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期货公司高管履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基础设施;评估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4-0003-06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速10.9%,高于全国水平1.7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2.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连续9年上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3.6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均下降1.5%。
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GDP 6.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改善,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首次达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社会水平5.4、9.7和2.5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进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增速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净出口额连续3年下降。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实现GDP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8、1.1、0.8个百分点。县(区)财政收入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超过30亿元的县(区)增加90.9%。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
因子分析显示,2011年全省经济增长水平较上年进一步提升。财政金融、进出口和消费因子得分上升,可持续发展因子得分有所下降,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偏低仍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GDP增速逐步回落,经济预期持续走低,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低于上年7.5个和6个百分点,投资弹性系数降至近年来最低。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低于财政收入13.06个和10.81个百分点,消费持续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且呈短期化,平均出口利润率下降3.25个百分点,外需不振制约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及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企业2.7个、5.1个和6.9个百分点。二是物价上涨预期较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生产成本推动因素仍较显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幅分别提高8.1个和7.1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PPI与PPIRM指数差达到3.9%,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遇冷效应显现。土地购置面积、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分别回落41.5个、29.3个和3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8.9个、23.6个和26.1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货币资金减少12.28%,存货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房地产行业税收、土地出让收入增幅分别回落12.4个和62.2个百分点。四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企业产品市场需求指数连续4个季度回落,产成品库存增幅高于上年6.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增幅分别降低52.1、2.7、0.51和1.3个百分点。利息支出增速高于上年22.5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企业受欧元、英镑币值波动影响损失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低于上年1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量增幅提高21.6个百分点。
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主动调控等因素影响,金融业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与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导致实体经济利润下降;民间借贷脆弱性显现,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房地产市场趋冷,相关行业信用风险上升,融资风险增大;海外市场波动、出口增速回落带来较大冲击,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风险波及金融业的可能性上升。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11年,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773.3亿元。银行业机构资产、负债总额分别增长16.18%和15.92%。本外币存、贷款同比分别少增18.27%和3.38%,增量分别是近5年年均增量的99.04%和1.15倍。全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下降151.94亿元和0.75个百分点,全年共处置不良贷款311.92亿元。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9.80%,提高1.22个百分点。流动性处于合理区间,法人银行机构核心负债率、流动性比率、备付率分别为55.55%、50.08%和5.06%。全省银行业资产利润率为1.53%,提高0.14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提高37.32个和44.89个百分点。
2. 改革进展与成效。政策性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已改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农业银行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股份制银行新增二级分行16家,支行27家。城市商业银行新增支行19家,县域覆盖面达83.6%,提高12.2个百分点。已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20家,新增13家。年内12家村镇银行获得筹建批复。
金融产品创新活跃。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创新提速,成立各级中小企业专营机构400余家。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成效明显,林权、渔船、蔬菜大棚、海域使用权、土地经营权抵押和涉农仓单质押贷款分别增长31.3%、51.9%、88.9%、43.7%、127.4%和42.3%。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十大振兴产业”新增贷款占比提高4.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信贷增量高于上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6个和2.8个百分点。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长30.36%。
3. 主要问题与风险点。
(1)银行发展面临的资本约束日益突出。全省银行机构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增长26.05%,按8%的比例计算共增加资本金消耗343.14亿元。年末仍有47.66%的农村信用联社资本充足率低于8%。
(2)部分法人机构潜藏流动性风险。部分中小法人机构存贷比或备付率长期处于警戒区间。年末有36.8%的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超标。流动性比率低于40%的机构30家。11家村镇银行的前10大客户存款占比超过65%。
(3)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全省银行业机构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为3.58%,高出向上迁徙率2.8个百分点。农信社不良贷款占全省的42.26%,不良率高于15%的机构仍有13家。部分机构贷款分类偏离度较高,部分农村合作机构不良贷款压降不实。全年银行业机构共对131个大客户发出风险预警,较去年增加16个。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分别是房地产调控及市场波动、民间借贷风险传递以及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压力。
(4)银行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现场评估显示,部分机构公司治理运作不规范,风险合规文化缺失,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明显不足,屡查屡犯现象长期普遍存在。个别银行总行对分支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核心业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失当,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市场规模不断扩展,运营机构规范发展。全省新增证券分公司10家,营业部29家,基金分公司1家。股票基金总交易额3.57万亿元,投资者股东开户数942.28万户。境内上市公司145家,总股本859.5万股,分别增长16.9%和17.6%。两家法人券商各项风控指标好于监管标准。
(2)直接融资创历史新高,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全省20家企业境内IPO融资154.3亿元,12家上市公司再融资222.9亿元,融资总额增长6.9%;发行各类债券80只,融资774亿元,分别增长100%和66.5%。
(3)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放缓,并购重组继续推进。3季报显示,全省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4.4%,较上年分别下滑47.2%和67.9%。20家上市公司提出或实施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并购重组25次。山钢等多家企业实现了集团(主业)整体上市。
(4)期货市场发展平稳,机构实力稳步增强。全年新增期货营业部10家,投资者开户数、保证金余额分别增长7.4%和0.2%,期货交易量、交易金额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和2.9%。3家法人期货公司净资产、净资本、净利润分别增长18%、15.5%和4.8%。
2. 需关注的问题。
(1)市场交易量收缩,券商盈利下滑。2011年,全省证券业机构平均佣金费率同比下降14.8%,65.9%的客户无任何交易。两家法人券商经纪业务量下降18.2%,全国市场占比分别下降9.5%和1.25%,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下降38.6%和52%。
(2)上市公司成本压力加大,投资风险上升。3季报显示,全省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涨40.5%和24.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分别增长112.67%、30.6%,39家企业进入投资性地产领域。全省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0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额增长两倍多。
(3)证券业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山东省上市公司数量仅列全国第6位,总市值、券商资产规模、股票基金交易量仅占全国的4.03%、2.34%和8.47%,证券化率、股票交易率分别低于全国水平40个和15.4个百分点,与全省经济规模不相称。
(4)非法与违规案件有所抬头,市场环境需持续净化。部分上市公司出现虚假重组、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11名高管被问责,两家公司被立案稽查,5家企业因同业竞争问题影响再融资。个别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贷款逾期、违规担保、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资不抵债而引发偿债危机。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
(1)市场主体多元化增长。全年新增保险公司15家,总数达76家;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新增194家,共计6137家。首家法人保险机构——泰山财产保险公司开业。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83家,兼业机构12421家。
(2)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省保险业总资产2193.27亿元,增长23.16%;积累各项风险责任准备金2812.93亿元,增长22.05%。实现保费收入(新口径)增长10.78%,高于全国0.2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长14.04%,人身险增长9.26%。
(3)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全行业为经济社会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5.73万亿元,增长5.85%。保险赔付支出271.23亿元,增长21.5%。农业保险承保种植业2632万亩,为593万农户提供了84亿元的风险保障。启动12个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
(4)经营质量明显提高。财产险公司全年实现承保利润增长141.3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综合成本率下降4.69个百分点。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个人业务占比及寿险新单期交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3个和5.5个百分点。
2. 需关注的问题。
(1)业务发展仍不均衡。财产险发展过于依靠车险业务,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83.27%,第二大险种企业财产保险占比仅为6.14%。普通寿险销量下降2.4%,业务占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分红险增长10.46%,占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2)保费收入增长乏力。由于汽车销售增长放缓,高度依赖车险的产险业务增长受到制约,保费收入增幅下降24.18个百分点。寿险销售以营销员和银邮为主,业务占比高达92.75%。受银保监管政策调整影响,银邮保费收入增幅下降28.28个百分点;个人营销陷入“低收入、低素质、低水平”困境,保费收入增幅下降5.48个百分点。
(3)非理性竞争较为突出。全行业总体仍停留在争规模、抢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套取资金违规支付手续费,不严格执行审批备案的条款费率,擅自扩大保险责任等问题屡禁不止。手续费恶性竞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车行交强险、商业车险业务、农信社借意险业务手续费高达18%、35%和40%。
(4)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全省退保金增长73.87%,退保率高达20.6%。销售误导、理赔难、推销扰民等问题仍较突出,大部分地区保险行业协会受理投诉呈上升趋势,保险业改善服务的进展距离公众期待差距明显。
(5)部分公司内控薄弱。部分公司重业务扩张、轻内控管理,营销员违法集资、销售误导、骗保骗赔等问题时有发生;财务数据不真实、账外账、内外勾结侵害公司利益等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集中管理、集约经营水平不高。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金融控股公司。
(1)总体发展状况。山东辖内有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简称省国托)和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莱钢集团)两家金融控股公司。2011年,两家公司总体运行平稳,利润出现下滑,但风险可控。省国托增加邹平浦发村镇银行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上升3个百分点;入股中国重汽财务有限公司。莱钢集团增加山钢集团资本投入8亿元,注册资本变更为39.23亿元;认购莱商银行0.81亿股新股。省国托信托余额增长18%,新增信托规模减少6.85%,净利润增幅下降86.78个百分点。莱钢集团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分别下降12.05个、2.27个百分点。
(2)存在的问题。受信贷规模趋紧及产能过剩行业限制等因素影响,莱钢集团贷款利率上升,财务费用增长18.25%。同时,钢铁市场持续疲软,主业经营压力剧增。省国托银信合作业务下降67.45 %,占比下降31.78 个百分点。
2. 交叉性金融业务。
(1)总体发展状况。2011年,金融交易创新和金融综合经营持续快速发展,693家样本金融机构(包括银、证、保、信托业)开办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额增长53.43%。一是银行业理财产品呈爆发式增长,发行及代销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增长163.85%。二是金融机构跨市场融资持续增加,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及保险类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交易额增长275.81%。三是银保通交易额下降3.4%,新增开户量下降9.71%。四是新兴资金结算类产品增势强劲,以银关通为代表的新兴产品交易额达214亿元,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五是企业年金托管余额增长52.8%,财产净值增长17.45%。
(2)存在的问题。一是理财产品推动了资产表外化运作,增加了货币信贷调控难度,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明显扰动。二是跨市场融资业务存在风险隐患。全省具有市场成员资格的城商行回购融资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平均为6.18%,有两家甚至超过13%,经营头寸过多依靠债券市场等跨市场交易,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隐患。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交易放缓,成交利率上行
金融机构通过拆借市场融入资金力度加大,同业拆借交易额增长178%,净融入资金为上年的5.1倍。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提高171个和178个基点。全省51家市场成员机构债券回购成交额增长10.18%。债券加权平均到期收益率大幅上升157个基点。年末金融机构持债余额上升20.36%。
(二)债券发行连创新高,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额上升26.18%,其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分别发行28只、24只和3只,融资额分别上升13.07%、40.66%和5.43%。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强,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三)票据市场价升量跌,融资额增势平稳
贴现及转贴现累计下降22.08%。贴现利率一路走高,直贴和买断式转贴现3—6个月加权平均利率在10月末达到全年最高,年末略有回调,但较年初分别提高2.72个和3.48个百分点。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长30.65%,风险敞口增长26.98%。
(四)黄金市场交投活跃,金价大幅攀升
全省新增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企业两家,总数达12家。会员企业全年成交量增长50%;产金炼金企业为交易主力,累计净卖出74.8吨。纸黄金交易继续保持活跃,成交量、成交额及成交价格分别上升71.8%、154%和24.13%。
(五)民间借贷需求旺盛,资金价格持续攀升
山东省民间借贷样本监测点累计借入金额增长170.03%,样本加权平均利率上升5.2个百分点,涨幅达40.5%。高利率借贷发生额显著增加,全省样本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25%的发生额4.3亿元,而2010年仅为70.5万元。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
金融管理部门新实施150余项与金融业和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的重要规范性文件,规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理财产品销售、期货投资咨询、转融通、保险业务转让等多方面的业务活动。据对省内184家金融机构1272位高管人员调查,全年法治环境综合评分9.66分(10分制),升幅1.56%。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印发了《金融消费者申诉处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全省各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296起,办结278起,办结率94%。
(二)支付体系平稳高效运行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制定了银行卡中长期工作规划、银行卡收单市场管理办法以及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3家,间接参与者1150家,变更参与者836家。3家法人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各银行机构通过支付系统办理结算笔数增长41.65%,结算金额增长17.39%。县及县以下地区ATM、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POS机具布放量分别增长41.8%、223.8%和67.0%;金融服务终端行政村覆盖率达78%,提高40.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地区银行卡发卡量增长53.02%,人均持卡1.19张。
(三)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逐步改善
全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并逐步适应新会计准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完成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工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据对159家法人机构572位高管和风控人员、658位银监系统和人民银行负责人员调查,“银行业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综合评分8.94分(10分制),改善率为0.64 %。
(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入
企业征信系统全省企业及其他组织收录量增长7.04%,日均查询增长34.18%;个人征信系统全省自然人收录量增长3.14%,涵盖的信贷账户增长28.16%。共采集公积金缴存信息581.7万户,社会保险缴存266.7万户,社会保险发放74.9万户。累计入库中小企业14.7万户,近2万户企业首次取得信贷支持,融资额2077.6亿元。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072.8万户,增长8.47%。
(五)反洗钱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制定了《山东省金融机构反洗钱现场督导办法》,建立了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系统。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反洗钱监测调查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开展行政调查和案件线索移交工作。组织完成对全省992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和67家县级以上金融机构的自律考核评估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接收金融机构报送可疑报告310份,向有关部门移交92份。年内举行情报会商120次,向侦查机关报案数量、涉及金额同比分别增加10笔和186.44亿元。
(六)货币流通管理成效显著
反假币工作不断深入。反假工作站点增长8.07%,义务宣传员增长12.34%。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累计认定鉴别师和识别师分别增长45.50%和14.96%。全省累计收缴、没收假人民币金额同比上升4.7%。通过建设县域虚拟发行库,搭建现金横向调剂平台,加大了小面额现金投放力度,优化了券别结构。金融机构监测网点及企事业单位对各券别满足率分别提高3.48个和2个百分点;对市场现金整洁度认可率分别提高0.95个和2.39个百分点。
(七)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和投资者风险教育持续加强
全年开展征信、反洗钱、反假币宣传逾4600场次,受众超过150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350万份,提供咨询逾100万人次,开展专业培训近3600次,培训人数逾10万人。完成“金融知识进万家巡回展”最后两站(烟台站、东营站)的展览活动。
(八)问题与建议
一是强化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与银行卡安全管理工作。目前预付卡发行机构在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的情况下,存在违规发行新卡的行为。应尽快制订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清退方案,对限期内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的机构进行清理。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信用卡套现的工作协作机制,切实加强发卡、收单等工作环节管理。二是规范金融机构会计信息披露。部分金融机构在数据管理、模型应用、风险计量等方面相对滞后,信息披露中缺乏对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等重要会计数据的合理解释。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三是增强金融机构反洗钱责任意识。部分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动力不足,对可疑交易的筛选和识别过于依赖计算机系统,缺少必要的分析甄别,可疑交易报告利用价值低。应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现场督导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一对一辅导,引导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防范洗钱风险的能力。四是继续完善反假币和发行基金管理工作。应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堵截假币的堡垒作用。逐步解决假币解缴不及时、收缴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积极做好发行基金管理工作,进一步疏通现金投放、回笼渠道,化解小面额票币供求局部失衡问题。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按照统一的层次分析模型和权重,对山东金融稳定状况进行定量评估显示:2011年综合评分79.35,比上年提高0.21。其中,银行业及金融生态环境分别提高0.81、0.37,证券业、保险业受利润降低及发展速度减缓影响,同比略降0.14、0.07;受经济增速放缓及形势复杂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得分同比下降0.86。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经济金融发展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同时又面临复杂的形势和困难。一方面,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化解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强经济金融运行质量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实体经济运行风险上升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维护金融稳定应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在更好地服务经济转型中实现稳健发展。
(一)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管理要求
进一步健全对金融机构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监测、评估,认真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不断完善逆周期调控的工具和手段,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主动调节信贷投向、自我约束风险的长效机制。
(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督促各金融机构正确处理追求利润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满足实体经济和社会管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有扶有控”,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方式、调结构。
(三)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区域金融稳定协调和突发案件应对处置机制。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深入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脆弱环节的风险监控,高度关注新型金融业态和“影子银行”体系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顿金融环境专项行动力度,有效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四)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建设
督促金融机构深刻汲取风险教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重点业务和案件高发业务的制度梳理与风险排查工作,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