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高中历史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课件

第1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归纳教学教学效率建议

历史课作为知识十分丰富的课程,其在高中文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一直都是十分困难的问题。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归纳教学方法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归纳教学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归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主动性

归纳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将驳杂无比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将不重要的知识剔除,这样十分有助于同学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近代史部分为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本屈辱史,从1940年的开始,中国陆续经历了第二次、中日、、日本几次战争。这几次战争分别对中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陆续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对这几场战争发生的背景,时间,所签订的跳跃内容,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都是十分重要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因此,教师所教学的侧重点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将中国近生的战争及其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汇总,便于同学们掌握和记忆。

2、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历史知识十分复杂繁多,在面对如此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时,同学和老师往往都十分头疼。然而,通过归纳总结法,就将历史知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归结在了一起,给同学们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自行拓展知识,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高中历史课堂所培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归纳总结能力。所谓高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就是能够清楚的将一段文字总结为一个句子。甚至能够将一本历史教材归纳为短短几句话,这样能够使大脑中存在一个基础框架,就好像人体具备了基本的骨骼,学生可以在以后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丰富血肉。

二、几点建议

1、多媒体教学与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各样课堂之中。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所教的内容更加形象的向同学们展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赤壁之战时,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讲授。之后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下载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视频。在讲课时,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放映,这样能够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场面的宏大,刀光剑影的壮烈场面。多媒体教学和归纳总结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来主导课堂学习。

2、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在以往历史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甚至在很多历史课堂中出现教师照读课本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历史课堂的效率极其低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有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甚至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作为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辩论。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前人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话题进行拓展,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辩论会。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更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辩论会中,还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维逻辑,语言组织能力。历史课程作为文化课,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3、将历史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唐太宗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望未来。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该将目前的一些事实要闻和同学们分享。培养同学们将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事政治共同思考的能力。历史朝代的兴旺衰退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更加有助于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4、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工作,应该不断的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工作。目前很多教师眼光十分局限,在日常工作中忽略知识的学习,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年不换。其知识的陈旧以及教学方法呆板,都严重的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文化修养。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文化名著,例如《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中国古典著名史书,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素养。

结束语

历史知识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的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为之努力。归纳总结法作为一种十分科学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广泛的应用与历史课堂,更应该被广泛的传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的意义与编制.[J]教育学报.2013.03

第2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情景教学 创新

在进行情景教育的高中历史课堂中,这一情景需要满足视、听以及说三者合一的要求,使得当年的历史得以重现,学生可以感觉到置身其中,使得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得以调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让历史课堂教学能够获得最大效益。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做到这些呢?在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之后,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和原则。

一、创新情景要以调动学生兴趣为基础

高中新课改强调选择性,主张教师可以选用教材,可以根据需要整合知识体系,这就为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初中历史知识相比,高中的知识要求是深刻分析多于生动描述,理性认知多于感性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对旧有知识产生审美疲劳,所以通过情景设置,设问一些与学生旧有知识相关的问题,唤起回忆,激发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问题的理解就会变的相对容易。通过创新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历史兴趣,加深认识,构建知识体系十分有益。

比如笔者在处理人民版教材必修Ⅱ《蒸汽的力量》这一课时,曾呈现给学生一幅“交通工具演变史”的情景。第一步通过多媒体,打出杜牧的《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文字,同时呈现出“唐人骑马飞奔”的图片,进而设问:“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进一步打出早期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图片资料,继续提出设问:“我们今天所乘坐的这些交通工具是在何时出现的,采用何种动力呢?”一连串的图片,几段说明把学生的思路引入了“时间隧道”之中,学生身临其境,思路大开,驰骋于知识的海洋中,带着强烈的探索新知识欲望,通过新情景的设置,有关工业革命的知识会牢牢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

二、创设新情景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高效课堂中,也就表示需要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情景教学法中,要求老师们以创新的情景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教师创设的情景,学生会觉得十分新颖,能够身心愉快的参与其中,并且让他们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所以,情景创新最基本的要求还是学生对此能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也将得到增强。

在课堂中,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讨论,收集材料等方式,活跃的状态会使得学生们在这些角色的变化中了解到历史课本中的细节,以自己的真实体验,让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最全面的认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多次设置这类情景以烘托课堂气氛,再现历史的真实。比如在学习人民版教材必修Ⅰ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到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时,笔者把全班同学按同位分工,两个同位一扮“李斯”,一扮“王绾”,教师通过多媒体打出问题:“李斯与王绾在如何巩固统一方面各是什么主张?你怎样驳倒对方?”结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阵营,同学们从历史渊源,自己主张的长处,对方的短处诸方面,全面发起向对方的攻击,发言条理,思路清晰。通过这样的同位对抗使学生加深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确有历史进步性。

三、创新情景时教师应做到有的放矢

以教育目标为前提来进行创新情景,对教育的环境进行优化。若想满足上述要求,则必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情景教学进程中,情景设置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的中心内容展开,并与情景设置相结合,而不应该仅仅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进行情景设置,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被分散。有一些高中老师之所以求全责备,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害怕对一些知识有所遗漏。教师对这部分知识补充再补充,学生也听话地进行了记录。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不能理解,不能掌握,课堂气氛也势必会被冲淡。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取舍,教师需要对无关紧要的教材知识大胆放手处理。因此,从教材方面来看,教师需要应砍则砍,当放则放。在教学的顺序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顺序及知识的整合,在这里遵循的原则是是否对学生有利,是否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利。

四、教师还应注意利用多样化手段适当创新情景

在诸多的心理学实验中可以发现,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于具体形象的提供,如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学生可以随之展开十分丰富的想象,并且求知欲望也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速度将提升。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被使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直观情景的创立,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具体,教学直观性得以体现,教学效率也将被提高。但是这一课件设计,不需要太多,通常本节课可以分为三处创设:首先情境导入。新课堂开始之初,需要进行新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学生的探索欲将被激发,使得学生和知识之间距离被拉进。其次在重难点方面进行突破,这部分知识学生是必须要掌握,但是又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进行新颖、生动的情景创设,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更快的认同,复杂的问题将简单化。第三探究深化方面。以情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在笔者课堂上,新授内容结束之后,通过相关的资料,来使得学生进入自主探究状态。使得课堂知识得以拓展,思维也会被延展开来。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方面来进行多样化的情景创设,学生可以以自己的体验来进入不同的情景,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当然,新情景应该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情景、新的问题,善于运用不同媒介的特点去表现不同的效果,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以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创新情景,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顾玲玲.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景设置――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第3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根据本人的实践,我认为教材内容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差距源于课标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对现实情况的认识不足,有闭门造车之嫌。

首先是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估计太过于离谱,课标制订者显然高估了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能力。

相关课改专家口口声声说历史老教材内容方面存在“繁、难、偏、旧”的弊端,并且将改变这一现象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理论的预设无可厚非,可是现实的操作却不尽人意。新教材内容晦涩难懂已经使不少中学历史教师颇为头疼,有些内容不少老师在大学期间压根就没有接触过。新的历史专业术语和新的概念比比皆是,导致教学过程步履惟艰。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是愉快地享受自主学习的激情,而是不得不愁眉苦脸地面对一些连他们老师也从没有接触过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笔者所任教的是一所县重点中学,以农村学生居多,农村学生比之城镇学生当然并不具有先天的劣势,可是后天条件呢?在地球人都知道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的今天,农村中学长期缺乏足够的办学条件,严重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绝大多数农村中学(依我经历,应当包括不少乡镇中学)只能勉强保证语数外的教学任务。对于历史科等科目,一来没有老师(即使有,也大多是半道出家的,专业不对口);二来不重视(从国家、社会到学生,从教育当局、学校到家长),无足轻重。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连历史科都没有接触过(媒体接触?电视?甚至闹出把电视剧里头的荒唐念头搬到课堂上来的笑话),何来知识储备?简直是痴人说梦话。所以,像笔者一样,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课堂里很多老师被迫陷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讲解。把基本的东西交代清楚了,课堂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我看来,实际操作尤难。

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长期接触到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极大地制约着他们在参与新一轮课改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的惰性的强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与努力。学生家长对新课改不但不给予支持,反而认为送孩子来学校读书就是为了让老师教的,现在你老师不教了,倒叫起我孩子自己学来,什么理。社会的压力,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让新课改在夹缝之中步履蹒跚。

其次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知识连接没有总体性的把握。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编写与要求,课标的内容与形式限制了教材编写的天地,致使现行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受教育者在初中阶段未能达到储备知识的目的,高中阶段很难达实现到课改的初衷。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是按模块形式进行的,按模块编写固然有优点,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啊。以为模块就是救苦救难的普世观音,一试就灵。。按通史章节编写教材,固然有其缺点,但最基本的知识连贯总算达到了,时间线索也十分清楚。中学生的联系与归纳能力有限,现行模块形式教材知识点之间时间和空间跨度之大往往是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根据实践,本人认为通史模式教材较为适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这种形式编写的教材(尤其是历史科)应考虑作为现阶段教材编写的重点形式。

再次,教学方法上有是“新”非“旧”的倾向

有些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新”,从教育理念法到教学方都可以摆脱过去,甚而非难“以往”,给人以横空出世,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

中学阶段是人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和新奇有着充足的好奇,对未知世界和神秘领域也能保持较为持久的探索欲。但意志上不是很成熟,在遭遇挫折之后往往选择放弃,鲜有坚持者。所以,在入门之时应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交代最基本的历史线索。他们在学习方式上应侧重于被动接受而辅之于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课堂教学)不必课课皆“新”,课课皆“动”,要知道,就连曾被人攻击和漫骂得体无完肤的科举制,也曾培养出苏轼等文豪;就连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大作《全球通史》中也对科举制的优点给予一定的肯定2。起码从理论上而言,科举制使不同身份的人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无论你是贵族贾宝玉还是平民范进先生。如今被攻击得一无是处的“旧教材和旧教育理念”也曾培养出参与研制“神舟”、“嫦娥”系列的和参与反思教育弊端的专家和学者。有些人为了宣扬新课改理念,刻意贬低、毁损建国以来的教育理念,否认过去的成绩。这种做法极为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展,轻则导致一些老师头脑短路无所适从,重则引起一些老师的不满和抵制情绪。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要具体课题具体对待。不能一味求“新”求“动”,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看起来课堂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到头来却不知所云。

再者是对学校师资能力的要求远远脱离了现有的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

课改之后的高中历史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教师方面,必修一岳麓版教材共36课时,要求在一学期内授完两个模块,每周4课时。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有14个教学班,按要求至少需要4—5位历史教师,可目前只安排2位历史教师。所以根本无法按课改要求进行排课,只能每周2课时,每位教师多则8个教学班(教学班多则90人,少则70人),还要担任选修课教学任务。教师缺乏,课时不足,管理层水平跟不上去。试问,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如何做得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如何完善学生人格?学生方面,每个学期多达16门课,一时间,老师与学生同忙,课本与练习齐飞。用学生的话来说:什么都想学,可什么都学不到。有的学生家长甚至责怪学校加重学生负担,分散了学生精力。听吧,很让人恨其不争。我们的理论十分完美,几乎无缺可击。可是,理论必须符合现实。离开了现实,理论能生根发芽吗?教育是诗意的艺术,教育更是严谨的科学。良好的动机并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在开展之时就能拥有厚实的土壤,优秀的专家并不能保证我们的课改一帆风顺。希望在以后的课改过程中要注意吸取来自底层教师的意见,更加完善祖国的教育事业。

此外,新课改的宣传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之中仍显得十分单薄,不足于吸引、争取和说服社会民众。国家对教育的关心和投入仍然远远不够,我国以往所投入的人均教育经费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以有限而分配严重不均的教育资源来支撑庞大而复杂的新课程改革,不能不让人担忧新课程改革将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又一次起点。教育资源越充足的地区,新课程改革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这些地区的教育“产品”将更符合新的高考选拔制度要求;而教育资源越贫乏的地区,新课程改革就越难取得成功,这些地区的孩子将很难符合新的高考选拔制度要求。这样一来,有些地区的孩子将在新一轮课改中注定成为我国特殊国情(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牺牲品。

教育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它事关民族兴亡和国家命运,教育的现在就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社会的发展需要合格的人,个人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人。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神圣的职责,时代赋予教育重大的历史使命。教育是培养国家建设者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合格的人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全面的人的重要途径。谁在今天误了教育,教育注定将误他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我希望新课改是祖国教育事业脱胎换骨的一次机遇,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新课改带给他们的公平,希望教育能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臂之力。

注释:

第4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5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099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难点就是地理事物的运行规律和地理方位的相关特点。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粉笔教学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相关的地理图示和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然而,由于地理事物的规律相对复杂、晦涩,因此成为高中学生最头疼的一门学科。通过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协助教师通过视频和动态图画进行地理知识教学,能够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和零散的知识点,有效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针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意见,希望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进步。

一、地理微课的教学特点

进行微课教学,就要积极了解微课的相关特性和优势,从而才能更好使用微课为高中地理进行课程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逐渐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从视频设计、动态演示以及相关的音像结合等,给微课教学带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地理微课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微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课程的学科特性影响,微课教学能够同时通过使用文字、动画、影视、PPT等进行相关的地理规律和事物特性展示,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晦涩、复杂的地理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微课的演示功能能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进行具体化的教学,有效传授给学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地理课程中有关水循环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用动态图画演示的过程将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微课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在学习到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微课教学的生活性

学习地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课本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性材料,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强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平时在课本上学习的地理知识充分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在地理教学必修一中讲到“河流地貌的发展”章节时,教师要积极联系家乡十年和二十年的道路建设、城区分布以及河道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加以分析,将家乡的实际问题与课本理论相互印证,让学生在感受河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地理微课教学的综合性

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独特的教学学科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基本学科特点,因此学好地理教学就要结合这两个特性将理论问题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地理课程设计范围广、学科知识相对宽泛和复杂。所以,地理教师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制作微课,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用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在微课中尽可能多的体现地理知识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考点,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生动有趣,有助于地理学习中积极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程而言,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发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微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引导,能够为学生提供中促进学习效率的动力,因而,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为主的原则,积极选取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图片和词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素养和微课优势。

(二)短小精炼,有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

与初中地理课程相比,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复杂,每一堂课都会存在很多难点和重点,这样的课程特点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很大的负担。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炼的教学特点,将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重点进行合理的浓缩,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快速性的复习和重点突破,提高学习效率。正常的微课教学时间为6-10分钟左右,很少存在微课时间超过10分钟。在10分钟之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课程中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的讲解和分析,突出学习重点,提高内容的精炼性。

(三)资源多彩,有助于呈现多元化资源融合

微课教学主要依靠“微视频”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并在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内容进行课程活动的基础上,采取教师合理分析的方法,因此能够营造一个与具体实际活动紧密结合、合理分析的“课程教学资源模式”,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微课中版图、PPT、白板、视频等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素质教学的发展。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微课教学模式,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结合实际案例,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导入预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分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部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预习,通过微视频以及课程的相互结合,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对整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具体的把握。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要对相关的褶皱、断层等概念进行了解,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对形成过程进行自我分析,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二)延伸扩展,帮助不同程度学生需求

对于高中地理而言,由于其特殊性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的掌握程度相对存在差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教学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均衡的设计,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知识点回顾以及课程复习、预习等帮助不同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促进整个教学的共同进步。

(三)课后知识巩固

在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中学习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进一步消化知识,巩固记忆,从而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地理知识比较杂乱,学习起来比较费力,而通过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复习与巩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总结之前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进行再次的深入学习与总结,进一步进行掌握,把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加深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并形成更为牢固的认识。这样的过程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有效性。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虽然只是一种正在趋于成熟的辅教学手段,但是其根本特点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通过微课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地理教学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地理教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 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181-182.

第5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巧妙导入;教师引导;突出难点;当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40-1

政治家切斯特菲尔德这样定义效率,“效率是做好工作的灵魂”。的确如此,面对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效是基于相同条件下的取胜之道。而对于我们的历史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是服务于高效教学的重要平台,是获得扎实、真实和丰实教学效益的关键媒介。笔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躬耕于现实历史教学的土壤,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些许的体会,反思过去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就如何让历史课堂生动高效这一问题,谈几点拙劣之见:

一、巧妙导入,良好链接

由于历史自身的特点,很多学生直白地认为它是一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功课。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很难提高。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读起来味同嚼蜡,这样的结果其实对于学生自己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对于教师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败的教学实践。于是,在这迷人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平实详细的历史知识点之间,我们要寻找一条链接的桥梁,那就是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

高效课堂的导入环节应该是吸引人的以及精炼的,它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将他们带入教学氛围之中。当然它不能喧宾夺主,成为整堂课的主要部分,如同中药中的“药引”一般。而高效课堂的导入方式就需要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角度出发,图片亦可,视频也行,甚至诗歌、小品也可以。以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学生的目光很自然就聚集在上面,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地实施教学任务。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历史高效课堂的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历史课堂提供的是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充当的是向导的角色,仅仅是给学生之路,却不是背着他们上路。低效的或者说比较失败的历史课堂里,学生往往是低头哈腰,似乎像是对历史教学充满着恐惧。无论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毫无眼神的交流,他们完成的只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达成新课程中解放学生束缚的目的。相反,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和教师的指导,畅所欲言所思所想,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及时提出其中的不明之处。从深层次的角度说,历史高效课堂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了他们的历史素养,而且是对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人格上的尊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学生在刚刚起步之时,对于历史定然是存在一些未知的恐惧的,因为他们是没有方法指导的。而此时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以自身教学经验为本,辅之以简洁明了的步骤,手把手教导学生如何往前走,至少也拥有前车之鉴。这样,在一个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和再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加,其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以及思维能力都会有所锻炼。历史高效课堂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出发地与热爱历史的起跑线。以学习评价《梭伦改革》为例,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阅读一段相关的文本材料,“论”才“从史出”。总体评价这场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然后从经济、政治、生活三方面评价其作用,还要辩证地分析出其存在的缺点,如“这场改革带有强烈的折中色彩,未能从根本保护公民利益”等。教师在作出示范之后,就需组织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探究,去评价相似的历史改革,商鞅变法可以,王安石变法也行。小组讨论完之后,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对其的评价,然后自由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此再作出相应的点评,同时另外反馈给学生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后还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突出难点,重点解决

课堂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学生因此会望而却步,严重者会从此失去学习历史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进行重难点攻关。基于教师较为深厚的学识,再加上精准的调控,历史课堂中的块垒或者说学生心中的郁结之处,都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迎刃而解。对于某一个较为困难的单元,教师应该在学习之初从总体上作出概述,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单元的棘手之处,然后在课堂上作特殊处理,将其巧妙得化小化无。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知识点繁杂而且重点的历史文件和事件都有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把这一单元纵向上把握起来,作出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让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加深他们对此的理解。当然,教师在一堂课的结尾时也要有一定的总结,及时地回顾和评述该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地做到高效的记忆。

第6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优质课堂;兴趣;环境;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2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新课改环境下,要求老师构建高效课堂,保证教学质量。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高效课堂要求课堂各项教学目标都能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育目标。作为沭阳南洋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地理学科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感悟,在此表述,供同人参考指正。

一、兴趣培养,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来时,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同时兴趣培养也是教育工作者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其对高效课堂建设的帮助却是真实可靠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要保持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还要注意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新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要积极保持和维护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原始兴趣。虽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智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新事物,新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却并未减少,更兼因为高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家对更深层次的未知事物的兴趣会更为浓烈。同时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的未知世界,让学生知道学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学生他们能够学好地理。此外,因为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易产生学习兴趣,因此适当的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习压力也有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兴趣。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且会觉得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凭借其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进行中国的地质地貌教学时,展示主要的地形单元图片,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各种地形的地表形态,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在惊叹祖国河山的美的体验中升华了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合理的尝试,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优质教学环境的合理营造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属于文科。而对于文科的学习需要重视优质环境的构建。很多学生会认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很枯燥的过程,并不会像数学那样充满探索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创造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感情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渴望探索和探求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根据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状况来营造课堂教学情境,并且要尽可能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发散,思路更加开阔,想法也就增多,逐渐对学习充满兴趣。另外,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考虑学生的兴致的高低,还要考虑到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要注重难度要有一个合适的梯度。具有梯度的问题能够很好地锻炼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深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环境的构建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就会考虑问题的实际性,最后得出结论,从而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创设情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作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请重视优质教学环境的构建,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开展。

三、充分发挥合作教学优势,促进高校课堂开展

第7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 地理 课外实践活动 意义

引言

高中地理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一大难题,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在课堂中对概念的解释和延伸比较也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很快接受,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对添加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内容,该内容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理解起来更加轻松,所以,地理实践活动的提出使地理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应该受到更多学校的重视和广泛地应用。

一、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内容一般需要根据学校与老师的各方面条件和环境决定,一般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是进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是最基本的内容,大致包括河流、地质、海岸、地貌、湖泊等方面的考察,也包括一些地理现象如火山地貌等内容的考察;第二类,主要是指观测活动,一般是对地学要素或者自然景观进行系统全面地观察和测量,通过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得出结;第三类,模型测绘活动,地理教学模型对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地貌模型、地球仪模型、地质构造等,通过测绘活动,可以绘制学校的平面图;第四类,是指调查活动,主要针对我国各区域环境的调查,如农村环境、自然灾害环境、农业环境等;第五类,是指科技设计与写作活动,任何科技的设计与调研都应该进行总结和写作,形成小论文形式,学生也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提出个人的建议或者看法;第六类,主要是指群体类活动,如地理谜语竞猜、地理知识竞赛等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比赛,使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环境下学习地理知识。

二、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1.能够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更需要多功能的“创造型”人才,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为塑造该类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现代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地理课外实践需要老师领导学生开展活动,但老师只在实践过程中起到启示作用,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消化和理解课堂基础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应用能力,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2.加强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一般描述的是空间现象,在课堂中学习这些概念和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最后也只会将这些知识死记硬背。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亲临其境地思考、观察以及接触到大自然,对地理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和开拓了眼界,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与实际实践关系的认识,使地理教学能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部分学校有地理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降水、湿度、气温等观测,如果可以每天都进行该实践活动,就可以形成校内的“天气预报”,这样的活动安排能够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释真实的现象和问题。

3.能够体现出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地理课外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能够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之外,也能够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轻松、积极、活跃;其次,在活动中也能够真正的学会动手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拓宽参与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充分地培养和发展,使教师在地理学科中得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结论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现代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地理学习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同时也能通过实际的地理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和掌握,所以地理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使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应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李晓. 信息技术模拟地理课外活动实践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周关阳. 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聊城大学,2015.

[3] 赵小漫.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郭四化. 撷“课外”之妙 探“实践”之趣――略谈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J]. 中学课程资源,2014(07):29-30.

第8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导学案 高中地理 评价模式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程改革于地理科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 [GS(2010)G0238]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73-01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理念,跳出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效地理教学目标的有效拟定

课堂教学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要高效,高效教学目标要先行。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45分钟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目标的指引,我们的教学注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找到了教学的出发点、主线索、归宿点。教学绝非信马由缰,任由主观意志、外部环境转移。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恰是衡量教学的标尺。目标教学之所以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益于教学目标制定的具体(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可控(借助怎样的手段达到上述目标)、可测(检验目标达成的效果)、可补(怎样补救教学的欠缺),得益于教学目标执行的实实在在(课前检测——展示目标——达成目标——补救目标环环相扣),得益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不就是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吗?

二、高效“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在本校的运行实践中,“导学案”模式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学方案,在本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导引”、“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学后反思”等内容。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根据学情、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等编写,力求突出高效教学的三维目标,确保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还要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预习导引”尽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内容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难以准确的作答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用底划线加以强调,同时进行相关的提示,例如通过阅读什么图完成什么问题等,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作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部分是导学案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彩重抹。设计探究问题时一般要突出:内容的传承性;素材的实践性;问题的挑战性;排序的生成性等特点。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情况、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让各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地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当堂检测”意在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学后反思”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及疑难点,以便于能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评价模式的建立

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要改革我们过去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其实相当于学校的一个指挥棒,学生怎么做,老师怎么做,用什么来引导,那就是评价。一方面我们改革过去已有的对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的评价办法,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及模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比如备课,我们现在要看是不是采用“导学案”的备课模式,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不是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性设计,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改革对学生的表现的评价办法,我们的评价得起到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激励作用。三是新的评价办法要迅速出台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变了,学习模式变了,旧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所以各学校要迅速修改考核奖励办法,否则教师有可能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12):51-52.

第9篇:高中历史课件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分析历史,归纳重点,学以致用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二、正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历史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是新课改中所诞生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其中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但这种模式对学生和老师其实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认真汲取其中的精华,也应正视它存在的问题,减少简单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预课堂教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这种模式中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优化。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效课堂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求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自觉性。因此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一份导学案给学生就行的,必须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不懂的部分要多和同学老师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为了获取答案而做题的话,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标,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难以培养出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家长都要鼓励学生认真学,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2.从教师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很快适应。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有些学校为减少推行的压力,人为进行规定,比如多少岁以上可以不用采用高效课堂这种形式,这样就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效率,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同时高效课堂对老师要求很高,比如要两次备课,课后小结,同时在上课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等。虽说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只有通过老师的总结、串联才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但是如果老师全而系统的给学生讲解,又陷入传统教学的模式,因此度是高效课堂中老师最难把握的地方。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刻板。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一切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指手画脚,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

2.教师要平等待人,言行举止要具有亲和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眼神、一个姿态,都会对学生造成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一碗水端平,不搞差别对待,不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要诚恳地帮助学生改正,但是不能呵斥、贬低,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堂课中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学生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的意图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那么这堂课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情感交流,对学生要充满关心和期待,时刻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情感上鼓励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说话、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主演为导演;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引导者;认真钻研教材,锤炼自身的语言,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出彩,学生才能受益,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和谐、融合的高中历史课堂,让教师教得放心,让学生学得开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