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心理测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

第1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方伟(1967- ),男,河南信阳人,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开发处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北京100816)钟恒(1973- ),男,重庆人,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创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北京10008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108-02

当前,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与教育体制深入改革下,国内的就业机制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统招统分的方式,朝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迈进。这一体制改革虽然保证了人才流动的合理性,使人才真正变为宝贵的社会资源,但由于一直在学校的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整体素质能力还达不到社会实际需求,而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及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大学生对就业产生了全新的看法与抉择。在这种严峻的转变下,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越发显现。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自负心理。所谓自负,是指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存在着明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有不少高校的学生常常形容自己是天之骄子,无法用客观的态度对自己进行评价,存在很高的择业期望值,社会定位不正确,实际择业时,仅仅注重自身的择业就业理想,对用人单位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一味地注重工资、作业环境等因素,工作中遇到挫折从不承认是自己的原因所致。这种不掂量自己才学、定位不准确的自负心理,导致多数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和用人单位签约,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局面。比如,有些知名高校的大学生和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未来时常常过于理想化,存在很高的就业期望值,他们实际择业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作业环境、工资待遇等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从未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胜任所选的工作,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边缘。

2.自卑心理。所谓自卑,是指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而感到难过。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常常会信心满满,想尽快大展身手,做出成绩。但实际求职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个求职岗位有十几人或者上百人竞争的情况。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大学生考虑到自己所处的高校不是名校或者自己的专业不热门等,找不到自身的“亮点”,缺乏信心,进而产生了消极的自卑心理。大学生在现代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环境中受挫也会出现自卑。有的大学生在实际求职时,自信心不足,总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常常自责,害怕竞争,总是担忧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不了好的成绩。由于存在消极的自卑心理,致使大学生在招聘单位面前难以展现自己的优异之处,就业率低下。

3.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未能在工作之前,深入分析自身的特征及所学专业,存在明显的随大流情况。大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由于对社会现状缺乏清晰的认识,择业时到处投简历,参与所有的招聘会,认为只要多多参与,就业成功率就会很高,但最后的结果常常是由于专业不符或能力欠缺而适得其反,如此一来,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还大大磨灭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疲惫感。有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因没有主见、从众心理明显,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判断自己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及素质时缺乏合理性,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朝着热门地方、热门职业方向前进,未以专业发展为核心将自己的前途与社会需求有机综合。此外,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都将重心放在了国企、事业单位等认为是铁饭碗的岗位上,觉得这些单位有保障,蜂拥参加公务员考试,“使出全身力气”挤进国企、事业单位。

4.依赖心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全消除了以往针对大学生实施的毕业分配制。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难以紧跟这一重大变革,想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但又不愿意跑腿。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在填报中考与高考志愿时常常会按照家人的意思填写,更有甚者完全听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严重缺乏。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身边常常会有家人的陪伴,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质疑。

5.逃避心理。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毕业进入社会存在强烈的畏惧感,不敢直面将自己推向就业市场,有的在择业时遭受几次碰壁后出现了畏惧心理,一味逃避现实,产生退缩的逃避情绪,毕业后一事无成,在家待业。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1.社会因素。当前国内的就业市场还缺乏一定的完善性,现行的就业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社会因素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致使大学生对现代就业市场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自己创业并不能获取较大的成功。当前,公务员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热门话题,不仅使得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单一化,而且直接造成一些中小企业人才紧缺。以长远发展角度分析,对就业市场的健康稳定前行有较大的阻碍。其次,缺乏科学的社会风气,封建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由此引发了诸多钱权交易的黑幕,缺乏科学完善的社会导向机制,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积极性的形成。另外,缺乏健全的就业市场,尽管人才市场在我国已经形成,但人才市场还不具备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就业市场人才供给渠道过于单一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2.学校因素。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高校专业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良好就业心理人格的产生;其次,未根据现代社会实际所需进行人才培养,有不少高校未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设置专业,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种结构无法紧密连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当前虽然各高校均构建了就业指导中心,但依旧缺乏具有实质性作用的机构,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考虑得少之又少,致使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单一,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

3.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不少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讲究功名利禄,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因家庭背景不错,通过“关系”就业,这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有着不良的影响。

4.大学生自身因素。由于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十分单一的社会群体中,与社会没有太多的接触,所以,对社会没有理性的认识,在就业观念、职业认识以及择业导向等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就业观念,有不少大学生依旧存在过去“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对就业市场做不到充分细致的分析;对于职业认识,不知道行行都可以出状元;对于择业导向,一味追求自由轻松的职位,从不考虑从事基层工作。

三、解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1.引导大学生科学评价自己,树立新的就业观。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是大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前提。当前,有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别注重自己的薪酬、前途等,这是不正确的。大学生应坚持先就业、后择业、努力创业的精神,勇于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充分获悉国家颁布实施的就业政策,清楚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方面,不要有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对工作地点有特别高的要求,从来不会选择在一些偏远、不发达的地区就业,要知道只有基层与发展中地区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予以适当调整,积极深入国家需要的地区一展宏图,时刻把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密切结合,消除大学生的攀比之心,紧跟现代就业形势发展;另一方面,要对自己合理评价,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还必须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科学合理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才能获取较高的成功率。

2.高校应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技能培训。当前,高校必须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精神与爱国精神,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对现代就业形势正确分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另外,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就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考虑得不够充分、全面,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社会实践经历,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阅历。

3.健全市场机制,推动市场建设。要想使大学生就业市场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加强健全现代市场机制,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政策与措施,将大学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颁布实施就业市场法律法规,将就业工作归列到法制化范畴中,科学配置大学生资源,规范就业秩序,提高就业工作的透明度,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要始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营造氛围好的就业环境。

4.家长应时刻注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情况。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个时候,家长要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对其择业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以降低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

5.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有部分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一旦被用人单位否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自卑心理严重,不敢参加应试,极度缺乏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引导大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对于他人的议论和看法不要太过在乎,择业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应聘之前多了解与择业有关的方式方法,增强自信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紧跟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编制相匹配的就业指导计划,尤其要处理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新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制度、体系及理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在实现大众化目标的同时,必须有效处理大学生和现代就业市场间的供需问题,不断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心理。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都应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创设出乐观向上、氛围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申倩倩.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

[2]陈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8(6).

[3]陶荣兄.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J].学术纵横,2009(4).

[4]秦文佳.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与调整[J].就业指导,2010(3).

[5]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学科,2009(4).

第2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020-03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条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当前,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各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内容笼统、学用脱节严重、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教师动力不足等。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积极推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深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1],也是新时期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课题和主要任务。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与原因分析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河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笔者通过组织问卷调查、走访、访谈等方式, 在安阳、信阳、洛阳等部分中小学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和资源的使用情况等。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21份,有效率为86.8%。对问卷进行整理后得到如表1、表2所示的信息表。

表1 计算机掌握及使用情况问卷统计表

[问卷内容\&较好(%)\&一般(%)\&不熟悉或很少(%)\&计算机知识了解程度\&77.8\&16.6\&5.6\&计算机基础操作情况\&70.9\&15.7\&13.4\&文字输入水平情况\&69.8\&13.7\&16.5\&常用教学软件使用水平情况\&64.3\&28.1\&7.6\&课件制作与应用水平情况\&55.5\&32.3\&12.2\&互联网资源信息收集与利用\&63.2\&22.3\&14.5\&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46.5\&36.2\&17.3\&]

对表1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学习之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会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在课件制作上都经过努力和尝试,但应用效果不明显;只有一半的教师能够较熟练地制作教学课件;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在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或很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的整合还有一定距离;越来越多教师加入到学习和利用互联网的队伍中,经常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阅读信息和下载资源,这表明中小学教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是迫切一致的,但教师普遍反映互联网上适合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尚存在一定困难和障碍。

2.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原因

表2 影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因素问卷统计表

[影响因素\&比例(%)\&影响因素\&比例(%)\&缺乏政策支持和相关培训\&76.75\&教师间缺乏交流合作的机会\&28.90\&受升学压力影响,工作太忙\&65.84\&参加教研会议进修的机会少\&65.05\&缺少专家指点\&47.04\&与实际应用缺乏联系\&66.31\&教师个人原因,缺乏动力\&32.08\&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60.15\&]

对表2分析可知,工作忙和升学压力制约着中小学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大部分中小学评价教学效果的高低仍以学生考取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的多少为标准,考试成绩时刻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前途发展,教师认为只有强化训练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现化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通常会占用他们相多的时间,不利于集中授课和对学生的训练,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能精简备课,简单有效,现代化的备课方式则显示繁琐复杂。其次,越来越多的教师想尽快通过培训掌握计算机技术,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目前的培训现状却被教师抵触或不屑,部分教师认为培训内容过于简单,大多是注重基本软件和教学课件与素材制作方面的培训,计算机或网络高级应用方面培训较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培训很少,使得教师只学会了技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通过培训虽能顺利拿到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但真正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少,无法学以致用。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对策

1.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模式

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充分将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即在每次培训过程中,给教师充足的练习时间,采用任务驱动法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其次,探索优质课程资源辐射更多教师的新路径,培训可借鉴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引领各地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来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2]。可采用“集中培训+Moodle平台下的协作学习”的培训模式,即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学校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在骨干教师掌握的基础上,由骨干教师利用Moodle等网络资源平台在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培训策略。这种模式能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并能促进培养机构加深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再认识。从实施效果来看,既弥补了传统培训的诸多不足,又能发挥网络资源共享和交互性的优势。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促进专家与受训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

2.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首先,完善评价活动的相关制度。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需要组织者和测评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建立健全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对评价工作的开展作精心安排,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评价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为评价的客观、科学、合理提供保障。其次,坚持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时,对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使任课教师及时改进。特别是要结合评价的各项具体要求,指出教师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修正方案。再次,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中小学校积极主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作为绩效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指标之一,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制定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规范体系,并开发测试平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测试评价及认证,从而丰富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并为各级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评价、考评及聘任提供参考[4]。

3.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角色要由演员变为导演, 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5]。只有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把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自我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积极正确的激励措施能确保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中小学学校领导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引导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为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此外,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给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留出足够的空闲时间,积极倡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方式授课,并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享,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得较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年终绩效考评、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做重要参考。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了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源,最终带动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刘洁.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创新性研究[D].西

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2] 荣曼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研究[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2007.

[3] 闫英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体系研究[D].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09.

[4] 张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J].中国电化教

育,2014,(08):2-7.

[5] 荣曼生.继续教育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J].中国

电化教育,2005,(09):33-36.

*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第3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管理制度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中强调依法治校,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体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是,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管理理念物化,缺乏人本化内涵

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在理念上强调物化,讲究管理的模式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把制度作为尺度,用来管制、约束学生的工具,实现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但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学生对高校管理制度的叛逆心理,使师生关系疏离,造成管理不到位或管理滞后的现象。

高校学生管理条例中一般包括一些高校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学生处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受教育救治制度,但一些“不准”、“不得”、“严禁”等命令性词语出现在各规章制度中,这些大都有禁止、强制性的意义。条例中着重学生的义务,而忽视学生的权力,在管理上实行人治而非法治,这些明文规定的条例,只是把学生作为被看管、被监督的对象,而不是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中,缺乏人本化内涵,忽视对学生的尊重。

2.管理职能的单一性,缺乏服务功能

高校校规的制定大多数是高等学校通过一定程式确立高等学校及其学生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监督义务,遵守法律与校规的义务等等,学生很少参与自身利益有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的讨论,大多高校强调的是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忽视对学生的尊重,甚至有些学生合理的需求和友好建议也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得以实现,没有充分体现制度的内在价值,导致高校管理职能的单一性,只是“管”,缺乏服务功能。

3.管理模式规范化,压抑个性的发展

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涌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各高校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调整教学目标,进行各种教育改革,虽然各学校的目标都不一样,但都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可是现在学生管理与各高校发展目标都格格不入,管理模式呈现约束性、严格性、统一性、惩罚性、规范性等特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4.管理执行的失范性,削弱制度威信

在传统学生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法治意识,“人本化”管理理念淡薄,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管理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与依法治校的原则相悖。随着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现代社会开放、公开、平等、透明、竞争的社会环境,与传统的经验式、控制式、集权式的管理方式相矛盾。高校人员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生硬、粗俗,缺乏人性化管理,容易使学生与管理者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学生行为失调,引发学生突发事件。

5.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制约高校发展

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制度的设计、执行等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反馈信息的跟进,促进高校管理的完好落实。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制度设计、制度执行两方面,缺乏管理监督、信息反馈环节,使制度执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样监督等一系列问题运用而生,由此可见,高校管理过程中监督不到位问题显著。其次,管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准确性还有待加以完善。由于高校学生监督的不到位和管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抑制了学生民主、平等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侵犯了学生的权益,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不利于高校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自我意识的的进一步张显,传统的“物化管理”已不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人本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制度的价值目标。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是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目标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必由之路。因此,转变高校学生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改革与发展。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1.从“物化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侧重的是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校管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管”,而是在于“教”;教的内容不在于学生学了什么,而在于应该让他们明白怎样学习。 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不能停留在制度的制订和贯彻层面上,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好的学习,约束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

2.从“强制约束”向“服务职能”转型,创新服务举措

目前,除了部分师范院校免费入学,绝大部分高校都实行缴费上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和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与服从者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众所周知,传统的管理理念主要特征是管理者的随意性和被管理者的被动性,容易造成“我说你做”“我管你服”的管理局面,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在现代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凸显管理的服务性,这就要求多一些“服务”,少一些“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

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大效益。

3.实施学分制,实现个性发展

S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更好的与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学分制中的弹性学制和选课制,学生不再像学年制有着固定的班级、固定的上课时间,固定的老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班级、时间、授课老师,

(下转第181页)

(上接第180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需求的差异性,突出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展现了学习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实施了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实现了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4.依法治校,提高制度执行力

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行”,执行力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设立的有效落实在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过广泛宣传,发行学生入学手册,进行新生入学规章制度的考试,让所有学生了解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制度,譬如奖学金的颁发、学分的修订、违纪惩罚等,更好的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增强制度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让学生自觉遵守制度,崇尚制度。其次高校学生管理执行者必须以身作则,在执行过程中要实现执行依据合法、执行主体合法、执行内容合法、执行程序合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参与管理机制,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管理逐步过渡到主动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5.建立制度监督,完善信息反馈渠道

高校管理执行过程的监督是保证制度管理公开、透明、有效和各种规章制度实施的重要途径, 学生管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是检验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管理执行过程中,我们要设立和不断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学生信息反馈畅通渠道。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QQ、微博、博客、微信、论坛社区等互联网,通过师生在线交流或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若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不断修订制度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使制度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保障制度得以有效实施贯彻。

高等学校学生的管理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有效地学生管理,不仅需要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更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制度执行的严格性,以保证学校管理行为的正当性。

【参考文献】

[1]梁瑜.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报,2008(01)

[2]文隽.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6(11)

[3]王跃.教学管理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经济与管理,2008(01)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8(01)

[5]曾洁萍.制度化教育下班级差生形成原因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2006(01)

[6]于大海.张D基于学生精神成长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导向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第4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声乐专业 就业 策略

长期以来,我国为发展教育,培养声乐方面的人才,大力的实行高校扩招的策略。在获得了大量的可供塑造的声乐人才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换句话说,在当前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造成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深刻的分析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准确高效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坚实有力提升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对择业的要求高于社会现实需要

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了多年的系统教育后,思想意识上已然认为自己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塑造,在专业能力上要高于非专业的声乐人才,所以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某种程度上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心理。对于这些缺乏社会认知度的民办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是现实和残酷。社会需要的是多功能、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这些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短时间内无法获得理想的职位。

2.民办高校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定位与社会脱节

由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对声乐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社会定位等,与社会需要的人才无法做到真正的匹配。一方面可能造成人才的浪费,大量的声乐人才被培养出来,然而社会确无法消化这些新兴的力量。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真正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社会急需的高端人才及复合人才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培养声乐专业学生定位与社会严重脱节是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上大学就意味着应该得到很好的工作,所以大学生普遍认为进入大学后比较自豪,高人一等,从而对社会期望过高。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好高骛远。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在高校教育期间的就业价值观没有得到学校的正确引导,导致了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偏差,毕业生不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准确的定位自我,对社会和自身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不但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而且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也存在根深蒂固的问题。

2.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短时间内无法摆脱教育体制的辖制

在我国教育多以国家公立学校为主,民办高校在数量和规模上不够强大,并且民办高校的竞争力有限,所以虽然民办高校区别于公立学校来说,对教育体制选择的自由度远远大于其他学校,但苦于资金有限、成本高,加之国内可供应用的人才有限,再有短期内无法见到较大的成效。导致了民办高校虽然具备了教育体制创新的思想,但是却不具备实现创新教育体制的能力。最后民办教育中也只能套用现有的教育体制。这不仅阻碍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整体步伐,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观念老化问题严重

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环境下逐渐形成了一些老化的教育观念,并且这些教育观念早已深入骨髓、根深蒂固,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如教师的教学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懈怠教学,学校停滞不前的管理方法等等。

综上所述,在国内大环境下,导致我国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低的原因很多,但整体而言包括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偏差、教育体制障碍、社会对教育的督促力度不足等。

二、提升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竞争力的对策

(一)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

首先,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应该自我反思,摒弃过去的旧思想,重新定位自己。其次,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应用现代信息社会的高效率的交流工具开拓自己的眼界,将自身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紧密的联系到一起,经常自我否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声乐专业知识,努力锻炼自己。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好充足的准备,真正的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就业环境中去,把握好每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最后,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必须高瞻远瞩,将国内外在声乐方面有建树的知识为己所用,积极吸收国外声乐专业的有益思想,努力提高自己在声乐方面的造诣、声乐素养和创新能力。总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要尽可能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应高瞻远瞩,积极借鉴国外的民办高校经营经验

与国内尚不健全的教育体制相比,国外的教育体制要略胜一筹。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国外教育体制中的很多方面已经成熟,无疑是我国民办高校借鉴的典范。所以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应高瞻远瞩,积极借鉴国外的民办高校经营经验,快速的提升民办高校的教育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

首先,借鉴国外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积极补充我国民办学校的储备资金,作为民办学校教育基金,为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积极的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组织民办高校教师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总结一套着实有效、面向社会化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出国留学、交流、学习,定期的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考核,督促教师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最后,借鉴国外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评价机制,有效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定位等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考核,积极的总结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各类问题,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新方法。我国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在借鉴国外民办高校办学经验的同时,不能照搬照抄,要紧密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学的实际,以国外民办高校办学经验为辅,走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之路。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观念转变非常重要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已刻不容缓,无论是教育体制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等的改进,都离不开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观念受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深蒂固,转变并非易事。然而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要求教育观念迅速转变。

首先,观念的转变必须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说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必须积极的接受教育改革的新观念、新思想,并积极的像教师传达新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热情。同时,对于一些思想顽固分子,也应该积极的疏导沟通,硬性的要求,确保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教育观念转变的成功。

其次,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教师不但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而且要积极的探索新的适合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从而间接的提高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积极建立教学奖惩制度,优胜劣汰,对于教育教学成就突出者给予相当的奖励,对于玩忽懈怠者给予相应的惩罚等。激发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感,更有利于民办高校声乐专业教育观念的迅速转变。

三、结语

新形势下提高民办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但民办高校乐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仅仅只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缩影,其根本则在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07).

第5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幼专);五专新生;心理健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使得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办幼儿园,这就需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幼儿师资力量。环顾当今社会,幼儿园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暴力处罚,身心虐待甚至进行害的不齿行径屡见报端。如何能保证幼专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是合格的、称职的?这是学校应当严肃考虑的问题。

幼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一名教师存在严重的心理疾患,这将给其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它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幼儿阶段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所以幼师的健康心理和人格完善应成为其入职的必备条件。但就目前幼专的五专新生来讲,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异常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极其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事。五专新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不能适时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因为言语冲突演变为恶性的打架斗殴事件。易怒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最明显的情绪特征。比如,有些同学在上课时发生口角,就会不顾课堂纪律互相斗嘴,一定要争个高低,在情绪激动时还会口吐脏话,直至任课老师严厉制止才肯罢休。也曾经有过一个寝室的同学因为脸盆之争,互不谦让,演变为打群架的恶性事件。这些情况时有发生,或轻或重。

2.学习上漫不经心,没有合适的计划;生活上作息不规律,容易沾染歪风邪气。五专新生入学的门槛较低,成绩较差。他们在中学时大多是成绩落后的学生,有些学生行为习惯很差,养成迟到、旷课、抽烟、喝酒等恶习。五专生的生活比高中要轻松很多,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老师时时刻刻的监督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松垮,上课时经常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觉,晚自习时无所事事,考试挂科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找到不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大部分五专生的生活习惯不好,晚上喜欢熬夜,有聊天嬉笑的,有抽烟喝酒的,甚至有通宵打麻将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白天的精神状态,同时也给同宿舍的学生产生极大干扰。有些同学会被不良的同伴影响,沾染上抽烟、喝酒的恶习,甚至夜不归宿。

3.人际关系极度不和谐。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人际关系都是错综复杂并需要精心处理的。五专女生非常渴望朋友,但是他们的人际交往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表现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会经常更换,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变成仇人。他们在与朋友交往时容易轻信别人说的话,这就给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可乘之机。一句话也许就会毁掉一份友谊。这说明他们的心理还极其不成熟,在与同学相处时轻易怀疑对方,缺乏信任感;讲话也随口拈来,缺乏责任感。

4.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幼专五专新生很多初出家门,到外地来求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她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在入学的第一年内,她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适应问题。有些同学在饮食上不注意,经常生病入院,耽误正常的学习生活;有些同学缺乏安全意识,离开寝室时不习惯锁门,宿舍钱财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同学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经常迟到、旷课和请假等,没有丝毫的纪律感。这些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也给周围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这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疏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可能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品行习惯,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者带着问题上岗,隐患无穷,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她们身心健康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学校可利用本校心理教师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的覆盖面非常广泛,学校心理教师可针对五专生存在的典型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例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人际交往的技巧、情绪管理的方法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是值得探讨的。学生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但是她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身体的成熟。心理老师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了解自己内心的大门,让他们逐渐认识自己,关爱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几乎没有同学前往。其中原因众多,客观方面,比如学校宣传不够以及学校的心理老师专业素养欠缺。主观方面,学生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有毛病,对咨询存在诸多疑虑。这些现状都急需改善,学校可加大心理咨询室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她们明白心理咨询的真正作用。此外,学校仍需给心理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咨询水平。

3.学校应加强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通力合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了解最多的莫过于本班的班主任。但班主任因为专业所限,在甄别和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往往力不从心。班主任如若发现本班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可在征求同学同意后请心理教师介入,开展个别辅导和咨询工作,一起为学生疏导心理压力。另外,班主任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也会存在压力感和倦怠感,他们也需要一个渠道去发泄不良的情绪,寻找同行的支持和帮助。心理教师可定期开展学校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提升讲座,给大家提供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这会给他们的管理工作带来生机和启发。

4.五专新生入学后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加快新生适应学校环境的步伐。学生刚入校时是问题频发的时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进而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可开展心理普测活动,用专业的心理健康量表(如UPI、SCL-90或16PF)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存在危机的个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除了使用客观的心理量表,老师也可加入主观的匿名调查,了解学生在入学后存在的问题,发生的重大事件,统计之后可开展针对性的讲座,比如有关安全意识教育的,有关文明礼貌教育的,真正让教育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幼专五专新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关于情绪管理的、人际交往的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得到缓解和改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而幼师就是花朵的浇灌者和培育者。只有加大对幼师五专新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力度,健全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才能保证我们未来祖国的花朵迎风绽放!

参考文献:

[1]李万兵.影响大学生求职的心理因素及其产生原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2]陈华峰.中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校园心理,2012,10(6):387-390.

第6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招生宣传;营销理论

一、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300余所独立学院,在校生40多万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由于许多家长和考生对独立学院的性质不够了解,对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的疑惑,对毕业后就业的担忧,加之独立学院收费较高,独立学院在招生中往往主要依靠母体学校来进行宣传和录取,招生方式传统、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生效果。

1.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同不够,家长和考生对独立学院的认知不够,加之一些独立学院在开办之初宣传失实,一味强调学校与挂靠高校的关系,给出许多空头承诺,给独立学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招生宣传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二批次录取前的一个月以内,导致信息过剩现象。

2.宣传模式单一

独立学院的招生宣传模式大多是单向流动的,也就是说以学校一方宣传为主。学校通过网站、高招咨询会、报刊、移动广告、咨询电话等招生宣传信息,考生和家长属于被动了解,往往只看到了招生宣传中的学校特色和优势,对学校的其他信息了解不全,很容易导致考生和家长对学校形象的认知以偏概全,直接影响了考生的选择和志愿填报。

3.宣传内容不实

一些独立学院为了更好地吸引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度,让更多的学生报考本校,在宣传内容上往往夸大自身优点,例如虚构师资队伍、过度美化校园环境和设施条件等;而对自身缺点却避而不谈,对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关键问题含糊。例如,招生宣传内容对考生关注的学士学位是否与本部相同、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与本部的差异、社会认可情况、毕业后报考研究生和公赵钡任侍饨馐筒磺寤虿坏轿弧N了追求招生效果而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形象和声誉的不实宣传,会对招生的后续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降低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甚至会产生对招生宣传的抵触情绪。

4.宣传渠道不畅

一些独立学院在录取前一个月开展轰炸式招生宣传,不仅时间仓促而且投入成本也较大,加上宣传渠道狭窄,招生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的渠道都是到各个中学,请相关班主任发放宣传资料,或者召开招生现场咨询会,招生宣传的功利性较为明显。而许多学校对网站宣传、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宣传手段应用不充分,宣传力度很小,因而宣传效果也微乎其微。传统的宣传模式和渠道,不仅造成了成本增加,也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反感心理影响了招生宣传效果。

二、营销视角下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的对策

根据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以及绿色营销理念,笔者提出独立学院招生宣传的对策建议。

1.招生宣传的网络营销策略

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不断普及,信息技术水平日渐提升,这使得独立学院的招生宣传手段也越来越多。90后、00后的学生就成长在信息时代之中,因此他们通过手机通讯、网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这为独立学院的招生宣传应用网络营销理念做了很好的铺垫。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为达到一定的营销目的而进行的营销活动。独立学院要在传统招生宣传的基础上,挖掘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利用网络开展招生宣传。

2.招生宣传的关系营销策略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营销要求企业和客户要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独立学院要搞好关系营销,就要和考生、家长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关系营销要求独立学院不仅要在招生期间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在招生工作以外的时间搞好宣传,这样才能实现招生预期效果、顺利完成招生任务。

3.招生宣传的服务营销策略

根据服务营销理念,独立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不能仅仅从学院自身利益出发,而更多地应从考生和家长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在填报志愿咨询阶段,独立学院要提供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信息,耐心为考生和家长解答各种疑问;在录取阶段,要提供查询录取结果、及时寄送录取通知书等服务;考生报到前,学校要提供具体的交通路线图、制作新生入学指南,要求各部门全力做好考生的接待工作,为他们提供最大的便利。通过服务营销理念的植入,独立学院才能更好地被考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学校的口碑和声誉也才会更好地树立起来,这样的招生宣传效果是最好的。

4.绿色营销

针对传统营销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独立学院的招生宣传工作可以引入绿色营销理念,在确保招生宣传效果的同时适当降低成本。例如,宣传渠道拓宽后,独立学院可以减少纸质招生宣传资料,一些不必要发放的传单、宣传册等尽量不发,加大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力度;现场咨询会的参会人员、音响设备等也可以酌情减少,改为播放立体直观的视频、动画片等;通过微信的二维码平台,让考生和家长可以直接扫描后就登录学校官方网站,了解独立学院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专业就业等相关信息;对于考生、家长来信和来电,尽量增强网络平台处理功能,例如通过电子邮件回复、学校统一的申明等回复模式,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总之,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招生宣传工作也越来越重要。独立学院在生存发展日渐艰难的背景下,只有勇于面对各种威胁和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各种机会,同时运用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和绿色营销等营销理论,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增加招生宣传的效果,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独立学院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其林.如何做好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工作[J].文教资料,2007(33).

第7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一、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并且校内学生的专业素质、精神境界、道德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相差很多。大多数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提并论,还有些学生甚至保留着在社会中沾染的一些不好的习气,将不良习气带入学校,并且有可能导致其他同学也沾染上不良习气。我校文科院系中女性学生人数较多,而辅导员可能碍于女生的情面,不好意思对女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更是养虎为患,纵容了一些不良风气的产生。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管理人员来讲,他们对于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认识落后,管理体制也相对落后、死板,不能够体现新时期的特点,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宿舍管理问题。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宿舍卫生环境差

由于女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购买的东西比较多,衣服比较多,造成女生宿舍拥挤,加大了宿舍的清理难度。而男生宿舍虽然日常的生活用品比较少,在宿舍抽烟,肚子饿了就叫外卖,或者买泡面吃,这就导致宿舍出现更多的垃圾。

(二)学生宿舍人员往来复杂,没有很好的管理

由于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是已成年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他们的管理不再是像初中高中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不会听从辅导员的教导。由于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同学将自己的朋友带到宿舍游玩,或者更加严重的会将一些社会人员带到宿舍过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能保证进入宿舍的社会人员不会做一些对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不利的事情。

(三)学生宿舍存在财产损失的问题

由于上述的提到的宿舍人员混杂的问题,加之一些宿舍不能够做好的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例如,宿舍没人时,没有及时锁门、关窗;对宿舍钥匙没有进行妥善的保管,将钥匙放在门框上等等。这样就会把宿舍处置于一个不安全的境地,很可能导致物品及财产的丢失,非常不利于学生宿舍的和谐稳定。

(四)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在潜意识里,学生认为宿舍就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所以也就忽略了安全的隐患。女生经常会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宿舍煮东西,使用热得快烧热水等,而男生宿舍,在断电断网之后,还想继续玩游戏,所以就存在男生宿舍私拉电线比较严重。这些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有外来人员进入宿舍推销劣质产品,对学生进行行骗行为,导致同学们的财产损失,这也是宿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一个安全问题。

(五)宿舍管理人员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

缺乏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和宿舍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目前,高校的宿舍管理往往是以学校制定政策为主导,相关部门实施为主,实行的是单纯的垂直化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在具体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对这种自上而下的带有行政命令的管理方式产生抵触情绪,学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中很难把握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缺乏了解,而学生也很难了解宿舍管理人员采取某项措施的初衷。因此,造成了宿舍管理工作难度的加大。

三、 在新时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要加强学生的宿舍安全意识

宿舍发生安全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一时疏忽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时时刻刻保持对安全问题的警惕,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宿舍管理人员反应,不将宿舍的钥匙交到陌生人手中,不随意在宿舍乱接电线,使用不合乎电压要求的电器等等。只有时时刻刻都保持应有的警惕,才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的力度和认真度

学生宿舍是学生群居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传染病的地方。所以,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只有定期严格的检查,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卫生的重视程度,通过学生对宿舍卫生的进一步重视,可以改善学生的宿舍卫生环境,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洁净卫生、使人身心舒畅的生活环境。

(三)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宿舍楼进出入管理制度

只有完全掌握好宿舍楼人员的进出,才能够保障宿舍楼的安全。必要时,要实行宿舍楼的门禁措施。我校目前对于宿舍人员的进出,只有在晚归时间段才需要学生出示相关的证件,但是除此之外的时间,学生进出则不需要登记,除非带有行李外出,这对学生人员进出,无法做到全面的管理。如果学校能够实行很好的门禁措施。在宿舍一楼,设置门禁设备,每个进入宿舍楼的同学必须刷校园卡才能进入宿舍楼,在忘记带校园卡或者校园卡丢失的情况下,必须向管理人员登记,才能够进入宿舍楼。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宿舍楼的安全,维护了学生的财产安全。

(四)加强宿舍管理人与和学生们的沟通

只有足够的沟通,才能够实现学生和宿舍管理人员的和谐相处,才能够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发生一些问题或者矛盾的时候,才能够更加深入的有效的快速的解决问题。并且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学生与宿舍管理员互动的和谐的环境,全面地提高学校宿舍管理的水平。

(五)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不仅仅是对宿舍卫生、物品、安全的管理,还包括对人的管理,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宿舍日常事务管理结合起来。因此,学生辅导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有能力处理学生宿舍突发事件的学生干部队伍,将这部分学生干部队伍作为重点来建设,让这个学生队伍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宿舍情况,有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宿舍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四、总结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宿舍管理是学校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管理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宿舍管理中,通过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宿舍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明确,以及学生和宿舍管理人员沟通的加强,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解决现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宿舍问题。通过这样的改善,相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可以尽情的享受校园生活,实现自我的理想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瑞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甘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第8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效性提升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实效性高的物理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提问法教学促进课堂实效性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压力也更大。这个阶段的学习时间对学生来说非常的宝贵。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提问教学法,来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老师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学习“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提问:在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那么是什么在维持这种守恒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使物理课堂更具有实效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物理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可以使学生减少对于教师的依赖,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然就会促进物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地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并配合老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高中物理课程,是组成高中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物理课程的信心,并通过应用科学的科学教学方法,提升物理课堂的实效性,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成绩。

第9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亲爱的同学,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当前的学习与将来自己的成长有直接的联系,是未来参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起来才会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专心、刻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

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小明有类似想法的同学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树立崇高的志向。鲁迅从立志于学医到决定用自己的笔来唤醒民众的灵魂,是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结果。我们虽然是小学生,但也应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努力方向,像青年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确立学习目标。树立大志向的同时还要有具体的学习计划,在一段时间内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如在这个学期,语文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数学学习要克服什么不足等等。

3、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愿望。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一个人的满足感了,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个人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了。”学习上成功的心理满足,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你的学习兴趣不浓,你可以先给自己设立一个近阶段获得成功的小目标,从而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小成功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适当地参加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激励自己的斗志,调动自己奋发向上、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好习惯,好人生

小明上学时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学习没有学习的样!你看他,上课东张西望、做小动作;课本、作业随手乱放,常常找不到文具;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同学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学习好的同学几乎都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往往都有一种两种甚至许多不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写作业等,能使我们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识专注在学习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终身受益。而坏习惯会降低学习效率,使人在无声无息中长期受害。因为学习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重复或训练形成的、十分同化的、长久自动起作用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们都会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按照习惯去做事。正是由于习惯成自然,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同学虽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往往不能立刻改正。

小明们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坏习惯呢?

第一,首先要能够发现自己的坏习惯。我们先来做一道心理测试题吧:

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下面10道题,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是”,不符合的答“不是”,难以决定的答“不一定”。

1、你上课总是很专心听老师讲课吗?

2、你做作业前先复习吗?

3、你课前从不预习,认为是浪费时间吗?

4、你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吗?

5、你按时完成作业吗?

6、你常备有字典、词典在书桌旁吗?

7、你做作业时遇到难题马上就找同学或父母告诉你答案吗?

8、你每天对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安排吗?

9、你常常边做作业边听音乐或看电视吗?

10、你认为课外阅读影响学习,所以除了课本你什么书都不看吗?

第1、2、4、5、6、8题回答“是”各记2分,回答“不一定”各记1分,回答“不是”各记0分。第3、7、9、10题回答“是”记0分,回答“不一定”各记1分,回答“不是”各记2分。

总分17分以上,太棒了,你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总分13-16分,很不错,你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不过还要努力争取更好哦;

总分8-12分,你的学习习惯一般,只要你有信心,一定能赶上来的;

总分7分以下,你的学习习惯不好,需要纠正!相信你能后来居上。

第二,制定改正坏习惯的行动计划。改正坏习惯要有明确、具体、可行的计划。建议小明们先把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桌前的墙上,从其中一个坏习惯人手,逐个改正。比如,要改正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小明可以先从语文课人手,每天如果在语文课上没有开小差就在当天的日历上打√,违反了则打×。规定第一周五天至少要有两个√,第二周要有四个√,第三周每天都有√,第四周巩固。从第五周开始每周加入一门功课,坚持做下去直到成为习惯。改掉一个坏习惯,就在不良学习习惯表上划掉一个,再集中精力去改正下一个。

第三,排除干扰。改正坏习惯的过程中会受到引起坏习惯的诱因的干扰,应该主动消除这些干扰,如上课时桌面上不能有多余的物件,书包里不放与学习无关的小玩具、图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