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自然环境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环境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环境论文

第1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的太阳照射下,其与外界间热量交换主要依靠对流换热和辐射,故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有别于有遮挡或背阴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混凝土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考虑日照的导热边界条件可用式(21)表示。联立方程式(13),(21),(22)和(23)可知,当获取现场地理和太阳日总辐射量等信息后,即可建立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与自然环境温度作用模型间的联系,如式(25)所示。从式(21)还可看出,若无辐射传热(即R=0)则其转化为式(18).这表明若利用所求解的混凝土热扩散系数α值(式(16)和(17))、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即式(19))和温度(即式(8))及其自然环境温度等参数,则可推导出混凝土与自然环境间的实时表面换热系数β值.该法克服了传统求解表面换热系数的不足(如多基于稳态传导,试样与现场实况误差大等),能用于实时求解自然环境与混凝土间的表面换热系数,这为研究现场自然环境和人工模拟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从上述推导亦可知,若利用式(16),(19),(21)和(22)及其测定的混凝土与自然环境温度等参数,则可反推导出太阳实时总辐射热量,这为获取现场实时太阳总辐射热量提供了求解方法.

2试验

2.1试验原料、混凝土配制及试验仪器试验所用的主要原料为P•O42.5级硅酸盐水泥(湖南长沙平塘水泥厂),聚羧酸系列高效减水剂(湖南长沙黄腾外加剂厂),I级粉煤灰(湖南湘潭电厂),S95级矿粉(湖南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长沙本地产河砂(细度模数约为2.9),连续级配粒径5~20mm石灰岩碎石,长沙本地自来水.配制C30级混凝土所用原料配比(质量比)为水泥∶矿粉∶粉煤灰∶砂∶石∶水∶减水剂为290∶50∶60∶730∶1050∶164∶4.2.所采用的温度测定仪为湖南省长沙市三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HT10温湿度传感器,测试前应对其精度进行校正,其精度为±0.1℃,扫描响应时间为5s,漂移量小于0.4℃/yr,可实时测定温度值.

2.2试样制作与试验过程按照JTG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和T0553—2005《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力学性能试验要求安排实验;浇筑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立方体试样,成型24h后脱模,放入标准养护池中养护;28d的实测抗压强度约为34MPa.采用钻芯机从试样侧面取芯,制成直径为100mm±1mm,高度为150mm±1mm的圆柱体;然后,利用钻机钻取距表面不同厚度(35mm和50mm)的孔,相应孔径约为10mm±1mm,将温度传感器置入孔中并用相同级配的混凝土砂浆密封;养护一定程度后,将所制备的含传感器的试样置于杜瓦瓶中(其端面与杜瓦瓶口平齐),并采用相同级配的混凝土浇筑成型和养护;根据测试要求,将试样长时间(不少于3个月)置于所测自然环境中,以使得混凝土内各处温湿度基本一致.图1为用于测定一维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的试件简图。图2为相应的实物图.测试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的过程中,将试样置于四周空旷且距地高度约为1.5m的百叶箱中,传感器一端连接测定仪,记录不同时刻环境温度值和混凝土内不同深度温度响应值;自然环境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探头直接悬挂于百叶箱中间;与之相比,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测定过程中,试样置于相同场地距地高度约为1.5m钢筋架上.

3分析与讨论

3.1有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本文以长沙地区2011年8月16至18日为例研究了有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的混凝土内不同深度处温度的变化特征,并对17日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拟合,相应的测试结果及其部分拟合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其波动周期约为24h,利用所建立的正弦(余弦)函数模型拟合实测结果可大致描述温度波动规律.这表明上述所推导理论模型是合理的.至于部分区域出现拟合曲线与实测结果偏离是因昼夜时间长短不等使得升温和降温波动周期不相等造成的,将另文详细阐释.自然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内温度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波动曲线相对光滑、数据离散性小、温度波动滞后和幅值衰减等方面,这是因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密度及其比热容等赋予混凝土较大的热阻———起延滞和消弱作用造成的.从图3可知,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主要受环境变化、混凝土传热系数和表面换热系数影响.利用实测数据的温度波动幅值,结合式(16)可求出混凝土内的热扩散系数约为3×10-3m2/h;实测混凝土的密度约为2300kg/m3,若取其比热容为920J/(kg•K),利用实测数据和式(18),则可求得实测现场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约为20.5W/(m2•K);将计算参数代入本文建立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模型,可求出35mm和50mm处的相位滞后分别约为0.44和0.54,其与图3中的拟合曲线的相位差基本吻合,这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3.2无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中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大多数混凝土结构工程多暴露于太阳直接照射下,为了研究有/无遮挡对自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本文以长沙地区2011年8月19日为例研究了无遮挡条件下自然环境与混凝土内不同深度处温度的变化特征.长沙地区测量现场约处于北纬28.2°,日出时间约为6时,日落时间约为19时,8月19日天气状况与16~18日基本相同,相应的日辐射小时最大值约为1.73MJ/(m2•h).鉴于此,该处仅对太阳照射期间(即6~19时)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相应的实测温度值及其拟合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被太阳直接照射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明显有别于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主要表现在温度响应的波动幅值增加、温度变化率大、最高温度值增加及其时间提前等方面.本试验所拟合的曲线是基于太阳照射期间温度值,从图4中可以看出分别基于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和自然环境温度所推导出的等效环境温度理论拟合基本一致,部分区域略有差异是因参数取值等造成的,这表明上述理论推导所提出的环境等效温度可以用于描述相应日照条件下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混凝土内温度随太阳升起而快速增高,随日落急速降低,于13时左右混凝土内(35mm)的温度出现极大值;而自然环境温度于14.5时左右达到最大值,其随日落而缓慢降低;无太阳照射期间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与有遮挡条件下的响应规律相似.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获得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量———部分辐射能转化为混凝土内能以提高自身温度,另一部分以红外线形式散射入环境中.混凝土温度极大值是在其接受太阳辐射能和自身散射失掉的能量达到平衡后出现的———若混凝土获取的辐射能量大于散射失掉能量,则多余的能量将转化为混凝土内能以升高混凝土温度;若散失能量大于混凝土通过辐射获取的能量,则混凝土温度会逐渐降低;故混凝土表层温度达到最大值会出现在混凝土获取的辐射能与散失掉的能量达到平衡时刻.环境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吸收混凝土散射能量(红外线)而到达的,混凝土向大气散失能量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此即为相应的滞后时间.因而,自然环境温度出现极大值滞后于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出现温度极大值时刻.产生这两者差异是由于有/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与外界环境之间热能传输方式不同造成的.在有遮挡条件下,混凝土与环境间传热主要以表面对流换热为主;而太阳照射条件下,两者间换热方式由辐射和对流换热主导.辐射至混凝土表面的热能大量传导入混凝土内,从而使得混凝土温度快速升高,部分能量以对流换热和辐射方式传递给空气.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太阳照射的混凝土内温度响应值远远大于自然环境温度,理论计算混凝土表层温度可超过50℃,这表明混凝土内温度响应规律受其获取能量的方式影响显著,自然环境温度变化规律能否直接等效于混凝土内温度变化规律,应视混凝土所处自然环境条件而定,这为人工室内模拟试验温度参数选取提供了依据.

4结论

第2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在分析法的本质之前,作者认为有必要先搞清楚法和法律的区别,这对于认识环境法能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此处所说的法是比法规、规章、条例等更加广义的法,是自然界中的各种法则的总称;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体现阶级意志的规范总和。早期的马克思从自然法学的某些观点中吸取并指出,“法是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而法律则是法的表现”。这里自由无意识的自然规律所指的法是客观存在的法则,而不是主观的认识,法律则是将这种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法规,也就是说法律是立法者通过自己的大脑和笔将自己所认为的法的样子描写了出来,法律的样子就取决于立法者的思想和认识。再后来,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时候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也就说明法的内容都是根据物质条件而变化的,物质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法的表现形式和体现的意志有所变化,但是这不会改变法的本质,它所改变的都是法的表现形式———法律。

二、法的本质与环境法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的体现

作者认为,法的本质是调整关系,调整是促进、抑制、保护、协调等,它有很多种方法;关系有很多种,利益关系、身份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种本质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法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些学者提出法的本质是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的核心是利益,法的本质是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同时发生着改变的,作者同样认同法的本质变化的观点,但是这种变化的根据是物质基础,也就是生产力,这是从意识根源到物质根源的转变。法的本质在于调整自然界中各个生物之内和生物之间的法则。法的价值、目的等都是法的本质的体现,以为在不同时期环境条件下,法的这些体现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基础不同,所以体现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一样。

三、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宏观方法———公法与私法的重新界定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从古罗马时代就有法学家提出过,他的分类标准是根据法律调整的主体和调整对象是否涉及社会利益。这种划分方法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但它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法律公私性质的划分应当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才能够进行的。例如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就超出了传统法律公私划分的边界,呈现“法律理论的基础与社会生活的状况极不一致的现象”。作者想指出的是,这种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对法律的划分,不是对法的划分,是对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区分,而不是对法这个客观存在进行的分类。这也就说明,这种叫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公法律和私法律。那么,以类似的标准———调整对象,对法进行分类的话,公法应该是自然之法或宇宙之法,私法应该是人类之法,私法调整人之间以及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团体、机关、国家之间的关系,公法调整其他物种之间以及人与它们的关系。

四、环境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微观方法———人的行为

第3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在黄山‘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黄山市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十大工程”为载体,以“四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壮大徽州旅游,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无烟工业,做强特色产品”, 面对新的竞争与挑战。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黄山市贯彻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若干政策》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文件,全面启动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黄山市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43.11亿元,较“十五”期间增长210%。

一、黄山市的资源状况

黄山市的资源可分为历史自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一)历史资源

黄山作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古今中外文人雅客的青睐古代就有诗云:“壑远潭清水亦香,黄山缥缈惹仙藏”来描绘黄山的仙境,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来表达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990年黄山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黄山以“震荡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二)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

清代曹文值用“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来形容黄山天气可谓绝妙。黄山地处我国东部的季风区,有着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5-16摄氏度,降水多,云雾大,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形成了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充足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2、地质资源

黄山为坚硬的花岗岩经冰川运动和地理风化而成,形成了垂直节理发育的峰林结构,其山体高大雄伟,主峰屹立于江南丘陵之中,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水资源

由于黄山的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水作为补给,其典型的季风气候也就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即汛期集中在夏季时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加之黄山特殊的山高谷深的特点,应运而生的是黄山著名的“四绝三瀑”――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三大瀑布,这也为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土壤资源

黄山市中低山地多为黄壤,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有利于茶树,林木,药材的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酸性很大,肥力较差,但水热条件充足,适合油茶,栎松等作物的生长;在河谷地带,由于河流冲击带来大量肥沃土壤,加之地势平坦,适合农业播种生产。

(三)人文资源

黄山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山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徽州古建筑,徽雕艺术,绘画以及诗词歌赋。徽州古文学,以及黄山画派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山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二)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破坏严重

客流量过大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

(三)商业活动缺乏统筹规划

黄山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商业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缺乏种类齐全的商业街,没有发达的商业与旅游业相互协调,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黄山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举措

分别从第一,二,三产业出发,进行具体说明。

(一)第一产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

1、农产品市场化

结合黄山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重点栽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济作物,如黄山茶叶,贡菊,野生菌类等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下游产业,以提高农业生产价值。

2、进一步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业

即‘农家乐’旅游,把乡村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二)走具有创新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开发生产绿色环保产品

结合黄山自身条件与自然资源,贯彻落实黄山工业无污染化的方针,开发绿色无污染的环保工业,如黄山著名的龙头企业――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引进人才,区域合作,中外交流,与时俱进,发展例如聚酯树脂,高级粉末油墨等高科技产业,一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并存,如黄山最大的工业企业永佳有限公司。

(三)重点开发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1、旅游营销方式创新

打通校园,企业,社区宣传渠道,采取旅游宣传途径多样化方式,加强景区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规范化建设,强化黄山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文旅结合

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效应,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广‘徽韵’,黄梅戏等特色歌舞演出,使游客领略徽文化的意蕴;深入开发徽文化的旅游产品,如著名的潜口民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西递宏村文化产业建设。

3、统筹区域规划

第4篇:自然环境论文范文

Abstract: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the existing computer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mode seriously restrict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new type of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computer classroom and the work of computer classroom management staff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rough the cloud desktop technology, the system resource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ffice environment can be put on the cloud platform so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get the resources through various terminals, thus the time and space environment, equipment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 and emotional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promoting teaching as a result.

关键词: 云平台;机房;教学环境

Key words: cloud platform;computer classroom;teaching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88-03

0 引言

随着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新形势下对于传统机房教育的拓展成为了可能。机房教学是当代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重要教学形式,它承担着学校基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实践及相关考试、培训任务,它不但需要承担计算机主干课程的学习,更负担了基于计算机的相关课程(比如自动化专业、汽车专业、财务专业、设计类专业等)学生通过动手训练巩固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了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尤其是作为学校信息化程度重要指标的教学机房更是大量涌现。然而,面对机房教学对设备的可扩展性、高安全性、高性能性、高兼容性等需求,学校的现有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又进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境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来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

1 概念界定

1.1 教学环境 关于教学环境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对教学环境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也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一般来说,研究者通常从自己的研究目的、内容等出发给教学环境下适合自己的定义。我们倾向于使用我国学者田慧生在《教学环境论》一书中的描述,按照教学环境诸要素的特点,将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由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构成;心理环境主要由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等组成。[1]

1.2 云技术 云技术即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超级大规模的计算方式,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在多个领域有其独特技术,如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编程模型、虚拟技术等。云桌面技术是其虚拟化技术方面的主要应用之一。[2]

云桌面技术能够以精简的、低成本的瘦客户机代替传统的个人电脑,并利用强大的服务器集群部署策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各种应用作为集中服务,按需交付,从而实现桌面与后台工作系统的连接访问及应用部署方式的革命性创新。

2 传统机房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教师、学生和机房管理员等不同角色对本校教学机房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一机房多应用,教学的自然环境复杂

由于教学机房不足,不能满足与专业一对一的应用,往往一个机房承担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而不同的课程又需要不同的系统设置和应用软件,由于不同系统环境下软件设置的不统一,快速更新的软件版本的前后不兼容、操作用户(师生)对于某项目标的操作形式不相同,经常会造成应用软件的损坏,甚至系统文件的破坏,导致死机等现象。软件安装过多不仅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还会分散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学习的注意力,同时给课堂教学秩序带来了管理难问题。

2.2 机房设施投资大,淘汰速度快

为了满足全校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机房规模较大,硬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动辄几十万。根据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的关于计算机硬件更新的周期较短

(约18个月)性能就将提高一倍,学校教育需要应对新的市场软件需求版本也随之提升,然而大量的硬件更新将使学校的设备投入与日俱增。同时,学校机房使用强度大,PC机零部件损坏概率加大,应用软件升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逐步提高等原因,每2至3年就要对机房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学校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2.3 病毒肆虐,信息安全性差

机房作为一个教学的公共场所,学生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几乎使其成为公认的病毒集散地,不但加重了机房管理员的维护工作,而且妨碍计算机的运行,影响教学。若想通过杀毒软件解决病毒问题,不仅面临高额的使用费用,现行软件病毒、木马往往还具有自我传播与变异的可能,对于此类恶意程序,杀毒软件将无能为力,同时还存在文件误删问题。

2.4 教学时间、空间环境受限

目前教学机房多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且有严格的上课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堂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可转移性,他不得不中断学习,课后的再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势必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不同的软件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学生难以或无法在个人电脑上安装教学软件,后期的学习更无从谈起。

2.5 人力资源紧张,组织运维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一方面由于机房的使用对象发生改变或是软件的更新升级,每学期初,管理员都要大面积地安装调试软件,工作量不容小觑,如果机房的硬件设备没及时跟进,安装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机房的维护还存在不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还原保护,则计算机软件频遭破坏,限制过多,则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矛盾。[3]

3 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建设

针对当前机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为目的,通过基于云平台的虚拟桌面技术,从时空环境、设施环境、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方面优化机房教学环境建设。

3.1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环境架构

通过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架构,具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主要目的是为学校提供虚拟实验室教学环境,使师生可利用最低配置的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工作、学习,从而真正实现移动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共享,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定制,提高教师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为学校构建一个不限地点的办公环境,教师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办公,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具体应用效果图如图2所示。

3.2 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的优势

3.2.1 一对一应用,净化教学自然环境。通过云计算平台管理所有相关实验资源后,学生可按照不同年级、课程、学习内容获得不同的学习资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环境。同一个机房,可以实现灵活调度分发实验平台资源,满足不同教学需求。同时,该环境还为学生提供申报项目、课程预约、导师辅导、精品课件学习、网上图书馆、个人信息查询等教学管理服务,为教职员工提供日常办公所需数字校园软件应用、备课系统、教研数据的实时传递、Cernet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等。根据教学要求和管理需求,学生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获取学生桌面,使用所有学习所需资源,老师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教师桌面,使用备课、授课等相关的应用软件和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3.2.2 降低终端配置需求,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因为在客户端上接收的仅仅是中心服务器经过计算的最终数据,只是结果图形化展示的结果,它比传统的B/S结构的客户端还要节省资源。所以,可以实现用低配置的计算机来完成原来需高配置计算机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各专业尤其是对设计类专业更是大大降低了终端设备购置成本,且延长老旧机器继续工作的年限。

3.2.3 病毒易控,确保信息安全性。在桌面应用中杀毒采用集中方式、操作系统是独立环境。环境用户由于不参与数据运算、安装,同时不会关联任意程序,所以不会使得用户的终端设备中毒。而即便中心服务器的数据本身有问题,但因为,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物理分隔,在病毒源查杀方面能够更高效,并且可将扩散范围控制到最小。

同时,即便个人终端本身带毒,在与服务器交互过程中,可以借用中心服务器先进、高端的杀毒软件进行处理,以获得安全环境。

所有应用通过云平台到校园网或者因特网,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云计算平台,高效、安全地访问这些资源,而且不用担心病毒、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3.2.4 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平台集中建设在学校网络中心,相关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无缝漫游到全校各区及公网。在外网环境中有效减少VPN的licence数量,提高VPN通道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办公或浏览下载教学资源,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机房的教学软件环境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是利用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3.2.5 统一、快速的应用环境部署。云计算中心在部署中的优势在于所有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装和相关配置工作都在虚拟机上完成,可进行批量地桌面复制,一次定制、长期使用、及时更改。通过前期对于环境的进行需求定制,一旦终端用户有需求发起,应用服务器将所需软件环境进行推送。机房统一桌面环境的布设快速便捷,即使机房有临时性的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也能轻松解决应用软件环境的安装调试。对于管理员,如果软件有更新升级或更换,也只需在平台模板上操作即可。

3.2.6 多变的人际情感环境,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可以轻松地把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环境推送到任何有“瘦”终端的地方,因此,可营造多样的人际情感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与学习同伴互帮互学,那就可以多利用课堂时间或课后组队开展学习活动;场独立型学生则偏爱在不受干扰的环境进行学习,他们觉得与同伴在一起不易集中注意力,相互讨论不如自己学习效果好,那就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等安静的环境自主学习。

发展与展望:由于云桌面的应用,用户实际上没实体机,全部应用都由平台提供,所以对用户对系统需求的提升只需更新后台分配的资源,方便简单。对平台容量的扩充只需增加服务资源,升级技术的难度低,影响应用的涉及面小。

4 结语

计算机机房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创意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其高成本的维护更新、费时费力的软件应用环境布设,致命的时空限制性和防不胜防的病毒隐患却让使用者头疼不已。基于云平台的机房教学环境架构让当前机房教学环境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它通过云技术和虚拟桌面技术对常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师生可利用各种低配的终端设备开展个性化的备课、教学和学习活动,真正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田慧生著.教学环境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韩宁.云桌面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2(5).

[3]张建娇.基于虚拟化机制的新型机房研究与构建[D].[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