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培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品味到课文理解,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1.细读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1.1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各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朗读,初步学习了长名子的朗读方法。
1.2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的洁"……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煊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名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为了拨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名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为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白里透红……"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
2.教给技巧,培养兴趣
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有时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要如何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表现力,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具体怎么读应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小公鸡要跟小鸭子下河捉鱼,"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会淹死的!'"两个"不行"显示了小鸭子很着急,怕小鸡出危险,要读得快些。"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偷偷地"一词要读得轻一些。小鸭把小鸡救上岸后,"小公鸡说:'鸭子哥哥,谢谢你!'"这时的小公鸡又后悔又感激,朗读时声音应低些、慢些。
3.角色转换,模拟表演
"听其声,视其形",教师都知道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一位教师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的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的神态、语气模仿得逼真逼肖。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5.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论文关键词: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动力。教育部早在2004年l2月就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一
黑龙江省在2007年开始参与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在黑龙江省教育厅师范师资处的指导下起草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草案)》,在2008年先后开展了3期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
从黑龙江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除存在教师人员流动、更换频繁以及在职教师投入低等普遍现象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培训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目前教师培训的项目繁多,一些地区多头管理,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沟通协调,没有对教师培训的各项目做整体规划,因此出现了重复培训现象,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WwW.133229.CoM
2.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培训内容缺乏统一规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员在参加培训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技术活动。
3.培训方式和培训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基本上采取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面授式培训仍然是主要形式,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还是少数。这样既不能满足学员的个体需要,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4.培训的认证评价体系没有建立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分为培训和考试两大环节,其中考试部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教育部推行该计划的总体部署是:2005年组织部分省市试点;2006年开始在全国推开;到2008年底,全国1000万以上中小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普遍参加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目前,黑龙江省参加培训的教师还没有参加过考试。这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形成学习的紧迫感,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培训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二
综合以上的几个问题,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健康有序和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加强管理,理顺关系,促进培训,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规范教育技术培训,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与省内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统筹考虑本地相关培训项目,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统筹兼顾培训对象的特点,确定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教育技术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必须把重点放在对教育教学最关键的内容上,即核心内容。当然,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由于新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必须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的培训,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而中老年教师大多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但对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普遍感到困难,应以多媒体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3.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实效,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远工程”应用效益,引导教师通过光盘、文本等优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研修,以解决部分地区硬件设备陈旧,且设备不足的问题;要制订详细可行的培训方案,要注重实效,在教材设计、培训形式、教学方法上力求刨新。
在骨干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面授模式学习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与开发,尽早为教师提供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学习平台及与之配套的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提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和ip资源服务,以满足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
4.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相结合,加强培训质量监测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教师是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关键。因此,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直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通过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讲教师和相关领导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当前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评价存在问题。因此,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展开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良性发展。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问卷》通过查阅评价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与培训主讲教师访谈后编制而成。问卷的被试是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问卷第一部分是对问卷被试的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是调查题目部分。第二部分又分为3个小模块,3个模块根据评价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调查、形成性评价调查、总结性评价调查。每一个模块由5~6道测试题组成,采用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混合的形式。在问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方面也混合采用二元选择式和里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问卷面向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等地区的参训教师进行发放,共发放350份,收回310份,问卷回收率为88.6%;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8%;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参加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对3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3%和47%;教师的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达到总人数的83%。教师年龄处于31~40岁和教龄处于儿~20年之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7%和53%,表明当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教龄为10年以上的中年教师为主,而30岁以下、教龄少于10年的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被培训的主要人群。
从参加培训教师所任教学科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达到总人数的45%,数学教师达n2o%,语文教师达到13%,而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师人数均占总人数比例的10%以下,部分学科甚至没有教师参加培训。
2.2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
本次调查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前期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参加培训的意愿、参加培训的动机、告知培训的学习目标、告知培训的评价标准、测试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诊断性评价阶段比较重视告知学习者培训的学习目标和培训的评价标准以及学习者参加培训意愿的评价,但是忽略了对参训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的评价。
2.3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也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过程中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学习积极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过程的意见、对培训的满意度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70%以上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形成性评价是比较满意的。
2.4培训的总结性评价现状
调查发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n67%的总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分析方法,而且主要采用上交学习作品的评价形式。50%以上参加培训教师认为培训最后的评价内容与培训内容比较匹配,培训最后的评价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3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不同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教师多为信息技术教师,其次是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的教师,而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参训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没有。可见主科教师的参训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学科,理科教师的参训人数多于文科,各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重视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3.2培训缺乏对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能力的评价
培训的诊断性评价忽略了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评价。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都是培训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忽略学员个体间的差异性成为培训评价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见表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经济
教育管理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在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中小学教育培训将超出一半,并且以每年30%速度增长,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环球雅思、清华少儿外语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等行业领头地位。而中小机构发展面临着危机。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二、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和发展优势
(一)教师队伍的组成
优秀负责的教师是许多家长给孩子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一般都是培训机构自己招聘的。他们的教师队伍一般由一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并已经退休的老师、部分正在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学历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组成,一些实力较好的培训机构甚至还会聘用一些外籍教师。这些教师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迅速地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
在课程的设置上,教育培训机构会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直接引进国外或是港台地方的原版教科书,有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自行设计。因此,比普通的中小学的教学更具有前瞻性、趣味性。
(三)教学的过程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实行的是小班教学或者是一对一教学。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密,真正做到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不足,并为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培训成效。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和精品课程
大多数的教育培训机构在其广告宣传中标榜自己使用最新的最优秀的教材,有着普通公立学校和其他同类型的辅导机构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但是这些往往只是停留在广告上的空谈而已。由于资金有限,导致在教育教学上的投入不足,难以开设所谓的特色和精品课程,在真正的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师资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和保证。然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只是聘请几个著名的教师作为其名誉教师,而真正从事教学的往往是一些兼职老师,而这些兼职老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素质不高。60%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外籍教师作为其办学的亮点,成为吸引和招纳学生的噱头。然而这些外籍教师并不都是经过正规的渠道引进的,一部分外籍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和拥有一定的学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师流失严重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根本。由于教育培训机构的特殊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不依靠机构就能独立完招生和授课。所以这个行业初期曾涌现过不少优秀的机构但都因为教师的流失而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要持续发展下去,要么建立一种保证教师不会轻易流失的模式,要么建立一种降低教师重要性的模式。
四、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培训市场趋于完善
教育培训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愈加激烈,最终形成了各个教育培训机构竞争的是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的格局,无形中从内部做了自我完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必将加大监管,又从外部完善了这个行业。内外完善的相互结合,必将促使我国教育培训行业走上正轨,形成良性发展。
(二)形成品牌化模式
在未来,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模式将会形成定局。例如:英语培训领域将是新东方、环球雅思等这样的机构领跑英语培训市场;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将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优势占据全国市场,最后将形成像家电业和食品业的市场格局。各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格局。
(三)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我国教育培训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而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发挥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竞争力。
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是未来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作为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办者要抓住这个市场发展的机遇,力求把这个行业做强做大。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将中国教育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07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衡量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就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自2006年宁晋县各学校推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以来,作为语文教研员的我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探索,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落实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诸多方面的评价内容,能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它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健康品位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变了仅以学业成绩评定学生的单一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策略,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扎实开展好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困境
(一)教师的力不从心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要求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观察记录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创新发展、运动健康、审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由此可见,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今的教师不仅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将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做细做久,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需要边实践边摸索,很多教师不知如何插手,因此,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难免流于形式。
(二)学生的随心而为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涉及的各个项目中有的可以量化,有的不可以量化。能量化的指标易于给出客观评价,但不能量化的指标难以客观评价。尤其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在评价时不免掺杂感情,融入过多的主观因素,致使评价结果失真。
(三) 家长的急功近利
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较综合素质而言,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更为关注,甚至片面地认为“高分数就是高素质”。当素质综合评价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硬挂钩”时,家长就会将心思放在评价结果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满意的评价,不影响升学,便不惜托门子、找关系,人为左右评价结果,导致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失去公平、公正。
(四) 学校的被动应付
现今,很多学校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艰难抉择的境地,往往“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实实在在地搞应试教育”,表面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实质上以教学成绩考评教师。再者,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不具备学生素质培养、展现的充分条件,如课程开设不全、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素质综合评价就很难真正、全面开展。
三、 落实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策略
走出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困境,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素质综合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
(一)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均起着导向作用;对学校与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素质发展的速度等有鉴定功能;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具有激励作用。学校只有充分认识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价值,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抛出应试教育的陈旧思想,探寻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才能创设条件将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落到实处,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的培训机制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难有规律可循。其中涉及的评价条目、评价方式、评价原则等均需要评价者熟练掌握,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建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的培训机制,对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所有评价者进行系统化培训,端正评价者的评价态度,规范评价者的评价行为,从而使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真实可信。
(三) 营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良好氛围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依靠学校和教师外,更离不开社会与家长的支持,何况社会与家长兼有评价者角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社会与家长对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仍存在诸多不解甚至是片面认识,他们很少关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为学生带来了哪些发展,只关注评价结果的应用。因此,要加强社会舆论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
(四)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
其实,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据国家某心理研究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称,我国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日益增加,但却未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从对1100名初一到高三学生进行的调查测试中发现,患有人际关系不良、自卑、神经质、情绪忧郁、狐独等心理疾病及症状的学生最低达10%,最高达40%。中小学生出现上述多种心理问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视不够。国家把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相比较而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还是不够。全社会比较关注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遵纪守法、行为养成等教育,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与指导往往未能真正关注,采取的措施也显得苍白无力,收效甚微;专门为中小学心理教育服务的机构数量太少,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的管理存在不少漏洞,黄赌毒依然在影响着中小学生。
2.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尽管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些文件,要求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写了教材,但基层学校由于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本应开设的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有的中小学受条件所限,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学生心理教育的活动也很少开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家庭教育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家庭、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只满足于孩子吃好、营养跟上。现在大部分家长的普遍对孩子的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孩子更无从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4.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判断、抵御和调节能力。由于现在学校普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考试,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之,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与指导不够科学规范,学生很难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各种现实的压力,遇到挫折、诱惑,无法面对、无法抵御,于是便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对目前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多种心理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学校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
1.要充分认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包括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未来。目前,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国家更应予以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确保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2.国家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方面予以重视。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制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或纲要,在广泛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教育指导及管理文件。设立国家、省、市级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投入资金,增加专业人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与服务。与此同时,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大网络等媒体的管理力度,净化社会环境,严打黄赌毒,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3.教育部门及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决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切实重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教育部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计划,尽快研制课程标准,修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尽快培训专职的心理教育师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克服困难,在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开放。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教育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和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9-0001-01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叙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
[2]杨晓霞,尹丽娜.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廖金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关键词】家庭因素 中小学生 学业成绩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05-03
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因素是重要方面,笔者主要研究家庭因素中的家庭组成、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和经济状况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教育管理者和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调查分析
1.家庭组成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笔者对家庭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调查,共发放4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45份,回收率为96.74%,据统计,独生子女家庭的共63人,占总数的14.16% 。将家庭组成与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交叉分析,见图1。
图1 家庭组成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由图1的数据可见,独生子女家庭成绩处于上等的学生(占17.6%)略好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占13.7%),但非独生子女家庭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占27.95%)高于独生子女家庭(占19.05%),可见,家庭组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是上等和中等成绩的学生。
2.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关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45份,回收率为96.74%。其中,初中学历及以下的父母共273人,占总数的61.35%;高中及中专学历的父母共139人,占总数的31.24%;大专学历的父母共19人,占总数的4.27%;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共14人,占总数的3.14%。将父母受教育程度与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交叉分析,见图2。
图2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由图2可以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成绩相对更好。比如,成绩处于下等的学生,其父母文化程度大多处于初中及以下;成绩处于上等的学生,其父母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3.5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2.23%,大专文化程度的占31.58%,研究生文化程度的占66.67%,这说明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呈现正比例的关系。
3.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分为溺爱型、放纵型、自主型、过分干涉型以及温和对待型等类型。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交叉分析,见图3。
图3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由图3的数据可见:对于自主型的父母来说,中小学生学业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91.33%(其中,上等占16.44%,中上等占50.23%,中等占24.66%);对于温和对待型的父母来说,中小学生学业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87.5%(其中,上等占13.04%,中上等占45.96%,中等占28.57%)。其他几种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其孩子的学业成绩处于中下等的比例较高。因此得出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会产生影响,自主型、温和对待型的父母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而溺爱型、放纵型和过分干涉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利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4.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1)中小学生与父母在学习上的沟通
本次调查共设置了四个问题测量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情况。在调查“父母是否在学习上的事情征求意见”时,在被调查的445名学生中,选择“经常”的学生共188人,占总数的42.25%,为最多;选择“有时”的学生共150人,占总数的33.7%,排第二。这说明很多父母都重视与子女的沟通,在这些家庭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多数处于中等及以上,选择“经常”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中等占26.06%、中上等和上等共占67.55%;选择“有时”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占2%、中上等和上等共占60.67%。由此可见,积极的沟通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在调查与父母沟通情况的评价时发现,代沟越深,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越不理想;大多数学业成绩处于中上等和上等的中小学生与父母几乎没有或仅有点代沟。
(2)中小学生与父母在生活上的沟通
图4 中小学生遇到烦恼事时倾诉的对象调查
从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445名学生中,遇到烦恼事时,找“朋友倾诉”的学生共216人,占总数的48.54%;“什么人都不说”的学生共116人,占总数的26.07%;找父母倾诉的占少数,也很少有人找老师倾诉。事实上,能够得到倾诉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好于没有得到倾诉对象的学生。
在“经常和父母谈话的内容”的选项进行调查时发现,选择“如何做人”的学生共335人,占总数的75.28%,排第一位;选择“学习成绩”的学生共269人,占总数的60.45%。在优等生的调查中,与父母谈话内容往往是“学习成绩”“老师讲课的内容”“父母的工作”“如何做人”“升学”等,所占比例分别为13.38%、10.64%、18.52%、16.12%、15.09%,各项内容的调查结果比例接近;其他等次的学生在以上五个选项所占比例也比较接近。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方面,但学生和父母谈话的内容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几乎没有影响。
5.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在调查中,笔者将家庭经济状况以父母的月总经济收入划分为六个等级: 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这六个等级在所调查总人数中的比例分别为4.27%、17.3%、33.71%、32.81%、10.11%、1.8%,可见,它们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状况。将家庭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交叉分析,见图5。
图5 家庭收入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从图5中可以发现,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家庭收入高的中小学生学习优良率未必就高,即是说学生学业成绩并不是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决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其原因主要是高收入的家庭,其孩子学习压力小,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因此,高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学习优良率没有直接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压力大,家长普遍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所以学生的学习优良率并不低;学习优良率最高的是家庭处于中等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常父母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有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与教育。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组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是成绩上等和中等的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小学生成绩相对更好;自主型和温和对待型的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溺爱型、放纵型和过分干涉型的教养方式并不利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与家长积极的沟通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家庭经济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对策
1.从国家层面来看,应该大力发展教育
由以上调查可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小学生成绩相对更好,因此,国家应大力发展教育,这不仅是要发展学校教育的问题,而且要发展成人教育。比如,可以发展网络学历教育、成人函授教育、成人短期和长期培训教育,或者利用手机网络发展成人教育等,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普遍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2.从家庭层面来说,父母应坚持原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1)父母应该本着尊重的原则,温和地对待孩子。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把中小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正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所论述主体性思想一样,人生来是一个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因此,家长应该以尊重为前提,温和地对待中小学生,既不能溺爱,也不能放纵或过分干涉他们,而是让他们独立判断,哪怕是犯错误,父母的作用是引导孩子,使其认识到错误,从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自身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应该加强人格修养,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比如,父母应该胸怀坦荡、有理想、讲文明礼貌、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有责任感等,这些积极的品格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将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使孩子学习上有目标、有动力,并且能够持之以恒,从而提高其学业成绩。
(3)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不应该从事一些低级和庸俗的活动,如赌博、打麻将等,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良的家庭气氛中,孩子的身心必然会受到腐蚀。因此,父母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如引导孩子参加下棋、练习书法和欣赏音乐等活动,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他们的非理性思维能力。此外,父母工作中的不满情绪不能带回家发泄,因为这种情绪会在家庭中蔓延,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学习的心态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说,家长要树立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促进孩子健康的人格形成,并且正确地认知学习的价值。
3.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应该对家长加强教育
大多数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学校作为教育的承担着,不仅肩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而且有必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首先,学校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如有些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使得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可以从思想上积极引导,用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家长转变思想;又如,有些家长本身的行为作风有问题,学校可以进行必要的劝说,使家长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倾吐站、办家长学校等方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李琼,倪玉菁,李小青.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育的平等性_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
[2]刘笑飞,卢珂. 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性研究[J]. 天中学刊,2009(1)
为推动全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陕西省教育厅、省科协已连续7年每年举办全省中小学生科技节。2012年2月,教育厅、省科协印发了《陕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本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主题是:科技成就梦想。从3月份科技节活动启动实施以来,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协和广大中小学校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省中小学生中普遍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参加科技竞赛的获奖面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王海波在讲话中就深入做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落实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把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开展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是希望广大中小学校要努力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加强学生科技活动园地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有序向学生开放科技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图书室;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源和优势,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和体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进一步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介绍,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视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在观察、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科技素养。要进一步加强骨干培训和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和研修,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参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充实和更新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
四是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好中小学生科技节这个平台,发挥主体作用,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投入你们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智慧,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节活动,为未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