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软件培训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件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软件培训计划

第1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中职生 兴趣小组 培训计划

一、培训计划的制定

1 辅导老师要全面了解、掌握小组学生的情况。开展活动前,辅导老师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长处、短处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专项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技能技术水平。如比赛心理承受能力,临场发挥水平,审题、阅题能力等。

2 重视体力、心理和身体素质的训练。部分技能比赛项目需要3个小时,体力是信心的保证,体力是技能发挥的基础。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要保证体能训练,为比赛时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打下基础。

3 因材施教。中职学生层次差别比较大,有五年制、三年制,有普通中专、高等教育预科。各个学生的基础也不相同。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确定出符合其特点发展的项目。如数学基础较好、逻辑较强的适合企业网;有美术基础、审美较好的应该参加电子商务、FLASH等;动手能力强、体力充沛的适合综合布线。

4 集体培训和个人培训紧密结合。计算机技能比赛有单人项目、二人项目甚至三人团队项目。培训应该从本项目特点和比赛设计出发,针对多人项目,在培训时要对每位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无论局部还是整体都得靠个人技能实现。

二、培训计划的作用和依据

1 培训计划是对培训活动的预先理论设计,是控制培训过程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基本参照。一般说来,培训计划是围绕不同项目来制定的。由于项目、人员的差异性,培训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培训计划应该有不同侧重。竞赛成绩是计算机兴趣小组培训的主要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应该以竞赛的时间、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硬件的要求、培训的教材资料以及人员配备为主要依据。

2 培训计划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培训计划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按培训计划时间跨度长短分类;按训练对象人数分类,如综合布线、电子商务都是三人一组,企业网为两人,影视项目则为一人;按训练所处不同阶段或不同内容分类等。在培训实践中,我们通常按照比赛的要求将其分为基础项目培训、阶段项目培训、整体项目培训和模拟比赛项目培训。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计划有多种类型,但不管什么类型的计划,都包括一些基本的共同内容,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应有侧重,抓住重点,增加培训计划的实效性,使培训过程按预先设计的方向运行,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这些内容中,辅导老师可分为三步完成。

第一步是分析学生的现实状态,划分培训阶段,确定各阶段具体任务。大部分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培训项目是零基础,学生的兴趣程度将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实施这一步骤能将培训任务和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个阶段中去。

第二步是规划整个培训过程,使学生从会到懂,从会操作到理解操作,从一个单元、一个模块到多单元、多模块的整合,进而为今后实现分段目标和总目标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步,也是培训中常忽视的,是制定纠错机制。培训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错误,要积累错误,从而为成功做好铺垫。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各个基本内容时,辅导老师必须规划好各个基本内容的检查方法和时间,检查错误原因,分析问题,这是保证计划符合比赛实践,促使培训效率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例如,企业网配置部分,学生在做无线路由器、交换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线路连接等配置时,各个设备的配置方法和时间分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四、培训计划的制定

以企业网操作系统LINUX为例:选拔兴趣浓厚、打字速度尚可、学科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第一阶段,进行2-4星期LINUX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命令学习;第二阶段,8星期左右完成LINUX各项服务的基本配置;第三阶段,也就是进入比赛学期,则进行综合项目的整合,最后比赛前一个月,进行LINUX模拟比赛的测试。

五、培训计划的效果

通过合理、科学的培训,我校在参加市、省各级技能大赛上取得了良好成绩。兴趣小组中部分不适合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可推荐给创新大赛、机器人、电子电工等兴趣小组,做到因人而异,使学校学习气氛浓厚。

六、结论与反思

第2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面临春节假期长,生产安排基本满月的情况下,按照培训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工艺质量保障、操作技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最新管理规定宣讲等方面内容。其中分班、分批次完成全员培训6项,部分人员培训5项,培训总课时102课时。

在按照培训计划进行例行培训工作的同时,上半还额外增加了车间内训师微课制作培训,提高了培训师传授知识技能水平。为提高外出培训学习效果,从新修订《外出学习管理制度》,提高了外出学习要求标准,强制要求受训人员将学习成果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二次传授并纳入学习考核。为使“1458高技能人才”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培养提高,变更了部分针对“1458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方式,将部分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下达到班组,由所在班组制定更加高效可行的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车间组织了3D制图培训,受训人员强烈要求深入学习3D制图。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大家能够得到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学习,特邀请到行业专家为讲师,对大家进行预期5个月3D制图培训。3D学习人员也有前期的26人员增加到43人,较大的增加了车间制图技术储备力量。

上半年主要完成公司及行业要求的例行培训内容。在制定培训计划前,车间向各班组对后续培训需求做了逐一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车间员工提出许多小类别需求。为满足车间员工个体成长发展需求,下半年将大幅增加提出的小类、小团体培训,例如《Minitab软件统计分析工具的作用及使用》、《公文筐行测培训》、《PLC—TP1500培训》等,力争通过全年培训使车间全体员工技能、素质得到不同程度有效地提高。

第3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对培训需求的界定和确认

培训成功与否的秘诀是∶决定培训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培训计划的制定,完全是以管理者所认为的职工“应当”感兴趣的东西为基础,那么基本上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参加学习者的态度一定颇为冷淡。相反,如果培训计划是在经常了解培训对象的需要和兴趣基础上制定的,那么一定是个繁荣成功的计划。

许多人(包括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拿儿童教育的那一套,移用到成人教育上面来。假如对象是儿童,你可以命令他们学这些那些,“否则,有你好看的”!成人却是“有”东西需要“学习”,以便能够生存、就业、幸福等等,儿童基本上是强制学习者,如果他们不去学他们应当学的东西,社会就要惩罚他们。然而,成人却是自愿学习者,这就是说,如果他们不去学习他们应当学的东西,社会不会(至少是不会直接地)惩罚他们。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关键差别也正在这里,这些差别将极大地影响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然而,许多培训管理者总是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况是∶那些敏感的、有责任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感觉到自己企业的某些弱项,看到了培训的必要性;然后,在没有对培训需要作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就与培训机构商讨培训的具体内容,如课程、时间安排等等,并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为取舍的主要标准。这种过于急躁的做法往往导致培训效果的不理想。

这些管理者往往会很肯定地说∶我当然知道我们单位的需要是什么,否则也不会要求做培训了。若对这种自信加以剖析,就会发现问题出在以下几点上∶

一、对需要内涵的理解∶

“我们”当然要有“培训的需要”,但从效果上来讲,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培训什么的需要”,亦即“由需要引发的、明确的培训目标”。没有对这些具体内容的深刻分析,所谓的:“需要”就仅仅是笼统的感觉而已。需要必须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这是逻辑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以推测、而不是深入研究来实现需要的具体化∶

这些管理者在没有对企业内部的不足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选定某些认为要培训的东西。这里容易犯的几个错误是∶

本身学识、眼界、经验的限制;

对形势的误判;

不正确的假设;

错误的推理过程等等。

这样做出来的培训项目设计就很难有效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效果上难免要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从理论上的要求,还是从纠正实践中的常见错误出发,都要求我们十分重视这一步骤,不能草率对待,更不能省略。

设计年度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最基本的内容是∶为什么要培训?谁接受培训?培训些什么?谁实施培训?如何培训?把全年的培训项目完整地计划好后,培训工作便可开始实施。

首先要确定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

培训目标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可以结合受训者、管理者等方面的需要∶上述两方面的需要总是有差异的,但是培训目标必须妥善地加以揉合,以达到整体的满意效果;

管理方面的需要∶利用培训以改善管理、提高销量及利润;

受训人员方面的需要∶利用培训来获得以下收益,如较优越的感觉、较多的工资收入、较高的工作技能、较大的工作满足感、较强的自信、晋升机会等等。

其次,用来协调培训所需达成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培训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目标,这在理论上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践中常常被遗忘。如是这样,越是成功的培训,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越有破坏性。共3页,当前第1页1

第三,用来指导培训政策及其程序的发展∶

实施培训活动常常有许多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依照该活动对培训目标的贡献大小来做出决策,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四,用来规定主持培训的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目标是规定主持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来作为他履行职责的导向。仅仅抓好培训方法是不够的,常常会导致与初衷的偏离。

设计具体的培训项目,坦白地说,这是企业经理的一个弱项。要科学规划出培训的系统结构、需教授的课程单元、每个单元的任务、必要的材料和道具、完成时间的长短等,会令经理们相当为难。

为避免因个人能力和学识导致的限制,经理有一个很好的和现成的帮手,那就是专业培训机构。一般来说,有声誉的培训机构都能帮助企业进行培训项目的科学设计。这时,经理的工作就转化为对提交设计的审核。这样,通过发挥双方面的优势,使培训项目既有足够的先进性,又能确保为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度造。

培训课程的难易、繁简均影响培训的成效,所以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得不加以注意。要设计出合理而适宜的课程,应做好以下事项∶

一、课程的特性要求。

这要从四方面来把握,即

完整性∶指课程的内容、进行和程序要配合培训目标,使其具有完全性和统一性;

动力性∶课程不仅是变动的生活经验和活动,而且是动态的经验,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是参与的活动,而非强迫替代的学习;

联系性∶课程的联系性包括纵向的联系性和横向的联系性,前者指相同学科的衔接,后者指不同学科间的配合;

平衡性∶良好的课程必须注意不可偏重某一领域,以致不能帮助受训者作平衡的发展。

二、课程发展的程序。

课程发展的程序大致可分为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改进和课程评鉴四个部分,它们之间的次序是先有决策,然后再根据决策进行设计,研究讨论后再改进,最后,以合适的标准评鉴课程的效果。

三、课程涵盖的范围。

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造成课程间重叠现象及不易把握重点,过小则无法了解培训的整体内容。

四、课程流程的排定。

课程的排定须注意相关课程间的先后次序,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员有系统地了解全盘的培训内容。

辅助资料采购计划

当然,培训辅助工具不是绝对必需的,你可以不用任何工具而开展一个培训项目。但是,那是非常不可靠的,很难想象光凭一个讲座就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和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事主管应该为员工的不断学习提供条件和便利。

为什么要使用培训辅助工具?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有些人能够通过听一个讲座而学到东西,另一些人能通过阅读进行学习;还有其他人可能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刺激才能理解和掌握。你显然不能对学习者的单一学习能力期望过高。

辅助资料包括软件及音像制品、图书、模型及道具、实验及实习场所等,其中以前两类较为可行,且成本较低。图书是最为常规的培训辅助资料,一万元的经费即可购买500本针对性的书籍,足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培训软件及音像制品则是近期兴起的热潮,它以现代技术手段为载体,运用许多新颖的培训方式,帮助受训者高效实现培训目标,并为自助培训(SST)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极大地缓解了培训主管的压力。以“金典培训宝库”(trainingsoft.com.cn)为例,该套SST教程是国内第一套标准的培训软件,专门面向国内各类企业,选题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软件技术(VCD兼容)实现简单、轻松、高效的培训效果,培训对象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并提供“金典培训网”全程网上服务,不仅有专家组网上答疑,而且可下载包括培训策划案在内的大量资讯,帮助培训经理实现圆满的、人人满意的培训。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辅助资料的经费预算应控制在培训总预算的30%左右,若比例偏低则会明显影响培训的长期成效。共3页,当前第2页2

预算控制

对培训的预算,大多以员工数量或全年销售额定出一定的比例。常见的比例为总销售额的2%到3%,以5%为上限。对新公司、新部门,或新进人员较多的公司,预算会相对高一些;而平稳且有经验的公司,可相对低一点。

只有有了预算以后,才能按照实际需要和公司的培训能力,拟定出全年度的培训计划。

上述是预算的总体概念,落实到具体预算方法上,则又有许多操作上的经验和教训。常见的预算法是承袭上年度的经费,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变动。这种预算法的逻辑假设是∶上年度的每个支出项目均为必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下一年度里都有延续的必要,只是在其中的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方面有所调整。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按照这样的假设、步骤得出的预算,必然会出现下述不良倾向∶

每次开始作预算时,往往会以上年实际支出为基础,再增加一笔金额,巧妙掩饰后,作为新计划提交最高领导审批;

主持审批的领导,明知预算里“水分”,但因不能透彻了解情况,只好不问青红皂白,大砍一刀,随后开始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种“砍一刀”的做法,使有经验的人员有意把预算造得大大超过实际需要,以便“砍一刀”后还能满足需要,而那些老老实实者则叫苦不迭,只好明年跟着“学坏”。这样,不啻是鼓励下级欺骗上级;

终于预算确定了下来,但几乎人人不满意,钱花了不少,效果上平平常常。

这套方法虽由来已久,但人人都意见纷纷,认为必须改革,那么如何改呢?答案就是“零基预算法”(Zero-Base Budgeting, ZBB)。

零基预算法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彼得·A·菲尔于1970年提出,首先由 乔治亚州政府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后广为企业界所应用。零基预算法的编制和审 批程序如下所示。

在审查预算前,主持项目的主管人员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将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定量目标和非定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次序搞清楚,建立起一套可考核的目标体系;

在开始审查预算时,将一切活动从零开始。凡是要求在下一年度进行的活动或项目,都必须递交可行性分析报告,以证明自己确有存在的必要,并提交具体的计划,说明各项开支要达到的目标和效益;

确定出哪些是真正必要的之后,根据已定出的目标体系重新排出各项活动的优先次序;

编制预算,资金按重新排出的优先次序分配,尽可能满足排在前面的活动的需要,当资金紧张时,暂时放弃一些项目也是难免的。

零基预算法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数∶审查每一个项目是极其繁重的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颇为可观;安排项目优先次序难免相当程度的主观性。

零基预算法的真正意义在于把企业的活动与企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目标导向”,从根本上避免了“为培训而培训”的低效行为。

计划的批准与实施

一旦计划得以全面完成,下一个步骤就是报请领导批准。为了顺利获得领导的认同,在本系列之二“培训的策划”(《经济师》2000第11期)一文中,我们已给出了详细的指引,请参照引用。

第4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一、培训方式和要求

1、安全培训。每周三下午进行2小时。

2、技术讲课。举办培训班,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技术和薄弱环节对全体或个别班组进行讲解;由分场人员和各班长进行有关专业教材的讲课;聘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来厂进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全年共进行2次以上,每次4学时。

3、技术问答栏。各班每月进行一次,全体人员参加;班长、技术员由分场出题。

4、规程考试。分场按照安培部要求,进行《安规》考试和检修、运行规程的考试。

5、其他培训。参加上级单位和厂里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培训班等,力争组织人员参加设备厂家举办的培训班。

6、生产人员技术培训时间全年每人不低于40学时。

7、分场总培训率不低于80。

8、各班组要根据分场培训计划制定本班的年度培训计划。各班技术员要协助班长主抓好培训计划的落实。

9、本计划是分场总体培训计划,每月具体培训内容分场按月下达,各班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二、培训内容

1、交换机班培训计划

交换机硬件结构、各种电路板类型、作用、交换机软件的基本特点;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通信不停电电源;重要配、跳线方法;话务台启用;ISDN接口通路及用途、基本接口采取的传输方式;电话线路诊断;计算机知识和操作;配线架配线情况;光纤通信原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值班员熟悉掌握用户电话号码。

部颁《通信规程》、《电力通信服务质量标准》、《哈三发电公司通信服务质量标准》、《防止触电伤害》、《触电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安全生产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生产工作规程》、《通讯线路规程》、《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安全生产奖罚规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规定》、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2、微、载波班培训计划

模拟、数字通信原理;SDH数字微波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10G光端机原理及其运行维护知识;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学习选频电平表、振荡器、光功率计等检修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习心肺复苏法等安全知识。

《黑龙江电网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部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电网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装置通信通道管理规定》、《电网电能测量及电力考核通信通道管理规定》、《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3、外线班培训计划

检修工器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现代通讯新技术、新知识;模拟、数字通信原理;电缆接线方法;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掌握线路故障处理方法;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光纤通信原理。

组织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安全规程》、部颁《通信规程》、省公司颁《通信规程》、《通信线路规程》、《二十五项重点反措》、《安全生产法》、公司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三级控制措施、本单位和兄弟单位发生过的事故、障碍和反事故措施、其他重要规程规定制度。

4、检修班培训计划

第5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育培训;网络平台;管理

一、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构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

教学模块、管理模块于一体,为企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培训、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培训需求、培训规划、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培训课程、考试考核、成绩查询的网络化,也可实现员工在线技术问答、在线考试考核、在线竞赛、统计评估等一系列的现场培训及管理考核工作。

二、如何利用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1.企业员工基本信息库的建立

建立员工的基本信息库,并设立员工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注册和登录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进行学习、自测。各级管理平台的管理员可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注册、登录本级的管

理系统,并在其所管辖权限的范围内增加、修改信息或数据。建立企业每个岗位的培训标准,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岗位的培训标准,对应岗位的素质要求、岗位的资历要求、

岗位知识标准、岗位技能标准、岗位要求的年度积分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规划、培训计划等。

2.网络培训需求、培训计划管理

(1)根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岗位的资历要求、岗位知识标准、岗位技能标准要求,进行个人学习计划的设定,写出自己培训需求。

(2)班组可以根据所管辖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班组内每个人的培训需求编写出班组培训需求。

(3)部门根据本部门所管辖的设备运行与检修情况及各班组的培训需求制订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上报企业。

(4)企业汇总所有部门的培训需求,根据上级的培训计划、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的长期规划和企业的教育培训经费情况,汇总出企业的培训需求上报到上一级组织(分公司),根据分公司的培训计划和企业的培训需求生成企业的培训计划。

(5)分公司汇总基层企业的培训需求后,分专业下发到所属各部门进行审核,形成分公司的培训需求,上报集团公司,并根据集团公司的培训计划和基层企业的培训需求,制订分子

公司的培训计划下发到各基层企业。

(6)集团公司汇总各分公司的培训需求,制订集团公司的培训计划下发到各分子公司。

3.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资源共享

(1)在系统中建立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集团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改善教学中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可以在全集团内部共享,极大地节约了师资能源、培训成本,让更多的员工享用优质的教学。

(2)可建立企业集团内部不同专业、不同工种、不同级别的专业试题库,应用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训项目、不同级别的考试考核当中,可实现自动随机出题、也可手动选择出题,

既方便快捷,又提高了保密性。

4.员工在线学习管理

职工培训实行网络在线学习和考试。职工的现场培训大都采用技术问答、考问讲解、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形式开展培训。由于现场工作紧张,职工往往很少有集中学习的机会,

有了这个学习的网络平台,职工可随时上网进行答题,回答部门培训员的现场问题来进行学习培训。也可进行相关课程、问题的自测。部门培训员可根据现场实际――设备运行、检修情况、容易发生的故障、无法解决的难题、技术的推广等等题目挂到网上与大家共同讨论。还可进行定期的抽考、调考等考核工作。

5.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程管理

(1)教育经费管理:教育经费使用在线查询,包括所有参加培训的职工费用单、教材和办班用品的费用、教师讲课费等的流水账,以备查询和统计上报。

(2)培训记录管理:系统可清楚记载职工参加各种培训的情况,如学籍管理、培训类别、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单位、考试考核的结果、费用等等培训记录以备查询。

(3)培训积分管理: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考核、效果量化、挂钩联动”的原则,以教育培训管理软件为平台,实行员工培训积分化、培训活动量化管理。职工参加各种培训项目、网上学习培训情况及考试考核结果将按一定比例,换算成积分记入本人学习培训档案。

(4)培训证书管理:系统可记录所有特殊工种和需要取得资格证书的工种的取证、证书的有效期,并可随机查询和检查。

(5)培训成绩管理:系统可记录所有参加各类培训职工的学习成绩、考核结果,以备查询。

(6)教育培训在线统计:系统可在线、准确、快速统计教育培训各项工作的统计报表,如职工在职培训情况统计、人力资源基本情况统计、个人和部门积分达标率统计、授课记录统计、教育资源信息等等,掌握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展。

(7)各种培训项目和职工个人培训信息查询:可查询部门培训积分、个人培训积分、学习进度情况、学习成绩、费用等。

6.在线教育培训评价与评估

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培训项目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证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

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证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记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证结果。考证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证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培训项目或个人。对每一个培训项目,员工都可以在系统内发表个人和单位的意见,以便让管理者了解此项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依此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依据。

第6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本次培训研讨活动由英特尔资深工程师游骅先生和乔楠先生主讲,课程内容包括英特尔多核体系架构及相关软件工具(VTune, Compiler等),随之讲授 OpenMP, Windows Threads, Pthreads 等编程技术,着重介绍了如何基于多核体系架构进行程序开发,最后结合上机实验讲授了英特尔的线程工具,包括Thread Checker, Thread Profiler等内容及相应的研讨。这些内容对老师了解英特尔多核体系架构及基于英特尔多核体系架构的程序设计均有很大的帮助。

在谈到为什么要举办这次培训研讨时,英特尔大学合作部的相关人员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核技术和多核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英特尔公司通过对多核技术的研发和相关软件的开发来积极支持多核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英特尔通过设立专门的多核技术大学合作项目,包括课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来支持相关高校开发多核技术的教学和科研,更新现有课程,培养掌握业界先进技术的人才。这次‘基于多核体系架构的编程技术’的培训计划,仅是英特尔多核技术课程项目的一部分,英特尔在2007年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一些培训计划。”

在培训活动快要结束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老师,其中,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的一位老师说,“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非常大。Intel开发的工具的强大功能实在让我叹服。这次培训,不但让我对多核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一些多核编程使用的工具,通过实际动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多核的快速及Intel开发工具提供的方便。比如,我对线程的程序优化加深了了解,也掌握了VTune的使用。另外,这样的培训活动,也为我们同行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第7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一)内容广泛、实施复杂

酒店内部门众多、岗位繁多,不同的工种对员工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也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的员工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势必导致酒店的培训课程内容十分广泛,不但有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类型之分,更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不同的学科范畴。酒店培训课程的这一特点要求酒店在制定培训课程计划时统筹兼顾,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结合,因人、因时的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二)方式灵活、形式多样

酒店培训的对象层次复杂、类型多样,既有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线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类型的员工也由于所在工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另外,由于酒店是全天候营业的特殊企业,员工轮班、加班等情况普遍存在,要在保证酒店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实施员工培训课程计划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必须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坚持多学科、多层次的原则,实现培训方式的灵活化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进而实现预期的培训目的。

二、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缺失

作为酒店制定培训课程计划的依据,培训需求的有效分析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很多酒店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等并不是通过对受训员工的调查和征求意见结果来决定,而是由管理者主观意志而定。在忽视员工作为培训主体的同时,导致培训内容与需求不符,降低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员工参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课程计划制定和实施不力

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并加以实施,是影响酒店培训效果的直接因素。当前,酒店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培训计划与实施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将计划落到实处的魄力。其次是培训的内容和员工的需求相脱节,重常规培训而忽视个性化培训,重基础培训而忽视员工潜能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培训计划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第三,培训方法陈旧而单一,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员工年轻化所带来的对新的培训方法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培训效果打折。

(三)培训效果评估有待深入

很多酒店的员工培训工作以培训计划的实施为终结,后续对培训所带来的员工态度、行为、技能的变化缺乏相应的跟踪和测量,满足于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培训评估在整个培训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但阻碍了参训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四)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酒店培训制度尚不够健全,尤其是与培训挂钩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店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在已有的培训制度中缺乏科学论证,没有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员工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培训制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

三、提升酒店员工培训课程绩效的对策

(一)开展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科学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帮助酒店明确培训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酒店应借助多种方法对企业及其员工从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和培训的具体内容。在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分析的重点。对于星级酒店来说,通常可以从组织、工作和人员三方面进行。通过对酒店的经营、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从组织的角度明晰酒店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就工作的角度而言,可以依据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确定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使培训内容和工作实际相契合;人员分析的重点是员工个人能力、现有的技能水平等,评估员工的素质与其所在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从而便于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提升培训效果。

(二)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培训课程计划

制定、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酒店员工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培训效果是否理想。因此,酒店在制定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结合现有的各种培训资源条件,扎实而有效地将这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的软硬件。

基于培训对酒店的重要意义,酒店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保证培训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酒店培训的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及时更新落后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升培训场所环境;在软件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不光要保证培训经费数量,更要关注经费投入的深度,着力于岗前培训、文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等,多为员工提供脱产进修、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

2.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

一方面,要扎实做好酒店常规内容的培训。如基本的技能技巧培训、外语运用能力培训、对客服务礼仪培训等,保证员工提供合格的服务,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酒店业发展的趋势对培训内容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逐渐将培训的重点由原来的业务培训向员工素质方向转变。在重视员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员工素质拓展、潜能挖掘、职业生涯规划,尤其要注重员工管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训,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酒店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选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是目前多数酒店采用的培训方式。各个酒店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应给予员工更多的脱产培训机会。同时要特别重视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切实实现员工“一专多能”,以应对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现状。在培训方法上,可以将传统的视听法、讲授法、示范法等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加大网络培训力度,在提升学员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三)加大培训绩效评估力度

培训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参训员工的服务行为上,并进一步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高低,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纠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首先要采用灵活而合理的评估方法。酒店应根据培训计划中明确的培训目标来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当前,尤其要注意避免在评估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反应层和学习层两个层面,忽视对员工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一方面,要关注参训学员对培训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程度。迁移程度受到诸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技巧、员工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方面应采取系列措施,从培训课程计划制定、组织氛围营造、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提高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干预程度,切实提升酒店培训绩效,提高酒店经营效益。

(四)建立规范的培训配套制度

第8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培训 弹性培训制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师培训实践中,随着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饼干”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转型的初见成效,高职院校中逐渐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与不同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诸如新任教师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培训模式、“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等。以上培训模式主要是以解决或落实在职教师存有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为目标而实施的培训,在当前院校培训投入较小、教师个人培训需求差异化较大的情况下很难使培训效益最大化。

1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培训制提出的背景

1.1 院校年度培训计划难定,培训投入进退维谷。目前高职院校的培训计划是不够完善的,大多不是根据个人培训需求、学院教育教学要求按年度制定计划。因为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临时接到一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培训任务,规定培训内容、规定送培学员人数、规定培训费用,这些任务无法在上一年度纳入培训计划;教育部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一般都没有提前公告计划,有的也只是在5、6月份公布当年暑期培训计划;有些合作企业、教学软件及设备的供应商提供一些与实践相关的培训机会,时间、人数、费用不确定。以上情况加大了院校提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难度,没有较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投入进退维谷。

1.2 教师对学院组织的培训满意度差。学院组织的培训多数项目是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安排,部分是上级部门组织强行摊派,部分是教学分院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竞赛要求等寻找相关项目推荐教师参培,少部分是教师个人接到会议培训邀请函获得学院批准,培训受众面小、培训内容重合度高、培训形式单一,教师满意度差。

1.3 组织培训目标和个人培训目标不完全兼容。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引导下,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打造“师德高尚”、“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个人培训目标是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设定的,教师个人职业规划较典型的是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依此而制定的培训计划更倾向科研能力提升,有校外兼职打算的教师还会关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水平证书的取证培训。两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组织强调的培训个人看不到近期收益不乐意参加,个人想要的培训组织认为个人收益多应该个人买单。

1.4 个人对学院培训规划没有主动参与意识。由于一直以来学院的培训规划都呈不明朗、不稳定、不连续的状态,没有要求教师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个人对组织要求的培训就潦草应付,对自己需要的培训另外自己买单,造成学院培训工作效率低下、效果平平。

2 高职院校弹性培训制释义

教师可以从学院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培训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参加的项目。弹性培训制强调教师依照自己的需求,个人拥有“专属的”培训组合。另外,弹性培训制非常强调“个人参与”的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个人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项目。这个“一定范围”通常学院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绩效水平、教龄或专业定向等因素来设定培训组合和组合限额。

3 弹性培训制的基本操作

3.1 重视教师发展,从人员、资金上保证对培训的投入。随着中央到地方对高职师资培训的重视,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纷纷成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国培计划”。在这种大环境下,学院首先应加大对培训的资金投入,最好能固定学院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作培训基金,设定固定岗位、配备专人进行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

3.2 兼顾学院和个人发展需要设计“培训套餐”。根据谁受益谁投资、共同受益学院主要投资、不确定收益学院投资的原则,设计包含固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的“培训套餐”。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项目可以作为校本培训列入必选的固定项目,①教育教学法、②校内实践能力提升训练、③企业顶岗锻炼、④专业建设相关培训、⑤课程建设相关培训、⑥技能竞赛相关培训、⑦相关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取证培训、⑧科研能力提升相关培训、⑨学历提升进修、⑩学习考察等项目可以列入自选项目。固定项目先算出总预算再按参培人数算出个人预算,自选项目根据往年项目执行情况确定预算(取证类培训、学历提升培训费用预算可以根据受益原则减半),所有套餐项目都设定项目学时。

3.3 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类,设置“用餐条件”。学院在设置“用餐条件”前需对学院可投入的年度培训预算做到心中有底,再对师资情况做一次盘点,按以下类别列出名单: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兼任校内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专职实训教师、没有相关职业中级以上技能水平证书的任课教师、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未取得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院级以上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年度绩效考核末等。学院可以对应以上分类设定必须完成的培训学时、消费限额、必修项目、可选范围,对承办培训的机构资质做出要求,消费限额以内选定培训项目可以自购学习材料自学,根据提交学习材料酌情折合学时,但自学费用不能超过批准限额的30%,在个人套餐总体预算不超支的前提下,子项目预算可以互补使用。

3.4 简化操作程序,严格效果评估。学院可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选定当年培训套餐,一次性审批后在教学分院、学院培训管理部门、分管院领导处备案,培训预算款以往来账的形式预付给个人。教师培训工作原则上安排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要求11月底前完成。每年12月进行培训相关材料检查、当期效果评估、培训预付款结算等工作,当年培训预算往来账结零。学院严格培训效果评估,对照个人申请培训项目的承诺目标,不达标者或提交材料不合格者自费相关培训项目。

3.5 健全培训档案,关联绩效考核。实行弹性培训制要求建立健全个人培训档案,便于长期跟踪个人绩效改进情况与培训实施的关联。针对绩效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个人进行培训项目选择,比较培训项目完成前后绩效表现,评估个人培训效果、评价相关培训组织资质,作为下一轮工作改进的依据。当期培训的个人完成情况要纳入学院个人绩效考核体系,在当期进行考核奖惩。

4 高职院校实行教师弹性培训制的意义

实施弹性培训制有很多优点。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弹性培训制兼容了组织培训需求和个人培训需求,从而提高了培训计划的适应性,从制度上提高了教师培训满意度;其次,这种制度的实施给出教师培训限额和每项培训的金额,这样就会促使个人更加注意自己的选择,从而提高个人培训计划的质量,同时还会提升教师的公平感;再次,套餐计划给名师、带头人、骨干教师更宽松的选择范围、更高的培训预算,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最后,学院可以一改对培训工作不明不白消费的现状,可以控制培训预算,可以对每个培训项目投入和收益(相应学生评价、竞赛获奖、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改善等)情况进行投资分析,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教师弹性培训制在操作上也有一些缺点:实施初期可能导致行政费用的上升;培训管理人员协调部门较多、协调难度大、工作量很大;教师因对培训制度了解不够,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固定项目和上级分派项目控制不好,会造成培训成本的增加。一般来说,实行一项新的制度比沿用老制度要难得多,除了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还有很多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的非系统性缺陷。但是,教师弹性培训制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推进措施,作为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顺应了当今强化高职教师师资培养的潮流,在有效控制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兼顾了组织培训目标和教师个性化需求,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双赢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卫哲等.融教学实践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与方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

[2]曲中林.“巡培团”教师培训模式的构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1(05).

[3]吴强.基于教师专业化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1).

第9篇:软件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培训,空中交通管制员,民用航空、职业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V3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110-01

在我国民航管理中,空中交通的管制人员除了要确保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外,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扮演好空中交通的管理员角色。本研究课题以我国空管人员在培训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当前空管人员的培训现状,并结合当前信息化管理的大时代背景,寻求空管人员培训管理的新方向。

一、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的相关概述

1.空中交通管制

所谓的空中交通管制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航空器的飞行活动进行控制与管理,避免航空器在飞行中出现碰撞,确保飞行安全有序的一种空中交通管理活动。

空管行业主要的特点是有:安全是空管行业的生命线保障航空器的安全是空管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服务质量;空中交通管制完成需要团队来进行协作,合理安排人员调配及相关空管所涉及的事宜。

2.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现状

当前空管人员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管制员的培训缺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片面化;培训计划与方案的操作性不强;缺乏培训过程的监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够强大;培训仿真度不高。

管制员的培训缺乏管理体系。在整个民用航空领域目前均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培训管理体系。这就造成了在对培训进行管理中培训需求、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活动的开展、过程的监控以及效果评估这些环节上存在着内容的缺失与管理的空白。培训工作不能满足空管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空管人员业务的提升。

培训内容片面化。现阶段空管人员的培训内容的开展多是对政府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没有针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实际情况开设培训内容。而这些文件与法律、法规往往与实际操作相去甚远。这就造成了空管人员每年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训,但是并不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培训计划与方案的操作性不强。空管人员的培训计划与方案应考虑到空管部门的发展战略,并且要兼顾空管岗位的业务要求。当前空管的培训计划与方案只注重于完成任务,而忽视了任务本身,不能与岗位相结合,对工作的指导性不强。

缺乏培训过程的监控。在培训过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考虑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外,还要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培训过程的监控对于培训效果的把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避免培训效果的不佳状态。

培训方式单一。当前空中管制人员培训的现状可以看出空管人员的培训方式主要有课堂授课与模拟机练习两种方式。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对学生自我

培训师资队伍不强。空管人员的培训主要是有岗位的业务骨干来进行培训,这些培训团队并未接受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对空管业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相匹配。整体而言,培训师资力量不强。

培训仿真度不高。这一点主要针对模拟机培训,模拟机的模拟情况不足以反应所有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例如飞机调速过快、忽略人为接受指令后操纵的时间、忽略空中风向风速的实时变化,忽略飞行员接受指令时情绪导致的接受度影响。

二、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

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培训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归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空管的培训中,相关部门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空管的培训方式,不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培训本身就是为了提升人员的能力、绩效与技巧,而采取的培养活动。培训模式是根绝培训的各个环节与内容设置的培训模式。传统的培训模式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内容的开展,再到培训监督直至最终的培训评价的整个过程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企业管理都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针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培新管理上,也开始更多的关注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的信息化管理随之产生。

这种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在整个空管的培训中将信息系统引入其培训管理活动中去。这种管理系统的构建解决了传统空管的培训管理中存在的:管制员的培训缺乏管理体系;培训内容片面化;培训计划与方案的操作性不强;缺乏培训过程的监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队伍不强等问题。

三、空中交通管制培训信息化管理的构建

1.构建信息化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体系

构建起信息化空管的培训管理体系。首先,要构建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具体而言,管理系统就是建立起一个数据管理运行系统,对空管培训的计划、内容、方案、方式、监督与考核的全过程都融于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对整个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其次,在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有子系统都要链接到整个大数据中,实现全系统的把控。各个子系统能够相互间实现信息的交换与沟通,实现对该系统的全环节管控,以此来对整个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过程进行管理。

2.信息化管理的内容构建

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管理平台是空中交通管制培训信息化管理的体现。这个管理平台应该包含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计划板块、培训内容板块、培训人T管理板块、培训过程管理板块等板块设计。通过这几个板块共同实成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工作。培训计划板块主要是针对培训的计划进行管理,使空中交通管制培训计划的基础信息与相关资料得以被管控与跟踪。培训内容板块主要是对培训的课程、教材、题库、课件、资料库与练习库等数据库内容的管理。培训人员管理板块是对培训的教员与学员信息的管理,并对学院的培训状况进行管理。培训过程的管理板块主要是针对培训过程与效果的管理,通过空管的培训管理平台对培训人员的培训进度进行管理,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最终综合把控学员的培训效果并进行评价。通过上述几个板块的构建,共同建立起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管理平台。

3.专业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进行信息化的培训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参与才能够完成。除了在系统构建阶段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外,在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管理系统运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与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人员来实现,系统与数据库的维护与运行。在管理培训系统的使用中,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操作人员来实现对整个空管交通管制培训过程的完成。

此外,从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内容上来讲,我国现阶段交通管制的培训内容但因,师资力量不强。因此,在构建空中交通管制的培训中,还应该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更具有实践操作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要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的师资力量,注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圆满完成。

4.建立培训内容数据库

在空中交通管制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整个培训管理系统里最为重要的是培训内容数据库的建立。现有的培训内容多是一些政府文件与法律、法规的培训,针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的培训甚少。这些都是在构建培训数据库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构建培训内容的数据库时,空管的培训部门应该在其自身拥有培训内容与数据上进行优化与扩充。除了上面提及到的内容,培训内容的数据库还应该增设专业的空管操作技能的培训及培训方案。在实践中,关键的操作环节与内容都应该设立专门的培训热菔据库。

从管制员选拔到见习管制员的培训过程中,需要在机械理解记忆力、速度感知能力、空间理解能力、心算能力、注意力分配和警惕性等方面,逐项有针对性地对管制员进行提高培训。

每一项培训及相应考核在数据库中都建立专门的等级内容库,分等级递增进行,甚至可以引入淘汰制,以相应等级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这样即为管制员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训练平台,对管制技能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束语

民航运输安全是重中之重,空管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本文从信息化的角度对管制培训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旨在为下一步空中交通管制员队伍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中东,马力.空中交通管制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民用航空,2007(11)

[2] 金占涛,罗帆,霍志勤.民航空管安全管理现状问卷调查报告[J].民航管理,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