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广播电视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专业

第1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并且广受欢迎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处于不断摸索—改革—适应—再摸索—再改革—再适应的阶段。这意味着教育教学中应该秉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造性、实践性的特色,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新兴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我院专业课教师在经过了几年的教学之后,发现培养方案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课时少。

在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理论课开得较多,覆盖面过大,占据较大比例的课时量,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少。虽然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但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压缩了实践课时,甚至取消了实践环节;或者即使有了实验课仍然采取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仅仅局限于少量的课堂时间,下了课实践也随之结束。

2.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我院08年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明显不足。我院为了缓解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法进行,一个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甚至有些班级学生人数多要分成七、八个小组。一次课只能一个小组上,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做不了几个实验课题。如《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实际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但是,由于设备数量少,平均每个学生接触设备的时间有限,一学期下来,可能学生只是对设备的功能、特性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设备的操作技巧、在节目创作中的使用规律要熟练掌握就很难。

3.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按照科学的专业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包括从节目前期策划开始到编、导、摄、录、制等多门实验课程的统筹协作,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链条,而目前,由于师资、设备等问题的制约,有些课程在开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使专业实验课开设不完整。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我们开设此门课程仍然是重视新闻写作而忽视镜头前采访。《影视语言》这门课由于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多,所以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学期下来,学生用到摄像机实践的次数很少。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要使学生对设备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所学得的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际的广播电视节目创作中,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的“画面感”,使理论知识更充分地体现在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4.缺乏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指导学生专业实习。

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老师真正涉足广播电视业而具备实际操作的经验,甚至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从事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从书本理论到书本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多少实践经验,实践的课程过少,也非常单一。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落实教学的关键。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点列入。此外,我院还邀请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方面的编辑、制作及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在制订新的培养计划时,调整原来培养计划中不合理或不适应新形势的课程设置和先后顺序,增加实践教学和本专业需要的实践项目和内容。

2.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建设优质实验平台。

专业引进高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提供摄像、照相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的多功能一体的电声实验室。以高性能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及高端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通过开放实验室构建开放式实验课教学模式。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时间,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产生自己新的创作空间并予以实施,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4.充分利用校内媒体机构,为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提供在校实践机会。

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学生电视台、校报等媒体性质的学生组织。学生在各个部门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这种实践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开放性实践模式,学生在完全宽裕、自由的情况下自我发挥创造,对于综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5.深入校外媒体进行实战演练实践。

我院先后在省内七家电视台、三个传媒公司建立实践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进入电视台、传媒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性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了解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实际情况,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奔赴新的工作或学习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专业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该实践模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时红燕.对高等师范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2(4):181-182.

第2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关键词:传授关系;案例教学;创意思维;个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近些年来艺考生们争相报考的热点。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教师来说,如何教好这一学科,为社会培养真正能走向媒体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更多的院校将此专业寄生于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大系之下,为其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当然,深厚的知识底蕴一定是广播电视人才必备的素质,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传媒行业来讲,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创意”教学必须被重视,甚至成为该专业教学法则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明确“传授”关系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传播关系,现代传播学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在从“传者中心论”向“受众中心论”发生着转变。对于教学中的这一传授关系来讲,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弊端。因此,寻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尤其是高校教育,学生们都已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再去用某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去影响他们。那么,探索一种更加开放的,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高校教师面临的首先是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本身的角色定位,不仅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传与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适当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就课程框架列出一定的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去准备讲课内容,去讲解给同班同学听,教师可以做总结和补充。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这样的新兴学科,电视节目不断翻新,对于该科目的教师来讲,接受该行业的不断翻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很多新生事物有着更强大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识,学会在课堂中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启发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主动去解读如今的电视行业发展近况,就他们所了解的最新行业发展发表他们的见解,不失是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好方法。

笔者从自己的授课中也不断发现,学生们对于很多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对于主播们的风格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理解,甚至有些想法超越了我们作为教师的思维高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放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人物,我们应该把握的是大方向,在保证学生们的思维不发生偏颇的情况下,把课堂交到他们手里,倾听他们的理解,不失是一种新的教学体验。

引入案例教学改变评分标准

创意是一种思维,但更需要付诸实践,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将创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身就是一门融汇技术与艺术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全新的点子如果不具备可行性,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全新的创意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创新。因此,倡导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分析别人的案例,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中形成案例。笔者曾经在《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将全班委任为一个栏目组,按照电视台现行的用人标准,由学生们竞聘上岗制片人,然后分成具体的摄制组,将主动权全部交到学生们手中,给予他们最大的权限和发挥空间。这样不仅仅激发了他们自身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真实的感受电视行业目前的创作现状,为将来走向岗位了解岗位提供了一个契机。

当然,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作为把关人,最重要的是审片,让学生们知道哪些点子是该好好发挥,哪些是需要避免的。当然对于最后的评分标准,也需要大大改变,一改过去一纸试卷定高低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们在具体创作中所付出的的劳动,对于他们的创新程度,付出的劳动的多少,进行成绩的评定。

尊重个性是启发创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争取做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等,课下与同学们多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知识的见解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熟悉他们在专业上的特长。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他们的创作个性,引导创意思维的训练。

作为传媒专业学生,要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水准的电视节目,就需要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体的创新意识。目前,本专业属于艺考招生,大部分学生都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校就读,因而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成为招生的重要考查指标之一。那么对于走进高校的学生的教育来讲,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加以合理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在创作实践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是作为该专业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组织圆桌讨论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在诸如《电视节目策划》等课程中,就当前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商讨节目形式,来讨论形成策划方案。

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传授理论之外,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开启创意思维模式,把学生的创作构想置于主置,不要轻易否定,帮助提升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才能。教学中将教与学保持在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将课堂活跃起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尊重他们的个性思维,也有利于创作实践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共和.《创意引导》江西美术出版

[2]曹霞、王楠.《浅析提升创意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美育美学研究》

[3]李冬梅.《艺术创意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第3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专业设置、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 1995 年 4 月,其前身为 1964年创立的南京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五个系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的新闻学博士点。另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江苏省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史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学院现有 6 个本科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及文艺团体培养各类编导、策划及节目主持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向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招收本科生 32 名,其中面向江苏省招收 24 名(文理不限),面向浙江、湖南两省各招收4名(均为文科3名,理科1名);学制4 。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所在省份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专业工作。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我校将不再对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考生组织校考,考生直接参加生源所在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或统考。

2.江苏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根据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选拔的需求,参照义务教育中学阶段课程标准,重点考查考生的影视作品分析及创作的基本能力、综合艺术感悟能力、审美能力,考核科目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满分 300 分)。

(1)报名时间:2015 年 12 月 14 日-17 日(截止时间为:2015 年 12 月 17日 17 时)。联考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bkzs.njnu.edu.cn/),按要求进行网上确认信息和网上缴费。网报系统实行考生个人确认,支持银联卡付款。考试费按每生 4 门考试科目共240 元收取。

(2)考试安排:

面试时间:2016 年 1 月 10 日左右起(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面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随园校区新传大楼)

笔试时间:2016 年 1 月 17 日 上午 9:00-11:30,影评创作2016 年 1 月 17 日 下午 14:30-16: 00,故事创作

笔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3)考试内容

笔试科目:包括影评写作和故事创作,满分为 200 分。影评写作和故事创作各 100 分;

A.影评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的影视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考核方式为考生观看影视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影评写作,字数不少于 1000 字,考试时间(含影片播放时间)共 2 小时 30 分钟。

B.故事创作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力、艺术思维和感悟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考核方式为考生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写一个故事。字数不少于 800 字。故事创作考试时间共 1 小时 30 分钟。

面试科目:包括才艺展示和综合素养考察,满分为 100 分。其中,才艺展示 20 分,综合素养考察 80 分。

A.才艺展示考试目的为考查考生的自然条件、才艺水平和艺术修养。考试内容为在演唱、演奏、舞蹈、朗诵、小品五类中任选一项进行展示。考试现场仅提供钢琴,其他乐器须考生自备。考生如需伴奏音乐,请事先用标准 MP3 格式作为文件存储至普通 U 盘,考试现场提供播放器。考生不得将任何具有录、放音功能的电子产品带入考场。时间不超过 2 分钟。

B.综合素养考察考试目的为考查考生的性格爱好、特点特长;口头表达能力、艺术感悟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试形式为考生现场回答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相关的问题。时间不超过 4 分钟。

3.有关浙江省、湖南省考生需参加生源地所在省份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考试安排详见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考文化分(江苏考生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和专业分(江苏考生要求达到联考前 300 名)达到生源地所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可能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咨询电话:(025) 83598525、85891023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5) 83720759、83598534

第4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传播特征; 播音主持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的多元化、高科技技术发展信息高速化。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体征。尤其是传媒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众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影响不断强化,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大到宣传政府的政治主张,小到反映人民的日常生活琐事,它成为一种沟通的桥梁和利益平衡的工具,在新时期的社会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电视传媒也经过了时代潮流的历练和冲刷,新时期的传媒事业已经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现代的生活当中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电视广播传媒已经集教育、娱乐和信息服务为一体。在形式上生动、直观的传播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做为电视传媒的一部分的播音主持在新的时代里面受到广泛的关注,播音主持专业做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电视传媒各类节目中显现了巨大的魅力。让广大观众在精神上得到很好的消费和享受。但是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播音主持专业不断被差异化和忽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要不然,做为一门不断成熟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学科定位的艺术,独立、完整的发展将另我们担忧。

1 新时期广播电视媒体有哪些传播特征

在新时期里面,传媒各行业的竞争可谓是非常的激烈,各行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在这个时代里各种传播媒体都感到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为寻求传播媒体自身的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很多电视节目重复的播出,重复的制作的现象十分的严重,从而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截至到2009 年,我国电视节目数量高达3985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分别为96.31%和97.23%。新时期内广播电视、网络传媒与其他传媒一起公共构成 “泛媒体时代”。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广电媒体由于经营效益底下,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于是 “超媒体”这一概念被广电媒体业内人事提上了经营层面。并认为2010年是超媒体时代到来的开始点”。进入超媒体时代,播音电视做为电视传媒的一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多个途径的传播形式体现了新时期广播电视传播不断扩展的空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不断的提高,新的精神需求也不断的拓展。所以人们在需求的选择也是多样化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有可能的途径来实现的。面对日益紧缩的经营空间,多样化的经营是媒体生存的救命稻草。在现在,除了广电传媒常见的播出形式外,新媒体当中如网络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手机电视等。在这些传播形式当中,他们运用不同的物质载体,全面实现广播电视的全覆盖。

观众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广播电视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对新时期的观众心理和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在新时期里面广播电视的“宽”与“泛”是电视广播内容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所谓的“宽”是指在传播内容上不断的丰富,“泛”指的是指传播方式和载体的多样化。观众在这种多角度、深度性强的传媒内容和方式上也是要不断的选择的,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们的心理倾向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可以不接受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电视风格的节目,而是喜欢自己所喜欢的内容。在电视节目形式上就是体现个性化突出,且贴近受众的心理。个性化就是指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受众资源的广泛覆盖。贴近性就是能够与观众产生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拉近与观众的心灵距离,进而吸引观众。

磁场化的传播效应,体现的是鲜明的品牌构建思想和媒体忠诚度培植思想。所谓的磁场效应指的是,比如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将观众吸引到其周围。但是要完成这一磁场化的传播效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是在不断的按动和选择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节目具有鲜明的品牌发展战略,只有在有鲜明的品牌战略的指导下,形成知名的品牌。才能培养观众对媒体的忠诚度。现在在我国无论中央电视台还是省级电视台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节目。所以在品牌战略的发展中,要做好独到的节目策划和完美的节目设计,这样才能最好的征服观众。

包容性的传播渗透,体现了对其他非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兼收并蓄。在新时期里面广播电视的传播途径不再是过去唯一的电视和广播。现在的网络、手机等系列都是广播电视传播的载体之一,在新时期的人们生活中可以说广播电视是无处不在的。广播电视的接受方式也更加的方便。电脑可以看电视、听广播;广播和电视可以听和看报纸的相关信息,这样使广播电视与其它媒体更好的融合,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这种开放包容的传播理念正是“超媒体时代”的特征之一。

2 播音主持专业规律

在新时期发展时代里面,为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广播电视的发展特点。任何广播电视都把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提高经营水平做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所以创新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有力推动器。而广播电视宣传的创新一直是广播电视创新的主要内容,所以广播电视传媒在宣传上要不断的追求自身个性化、贴近民众的心理的目的,这种创新的需求不是广播电视自己要求做的,而是广大的观众要求广播电视传媒做的。广播电视一直是政府的口舌,并反映广大人民需求的两重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广播媒体更加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播音主持专业在规律的探索上往往是在决策层面、节目内容的选择、节目风格的选择一起进行的。在受众为主导的理念下,广大的播音主持人员必须尊重受众的需求,在电视广播舞台上展现自己应有的魅力。至此,播音主持专业规律的探索都是在决策层面与栏目(节目)的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等并驾齐驱。播音员主持人在尊重受众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在丰富多彩的声屏舞台上 ,展露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规律必须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的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个性化风格凸显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性风采。1996 年4 月28 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推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真诚、朴实、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征服了亿万观众;1998 年4 月, 凤凰卫视中文台推出时政和财经类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陈鲁豫温和与轻松的风格开新闻节目主持风格的先河。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这些节目经过怎样的变动,它都是受众最喜爱的节目。因为在受众的心目中,他们一直认为高高在上的播音主持人也能和他们平常生活一样有说有笑的,那么平易近人,这种风格正符合广大受众的胃口。但是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他们经常用手中的遥控器激发着广大播音主持的不断创新。正是因为这个提升的过程,不但有利于播音主持规律的探索和发展,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平民化意识体现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精神。在新时期当中,广大受众的需求是广播电视创新的内在动力,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贴近、关怀受众群体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功课。所以平民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广大节目播音主持工作的主要原则,如湖南卫视的《乡村发现》、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等节目,在这些节目中主持人与受众互动,并把受众做为自己的亲人看待,从而进一步拉进了自身与受众的心灵距离。

专业化倾向使播音员主持人具有权威话语权为更广泛地传播信息,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播音主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电视广播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体现了这一发展要求。比如说:经济类节目、卫生保健节目、体育节目、以及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内容上已经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譬如,央视气象节目中颇受欢迎的主持人宋英杰就是气象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读书时间》主持李潘则是文学博士;《今日说法》主持人撒贝宁是法律学硕士如此等等。这些节目的专业性得到加强,更好的满足了广大观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要求,理所当然的这些播音主持人获得一定话语权威,从而增加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

3 播音主持专业规律在新时期广播电视传播特征中出现的问题

   3.1 风格异化,媚俗化倾向泛滥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广播电视传媒自身的一个境界和审美的角度的问题。广播电视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个性化的探索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实的节目中也有很多个性化探索成功的列子,但是这种个性化的探索是在健康、有益的层面上面展开的,是脱离低级趣味和各种不健康的因素的内容的。如果这种个性化是追求一种对“新、奇、特”的不健康的内容,那么广播电视将受到广大群众的严厉指责。在我们的现实节目当中,很多播音主持人打着个性化和贴近受众的需求,在播音内容上都是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完全脱离的健康节目内容的宗旨。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播音主持人自我表现欲望严重,将相关节目内容的目的和要求错误的理解,使节目的内容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二错误理解受众的品味和心理需求,过分的宣传所谓的贵族生活和拜金主义观念。三是播音主持人错误的理解当时的时尚和潮流,在造型和说话举止上,过于夸张。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的事件,这时广播传媒行业对传播所具有的功能的一种错误的理解,当然也是播音主持人个人素质不足所导致的。

   3.2 语境失范,随性化倾向泛滥

这个问题主要是在播音主持自身的原因,指的是播音主持人在具体的节目中对语境的把握问题。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语言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播音主持人在播音和主持活动中都需要用规范和准确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并且赋有美感。同时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和相关主持人也是普通话的重要推广者,对普通话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很多地方媒体,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语言的选择上面可谓是五花八门,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用方言主持、不规范的普通话主持、普通话加上外语主持等等,对播音语言的运用上可谓是随便的使用。在所起到的效果来看,这种语言的运用确实会增加相关节目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吸引观众。但是这种在脱离最基本语言运用的主持工作,离开了我们正规训练具有美感的声音,这种播音主持工作还有什么专业性来研究呢?

   3.3 功能淡视,娱乐化倾向泛滥

这是一个关于广播电视媒体功能和职责的明确性的问题。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都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是他们的基本功能还是存在的,比如政府的口舌、反映民众需求、提供各种信息和舆论导向的各种功能。我们的播音主持工作就是在广播电视传媒内完成这些功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播音主持人播音主持人的工作进行定位。在湖南卫视新近推出“快乐中国”理念,各个电视传媒对这一理念有不同的看法。在现代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面,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媒体适当的娱乐功能确实能够照顾一部分压力过大的人群,放松其心理。事实上,中央电视台中的很多节目都邀请知名相声小品演员的加入,其目的就是让受众在笑声中获得快乐。在相关节目中,主持人自己就是很好的相声或小品演员,他们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接近广大民众的实际生活,在语言的运用上幽默风趣,起到很好的娱乐和教育效果。但是在这种想象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另一种不好的现象在发展,那就是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娱乐化的乱用。一时间,很多播音主持人都以娱乐为借口,竞相学习“好玩”、“扮酷”的嬉戏机巧,好让自己在娱乐节目里“出人意料”。有的主持人甚至不惜头上插毛、身后夹尾,以一种游戏派头主持节目,哗众取宠;还有的主持人不惜在地上打滚、被人尽情挖苦,以取悦受众。播音主持工作毕竟是门专业学科,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播音主持人开展工作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前进,播音主持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任何的创新都必须回归到真正的内容上来,所以将播音主持工作中的专业规律发挥好非常的重要,他不但是是播音主持人自身的事情,而且还关系到广播电视传媒行业机构和播音主持理论研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张君昌. 超媒体时代. 新华出版社,2003(1).

[2] 2010 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蓝皮书,2010(5).

第5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海口经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18-02

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广编)是一个注重实践性的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形成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主要有课内实训、实训周,校外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践项目虽丰富,但很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依然很差,和用人单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相差甚远。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在广编专业中增加媒体或类媒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可行方案有两个,一是和正规的电视台建立实践基地或合作办台,二是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依托建立视频制作工作室。第一套方案由于频道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变成了走形式;第二套方案由于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容纳学生的大量性,成为目前最佳的选择。海口经济学院(以下简称海经院)目前建立了供广编专业学生进行类媒体实践的“V拍工作室”,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栏目设置有《海经在线》、《微电影》、《海经专题》、《海经纪录片》和《栏目创意展播》等,制作的节目在优酷网站上传播出。海经院根据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把工作室实践教学提炼为“二四五”模式。

一、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两个目标”

“二四五”模式的“二”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通过工作室教学达到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的常态化。一般的实践教学无论课内实训还是实训周,在课上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后课下就断线了,尽管学生在实训中也能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短片,但如果没有课外的继续实训,最终会造成“课上做实训,课下看笔记,课后全忘记”的结果。工作室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从大一就可参加工作室实践,而且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时间为十六点半到十八点(七八节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完《摄像基础》,在工作室就实践摄像的实训项目,学习完《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在工作室就实践相应的实训项目。另外,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把广编专业策划、导演、拍摄、制作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大整合,学生在实训周中获得的综合能力是媒体岗位实践极其需要的,但时间只有4周,也只在第七学期开设。工作室实践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时间长度可以拉长,实践学期安排也可灵活的提前或置后。因此,工作室实践可以使广编专业实践教学常态化,进而让实践成为学生日常习惯的一部分。

二是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实践达到具备媒体或类媒体岗位能力的目标。这就是用人单位所说的工作经验。广编专业的岗位能力包括“编、导、摄、制”,“编”,主要是编剧和策划能力,“导”主要是导演能力,“摄”主要是摄录节目的能力,“制”主要是编辑和制作节目的能力。广编专业一般的实践教学都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因为暑期社会实践和实训周的时间太短,分别只有2周和4周;课内实训只针对一门课进行,实训内容比较零散;毕业设计没有专业指导教师面对面指导,实践效果差很多;毕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包括媒体岗位的适应,学生到媒体人的角色转变,工作的寻找和抉择,毕业设计的创作(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进行)等,它们都是大问题,况且把毕业实习的17周平均一分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时间也只剩下3至4周了,因此仅仅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媒体岗位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工作室可以弥补以上所有实践教学的不足,它不仅时间长、整合性强、指导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实践指导,而且栏目和节目是模拟真正的媒体来设置和运作的,所以只有工作室教学实践才能达到媒体或类媒体岗位实践的效果。

二、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层级”

“二四五”模式的“四”是指从大一到大四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的四个层级。工作室教学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7、8节课,如果按每星期40节课计算(每学期18周),工作室每学年的实践时长为8周。

大一:工作室实行“1+3+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摄”和“制”的技术能力。

“1”代表大一新生在工作室见习1周。刚入学的新生对工作室类媒体实践还比较陌生,通过一周的观摩,大体了解工作室的实践流程、节目构成和岗位设置等基本情况。

“3”代表见习1周后的同学实习3周电视摄像。学生参与以消息类新闻为主的栏目《海经在线》3周,初步通过摄像技术关,达到独立拍摄消息类新闻画面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摄”的岗位能力。

“4”代表实习3周电视摄像后的同学再实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4周。学生继续参与《海经在线》栏目4周,熟练后期编辑技术,达到独立剪辑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目标,这是初步培养学生“制”的岗位能力。

大二:工作室实行“2+2+4”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编”、“导”的岗位能力。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广播电视节目编剧。学生主要参与《微电影》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微电影的编剧训练。

“2”代表大二学生实习2周编剧后再实习节目策划2周。学生参与《海经专题》栏目,实习专题片(人物专题和事件专题)的节目策划,获得策划专题片的基本能力。

“4”代表大二学生参与《微电影》或《海经专题》的导演工作,最终每人独立导演一部时长8分钟左右的微电影或时长12分钟左右的专题片。

大三:工作室实行“2+6”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

“2”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谈话节目的制作。学生主要参与谈话节目《观点》栏目,实习整个节目的包装和制作。

“6”代表大三学生实习2周节目制作后再实习纪录片编导6周,学生主要参与以制作纪录片为主的《海经纪录片》栏目,纪录片创作是对广编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节目形态,也是对“编、导、摄、制”四大岗位能力综合最佳的节目类型。大三学生要全程参与某一题材纪录片的“编、导、摄、制”全过程,以达到岗位实践大综合的目的。

大四:学生在工作室实践3周,主要参与《栏目创意展播》栏目,进行新栏目策划和新栏目宣传片的制作。策划全新的栏目对于广编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具有较高创意的岗位能力,学生要把策划的新栏目定位、节目构成等元素通过视频宣传片的形式制作出来在《栏目创意展播》中播出。经过指导教师们的研究讨论,具有可行性的新栏目将在工作室中增设。

同时,工作室在大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大二培养学生拥有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综合思维能力;在大三培养学生具有广编专业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大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五个结合”

“二四五”模式的“五”是指工作室实践教学要实现五个结合。

(一)和“课内实践教学”的结合

工作室的实践安排都是和课程紧密结合的,比如大一工作室实践的“摄”和“制”就是和大一开设的《摄像基础》和《非线性编辑》课程结合在一起的,学生一边进行摄像和节目剪辑的课内实践一边在工作室进行摄制实践。大二工作室实践的“编”、“导”是和大二开设的课程《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和《写作(专题片、解说词)》的课内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大三工作室培养学生岗位综合实践能力是和大三开设的《电视节目制作》和《纪录片编导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大四工作室新栏目策划的实践是和大四开设的课程《广告创意与制作》以及大二大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二)和“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基地实践”的结合

暑期社会实践在第二、四、六学期的假期开设,一般要求和工作室实践同步进行,第二学期的项目是“摄”和“制”与工作室大一实践项目相同;第四学期的项目是“编”和“导”与工作室大二实践项目相同;第六学期的项目是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与工作室大三实践项目基本吻合。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所学和媒体需要之间的距离,在之后的工作室实践中便会有的放矢。实习基地实践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时间安排上比较灵活。

(三)和“实训周”的结合

实训周项目“综合创作实践”在第七学期进行,共4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策划、制作一系列影视作品。工作室在大三的五、六学期刚进行了岗位综合实践,第七学期的实训周便是其延伸和提高,当然也是对工作室大三岗位综合实践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四)和“毕业设计”的结合

毕业设计共17周,第七学期4周,第八学期13周。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自组团队制作电视专题片、纪录片或者独创栏目及节目。毕业设计是对工作室实践的拔高性实践,没有工作室单项和综合实践的基础,毕业设计就不可能进行拔高,如果工作室制作的节目是产品,那么毕业设计制作的就是精品。

(五)和“毕业实习”的结合

学生到相关媒体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一样。学生有了工作室实践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实习的专业实践减轻了负担,毕业实习一结束他们就具有了媒体的“工作经验”,这是没有工作室实践学生无法达到的。

尽管工作室实践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来源和经营管理等,但其在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所以高校要不断完善工作室的配套措施,让工作室实践教学在广编专业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项目驱动教学法(PBL)的英文全称是Project-basedLearning,是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这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理念,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作为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并将多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得到极大提升。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项目任务”的诱发,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不再单纯是听讲和记笔记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判断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2.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一门综合了多门类的知识和能力的专业。项目驱动教学由于其“项目任务”的完整性,可以使学生在多门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得到综合性的实践锻炼。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由于项目任务一般是由小组承担,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讨论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际上传媒行业本身就是个需要多工种互相配合的行业领域,单打独斗在当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岗位是行不通的。因此,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关键。下面本文“电视栏目策划”课程为例来讲述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项目任务的设置

根据“电视栏目策划“课程的课程内容,分类讲述不同电视栏目的特点是其课程脉络。因此项目任务设定应为不同类型电视栏目的策划。具体项目为:①电视新闻资讯栏目策划;②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策划;③电视科教栏目策划;④电视生活服务栏目策划;⑤电视综艺娱乐栏目策划;⑥电视真人秀栏目策划;⑦电视益智栏目策划;⑧电视谈话栏目策划,共八个项目。根据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限定每组人数的最低数和最高数,保证项目任务分配的均匀。分组后的学生通过沟通协商和兴趣爱好,选定各自小组的项目任务,并由组长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任务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项目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点,各个小组需要提交本小组的策划书,策划书内容应当完整且具有可行性,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栏目主旨、栏目定位、栏目频道和时段、栏目形式和环节、栏目特色和优势、栏目宣传推广策略、栏目预计收益、栏目样片等。同时在课堂上,以演示文稿形式向其他同学进行说明介绍策划案,并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质疑和询问。

2.项目任务评价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学中总结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绝佳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展示项目成果时,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的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讨论项目的优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出于对学习成果的评判和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可以制定一个对学生项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打分。对于“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来说,具体标准如下表:项目内容创意策划完整度策划可行性展示效果分值比例30%30%20%20%根据学生提交和展示的策划案,对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打分,并对每项的得分进行即时分析和说明,令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本组项目任务和其他组项目任务的优缺点,可以对项目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实践经验的补充。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容易出现参与程度不一致

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张将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自主分配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可能致使部分学生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充分参与到项目任务的完成中。一方面,部分学生因长期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法下,对学习任务有先天的抵触情绪,对参加项目任务不热情不积极,出现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情况。另一方面,小组任务分配有主有次,学生参与项目任务的程度必定会有差异,那么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所学所得也可能出现不均衡。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项目任务时,尽量保证项目任务的均衡性,对学生的项目分工和完成进度需要时刻关注,时常督促。要求各项目小组组长积极负责,认真分工,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实际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部分学生在项目中参与度低的状况。

2.课程进度和课堂状态不易把握

项目驱动教学法打通了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教师教学角度讲,对课程进度的把握和课堂状态的控制都有很大的难度。譬如,“电视栏目策划”课程,按照教学计划,“策划流程”一章在课程进度的中后阶段。但由于项目任务布置在学期伊始,所以就需要打破原定教学计划。在课堂项目成果展示时,也容易出现了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学生对时间的把握不准确,再比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候可能会出现偏离专业内容之外的无价值争论。因此在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同时应更加合理、精密的安排教学进度。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和课堂讨论,教师既要让其充分自由发挥,自由讨论,又要予以指引和规范。

四、结语

第7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1 新闻编辑创新对在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广播电视业务中,新闻编辑是其中的关键,特别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效的信息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新闻编辑创新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编辑创新的关键在于提高新闻价值的识别能力。新闻必须具备时效性特点,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方面,内容千差万别,可以说包罗万象。正是由于新闻信息的广泛性,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体形式之一。同时,一些人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虚假新闻,以谋取私利。加强新闻编辑创新,提高新闻的识别能力,能够对新闻信息的安全保障。2)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同一种新闻充斥着众多的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正统,广播电视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新闻编辑创新,充分发挥新闻信息舆论导向的作用,弘扬正气,在满足社会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2 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2.1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广播电视是正统的新闻传播媒体,不仅承担着普通新闻信息的传播,还是党宣传舆论的喉舌与阵地,也是政府与民众对话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过程中,加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原则,在新闻选稿以及修改过程中,除了对新闻编辑本身质量严重把关外,还需要加强对新闻政治导向的把关。可以说,每一位新闻编辑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需要能够通过敏锐的观察力,选择正确合理的新闻素材。

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需要从政治导向入手,注重新闻形式以及内容上的创新,通过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帮助。

2.2 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物质追求向精神文化追求方向发展,民众的文化生活也不断的丰富。然而,民众的欣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闻编辑需要能够满足不同欣赏层次民众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紧跟时代脉搏,了解各个层析人们的信息需求。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兴趣爱好、审美理念、欣赏水平等都在不断的变化中,紧跟时代脉搏正是对这些变化的关注与了解。新闻编辑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新闻信息必须贴近民众,满足人们对社会了解的需求,把握民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新闻编辑的服务性,更加关注民生。

另外,在新闻编辑创新过程中,要重视民众的需求,对各个时段观众关注点进行掌握,分时段的对新闻内容进行设计,以满足更多人的观看需求。同时注意把握新闻价值,并重视对新闻价值的合理利用,将日常普通性新闻价值充分的发掘,并重视重点新闻。在编辑新闻过程中,应该打破常规,回归新闻价值的本质,同时重视新闻播报过程中新闻链接与背景内容,让观众对新闻点有足够的了解,让人们认识到新闻的整体价值。对于时政新闻,加强创新还需要满足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应该坚持创新,具备特色;第二时政新闻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第三要能够挖掘新闻背景下隐藏的信息;第四应该能够弘扬正气;第五应该保证新闻内容通俗易懂。

2.3 加强对新闻编辑技巧的创新

新闻编辑技巧是新闻编辑创新的重点,也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前提。其中对新闻导语、标题、结构等编辑是技巧创新的关键,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听众听觉规律的研究,在新闻趣味性方面加强重视。当然,不同的新闻传播媒体,在新闻内容创新中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其中,广播电视新闻不同于报纸等标题编辑,其标题编辑需要更加鲜明、实在,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提高观众的注意力,激起观众的阅读兴趣。在广播评论、通讯等标题编辑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新闻内容进行概括,需要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提高新闻标题的新颖度,但也需要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标题不至于太过夸张。有时,为了能够更加吸引观众,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个副标题,对新闻标题的内容进行完善。

新闻编辑是一项心理思维,属于高智商的脑力活动,编辑者应当注重编辑技巧上的创新,保证新闻编辑结构清晰、内容生动、文字简洁。如果是多人采访新闻报道,需要在一个被访人介绍完后再介绍另一个被访人,结构的简洁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特点。

2.4 加强对不同题材新闻的创新

不同的新闻题材编辑创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民生新闻方面,加强创新需要坚持“大民生”路线,关心社会民众之间的交流质量,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其中民生问题包括社保、住房、养老、交通、教育、医疗、安全、就业等,这些问题与民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2)在新[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闻评论方面,加强创新能够提高新闻整体的质量。一方面需要描述新闻事实,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有效的评论。现阶段,新闻媒体多种多样,人们不缺新闻内容,对新闻正确的解读是新闻编辑创新所缺乏的。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在新闻评价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山东电台的《热点评说》,打破常规原则,在评论时还将电影、小品经典对白、歌曲等穿插其中,别开生面、画龙点睛。

3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业务中关键的内容,加强新闻编辑创新是保证广播电视发展的关键,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每一位广播电视专业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加强业务训练,加强创新,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8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我们可能会很幸运,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不能放弃理想。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即将毕业,你准备好了吗?大学的四年,让你很充实了吗?回顾,的确。大学四年让我在思想,生活还有工作能力,人际关系上都战胜了我自己,我已经不在是以前懵懂的那个高中生了。大学四年亲眼目睹自己走上成熟的过程,也是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过程。

专业的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在大学中,我同时注重的是思想和品德上的完善。在完成学业和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诚实守信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年轻就要吃苦”是我恪守的人生信条,积极奉献,乐于助人,多次参与社会捐赠和公益活动,这是我坚持的爱心行动。在生活上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校期间,我积极的参与学校的各项文艺演出,并且无论在台前还是幕后,都会倾尽全力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力求完美。我尊敬老师,和同学相处融洽,团结协作,关心热爱班集体,愿意为集体做事,有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

四年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关于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增强自己了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获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还掌握了photoshop等图片编辑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

在校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未有过违纪现象。在班上作为宣传委员对宣传工作尽心尽力,积极配合其它班委开展活动。在年级担任爱心基金会会长时期,负责管理贫困生档案和政府补助金的发放,确保档案不外泄,补助金准确发,工作细致而尽责。

第9篇:广播电视专业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

我国开始实施“三网融合”对现有媒体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使得全媒体融合仅仅停留在理想阶段,没能在实践中大展身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和民众中的传播者,其地位不容忽视。近些年来主导民众生活的广播电视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校目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广播电视传媒业,媒体融合对它的冲击和改变体现在多方面:第一,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垄断特权被打破,广播电视新闻信源发生了改变。民众被动接受新闻的地位也变成了主动索取并且还可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主体明显不同;第二,广播电视传播的方式由原来的单向直线传播变成了现在的双向循环传播,从以前传播机构对民众的传播变成了现在的多种媒体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第三,改变了传媒技术平台、传媒组织结构以及媒体的信息管理模式,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媒体”型新闻传播人才。随着多种媒体的融合,以及传统媒体向数字化的过度,传媒之间的信息载体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甚至有趋同的现象。因此,具有跨媒体工作能力的新型新闻人才将成为未来广播电视新闻产业的首选。部分新闻工作者将不再仅仅是为了一个媒体部分进行服务,而是同时为多个媒体部门或者是信息的机构进行服务。记者所采集到的娱乐信息和新闻可以同时被多种媒体所使用,成为多个机构进行信息的素材。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新闻人才极度匮乏,只有将更多的广播电视人才培养成“全媒体型”人才,才能满足如今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具备复合型媒体素质。传媒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高校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却严重落后。根据传媒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最需要的就是具备复合型媒体的高素质人才。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移动互联网平台服务与支撑为主要业务的大网络公司,其总经理就说过,对于网络传输行业,招收的员工必须要具备专业技术,但是对于媒体方面人才就需要有创新的意识,需要的新媒体人才更是必须要有创新的勇气,对待客户要能够引导其潜在的需求,随时捕捉客户心理动态,既要求招收的员工懂技术,又能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具备专业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所谓的复合型媒体素质就是要具备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采、写、编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节目策划、现场直接报道,对于栏目、频道的运营模式和新闻报道语态也能完全掌握的全面性人才。因此在对新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该符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媒介经营、视频传播以及国际双语新闻传播主题等多元化、带有前沿性和拓展性课程。

二、对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的基本思路

(一)按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从办学目的来讲,社会需求是专业定位和方向设置的主要依据。因而,办学院校为了适应媒体融合对广播电视传播人才的需求,应当自觉地调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方向与定位。各行业类院校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借助自身的学科优势,只有找准专业方向定位,才能办出特色。在专业方向定位和学科架构上,我们要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维,要有“大广播电视”的概念。有自主设置权的高校新闻院系可以根据传媒业界需求和社会需求来设置新专业及其方向。此外,各普通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跨院系、跨专业合作,注重文理交叉,实现优势互补。这样做更有利于复合型广播电视传播人才的培育。

(二)将媒体融合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媒体融合的新环境下,各专业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根本上的创新和改进。在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中加入媒体体融合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专业形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

(三)创建实践基地,全面增强学生能力。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悟理论知识的真谛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工作中将专业知识融会其中,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可以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快乐。传统的实践教学只是表现在校内外实习,但是一般高校的实习时间都是比较集中和短暂,在理论教学中很难将其插入其中,所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设必要的实训课程,或者与企业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已经成为未来众多高校的发展趋势。

(四)强加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新闻传播类专业来说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可以聘请传媒行业专家或者传媒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能够进行授课,通过他们对业界发展趋势的介绍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度;还可以让媒体专家参与到学生的课题或者项目当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实践环节,把教师的研究课题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进步。此外,学校可以培养教师,让其拥有广播电视新闻领域从业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师资团队。

三、结束语

传媒市场的环境变化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变化,新媒体冲击下的传媒产业给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高校应顺应市场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传媒人才,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