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业工作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
宿舍区域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产物,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历来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阵地,更是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课堂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之一,宿舍是另一块我们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一、 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困境
独立学院的宿舍一般是学生工作部、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各系辅导员共同管理的。一般是学工部进行大局统筹管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各系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宿舍的具体管理。但是,由于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繁多,有的还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往往身兼数职,所以很难拿出足够的精力用于宿舍管理。
专职宿管人员自身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宿管人员政治觉悟不高,专业水平偏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仅靠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的专职宿舍管理者很难将大学生的宿舍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而津沽学院由于在校学生居住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公寓,学院自身并不拥有学生宿舍,因此在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权有限,处理相关事务程序繁琐,时间滞后等情况。
2.学生自身管理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淡化
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的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渥,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充斥于广大学生。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宿舍这种集体环境中容易产生由于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情况出现。往往造成宿舍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虽然,独立学院在宿舍分配上仍尽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但学生个性化特点突出,使得学生个体意识明显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日渐减弱,以班级为整体的集体荣誉感日益淡化,与之相对的是在班级中出现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进而更甚者宿舍中也出现分散的小集体。原来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受到冲击。
其实很多高校的做法都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成立一些自我管理的机构,但是由于这些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不够,不够很好的掌控局面,很多情况下都是查查卫生,协助一下老师等工作,如遇突发事件等情况,还得是由老师出面解决,没有做到自我管理的作用。
3.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期望与实际存在差异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高昂,因此学生拥有较高“投资回报”期望的心理,对在校的学习、生活等硬件设施的要求普遍较高。尤其是宿舍居住条件,希望宿舍拥有空调、独立卫生间、酒店式服务等等,学生往往预期大过于实际条件。
在这种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积累中,学生往往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适应阶段,这个时间越长对宿舍管理工作的影响越大,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在这个时间内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往往不被学生所理解
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父母作为监护人对自己拥有绝对的监督、管理权。学生们在进入大学认为生活可以不被束缚,不受父母管教,能够自理、自立、自主。
大学生活空间更加扩充,自由时间更加充裕,但大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成型的阶段,对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思想很容易动摇,考虑问题也不尽全面。因此,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与学生们追求自由,不愿被约束管教的心理形成矛盾,造成学生对宿舍管理工作的不理解。
学生对学校所下达的命令或是管理方式,经常会出现一种抵触心理,而学校在管理学生宿舍中,却很难掌握住这个尺度。在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缺乏,导致双方无法不了解,没有交流,这样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管理人员为什么要采取某项措施,这样对宿舍的管理工作不利,加大了其管理的难度。
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对策
1.明确分工、切实提升宿舍服务育人功能。
在具体的宿舍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明确责任、人尽其责,并且要分开学生管理和物业管理。由后勤或其他部门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管理,两方面要定期的利用协调会的形式互相通报工作,从而有机地结合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将专门的学生宿舍管理小组成立起来,使后勤和学生两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有效的做好学生宿舍的实际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将学生班级、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能够在宿舍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学校也可以选派优秀的政治辅导员和干部与学生住在一起,并且负责学生的集体主义、法律法规、行为规范、日常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其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
2.加强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宿舍文化建设,它不仅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的内在要求,还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的日常文化、宿舍文化生活中,可以完美的体现出课堂文化的延伸、扩展。同时也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方式,辅导员可以在宿舍文化的影响下,塑造出学生的文化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对学生的学生、生活也可以起来引导、激励的作用。宿舍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好的宿舍环境可以为学生直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学生宿舍。它也是学生更好的接受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阵地。因此学生的住宿管理,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正常的教育、秩序,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学校的发展。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要进行管理,对宿舍管理要建立值班制度,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负起安全责任。
3.构建一支业务过硬的宿舍管理队伍。
要想充分地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高校必须要将一支强有力的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立起来,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中应该包括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管理干部。如果不具备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队伍,很难真正的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做好。所以高校必须要选派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理论水平、较强责任心、热爱学生工作、较高文化层次的干部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参与进来,并且要重视做好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培训,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4.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全面地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为此,高校必须要以目前的学生宿舍管理形式为根据,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且要在宿舍管理实际工作中予以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
论文关键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工作满意度 软件研发人员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龙立荣开发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简缩版问卷和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
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4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对所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引言
软件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相对比较迅猛的一个产业,随着软件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相继投入这个产业.软件研发人员作为推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若果他们一旦流失不仅会带来软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商业技术泄密,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长期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为了吸引并留住研发人员,很多软件企业开始从组织的角度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软件企业采取的职业生涯管理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研发人员的]二作满意度、流失率有什么影响.通过本研究将对这些问题给予确切的同答。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文献回顾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维度的研究。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CareerManagement)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方法。Herriot等人设计了知觉到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OCMQ),并通过因子分析将OCM分成八个维度”。龙立荣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形成了适合我国企业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提出了我国企业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结构:提供职业自我认识的机会、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建立公平的职业晋升制度、提供职位空缺的信息。
(2)工作满意度构面的研究。Smith等人提出工作满意包括工作本身、升迁、薪水、上司与工作伙伴等五个构面I31;Watson,D.等人认为工作满足由七个构面组成14]:Spector,P.E.归纳总结出工作满意的14个构面I5]。Watson.D.和Spector,P.E研究的工作满意构面涵盖内容过于繁杂,除了工作满意内容外,还包括了与工作满意相关的组织满意、环境满意等内容。因此本研究采用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作为软件研发人员量表。
(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在Herriot针对管理人员OCM的研究中,工作满意度被作为效果变量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她的研究结论是,管理者的OCM知觉对其职业生涯管理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Chen,Tser—Yieth等人在研究研发人员生涯需求与生涯发展关系时。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得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可提高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结论。对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少,针对软件研发人员的专项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2、研究假设
本研究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种个人心理自我评判态度,反映个人工作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已有研究表明,组织对员工采取的职业生涯管理的手段和措施可以帮助员工确立更加清晰化的职业发展目标,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能够提高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认识与认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另外,根据龙立荣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结构维度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下述研究假设:
总假设(H。):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IfHo.。):职业自我认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2(H0—2):职业培训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3(H。一3):公平职业晋升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假设4(H。_4):提供职位信息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分为预测试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以软件企业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抽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横断面研究。
1、测量工具
(1)调查问卷。本研究以软件研发人员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觉为测量对象分析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情况。并采用龙立荣编制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问卷简缩版;而工作满意度问卷则采用Smith等人提出的五构面工作满意度问卷为测量工具。本研究中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
(2)信度与效度检验。信度检验以Cronbach s仅系数来估计。Cronbach SOr.系数越大,表示该变量各个题项的相关性越大,即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效度检验则利用因子分析来考察量表的结构效度。以检验量表是否可以真正度量出所要度量的变量。
由于本研究是针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的实证分析,国内还没有针对软件研发人员就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做过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对两量表进行预测试。以对两量表使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的检验。在长沙的五家软件企业发放了5O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8份,有效回收率为76%。经过信度分析,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工作满意度两量表的Cronbach S仅系数分别为0.948和0.851。表现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过因子分析进行效度检验,KMO值分别为0.836和0.879,均远远大于O.5的最低要求: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2.5%和81.3%,均超过了70%,表明这两个量表均表现出较好的结构效度。
2、样本的选取
共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合肥、长沙等五个城市的十二家软件企业来进行本次关于软件研发人员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关系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两种形式进行:纸质版和电子版问卷。本次调查历时近一个月。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10份。回收169份,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28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41份。问卷有效率为67.14%。
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男性占软件研发人员总数的72.34%,女性占27.66%,这与软件研发人员中存在性别偏向的现况较为一致;样本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累积占85.8l%,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累积占78.72%。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累积占77.3%,验证了目前我国软件研发人员所具有的年轻以及学历高等一般特征。
研究结果描述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在不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及整体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为自变量,以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Rz系数(R)为0.749,相关系数的P—value接近0,说明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程度好。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各维度均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职业自我认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与决定作用最大,而“公平职业晋升”最小,可能是软件研发人员相对其它员工更注重技能掌握而“淡漠”职位晋升的特征所导致的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整体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整体为自变量。以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调整后R系数为0.758,相关系数的P—value接近0,说明回归的拟合程度好。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71。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具有较强的预测与决定作用,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人口统计变量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本研究以性别、婚姻、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为依据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1)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的关系。本研究运用t一检验方法和一元方差分析,以检验个人背景变量对职业生涯管理知觉的差异。性别、婚姻属于二分变量。采取t一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4中的显著性系数均远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性别、婚姻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无显著影响。
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的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除学历外,年龄与工作年限均对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说明软件研发人员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往往越能认清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与目标,越能体会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与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
(2)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作为个体的一种主观情感态度,一般会受到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是否会呈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具体的影响差异分析来进行验证。性别、婚姻属于二分变量.采取t一检验方法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不同性别、婚姻的软件研发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的t一检验分析结果可知.性别上。女性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婚姻上,未婚的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高于已婚的,只是这些差异并不显著fSig.>0.05)。
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的软件研发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具体的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中的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龄上看.25岁以下以及36岁以上的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均值明显高于26—36岁这一年龄段的得分均值.并且年龄所产生的影响呈显著差异(Sig.
(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从性别、婚姻、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来比较分析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了解各变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除了年龄中“36岁以上”组以及工作年限中“l1年以上”组外,所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各个组别均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相关系数在各组组内具有可比性,即各组内相关系数最大的.表明该组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反之。则影响小。如在年龄变量各组内.“25—36岁”组的相关性系数最大,“36岁以上”组的相关性系数最小.即在年龄变量分组中.“25—36岁”组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关系的影响最大,“36岁以上”组的影响最小
结论
(1)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各维度与软件研发人员丁作满意度间的正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职业自我认识”与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相关性最大,而“公平职业晋升”相关性最小。
(2)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对软件研发人员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上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年龄和工作年限,性别、婚姻、学历等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软件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同样除年龄与工作年限外,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软件研发人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A.性别、婚姻、学历均对软件研发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知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产生显著性影响,致使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
B.年龄中35岁以下的两个组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26—35岁”组的影响最大。而在“36岁以上”的软件研发人员中,这种影响表现并不显著。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
1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创新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在财政预算上给予制度保障,其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前提。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职业指导的其中一个环节。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并逐渐向全面的职业指导方向发展。故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质上是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全面的职业指导。
2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比今年增长16万。”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所长余舰表示。2010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31万人、660万人、680万人、699万人、727万人和749万人。假设每年全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变化不大,那么,按照总体平均来说,每年竞争同一个劳动岗位的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快速增加。
3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上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社会来说,良好的职业指导有利于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合适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准确的职业定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然而,目前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似乎不尽如人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在2015年6月又进行了第七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文是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样本涉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28所高校。在本次调查中包括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的相关调查,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6.9%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48.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9.8%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6.6%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在国内,目前人们甚至许多学校、政府部门一般都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或等同于职业规划。但事实上,职业指导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在国外,比如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就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在于就业信息不对称,还有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缺乏专业的私人职业顾问等有关。对职业指导含义理解上的偏差会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学校、政府)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决策方向的准确性。现阶段国内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大多为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政府下属的劳动保障机构,而企业、社会机构很少进行。而且,国内进行的职业指导很多只局限于就业信息的公布、中介服务。显然,政府在采取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的同时,应该将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重心向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其他方面转移,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财政预算方向为引导,才能真正从制度上保障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迫在眉睫。
4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作用的相关建议
4.1科学规范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预算编制
一是要坚持科学的预算编制原则。(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收入预算的编制要积极稳妥、真实准确,坚持量财办事、统筹兼顾,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综合预算原则。政府部门、学校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收支要全面、完整地纳入部门综合预算,同时加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3)厉行节约、确保重点原则。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的预算编制重心应向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其他方面转移,如向企业、学校、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的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倾斜。(4)注重绩效、科学精细原则。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在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使用效益。二是要使用科学的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彻底弃用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三是要创新预算编制的集体决策机制,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招投标决策组”,对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方案进行民主优选。政府可以向企业、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等)进行有关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的公开招标工作。政府部门在编制预算之前要调查取证,优选预算项目方案,保证预算项目的可行性与真实性。学校等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之前可广泛征集学校内各组织(如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促进协会、学生会、团委等)提交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经可行性评估后再在预算中预留对优选方案的专项资金。
4.2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执行的控制和监督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与监督,一方面应设置专门的预算执行监督机构,对违规行为专项整顿,如违规挪用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专项资金的行为等;做好各个预算项目的详细记录,加强对单位(部门)虚报预算情况行为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应严惩不贷。另一方面应建立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职业指导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不定期检查机制,预防相关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谨慎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对于短缺资金支持的职业指导项目应重新做科学性评估;不能片面地强调预算执行进度,对实际执行进度与预算进度偏差过大的应及时予以调整。预算管理部门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单位(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总之,随着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充分地与之相结合,以体现其相关工作的特点。
4.3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财务预算的绩效评价管理
预算的考核评价是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连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有机环节。所以,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应做好预算实施效果考核评价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地区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相适应的预算考核体系,用以衡量项目收入完成情况,支出超支或结余情况、预算执行偏离情况等,提高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和实现对预算监管工作行为的有效约束。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某镇(街道)为例,2016年该镇(街道)继续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动态项目库入库管理。这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模式可以应用于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项目的预算管理之中。项目库是指镇(街道)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工作职责,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根据镇(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及部门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未来一定时期内需安排专项资金的项目集合。该镇(街道)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除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外的街道财政专项支出3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均需纳入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分为以下三类。(1)政策类:指有明确的文件、政策规定,未来3年内需每年安排且有标准或金额的项目。(2)常规类:指单位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未来3年内,每个预算年度都需要发生的项目支出。(3)一次性项目:指单位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政策导向,在近期内需特定开展的项目。该镇(街道)规定入库方式,即单位按项目类型申报入库项目,镇(街道)财政局组织第三方评审,并经镇(街道)预算编审小组审核确定入库项目。这个预算编审小组的作用类似于之前提到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招投标决策组”,按照该镇(街道)的相关规定,各企业、社会机构及民间组织(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相关行业协会、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等)可以申请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项目入库,该镇(街道)财政局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初审,再组织第三方评审并将结果提交街道财政预算编审小组,由镇(街道)财政预算编审小组审核确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预算入库项目,最后镇(街道)财政局将入库项目反馈至相关单位作编制年度预算的参考。当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做法仅仅是一个试验性的开端,有待实践的考验。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现阶段在实践中有关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适合企业、社会机构申请的创业孵化补贴、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招用补贴;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高校毕业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租金补贴等,这些都可以在佛山市南海区各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申请。但这些财政专项资金都集中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或创业方面,而对于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资助项目十分少见,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指导人才队伍体系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衡量政府、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业绩大小的,不仅仅只是粗放式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而应该逐渐转移到就业质量、职业成长的轨道上来,这是未来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带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一轮改革,这都是笔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权光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李明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刘敏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
近年来,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创新工作方法,以建设流动党员网上支部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员人事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搭建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大胆改革传统的党员管理手段,探索建立了全省人事系统第一家“网上支部”,通过“网上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管理。一是把搭建网络管理平台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总抓手。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网站制作公司,根据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特点,精心开发了流动党员“网上支部”。为每位流动党员建立了专用邮箱,并建立了公用“留言版”。二是把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作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突破口。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开发了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库。构建“网上支部”与流动党员信息库互动机制,及时将“网上支部”运行情况通知到每位党员,同时通过“网上支部”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补充、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库。
转变教育模式,突出加强流动党员的素质教育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工作中,注重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搞结合,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理论素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党总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党校”了系列学习材料,推出了 “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书,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提一条建议,交流一次经验,办一件实事,写一份总结汇报),组织全体流动党员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抓典型,帮助流动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了在基层、个体企业、艰苦地区工作的,自强自立、自主创业的流动党员典型材料,在“网上支部”经验交流栏目,用鲜活的事例引导流动党员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强化服务理念,全面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
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总支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优质服务。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为方便流动党员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先后成立了四个流动人员党支部,对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进行统一管理。二是主动做好预备党员跟踪服务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对预备党员跟上加强教育和考察,及时安排支部党员转正大会,为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办理转正手续。三是按照及各级党委相关政策规定,制订合理的党费交纳标准,推出适合流动党员的网上缴费和委托缴费方式。
1.1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在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管理没有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缺乏正确的方法和约束力,导致学生管理似一盘散沙。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把企业需要的东西提前交给学生,把企业的一些运作或者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限制,学校的管理者只能对学校所分配的教学任务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所派来的工作人员或是老师,学校可能无法给予制度化的管理,以至于学校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够。由于学校的师资队伍有限,老师的管理仅限于专业,无法顾及到学生之后的实训工作,所以对于学生的后续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校企教学模式下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只是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校企合作下的思想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面对就业有很大的压力,会迷失就业方向,导致学生走上了弯曲的就业道路。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育受利益的驱使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导致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够发挥思想教育的本质。
1.3学生管理的方法还不够先进传统的学生管理只是重视对学生的约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况,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没有发挥其管理的本质,管理思想还局限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不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由于高校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比较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是不同的,如果学校只是遵循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学生的管理根本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只会使学生管理工作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4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由于高校学生之间的文化知识、个性能力差异比较大,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高校学生不能够适应大学的管理方法,还不能够从中学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习惯被动接受而忽略了自己的主动参与使大学管理得不到学生的有效配合,学生管理只是单方面的执行缺乏严谨性和约束力。学生不能够合理地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造成学生对大学学习过程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2.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应该研究可行的管理对策,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为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发展的平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入。
2.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执行严格地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学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按照学校的要求,严格管理学生,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针对校企合作专业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去遵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应该根据学校以往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更新,明确管理的具体职责和管理范围,把责任落实到人,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合理地规划,然后根据具体的完善方案校企双方经过协商确定最终的管理制度,这项管理制度应该具有严谨性、合理性、可行性、权威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管理的本质要求。校企双方应该根据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专业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管理团队应该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然后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根据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不断优化管理对策,适应不断更新的校企合作学校的教育理念。
2.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校和企业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进入校企合作专业开始,学生要尽快实现“在校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心态波动进行及时关注和引导,确保顺利过度。由于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比较大,所以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因为在校企合作中,往往是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班级,但是不可能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会在以后的就业中选择这个专业或是合作的企业进行工作。那么在日常的管理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普遍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整体思想,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宏观上予以帮助学生。另一方面,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逐个进行交流,对有意向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给予重点管理,对以后从事这个专业性不强的学生,给予重点引导,确保在学校中不能放弃专业的学习,可以给予其他的一些就业指导,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就业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使学生和学校的管理团队协调配合,大大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效率。
2.3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思想应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不断更新管理思想,把传统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从各方面管理学生而不是仅仅约束学生的新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服务为目标的管理体系。校企合作办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尤为重要。职业核心能力是现在大学生需要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入手,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培养学生勤勉、敬业、守纪、公正的观念。
【关键词】高职实际 学生管理 存在问题 有效提升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习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提供再次深造的机会。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办好高职院校有着重要作用,它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对于稳定学校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高职学校由于生源文化素质较低,学习的思想比较复杂,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如何立足高职实际,深入分析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我结合自己的学生管理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大学扩招,高考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学生就进到高职学校学习。虽然高职学生也和普通高校生一样有远大理想,但是我在多年的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 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入学成绩低。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职属于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一些高考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进入到高职学校。对于这样的生源素质,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为高考成绩不好的学生,与他们在高中的学习心态、习惯等有很大关系。
2. 高职学生心态的问题。由于高职生普通高考成绩不高,进入高职学校也是无奈,但是学习成绩不好与学生自身有很大的原因。这部分学生不管是在上课时间,还是课余时间,都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很少给自己加压,面对这类心态的学生,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少难题。
3. 高职学校管理制度的缺陷。高职学校在管理学生时,都会出台一些制度保障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我在多年管理学生实践发现,不少学生对管理制度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有些条件过于苛刻。学校在更新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的充分沟通和宣传,同时,一些管理方法也亟待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源。
4. 就业压力带来的管理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都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相比之下,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不扎实,更是难以找到好工作。就业压力让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明显带有不配合情绪,因为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其实,如果高职生在学校能认真学习一门技术,将来在社会一定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高职生更会吃苦、有一门技术,但是很多高职生没有看到高职学校专业存在的优势,导致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二、正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管理水平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虽然高职生的文化成绩不高,但是进入高职学校后就是学校一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让高职生融入学校文化,自觉配合学校管理工作?我觉得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几十年来的计划生育,现在进入高职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受教育条件比较优越,导致这部分学生养尊处优;同时,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深入学生,他们强烈要求获得民主、平等的教育。管理者要正视这些现实背景,绝不能因为高职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他们粗暴管理,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这样只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让高职生配合管理者的工作,一定设身处地站在高职生角度思考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管理者的信任、爱护,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将每个学生当做可造之材,与他们平等的沟通、交流,学生自然会感受到管理者博大的爱,就能融入到学校,融入到学校文化。
2. 创新管理文化,优化管理策略。学生管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学校制订管理制度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管理制度必须立足中高职实际,抓住管理过程中存的问题进行制订,同时,体现人文思想,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订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风华正茂,富有青春活力,在管理过程中,既要遵循教育内在规律,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更多的弹性空间。如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布置宿舍时,可能会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宿舍的布置中,这样势必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宿舍,个性化的东西有时可能会同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相符,作为管理者如何理性看待,是一棍子打死,还是搭建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优化管理策略就必须顺应学生的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管理文化“可爱”的一面。
3. 结合就业,深化管理模式。就业问题是每位高职生最敏感的话题,也是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最想实现的愿望,通过高职学校的学习,获得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学生管理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为人处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多年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校内学习时,纪律松散,经常逃课、迟到、早退等,但是进入实习阶段时,他们发生很大的变化,通过实习,能逐渐融入企业的制度,有的学生通过实习变得有礼貌,待人很客气,并懂得感恩。严峻的就业形势,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危机感,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服从学校的管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要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管理的水平,需要管理者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管理让学生融入到学校文化,从而全面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户籍管理的城乡二元化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其时代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体系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禁锢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该对当前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此顺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及现状分析
1.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正式确立于1958年,将中国人口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人为赋予不同类型的户口不同的权限和功能,限制农业户口的自由迁徙,将非农业户口与粮油配给、社会福利等挂钩,无形中限制了农民的许多权利。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能够满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种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城乡户籍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国内的城镇化进程持续推动,导致城乡人口发生大规模的迁徙和融合,城乡界限被逐渐打破,在此形势下,原有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发展,损害农民权利的落后政策,亟需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截止2016年4月,已经有29个省市提出户籍改革方案,积极开展城乡户口的统一工作。然而,在具体的方案和执行上,各省市之间差距较大,大多采取放宽城镇户口落户条件的方式实现城乡户口的统一。不得不说,户籍管理制度从现行的城乡二元管理制度到真正的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对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影响分析
2.1人为制造居民的阶级差异
人格权利是社会平等的重要表现,就此分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并无本质区别,应该得到同等对待。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中,城镇居民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等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种因户籍差异导致的不平等情况在社会中极为普遍,甚至出现伤害赔偿的“同命不同价”问题,严重损害农村户口人群的利益,人为的制造社会的不同阶级,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2阻碍社会劳动力的市场化流动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与此同时,城市的高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亟需劳动力予以填补。按照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中是最为合理的,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然而,受到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口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劳动力的市龌流动造成极大的阻碍,影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3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
当下,人口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流动极为频繁,大量的农业户口群体已经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严格按照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户籍管理已经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流动状况,失去其管理价值。而且,如果不对其进行变革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
3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3.1稳步推进
历经几十年的应用,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已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制度改革无法一蹴而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根据户籍管理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最终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平稳转化,避免因户籍制度改革导致的各类社会问题。
3.2因地制宜
当前,国内各省市之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有所差异,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时,不能盲目的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或将农业户口并入非农业户口当中,而是应该根据各省市的人口结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逐步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
4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策略
4.1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
从本质而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由于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服务水平偏低,导致城乡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使得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之间的利益矛盾极为突出。所以,在经济发展中,应该给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以一定的资源、政策倾斜,推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进而降低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
4.2借助农民工进城实现农业户口向非农业户口的转化
当前,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许多人已经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彻底融入城市当中,对于此类务工人员,应该放宽落户限制,允许并鼓励农民工进行户籍的转换,给予其与非农业户口同等对待的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在维护农民工社会权益的同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4.3尽快完善户籍管理法律体系
户籍管理工作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应该尽快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将户籍改革纳入到法律的监管范围内,借助法律手段维护公民的平等权利。与此同时,为各省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基础和理论支撑,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扎实开展。
结束语:总体而言,户籍制度改革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辖区内的人口现状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逐步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
参考文献:
[1]李金忠.城乡统筹视角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36-38.
[2]韩斌会.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8):32-33.
[关键词]二元户籍制度 人才 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63-01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沿用按“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进行划分与管理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尽管户籍改革呼声此起彼伏,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进行彻底改革。2010年国务院将户籍制度改革列入当年九大重点改革任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协调推进城乡改革。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据公安部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在2007年公安部承办的452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中,涉及户籍管理的97件,占总数的21.5%。对于许多代表、委员就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建议、提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3个部门进行了户籍管理工作综合调研,形成了《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送审稿),正在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2007年送审,至今没有下文,看来户籍改革依旧阻力重重,何日破冰?还需耐心等待。
一、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服务中心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适应人才合理流动创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是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在人力资源配置从统包统配模式向发挥人才市场基础性作用模式的转换中逐步成长壮大的,开辟和发展了各项为人才服务的业务。实际工作中二元户籍制度框架内的人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比较突出。2012年全国新增就业12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699万人。根据某知名社会调查机构的跟踪调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上届同期9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为29%,低于上届同期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高职高专“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毕业生签约率为43%、本科为47%;硕士“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签约率为35%。
二是档案管理任务加重。人事是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政府人事部门授权,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政策法规,对各类人事事务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档案管理是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三是异地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弊端过多。由于受户籍制度限制,一些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大学生档案无法实现就业地托管,只好把档案移交户籍所在地托管,造成人在外地工作,社会保险在工作地缴纳,人在千里之外就业,档案在户籍所在地保管。办理相关人才服务手续找人困难,签字更困难,这种人事对异地就业人员带来的不便是显而易见的。
四是造成人事档案与社会保险费缴纳地不一致。如今人事档案一般都考虑户籍所在地,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异地就业,在异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由于受户籍制度制约档案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托管,这对于这部分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退休待遇造成新的不公。
二、做好二元户籍制度人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元制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进行彻底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最近媒体报道,明年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在的问题是农业人口是否愿意市民化的问题,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飙升,如果继续延续二元制户籍制度,现在的农民究竟有几个愿意放弃属于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去换取非农业户口呢?
一是采用千分量化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制定并实施了《千分量化管理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按照教职工自愿选择、竞争上岗,学校择优聘用的原则,与教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每月按量化打分情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学习积极性,确保了教学质量。
二是采用星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以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特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60条》为标准,制订了《学生星级管理制度》,从学习、劳动、助人、守纪、礼仪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由分管校干检查监督,班主任和教养员具体负责,评出班级“每日一星”、学校“每周一星”,学期结束时评出“校园之星”,并张榜公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积极贯彻《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配备了专业职劳教师,在启智部开设生活技能课,在聋哑部开设服装裁剪与制作、计算机等职劳课。同时,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到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进行一对一的实践培训。通过这种
“教、学、做”合一的培训,使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甚至是多技之长,增加了他们就业选择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