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GIS;数字校园;校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27日
一、引言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学校设施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主要包含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校舍、道路等管线及公共设施。例如:要解决校园生活区的供电问题,首先要知道周边供电管线的空间分布、材质粗细,如果不敷设新的管线,是否超出现有管网的荷载能力,如果敷设新的管线,是否与其他管线发生矛盾,这些都需要管线的空间及属性信息。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查阅大量以文字表格形式出现的分离枯燥的信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随着GIS技术发展和“数字校园”建设,将GIS技术应用到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人文社会小环境中,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是高效管理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利用GIS技术进行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空间及非空间信息服务,在校园日常管理、规划建设、物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系统一般模式
“基于GIS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包含多层架构的复杂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以桌面和浏览器方式(Client/Server、Browser/Server)建立客户端。按照校园建设和管理现代化要求,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构建连结各相关部门和权属单位的数据管理中心,成为信息资源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设施和各类管理应用的运行平台,为校园建设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咨询服务,也为校园师生参与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载体。系统的一般总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图1)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广泛开展,大多数高校都已采用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辅助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对各类设施的综合管理。同时,也方便社会公众对校园环境信息的浏览查询,例如:某入学新生,利用该校园网站的校园环境多媒体导航系统,通过查询校园内指定起点和目的地,系统会自动提供定位路线,可选多条路线均以红色粗实线高亮显示,并推荐最优路线。社会公众、校内师生以及行政办公部门都逐步尝试并感受到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他们带来的便利。
三、存在的问题
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使用运营的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应用的广泛性受到一定局限。一方面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学校未建立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仍然使用传统手工的信息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已建立该系统的,有些仅涉及部分模块,必要模块的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管理和辅助分析决策效率。
(二)安全性有待加强。为了全面确切地展现校园面貌,很多学校都开放了基于GIS的校园设施管理系统的浏览功能,如果系统在数据以及用户权限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会造成数据泄漏,而校园中的很多基础数据属于保密数据,其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三)技术及数据相对滞后。一套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研发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运营初期,学校职能部门办公人员也需要有学习适应过程。GIS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校也会因为规划建设,产生管线、公共设施等基础数据的变更,如不及时更新,这些都会造成技术及数据的相对滞后。
(四)对集成性重视不够。受到系统开发时的多重因素限制,现有的该系统在设计时预留二次开发接口及辅助说明资料不全,使二次开发遇到很多问题。
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一)建设过程应统筹兼顾、分期进行。首先规划出分类管理模块和功能模块,然后逐一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未建立基于GIS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借助“数字城市”、“数字校园”建设契机,尽可能建立该系统,以实现校园信息管理的高效智能化。
(二)确保物理安全及逻辑安全。如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数据,其数据具有保密性,其查询、修改、使用等操作必须经过相应的授权才能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建立健全技术和服务制度体系。多数学校该系统的开发都采用招标形式,委托相应资质的公司完成,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有完善售后体系和售后服务方案的公司,且在保质期内免费提供软件升级。为确保数据动态更新性,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更新制度,特别是保证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管理,实现规划设计、审批、数据测量、入库的全程动态管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四)系统集成化。考虑到将来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和系统本身的顺利升级,若条件允许,设计者在设计时采用组件化的GIS平台构建信息系统,必须预留必要的现有和二次开发接口,保证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使数据不仅能在应用系统内流动,还能在系统间流动。
五、结语
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校园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校园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保障校园设施高效、安全的运转,为学校的决策和紧急事故处理提供依据。如果完善该系统的安全性、先进性、集成性和应用广泛性,势必使基于GIS的校园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发挥更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鹏,黄杏元,华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射频;智能;大数据;JSF
1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相关信息量在同步增加,学生信息、教学资源建设、在线教学等数据构成了庞大的校园数字信息,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的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数字化的推广和普及,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但使教学步入现代化,同时高校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系统、后勤服务等都开始纳入数字化管理。因此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的建设对于全面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校园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校园卡(IC卡),一人一卡,卡号编号遵循一个编号规则,保证每一张校园卡都有一个按某种排序为检索方法的身份卡号。学校通常按入学年份、学院和专业代号、班级编号、班级学生数来编出学生的学号,可以将此号作为校园卡卡号,这种编号方式使得卡号像人们拥有的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能够唯一确定持卡人的身份,保证校园卡的安全使用,教职员工也一样可以参照这种编号方式。该卡采用无线射频技术,为非接触式智能卡,因此可以降低IC卡的使用损耗。通过校园IC卡式可以查询个人的消费支出情况、学生收费情况等,方便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可以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掌握教师任职来的教学、科研情况,为职称评定提供确定而真实的历史记录;可以建立学生学籍档案,方便教务安排授课,学生选课、上机、电子阅览,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校园安全也得到保障;可以方便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上网、洗浴、健身、购物、图书查询等,体现出学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理念。
2数字化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传统的学生证、借书证、上机证、就餐卡、工作证等证件,功能单一,不便于学校管理者对校园各信息资源的全面掌握。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核心是利用非接触式智能校园卡作为载体,结合无线射频、电子、单片机、IC卡、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将原来散列式的纸质的信息资源整合成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并拓展其更多的功能,诸如交费、消费、考勤等,使得校园卡具有一卡多能的功用,解决了传统证件无法一证多能的弊端,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该系统在校园网络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将整个校园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的信息有机、高效地连接起来,使得校园各个方面的工作因IC卡的高效、简便而更加顺利。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有:(1)高速数据处理机制;(2)数据获取权限管理高度集中;(3)系统高可靠性;(4)数据安全高;(5)数据的一致性与共享性高。智能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1IC卡管理子系统
IC卡管理子系统是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提供IC卡的注册、发卡、充值、挂失、退卡、换卡、回收卡等IC卡本身的管理功能,同时系统还对IC卡终端设备进行管理,系统管理员通过该模块对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对用户的行为做必要的备份。
2.2学籍管理子系统
利用IC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实现学生证的功能从而代替传统的纸质证卡。对学生学籍卡片进行综合的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学籍管理子系统管理、学籍管理、报表统计、信息查询。能方便的对学生的自然信息、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综合评价等数据进行修改、增删、复制等操作;同时还能按用户需求设定条件进行接收、导出、生成、打印文字和图表等信息数据;提供多个变量的查询、查看方式。
2.3图书管理子系统
学生进入图书馆使用IC卡进行身份鉴别,门禁系统将对合法的人员准入。通过IC卡身份验证加强对图书流动的管理,实现借书、还书、续借及损坏赔偿等工作的智能化,减少人为因素的过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流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全校师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新书和自己想要借阅的图书情况,及自己过去借图书的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向图书馆建议自己所需书籍的购买。
2.4开放实验室系统
学校可以将开放实验室与计算机机房的使用情况上网,学生如果需要使用实验室可以先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预约,然后按系统设定的时间到机房做实验,进入实验室时只要把校园卡放在计算机房或实验室的读卡机上读一下,控制系统根据读卡机接受的信息安排学生可操作的机器,并记录卡号、起始时间等信息。学生实验结束后,将卡再放在读卡机上读写信息,系统会给出该学生一学期应该做实验的总时间,及已用时间。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所任教班学生的实验情况,并根据系统统计的结果,适时对实验教学计划做适当的调整。
2.5综合查询子系统
本系统查询功能是为校园卡管理方和持卡人在校园内的活动需求所设定的。持卡人只需将IC卡在读卡机读一下,输入密码,便可有选择地准确查询、查看卡内有关信息和历史数据等情况,便于持卡人随时与各服务方取得联系和帮助。同时,校园卡各服务方凭IC卡的权限,能查询持卡人的有关数据,掌握师生第一手的准确信息,以便于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更好地有效管理。
3系统表现层实现
校园管理系统的表现层是系统与用户发生直接交互的UI界面的逻辑。该系统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很多,不同的应用部门与人员的用户界面各不相同,因此要开发一个较好的用户界面比较难实现。用户表现层的核心技术是用户接口模型,即是UI模型。在这一层的开发中,通过使用特定的组件,开发人员不必直接写任何WEB浏览器代码如HTML或XML,就能够通过基于组件设置的等级对象来处理用户页面,而不必考虑具体的用户。现在在校生基本都有手机与笔记本,因此要求系统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系统设计时要求表现层与具体的业务逻辑相独立,系统中每个业务逻辑模块都不依赖于用户界面,使多种表现层形式(如多种浏览器支持,无线设备支持)等成为可能。在需要使用别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只需要修改对应的表现层的部分组件,对那些与用户界面无关的业务逻辑则可以独立地演变,不必受用户界面变化的影响。系统开发时,采用的表现层实现技术是JSF(JavaServerFaces),JSF是一种用于构建JavaWeb应用程序的标准框架。它提供了一种以组件为中心的用户界面(UI)构建方法,从而简化了Java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开发。JSF技术为开发基于网络用户界面的Java开发者提供了标准的编程接口API以及标签库。与Struts框架一样,JSF定义了一组JSF标签,便于生成和JavaBean属性绑定在一起的HTML表单。JSF的主要优势是它采用JavaWeb用户界面标准,按照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设计框架。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数据库清晰分离,便于对JSF应用程序的管理。为了准确提供页面对数据访问的JSF上下文,同时也为了避免对页面未授权、不正确或恶意的访问,通过设计一个前端“Facesservlet”(控制器)来负责处理与用户的所有交互。表现层实现技术如图2所示。
4“大数据”中心数据处理
智能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运行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处理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大数据量,因此在服务器端设计上对数据库的操作显得十分重要,当要处理的数据操作十分巨大,如果频繁创建数据库连接,频繁关闭数据库连接,则会引起效率低下,甚至引发系统崩溃。为了实现对大数据的快速处理,系统开发时数据处理模块利用一种Web环境下OLAP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此结构中将对象池技术和数据缓存技术结合起来,数据缓存用来存储历史查询结果,对象池则维持一定数量的对象。对象池技术可以减少频繁创建和关闭数据库连接,销毁对象所造成的系统开销,以提高响应速度和系统的性能,系统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对象池在用户、业务逻辑与数据缓存之间直到联系纽带,系统对用户请求转换成规模的需求,然后确定能够提供服务的对象,根据用户的需求查询,调用OLAP对象,对对象池进行遍历查找用户需要的数据,最后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实现方法是在WEB服务器刚运行时,把已经创建但还没被调用的连接,以创建时间为序存放到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调用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有没有闲置的连接,如有则接着做连接是否有效判断,无效则将该连接从空闲池中删除,然后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有效则把建立时间最长的连接分配给用户。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匹配的连接,则检查当前所建连接池是否达到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没有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直至找到匹配的连接。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
5结语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应用,必将给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文章所设计的表现层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智能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理论应用技术,系统开发运用的对象池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大数据对系统的实时访问需求,实现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目标方案,对系统正式实施与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者:刘宇静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徐丽.远程教学网络应用服务器端的体系结构设计[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25(4):82-84
[2]蔡昭权.快速数据读取技术的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19-21
煤场管理是电厂燃料管理的重要环节,介绍了三维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圆形煤场的应用推广情况,论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该系统的建设能提升煤场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煤场燃料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对煤场的库存盘点、掺配掺烧、采购建议、防自燃等工作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维数字化管理系统;圆形煤场;精益化管理;煤场管理;燃料管理
0引言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州公司)一期2台百万千瓦机组配套建设了2个圆形煤场,直径120m,煤场挡煤墙净高度17m,储煤量共36万t,足可供应全厂20d所用。投产后,针对圆形煤场堆存煤面积小、掺配掺烧难度大、煤场管理粗放等问题,开展了三维数字化煤场项目试点建设。项目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三维展现储料分布的位置、形态及煤质信息,为煤场管理提供了真实、高效、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基于莱州公司的生产管理要求,开发试用智能掺配、科学采购等指导功能模块,将煤场精细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1]。
1系统布置
三维数字化煤场试点项目搭建全时三维煤场测量系统和堆取料机定姿定位系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的煤场形态和堆取料机姿态位置信息采集,并通过组建的千兆光纤局域网络将采集数据实时传输回集控中心中央控制站,完成数据的计算、分析及应用。全时三维煤场测量系统采用3台安装在圆形煤场顶部检修栈道上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全天候自动扫描煤场储煤形态并构建三维模型,计算煤场内的储煤量。堆取料机定姿定位系统,包括堆料臂的俯仰、回转装置,刮板机的俯仰、回转装置,保证堆取料作业时的精确定位。中央控制站布置在输煤程控室,配置服务器、数据库、计算管理软件和接口软件,对采集的煤场形态数据和堆取料机定姿定位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同时与已有的燃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最终以虚拟三维和多维度数据标签的形式展现煤场动态的量、质、价、位、形信息。
2实现功能
2.1三维数据采集及存煤量计算
通过3台盘煤仪扫描煤场形状并构建三维模型,计算出煤场内的储煤量,并自动根据煤场作业导致的形态变化扫描后更新三维模型,得到不同煤种、不同时间来煤的精确存储位置和存量。以往采用Excel软件编制的煤场动态管理示意图,只能大致描述圆形煤场内堆煤的煤种信息和存煤位置,并估算存煤重量,准确度差,且所有工作必须手工输入,在每次存煤和上煤后都要进行更新,工作量大。采用三维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后,在每次堆取料后,系统自动进行盘煤,对煤场存煤数据进行更新并显示在系统中,较以往手工绘图更精准高效。
2.2堆取料作业范围计算
根据煤场的实际储煤分布及掺配用煤要求,自动计算出堆取料机取料作业范围,并通过直观的图形信息展现给运行人员,提高上煤煤种的精确度,避免掺配取煤出现较大误差。
2.3煤场储煤量变化实时监测
生产过程中,煤场的卸煤、上煤、转场等操作影响煤场储煤量及储煤分布变化,数字化煤场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煤场形态及储量变化。
2.4燃煤数据历史可溯
某一批次燃煤进厂时,系统可精确知道该批次来煤的具体堆放位置、堆放形态及质量。在持续的生产过程中,该批次燃煤的使用情况根据三维形态实际变化详细记录,当出现亏吨情况时可查询某一批次来煤在厂内的实际使用情况,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2.5堆取料指导
使用人员根据当前煤场分布情况、生产负荷需求、配煤掺烧方案制定出堆取料方案后,输入精确的堆取料位置,系统将该数据发送至位置控制终端,运行人员按照系统提示的堆取料范围进行相关操作,同时系统记录下该操作执行时间,用于同步匹配三维扫描数据,实现精确的堆取料操作及操作后的图形更新。
2.6掺配和采购指导
煤场的科学规划存储为复杂煤源储存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三维煤场动态测控系统实时测量的储量数据及关联的煤质数据,实现了不同煤种储存量的实时反馈,有效缩短了生产用煤采购计划周期,降低了安全用煤储存时间,减少了存煤热值损耗。另一方面,智能掺配模块提出了满足莱州公司锅炉燃烧特性及发电负荷所需的精确掺配方案,对所需煤种燃烧特性有了更全面的评估,为科学采购提供了煤种选择的依据。
3系统优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总结,该套系统主要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煤场盘煤管理工作
3.1.1使用前
(1)月度频率盘煤。(2)单个煤场盘煤耗时3h。(3)受堆取料机机械限位,每个煤场有30°的盘存盲区。(4)依靠堆取料机盘煤,影响设备使用效率,盘煤时不能工作。(5)煤场盘存结果只有形态和体积数据,没有关联性。
3.1.2使用后
(1)周期性或堆取料作业完成后进行煤场测量。(2)每个煤场测量计算时间5min。(3)无测量盲区。(4)不依靠堆取料机进行盘煤,煤场作业过程中可以进行扫描。(5)提供煤场过程数据,形态、体积、关联的相关属性直观展现。
3.2煤场掺配管理工作
3.2.1使用前
(1)定时人工绘制煤场储煤分布图。(2)人工画图效率低,实时性差,形状与分界面精确度较低。(3)内部储煤实际情况无法知晓。(4)掺配取煤依靠人工经验,容易取错,取煤量无法精确保障。(5)掺配效果无法真实评估。
3.2.2使用后
(1)依靠三维激光扫描仪自动、快速、精确绘制。(2)动态测量过程中,对于料堆的实时变化过程进行测量记录,实时、真实地反馈不同料堆的边界、位置和形态。(3)动态测量能够真实反映不可见的内部料堆分布情况。(4)可视化展示掺配方案,并指导运行人员进行精确取煤,异常作业报警提示。(5)能够精确记录实际上煤情况,计算不同煤种上煤量,为掺配效果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2-4]。
3.3煤场数据管理工作
3.3.1使用前
(1)人工统计数据。(2)各环节数据容易形成数据孤岛,数据关联性差。(3)数据统计分析困难,指导性和前瞻性差。(4)历史数据依靠人工查询。
3.3.2使用后
(1)数据自动入库,存储和统计。(2)通过各类接口实现了数据链管理,数据关联性强。(3)具有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为掺配燃烧、科学采购提供决策依据。(4)历史数据可追溯,实现了燃料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3,5-6]。
4结束语
三维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莱州公司试运行以来,根据电厂提出的实际需求,逐步新增完善各项功能,较好地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试用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煤场的精益化管理水平,也为后续智能电厂输煤相关系统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孙云峰.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夏季.火电机组配煤掺烧全过程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3]冯星林.H火电厂智能煤场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马爱莉.三维重建技术在数字化煤场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1.
[5]黄立新.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前景[J].华电技术,2016,38(9):56-58.
智能病案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高速扫技术、海量存储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将各种病案原始票据文档资料转换成电子影像信息,存储并编目,建立起现代化的文档资料中心,实现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根据客户输入的各种查询条件,将相应的原始文档票据资料的图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可以按任意比例打印还原、调用和其他工作,便于。最终实现电子影像文件便于保存、携带、管理、使用和备份,构成统一的信息平台。
病案智能管理系统由病案影像扫描扫录入、病案录入审核、电子病案管理应用三大部分组成。病案影像扫描扫部分由高速彩色扫描仪和病案录入编目工作站组成。运行在录入工作站上的软件获取扫描后的影像文件,负责将各种病案材料转化成电子影像,并建立相应的编目信息。病案录入审核是建立一个病案审核工作站对录入的病案进行审核校对,以减少录入人员出现的录入错误,更加系统规范地建立起病案编目信息。病案影像管理应用部分主要是在管理服务器和大型存储设备的基础上,完成对获取影像编目的建立、影像管理、海量存储、及对用户特殊需求的开发支持,并根据病案管理系统的编目信息实行灵活的查询检索。
1 病案扫描的优势
第一,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纸质病案只能依靠人力在病案库里逐人、逐号查找,费时费力。病案数字化以后,只需在系统中键入相应的索引字段,在几秒钟内就可以把成千上万本的历史病案搜索出来,并且可以准确地统计出所需要的数据,使工作时间由几十分钟、几小时缩短为几秒钟,大大提高了病案室的工作效率。系统强大的检索查找功能也可以使查阅准确性大大提高。
第二,实现资源共享。多用户可在局域网上同时调阅同一份病案,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三,提升病案价值。数字化存储后,可以明显提高病案的使用率,医疗、教学、科研、领导决策和法律咨询等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即时获取,最大程度体现了病案存储的价值。
第四,管理更完善。扫描之后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网络,根据管理使用权限,可以安全、迅速地传输到所需之处。所有的操作过程都产生日志,对数字病案的使用权限控制到数字病案的每一页面,确保病案安全性。
第五,存储更安全,验收后的完整影像及数据都有备份,均可制作其副本并异地保存,遇上自然或人为灾害(如水灾、火灾)也保证病案信息不丢失,安全性大大提高。存储在硬盘或网络存储设备上的历史病案影像,可以多次读取而不接触原件,充分保证历史病案原件的安全性。
第六,门诊、手术医生可以及时看到再住院病人的历史病案,通过系统软件,医生给再住院病人看病的同时可以迅速通过HIS或LIS等系统调阅到该病人历史病案的某一页或某一段的影像。
第七,通过微缩技术及无纸化解决方案,使电子签名与电子病历合法、安全并具有法律效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对电子医疗记录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版)》的规范要求,对电子医疗记录进行病历版式处理,并对电子病历进行防篡改加密,保存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符合病历管理规定的、不可篡改的电子病历,从而实现病案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病案室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2 数字化的意义
与传统的纸质病案相比,数字化病案有以下优点:第一,数字化病案能有效解决了自然损坏给历史病案带来的不可补救的破坏,可以通过打印的方式来还原;第二,极大地方便医护人员对病案的调阅,有利于医护人员提高治疗水平,总结经验和学术交流,早日建成数字化医院;第三,降低病案的管理成本,减少病案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第四,为病人、医保、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通过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逐步收回投资,不仅不再成为医院的负担,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 国内电子病案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系统;电厂燃料管理
前言:燃料成本占据总发电成本的约70%,即燃料管理在电厂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当代电厂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摒弃传统的燃料管理理念,以数字化管理系统运作形式实时更新燃料管理数据,且注重精准反映掺配烧、煤质、煤损失等数据,由此来实现高效生产经营状态,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基于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背景下电厂燃料管理路径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燃料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设计
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从硬件体系结构角度来看,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布设过程中,应注重采取B/S结构设计方法,同时配备IIS服务器工具,从而由此实现对系统运作状况的维护、管理。同时,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应注重将硬件体系结构划分为系统应用服务器、客户端、电厂服务器三个组成部分,且在电厂服务器运作过程中实时反馈燃料管理数据,同时提供统计查询功能,由此便于燃料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全面掌控到燃料管理状况。此外,在客户端设计过程中,亦应注重采取B/S结构设计方法,且完善系统操作、访问功能,由此满足用户信息获取需求;
第二,从系统软件功能角度来看,为了推动煤场趋于数字化管理状态,在数字化煤厂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凸出“智能化”管理理念,满足燃料管理需求,应注重在软件功能完善过程中以煤方案、煤计划表、煤报表等形式对堆煤温度、存煤数量、管理煤船、煤装卸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由此来便于燃料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设计有助于提高电厂燃料管理水平,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二、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视角下电厂燃料管理路径
(一)制定电厂燃料工作计划
在数字化煤厂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工作计划的制定有助于满足煤场的可持续运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高效运营状态,要求电厂在燃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并成立数字化煤场管理项目小组。例如,某电厂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推动下,即制定了数字化煤场管理项目计划工作表,同时在工作表完善过程中将其划分为:准备阶段、启动阶段、确定重点、方案分析、最终评估五个阶段,并注重在工作阶段划分过程中将时间进度分别设定为2015年5月份、2015年5-6月份、2015年7月份、2015年7-9月份,2015年9-12月份[1]。且确定了各阶段工作内容,即在准备阶段,要求企业领导及生产人员参与到数字化煤场管理工作中,搜集相关资料。而在最终评估阶段,为了打造良好的评估效果,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对数字化燃料管理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从而综合评估结果,制定改造方案,最终由此打造良好的数字化煤场管理空间,提升整体燃料管理水平。
(二)培训数字化电厂燃料管理系统业务
基于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导向下,要求当代电厂在燃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完善系统业务,即:
第一,入库管理,即在数字化燃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完善入库管理系统,如,数据采集、日志查询、数据归批、入库综合查询等,同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完整性,应注重从火车煤、汽车煤、水运煤、皮带秤等层面入手整合采集数据,且在入库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遵从入库管理流程;
第二,煤质管理,即在煤质管理系统业务处理过程中,首先应注重从采样、查询角度出发,采集燃料样品,同时注重遵从二次采样原则,并注重将样品数据,即入厂、入炉、二次抽检等信息输入数据库,由此实现对煤质的检验,达到最佳的电厂燃料管理状态[2];
第三,煤场管理,即依据数字化管理系统信息,动态化观察煤场运营状况,并注重对燃料数量等进行盘点,由此实现对燃料的科学化管理,规避燃料短缺等现象的凸显影响到电厂的正常运作。
(三)加强数字化煤场管理设备改造
在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的推动下,对煤场管理设备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础上,要求当代电厂在燃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对新型煤场管理设备的引进,如,运用MFC600L型号的立式结构破碎机,从而保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以翻转90°形式对其进行检修,规避设备运行故障等问题的凸显,满足数字化煤场管理需求[3]。此外,在数字化煤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引进型号为MSW500的缩分机,且取消传统设备设计中的定位轴承,以法兰盘连接方法来满足燃料管理需求,并就此简化设备清理工序。另外,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为了提升整体设备检修、维护效率,强调对LGJ-42-LZ-00下绞龙输送机的运用亦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由此来提升整体电厂燃料管理水平,达到最佳的燃料使用状态。另外,基于数字化煤场管理模式下,应注重引进激光盘煤仪,即以激光测距技术优势,测量煤堆数据,并将其数据以空间坐标形式呈现出来,反馈至PC机,由此求出存煤体积。同时,在激光盘煤仪盘煤过程中,亦应将测量数据置入到Windows环境下,并绘制煤堆立体图形,最终实现对燃料资源的高效管理。
(四)实施数字化煤场管理
基于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视角下,为了提升整体燃料管理水平,亦应注重实施数字化煤场管理环节,即在煤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系统分层管理功能,将煤场划分为若干个段位,同时注重在段位划分的基础上,从上高、下高、存储量指标角度出发获取每批煤动态数据,并注重实时跟踪各段位煤存储量,由此来实现对燃料的动态化管理。此外,在数字化煤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以日为单位对煤场进行动态化管理,即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实践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煤场形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段,同时注重依据段数填写每段初始存储煤量、化验数据,且实时观察取煤、堆煤状况,并注重以图形化形式将煤质数据、堆煤情况等数据反馈出来,由此达到科学化煤场管理状态。另外,在数字化煤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自动生成每月煤场盘点数据,以此达到动态化燃料管理效果[4]。
结论:综上可知,在电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传统的燃料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运营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电厂运作实力,要求其在燃料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引进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并注重从实施数字化煤场管理、加强数字化煤场管理设备改造、制定电厂燃料工作计划等层面入手来迎合数字化管理需求,达到高效性燃料管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姚晓明.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在火电厂燃料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12(03):21.
[2]马震.浅议燃料管理数字化管控平台标准化实验室和数字化煤场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35(21):229.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教学;硬件架构;安全体系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各大专院校的教务工作中。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将教学管理层次不断提升,还可以全方位地改善学校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校园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平台——实验教学系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1平台硬件架构设计
合理的硬件架构设计能使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基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特性,在硬件架构方面,充分考虑到平台的使用性能、可扩展性等因素,具体的硬件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两台服务器必须是高性能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各自虚拟化实现出两台虚拟服务器,作为数据的备份服务器,通过这种配置形式来进行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此外,数据的存储需要采用分布式的部署方式,各服务器之间通过光纤来进行互联。上图所示的架构设计方式具有如下优点:(1)传输数据的高速性。通过光纤来实现互联网、异地志愿服务器、服务器和光纤存储这四者之间的网络互联,光纤链路连接的极速传输使得各硬件见的资源共享速度得到快速地提升,效率也有很大提高。(2)高安全性以及强大的容灾和备份能力。任何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备份的问题,在B/S模式下,一旦服务器数据超负荷运行发生“崩溃”,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如果服务器的数据丢失,通过配置的备份服务器可以最快地还原应用数据,框架中通过虚拟化技术配置的虚拟化服务器即可实现数据的备份,是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如果网络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资源的丢失,可以在虚拟化数据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恢复。而且两台数据备份服务器确保一台发生故障崩溃时,还有一台可以正常运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除此之外,异地的资源服务器上还存储有数据的备份,多种数据保护机制的结合使用确保系统应对数据损坏及丢失情况时仍然能正常地运行。(3)存储的高扩展性。因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非常庞大,相应需要存储的用户信息和信息资源数据也是海量的,所以系统的存储介质必须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的。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存储扩展的容量限制时80%,一旦超过该限制,就需要立即对增加系统的存储容量。上图所示的硬件平台方式中,存储的扩展比较简单,在服务器端增加硬盘即可。
2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各大专院校的内部网络通常进行学校日常工作事务的处理,有很多教育政策文件、领导阶层政府任职信息都具有很明显的敏感性。此外,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与学生权益、学生数据安全都有很强的关联性。更而甚之,与学校的利益、校园安全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等都有关系。本系统所处理的所有校园内部数据,抛却有关于敏感的教育政策信息之外,还包括师生隐私的信息,包括学生身份、手机等安全信息。因此,保证系统网络安全,防范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的攻击,建立有效强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环境要求通过已有网络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配置,使其具有如下特点:安全区域被严格划分,内外网连接处必须要确保安全;安全认证、鉴别、用户授权和数据加密机制必须存在;实行网络监控以确保服务器的安全。要学校内部信息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落实;定时地进行网络安全漏洞的检查并及时修复;实时监控网络的情况,是否被入侵,安装杀毒软件,防毒于未然;建立紧急事故处理机制,事故发生时可最快解决。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采用的安全防范策略如下:(1)系统采用防火墙技术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目的是保障网络的信息安全。防火墙通过在要设置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部署相关障碍,禁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所有资源的非法入侵,同时也禁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以造成内部信息的泄露。为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设立的唯一通道,设置防火墙只是其中一种方法。如果没有设立防火墙,则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安全防御软件或系统,并要定期检查。缺少了防火墙的第一道防护闸口,每个主机都处于被直接攻击的范围之内。通过防火墙,可以滤掉不安全的服务,防止外部网络的非法入侵,可以隐藏一些敏感信息,防止攻击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系统防火墙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网络防火墙,主机防火墙和中心策略服务器。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2)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监测实现对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的扩展,可以提升系统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很好地完善了信息安全的基础结构。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来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定义的规则对它们进行分析,以查看网络中是否存在与安全策略相违背的行为或者遭受到入侵的现象。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可以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即时保护。(3)在诸多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中,密码是保护信息安全的较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而且居于技术的核心地位。数据加密的使用使得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会相应的提升,而且对数据的完整性也有相应的保证。通常情况下,加密算法、明文、密文及密钥多层完整的数据加密系统。其中,加密及解密的过程是由密钥控制的。而且密钥会决定加密系统的安全性,而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加密算法。由此易知,密钥的管理工作必须要谨慎、安全。所谓的数据加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明文转变为密文的过程。其中明文表示的是初始的数字信息,密文表示的是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字信息,它们之间的转换是以加密算法为依据进行实现的。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加密对象主要是传输中的数据流,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及端到端加密是数据加密的接种主要实现方法。本系统采用严格的端到端加密技术以及DES加密算法。系统是由100%的Java代码编写,传输数据是二进制数据流,这些二进制数据流在发送端被加密,在接收端解密,中间节点处的数据并不是以明文的方式而存在,中间过程没有解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和篡改,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密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4)系统的用户注册方面,鉴于安全性考虑,采用用户名重复检测机制,检测用户名的可用性;另外,输入的用户信息会与系统用户信息库进行匹配,成功后方能顺利注册。注册界面如图4所示。系统用户注册模块主要包括注册信息的获取和注册两个步骤。步骤一:注册信息的获取主要实现从用户在注册页面输入的注册信息中提取出具体的取值,将它们赋值到相应的变量。步骤二:用户注册主要是根据输入的注册信息,与已有的用户信息库进行匹配,如果用户名已经存在的话,则返回进行重新注册;如果前后两次输入的密码不一致的话,也无法注册。(5)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系统登录模块,如图5所示,采用JSP+AJAX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确保平台用户的安全浏览,登录模块输入信息检查、用户名存在检验和用户名和密码匹配检验等方面。其中,当输入信息检查主要是检查用户输入的信息有没有缺失,如用户名缺失、密码缺失等。登录信息验证主要实现对输入的用户名判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进行密码与用户名的匹配检验,否则,报出相应异常信息。用户名和密码的匹配检验是通过检索用户信息库,进行密码与用户名的匹配检验,如果匹配成功,即可顺利录成功,否则登录失败。
3总结
合理的硬件架构设计能使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良好的安全体系设计为学校日常工作事务的处理和诸多教育政策文件提供重要安全保证,本系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马骏.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肖云.基于SpringSecurity安全的Web应用开发.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质的深化改革,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给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得到迅速地发展壮大[1],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构建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新的管理模式。不论是加强质量监督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还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从业人员素质和行政服务质量,都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其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首选[2]。
1 滨州市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现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检测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检测机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工作类型从 单一到综合,检测内容不断扩大,检测手段不断提高,检测装备和检测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检测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滨州市各质量检测机构均采用了检测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提升了检测机构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大大减少了产生掺假检测报告的人为因素,提高了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确保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真实性、公正性。
2 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的基本情况
检测机构的信息化是实现检测数据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的基本保证,是实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的重点。要实现检测过程管理全部信息化,必须要求检测机构全面推广使用管理软件,努力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同时,检测机构信息化的实施,能使质量监督部门及时了解当地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处理质量问题,不断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滨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在实施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通过各种管理与县区站保持联系并督促其信息化管理进程,但是由于目前新的检测系统投入使用时间较短,数字化管理要素类别相对单一,不能进行完全整合,不能对资料员、送样员和见证取样员进行落实管理,以及在试验室内部审核及资质认定过程中,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进行资料收集等,所以,尽快建立一套完整、准确、智能的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测管理系统,可以使检测信息准确无误进行传递,增加数据准确性、及时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人为失误。随着检测行业的市场化,检测市场竞争越来越热烈,因此,检测机构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是确保检测机构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3 滨州市工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实质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信息传输设备对管理对象的信息进行采集、归纳、整理、分析、处理形成管理性信息,避免了现实过程中书面资料传递和保管过程中的障碍和盲点,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将管理过程映射在数字平台上,更准确的直观再现管理过程的每个细节,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2]。在建立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同时,还应在深入开发现已安装从业人员指纹识别系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推进电子文件签证系统、文件资料集中收集系统和质量监督检测网站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数字化管理系统。
3.1 继续推广资料员、送样员和见证取样员等从业人员管理系统
目前,滨州市质监站已将滨州市内三大员以及监理从业人员指纹信息录入管理数据库,接下来的委托送样过程中,将全面推广使用人脸识别设备,同时,各工地已安装指纹机,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份识别以及监理人员工地现场到位率。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每年一度的培训以后,要确保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库明确化,即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一旦明确,其注册从业单位、从业岗位、负责的相关工地将逐一进行储存显示,避免了从业人员的盲目和不规范的从业单位变动。同时,也有力的打击了见证取样送检不规范、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专业户等不良现象[2]。
3.2监督检测数据互通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滨州市质监站在监督工作方面,已建立起监督管理系统,同时,每季度通过省总站监督统计平台及时上报统计信息,众所周知,质量监督工作和质量检测工作密不可分,检测机构及时、准确的向监督部门提供工程相关的合理明确的检测数据结果,是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最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我站的检测数字化系统中,第一,能够为委托人提供网上委托、网上查询报告业务,同时,每个委托人有唯一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在确保委托人信息不外露的同时能够保证其在被授权范围对所涉及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及时查询。第二,在检测系统中,每月可通过系统对检测业务量、已试验数量、合格数量、未发报告数量以及不合格数量进行自动统计汇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对检测信息化系统进行完善,与监督系统相关联,工程项目分配至责任监督人员后,实现检测数据与监督档案号相关联,例如,该工程项目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检测结果或结论时,由系统自动生成文字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负责监督人员。
3.3 建立完善起资质审查及内部审核用资料收集平台
试验室资质审查以及内部审核工作历年来是检测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有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存在相关人员资料上报不及时,收集资料困难,材料准备负责人过多联系不及时以及查找资料不易的现状。在对检测工作信息化管理完善的同时,参照监督管理不同进度资料上报管理系统,由各科室出专人负责,通过系统及时上报信息,同时,档案管理员通过平台统一打印进行分类存档,缩短信息联系链条,及时准确的进行资料整理,是保证资质审查以及内部审核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3.4 建立完善检测信息网站
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网站上,及时检测工作的新举措,以及各省、市先进的经验做法,同时下达国家、省、市相关文件指示,建立工程参见各方共同参与、理解、支持的工作平台,共同促进滨州市监督检测工作的发展。同时,广大群众也可通过网站了解我市检测相关工作,建立公开投诉建议平台,百姓共同参与,建言献策,为滨州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运行质量,而且还牵涉到千家万户,工程质量检测是控制工程质量、评定工程质量优劣的最直接、最科学、最可靠的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加强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把检测工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及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对从业人员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管,为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信息化技术得到普及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建筑领域同样得到发展,并在工程造价上采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基础设施有待改进,信息存在滞后性等,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促进工程造价行业进一步发展。
一、构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构件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对不同地区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工程造价信息的服务效率,以及降低社会的成本。
1、信息查询功能。由于工程造价信息较为复杂和庞大,因此,当需要对某一类或者某一个信息进行查找时,则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因此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中,必须采用先进的检索技术,实现有效的信息查询功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查询功能必须包括:①查询:为用户提供查询手段,并且支持对不同类型的查询;②描述:将用户的查询以及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抽象的描述;③匹配:对数据库内容与查询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以确定二者内容是否一致;④提取:将数据库中满足检索条件的内容提取出来;⑤验证:确定检索用户对检索结果的满意度;⑥用户接口:给用户提供检索结果,并让用户自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检索条件。
2、信息功能。信息功能主要针对于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的内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将相关的工程造价信息于平台,让其他人能够查询和使用。但在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文本数据库中,可对不同工程造价信息的工程类型、工程地点、工程起止时间、工程规模等不同的元素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分类储存和管理。而在查询检索的过程中,则能根据相关的分类而查找到目标的工程造价信息。而工程造价的文本信息,就需要人工查询并录入数据库中。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的方式进行自动提取文本信息,但在系统提取的文本信息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3、决策支持功能。通过相关的方法和模型对工程造价信息平台的原始数据进行一定的加工、分析、汇总等,并最终得出一定的工程造价预测信息,而为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和支持。能够有效的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1、建设基础设施。只有把基础设施的软硬件都建设好了,才能更有效地支持工程造价信息的开发以及平台的建设。而要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就必须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络,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所以,就必须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局域网,并普及计算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应用。
2、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建设。传统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如果内容过多,就会造成管理的吃力,以及使用的不方便,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建设。只有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的数据库,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合理的归档管理,并且进行更丰富的分类,实现数字化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信息的作用和使用效率。
3、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对安全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信息的电子化无疑也为工程造价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就尤为重要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有:①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安全保障体系;②完善安全管理机制;③提高对工程造价信息的安全意识。
三、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建议
1、健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体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统一的标准。在版面设计、功能定位、需求分析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管理,以实现对冶金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集中化管理。并且,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以及用户的隐私等。进而为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①明确管理的机制,贯彻执行《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并且持续的完善运行机制,对各部门、各地方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进行联动机制的建立,以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监管。②完善相关的制度,对整体工作进行细分,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才能划分责任制,规范工作的每一个细节。④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实施和发展。⑤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
2、工程造价信息数字化和资源共享。①合理的工作计划,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才能确保工程造价信息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②满足用户需求,并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目录;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的构建,以实现信息共享。
3、建立数據库。建立统一、完善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实现对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集中化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信息的多样性和完整性,还能降低信息管理的成本,促进冶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阻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社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合理。借助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有效节约工程建设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淑鹏,赵健.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关键词:数字化 试验检测管理 TDM 智能电子看板 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76-02
近年来,随着科研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加,试验检测任务也随着急剧增加,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具备科研生产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检测中心面临大量的试验数据处理、挖掘、分析,试验业务流程的集中式控制和管理,试验相关资源如何合理的分配等诸多问题。传统的试验检测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了,试验检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迫在眉睫。
1 系统需求
试验检测中心的综合办公室、试验室、市场部、值班室以及中心领导能对试验检测过程、资源进行管理。试验检测中心的值班室作为远程集中监控试验设备的监控室,值班人员可以在值班室接收试验检测任务,也可以对试验检测设备进行远程集中监控。试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停止、故障),运行环境各项参数指标可以通过LED显示屏(智能电子看板系统)进行集中显示,当设备运行发生故障时,系统能通过灯光、警笛进行报警。
其他应用部门需要对产品进行试验检测时,可以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直接由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产品物资系统的试验检测任务推送到本系统,并能查看、追溯本部门项目的试验检测数据和结果。质量管理部门对试验检测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或故障进行跟踪、验证。
2 系统结构设计
数字化试验检测管理系统在系统支撑平台基础上,由试验项目管理、试验实施准备、移动试验管理、试验数据管理、试验资源管理、试验数据中心等组成,所有检测业务流程按照ISO/IEC 17025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
2.1 系统主要功能描述
(1)试验数据中心是存储与试验的数据仓库。主要实现对合同信息、试验项目、试验件、试验模板、典型试验流程工艺、试验数据、试验故障、客户资料等数据库的管理。
(2)试验项目管理实现以试验项目为线索的试验业务管理。包括试验合同(试验委托)、试验任务、试验策划、试验项目监控(试验进度)、试验项目费用、试验项目分包等业务管理。
(3)试验数据管理是试验检测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对所有收集到的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存储到数据中心的试验数据库,形成基础信息库。在此数据基础上为试验检测相关部门提供试验检测信息的查询统计、跟踪、回溯,领导决策辅助功能。为检测中心提供试验检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回放等功能,以及检测报告的自动生成等功能。为试验检测值班人员提供对各检测设备状态实时监控。
(4)试验实施管理是根据试验试验策划的结果进行试验检测的执行,主要实现试验流程工艺卡、工序卡的编制和校核,试验值班管理等功能。试验实施包括元器件试验检测、力学试验检测、环境气候试验检测和电磁兼容试验检测等四种试验的实施、执行。
(5)试验资源管理是对试验人员、试验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受试品等资源的管理,实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对资源维修、资源报废等过程进行管理。
(6)试验质量管理贯穿试验检测的整个过程,实现试验文件评审、试验前状态检查、试验质量数据分析、试验故障管理、试验总结报告审查等管理功能。
(7)试验知识管理主要是对试验检测标准、试验检测方法、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和算法、故障处理方法和措施等知识的管理。
(8)辅助决策支持主要是通过对试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功能。
(9)智能电子看板是为试验检测实施提供对试验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功能,为试验检测设备发生故障时提供报警(灯光、警笛)功能。
2.2 试验检测业务简要流程
系统的简要试验检测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业务人员填写试验委托单,委托单经过评审后就可以拟制试验任务,然后对试验任务进行规划,试验室负责人为试验任务分配任务负责人、任务操作人、试验时间、试验设备和试验中的损耗品等,试验前还需要对试验件进行试验前准备状态检查,检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试验执行阶段。试验完成后,根据试验项目和试验数据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及试验结算单。
2.3 系统总体部署
系统的总体部署如图2所示。
数字化试验检测管理平台系统服务软件部署在企业信息中心中心机房,通过企业网作为系统的网络运行环境,系统用户使用能通过企业网登录、访问和操作系统。
2.4 系统集成方案
数字化试验检测管理系统涉及的系统集成主要两部分:与现有应用系统的系统集成和与试验检测设备的集成。目前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存在Web Service和文本交换方式两种形式。与试验检测设备的集成方式一般通过TCP/IP协议、UDP协议、USB接口、串口等一种或者多种通信方式,实现对试验设备的数据采集或控制。
3 结语
数字化试验检测管理系统(TDM)是一款集试验项目策划管理、试验资源智能配置、试验数据处理、分析、试验报告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试验业务全过程管理应用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将优化、规范试验检测管理流程,有效加强试验过程管理与控制,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促进试验数据的实时收集、挖掘及使用,缩短试验检测周期,降低试验检测成本,提升试验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仲昭.使用VB对实验室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J].上海计量测试,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