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第1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一、课文分析

秋天的雨》旨在让学生学会对于秋天的雨的描绘,同时拓展出去,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一种景物,提升自己作文的水平,每一种角度的切入,怎样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去渲染,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通过小动物的动作等,来反应秋天的雨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会读和会写课后的生字和生词,进行准确的读出和组词。学会通过各种角度去描绘一种景物,进行情感的融入。更加熟练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文章的提升。

2、能力目标。从各个角度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一种景物的分析和运用,学会仿写;有层次的去写一种景物的各个角度,去分析每种景物的内在内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感悟景物中的内在美,体会其中的内涵。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一种景物的美,然后进行描绘。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秋雨”的声音,带有秋风的声音,“哗啦啦”的雨声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当中去,在这种情境当中去体会秋雨的声音。

教师让大家描绘一下秋雨的印象,从“颜色、声音”等各个角度去分析和发现,每个学生提出一句或者两句,进行比较和交流,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关于秋雨的诗句,进行比赛,看一看谁说出的关于秋雨的诗句多,谁说的最美,谁说的最好。(设计意图:渲染下雨的氛围,带入一种如诗似画的境界中)

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扫清字词障碍。(1)让学生自己,或者同桌,或者小组内进行朗读课文,扫清文章中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自己通过商量交流,通过查字典,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做到会认会写会分析。“扇、菠、萝、邮、爽、柿、紧、杨”,让学生自行解决。(2)教师通过出示PPT文稿,将生字加上拼音和去掉拼音,进行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开火车读,自由度和协商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出现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分析。开展多元化的识字方式交流。(3)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抢读,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每个苹果上一个字,读对了的同学,摘得一个苹果,然后奖励给他一个小星星。(4)教师点名读字,开火车读字,然后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分析,教师随机挑出几个字让学生朗读,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设计意图:将识字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展开识字,进行巩固)

2、二读课文,熟悉文意,分析课文段落。(1)二读课文,要知道文章里对于秋雨描写的角度,“声音、颜色、气味、形状”等,都是我们可以融入的角度,每个角度又通过可以感知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达到一种渲染情感的目的。(2)“秋天的与,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有注意,把秋天的门打开了”,体会这一段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谈感受,“清凉、温柔”关键词,说明雨水的一丝丝温凉,然后提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让学生进行特点分析,“秋天――钥匙,把秋天的门打开了”。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整个秋天的风貌展现了出来。(3)对于秋雨描写角度的分析是本课重点。颜色: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银杏树――黄色,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枫叶――红色,像邮票,飘啊飘啊;田野――金黄色,像海洋;果树――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苹果、橘子――香甜的气味。声音: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抓紧挖洞;松柏穿上厚厚的衣服。对于秋雨的总结:丰收的歌,欢乐的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供写作素材,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仿照课文段的仿写,也从颜色、气味、声音入手,写一段关于某种景物的内涵和魅力;教师先读一段描写文字范例,学生根据范例和音视频写出自己的感受;完稿后组内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二次修改,老师点评若干;优秀作品展示和学生奖励。(4)学生小组合作勾画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且尝试讲解本体和喻体,讲解拟人句两者的相似点。然后进行两种修辞手法的仿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和分析。(设计意图: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描绘一种景物,融入修辞进行勾画,试着写一段话,多角度多层次的描绘)。

3、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对于秋雨的喜爱。教师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对于秋雨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点,颜色?声音?气味?小动物?丰收?选择其中1-2项,进行评说,谈一谈为什么喜欢,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每个小组排出一名代表,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评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一种秋雨的美,这种秋雨的美丽,我们往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达。

学会用自己的情感去描绘一种事物,教师列出“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炎热、秋天的月亮、冬天的雪花”等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试试描述其中的景物,从各个角度切入,进行有效的描述。(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4、综合性学习的拓展。(1)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词句,各自摘抄10-20条,然后放在一起展览比较;(2)用自己的画笔画下秋天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3)用自己的笔写下秋天风景的模样,进行文字的表达和交流;(4)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一次秋游,记录下沿途的风光和秋游的景色和心情。

5、作业的相互展示和交流。将自己所选择的作业,放在一起进行观赏,互相取长补短,找出最优秀的作业,进行奖励和表扬,然后进行二次作业的修改,提升作业展示的水平。(设计意图:提升交流,互相学习,多元化促进文章理解)

6、板书设计的关键词。颜色:秋天的雨,银杏树、枫叶;田野;果树,,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气味:梨;菠萝;苹果、橘子。声音: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小动物们。对于秋雨的总结:丰收的歌,欢乐的歌。

第2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研讨;合作;交流;反思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幼儿园孩子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研讨氛围,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学效益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探究摸索,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风暴。

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当前,集体备课已成为我园园本教研和教学活动的必须。本着“教研应支持教师解决问题并获得主动发展”的理念,我们尝试以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觉调整教学策略,自主反思教育行为,从而让教研促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

一、第一步曲――自主充分的个人自备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参加备课的教师只有先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因此,我们提倡集体“备”前要有教师的个人“备”,而这“个人”即事先确定各主题的中心发言人,也就是主备人。主备人一般提前一周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然后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尤其要梳理出自己认为值得讨论之处和有疑惑的部分。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什么?已备集体备课时研讨。因此,主备人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合理的认知方式,针对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设计出初步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设计一个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智力因素,如: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又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如: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能力水平等等。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整合课程资源,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选择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教师的教育价值,又要体现幼儿的发展价值;既符合幼儿的一般经验,又利于拓展幼儿长远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主备人作为中心发言人,所备的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而其他备课组成员也是“有备而来”的人,在集体备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做好充分准备。最后通过集体合作教研加以取舍、完善。个人备课是基础,集体备课是提高。

二、第二步曲――自由开放的集体交流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集体备课离不开集体参与和共同讨论。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集体备课需要教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因此,集体备课的过程应该成为师师互动的过程。当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后,其他教师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大班散文欣赏活动《秋天的雨》为例。老师们对这一教材集体做了剖析后,深刻解读了文本:理解作品应从果子的成熟去体会丰收的喜悦,从动物们的忙碌去体会动物的勤劳和秋雨的关心人,并从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因此,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在执教中重点通过作品的第三段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感悟丰收的喜悦。比如,可以问孩子:“你还在秋天闻到了哪些果子的香味?如果你站在果树下最想做什么?”然后尝试帮助孩子理解“勾住”一词。在作品第四段则重点引导幼儿感悟体会“勤劳”,并让幼儿用感恩的心对秋雨说一句话,感谢大自然的赋予。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思维积极,学习主动,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集体备课中教师们通过集体协作、思想的对接,使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让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了孩子,成长了教师,并充分体现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此外,教师们在集体备课研讨中,还可以就某一活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凸显话题的开放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理念。这种经常性的讨论、互动,能较快地提升教师在备课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第三步曲――个性化的修改与完善

集体备课是教师智慧的浓缩。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还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作深入的推敲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再创造,以达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而这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把握精髓,灵活运用教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散文《秋天的雨》中,老师们就“匠心独运”,根据自己班上孩子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有的老师针对自己班级孩子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的情况,在活动中设计了拓展想象,创编诗歌的环节,形成了活动中的亮点;而有的老师则根据本班孩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了照顾到大多数孩子而采用了分层教学,让孩子自主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幼儿积极性高,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这种个性化的创造,彰显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体现了教师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适应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合作教研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催生实践智慧,使集体智慧得以升华,教师个性得到张扬。

四、第四步曲――实践后的反馈与思考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说集体备课中的研讨能保证我们上好一堂课,那么教学后的交流反思则能帮我们一辈子上好课。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后,进行评判性反思、分析、研究,得出的材料能为日后继续教学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因此,教学之后参与备课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尚存不足,认真反思,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比如,活动后可以反思一下: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收获了什么?哪一环节的处理还不够到位?下次遇到了怎样做会更好?这样的交流不仅为下一次的集体备课提供素材,也提高了我们自己备课与研究的能力,使我们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从而触发灵感轻松走入教研领域。以我园的“同课异构”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为例。集体备课中首先确定教研目的:针对教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开展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欣赏教学的质量及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确定好研讨主题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观摩教学并组织备课组进行反思性讨论:为什么相同的年龄班,相同的活动内容,两个班的幼儿学习效果却不同?如何让图谱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欣赏?等等。通过讨论达成共识: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要避免使幼儿被动学习,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应突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自我学习,加强同伴交往,吸收间接经验。根据大家的建议和调整,再次组织活动。经过两次研讨,教师不仅对教学有了更多更新的体会,同时也习得了一些欣赏教学的技巧。再如,我园开展的“一课多研”中班美文活动《七个小仙女》,就是在“三次实践,两次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美文精品课。由一位教师执教后,备课组集体对其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建议:(1)改变导入方式,更好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2)借助多媒体,带领幼儿融入故事情景;(3)改变提问艺术,变静态的思维过程为动态的体验。经过多次施教后发现,调整后的活动目标更加明确,环节紧凑,效果更好,充分挖掘了活动的价值,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3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研讨;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沿着小学语文课改的新方向,我一路追寻,总想触摸小学语文“语用教学”的真谛……

【实践一】在热闹中走偏了方向 星期一 雨

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连串桂林山水精美的风光画面,画面在流动,音乐在流淌,学生很是欢喜。我还组织了个到桂林游一游的游戏活动,学生激情高涨,兴奋异常。这两个环节几乎占去了30分钟时间。整个教学过程在热热闹闹中结束,师生皆大欢喜。

课下,我拦住几个学生问:你们觉得这节课有趣吗?学生眉飞色舞,说课堂中有好听的音乐,有优美的画面,有有趣的活动,怎么会没有趣?我再问,那你们说说,你们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却令我大吃一惊,除了那些美丽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外,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

研讨会上,大多数教师对我的课大加赞赏,认为我的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热闹。但也有教师觉得,课堂上过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多地注重形式,课上得太花哨,有些像语文实践活动课,甚至还有些像思想品德课,这样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不会有什么提高。语文课程这样上,于学生、于教师的成长都没有多大的益处。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皆大欢喜的课,学生却没有收获?为什么会有教师持这种批评态度?我原以为,学生会在音乐与画面所营造的美感中深切体会到桂林山水所蕴含的美,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并陶冶情操。可是,也许是画面太多,或许是游戏太吸引人,或许是课堂太热闹,学生目不暇接,他们的目光只锁定在对画面的欣赏上,学生的兴趣只集中在活动的参与上,而无法用心去体会桂林山水所传达的美,无法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折射的魅力。我想,这堂课的失败在于我过多的运用画面与活动,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无法静心去感悟语言文字所传达的美感,也无法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的,但过分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势必导致知识能力目标的缺失。

这时,我突然忆起教科所张晓华老师的一句话:“语文姓语,要紧紧抓住语用这个核心,不要让语文教学偏离目标,走进了别人家的菜园地。”也许,这恰是我这节课失败的注脚吧。

【实践二】工具性压制了人文性 星期二 阴

又是公开课,我选择了人教版第八册《鸟的天堂》一课。这次,我吸取了教训,特别重视语文的运用教学,重点是对文段的仿写。整个教学流程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写得很认真,也的确写得不错,应该很是符合我的心意。可是,我总觉得,课堂上总像少了点什么。

课下,与学生交流,学生也觉得自己的确掌握了不少知识,可总觉得这样上课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在课后的研讨会上,教师的看法倒是一致的,整堂课注重了知识的传递与训练,但没有语文的性味。长期这样的话,他们除了做知识的容器外,是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当然更不会爱上语文。

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这课上得不是个味道。首先是课堂气氛沉闷,课上得比较压抑,总觉得少了一种灵味。过分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过多地注重技能的训练,对鸟的天堂的这种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的美却没有让学生去深切感受。课上,学生是在纸上沙沙地写了不少,可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美的体验,对

文字所传达的人文意识、生态意识该是多么模糊,这该是个多大的遗憾啊!或许,这次,自己过分追求知识能力目标时又回到了

应试教育的老路。语用教训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时,我真的感觉很茫然。

【实践三】走进语用教学新天地 星期三 晴

今天,县教科所小学语文专家来我校开展语用教学专题研讨展示活动,我执教人教版课标本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文章以童真的语言,从秋天的色彩、香味、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我牢牢把握语用教学原则,设计了品读语言感受意境美、体味词语感受色彩美、研读句子感受语言美、迁移仿写创造生活美四个环节。课堂上,抓住色彩、气味、声音的关键词语,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中生成,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美好形象。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学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后研讨会上,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晓华老师指出,本节课按照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的教学思路,充分实施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语用教学是在有情境、有氛围、有色彩、有情感下开展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正确落实了语文教学是语用教学的本质规律,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

第4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活化

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出色,很多人的焦点就聚集在课堂设计是否巧妙、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师语言是否流畅精彩、学生合作探究是否积极热烈上面,却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点拨是否恰当,教师的引导是否深入浅出,从而让学生能更容易地把握所学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和一些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课堂的效率。

比如执教杜牧《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有学生这么回答:用柳、雁来表现秋天的凄凉。无可非议,诗人在这里用了这些意象来表现秋天,但是学生的回答实在过于笼统。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答案存在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给出合理答案呢?这时候我就就对学生说:“今天来上班的时候路上看见一位非常美丽车女子。大家想知道这个女子有多美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接着说:这个女子的美丽啊,是通过她眼睛嘴巴头发身材展现出来的。”学生们都笑了。有学生在下面说:“老师,这哪能说明她很美丽啊。”“老师,您应该向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女子眼睛是怎么样的,身材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指出了老师的问题所在”我笑着对学生们说,“我重新描绘一下这位女子,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袅袅娉娉。老师前后的回答一个笼统一个具体,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位听众,你希望什么样的回答呢?”之前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重新回答如下:是通过描写柳影稀疏柳叶凋零表现秋天的肃杀,北方的大雁往南飞说明秋天气候转凉,整体表现秋天的凄凉。我投去赞许的目光,刚才的例子也起到预期的效果。

老师举生活中的例子是思维方法的敲门砖。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能面对问题适当联想,因为最终面临考试的还是学生自己,考场上是不会有老师的点拨和引导的。让学生慢慢地学会主动参与、投入、探究,从而获得主动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执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学生回答这首诗歌表现的情感。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对友人的思念”。很明显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这时候我适当补充杜牧在扬州的经历。再请学生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有一位学生举了这样的例子:我在二甲中学学习了三年,毕业之后我去了外地求学,我写信给语文老师,回忆了在二中的一些事情。我追问:“那时候的你除了对语文老师的想念,还有什么情感呢?”这位学生说:“我当然还会想念二甲中学,因为这里有是我生活三年的地方,是我的母校啊。”“很好,那你觉得杜牧除了对韩绰的思念还有什么情感”学生在下面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说“对扬州的怀念”。当然我也不会仅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答案,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进一步强化“联系生活举例类比”这种方法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只有经常运用,才会熟能生巧,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执教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请学生分析词中主人公形象。一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认为,通过“罗幕”明确是一位女子。通过“离别苦”“独上高楼”“欲寄彩笺兼尺素”分析出女子的孤独寂寞,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所以这里描绘的是一个孤独寂寞满怀思念的女子形象。然而一个关键的词“惆怅”却迟迟没有答出来。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句子要落到实处,句句分析。这学生指出还有“山长水阔知何处”没有分析。但是就是说不出“惆怅”两个字。怎么办呢?我就让同学联想类比,自己举出类似的例子。这位学生想了会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得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很想念他,想他得时候我就会把这种想念倾诉在信纸上,可是因为爸爸是民工,一直东跑西走得,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地址,所以想写信都不知道往哪寄”。我追问“当你把信装进信封却不知道写什么地址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我很无奈,也很失落惆怅”。一下子说出三个词语。而这道题的答案也就在与生活中的例子类比中满意地出来了。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有很多种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联系生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也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探索、钻研,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5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教学艺术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其中影响着我们教师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既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载体,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即使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语言功能也不能有些许的削弱,反而更要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课件的竞争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从而展示出自己的个性风采,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更上一层楼做有效奠基。

一、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我们教师要练就深厚的功底,以饱满的热情给学生直接的感染,以情感的纽带,激活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审美创新的教育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比如诗歌的语言是一种特别强化了的语言,它具有用字精炼,节奏鲜明,对仗押韵的特点,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品味朗读,以培养语言感觉,增强语言艺术的熏陶,体验语言艺术的美。多少年以来,人们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些名篇佳作传诵不衰,爱不释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诗词强大的语言魅力,而不是这些友情、亲情、手足情的常见主题。故而我们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让整个课堂氤氲在一种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氛围当中,给语文课堂创设一种有效的气氛,推动语文课堂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譬如,在讲鲁迅的《故乡》时,就要使课堂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哀伤之中,讲朱自清的《春》时,就要使整个课堂氤氲在一种跃动与欣喜之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的辅助手段与必要环境。

二、根据文本内容,调动课堂氛围

语言是物质的外壳,音质的优美准确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内容与主题要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上的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教师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底是树立教师本人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语言的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对成绩好的学生,对语言天赋好一点的学生,从高处着眼;对语言天赋不高的学生,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对低年级的学生亲切温柔如父母,对高年级的学生语言要深刻、对仗、含蓄。对悲剧式的小说、散文、戏剧,要声音深沉,情感控制得当,让学生快速融入境中,比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们就要根据教师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新版《红楼梦》的语气语调相一致,即使是前期的欣喜与活跃,也要暗含着淡淡的哀伤与无奈,预示着最后的悲剧结局;在讲《变色龙》一文时,我们就要用幽默、诙谐、夸张的语气语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在活跃可笑的氛围中“笑中含泪”,达到讽刺与反思的课堂效果。

三、注重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仅仅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知识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在影响语文教师语言魅力的诸多因素之中,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笔者以为,语文课堂上语言的趣味性包含着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面对课堂突况,我们要能够利用自身的机智与幽默化险为夷,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与课堂气氛。其次是要在课堂上联系文本内容在适当的情境之下讲述一些名人趣事,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进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最后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对联俗语等等,在课堂行进过程中来提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另外,笔者还以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应包含一定的肢体语言,如我们语文教师应像一名演员一样,通过对自身的情感、语言、表演等诸方面的融入,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受到相应的情感的熏陶与人格的感染。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导语语言

第6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她班先后开展了“我是校园小主人”、“新世纪我能行”、“团结友爱,从我做起”,“生命生命”的体验教育主题活动,“我愿与中华美德永相伴”人生格言设计赛、“中华美德”系列读书活动、“中华美德”系列队报设计……

多年来,她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形成了班级“活、实、创”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班风,构建了具有育人特色的校本研究项目。

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为开展传美实验提供了研究的平台。于是就有了平日里的一节节语文德育渗透课,传统美德研究课。其中她讲授的《麻雀》一课在全区进行观摩,那课中“母爱”所带来的震撼至今令人难以割舍。德育渗透课《秋天的图画》,代表了辽源地区参加全省优质课大赛评比获一等奖,同时,本人也被评为了“吉林省教学新秀”荣誉称号。之后,这节语文课又在吉林电视台录制,送往人民教育出版社,获国家级优秀课例一等奖。

在全国第11次传统美德教育年会,她代表辽源地区参加全国传统美德优质课大赛,满载着辽源人民的重托奔往丹东赛区,获得惟一的一个特等奖。

10年来,她怀着痴心不改的初衷,风雨无阻地前行。作为一个近80人大班额的班主任,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

工作多年以来,她从未因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深知肩上担子之重,责任之大,脚下的路任重而道远,她认为做为一名重点实验员,就要付出别人双倍的努力。清晨,她在晨光微露中踏进静悄悄的校园;人去楼空时她默默地整理教案;口干舌燥时,她顾不上喝一口水;讲完公开课,她又不知疲倦地反思随记。

作为一名传美教育的实验员,她不放过任何一次传美教育的契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她送教送课几十次,走遍了东辽县白泉镇、渭津镇、甲山乡、安石镇、东丰县的横道河中心校、黄河中心小学等地。XX年暑假,她放弃休息再次在东辽县启动课程改革培训会上为全县教师作课,将“传美”的种子播撒。前不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为祖国边陲长白县马鹿沟镇中心小学送去了传美实验的一缕阳光。

第7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下,一些教师逐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重视,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足够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智力等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塑造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减少对学生成长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要地位,让学生在合理科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成长。

一、教师要进行高质量的备课

备课是讲授一节课的前提,是对课堂整体的规划。高质量的备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时间使用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备课在授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地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例如,在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介绍牛顿,让学生了解牛顿对人类的贡献。然后再进行正式的授课,首先要让学生来认识课文中的陌生字词,这样学生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时便不会感到生硬,之后便开始进行课文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牛顿的贡献与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刻苦钻研才有可能成功。严密、高质量的备课能够让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也具有有利的作用,使学生在心智思维上实现成长。同时,良好的备课还能够使学生更扎实地学好课堂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高效率学习知识的前提,因此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预习并不只是大致的浏览课文,而是让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以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解决。另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自觉地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学习时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其次便是听课方式。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个科学的听课方式。在课堂上记笔记是关键,但是一些学生只会死记,导致容易错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录重点,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提问和质疑。最后便是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一些高科技产品逐渐在小学课堂中普及。中年级的学生对于外界的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启发和兴趣的引导。例如,在学习《一个成功的实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让学生完成这个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并真正地学习到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讲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并且还可以展现一些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比如木耳、榛子和山葡萄,让学生了解到小兴安岭的物产之富饶,景色之优美。同时,新鲜事物的出现能够吸引学生足够的目光,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中年级学生的具象思维比较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见到的雨进行描述,将课文中描述的雨与生活中见到的雨进行对比,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呈现的秋雨瑟瑟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在感情。

传统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缺少主动性,因此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雯.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8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一、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

教学的追求和目标决定着教师的心态和行为。教学形式的新潮别致,教学手段的时尚花哨,学习氛围的纷繁热闹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怀着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的心态,时时追问: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发展了没有?我们切勿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中忘了“回家的路”。平平淡淡的教学无需矫情修饰,不刻意雕琢,不故作姿态;平平淡淡的语文是原汁原味,是本色语文、本真语文。

薛法根老师《卧薪尝胆》的课堂,感觉就是回归本源、超越传统。他的课有许多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又有许多课改的理念。从“王”、“奴”这两汉字的演变到“夫差”、“会稽”读音的指导,都告诉我们他对识字的重视。另外他对读书指导也相当重视。初读做到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分清文章脉络;熟读做到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形象;品读做到赏析与反思、完善与修正相结合,将读写训练相结合,学以致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声琅琅是一种热情投入,齐读课文是和谐的合唱,指名读是美丽的独唱,学生自由读,一个个表情表演着一种种理解,那场景看似平淡,却也是诗意的。

平平淡淡的课堂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学生在正确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毫不虚假,扎实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无需花拳绣腿,学生为了自己的长进而实实在在地学。这样的课堂允许冷场,然后及时调整;允许出错,然后重构共建。

二、简简单单的教学形态

简单语文不是新流派,它是呼唤人们回归语文教学的“宗”,即“熟练、精思、博览、多作”。于永正老师说过:“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作文”。“没有听课的时候,你关起门来,一个一个地过,每个人都要把书读熟,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就这么简单的教,为什么不行?”

有一次,我跟学生一道学习《石榴》,文中有个新词“喜讯”。在读准了字音以后,我告诉小朋友要开心地读。尽管有些学生脸上也能挤出一点笑意,但“喜”的味道依然很淡。这时,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老高老高,着急地前倾着身子。于是我把机会给了他:“你来读。”小男孩激动地说“不是读,我想说一个喜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揭晓了,是五福娃。他们很可爱很可爱,叫‘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就是‘北京欢迎你’。”其他学生也跟着自豪地议论起来。接下来,学生喜滋滋地交流了好多喜讯:“‘神六’顺利着陆了!”;“今年蒋老师教我们语文,真好!”;“今天学校停电,我们又可以吃面包牛奶了!”;“学校有风雨操场了,我们雨天也能活动了!”;“同一首歌要来张家港演出了!”;“明天是我妈妈生日,我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蛋糕了!”;“晨会课上,薛老师表扬我有进步!”……

对于孩子,喜悦很简单:老师一句淡淡的夸奖在孩子心中是一份沉甸甸的快乐,无论刮风下雨有地方自由自在活动是喜悦,甚至和同伴一起吃平平淡淡的面包牛奶也是喜讯;对于课堂,精彩也很简单:让教学的氛围多一些平易可亲的气息,把思维的触角伸展至生活,用孩子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如此,还用得着苍白地告诉学生“喜讯”是什么意思吗?还有必要程式化地告诉他们“喜讯”该怎么读吗?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约便捷,使繁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三、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

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而要真真实实地做到这‘三实’,需要教师捧出一颗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请看周益民老师教学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片段。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认为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舞蹈课本。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听着听着,突然有一种错觉:老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也不是在学生中间随意走动,而是和孩子们围坐一圈,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展。在平和从容的氛围里,教学流程如一幅绿意浓浓的画卷,在亲亲近近的谈话问,学生链接生活体验,激发灵性的火花,舒展思维的触角,展示语言的魅力,习得语文的素养。这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样自然恬淡。

四、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

绿意的语文课堂是轻松快乐的。师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绿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由舒展的。在绿意的课堂上,目标共建、资源共生、人际共和、成功共享。教学过程是师生思维碰撞,灵性进发,共同建构,丰富课程的过程。

教学《台湾的蝴蝶谷》,学生闭上双眼随着幽雅的音乐、老师动情的朗诵进入无限遐想之中。然后学生张开双眼,放飞想象,兴致勃勃地交流着。一学生说:“我看见了一群蝴蝶,翅膀晶亮透明,在阳光里飞得轻盈优美。一群群,一簇簇,一片片,金灿灿的,红艳艳的,蓝茵茵的!”

执教老师兴奋地说:“太好了!老师奖励大家像蝴蝶一样快乐地飞舞!”于是展开双翅的,侧着身子的,旋转飞舞的,自我陶醉的……学生真的像一群“小精灵”轻舞飞扬起来,演绎着最动人最具生命活力的情景。

我为学生丰富的想象、灵动的语言叫绝,更为教师简洁艺术的评价而深深折服。简单地学蝴蝶一样飞,比整齐划一的“你真棒!”或精心制作的“小红花”更具独特魅力。无需花俏的图片,无需矫情的掌声,无需精美的物品,那应运而生的“蝴蝶飞飞”帮助学生实现了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奔涌。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课堂是轻松愉悦、充满情致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的绿色课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同化。对话的平台已经建起,对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

第9篇: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会的需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更应强调面向未来发展幼

儿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应是发展人的教育,让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

获得全面的、积极主动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

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随着信

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悄然挺进了幼儿园,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

活动中,并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

信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和多媒体网络环境

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我在研究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

基础上,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信

息技术在幼儿学习中的优势,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游戏性。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

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年龄小,他们的

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计算机教学它能使幼儿在

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学习

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如大班的语言活动《秋

天的雨》,当我将鼠标轻轻一点,幼儿注视着屏幕当音乐声响起,下雨的

情景出现,秋天的门慢慢打开时,幼儿深深地被吸引了。一幅幅动人、逼

真的画面充分调动了有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幼儿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多次观看,帮

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后面的分段欣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如《秋天的雨》中的温柔、清洁、五

彩缤纷等词汇,当看到画面中的各种色彩:红色、黄色、橙红色等逐一染

上各种花卉时,使幼儿一下子就理解了词汇“五彩缤纷”。运用计算机教

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动人魅力,把幼儿的兴趣,激励到如此

程度,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醒、鼓舞。”

二、利用教学课件的交互性、动态性。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

计算机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

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

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

行学习。计算机教学课件为幼儿设置了很多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问题,

也就是一种游戏形式的“障碍”,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

主动的探究,借助媒体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计

算机与每位幼儿之间形成的“反馈循环交互”,即幼儿给出一个答案,计

算机做出判断并给予反馈,如果答案不正确则要求幼儿重新给予一个

答案,计算机再给予反馈,这是计算机教学所特有的有效的互动形式,

也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红球和蓝球》活动中,幼儿通过课

件中设置的情境进行点击或是拖动图标的操作,猜一猜是红球走得快

还是蓝球走的快。如点击红球图标,猜对将出现“√”,并出现语音“小朋

友,你真棒!”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电脑又以声音和图像来响应幼

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如果错误便会提示幼儿再操作一次,这种有声有

色、轻松活泼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以往我们对幼儿答题的判

断形式,使幼儿充满了新奇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错误,再进

行自我修正;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选择游戏内容。幼儿在欢快有趣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目标的

同时,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三、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流性,提供幼儿协作学习的机会。

近十年来,一些非常成功的和有影响的范例表明,计算机教学能够

支持幼儿小组主动地投入学习和反思。计算机网络支持有目的的学习

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合作式学习活动的机会。

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

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

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个幼儿共同完成某个学习

任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

是进行分工合作。如在学习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蚕宝宝的知识时,我们就

提供了多个有关网页,让幼儿自己收集图片、资料,并进行讨论,互相学

习,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更广泛的知识经验。这种基于网络的协同学习

系统,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同一问题,每个学习者都必须与

其它学习者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在《给小动物穿

衣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

了解同伴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共同进行游戏,可以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也可以通过屏幕切换了解同伴游戏中遇

到问题的以及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起到示范和共同学习的作用。幼儿

通过与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别人的学习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方

法,改善互相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计算机教学的个别性、独立性。促进幼儿个性化、创新性的

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关注个别幼儿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生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是在计算

机上完成,一人一机使学习不再是集体性的,而是由个体独立去完成。

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比,这种教学面向不同层次的幼儿,每位幼儿可以

按照自身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

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现象,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给不

同层次的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体现各类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

平,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这种个别化的

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详尽的观察每个幼儿,让幼儿的个性在学习中得

以发展。

同时,计算机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促使思维保持积极

主动状态,同时也能使幼儿在独立操作的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并

且不受固定模式约束,变思维的单一性为多向性,克服操作定势的阻碍

作用,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寻找新方法,解决新

问题,最终培养幼儿创造性能力。在我们进行了《小动物找家》的教学活

动之后,幼儿都对其中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感到意犹未尽,有

的幼儿向我们建议“这些小动物一直住在一个地方,肯定觉得没意思

了,我们给他们搬搬家吧”,根据幼儿的提议我们又设计了“小动物搬

家”的游戏,设计了具有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内容,这也是幼儿在计算

机活动中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表现。

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运

用使幼儿的活动比以往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富有创造性。多媒体

网络环境充分的调动了幼儿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兴趣,使

幼儿的聪明才智和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

到训练,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获得结论。让我们积极发挥计算机教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