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脊柱手术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68[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术前多合并截瘫、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全身变化,病情较为严重及复杂。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完成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226例,现将巡回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226例脊柱骨折病人,男177例,女49例,年龄20~64岁,平均(50± 6.5)岁。本组患者均经CT检查确定为腰椎骨折199例,下胸段脊椎骨折27例,均行脊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护理
2.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在病人手术前一天,深入病房,了解病人T、P、R、BP、ECG,血气血尿常规等,了解脊柱骨折部位,有无截瘫,有无压疮,估计所需内固定器材,备齐手术物品及抢救药品,各种手术物品严格灭菌消毒。了解麻醉前用药及备血情况,提醒手术医生备足血液制品。由于病人常有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精神安慰与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指导病人掌握基本的放松疗法,避免不良心态而加重病情。
2.2手术中巡回护理病人入手术室后,除密切配合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准备手术器件物品及C臂机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平卧位改俯卧位时翻身反射,可使病人HR、BP急剧变化。手术期间及全麻苏醒期,术终改平卧位期间,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心律失常。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出血量,注意出入量是否平衡。由于脊椎骨折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一般较多,因此应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变化,及时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同时要避免循环负荷过重,诱发心衰和肺水肿,及时利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解决。观察体温及皮肤微循环状况。脊柱骨折病人,血钾可明显升高,注意截瘫病人的血钾变化。从ECG可间接反应。禁忌应用司可林作全麻诱导,以防血钾骤升致心跳停止。
2.2.2选择输液途径在上肢或颈内、颈外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妥善固定静脉导管,以防改变时滑脱。避免选择下腔静脉系统如下肢、股静脉处输液,因手术部位多属下腔静脉系统回流范围,在下肢或股静脉处输液输血,可加重脊椎骨折手术部位出血。
2.2.3护理本组病人多采用脊柱后入路切开复位行AF或RF内固定术,因此俯卧位手术,脊柱手术支架的放置显得重要。改变时,呈“一条直线”翻身,防止颈椎扭转,避免颈椎脱位,颈髓扭转损伤。因为全麻时颈部及全身肌肉松驰(肌松药作用),病人缺乏自我保护,易于脱位、损伤,预防颈椎翻身时医源性损伤极为重要,以避免颈髓损伤后高位截瘫的发生。俯卧位前,眼结膜应涂眼膏,俯卧位后,严防眼球受压,避免结膜、角膜损伤及视网膜剥离,护眼圈为厚海绵垫制成[1]。同时两上肢位置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腋神经、尽神经和桡神经,防止术后神经麻痹。髂嵴、髂前上棘胫前及肋弓踝前等骨性隆起部位予置海绵垫,缓冲压迫。注意胸部及腹部受压情况,以不限制膈肌下降,胸廓及肺容易扩张,不限制呼吸运动为度,保证肺顺应性在正常范围内,以利于麻醉呼吸机的机械通气。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使膀胱内压升高。术中要多次检查电刀负极板位置,以防意外电击烧伤,将一次性负极板紧密粘贴在下肢皮肤上,严防松动。术中提醒术者不应将术者上半身体重压在病人的腰背部,以免影响呼吸和循环。C臂机使用时,医护人员暂时离开手术室,要妥善固定病人,以防止病人意外坠床。
2.2.4呼吸管理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由平卧位改俯卧位过程中,应严防气管导管脱落,翻身后应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导管过深滑入一侧支气管致单肺通气,过浅滑出病人窒息死亡。应密切观察ETCO2波形,正常状态为规则方波ETCO2为“0”时导管接头脱落[2],ETCo2过高时,要提醒麻醉医生并帮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导管扭转,及时更换CO2吸收剂钠石灰。定时吸痰、吹肺。定时测血气,密观变化,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避免气道压力过高和过低。潮气量以8~12ml/kg体重为宜,血气分析可有效地指导通气参数的灵活设置。手术结束后,应充分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地塞米松及氨茶硷静注,减轻气道粘膜水肿,预防拔管后的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拔管前可静脉注入异丙嗪20mg,以减轻气管导管拔管期反应。应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有自我保护呼吸道通畅能力,如能抬头、咳嗽,病人上肢肌力在四级以上时,备呼吸囊及氧气袋,送病人回病房吸氧,交班清楚后方可离开。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负压引流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84
我科自2000年2月起采用脊柱手术后负压引流袋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应用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35例。男75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7岁。
采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接管系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塑料制品。经环氧乙烷灭菌启封即可使用。普通医用无菌橡皮管、普通一次性无菌引流袋。
方法:①脊柱手术后135例,将病人随机分为3个组,即接负压引流组50例,接普通引流袋组45例,放引流条组40例。分为术后吸收热,吸收热持续时间,伤口延期愈合3个指标来进行判断。②病人术后分别放置引流管、引流条,病人返回病房后,将置有引流管者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装于塑料袋中的负压引流袋和接管或普通引流袋,与伤口引流管连接。
结 果
50例使用负压引流袋的患者除2例出现吸收热,且持续时间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而另两组分别出现吸收热且持续时间长,伤口延期愈合。见表1。
护理要点:①严格做好安全护理,确保负压引流袋完好无损。用前要认真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病人手术后返回病房立即接负压引流袋于引流管上。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打折,以免小血块阻塞管腔而致引流不畅。经常巡视、观察引流装置各部分有无漏气或脱落,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等,保持引流有效[1]。特别是帮助病人翻身时应随病人移动引流装置,防止引流管压迫、脱落。负压引流袋的负压程度,以引流袋始终处于半瘪扁状态为宜[2]保持通畅是防止血肿形成的重要环节。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要注意术后24小时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④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始终应低于伤口水平,防止引流物倒流。倾倒引流物时,用血管钳夹紧引流管防止气体和液体倒流,以免引起伤口感染,并恢复引流袋成半瘪扁负压状态时再与引流管连接。⑤拔管指标。术后24~48小时引流量每日小于30~50ml并用手挤压引流管,若无液体继续引出,切口周围并无渗血渗液,即可通知医生拔除引流管。按拆线法拆除固定引流管的缝线,注意无菌操作[3],拔管后注意引流管是否完整拔出,若有残留必须将其取出。拔管后48小时内仍需观察切口周围有无肿胀、疼痛、积液、积血,创面敷料是否干燥[4],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讨 论
本文就脊柱术后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的问题进行了护理探讨。从观察结果看,使用负压引流袋要优于普通引流袋和引流条组,负压引流组中仅2例产生吸收热,但持续时间短,且伤口愈合好。这种吸收热均为外伤引起的腰椎骨折脱位处产生血肿机化,手术前持续发热的现象。负压引流袋可缩短吸收热持续的时间。
提高切口愈合率。通畅的引流可使伤口或切口中的渗出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可减少组织间的张力,增加血液循环,供养条件充足,从而降低感染机会,减少并发症,使伤口或切口按期愈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利于引流物的观察。这种四周无色透明的引流袋,使护理工作具有可视性。对术后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清晰可辨。这种可视性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对术后渗血判定的难度,并可使这一指标准确的量化;就护理工作量而言,有经济、简便的特点,且引流袋的使用避免了术后渗血污染敷料、衣物和床单等。节省了医务人员因此更换敷料和床单的时间,也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减少并发症。脊柱手术后使用负压引流袋可以有效的预防血肿压迫脊髓、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资料证明,特别是全椎板切除的病人术后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严重腰腿痛等临床表现。在我们负压引流组的病人中无一例出现上述这些并发症;使用普通引流袋及引流条者,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虽经临床护理观察得到了及时改善,但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因此,脊柱手术后切口常规持续负压引流1~2天,有助于创面渗出分泌物及时排出体外,有效预防血肿压迫脊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腰椎间隙感染,减少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使切口按期愈合,减轻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赵文英.硬膜外导管在腰大池引流中的应用与护理.护理进修杂志,2001,12(16):937。
2 陈兆记,薛广炎,周进生.自制负压引流器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河南肿瘤杂志,1999,12(3):250.
3 陈群,等.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球引流效果的研究.护理进修杂志,2001,12(16):892.
关键词: 脊柱手术;围术期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是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18~52岁,全部患者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术后随访2年效果良好。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准备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前1周即开始行俯卧位训练,腹部垫硬枕,使身体呈拱桥型,一日二次,循序渐进,直至患者适应为止。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情况,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饮食,并注意补充少量的锌。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预防便秘,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适应手术的能力,尽可能消除各种手术不利因素。
2.1.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给予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会阴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皮肤备皮范围包括整个背部,上至锁骨上部,侧至腋后线,下及臀部,左右两侧腹部,前至正中线,下至髂前上棘。如术区靠近会,消毒前可用帖膜将其封闭,防止消毒液流入,给患者带来伤害。
2.1.3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治疗造成机体创伤,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会因此恐惧,担心手术是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是否会有并发症、后遗症等,患者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和患者接触沟通,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术前的准备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的方法,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需求,针对具体病情,作出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 腰椎麻醉患者术后4天给予平卧位,避免上身抬高或坐起,以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或因颅内压过低导致头痛。生命征平稳后,注意卧位的更换,采取平卧位与左右侧卧位交替。严格轴线翻身,避免躯体过度扭曲。为减少腰部术后切口处渗血渗液,给患者佩戴弹力腰围。经前路手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颈部空隙用小软枕塞满,使颈部处于轻度过伸中立位;侧卧时用软枕垫高头部与肩平。禁忌颈部过屈或过伸及旋转。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睡软枕。硬膜外麻醉患者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垫枕平卧位。
2.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及时咳出;手术后1~3天坚持咳嗽、咳痰、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运动;同时,为了帮助患者有效排痰,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注意扣背正确方法是从下到上,从外到内;当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采取电动吸痰。
2.2.3 伤口引流的护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扭曲、打折。引流管应挂于床边,不能高于伤口位置,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
2.2.4 术后活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主张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护理需要很好地计划与组织,制定护理计划表,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局部活动,如扩胸运动、四肢关节的运动、下肢直腿抬高运动,手指、脚趾的运动等。具体执行方法如下:(1)颈椎手术患者:手术2~3天后,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但一定要有颈托固定颈部。(2)除颈椎外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2~3周后,伤口愈合好,在医生指导下,戴上腰部支架可下床活动。否则,应卧床休息3~6月,方可在医生指导下下床活动。
2.2.5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颈髓损伤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因神经功能的恢复要在术后1年到1年半,术后第二天即可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无菌性间歇导尿是目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训练的首选方法,每天准备数根合适型号的消毒导尿管,患者感觉膀胱鼓胀时即行导尿,排尽后拔出尿管。皮肤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受压,一旦形成褥疮很难愈合,应保持被褥平软、干燥、无皱褶、无渣屑。骨突起用棉垫、气圈垫起,每2~3h协助患者45°轴式翻身,严禁脊柱扭曲。定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四肢于功能位:摆放时一定要将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过伸,避免血管、神经受压,引起严重后果。如摆放胸腰椎前路时,要在腋窝处垫圆枕,防止臂丛神经受压。
2.2.6 饮食 术后尽早地恢复正常口服饮食也是快速康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早期恢复口服饮食可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地缓解术后恶心、呕吐及肠麻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麻醉消除后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者无不适后可进食易消化、可口、营养丰富的普通饮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能量。
2.3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的重点是自我管理[4],这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病人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包括教给病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其内容包括:伤口的自我护理,饮食的指导,日常的生活活动,保持正确的姿势,应该避免的一些活动,如弹跳床、翻跟斗、保龄球、骑马、滑板、溜冰、潜水及剧烈的运动,以防止内固定脱位及脊柱受伤。有腰部支具的讲清如何穿戴及穿戴的时间,遵医嘱定期回院检查,及检查内容注意事项等。
3 体 会
围手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围手术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复。我院地处高原地区,全部观察病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患者并发症少,康复较快。这个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应当广泛根植于护理人员的意识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 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2007,27(2):131~133.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引流管
脑脊液漏作为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可以发现患者主述头痛头昏,严重时恶心,呕吐,口渴,切口引流管引流液增多,颜色淡红色或者就是无色透明,如果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会发生精神萎靡,全身衰竭,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继发中枢感染而危及生命。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开展脊柱后路手术332例,其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为2.1%。在加强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适当的干预处理,使脑脊液漏得到控制并逐步治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脊柱手术病例332例,8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约为2.1%,男3例,女5例,年龄38~61岁,均为后路手术,其中脊柱骨折脱位手术4例,腰椎滑脱手术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1例,后纵韧带骨化伴胸椎管狭窄症手术1例。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6例术中发现并进行处理,2例未能发现。这8例患者术后常规放置切口引流管,发现时间:术后第1~3天,主要症状,头痛,头昏,严重时恶心,呕吐。引流袋内引流液增多,颜色浅淡,将引流液滴到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红色圆晕即证实为脑脊液漏[1]。
1.2 护理措施:①患者一旦出现脑脊液漏后,多少会出现一些恐慌情绪,再加上需采取被动,因此患者会感觉到较痛苦,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及体贴,耐心向患者说明外漏的脑脊液与血浆是类似的,少量的外漏并不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影响,要让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②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手术的具体部位进行安置的合理指导,一般宜改头低足高位,这样可以使漏口缩小和背后肌群的放松,从而保证颅内压力不致过低,同时减少硬膜囊漏口压力。当患者脑脊液漏停止后,应保持48小时,这样可以避免因硬脊膜压力的变大而再次发生脑脊液漏现象;③调整引流袋位置,将引流袋置于床面上10 cm的位置,改负压引流为正压引流。减小硬膜囊内外侧压力差,减少引流量,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减低。同时,患者的引流袋一定要每天进行更换,避免出现引流液的反流而引发患者的逆行感染;④间断开放引流管,开始时4~6 h开放一次,每次开放时间10~30 min,如果引流量大患者立刻出现低颅压症状提前夹管。如果引流量逐渐减少,逐步延长夹管时间;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定要确保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出现引流管扭曲、折叠,并严密观测患者引流管内液体的色、量和性状。并详细记录每次开放引流管的时间,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和患者的身体反应;⑥每天检查一次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脑脊液细菌培养家药物敏感试验,防止继发感染;⑦使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⑧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均衡营养,补充蛋白,促进漏口愈合;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防止患者咳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放置颅内压骤然增高、影响漏口愈合;⑩拔管指针,引流管完全开放48 h引流量小于50 ml,患者无不适主诉。且切口无红肿,无波动感[2]。
2 结果
8例术中的7例术后脑脊液漏病例通过上述处理后颅内压减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精神好转,脑脊液引流量逐步减少,最短3 d,最长10 d脑脊液漏停止,开放引流观察24 h都能顺利拔管。1例为后纵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腹侧硬膜囊损伤,破口较大,无法修补,予以沾上自体血凝块的明胶海绵封堵、术后14 d,每天引流量仍然在200 ml以上、试完全夹管48 h、患者无切口胀痛不适,管周围无明显渗漏、皮下无积液、考虑术中已对肌层、筋膜层皮下层严密缝合。此时已经坚强愈合、果断拔管、加压包扎、腰围压迫,观察5 d无不适、切口无异常、顺利出院。无切口裂开,无中枢感染病例发生。
3 讨论
脑脊液漏发生机理:术前外伤业已存在或者术中操作损伤硬膜囊,术中未能及时修补或者修补不完善,由于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20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囊内外存在巨大压力差,脑脊液就会沿着硬膜囊破口源源不断留到囊外蓄积,形成一个脑脊液湖,随着压力进一步增高沿切口穿出形成开放性脑脊液漏,由于脑脊液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开放,难以愈合,久之必定继发感染甚至中枢感染而危及生命。经典治疗方:改变,头低足高。使用抑制脑脊液生成药物如醋氮酰胺,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减少脑脊液流出、再手术硬脊膜修补,周围肌瓣填塞等增加创伤而且疗效不可靠[3]。
我们通过抬高引流袋位置,间断夹管,可控制的增加囊外周围压力,减少囊内脑脊液的流出,减轻低颅压的症状,有利于硬脊膜破口的修复。而硬膜囊的破口就像一个单向活瓣,囊外的压力会逐步增高,定时开放引流管使这种压力得到及时宣泄,既保护了切口,又不至于脑脊液丢失太多,引起低颅压症状和电解质紊乱[4]。
脑脊液引流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防止感染,促进漏口愈合。一方面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使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另一方面加强引流管和引流袋的护理观察、及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每天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和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一般来说,脑脊液漏期间,脑脊液中含有抗体,对引流管有冲刷自净作用,只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观察护理,很少发生引流管感染。一旦发现脑脊液量骤然增多,并浑浊,患者头痛,发热,结合脑脊液的有关检查结果,提示继发感染,及时汇报医生。
在脑脊液漏治疗期间,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防止患者咳嗽,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防止便秘,任何引起颅内压骤然增高的动作对于漏口的愈合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拔管指针:排除引流管堵塞因素,脑脊液漏停止,完全开放引流24 h观察引流量小于50 ml,可以拔管[5-6]。对于经过此种方法处理2周以上,脑脊液漏仍然没有停止,每天引流量仍然达到200 ml以上病例,尝试完全夹管48 h,严密观察患者感受,伤口情况,与医生沟通,如果术中对切口已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处理。48 h观察,患者无切口胀痛不适,管周围无明显渗漏、皮下无积液、考虑术中已对肌层、筋膜层皮下层严密缝合。此时已经坚强愈合、可以拔管,拔管后在留院观察5 d,方视为治愈。
4 参考文献
[1] 于 从,方 晶,郭伟承,等.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与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6,6(6):66.
[2] 王恒龙,朱 剑,王志刚,等.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6(1):11.
[3] 刘 鹏,曾肖宾,柳 峰,等.脊柱手术中硬膜囊损伤级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骨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15.
[4] 程增银,马文海,崔建平,等.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0(12):985.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病人行上腹部手术时护理的难点及对策。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6月仰卧位行腹部手术的6例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的手术安置方法,减少护理并发症和医源性损伤。结果: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摆放时评估病人每个受力点情况,正确使用垫,确保手术的安全舒适,为手术野的暴露提供保障。术前有效评估、术中正确安置及病情观察是护理难点和重点,护理到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上腹部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13
手术护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手术室护理中有一定难度的一项操作[1]。合理的手术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障,它不仅能保证手术者有清晰的视野,让病人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2]。仰卧位是腹部手术常用的,但对于一些特殊体型如脊柱后凸畸形病人行腹部手术时,仰卧位的安置存在一些难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仰卧位行上腹部手术的脊柱后凸畸形病人6例,现将其护理中的难点及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2~93岁,平均70.3岁。其中2例为强直性脊柱炎,4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后凸畸形。所有病人Cobb角均>70°。6例病人中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开腹胆囊切除1例,胆囊造瘘1
例,胃穿孔修补+胃造瘘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1例。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的难点
每例手术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充分显露的手术视野,以便于手术者操作。手术时的改变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组织器官移位、血流分布改变、体液重新分布、肺部气体交换受限、局部缺血及压迫等[3]。
2.1压疮仰卧位时人体主要受力点为枕部、双侧肩胛部、骶尾部、双肘部和足跟,而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因体型的原因,双侧肩胛部受力变为脊柱后凸顶点受力,两个受力点变为一个受力点,且受力面积减小致压强增加;因体型的限制,在摆放时对仰卧位进行调整使病人的呈V形或L形,导致摩擦力和剪切力增加,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2.2对呼吸系统的干扰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由于胸廓形状改变扩张受限,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肋椎关节融合,膈肌抬高,在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腹压升高和容积增加,进一步造成膈肌上抬、运动受限,气道压力峰值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进而影响肺内气体交换[4]。
2.3有骨折的危险脊柱后凸畸形病人因体型限制,直位躯干呈V形或L形,其躯干不能与手术台或架严密吻合,致使躯体的支撑不稳。摆放不当,在轻微外力或无外力作用下均可造成脊柱假关节骨折或应力性骨折[5]。
2.4手术野暴露受限正常情况下上腹部手术视野充分,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由于特殊体型和摆放的限制,术者的视野和视角受到局限,上腹部手术野不能正常充分显露,同时也不利于手术的操作,增加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
3护理的对策
3.1术前访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手术病人访视记录单”,对次日的择期手术病人和有特殊情况的急诊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查阅病历提前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评估病人皮肤状况和对手术的合理化需求,并对病人进行相关手术宣教;与手术者沟通,了解其手术需求,如手术、特殊器械等;向病区责任护士了解病人心理状况。脊柱后凸畸形病人术前访视时应着重检查脊柱后凸角度及能否平卧,了解术前呼吸功能和有无合并症。
3.2术前准备护士长安排手术时选择有双关节头板和上下背板手术床的手术间,巡回护士提前准备好各种规格的垫或凝胶垫。术前根据访视时测量的脊柱后凸角度预先调节手术床,充分利用手术床的双关节头板和上下背板,使手术床的角度接近病人要求;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在其清醒状态下试摆,询问的舒适度,检查是否有局部受压的情况,根据病人的主诉和护士目测结果对摆放的细节进行调整。
3.3护理难点防范措施
3.3.1压疮的预防将病人脊柱后凸处对准手术床床板的关节处,利用床板的各个关节的调节使与手术床尽量贴合,身体空隙处使用凝胶垫或垫填平,避免局部受压,充分评估仰卧位时每个受力点,使其均匀受压。在身体的受力面涂石蜡油以减少身体的摩擦力,适当减小上身抬高角度,同时抬高下肢以降低剪切力。
3.3.2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干扰长时间高气腹压力对病人呼吸循环系统影响显著[6]。根据手术需要及病情,调整适当的气腹压,必要时请麻醉医师调整通气方式,最大程度地减轻气腹对病人呼吸系统的影响,既能保证病人安全,又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尽量避免头低足高位,如果确因手术需要而调整为头低足高位,也需在麻醉医师严密监护下实施,并尽可能缩短头低足高位的摆放时间。
3.3.3防止骨折的发生先安置病人再实施约束,防止约束后调整。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下试安置的角度,杜绝在病人全麻后肌肉松弛状态下手术者为暴露手术野对强行进行调整、放平手术床而人为造成骨折。保证病人身体各部位的状态能保持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不过度伸展、屈曲;各部位关节、韧带不过分牵拉。
3.3.4尽可能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与手术医师沟通,确定利于手术的最佳,由手术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以利于手术暴露;在术中根据情况临时调整手术床的角度,但必须加强监护。
4小结
本组6例病人均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摆放安全,无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评估,充分了解病人畸形程度,根据病人情况准备适用的垫。摆放时评估病人每个受力点情况,正确使用垫,保证垫不滑动、不串位,防止局部受压;避免摆放不正确或动作粗暴造成的医源性损伤—骨折;同时确保手术的安全舒适,为手术野的暴露提供保障。术前的有效评估、术中正确安置及病情观察是护理难点和重点,护理到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柳英,张石红,别逢贵.手术安置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71-472.
[2]张有皓,姜雪,赵晶.后凸畸形合并颈项强直截骨术中护理技术[J].护理研究,2011,25(2B):428-429.
[3]周力,吴欣娟主编.安全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4]朱刚,蔡浩亮,卫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2,35(4):334-335.
[5]刘风霞,郑岩.袋装液体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手术摆放[J].护理学杂志,2012,27(4):52.
[6]吴贵龙,朋立超,蒋克泉,等.不同气腹压下长时间CO2气腹对呼吸循环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40-442.
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11年4月,我院骨科为21例脊柱疾病病人实施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3―57岁,平均38岁;入院诊断:腰椎爆裂性骨折。
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俯卧位,后正中入路,C形臂X线定位确定伤椎位置后,在伤椎上下椎体确定椎弓根钉的进钉点及方向,定位器打孔后,利用椎弓根探测器凭手感进入,应用椎弓根探针探测四壁坚实,并应用C臂X光机或拍片确定定位无误后,拧入椎弓根螺钉;多行全椎板减压,探查椎管;应用按照脊柱生理曲度预弯的钛合金棒,进行复位固定,最后根据病情植骨,放置引流管后闭合伤口。
3 术前准备
3.1 病人准备 术前一日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并注意了解现病史、既往疾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交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成功的病例,对于腰椎骨折的病人,告知在搬动及麻醉时会注意保护受伤段脊髓,以避免加重损伤。
3.2 物品准备 准备脊柱手术常规器械敷料一套;C形臂x光透视机;厂家提供的椎弓根钉棒系统一套。
4 术中配合
4.1 巡回护士配合
4.1.1 三方核对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对病人相关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手术。
4.1.2 的安置 麻醉后,取俯卧位,双臂向头部自然弯曲并固定,用弓形俯卧支架或方形海绵垫使病人腹部悬空,避免腹腔静脉受压,减少椎管内静脉充血;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膝、胫前等处为主要受力点,身体的全部重力都集中在这些部位上,而这些部位为骨隆突处或肌肉、脂肪较薄之处,因此,增加海绵垫或凝胶垫,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膝关节下垫海绵膝圈,胫前放置大软枕,使足保持自然状态,防止足过度背伸。[2]
4.1.3 C臂机的使用 正确连接C形臂X光机的连线,铺巾时和洗手护士一起用特制的无菌C形臂套将C形臂X光机的两端包裹,术中一旦发现或怀疑污染,应及时加盖足够无菌单或更换被污染物品。
4.2 洗手护士配合
4.2.1 提前30分钟上台整理器械,将常用器械与专用器械分开,并按手术顺序摆放,以方便使用。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皮肤保护膜,固定电刀和吸引器。
4.2.2 以伤椎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用骨膜剥离器依次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突、横突。确定定位点,拔除术前定位的克氏针,用定位器打孔,再用椎弓根测探器、丝锥和攻丝后,选择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连接好T型套筒扳手,针尖对准进针孔将螺钉缓缓置入,调节好正反螺纹角度螺栓,使其两端套进自锁锥弓根螺钉的尾部,旋紧自锁螺钉凸面螺帽,用板手旋紧正反螺纹套筒,使骨折复位,再装上横杆。
4.2.3 严格无菌操作 术中可能会多次使用C臂机摄片,洗手护士需严格无菌操作,C臂机摄片时须用无菌巾覆盖切口,对反复移动C臂机可能导致污染应及时加无菌巾覆盖。暂时不用的器械和内固定材料用无菌布单遮盖,以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而污染[3]。
4.3术后搬运 术后搬运病人及翻身方法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搬运时保持脊柱水平位,使身体在同一纵轴上,防止脊柱弯曲、扭转,注意搬动时动作一致。在运送病人回病房的途中注意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5 体会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是借助于器械实现脊椎的三维稳定性,三柱固定能有效地控制三维方向的剪力。[4]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对特殊器械的名称和使用能够熟练掌握。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C臂机摄片时,注意保护切口,避免污染。手术室护士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常跃文,匡 勇,张磊.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新鲜爆裂性骨折,脊柱外科杂志[J]2010,4(8)233-234.
[2] 周亚昭,华薇. 脊柱后路手术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6-1127.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1-02
强制性脊柱炎属于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因椎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引发功能活动降低和脊椎融合,从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颈段的脊柱处于活动度较高的颈段,相邻的结构复杂,术后影响患者的脊柱的不稳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8±6.38)岁,经确诊均为强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伤史,其中摔伤7例,从高处坠落致伤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患者在外伤后都表现为颈部疼痛,并且颈部活动受限。其中89例继发颈髓损伤,按照Franke1分级,可分为A级13例,C级57例例,D级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颈、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和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的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困扰患者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与引导,以及给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相关的诊治知识,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医护。
1.2.1.2饮食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在手术治疗和骨折创伤的影响下,体能消耗大。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高热卡、富钙食物、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补充,若是患者无法用口进食,应留置鼻饲管,实施肠内营养乳剂经鼻饲管滴注,增强患者的体质。
1.2.1.3呼吸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两种方法。呼吸功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在饮水后和餐后进行。
1.2.1.4气管推移训练在颈前路的手术中,需将气管推向对侧,使术野充分显露。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气管向非手术侧推移,需将气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秒,然后再将气管放松到原位,维持30-60秒,如此往复训练。
1.2.2术后护理
1.2.2.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颜色,以及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若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为严重缺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1.2.2.2呼吸道护理呼吸道并发症是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首先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病床旁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其次,应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给予气道雾化吸入,若是气管切开的患者,还需进行气道湿化、吸痰、清洁口腔等护理。
1.2.2.3功能锻炼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减轻之后,患者可在颈托的保护下取半卧位。若是患者无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度的下床,简单的活动四肢,但颈部活动仍需要严格限制,确保稳定性。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据相关资料证实,强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关系,并且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会因为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约为6%-8%,但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阳性率却为90%左右[4]。还有资料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为4%,其中呈HLA-B27阳性的患者存在亲属关系的约为11%-25%。这表明HLA-B27阳性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时,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约为10%的强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阴性,这表明,除环境因素和环境因素为,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5]。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除新进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在术后还应注重对患者神经系统的评估、密切关注患者四肢的活动情况,并评估其恢复的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做比较。评估内容包括温度截瘫平面、肢体肌的张力和感觉等变化情况。若是出现肢体肌感觉减退和张力降低,以及截瘫平面上移、运动障碍等,该类情况提示脊髓伤进一步的恶化,需立即上报医生处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颈托保护2个月左右,以免旋转运动和避免颈部拉伸,经X线检查后,若椎骨间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颈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无法正常平卧位休息。对于脊髓损伤和合并颈椎骨折,为避免颈脊髓损伤加重和颈椎骨折、及保持颈椎稳定性,需平卧位休息。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类软枕垫于患者脊柱后凸处的上下背部,获取最大舒适感。所有患者在经护理和其他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注意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在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术后应做好神经系统的观察、呼吸道的处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锻炼。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长,并且手术创伤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应严格规范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徐雯,蔡洁,陈莉莉.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术后食管瘘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10):189-190.
[2]刘忆光,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12):289-290.
[3]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3(10):283-284.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脊柱侧凸手册并指导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在手术前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脊柱侧凸手册能有效地提高围术期健康宣教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脊柱侧凸手册;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焦虑;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0
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偏离脊柱生理曲度方向弯曲或旋转,青少年多见[1]。其畸形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而导致截瘫的发生。当Cobb角>40°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多[2-3],在手术前后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及顺应性,给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的保障。因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杂,如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并加以运用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科室将自行编写的脊柱侧凸手册运用于AI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13~25岁,平均(17.7±3.55)岁,病例均符合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诊断标准[4]。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理解力、执行力及自主能力正常。术前均无神经症状,无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后由同一主刀医师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对照组按脊柱侧凸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按不同的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
1.2.1脊柱侧凸手册内容脊柱侧凸手册由我科根据多年的AIS治疗护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编写。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包括1名该手术方式的主刀医生(主任医师)、4名主管护师以及3名护师(骨科工作经验10年以上)。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一般知识介绍。包括病房环境,安全、作息、陪护、探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我科在脊柱侧凸治疗上的成就、骨科一般情况介绍等。(2)脊柱侧凸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脊柱侧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3)常见术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等。(4)围手术期自我护理重点知识介绍。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吹气球、爬楼梯、深呼吸等)、折返训练[5]、床上排便训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翻身的方法、疼痛的应对以及正确的表达情绪、饮食指导、腹部按摩、支具佩戴的方法以及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5)出院指导。(6)附表-功能锻炼计划表。经培训后科室每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该手册的全部内容。
1.2.2干预方法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在手术前完全了解手册的内容。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功能锻炼并填写功能锻炼计划表,在术前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按不同阶段落实功能锻炼。
1.3效果评价 (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6]。手术前指导两组患者填写SAS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级评分,其中5,9,13,17,19项目为正性情绪,按4~1分计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80分,≥45分为有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2)功能锻炼依从性。统计患者功能锻炼计划表数据,了解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严格依照锻炼计划按时按次完成功能锻炼视为依从。(3)满意。出院当天使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共发放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术后并发症及满意比较(表2)
3讨论
青少年AIS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多,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充分纠正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做好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肺部并发症、腹胀、呕吐、疼痛、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切口不愈合、下床行走时下肢无力,等等。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自我照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术前需要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折返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术后仍需继续行呼吸功能训练、颈肩部及四肢的运动。因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力不一,患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训练的项目多,加上本疾病患者为青少年,自制力相对不足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我们按照照护群集管理[7]的方法,将脊柱侧凸护理程序中的关键元素聚集在一起,制作了脊柱侧凸手册,将宣教内容书面化、系统化,保证患者获得一致的照顾。
3.1减轻患者术前焦虑脊柱侧凸除影响心肺功能外,还影响患者外形的美观程度,因此患者有较强的矫形愿望。然而,住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无知、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对术后的不适以及对手术矫正效果的担忧等都是导致患者焦虑的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传统的脊柱侧凸护理宣教模式多遵照“入院介绍术前锻炼术前宣教手术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宣教出院指导”阶段性的宣教方法,患者所了解的疾病知识不完全,总是会对未知有一定程度的担忧。而且,手术后再进行术后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往往因为疼痛、疲劳以及其他的不适感而影响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锻炼的执行力,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我科将脊柱侧凸手册与传统的阶段性宣教相结合,在手术前让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在住院不同阶段再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患者在手术前充分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了解,知道术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顾虑。观察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学习脊柱侧凸手册了解了手术前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在手术后只需护士稍加提醒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疼痛等对学习锻炼方法的干扰,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对照组20例并发症包括腹胀19例,尿管拔管后再次置管1例;观察组10例均为腹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了解了术后面临的疼痛、腹胀、翻身以及床上活动等相关知识,在术后早期进行饮食控制、腹部按摩、经常翻身、功能锻炼以及患者面对疼痛时正确的表达疼痛,尽量不哭泣不大声呼喊等减少了气体进入胃内产生腹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总之,脊柱侧凸手册的应用能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启彬,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3-109.
[2]秦柳花,张缘,蔡娟,等.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和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34-336.
[3]徐莉杰,张义玲,海涌,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39-541.
[4]邢泽军,仉建国,于斌,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后远端交界区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29-33.
[5]王晋贤,方煌,李光辉,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折返训练及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6):3-5.
[6]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7]汪晖,黄海珊,邹建,等.照护群集管理在防范转床信息错误风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24(10A):2605-2606.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的术中高危因素和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针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容易引起骨水泥渗漏、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感染等风险,采取的护理配合措施包括手术改进、全程有效地X线监测、协助安全有效地进行骨水泥注入、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等。 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椎体旁骨水泥渗漏,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术中主要风险因索.在相应环节做好积极配合.从护理方面协助手术者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中护理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应用骨穿针经过皮肤穿刺到病变椎体,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加固椎体并防止椎体塌陷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1]。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其现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为许多老年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手术同样也存在着骨水泥渗漏、肺栓塞、感染等问题,手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对护理配合要求也较高。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对118例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男47例,女71例;年龄59~83岁,平均67.3岁。致伤原因为扭伤62例,摔伤45例,不明原因伤11例。受伤椎体共160个,其中单椎体骨折79例,双椎体骨折36例,三椎体骨折3例。术前X线片显示椎体骨折压缩程度为25%一50%。螺旋CT检查显示患椎椎体后壁完整个149椎体,不完整11个椎体,脊髓无受压。骨密度测定T值≤一2.5,提示骨质疏松。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持续腰痛,经药物、物理治疗等均无明显改善。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疾病,48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病情稳定。1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个椎体注射3.0~6.5 ml骨水泥,平均(4.7±1.0)ml。单椎体手术时间25~46 min,平均(32±7)min。平均单椎体手术出血约6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7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X线及CT复查见骨水泥弥散良好,无发生椎体旁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18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1.2 手术方法
118例患者均采用局麻,患者取俯卧位,经椎弓根路径,常规皮肤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10ml+罗哌卡因10ml配制而成的局部进行局部麻醉后,三维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操作,对准椎弓根穿刺,钻入椎体前1/3处,将非离子碘造影剂注入椎体内,观察造影剂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静脉回流情况,位置确定后固定穿刺针,将调和成糊状的骨水泥在透视下缓慢推注,注意监测灌注剂渗透方向,及时调整穿刺针方向,当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或充满椎体时停止注射,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3 min,结束手术。
2. 术中高危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