作中最关键的时刻,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还代两个班的语文课,想要两头顾及很不容易,这时正是我们领导挺身而出的时候,我多次登门,询问情况,解决困难,亲自出面将她丈夫的工作调到了我们学校,免除其后顾之忧,让她安心工作。

第4篇: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XX中学电化教育先进事迹材料

山西省XX中学是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多年来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各项工作领先而享誉三晋。新世纪历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会产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认为现 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势在必行。因而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加大软硬件投资力度,以课题科研为指导,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果。作为电教先进典型,山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现场会2004年在我校召开。

一、硬件建设

从2001年校园网一期工程至今,学校共投资近千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的配套。目前,学校拥有三层交换的千兆校园网,连通了各处室、各教室、教师办公室及家属住宅楼;网络中心配备了服务器、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一卡通”数据库服务器、图书管理服务器及4台教学资源服务器,为校园网资源配置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为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装配微格教室、多功能报告厅、4个学生机房、校园电视台。实现“班班多媒体、室室有电脑、家家通网络”。为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软件资源建设,投资几十万建成包含大型教学资源库、在线资源、校园网应用软件系统等较完善的校园网资源系统,总量达4T。目前配备有《清华同方资源库》、《北京四中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同方电子期刊库》、《智能出卷系统》、《电子图书系统》、《101网校》等大型资源库;建成了集内外网于一体的大型资源集成系统——XX中学网站;学校还组织人手自行编制了《校园信息系统》、《教师交流园地》、《学生研究性学习平台》等用于学校办公,教师交流,学生辅助学习的平台系统。

三、以课题研究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03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中学校园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已顺利结题并双双被评为优秀课题;承担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教育研究》,省13150课题《中学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在研究中。

我们本着课题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学校相继出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案》、《整合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案,并采取每年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技能大赛,每学期进行优秀课例、优秀设计方案、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比等活动,强化和推动整合工作的开展。学校还采取了开办月刊《信息技术导航、整合研究动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举行日常培训和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培训,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很大改变,对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同时,还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行资源大开放,校园网所有教学资源和英特网上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对学生开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开发了英特网资源导航、研究性平台和学习讨论区,建立了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主页,这些软件都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我校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开展了形式多样远程教学活动。我校电视台演播大厅开办了《空中课堂》电视直播,播出高一高二高三各科课程150余节。同时还在网上开辟了学习资料下载和各科学习讨论区,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做到了休息不停课。

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开展,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悄然发生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朝积极主动方向转变。

第5篇:先进教研组事迹材料范文

二十年的求索

---- 记新邵八中校长李维勇

有一种人,游弋于平静水面,波澜不惊,悠然自得,虽四平八稳,却悄无声息。

有一种人,搏击于惊涛骇浪,风高水急,悬念迭生,但勇立潮头,且卓尔不凡。

李维勇校长就属于敢立潮头,破浪行船的那种人,无论何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让人无法忽视,难以忘怀。

李维勇才四十出头,事业却如日中天,灿烂辉煌。他198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分配到新邵四中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在此期间,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1996年3月,调入新邵三中任校长兼书记。12月,调入新邵八中任校长兼书记。1993年9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在全国第六届中学生生物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被授予“特级优秀辅导员”称号。1998年被授予新邵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曾当选为邵阳市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被授予“湖南省体育集体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授予“邵阳市优秀党员”称号。现任新邵县人大常委委员。

夯实基础 岗位成才

他于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将满腔热血倾洒于莘莘学子。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吸收众师之长,并在几年之内,摸索出了一套适应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每上一节课,总是做到“三备”。一备教材:每年寒暑假,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个通盘策划,吃准大纲,吃透教材。二备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备教法: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融为一炉,培养学生兴趣。他的教学清新自然,深入浅出,活泼严谨,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交口称赞。所教学科会考平均成绩,年年步入全县前列。1993年被授予“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12月,在邵阳市生物教改优秀课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

他不仅做到功夫在课前,着力在课内,更注重辅导在课后。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星期天为“转化生”补课,替弱科生开小灶。在高三学生中,更是有重点的进行个别辅导,无怨无悔,学生受益匪浅。经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1997年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特级优秀辅导员”称号。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学之余,潜心课改和教研。他一改课堂教学陈规,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跨出一大步,创设“精讲、巧读、多练”三步连环的结构模式,受到上级嘉奖,并在有关专业报刊上予以推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善于总结经验,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其中《略谈果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等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正因为这高尚的师德形象、精湛的业务水平、勇于奉献的精神,使他走上了领导的岗位。

大刀阔斧 革旧鼎新

李维勇历经三所学校,而且每次都受命于危难之中,通过他的整治,都扭转乾坤。

1996年,李维勇上任三中校长时,三中可以说是破落不堪,学生“舍近求远”,名师人人思动。李维勇在抓质量管理的同时,狠抓硬件,积极筹措资金,先后修建了男女生公寓、教学大楼、学生食堂、两栋教师家属楼、县属中学第一间微机房、两间语音室,学校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校人数由1996年的600多人上升到的1800多人,高考上线人数从1996年的36人递增到的328人。1997年,他主持的新邵三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称号。

月底,李维勇调任新邵八中校长兼书记。这所学校过去管理比较松弛,学习风气不太浓,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形象受到损害。他上任后,深入教师和学生,广泛调研,最后集中一个突破口—形象建设。

一是重塑教师新形象,每一位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面对学校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学生,深入课堂,扭转教风。

二是重塑学生新形象。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建设,使学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三是重塑管理新形象。改变过去人浮于事,浮躁不实的局面,行政实行分层次管理,责任到人,目标明确,同进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

四是重塑学校新形象。硬化校园道路,绿化校园。校园绿化与校园建筑相映成趣,使新邵八中成了一所花园式学校,省级安全文明学校。

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多途径搭建舞台。整修田径场,新修十个篮球场。求得中央支持,修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筹资4000万元修建邵阳市最大的科教中心大楼,并添置千兆校园宽带网、电子监控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多媒体报告厅,班班多媒体教室,将新邵八中推上了现代化平台。学校被授予“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荣誉称号。修建邵阳市最好的后勤综合大楼,不仅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做好环境育人的大文章。

几年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邵八中成了一所有规模、上档次、最具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人数从的600多人上升到现在的3500多人。

由于他始终坚持“创办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的办学思想,新邵八中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本二上线人数由难以突破两位数到现在突破三位数,可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高考大捷。该届学生初中升高中入校成绩全县前500名只有45人,只占全县优生比例的9%。通过三年奋战,高考优生本一、本二上线人数达全县40%。高考再创辉煌,该届学生入校成绩全县500名只有41人,占全县仅占7.8%,高考优生本一、本二上线人数占全县45%。先后产生了届县理科状元曾徵丹,届文科状元陈媛媛,届理科状元钟慕尧。年年创历史新记录,雄居县高考目标管理排行榜第一名。

特色先行 百花齐放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李维勇始终立足于改革大潮的前列,十分重视推行素质教育。八中学生生源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探、闻、问、切”的基础上,他依据八中的实际情况,集思广义,明确提出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观念,并为之不懈努力,形成了新邵八中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为确保特色教育落在实处,学校改革了评价机制,培养特长生及合作互助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实行过程评价与目标考核并重,学生评价、教师互评与行政评价相结合,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实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一是特长班效果显著,李维勇顺应时势,果断开设美术、音乐艺术特长班。美术班学生许多作品在省级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近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美术生58人,其中杨帅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美术系,八中被确定为“中南大学美术教学基地”。音乐艺术班每期举办汇报性演出,丰富了校园文艺生活。近几年来,八中向高校输送音乐艺术类学生50余人。

二是兴趣小组有声有色。学校成立了电脑、书法兴趣小组及数、理、化、生物、地理等课外活动小组,广泛开展各项兴趣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学生在省、市、县各科竞赛中获奖123人次。

三是体育竞赛成绩突出。学校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经常组织比赛,活跃了学校气氛。学校运动队在县、市、省中学生运动会中,每次都取得优异成绩。4月成立邵阳市唯一一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在省第三届青少年跆拳道比赛中获1金2铜3银,实现了邵阳市竞技体育金牌零的突破。在邵阳市全运会上,为新邵县夺得了宝贵的10枚金牌。

四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运会,元旦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举办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党在我心中》等专场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新邵八中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厚德载物 科学管理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维勇正派为人,以德服人。他平易近人,关心体贴教职工,以校为家,把每个教职工都视为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他公正无私,从不偏袒任何人。除了对教师在教学业务上严格要求外,更在生活上予以关心。每到一所学校,他都能利用很短的时间熟悉教师的工作和家庭情况。教师有了困难,及时送去温暖。下期学校谢长亮教师不幸患上尿毒症,他心急如焚,立即召开行政会和教职工会议,商讨募捐方案,他亲自带头捐款,学校掀起了捐款热潮,全校师生共计捐款7万余元,使谢老师得以顺利进行手术。后来他又多次看望、慰问谢教师及家属,勉励其战胜病魔,笑对生活。

他总是千方百计解除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1998年教育局招工,主要解决骨干教师的配偶和特困教师子女就业问题,当时分到三中有两个指标,而此时李维勇妻子下岗,上级也有这个意愿,但他最终把这两个指标让给了一线教师。他的妻子至今仍无工作。再如职称评定,李维勇1999年就可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论综合得分,他完全排在前面,但他主动将指标让了一线优秀教师。

李维勇为了“大家”,很少顾及“小家”。在三中工作时,他家住在县城,小孩刚逾学龄,家中困难可想而知。1997年11月的一天,他到县城开会,适逢孩子生病,妻子一人难以照料,多么希望他多花一点时间在家里,可他仅利用会议休息的间隙回家看了一下,下午散会后,便在妻儿埋怨的目光中赶回了学校。妻子不止一次地嗔怪:“我嫁给了你,你却嫁给了学校。”李维勇就是用这种以身作则,以身传教的务实作风,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称赞。

在管理方面,李维勇认为管理哲学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是对管理本身进行哲学思考。李维勇任八中校长时,八中问题颇多,必须着手解决,然而,如果用传统的抓管理的模式,可能会遇到阻力。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竞争机制激励教师,他厉行“导师制”。凡新分来的或从初中调入的教师,必须参加“导师制”,由教导处、教研组安排导师。然后在年初举办拜师会,并写出计划,由教研处与工会牵头,教导处配合,期初上汇报课,期中上检查课,期末上总结课,并进行考试,一年之后通过综合比武评比出教坛新秀。这样,请一些老师或骨干教师为导师,使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公认,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四两拨千斤,把整个教学这盘棋下活了,教师不得不心服口服。

对后进生,李维勇想出了一个针对后进生的处理方式---“听证会”,学生犯了比较大的错误,即由校级领导、政教主任、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班主任老师参加听证会,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变恶习,治病救人,以理服人。听证会上,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理由,并进行申辩,家长也可以申辩。通过申辩和说理,学生能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这样不仅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家长。这种“听证会”的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教育报》《邵阳日报》曾予以报道。

战略观念 胸怀全局

战略观念,指一个领导用人、想事、决策做到胸怀全局,瞻前顾后,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兴业之道,唯在用人。用人首先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不可任人唯亲,不以是否顺从取人,不以资历取人。其次做到用人之长。发现和发挥下属之长。因此,他大胆提拔、起用一些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使他们成为桥墩,充分挖掘并有效使用其长处,把整个学校这盘棋“下活”。这些被提拔的人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有起色。后来,他们中有不少人得到重用,如今独当一面。

想事,总是有超前的眼光,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列。决策,做到对症下药。决策之先,,自己深思熟虑,然后征求骨干教师意见和主要领导的看法,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形成统一的意志,形成一种向心力。结果政令一出,都落在教职工的心坎上。政通人和,实施起来显得轻车熟路。遇到不同意见,务必“探”、“闻”、“问”、“切”,巧妙地把自己的角色交给对方,站在他的立场和角度去审视问题,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大家的思想。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凭着他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管理能力,团结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批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批一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