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典历史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老人其实什么也不需要,需要的是每天餐桌上能有家人一起,是每天散步的时候,有家人的欢声笑语,他们真的很容易满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供大家参考。
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1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爱老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热爱人民。古人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还应该关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就拿黄香来说: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人们都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可贵的,就是他从小就知道孝顺父亲。
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悲痛欲绝,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一个夏夜,天气炎热,他就用手持着蒲扇,对着父亲的枕席使劲扇着,直到枕席冰凉为止。冬夜里,天气十分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等到父亲的被窝热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到了特大水灾的袭击,百姓们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灾民,百姓们没有一个不感动的。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彭彩金是广东梅州一个小镇上的女孩。1922年出生,才30多天的小彩金,被大山里膝下无子的善良的养父养母抱养。但是,养父养母家境并不富裕:两间破旧的小瓦房,三分菜地,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小彩金的养母早年得了重病,全家就靠养父为别人修锁挣来的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生活。小彩金一天天长大了,因为家境贫寒,她在学习上比别人更加倍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不幸的是,养父在小彩金9岁的时候,不慎在家门口摔成了瘫痪。二老心疼小彩金没人照顾,让人帮忙寻找小彩金的亲生父母,把她领回去。这时,小彩金已热泪盈眶:“你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了,现在,你们比亲生父母都更需要我。我是不会离开的,我要留下来照顾你们!”从此,彩金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年仅9岁的她,揽下了家里所有的活:种地、耕田、洗菜、挑水、洗衣、做饭、捡柴......除了当地政府给的每月40元的特困补贴外,一家生计就靠小彩金种地维持着。
因为没有钱,小彩金学会了配置药水帮养父打针。一日三餐,小彩金要把饭做好,端到二老的床前;每天还要帮养父母擦身、服侍二老上下厕所......每天早上5点到半夜,小彩金都像个陀螺似的忙个不停。但,她并没有因为家务繁忙而放弃学业,依然每天都精心照料父母,直到二老都相继去世......
听到了这个故事,我鼻子一酸,潸然泪下:小彩金的孝顺太让人感动了,我也应该做个孝顺之人!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高尚品质;是我们所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关爱老人吧!
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2古人云:“ 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顺长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即使是为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也能体现人的素质。
虽说小事能体现素质,可有个问题:人老了可怕吗?有些嫌人老人一无是处,碍手碍脚,把父母抛弃,到头来那些人遭人唾弃。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自然界的动物都知道感恩与孝敬,我们人类就更应该孝敬长辈。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亲每隔一个月都会回乡下去看望爷爷奶奶,每次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都会带一些生活用品和保健食品回去孝敬爷爷奶奶。每逢遇到假期时,我也会回乡下陪爷爷奶奶。记得有一次,奶奶不小心在厕所里滑倒,手受伤了,妈妈知道后担心会发生什么事,马上向单位请假,赶回了乡下,一直守在奶奶身边照顾她,直到奶奶病情好转了,妈妈才又急急忙忙赶回单位继续工作。每当爷爷奶奶问起她生活过得好不好时,妈妈总说:“不累不累,过得挺好的。”可是,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着,从来都没有喊过一声苦。我被妈妈这种孝敬父母和辛勤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亲的辛苦,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更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我们要孝顺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记得有一次,我要去上学。我看见有一个老人在马路上乞讨,他白发苍苍、衣衫褴褛,额头上布满皱纹,像是历经了许多沧桑。他微微地喊着:“小弟弟,小妹妹,给点钱吧。”我当时心想这个老人是不是故意伪装的呢?可是,出于对老人的同情,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极不情愿地放在老人的碗里,匆匆地回到了教室。很快放学了,我在不经意间看见一个比我小的孩子兴奋地拿着十元钱,放在老人乞讨的碗里,就跟着爸妈回家了。我看见这个场面后感到无比内疚。顿时心潮澎湃:我不该认为那个老人那么坏,即便那个老人是伪装的,我们也不能欺负那个老人。
我们应该敬老爱老。在孝敬自己长辈的同时,也要关爱别人的长辈,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中国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3那些曾经最原始的敬老故事,早已在人们心中灰飞烟灭了,那些曾经最感人的真情,在如今却已泯灭。我想:“也许风会带来友情,也许雨会带来爱情,但时间却不一定会带来真情。”那些曾经的真情一味地被人们狠心地丢弃,蓦然回首,想要去将它挽回时却发现只是空梦一场,最后才发现人总是拼命去追求未得到的,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光阴不会归来,而我们挚爱的亲人却像秋天树上飘下的落叶,悄无声息地被大地收走。当我们随着时间慢慢变老时,回忆当初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已经找不到理由去挽留。
他们对我们倾尽所有,我们却自私地索要更多,他们一味地忍让,我们却依然嚣张跋扈,他们随时间慢慢老去,我们却随时间慢慢长大,到头来,发现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们,何时害怕他们的离去。他们?我们的父母,有人认为父母就是奴隶,他们要为我们奉献一切,包括他们的生命,而我们却只要享受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不需回报。在学习中,我们知道对父母应当孝顺,因为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当孝敬他们。而且我国有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有一则故事就是讲孝的,这则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这则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儿子在美食前,竟然能够忍住美食的诱惑,心系家中的母亲,实属不易呀!在21世纪中,谁还能在利益面前依旧保持一颗孝顺的心呢?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年轻人现在也慢慢老了,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强健的体质,没有了年轻时一头的黑发,只剩一把老骨头与一头白发。他们孤单,却从不跟儿女们提起,总是面带笑容地看着儿女们,不让他们看出他的孤单。他们只想要儿女在最后的时光里陪伴他们,换来的却是儿女们狠心的话语和嫌弃的眼神。他们伤心,却不曾表露,他们总是为儿女们找借口,直到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去,却依旧换不到儿女在墓前那一声爸、妈,只有儿女在他们跟前与他人的欢声笑语。直到,时间也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走了他们的一切,才发现因为不懂珍惜,所以错失了那么多自己曾经拥有的。他们后悔,可后悔却换不来时间带走的真情,有人说:“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后悔什么都不能带来,所以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真情,不要让自己后悔。
现实生活未必同想象中的一样,在不尽人意的时候只需记住,人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完美。锐利的岁月可以将一个骨肉丰盈的人,削减到无比瘦瘠。所以请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走过春、夏、秋、冬,找寻自己身边的敬老故事,让自己学会尊老、敬老。我知道敬老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我也知道明媚的阳光就在下一个季节。
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4刘奶奶是我们村里一位极具富态的老太太,她慈祥,善良,面对每一个路过她家门口的人,她都会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
刘奶奶有四个女儿,在四十多年以前,农民们的生活条件都很贫困,重男轻女的现象也尤为严重。那时,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说,女婴就像是一个个噩梦,刚生下来,就会被当场扼杀,有些被溺死,有些成为弃婴。可刘奶奶并没有这样做,她把每一个女儿都健康地抚养长大。为了让四个女儿都接受好的教育,他和老伴什么都干过,耕田,养猪,裁缝,砍柴……就这样,四个女儿都平安健康的长大了。
刘奶奶本以为自己的一身会和老伴白头到老,可是老伴却在两年前去逝了,只留下了空落落的房子。羊尚有跪乳之恩,乌鸦尚有反哺之情,四个女儿也都很孝顺,为了不让刘奶奶觉得孤单,他们周末时总会陪陪老人。他们也提议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住,但刘奶奶拒绝了,她说城里没有乡下清静,可实际上是舍不得住了四十几年的老房子。
就在一年前,刘奶奶在菜地里昏倒一次,家人们得知后立刻把她送到医院去。原来是人老了,经不住岁月的摧残,各种小病缠了一身。住院时,刘奶奶的女儿们每天轮流照顾老人,24小时都从未离开过。这四姐妹也更加坚定的要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可仍遭到了拒绝。无奈,出院时,只得有把刘奶奶送到老房子,还带回了一叠证明和各种瓶瓶罐罐的药丸。
几个月前,村里公布要建一些基础设施,要用到刘奶奶的房子,要拆迁,家人都知道这老房子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坚决反对,写信给乡镇,跟乡镇里没日没夜的闹。当挖土机开来的时候四姐妹齐心协力站在挖土机前,丝毫没有退步的样子,决定另找建设用地。刘奶奶的老房子也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老伴的照片也一直高高的挂在墙上。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老年人的增多,敬老爱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尤为重要的。不尊重老人,就是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对长辈的尊重,是下一代的参照,夕阳的幸福需要朝阳的回报。
古人云:百孝善为先。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
现代敬老经典故事事例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人。
有些人可能觉得人老了,就会太啰嗦让人很心烦,会觉得他(她)反应迟钝做什么事情都太慢了;还会觉得很邋遢,看了让人讨厌……
可他们毕竟是我们的亲人,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孝敬他们。
有一次,我与父母出去玩,正坐在公共汽车上。这时,门“吱呀”一声就打开了,上来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她的背驼了,衣服也破破烂烂,许多地方打了补丁,手上还提了一个褪色的塑料袋,浑身还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臭味。她一上来就向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座位,只好手抓住扶手。我看着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心里十分纠结:我到底是让座还是不让座呢?我向四周看了看,座位上的人都是淡定哥淡定姐,没有一个人肯让座。如果我让了,我就没有座位了,这个座位是我好不容易才抢到的呀!站着腿多酸多累啊。如果我不让给她,我就有了这个座位。可是,这样说不定老奶奶就会摔倒,而且我也没做到文明小公民中关爱老人这一条。我心里十分的矛盾,好像一只小天使说一定要让给老奶奶,可另一只小恶魔却说千万不能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呀!
一、麻袋
一条麻袋丢在走廊的墙角里,被用来蹭掉人们脚上的泥。连那些卑贱奴仆也把它来回踢,谁想它忽然被用来装满了金币。这真是交了天大的好运气,从此它被安置在铁皮箱里,风吹不透,苍蝇不得来侵袭,主人对待它,真是万般亲昵。
于是,麻袋的名声全城皆知,朋友来了,乐于把它当话题,望着开口的麻袋人人心喜。谁若有机会坐在它的身旁,便把它轻轻抚拍,爱惜无比。麻袋赢得了如此的荣耀,它便变得自大、逞能、骄傲。它的话开始多了,胡说八道。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好,对这也议论,对那也管教。
别人张着嘴聆听它的训导,尽管它说得简直莫名其妙。不幸啊!人类的这个弱点,不管钱袋说啥,他们都叫好!麻袋的荣耀和聪明能几何时?难道人们真的永远把它?不不,当袋里的金钱拿光时,它被丢弃,无声无息如初。
我们的寓言并不专门把谁说,这样的麻袋,世上何其多!包税商们曾是可怜小贩,狂热赌客一文大钱未曾见过。他们骤然间成了百万巨富,相好至交中不乏公爵、伯爵。豪饮狂赌朱门随意出入,以前哪敢在门前坐坐!朋友们啊,不要骄傲自诩,我愿把真理悄悄告诉给你:愿老天保佑,可不要破产,否则,你将和那被弃的麻袋无异。
二、鹰和蜜蜂
有人在众目所瞩的舞台上活动,他很幸福,他有力量和信心。全世界都看到他的伟大功勋。有人默默无闻,但也同样光荣。他不求荣誉,愿献劳动与安宁,为大众而劳动的念头足慰生平。
鹰看到花丛里忙碌的蜜蜂,他带着不屑的神情发表言论:“蜂儿啊,我对你深表怜悯,你白花了力气,辜负了技能。你们几千只共同酿蜜一夏,到头来准能把你的份儿证明了?这实在无法理解你这样的人,终生劳碌无追求,死后无显名。我们之间的确大不相同,你看,我振翅作响冲云天,百鸟不敢起飞,胆战心惊。敏捷的山鹿见我不敢露面,牧童紧张地盯视着牧群。”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 电力调度 事故报警
0 引言
在变电站信息量不断增加的环境下做出事故判断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事故进行有效地判断,能够帮助值班人员在繁杂的电力运行信息中变得快捷,这也是能够锻炼自己的时候。而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才是整个过程的重要因素。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使得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全面实施,调度自动化系统监视的信息逐渐成为更大的需求。但是对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而言必须做好相应的报警工作,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1 技术发展背景及需求
电力工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组成部分,能够在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方便。但是如果电力系统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其不仅危害了客户的实际利益,也能社会进行创造了条件。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增加使得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飞速变得更加深入。而电力系统管理基础的电网自动化系统也正逐渐沟通呢,其具体体现在了:
1.1 根据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逐渐增大,限制了电网的容量也增大。随着变电站不断地兴起,其带来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存在着很大的故障隐患。从部级颁布CDT以及积极推广的IEC60870系列规约,远动规约争逐渐走向电网信息量的发展要求。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越来越得到重视。只有具备了突发的事故信息的判断、分析、处理才能达到相应的监视效果,发挥出应该具备的作用。
1.2 但提升电网可靠性要求过程中还要重视电力系统对运行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变电站需要展开大规模的无人值守综合自动化的改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电子以及通信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而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每个措施也具备了良好运行能力。变电站的信息量不断增长带来的是微机保护的应用,变电站的遥信信息与以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而设备的各种型号能具备自己的作用,如:位置信号、保护信号、压板信息、直流信号。随着保护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监控要求也不断增加,异常信息得到了缓解。
1.3 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运行效益的关注,使得电网调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样才能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查,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信号分析,出现异常后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结合这些情况不难看出,调度人员和监控人员实施电网的监控时应该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有效使用。
目前变电站信号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很多异常信号的出现,这使得大量的异常信号被接受但大部分信号都是没有作用的。当发生电网事故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信号,这就给调度员的查看带来麻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析方式,对故障进行科学地处理。这项工作的实现应该依赖于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种事件做出处理,主要是针对调度人员和集控人员展开深入的技术差异。
2 事故判断的基本实现
当前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在判断开关事故时,主要是利用开关跳闸变位信息和事故总信号变位信息实现的,主要是将开关跳闸的前后时间规定好,这样能够观察出相应的故障信号病做出相应的处理,但检测到了动作信号,需要将其划定为事故跳闸,启动事故追忆(PDR),并进行相应的图形、语音等报警功能。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的技术改进,事故总信号也逐渐被新型的事物代替。这些使得各种保护动作信号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这就提醒我们在判断时要根据科学的理论知识展开。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判断方式:
2.1 根据定义厂站是否为无人值守变电站。若开关跳闸所属厂站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并且开关并非利用本系统遥控操作变位的,需要根据开关检修状态、开关对应远方就地压板信息来实现事故的科学判断。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监控中心系统使用,但不能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使用。
2.2 根据保护信息对应开关。观察事故的保护信息对应相应的开关,若为保护动作需要根据对应的是否存在分闸变位,出现后要展开事故判断。根据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对于一些极为特殊的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主变的保护信息,一旦某个保护信息出现变动将使得主变各侧开关的公共判据,加上该类型保护信息数量较大。因此,在判断此类保护信息的事故时出现了较负责的对应关系,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就难以直接处理。
3 综合保护信息在事故判断的应用
这个故事叫做农夫和蛇。有一个农夫,每天到城里去卖他自己种的花和农产品,卖完以后就回家。有一天,他很早出门,来到城门时,因为还太早,城门还没开,所以他就先躺在那边睡觉。当他醒过来时,看到他装农产品的瓶子都空空了,里面多了一块黄金的钱。虽然瓶子里的东西不见了,不过那块黄金的钱已经很多了,所以他还是非常高兴。他想大概有人拿走他的东西,然后放钱在那边,于是就快乐地带着钱回家了。
The next day, the farmer again went out to sell his things but again arrived too early so he slept outside the city gate just like he had done the day before. And the incident repeated itself. All the produce that the farmer had brought disappeared, and there was a gold coin in the bin! At that time, gold was very valuable. One gold coin had a value many times higher than the farmer's produce.
隔天,农夫又出门去做买卖,同样也是来得太早,所以他又在城门那边睡觉。结果又发生一样的事情,农夫带来的东西都不见了,瓶子里面又多了一块黄金的钱!那时候黄金是很有价值,所以一块黄金的钱比农夫的农产品还高出好几倍的价值。
Then one day some time later, the farmer's father asked him, "Where have you gotten so many gold coins lately? Where did the money come from?" So the farmer revealed to his father what had happened. After listening to his story, the father thought, "One day I'll follow my son as he goes out, and see who's been consuming his things and leaving the money in the bin."
后来有一天,农夫的父亲问他:最近你怎么忽然间得到那么多黄金的钱?那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农夫就把他遇到的事情告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听了以后,心想:我要找一天跟着我的儿子出门,看看到底是谁吃他的东西,然后把钱放在他的瓶子里面。
So one day, when the farmer went out to do business, his father quietly followed him. While the farmer was sleeping near the city gate, his father saw a snake crawl up to his bin and eat his produce. Having finished eating, the snake once again spat3 a gold coin into the bin as payment to the farmer before leaving. Seeing this, the farmer's father thought, "If I kill the snake, I'll be able to seize all its gold coins!" He then picked up a stone and cut the snake into two parts.
有一天农夫出去做买卖时,他的父亲就默默跟着他。当农夫在城门附近睡觉的时候,他的父亲看到一条蛇爬到他的瓶子那边吃他的东西,吃完以后,就吐出一块黄金的钱到瓶里面,算是付钱给他这样子,然后蛇就爬走了。农夫的父亲想:「如果我把这条蛇杀掉,就可以得到它全部黄金的钱了!于是他找了一块石头,把那条蛇割成两段。
At that time, the head and trunk of the snake were already in its den2, and only the tail was outside. The father thought that there must be a big treasure in the den so he told his son to reach inside for it. But unexpectedly, when the farmer reached his hand into the den, the snake bit and killed him! Even though it had been cut into two, the snake could still bite! I understand how this could have happened because that was how I got bitten when I was small. At that time, I saw a centipede that had been beaten and squashed by someone, leaving only the head intact. I thought it was dead, and to make sure, I poked4 it with my foot. It bit me hard and I cried for three days. (Laughter) I was really dumb! Remember! Don't play with a centipede even if it looks dead. Sometimes it just fakes death; it's not really dead.
那时候,那条蛇的头部和身体已经爬进它的窝里面,只剩下尾巴露在外面。农夫的父亲认为蛇窝里面有很多宝藏,就叫农夫伸手去拿。没想到当农夫把手伸进去时,却被蛇咬死了!被割成两段的蛇竟然还可以咬人啊!这种情形我知道,我小的时候也曾经被这样咬过。那时候我看到一只蜈蚣被人家打扁了,只剩下头还没扁,我认为它已经死了。为了要确定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死了,我就用脚去拨看看,结果被咬了一口,哭了三天(大家笑),太笨了!你们要记得,看到蜈蚣不应该玩,即使它已经死了,也不要跟它玩,因为有时候它只是装死而已,还没有真的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96
病历资料
患者,男,26岁,因吞食鸡肉不慎将鸡骨卡入食管,影响进食9小时来我院就诊。门诊医生询问病史后行X线照片(避免行吞钡试验)检查示:食管中段存留骨性异物,速来内镜中心诊治。
护 理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因鸡骨嵌顿食管,胸骨后疼痛,尤其在进食时疼痛明显,另外又怕胃镜下治疗痛苦大,对安全程度、治疗效果存有顾虑,产生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治疗前我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首先主动接近患者,态度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方便;并告诉患者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有麻醉作用,良好的咽部麻醉是发麻、发胀但可吞咽,理想的麻醉效果可减轻胃镜插镜和治疗时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疼痛;教会患者术中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消除顾虑,建立信任感,使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
术前准备:①术前检测患者的肝功和HBsAg,避免交叉感染;②器械和药品准备,检查并严格消毒,摆放好器械,如治疗胃镜、鳄口钳、活检钳、喷洒管等,备好急救药品及2%的利多卡因胶浆;③术前指导,术前禁食水8小时,勿吸烟、勿服药;④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或药物过敏史,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物的应用,于术前10分钟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利于咽喉局部麻醉,随后患者出现吞咽有异物感、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是服用胶浆后的麻醉效果;⑥指导,患者与插镜和治疗是否顺利成功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在胃镜治疗操作时,要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枕头与肩部同高,头略向前倾,下颌内收,于口角处垫纸巾,将弯盘置于纸巾上,以承接口腔流出的唾液及呕吐物[1]。
术中护理:患者在治疗时的紧张、恐惧心理达到了顶峰,自觉心慌、气短,测血压正常,呼吸、脉搏略快,但无胃镜治疗禁忌证。在插镜前再次给予心理疏导,嘱患者解松衣领扣和腰带,含住牙垫,精神放松积极配合。待胃镜插入咽喉部时做吞咽动作,以便顺利通过。进入食管距门齿30cm处可见约30cm×06cm细长骨头(见图1),两端刺入食管壁而嵌顿,此处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可见主动脉搏动。护士遵医嘱将备好鳄口钳合住钳瓣从胃镜活检管口稳、准、轻巧、小心地缓慢送入,见鳄口钳从活检孔伸入食管后张开瓣口,对准鸡骨轻轻按压鸡骨一端,使之不能从管壁中游离。因误食的骨头较细长,用力硬取有穿破主动脉引发大出血的危险。遂用鳄口钳将刺入食管壁的鸡骨一端夹住(见图2),轻稳提拉,若遇阻力或患者有恶心、疼痛、心慌不适时,治疗操作暂停,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正常,观察无其他全身症状后再继续进行治疗。如此反复轻拉渐渐将刺入食管壁鸡骨的一端退出,使之游离,然后夹稳游离端用同样的方法轻拉另一端,待鸡骨两头都退出,将鸡骨夹直与食管方向平行同镜身在一条直线上,退到活检孔处,与胃镜一并退出,取出鸡骨交患者家属(见图3)。然后让患者吐出牙垫,详细询问有无不适,患者自觉吞咽如常,食管有轻微的疼痛,余无全身反应。
图1
图2
图3
在胃镜插镜和治疗过程中,护士时刻使用安慰性的语言不断向患者作简单解释,指导做深呼吸运动,尽量避免吞下口水及用力呕吐[2]。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面色等全身变化。
术后护理:①术后观察原鸡骨嵌顿处黏膜有少许渗血,遵医嘱喷洒0008%去甲肾上腺素局部止血。食管全段通畅,无骨头滞留;②患者自我感觉胸闷气短,胸骨后缘疼痛不适。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正常,耐心向患者解释此症状是因治疗过程中过度紧张而造成,指导患者放松精神,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③观察数小时后无异常,嘱患者饮食宜流质,避免刺激、干硬及过烫食物,以减少食物对食管壁损伤处黏膜刺激,造成出血;④遵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止血药等;⑤术后2周内[3]注意观察有无食管活动性出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发现异常立即来院诊治。
讨 论
电子胃镜比纤维胃镜在技术手段上更先进,它将诊断和治疗巧妙地配合起来,由一根直径很小,长约105cm的橡皮管组成,橡皮管内部是数以万计的光导纤维,头端装有一个电子微型摄像机,终端连接有监视器。检查时,将电子胃镜通过口腔插入到胃中,头端的微型摄像机将探查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监视器上,这样就可以十分清晰地观察到胃内病变,连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都能看到。
参考文献
1 闲晓君,梁新玉,等.电子胃镜诊疗的护理配合.广州医高专学报,1999,12(22):160.
【关键词】古典诗歌 情境 鉴赏 兴趣
古典诗歌以其特有的意境美、音乐美以及含蓄蕴藉的韵味在中国文学园地里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吟咏赏鉴古典诗歌,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激发生命的热情和美妙的情思。就高中生来说,要求他们学习一定数量的诗歌,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平常的学习中,古典诗歌始终让学生望而生畏,不仅谈不上主动去阅读鉴赏,甚至把日常的诗歌课程都当成一个沉重的负担,以致上课时消极应对,效率低下。
针对古典诗歌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拟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情境生成的策略方面作一番探讨。
一、生成情境之缘景明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极其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诗人们在创作时善于精心选择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到一块,营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超凡艺术之境。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所鉴赏诗歌的意境特征精心择取一些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诗中的意境,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诗画是相通的。
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收录了一首坡的诗歌作品《新城道中》(其一)。针对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如画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从互连网上查找了几幅与诗人笔下的景物画面相似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加以呈现,以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融入诗歌意境。当教师把图片一幅幅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赞叹声。这一刻,刚才还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仿佛隔了一层窗户纸似的景物画面顿时在他们面前变得鲜活可感了,兴奋之情就写在了脸上。于是,教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使用诗中描绘景物的词语、诗句来对图片进行描述。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如第四幅图片中溪畔的柳树,其嫩绿的枝条在微风的吹拂下,婀娜多姿;倩影投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真可谓“溪柳自摇沙水清”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想象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尽管现在是寒冬腊月,但他们俨然像是置身于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与诗人一同出游,欣赏春日的胜景。
二、生成情境之音声相和
音乐是诉诸于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与想象的一门艺术。结合诗歌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来渲染氛围,创设情境,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结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课的效率。在引导学生鉴赏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教师就是借助音乐来生成教学情境的。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配以画面的经典古曲《春江花月夜》。在古筝弹奏出的古朴、典雅的旋律的渲染之下,一个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壮丽画面相继呈现。画面赋予音乐生动可感的形象,而音乐又成为了画面最摄人心魄的语言,二者相得益彰,美不胜收!歌曲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悠扬,又时而低回,它能以一种诉诸听觉的方式触动着学生心灵中最柔软的部位,不需要用语言来描述,就可直接把那只可意会的美妙感觉传达给学生。一曲终了,教师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都反映曲调悦耳动听,恰似自然中的天籁,听罢顿觉杂念全消,心灵净化;同时曲中也夹杂着一点莫名的感伤。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紧扣春、江、花、月、夜等意象,仔细品位诗歌的前面十句,把握意境的特征。顺着这个思路,再引导他们一步步品位后文中体现宇宙哲理之思与游子思妇离愁别绪的诗句,用情感的线索将几部分内容串联,带领他们跟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畅想,一起遨游,效果非常不错!
三、生成情境之吟咏诗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那些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和声律美的诗歌来说,如果采用以朗读带动对文本感悟的方法,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为朗读时的速度快慢、声调高低、语气急缓都是与作品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朗读者能够凭借语速、声调、语气以及表情、肢体动作等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
以李白《将进酒》一诗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始终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根主线。首先,安排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结合注释及相关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再自由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留意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第二个环节是播放朗读录音。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为诗歌那豪迈的气势、雄壮的节奏和悦耳的音律所深深打动。朗读结束后,趁学生们还在在回味之中,教师鼓励他们畅谈内心的感受。有的说,诗歌几次换韵,使节奏特别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说,从朗读者的声调可以明显感觉出诗人情感的起伏波动。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诗句,仔细揣摩诗人的情感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第三个环节,教师再次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并要求学生跟读,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总之,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读带动他们对文本逐渐深入的理解,这是一个由朗读入手创设诗歌情境氛围以熏陶学生的过程,它对增强学生语感,激活学生思维,快速把握诗歌主旨有着很强的实效。
四、生成情境之绘声绘色
与上述几种创设诗歌鉴赏情境的方式相比,在课堂上直接运用经过修饰、锤炼的语言来绘声绘色地还原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则是最经济、最简便的一种。我们知道,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技法。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主观情感倾注于客观自然之景,在物我观照中,景物就变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但是,古典诗歌的语言又是极其凝练、高度浓缩的,诗人往往随意点染,即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蕴藉的意境,诸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脍炙人口的名句,无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用准确得体、绘声绘色的语言来搭建一座桥梁,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鉴于篇幅的限制,这里就不详述了。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至理名言也同样适用于诗歌鉴赏。教师的职责就是发挥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通过生成适当的课堂情境,把学生那双发现美的眼睛擦亮,让他们领略到诗歌的美,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正确的导向。
【参考文献】
[1] 文学荣 主编.《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2005.
肖瑶(1987.1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摘要:西方经济学研究自学说创立之初就有两种根源,一种是对增加人类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因此,梳理古典经济学中的伦理思想脉络能够有效弥补高度数理化的经济学研究的偏颇之处,使经济学发展步入更为平衡与健康的轨道。本文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流派与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伦理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派;理性经济人;公正旁观者;经济学伦理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及政策建议。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出现高度数理化和“工程学”方法泛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总结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往往采取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模型,通过设定苛刻的假设条件来研究某些要素变动对总体经济规律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了延伸,认为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属于纯经济动物,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无需重视道德关怀和伦理价值,企图从工具主义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解读。然而,如果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等工程学原理,那么基于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政策建议往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伦理因素与道德因素,从而使经济政策能够促进更广大意义上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沦为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动荡的推手与帮凶。
二、古典经济学派伦理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主要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基本性质及产生根源,并提出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本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而利己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性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是各经济主体人格化的体现,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等。亚当・斯密同时推断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市场将通过‘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改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福利的增加也做出了更大贡献,而这种社会贡献虽然不源自市场主体的初衷,但客观上往往比源于单纯的利他性动机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斯密的论述并没有从结论上或道德上肯定了功利主义乃至工具主义的观点,即人可以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不加任何限制于道德约束,而任何一种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寻都在客观意义上导致了社会整体福祉的增长。斯密在道德上并没有对人类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加以否定,而是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其正当性。但同时斯密也指出,这种正当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靠一整套伦理机制加以制约。而斯密将这种机制称为‘公正的旁观者’,而其内涵又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理智、原则、良心,内心的仲裁者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体系、伦理体系等,并同时强调这一整套机制对理性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引导约束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康德对源自人类内心深处并且与生俱来的道德律的敬畏与尊崇。这与亚当・斯密在其另一部伦理学经典名著《道德情操论》中也表述了与康德类似的观点,并在其经济学论述中强调了源自人类自身道德律、良心、理智乃至由此建立的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等上层建筑对人类自利本性的约束与制约。
三、国富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辨析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存在一种凌驾于其上的力量,推动人类在主观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然而,斯密并未对何谓“看得见的手”做出明确解释,后世经济学家将其理解为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本身的力量,即客观规律本身。但根据《国富论》中对这一规律的描述,不难发现斯密本人对“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内涵具有更宽泛的理解,其中包括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源自利己性的利他行为,例如鞋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然要采取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工具、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行为,这一定意义上就促进了整个制鞋工业生产力的提升,从而给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其次,除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外,“看不见的手”还包括源自人性深处的理智、原则、良心、道德等利他主义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制度约束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把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对他人及社会的破坏性因素降到最低。关于此种机制的解释,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称之为“公正的旁观者”或者“理智、原则、良心、胸中的栖息者、内心的人、我的行为的大法官和仲裁者”。在此种意义上,斯密的经济学原则与伦理学原则出现了重合与统一。由此可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未给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制度歌功颂德,也没有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过度提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而是希望通过能够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及诉诸人类内心深处的理性与道德对人类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加以约束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
四、启示
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学科,为探索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推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根源的探究,不难发现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源源主要建立在三大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其一、以性恶论为基础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二、产权界定的基础为私有制,并进一步重申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基,是神圣不可撼动的。其三、强调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运营机制,主张应将政府干预限制在最低水平。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伦理思想确认了以追求个人权利、财富最大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得出结论:只有确保充分的市场竞争及降低政府干预才能导致社会福利的普遍增加。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始揭示古典经济学派的伦理学弊端,并指出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时,将无法达到福利经济学理论指出的社会福利普遍增加。相反,容易导致社会风气的普遍下降以及社会大众对财富占有欲的无限膨胀,从而把整个社会拖入经济危机的谷底。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缺陷,充分融合政治经济学中政府干预、道德约束等基本思想,最终引导社会风气更加趋向公平正义。(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施蒂格勒论文精粹》,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86页
[2] 维克多・J・范伯格:《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8页
从开始的兢兢业业到以后的浮躁散漫,从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盲目自大,从开始的谦虚平和到后来的唯我独尊,从开始的调查研究到后来的脱离实际,从开始的内敛慎独到后来的飞扬跋扈、目空一切,这都是其成功之后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遵循古人内圣外王的哲学管理和处世理念造成的。
“庖丁解牛”的故事原是说养生的道理,但更是揭示了管理者如何王者归来的自处之道和处事之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管理的三个阶段。庖丁开始解牛时:目有全牛,不懂规律;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懂得规律。方今之时:游刃有余,应用规律。管理只有经历“不懂规律,懂得规律和正确应用规律”这三个阶段,管理才渐入佳境。管理者在此基础上方可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这则故事还揭示了成功管理者成功后必须把握的自处及处世之道。同时说明了管理者要想达到内圣外王管理境界所必备的几个哲学理念。
首先,干事一定要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即使很成功也要按规律办事。
庖丁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指出世事、事物的复杂,只要能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去做,乃可迎刃而解。这说明了处事之道:勿强行、妄为;否则往往会使成功得而复失。
其次、虽然对事物内在的规律很了解,成竹在胸,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但还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并且还要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时候,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这种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海尔的张瑞敏和联想的柳传志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遵循了虽然功成名就,却依然小心翼翼和谦虚谨慎的处事之道。
第三,办事一定要避开锋芒,从长计议,并且要以己之利攻彼之弊,还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