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模式 初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99-01

反思是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再次思考,也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思想的再探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入教学反思课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实践、探究与应用的数学学习目标,展开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一、加强问题情境反思,鼓励发散思维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反思课模式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以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与交流,并在问题的回答、总结与反思中,收获新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加强问题情境的反思,从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散性、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反思问题是否能真正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促进学结与归纳。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重点要教给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常用公式与方法。教师要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类比分析的角度,将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率问题进行类比,发散学生的思维。距离、工作量、部分量为一类量,时间、工时、全体为一类量,速度、工效、比率为一类量,学生在了解到路程=速度×时间后,依次类推得出其他实际问题的解决公式与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发散性、创新性,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习能力。

二、加强学用结合反思,立足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反思数学教学背景的现实性:是否立足于生活实际,是否以生活为问题情境,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发现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些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反思课堂需要重视的内容,加强学用结合反思,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拓展延伸,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设定“学校花坛面积计算”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学用结合的反思,展开实际问题解决探究。运用皮尺测量不同形状花坛的实际长度,并用表格记录下来,之后再根据一定比例,画出花坛的示意图,结合多边形面积割分方法,展开实际面积的计算,还要注意比例和单位的转换。通过学用结合,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三、加强学习过程反思,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性分析和探讨,重新思考教学过程是否人人参与,学生动手实践、思维与活动能否有效联系,能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发现与运用,掌握知识方法、技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操作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运用画图、模型拼凑等方式,将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再分析思维的正确与否。以“两边相等及一角对应相等是否全等”为例,学生可以运用反证的方法,借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棍棒模型,展开对SAS、ASS是否能证明全等问题的探讨。结合绘图、反证的思想,分析出在角为两边夹角时,能证明2个三角形全等,而角不是夹角的情况下,只有两个正三角形才能全等。通过这样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探究意识反思,鼓励探索创新

没有对未知的好奇心,就不可能探索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领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器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推理、总结与反思,结合“点与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类比推理,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创新地运用“圆心与圆心的距离”来推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由此得出相离、外切、内切、内含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进行数学猜想,进一步探究寻求证据,得出相关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角色

一谈起数学,大部分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枯燥无味。尤其是初中的数学具有抽象性,与小学数学的生活性相比,更显得索然无味。加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又有些叛逆的、强烈的自尊心特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此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认真仔细地分析授课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

韩愈在他的文章《师说》中谈到他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这种思想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影响了几十代人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认为教师就是教书匠,是孩子王、是搬运工,是知识的储存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学。

现在教学双主体的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者、活动组织者、合作学习者和共同进步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初中一节“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数学课,教师不是直接的把求和公式呈献给学生,而是循循诱导,从最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探索,以三四个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逐步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只负责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点拨,道而弗牵、开而弗达。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学设计前的必要程序,倘若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即使教师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的课堂教学,也像是没有灵魂的木偶在演戏。既不能起到对学生情感的共鸣,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看来,课前准备很重要。

首先,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研究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与之前学过的内容有何衔接关系。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这此前学过的相关内容了解多少,在这节课中能否与之前的知识有效的结合。最后要列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需要精讲,在什么地方需要着重提醒,在什么地方需要放手让学生试一试。

三、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一提起数学课,就感觉很无聊,学习的精神就会萎靡,学习的兴趣也是大打折扣。容易混淆的公式,一连串的数字符号,还有一些看着就很晕头的图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些比较新颖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比如,在讲有理数加减运算时,会涉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课本上常用的就是向东走,向西走的方式,期初学生还是能够跟上教师步奏的,若是多次反复,就容易出错。而有教学特色的教师就改用输赢比赛计分的办法导入。相比较东正西负的导入,青春期的更愿意接受后者。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在《学记》上就有这样的论述,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班级管理上手段,也是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绝密武器。在一堂数学课上,倘若教师能够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用通俗的语言讲一些相关的数学故事,学生们听起来津津有味,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数学也不是那么的枯燥了。

在课堂上,教师要是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一个证明题进行例证的话,学生私下里就会觉得这个教师好厉害,因而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课上愿意和教师探讨数学问题,课下也愿意和教师交流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而不是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亲近,不敢主动找教师交流数学习题,在和教师有不同意见时,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五、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课堂辅导

初中数学课尤其是几何课,表现出很大的抽象性,需要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花些时间构建解题答案。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于共性的问题,比如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采取普遍指导的方法。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难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解答。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适量地给出一些有挑战性的,属于跳一跳才够得着的题目,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探索。

着重要提的是对差生的辅导,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对待差生要一视同仁,挖苦、讽刺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课堂上的公开的负面的批评词汇,极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感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部分学生因此逃课、厌学,甚至记恨教师。

六、实行多元有界的评价方法

传统上只以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早就为人们所诟病,因此,必须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成绩时,既要注重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的进步之处。在教学目标评价上,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表现为考试成绩形式,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情况。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肯定他们优秀成绩的同时,劝告他们还得谦虚谨慎,不能因此沾沾自喜,骄傲不前。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表扬他正面的进步的地方,发现他的闪光点,使他们重新拾回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到指导者转变,让学生从我不太想学变得我想学、我会学、我愿意学的转变,让教学课堂从师讲生听到师生合作探究的转变,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从单一的成绩评定转向多元评价。相信学生的能力,配合学生的青春气质,使得数学课是一门有趣的课堂,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小歆.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把问题简明地阐述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最好用的。例如:在探索“足球”是多面体;并寻找它展开图时,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猜测,再从实际操作中归纳、总结。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

三、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的反思培养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作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在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通过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结合所解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2)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培养学生反思作业的解题过程,在作业后设计一个反思栏。

解题以后要养成习惯,多作反思,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做到能进能退,举一反三。

四、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学生

重视教学评价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人才。评价要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激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始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为了发展,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2)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新旧教学理念的更替,在教学中发生了众多的转变,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要注重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生活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的生活化,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让数学教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的状况,活化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具有生命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角形的身影。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个表率,让学生想象衣架是什么形状的,之后,学生有了方向,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始寻找生活中三角形的身影,纷纷列出了柜子的一角、剪刀的平面、相框等例子。在学生对三角形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塑胶棒制作任意造型的三角形,之后,让学生观察任意两条边与第三边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将数学教学变得生活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带进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中的变化与反思

1.数学课堂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依据教学目标与内容为学生创设的相应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能带动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纷纷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而有部分老师由于对情境教学了解不透彻,掌握不熟练,造成了初中数学课堂上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流于形式,过多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单纯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的意义变得极为薄弱,忽略了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新课标教学提倡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但是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注重情境创设的意义,造成本末倒置。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创设富有时代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将情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分组教学法的运用过于注重形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也注重通过学生的分组合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当成评价的重要指标。然而单纯依靠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而作定论,不与学生的讨论质量相联系,会造成学生假意参与的现象,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部分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时,过多地注重学生讨论的热闹程度,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在讨论中开始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白白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且教师在为学生制定讨论话题时,也存在指向不明、目的不明确的现象,造成学生的讨论也没有目的性,从而开始进行多种话题的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容易越走越远。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贯彻新课标中的“三基”理念,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贯彻与教学,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运用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贯彻教学思想,为学生设置确切的讨论话题,指明讨论目的,使学生的讨论科学有效。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与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与完善。教师对于教学的实践反思能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使其与时代相结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从彪.初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每一节的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要理解教材的意图,要根据过去已获得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思路,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如在图标的收集、地砖的铺设、打折销售等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去收集一些图案、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打折销售,在阳光下观察实物的投影形状等,使学生从课堂外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前的反思中还应用好生活题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然后选用好的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 问题要从生活到教材,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虽然在课前对教案已作了精心的设计,但是一定会存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也会有突发事件发生. 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而推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会高,从而失去个性,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 如:对于反比例函数y = ■,当x1 < x2时,它对应的函数值y1和y2的关系是 . 对于这道题目的讲解,如果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 >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讲解,很多学生会很迷茫,这时我就改变方法,调整思路,运用特殊值代入法讲解,学生顿时明白,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如对于“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条边是8,求另外两条边的长”这道题进行了一题多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周长为16,求出底边的长;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8,求它的周长;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它的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思路错误,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地继续下去,指导学生探索研究,使学生从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改正.

三、在教学后进行反思

首先,要反思教学中的所得所失,主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特色. 比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有没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如何,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主体,学生学完后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氛围如何等等. 通过得失比较,进行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设计,争取以后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能得到提高.

其次,要学会与别人比较. 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地走进同行们的课堂,尤其是那些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教师的课堂,以此为镜来对照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及时地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促进自己教学艺术的提升.

最后,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不是正解,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没有做到整体了解,并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和指点,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如一次作业后,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交流:“你对这次作业的感受是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作业完成后,你自己学到了什么?”等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反思中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业布置时要因材施教,优生除了做完书本上的习题外,还要加上一些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提高思考意识和能力. 而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不再加做其他习题. 这样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教学,让我受益很多,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我逐渐形成了自我反思的意识,使我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了许多,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之,当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反思,今天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充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在今天的教学中有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和调整,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起来,老师和学生在一天是不是感到愉快,有没有什么困惑等等. 只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再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成绩一定会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王仲英.反思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8(10).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8-02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那么应从哪些方面实现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构建呢?

1.做好课堂教学摘记

当前,老师讲学生听已成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听是远远不够的。要反思,就要有内容。所以学生就要先进行课堂简要摘记。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的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2.指导学生训练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课堂中的内容,都可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自己的行为的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如: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具体有以下五种方法:

2.1 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2 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2.3 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2.4 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2.5 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3.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后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1)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2)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3)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5)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一、要转换角色,给自己重新定位

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立的教学风格,也形成了不少恶习,比如,总感觉自己的课堂的主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学习新课改后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角色,重新为自己定位。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把课堂让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堂。

二、要善于使用全媒体工具,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全靠一张嘴、一支笔,使学生对原本有趣的数学课堂感到厌恶,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太枯燥,这样以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充分运用教具、实物模型、幻灯片、多媒体及生活实践案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枯燥的初中数学教材生动起来,让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示数学课的魅力。

三、教学中要敢于尝试,善于反思,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提升课堂要效益,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提高每个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自我检讨、自我批评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检测、自我纠错以及自我创新的能力。

2.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

经验需要积累,但也需要提纯,经验中也存在许多没有价值的东西,因此需要从经验中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就数学教学实践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3.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反思

在课堂学习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在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生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要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从“教”的角度看数学,教师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方法。对于数学概念,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做充分的准备,即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或解析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要把握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基础和发展的关系,使所有学生的能力普遍提高;二要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三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的时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必需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2)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都获得发展。知识——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概念、思维方法。能力——要提高学生抽象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应用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情感——要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过程。二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本领,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法去学习。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做学生有效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学生间交流与学习。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