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经知识范文

财经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经知识

第1篇:财经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财经类人才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军周(1964- ),男,河南汝州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17-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如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等问题在高职高专财经类人才培养中也同样存在。需要加快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财经类人才。

一、高职财经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高职财经类人才是以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主,要求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强,有较强的核算、分析、应用和管理等实践能力,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适应不同岗位要求,从事财经和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财经类专业的岗位特点、人才目标决定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特征。

1.复合型知识结构。财经类专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知识,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指公共类知识,涉及文学、数学、哲学、历史、法律等方面,是适应职业岗位的文化基础,也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专业知识是财经类人才藉以形成专业技能,胜任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素质知识有助于拓展专业技能,主要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2.多元型能力结构。(1)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具有高水准的职业能力,很高的职业素质,很强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高标准完成财经岗位的工作。还要有思维分析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善于把知识、技能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完成工作任务。(2)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工作中需要协调各种关系,争取各方面理解、信任和支持,建立多方面合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形象。同时要善于在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中依靠团队的力量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财经类人才具备公共关系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要善于和各行各业、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流、协调关系、团结合作,形成团队力量。(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财经类专业人才必须能熟练使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熟练使用各种财务、办公、计算机软件,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

3.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财经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要热爱财经职业和岗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顾全大局、吃苦耐劳,具有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4.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不仅要“学会做事”,更应该“学会做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坚强的决心、顽强的毅力。

二、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对财经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岗位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1.体制机制更有活力。培养高职财经类技能型人才必须建立开放、多元、创新、高效的体制机制。办学投入多元化、人才培养多方参与、人才质量社会评价,构建对外开放、融合,对内灵活、高效,校企合作,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2.培养过程强化实践。实践能力是高职财经类人才的核心能力,要加强实践锻炼,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接近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去体验、锻炼,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3.专业设置贴近实际。财经类专业设置更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反映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开设新的专业。对传统优势专业进行改造,使其核心技能、人才规格符合新的职业标准。

4.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财经类人才培养标准要符合产业标准,就必须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有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专业课程要体现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标准。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要搭配合理,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用能力,又要技能突出、特色明显。

5.学制设置更加灵活。要使学生不断地从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多次反复,实行分段制、多学期、小学期等灵活学制,以适应产教结合、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

6.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财经类人才质量要合乎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教师也必须具备行业、企业经历,具备双师素质,既是教师又是执业会计师、审计师,既能上好课,又能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参与社会实践。

7.人才质量多元评价。财经类专业人才质量要得到社会认可,培养标准和目标必须符合社会、产业和企业标准,要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制度,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学科成绩,更要考虑学生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第2篇:财经知识范文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本在整个财务管理内容中所占比例逐年攀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出财务管理创新,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进程,释放企业升级与活力,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本文将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知识经济环境;企业财务管理;融资管理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将着重从财务管理目标、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工作内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以此来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已经向知识经济所转变,此种情况下,知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需要向更高层次所演化,即:经济收益最大化向知识最大化转变。一方面,企业管理者通过管理目标的创新来设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杜绝企业内部人员对当前财务管理目标产生的抵触行为,降低不利于企业发展、损害其他人利益现象发生几率。另一方面,则是将企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融资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企业在融资方面所享受到的政策更加多样,特别是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展,使得企业能够持续不断的从社会中汲取新鲜血液,满足其发展所需。就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深化融资管理的创新,特别是融资渠道的创新,从而打破原有银行贷款的束缚。所以,本文在关于融资管理的创新研究上提出了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现有的便利条件,开拓综合授信、信用担保贷款、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资本化融资等渠道,来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得企业从社会中融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利率水平的降低,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资金管理压力,继而更好地开展各个项目、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工作。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必然涉及到资金,而一旦资金流动,其风险就会随之出现。资金风险无法彻底根除,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由此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创新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依托当前高度发达的互联网,通过政府职能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牵头,搭建一个各方信息都能够及时得到共享与交互的信息平台,将各行各业的企业纳入其中,及时向其传达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内容,并对当前经济发展风险程度做出预判,继而为企业各项经济决策及资金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各种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方面。而无形资产,如:知识资本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忽视,使得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无法最大化发挥出来。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则是针对知识资本的深入开发与挖掘,促使财务管理从业人员关注如何将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二者有机结合、以更加合理的配给方式来分配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本、提高知识资本利用效率的方式及途径,引导企业如何科学、合理的参与到知识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分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于贯彻落实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而言扮演者不可忽视的角色。

五、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创新

原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工作内容及新管理方法的传授上,对于自身现代化财务管理人员的挖掘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力度。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则是需要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财务管理内容、工作方式传输给各个从业人员,继而转变其原有工作观念,使得企业财务创新管理各项内容能够顺利落实下去。此外,还应注重新鲜血液的吸纳以及自身具有战略眼光及发展潜力人才的深度挖掘。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工作来挑选出与企业发展目标及文化相匹配的人才,给予其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为二者更加密切的合作提供助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环境下要想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其现代化管理步伐,需要坚持做到财务管理目标、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财务工作内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创新,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当前各行业财务管理持续改进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彤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品牌,2015,14(06):43

[2]刘海娟.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02):146-153

第3篇:财经知识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使财经类实验教学摆脱了时空限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能够进行跨时空的交流和互动,进行自由谈论,提高了教学的开放性。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课后复习时不可或缺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料完成实验任务、阅读大量教学案例和学习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放的教学工具、环境和资源,提高了财经类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财经类实验室以计算机作为教学硬件,以专业应用程序和操作软件以及实验数据库作为教学软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流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媒体技术的应用

财经类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操作实验包括原理类、流程类和验证类,通常教师利用动画、视频、PPT、教学软件和计算机流媒体等进行演示和模拟,例如对企业的实际制造生产、运营管理过程或银行业务进行再现,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传统多媒体,例如视频和课件,具备实用性和直观性,而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媒体技术,例如模拟软件、实验软件及其集成软件,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多媒体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讲解层面,而现代教育技术则集中与演示层面,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经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构建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虚拟技术对现实的仿真效果良好,教师在财经类实验教学中利用虚拟技术能够进行仿真实验,创建形象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会计实验中,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井下集团企业的会计业务,并模拟不同角色分工进行会计分析、决策及预测、审计等实训教学,利用会计仿真软件,构建问题情境,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实际会计业务,并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思考和分析,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了教学目的。

3、互联网资源的应用

网络教学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进行开发、研究和综合实验,将教学和科研联系起来,是培养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项目群为核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文献阅读和专题检索,完成选修课程并充分掌握该领域的技术手段和问题解决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实验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在线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在线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总结

第4篇:财经知识范文

参赛的三位选手都是从各个班级中比赛挑选出来的,我,周恩翔,刘展我们三个代表我们503班去参加比赛,下午1:30分我们信心满满的来到比赛场地,当我们看到其他班级的选手时,我们的心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为了能取到好成绩,我们三个便进行暗中训练,每人出三道题,另外两个人进行抢答,之后我们把自己不熟练的地方又背了背,以防到必答题时答不出来。

没过多久,五年级全体师生都到场了,我看到这么多人来观看比赛,我的心又一次的紧张起来。比赛开始了,首先是每班的选手做自我介绍,然后两位主持人说了比赛规则,接着就进行着激烈的比赛,五一班的三位选手虽然都是女生,但是表现异常出色,拿到了第一轮必答题的满分——120!使全场惊呼起来。五二班的选手旗开得胜也拿到了第一轮必答题的满分。我们看到前两个班都拿到了满分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到我们班了,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稍有难度,只见刘展耷拉着脑袋,摇了摇头沮丧地说:“不会。”我们班的同学看到了,都唉声叹气的,周恩翔和我说:“包振威,这下完了,拿不到必答题的满分了。”接下来我和周恩翔都不负重望的答题成功,得了100分,而四、五班都出师不利拿了低分。到了第二轮抢答题,要求非常多,使我们都不敢轻举妄动。看到其他选手不是在主持人没有说完题目说开始就开始抢答,因此罚分,就是抢到题而又答错扣分,加上周恩翔每次都按得比别人慢,场上同时响起了欢呼声和哀叹声。此时此刻我们班的比分还是排在中间,看到别的班级的分比我们的高时我就心急了,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我要主动出击。于是我便接替周恩翔的位置来抢答,我耐心的听主持人讲完题目并说开始时,我便快速的按了抢答器,终于被我抢到了一题,我便把答案完整的回答了出来,刘展、周恩翔和我们班所有同学都兴奋地笑了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使我更有了信心,紧接着我又抢到了很多题,而且都回答了出来,使我们班加了很多分,高兴之余时我看到五班的分还是比我们班的高,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又变了紧张起来。之后我们班和五班的分数一直交替上下,使比赛进入到白热化,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五班超过了我们班……

最后比分:五一班120分,二班140分,三班160分,四班140分,五班190分获得了比赛第一名,虽然我们班屈居第二但我坚信,通过我们以后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勇夺桂冠!

第5篇:财经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财经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近十年,财经类高职院校的隶属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90%以上的高职院校脱离了所属的行业。面对财经人才的旺盛需求,财经类高职院校选择了从各高校挑选优秀毕业生担任专业教师的做法。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级财经人才十分稀缺,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从相关的财经管理部门引进优秀人才的做法受到福利待遇、身份编制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特别是有一定教学经验,且具有双师素质的财经专业师资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普遍紧缺,导致师资队伍结构失调,无法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已成为制约财经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懂专业、会操作的基层财经人才,对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财经类高职院校招生和就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供需两旺的状况,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随着生源规模的扩大和教师队伍新老交替,青年教师在财经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尽快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着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兴衰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分析

就财经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目前的整体状况而言,青年教师的自身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内部培养机制的局限和某些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都成为青年教师培养和迅速成长的制约因素。

(一)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从教思想准备不足。具有财经类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在毕业离校前,大多数人的职业规划并不是从事教师工作,选择从事职业教育的就更少。最后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但缺乏从事教师职业的思想准备,甚至还有“借房子躲雨”、“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随时打算寻找机会跳槽,所以,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三心二意、敷衍了事。

2.角色转换不到位。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创新意识较强,对工作充满热情。但由于刚出校门就踏上讲台,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化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同时,毕业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相对薄弱,教学技能不够娴熟,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3.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多数青年教师在求学阶段接受的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熟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以自身学习经历为参照物,重学科体系、轻实践能力,一味追求学术的“精、专、深”,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4.专业技能亟待加强。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在财经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从与财经相近专业的毕业生中录用,对财经行业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直接的认识和接触,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虽然有的通过考试获取了某些执业资格和职业等级证书,但没有接触实际工作,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难以实现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无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科研方面,他们也存在如何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服务与开发方面转换的问题。

(二)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保障机制。财经高职院校大多由过去财政系统的中专或经济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而来,同时,很多院校在升格后脱离财政系统归地方教育部门主管,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化,大多数财经类高职院校都经历了管理体制不顺、办学经费缺乏、人才引进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即使留在财政系统的院校,也存在管理过死、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僵化等问题,难以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大多采取的自然发展和自然适应的策略,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培养,青年教师培养的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导致其自我成长与素质提升的动力不足,甚至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2.培养和引导的力度不够。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角色转换、教学能力培养、职业规划等问题,需要院校各级各部门以及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财经类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意识还不够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开展有限、引导力度不够。而招生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师资严重短缺,急需青年教师马上顶岗,对他们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培养;同时,师资不足也导致大多数老教师忙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再加上财经类各专业知识更新快、变化大,老教师也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尚待提高。

(三)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但社会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认可度并不高,其社会地位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财经类人才,各行各业都加入到与财经高职院校争夺人才的战斗中,不惜重金挖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墙角”,以丰厚的待遇和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对青年教师形成一种巨大的诱惑,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和价值观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经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流失。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在财经高职院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身份、编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个人收入、福利待遇、未来发展等与金融等财经行业和企业相比差距明显;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觉得个人内心体验和诉求无人理解和体谅,发展无望,对职业发展失去信心和坚持的力量,最终选择离开。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关系着财经类高职院校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建立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担当起财经职业教育的重任,是财经职业院校在学院发展中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关心理解、增强职业认同感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青年教师顺利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具有财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刚跨入财经职教行列的青年教师,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关系到财经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社会竞争中的发展后劲。

大多数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教学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需要花精力和时间去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同时,由于青年教师也要面对个人的身份编制、福利待遇、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一系列令人烦恼而现实的问题。此时,他们的内心是焦虑的、痛苦的,如果对此视而不见或者横加指责,只会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丧失信心。因此,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要从专业或教学角度出发,还需要将其成长和个人的职业规划以及个人生活联系起来,使青年教师的内心体验与合理诉求得到理解和体谅,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他们享受教书育人的乐趣,提升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

(二)明确目标、制定职业规划

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不同层次、既可望又可及的成长目标,将有效提高他们的成长效果。目标具体落实在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它为青年教师提供详细的发展内容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青年教师的潜在能力,最终确定其发展重点。换句话说,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他们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的方面,也必将是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职业发展规划是有关实现青年教师职业目标的一整套行动计划,这一计划要以实际背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展步骤为内容,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客观性强、可控性好,从而使目标实现的几率大幅度增加。

高职院校组织青年教师制定并实现其职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上追求进步、业务上不断提升、技能上日趋娴熟等方面。教学方面从实习熟悉胜任称职优秀;双师素质方面以会计专业为例: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仅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也使青年教师感受到来自学院的深层关爱,体会到学院为他们职业生涯的终生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此举对于学院而言不仅有利于摸清青年教师的发展愿望、而且有的放矢的指导青年教师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这样的结合解决的不仅是策略、认识上的统一,而且是思想和情感上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可以增加青年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三)强化培训、提升职业能力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各种培训就伴随而来。首先是岗前培训,让青年教师初步了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理论和学院各项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其次是充分利用学院优秀中老年教师资源,对青年教师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从备课开始,到上课进行全程指导;三是学院联系安排,到行业和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实习,熟悉职业岗位,锻炼和增强职业技能。这种不间断的培训使青年教师能逐渐顺利迈过教学关、教材关和实践动手关,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合格教师。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工作的统帅,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渗透于教书、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中,为了更好的让青年教师理解和做到教书育人,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学院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担任班级辅导员,要学会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担任辅导员的工作过程,通过深入学生的心灵,感受育人的成功体验,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才具备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

(四)以人为本、完善管理制度

第6篇:财经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能源公司;财务管理;优化建议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已经来临,给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模式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能源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实现了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了传统资源依赖型经济向知识依赖型经济的转变,进而促进企业节能环保、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能源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过程中忽略对无形资产的利用

在能源公司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产权制度也更注重有形资产的配置,而忽略了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息数据资产、市场资本等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在当期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由以往的能源、资源竞争转变为科技、知识的竞争,而大部分能源公司还不能及时的转变观念,将无形资产的利用与配置纳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导致企业难以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当前的知识型社会、信息型社会,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财务信息化管理方式代替了以往的手工操作模式,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有了大大的提高。但调查部分能源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发现,企业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有一定的不足与偏差,仅仅将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管理系统看作是信息化建设,而没有将企业生产、业务交易、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实时显示在财务管理系统中,也没有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的高度统一,使的数据的来源、真实性等难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快速核对。

(三)能源公司缺乏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市场提出的要求,企业迫切的需要复合型人才来应对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与市场变动带来的诸多财务风险。然而,在目前,大多能源公司的财务人员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较为有限,缺乏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观念,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前瞻性的眼光,不能及时的预防与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问题。还有部分财务人员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与经验,但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熟练的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的财务管理需要。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重组企业资本要素,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

知识经济是当前及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能源公司要积极抓住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重组企业资本要素,将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人力资源与各种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充分发掘无形资产的价值,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资产利用率与资源最大化利用。

(二)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由于能源公司的产品、服务较之其他企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也较为繁杂,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产生各部门数据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传递滞后等问题。对此,企业要将财务管理模式由以往的分散管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建立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平台,实现企业财务信息与经营信息的实时化、动态化管理,将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产生的财务信息相关数据实时收集至财务管理系统中,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变动情况随时监控,也便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同时,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开展还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能够随时就某一财务问题进行核对与解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三)重视复合型财务人员引进与培养

知识经济背景下,能源公司需要树立知识化与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发展知识科技的观念引导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引进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与能力、能源产品与服务业务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财务软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术。另一方面,能源公司也要注重对老员工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定期为工作人员开办学习交流班,努力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财理念,不断地积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经验,制定适合于能源公司发展的知识理财计划,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惩戒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为能源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能源公司加强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建设,将科技知识作为决策导向,能够促进能源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与创新灵活性,对能源公司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娟.试论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51-151.

[2]汪海鸥.试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J].当代经济,2014(21):20-21.

[3]丁英明.知识经济下能源公司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4):47-48.

[4]梁蓉.浅谈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来提升企业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204-204.

第7篇:财经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地位凸显,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在只是以往单一的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同时追求相关主体的利益,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是因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使得单位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利益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要注意平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稳定企业军心,更好地促进发展。

2.资产结构变化加速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和最大竞争点,换言之,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时代,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结构,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飞速上升,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因此,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予以足够的忠实,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变更,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3.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

第一,网络时代,很多经济活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虚拟化,这使得各方面信息传播、处理以及反馈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风险。第二,信息传播的高速,使得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也得以加快,致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会来不及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第三,科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就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系列风险,从而加大了存贷风险。第四,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第五,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风险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4.现有财务管理理论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决策需要

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模式编写的,侧重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分析,较少涉猎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增值,因此,其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这一问题在企业实践中越来越明显。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

1.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多元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向多元化、纵深化的演进。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考虑有形资本所有者的最大化资本增值,政府社会经济贡献的最大化产出,更要关注无形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以及参与公平利润分配的权利。换言之,就是要将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转向企业“知识利益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在多元化的目标追求上着重突出“知识”的内在作用。

2.融资管理对象实现知识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融资的对象也有了相应的重点改变,把重点从金融资本转向了知识资本,由“融资”转向了“融知”,知识资本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才储备都可以一一量化为企业产权,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的空间,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多源泉、多动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3.资本结构实现优化组合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合理安排债券资本比例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发展的基础。重新优化企业的资本机构:首先,要重新确立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重关系。其次,要重新调整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层次、形式。最后,要重新确立知识资本的各种权益形式和期限结构,尤其是要确立人力本本的产权形式。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4.风险管理方法实现高效化

市场经济的机制客观上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且风险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在方法上实现创新性高效化。首先,要熟悉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并能有效予以识别与预测,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计量、分析、报告、控制系统,以便有效地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

5.财务分析实现准确性

财务分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析需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分析,要客观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

6.财务分配实现公平性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分配方式上确立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知识作为考量和分配财务利润的要素,实现财务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激励成员积极投入知识资本,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高振斌.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2006,(6).

第8篇:财经知识范文

关键词:实践角度 中职教育 财经专业 改革创新

1、实践角度下中职财经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财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负培养出实践能力比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实践角度下对种中职财经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具有必要性。下面我们进行详细说明:

1.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财经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对传授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程度。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去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主动理解记忆,这就形成了以考核成绩为评价依据的考评体系。这就使很多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实践角度下对中职财经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实践角度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利于突出中职教育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社会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就使得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意味着中职教育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侧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践角度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更加突出实践教学,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实践角度下中职财经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具体对策

在实践角度下,我们应该坚持能力第一的教学思想,中职财经专业应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侧重实践性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践角度下开展中职财经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具体的改革对策:

2.1、改变现有教学计划,明确实践课程

在实践角度下中职财经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课程改革,明确实践课程,充分保证实践课程的时间。目前中职财经专业主要以学科课程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结合,更易于展开教学。但是这种模式容易使理论和实际相脱离,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根据教学需要设置阶段性的实训课程和综合性的实习课程,主要目的是进行技能训练,实现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理论与实际的充分结合,使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综合实习课程主要是指一些社会实践和综合模拟实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2、把实践性教学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

实践性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一般课堂的实践教学、阶段实训和综合实习三个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这一思想,并构建与理论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财经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由于教学计划中安排课程实训时间有限,所以可以进行专题训练或者过程实训。对于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可以开展必要的毕业实习,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实践角度下的中职财经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效果

财经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实践教学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如银行、保险、税务、会计、审计等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确保学生实践实习的时间和质量。通过综合实习,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独立面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全社会要更加关注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取得更高的社会实效。

2.4、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体系,做好相关的考评工作

随着实践角度下中职财经专业的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考评工作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由于时间性教学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因此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考评体系。学校应该改变常规试卷的考试内容,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考核,相对增加实践技能的考核;同时还应该建立等级化的评价体系,学会建立计算机考评系统,减少考评工作的任务量,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实践角度下对中职财经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改革过程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学校必须从社会需要培养的人才目标出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进一步改善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玲玲.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2年53期.

第9篇:财经知识范文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tage, the specialty of market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has problems as follows: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than practical operation; lack double-quality teachers; have no outstanding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gent development. We propos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school of marketing specialty such as to form course system of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theory and practice, to impl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to make multiple channels go parallel, to construct staff of "double-quality", to accept the instruction of industry guidance committee, and to project the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uplift the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of finance and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of the professional operation.

关键词: 实践教学;营销专业;教学体系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marketing professional;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54-02

――――――――――――

基金项目: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课题“我院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号:2011KT15),重庆市教委高教处重点课题“工学结合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1202104)。

作者简介:余江霞(1975-),女,重庆人,副主任,副教授,从事工商管理、贸易经济、高职教育研究;胡仲胜(1967-),男,重庆人,院长,副教授,从事公共管理、高职教育研究;朱永永(1981-),男,重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研究。

0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但从学生就业与上岗工作的反馈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尚有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完善[1]。高职教育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职业性教育,在设置专业时须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及将来发展需要,要使此专业的设置既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就业需要,又有针对性地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结合[2]。

1 高职营销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两者的课时比例一般为6:4或7:3,即“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时的40%,二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个比例从理论上讲符合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都难以跟上高职规模发展的需要,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认识不到位,或抓落实不够,致使实践教学并未完全到位。除部分高职院校和部分专业外,相当一部分三年制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时数真正落实到位的约占教学活动总时数的25%左右,从而大大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功能与效用。

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也表现出与企业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多年来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够。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脱节、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不足也是制约实践教学发展创新的瓶颈[3]。

1.2 师资上,真正的“双师型”数量不足 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企业实践背景。教师不仅要懂得营销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熟悉营销实践的各个环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实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少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对行业、职业一定的了解,现场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教育能力不强[4]。

1.3 特色上,缺少“小而美”优势 企业需要的营销专业人才是在一定专业基础上的专业背景型人才,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差异化发展,没有形成特色优势。以重庆地区为例,重庆营销类专业的六个,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即在某一地区(重庆),营销类专业就显示出趋同的势态。以上的六类专业,市场营销、市场开发与营销、营销与策划专业可看作“大方向基本性专业”。其他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食品贮运与营销、医药营销专业可看作是“展示特色性专业”。这两类专业,均有多所院校开设,多数院校在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上基本只重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定位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或行业服务的专业化不够明显。

2 构建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对策

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个方面。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也就是应该在满足职业通用能力基础上,再强化学生的企业营销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针对当前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1 形成理、实并重的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 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营销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需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营销课程体系。同时,贴近市场需求,立足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第一,采用模拟市场、模拟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第二,建立导师制。建立一对一的学生――导师培训机制,专门针对实践课程的实施。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将学生送到商贸零售岗位一线,使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岗位工作。这就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实践课程实施的一条最根本途径。

2.2 多元渠道并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渠道是多元的,可以采用以下四类方式进行:第一,以教师为发展基点的“自我反思”模式。教师通过自学自培,将专业发展融人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并不断提高完善。第二,以学校为发展舞台的“校本培训”模式。各高职院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教师产教结合,以干代培;或者借助网络教学的远程教育形式让本校教师接触更多的高职教育信息;或者开展校内课题研究,通过教师的研究交流,加强理论学习,取得研究成果。第三,以高校为发展平台的“基地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依托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的,它为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培训的组织保障。第四,以企业为发展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2.3 由行指委进行宏观引导,凸显专业特色 “田忌赛马”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叫“错位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营销专业的设置乃至彰显其特色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应该遵循这一法则。针对目前高职营销类专业开设数量众多的现状,很有需要行指委的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已开设相关专业的各类院校根据本校特色专业及行业联系情况开展错位竞争。这样,既可避免院校同一专业的重复建设,又能积极发挥主管部门在各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还可以及时传达各院校建设专业的市场信息、指导高职院校合理制定教育发展战略。

3 实施保障

综合上文来看,重构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下的三个融合作为保障:

3.1 企业的营销工作与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相融合。

承接企业真实的项目与任务。在项目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做”。

3.2 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其未来岗位晋升的能力需求相融合。

对营销岗位所需能力分解为分项能力与综合能力,针对员工岗位晋升所需能力对学生进行递进式的能力培养,增强其职业竞争力,体现“授之以渔”。

3.3 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相融合。

通过在校内实训中心模拟训练、实际演练,进行产品品牌包装、价格策划等训练: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通过产品市场开发、促销等任务,来完成学生单项营销能力真任务、真环境、真业绩、有效益,体现“三真一有”。

4 结语

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文件无疑是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根本性转变的标志性文件。因此,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更新内容、优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营销人才,才能使之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2]章金萍.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与学生角色重

塑――以国家精品课程“营销策划技术”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