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第1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范文

一、上课前,备好“心案”

语文课和数学、科学等学科相比,它是一门充满偶然性的课。在上课之前,你永远无法预料到你的学生会如何回答你的问题。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读,他们的回答也会是五花八门。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很容易迷失在学生的回答中,不知不觉地偏离了教学设计影响整堂课的教学。

这时,备好一份“心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前研读教材,考虑清楚这堂课要让学生有什么收获,有几个主要教学环节是一定要保证的,有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一切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把纸上的教案搬到心里去,构成一份“心案”,就可以避免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可是有时为了上好公开课,往往是一边反复研读文本,一边找来许多名家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反复阅读。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可这样的教学设计,多少有些华而不实之嫌。在还没有对文本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理解之前,在自己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之前,大量他人的见解、思路会轻而易举的湮灭自己的思想火花。更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思路,对别人教学设计中的高质量的教学环节缺乏全面的认识,只能进行机械地模仿,别人再好的环节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只是有形无神,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更严重的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于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容易被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所束缚,一旦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突况,教师不是张口结舌,就是牵强解释,然后接着照本宣科,在一种尴尬、无奈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

二、上课时,有效提问

小学生的思维是和成人不同的,他们往往不会把教师的问题和整节课联系起来思考,如果提问是保留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问题有些含糊,学生的回答就会偏离教师的教学设计。如在《跨越海峡生命桥》的教学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十八岁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听课的老师都明白,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想象他们十八岁时,可以享受愉快的生活,以此和文章中同样十八岁却因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的小钱构成对比,引发学生对小钱的同情。可是学生听了问题后,却误以为是“如你已经十八岁,你可以为小钱干什么?”于是纷纷回答“可以给他钱”“可以捐骨髓给他”……如果在提问时改变一下问法,问“你看见自己身边那些十八岁的人在干什么?”学生不但不会有误解,更会马上联系生活,体会到小钱的不幸。可惜,上课时缺少了这样一个有效提问,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没有让教师满意,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尴尬。

三、上课后,取法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