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8月8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奥林匹克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从第一届奥运会到现在,每一次奥运会的举办,每一次圣火的点燃,都打开了人类心中那迎接文明的窗子。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2019年的奥林匹克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礼仪的一次很好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文明奥运出一分力呢?为此,我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找,搜集有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资料。 2、查找书籍、报刊,详细了解对创建文明奥运不利的原因,并找出整治的办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调查什么获得的资料上网查找 有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资料。 我们还应该多注意日常行为规范。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我,也应为奥运奉献本身微薄的力量:文明言行,礼貌待人,遵守公共道德和公民行为准则,给世界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并且,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走在道路上遇到垃圾,主动去弯腰去捡一捡;看到盲人过马路,主动让一让;路边的草坪少去踩一踩;有人问路,应该热情地为他服务……只要每个人都向文明跨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向前跨出一大步。 查找书籍、报刊 了解对创建文明奥运不利的原因,并找出整治的办法。 认为“随地吐痰”、“吸烟”、“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行为将极大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文明形象,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制止。同时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文明守则,做一个文明的奥运参与者,做一个文明的奥运东道主。
四、结论
1、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也知道了还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还有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在出现例如:“随地吐痰”、“吸烟”、“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 2、虽然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大大的减少了。
五、建议
2019年的奥运会即将召开,通过这次研究,我建议大家自觉遵守文明守则。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目的 了解衢江水的污染程度。
二·调查时间 20xx.8.25~8.26
三·调查方法
1.比较法 2.观察法 3.访问法 4.实验法
四·调查内容
25日晚,我来到衢江边,看见水很浑浊,走过后有点臭味。26日下午,我又来到衢江边,这时刚下过雨,比25日好多了,既没有臭味,也不浑浊。我又访问了一位打鱼二十多年的渔夫,他说:“这水1975年前很好,到1980年后就不好了,现在好起来了。比90年代好多了。主要因为那边造了大坝,大鱼捕不到了,这鱼小,鱼少,我一天只有几十元。”我观察了一下,衢江里有水葫芦,见下图: 还有漂浮物,下图:而且在边上,可能是人们随手扔不远,落在了边上。 江中还有排放污水的管道,好多处呢!
实验:
(1)我舀了一些水回家,用同样的餐巾纸把它同自来水做一次过滤比较。自来水过滤后的餐巾纸是无色的,河水过滤后的餐巾纸是淡灰色的。
(2)取来两条小金鱼分别放入河水和自来水中,几天过去后,我发现河水中的金鱼正想翻白肚皮,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而自来水中的金鱼好些,自由自在。可以看出,江水脏,自来水干净。
五·调查体会
我希望通过我的调查报告,给某些人上一堂课,让某些人看了后不再扔垃圾。保护衢江,保护每一条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原来我们家小区门口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每天成群结队的鱼儿在那里嬉戏跳舞,清清的河水,欢快的鱼儿,我们陶醉其中.
但是,最近我却发现小河没有那么清澈了,还有很多小鱼都死了,河里有好多垃圾,我有些怀疑,因此,对小河的污染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植物生长得很茂密,我排除了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可水中的死鱼非常多,垃圾也不少.这样,就只能是人为造成的.
分析
1小河附近有一道公路,那里每天都有很多车辆通过.
2附近还有很多商贩在卖小吃.
3还有许多饭馆,小吃店和果汁店.
4我们看到了两个污水排放管道.
结论
1有很多人往小河里扔垃圾,吐痰,小鱼吃后,导致食物中毒而死亡.
2由于有污水排放到河里,有的鱼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
这些信息告诉我,小河污染都是人为造成的,看着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
面对破坏环境不听劝告的人们,我要大声疾呼:人们啊,觉悟吧,救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1、 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草坪上,有许多垃圾,污染了环境,小草也枯萎了,只能把草铲掉。在街道上,为了省事,许多人(成人、小孩子)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垃圾丢到街道旁,让清洁工人去扫,从而污染了环境。在公共场所,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省事,把果皮纸屑扔到地上;随处吸烟、随口吐痰,甚至随地大小便。
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建议是:在草坪旁设立标识牌,写上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专门派一些人到路旁观察,甚至可以录相拍照,把各种不文明行为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进行教育,让他(她)不要再犯,也可以实行罚款制,让人们的素质提高。公共场所要有醒目的环保警示牌,并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人们养成文明的习惯。
2、据国家环境调查显示,我国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4500亿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污水的排放量这么大,而人们又是喝江河的水,这样既污染了环境,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为此,我建议:要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经过治理之后再排入江河湖海。要大力发展“中水”项目,对废水处理后,可以用来冲厕所、浇地,甚至可以作为工业用水。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在小区内汽车乱鸣喇叭,打扰了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
我的建议是:在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尤其针对特殊时段,各级环境监管机构要重点控制和检查,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加强夜间巡查。同时,要对扰民的各类噪声污染源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设立投诉电话,鼓励广大居民发挥监督作用。
4、环保意识淡薄,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我的建议是:学校设立环境保护知识课,多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创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礼仪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60-02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职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目前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一些中职学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在职业学校中,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却在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据了解,上课前有同学喊“起立”时,大部分学生在十几秒钟才会有反应松软的站起来,没有任何激情的喊一声老师好。上课起立问好这件事,不但可以提醒学生要开始上课,更表现出学生对老师本应具有的尊重。同时,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还有很多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的学生常常骗父母的钱用来进行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各方面消费。
三、中职学生的礼仪缺失及原因分析
1.家庭的因素
1.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随着时间变长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1.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1.3父母离异的影响。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很多生长在单亲家庭,还有部分的继父或继母存在不肯过多的管理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管好了以后也记不到我,说不定还会恨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孩子存在的不良言行和礼仪从不进行管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文明、不讲礼仪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1.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现阶段,因为家庭的负担和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多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这时孩子的照顾就留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进行照管,这样的孩子,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老人过于溺爱疏于管理,以致使孩子养成不讲文明礼貌的坏习惯,还有的老人对孩子的管理常常力不从心,没有办法进行管理。
2.社会的因素
2.1社会环境的渲染。中职生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说粗话脏话、打骂声、吵闹声;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公交车上随意拥挤、插队扰乱秩序、破坏公私购物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很多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时,存在穿着暴露、花哨,整个身上的装备怪异,看了后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试想,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下,能讲文明,能讲礼仪吗?这正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学校教三年,学生在社会上三天就学坏了,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
2.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阶段,很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节目的内容都非常的低俗。常常听见电影电视节目中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绰号,什么干肛豆、豌豆尖,骂女人臭三八、臭;综合类节目男女主持人打情骂俏、举止轻佻;影视剧内容充满暴力血腥、男女亲吻拥抱等镜头;流行报刊杂志中的封面人物,流行时髦,穿的服装是新颖奇特;一些网络歌曲粗俗低劣。如老鼠爱大米;网络上骂人的语言更是花样翻新,黄赌毒信息也时有所见。中职生不讲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体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3.学校的因素
3.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生在某些初中学校和老师的眼中成了成绩差、品德败坏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3.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3校园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多数中职生的学习、语言、行为、习惯较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出现
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逐渐规范中职学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中职生的风范。
3.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可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4.强化教师礼仪素养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带动、教育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注重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教育的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网络, 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自然会养成。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
参考文献
[1] 尤晓微. 中职学生校园礼仪教育之我见[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54-55.
[2] 梁明骅. 加强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浅见[J]. 科技信息,2012,35:309+325.
据班干们普遍反映,有些同学不等老师出教室,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往教室外面冲,开、关教室门时发出巨大的撞击声;课间,有同学经常在教室或楼道里喧闹、奔跑,噪音很大;课上,有些同学会突然发出一些声音影响别人学习。班干们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的重视。因此,我和班干们反复商议,决定开展一次减噪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制造的这些是噪音,不仅对自身有危害,同时还影响了他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表现,从而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减少噪音,还大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活动准备
为了使此次活动课顺利进行,在和班干们商量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队,做了以下几个课前准备活动:
1.一小队进行校园采访、问卷调查,撰写《关于噪音的调查报告》。
2.二小队寻找校园噪音现象,并对噪音的危害进行调查。
3.三小队通过查找网络资料、采访耳科医生,了解噪音的危害;利用测噪仪器,对校园噪音进行监测。
活动实录
环节一:七嘴八舌话噪音
第一小队首先查找到了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从这个标准中可以看出,我们普通教室音量最多不得高于55分贝,但有学生进行了补充。
生1:判断是不是噪音也不能完全依靠这个数据,环境不同标准也会有所调整。比如,我们正在认真听讲,有同学窃窃私语,虽然声音很小,但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学习,就是噪音。
生2:上音乐课时,同学们放声歌唱,声音虽然很大,超过了限定分贝,但那是一种使大家愉快的声音,就不是噪音。
最后,主持人引导大家给噪音定义:噪音就是让人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在一定环境中不应出现的声音;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当噪音对人和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音污染。
环节二:查、听、说、看、问噪音
1.“查”――查噪音:查一查校园里有哪些噪音。第二小队对学校的100名师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相关数据:
通过调查,学生们更真实、全面地了解了校园有哪些噪音,为后续的“如何减噪”奠定了基础。
2.“听”――听噪音!让学生现场模拟课间休息的情景,才一小会儿的时间,就有学生说受不了了,太吵了;还有的学生干脆直接用手堵住了耳朵。让学生有意识地体验噪音,更容易发觉噪音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的不悦。
3.“说”――说感受。经过刚才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4.“看”――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噪音的危害》,知道噪音不仅影响情绪,还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5.“问”――问专家。第三小队前期对江西省二附院有关专家进行了专访,通过医生们的专业讲解,学生们更精确和全面地了解到噪音对人的身心有哪些危害。并通过对100名师生的调查,得到了以下数据。
环节三:大家一起减噪音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为了减少噪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1:宣传噪音的危害,让同学们不要再制造噪音了。
生2:学校的扩音喇叭声音有点大,我们可以建议学校调小一些。
生3:不要在教室或走廊奔跑。
生4:课间不要大喊大叫。
最后,我把这些建议归纳成三方面:约束自身行为、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做宣传、提示。并给每个小队分配任务,让各小队就这三个方面继续讨论减噪实施方案――
第一小队讨论:减噪,要约束自身的哪些行为?
针对课上和课间制造的一些噪音情况,第一小队总结了以下行为准则:
1.课上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方可说话或离开座位。
2.下课要等老师先出教室,自己再下位出教室。
3.把自己的铁皮文具盒换成布袋笔盒,避免不小心掉在地上发出噪音。
4.换座位时要把桌椅搬起,以避免相互碰撞或拖动桌椅时发出噪音。
5.教室或走廊内不大喊大叫,最好保持在1米范围之内轻声交流,距离太远就难免大喊大叫。
6.不要在教室或走廊上奔跑追逐。
7.轻轻关门,轻轻开门。
实施方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
1.自我批评――结合行为准则,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当行为。
2.相互指正――你身边有没有人会时常发出噪音,但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请帮助他指出来。
3.承诺书签名――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怎么做?你能做到吗?如能,请在这张减噪承诺书上签名。
第二小队讨论:减噪,要建立哪些规章制度?
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第二小队制定了“减噪规则”:
1.与人说话,请在1米范围之内轻声交流。
2.未经允许,请勿触碰他人。
3.教学区(教室和走廊)内说话请勿大声。
4.教学区内提醒他人请勿奔跑。
5.遇到不文明的行为,请提醒他人注意文明礼貌。
实施方案:
1.大家制作“减噪规则”。
(1)利用小卡片自制“减噪规则”,放在自己的文具盒或书包上面,时刻提醒自己遵守规则。
(2)将“减噪规则”打印并张贴在班级评价栏旁,以作提醒。
2.人人牢记“减噪规则”。
老师将不定期对“减噪规则”进行检查,先将规则内化,再进行外化,使规则意识内化,进而外化为行为自律。
3.人人监督“减噪规则”。
规则不但要自己遵守,还要帮助提醒他人遵守。班委将安排“减噪小卫士”课间执勤,检查同学们课间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检查结果用作班级“减噪之星”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小队讨论:减噪,如何做宣传和提示?
提出建议:
为让校园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将联名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学校把广播声音调小一点。
2.建议女老师在教学区内不要穿高跟鞋。
3.建议全校推广《减噪韵律诗》:“脚步轻,靠右行,不喊不叫讲文明;体育活动去操场,跳绳拍球莫进行。”
活动开展:
1.开展手抄报比赛。
开展一次以“减噪,我能行”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同学们的优秀作品既丰富了班级文化墙的内容,同时也加大了对“减噪”这一活动主题的宣传。
2.制作“减噪”提示语。
将课间休息区域划分为教室、走廊和楼道三大块,三个小队各负责一块,制作“嘘……”“静”“脚步轻轻”“请勿奔跑”等安静提示语,以提醒过往的师生。
3.广播宣传噪音的危害。
噪音既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人的情绪,可以搜集一些“噪音的危害”相关的资料,利用学校的广播告知全校所有师生,从而号召大家一起加入到我们的减噪活动当中来,努力营造一个安静的校园环境。
4.评选“减噪之星”。
利用每周一下午的班队课,评选班级“减噪之星”,并进行表彰,颁发证书,激励大家不但要自己遵守“减噪规则”,还要帮助和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活动延续与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一种实施策略。所以,研究并探索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组织上存在随意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没有被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也不能与教学内容较好地衔接,相关的制度不健全。很多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单地看作是开展几次活动或者组织几次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难以形成稳定的、一贯的活动形式。
2.内容上缺乏规范性。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课堂理论教学起着巩固、充实和验证的作用。它既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又包括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对于课业负担较重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详细进行规划,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参与上缺乏广泛性。一些院校往往组织少数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有较明显的局部性和偏向性。
4.时间上缺乏连续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人、财、物的变化;实习、实践基地的缺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5.考评上缺乏多样性。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评,不能通过多种考评方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单一。从而造成实践教学考评信度较低,难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
当前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基本被忽视,这主要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造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解的都是与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思维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基本规范,给教学实践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等带来了较大困难。
为了使教学实践课取得该有的效果,教师和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首先要有效组织社会实践,可以将教学实践作为一个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写一份调研报告,怎样调研、去哪里调研,让学生自行安排。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暑期实践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最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开展课题研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研究,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升华。课题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受课本和已有结论的限制,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把握和理解。这一教学模式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从学习理论观点、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到总结交流提高,更加注重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技能为本位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的形成提倡多样化,如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指导学生自办刊物;鼓励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来分享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增强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校期间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了同学之间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将日常的实践教学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之中,使之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在学生中成立宿舍文化建设小组,建立并实施一系列完善的检查、评比、监督、奖惩机制,约束学生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保证宿舍良好、环境有序,保证宿舍文化建设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长效性。同时,针对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宿舍管理的机会,通过为同学服务的体验,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自觉维护学生宿舍卫生秩序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自强、自律、自信的精神风貌。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得更具实效性。
4.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考评体系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不同于学习课堂知识的测验和考试,它不仅考评学生解决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而且考评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必须突出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过程性原则。注重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要认真写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要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写出,要突出主题、有材料、有分析,防止部分学生简单应付、弄虚作假。第二,综合性原则。要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作出综合评价。第三,多样性原则。在考核评价中,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个体评价、校内外相结合评价、团队评价等。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才能检验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贴近生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也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也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课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本次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主线,以讲文明、树新风为重点,努力消除有违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污染环境、危害秩序等不文明现象,使全校学生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方面有明显进步,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
三、活动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参与。在开展活动期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锻炼。
2、以活动为主线,重在实践。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合贯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感悟和认同讲文明、树新风,并身体力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3、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为主渠道,相互配合。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支持配合,做好教育活动,共同把“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宣传发动阶段:( 4月23日 — 5月1日 )
召开“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在校园内张贴标语,并在校园网、校广播站、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开设“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思想道德教育专栏,营造学习活动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 5月1日 —— 5月25日 )
1、抓住建国六十周年、建队六十周年契机,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组织学生观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光盘,进行今昔对比。利用五一长假期间,引导全校师生搞一次“讲过去、看现在”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耳闻目睹的经济、社会、家庭生活的变迁,写出体会或调查报告,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评选。另外,协助学校少先队组织在学生中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纪念活动。如讲述历史上少先队员中的先进人物事迹,讲述去年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少年,对学生进行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积极开展学唱《我是合格小公民》歌曲活动,并把这首歌曲和我们开展的“三好、四不、五为”活动结合起来,在全校各个班级利用音乐课和兴趣活动时间尽快组织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使其融入少年儿童的心灵,滋润他们茁壮成长。另外,我们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合唱比赛,以此促进活动的开展。
3、教育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搞好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良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⑴、组织学生观看反映文明礼仪的专题教育片。 ⑵、召开一次主题班会。⑶、出一期专题黑板报。 ⑷、做一件讲文明讲礼貌的实事。⑸、评选校园十大文明之星。
4、结合“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继续开展感恩教育、爱的教育活动。各班组织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体验母爱:利用双休日开展“我与妈妈换角色——今天我当家”活动,尽自己所能完成妈妈日常的家庭事务,真实体验妈妈的辛苦,懂得体谅妈妈、感恩妈妈;给妈妈送上一份真诚的礼物——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送一件自制的卡片、为妈妈洗一次脚,把欢乐、祝福和关爱送到妈妈的心中;写一封“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的家信;积极参加“孝敬从每一天做起”为主要内容的孝敬老人、体验亲情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敬老爱亲教育。教育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奉献爱,对父母、老师、长辈、学校、社会等一切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人感恩。
5、开展向优秀中学生卢世强学习的活动。学习宣扬卢世强的先进事迹,印发《阳光下的小树》事迹材料,每个队员人手一份,通过大队辅导员导读、自读、讨论交流,全面了解卢世强的事迹。学习卢世强同学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克服困难、体谅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热爱同学的勤学精神和道德风范, 并提出“向卢世强同学十对照”的要求,发给每个队员一张“我和卢世强比成长”的对照调查表,让队员分条列出卢世强的先进事迹,然后再和自己对照。并参照卢世强十对照进行答题,通过主题队会、板报、演讲、调查问卷等形式,使每位学生在向卢世强学习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6、大力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结合我校 “畅游书海、塑美好人生、创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并提倡全校学生把家里的好书拿到学校来,跟同学们共同分享,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在深厚文化熏陶中成长,积累丰富自身的底蕴,提高整体素养。
(三)总结表彰阶段( 5月25日 —— 6月1日 )
1、结合“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进行本次系列活动成果展示,并制作成专题片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2、各班通过总结,评选出优秀少先队员,上报德育处,由德育处给予表彰奖励。
3、德育处评选出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教师,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4、学校向教育局关工委推荐积极分子,进行活动总结,向教育局报送书面总结。
五、活动要求
1、各年级、各班级要根据学校的活动方案,结合本年级、本班的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
2、“讲文明、树新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班级要树立以月促年,常抓不懈的思想,在活动月结束后,对此项工作继续予以高度重视,抓长期,长期抓,建立起长效机制。
一、着力优化教室“小课堂”
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小课堂”中度过的,学校和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着力优化教室小课堂,就是要按照“主体性、开放性”的要求,着力改革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结构,建立“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模型,让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为了优化课堂,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积极开展实施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国家级课题实验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打造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实施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任务,突出交互、协作的教学过程,使课堂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拓展性更加突出。“着力优化教室小课堂”的研究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为根本的宗旨,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全面开放校园“中课堂”
“校园中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生活。为了延伸教室小课堂,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以“课程”的思想来设计和组织校园文化与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课堂系列”,使“校园中课堂”成为巩固、拓展“教室小课堂”的阵地和学生展现特长、张扬个性、丰富生活的乐园。
目前,我们开放的“校园中课堂”主要有:
1.组织社团活动
组织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汀江潮”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活动。
2.兴趣小组活动
组织开展篮球、排球、器乐、合唱、舞蹈、素描、网页制作、英语演讲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
3.校训内涵征集活动
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关于“尚真、求美、励志、创新”校训内涵的征集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对校训深入思考,积极讨论,提出看法和意见,赋予内涵,使之成为激励师生的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课周课时一节,课堂设在图书楼的阅览室和书库,由语文老师、图书馆馆员负责上课和管理;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周由班干部根据本班同学在课外阅读课上选定的书目向图书馆借阅;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
5.编印《学生手册》
学校政治处编印了以“学生学习、生活一日常规”、“消防设施等公共财物管理有关规定”和“学生楼梯疏散工作暂行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管理手册》,它是德育校本教材,把学习《学生手册》、综治安全管理、公共财产管理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内容,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之中。
6.主题教育月活动
全校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7.设立学生“文明言行监督岗”
由学生会干部和团委委员组成文明劝导队,定时定点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进行监督,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8.传统美德教育
学校配合国家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开展了以“弘扬苏区精神、做苏区好学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了以“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校本课程,力求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三、切实延伸社会“大课堂”
走向社会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升华和超越,是领悟校园学习过程本身蕴涵的道德、审美意义乃至人的生命意义的过程。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学校应强调抓住课内,拓展课外,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我们的指导思想明确,在教育的目的观、价值观、人才观与质量观上都致力于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们适时提出了建立“立足课堂,课外延伸,立足学校,校外拓展,在开放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与能力”的教育模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求异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撰写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把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时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同时,还建设校园网和班班多媒体,开设校园网吧,让学生在经过学校网络管理中心过滤的网络世界中,接触“社会大课堂”,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改善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基点学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和县“税收知识普及宣传基地学校”的教育优势,多次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学生开设交通安全、科技创新、环保、税收和法律等各种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举办多场次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为师生提供了施展才华、自主发明创造、全面发展的平台。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实践;网络信用评价机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4月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类应用方面,大学生群体都有较之其他群体更活跃的表现。高校已经成为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失去了约束力,传统道德教育功能被部分弱化,网络应用日益丰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频发趋势,从计算机技术伦理层面到网络生活道德层面,不断引起社会关注,成为校园网络文化蓬勃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因此把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地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整体管理体系中,建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模式,成为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保证。
各高校经过多年努力,在网络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认知上基本取得共识,但是相对于网络应用的发展,网络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始终相对滞后,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失范行为从最初的对黑客行为的模糊评价、网络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为主,发展到浏览涉黄网页、人肉搜索(挖掘、公开他人隐私)、网络盗窃、网络沉迷、网络暴力等不当行为,并集中在网络不文明用语和抄袭论文方面。当前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应该着眼于提高时效性与实效性,这需要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掌握网络技术,成为网络社会的成员,用发展的眼光,对网络带来的道德现象保持敏锐度,不断更新对已有问题的认识,调整在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方式方法。
二、构建连续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思考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规范认识水平,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规范网络行为为目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强调道德主体性的自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实现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社会化”。在具体实践中,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不问断地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重要阶段,构筑连续的以教育引导为主、技术保障为辅的有效的教育模式。
(一)通过有步骤的规范意识教育奠定网络环境下道德教育导向的基础
1.入学阶段:认知。大学生对制度和规范的认知是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制度基础。入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认知校园规范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从道德规范、技术规范上进行普及教育,正面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另一方面,实行实名注册制,方便从技术上实行有效监管,打好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以我校为例,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相关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通过实名认证,激活根据录取名册预设的校园网络账户。
2.相关课程:正面强化。网络道德的教育并不能忽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强化网络道德规范的专题教育,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方面的伦理教育,加强言行自律的伦理教育,是督促学生从认知到他律到自律的有效途径。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设网络道德教育专题中,进一步介绍网络使用规范及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加强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正面虚拟环境中的道德问题。然而考虑课堂教学很难拥有即时网络使用环境,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和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并不相同,当教师不能以一个成熟网络成员的身份出现时,说教性将高于引导性,对于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可以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补充。
(2)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各高校广泛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多数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真正开始使用并掌握网络操作及理论知识。但是受学时限制以及授课教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认识程度的影响,虽然当前该课程的主流教材均有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络伦理安全专题,却往往不被当纳入正式的教学进度安排。而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整体管理的调度安排,加强对该课程中的专题教学,能够在学生学习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认同网络使用及道德规范,对促进规范意识的内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实践中,涉及到网络使用的课程中都可以开展有效的网络规范意识、网络知识产权意识教育,高校教师应当对网络道德规范意识的传递和言行自律起到示范作用。
(二)培养网络信息道德素养促进道德规范的内化
1.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笔者认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一方面是提供健康有益的网络教学及应用资源,另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应用素养,也就是健康使用网络的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式优化网络文化环境,促进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化,实现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
(1)提供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应当是校园网络文化的核心内容。用优质的信息内容充实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优化网络生活形式。优秀课程的在线学习、课程在线答疑、教学资源的下载、电子阅览室等服务,即丰富大学生课外学习的方式,满足大学生学习的要求,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自律精神的养成。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建设。网络无疑是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思想和信息被网民接受并进一步传递和,那他就成为了业余或兼职的教育者,这正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近年来,多数高校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从宏观上保证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当用更加生动丰富的教育形式弘扬主旋律。可以利用网页制作技术提高互动性,由专业的德育教师主持,进行具体问题的指导,可以通过网上心理疏导丰富大学生网络德育的途径;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进行主动思考,以期得到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甚至可以采用网络鼓励机制比如实名积分制,鼓励大学生主动浏览和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大学生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关注网络道德教育网站,通过自主参与,增强自律意识,并主动进行传递,以实现教育目的。
另外,在前文提到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大学生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最高,达85.7%。相对于校园网宽带接入互联网,手机上网更具有隐秘性,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不易监管,各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供大学生手机用户访问的WAP德育网站,及时抓住另一个新生渠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
2.善用大学生网络评论渠道。善用诸如高校贴吧、校园BBS这样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网络评论渠道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既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校管理建设上正面作用,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想法和网络生活的动态,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对突发性群体网络行为的时候不至于显得被动。但是较之其他网络应用方面,大学生容易在网络评论中发生言语失范行为,甚至采用比较激进的态度和方式或者言语以期引起注意。这就应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网络是“可以合法、自由、文明地发言”的途径。
一是更加重视建立训练有素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热点的网络事件宣传进行主动引导,减少或者避免不当的言辞和由此相关的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具体实践中,高调说教,并不利于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实现,要求拥有一定人数的既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能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网络传播机制规律的网络评论员,而这也是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二是通过对客户端提交服务器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屏蔽掉评论内容中敏感、不文明的字眼,或者健全对非法不良信息直接进行屏蔽和删除的技术制度。这是必须做的又要把握好度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净化网络空间,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
3.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是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浏览涉黄网页、网络言行失范、网络交友不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缺失。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素养,也包括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锻炼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艺术鉴赏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中对各类信息的辨识能力,从而在网上信息浏览、传播、评价的过程中,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利用网络监管体系建立网络信用评价实现外部的约束
在校期间连续的网络道德教育,是通过主动引导全面调动大学生网络自律精神的过程。而在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中,还应建立网络信用评价机制。由网络技术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合作,必要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园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记人大学生信用档案,以实现对网络社会虚拟行为的现实评价约束。
最近,下陈中心校组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受到的语言暴力伤害比较普遍,其中认为教师语言暴力占7.2%,家长语言暴力占23%,而以同伴语言暴力最甚,占84.2%。为此,下陈中心校正式启动“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计划,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把语言暴力逐出校园。
一、语言暴力的概念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有的长期对一些“问题学生”有意冷落,甚至“横眉冷对”。这种“语言伤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害处不浅。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体罚伤害的是外部的枝叶,而语言暴力伤害的则是根脉。枝叶折损还可以恢复,而根脉挫伤将直接影响成长。学生虽然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语言暗示,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对其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潜在影响。“语言暴力”不仅侮辱学生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如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少年时因为数学不好而被教师责骂,敏感而自尊的三毛因此患了自闭症,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七年,再也不愿去学校。直到成年,三毛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最近网上、报纸上时而听到或看到有学生自杀现象,而究其原因,大多是受到诸如此类的“软伤害”而一时想不开就选择了一条极端之路。
二、语言暴力的类型
一是教师对学生。近年来,由于教育管理部门严令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在我校209份的抽样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如老师的冷言冷语:“你的脸皮比食堂的猪皮还厚。”“你吃得这么肥,怎么连一个问题也不会回答。”“不学习就滚出去。”“你读书这么差,快给我整理书包回家去!”“不好好听课,你以后就是废人!”“他这个人很坏,你们以后不要跟他们玩。”“你真是一只笨猪!”“你真笨,我是没办法教你了。”“我不想要你这个学生了,你要你爸把你转到别的学校读吧。”
二是同学之间。比如给别人起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如互相取绰号:“女人婆”、“黑猪”、“王八”、“妖妃”等等。搬弄是非:“他很坏,别跟他玩!”“没水准,别理他!”“他对老师拍马屁。”开玩笑:“某某是老公老婆。”“他是谁的老公。”语言威胁:“你算老几啊,考试才考了几分,还敢对我有想法,看我不揍死你。”“你是个外地人,有什么资格来跟我说话。”“你不听我,我要揍你!”“臭小子,你想死啊!”等等。
三是家长对孩子。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又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面对孩子的失误或成绩不好采用粗暴的批评、挖苦、攻击。如家长的厉声呵斥:“你猪脑啊,考这么几分!”“我们不要你了,这么笨!”“白养你这么大了,真给我丢脸!”“你脑里装着豆腐渣!”“笨蛋,你是吃饭长大的,还是吃大便长大的。”“你这个小懒虫,这么不争气!”“你这种人哪,肥得跟猪似的,简直跟楼下那只狗差不多啊!”
三、语言暴力的成因
专家分析,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有我国教育制度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用语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偏好以语言暴力方式取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存在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压力面前,他们往往容易失态。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压力太大太重,教师有时也需要宣泄,语言暴力只是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心理不健康或人格有缺陷,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同伴之间的语言暴力,施暴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施暴,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他人构成了伤害,所以经常任着自己的性子来,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当然,也有孩子可能是故意的,就是要用他人的缺点、劣势来打击对方,或以此取乐。
四、语言暴力的对策
孩子:要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
发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受暴者应该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告诉施暴者,你这种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无论施暴者是同伴还是老师、家长,都应该大胆提出。
家长:不要教唆“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
如果孩子家长告诉了自己的遭遇,那么家长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家长不应该教唆孩子“以暴制暴”。有些家长告诉孩子要强硬,别人怎样欺负你,你也怎样欺负他。其实,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会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得恶劣起来。其次,也不要让孩子一味忍让,比如告诉孩子“忍了吧”、“算了吧”,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懦弱,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该反抗,从而长期陷入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中。
正确的态度是,家长应该积极分析孩子自己的责任。一要分析受暴者,是不是自己做事本身存在问题,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此遭到别人的“隐形报复”。二也要分析施暴者,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的暴力是家庭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比如孩子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粗话连篇、恶语相向,孩子在学校不自觉中就无意伤害了他人。另外,在家里特别受压抑的孩子,就是所谓家里的乖孩子,自己的某些恶劣情绪就会在学校得到释放。
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伤害,还可以向心理老师求助。在这种状况下,心理上的缓解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真的很难避免,所以理解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如何从心理上化解潜在危机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心理上长期得不到缓解,积郁久了,可能会导致更多悲剧事件的发生。
学校:创设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应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让学生健康成长、团结友爱,使大家能够每天微笑地面对着每一个人。这样,语言暴力自然会远离校园。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宣传发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举办一次“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的动员大会,让全校师生认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并开展签字仪式,让师生以实际行动消除语言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