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室护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剖宫产率
剖宫产是一种针对妊娠异常才需要实施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使国内的剖宫产率在近20年迅速上升,目前报道的剖宫产率大多数在40%~60%,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80%,而社会因素(包括产妇的主观意愿、家庭意愿等)对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是最大的121,如何有效地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是所有医务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来探讨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10月我院住院待分娩产妇240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0—35岁,按待分娩产妇住院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剔除经产妇及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产妇)。2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实验组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采用护理新模式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只按常规程序分娩,然后对2组产妇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同时统计2组产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本研究只分为社会因素(产妇及家属人为要求)和临床因素(如胎儿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等)2类。实验组干预方法具体如下:(1)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包括生理、心理、体力、精神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2)加强心理护理,让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感。(3)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护母婴状况,允许产妇在待产过程中自由选择。(4)提供安全、必要的医疗处理,但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5)尽心尽力为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疼痛。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有研究报道,剖宫产是一种病理分娩,其死亡率及并发症是阴道分娩的24倍,而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却在不断地上升,远远的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15%以下的目标,而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迅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在有些地区已是导致产妇选择剖宫产的第一原因12,61,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2.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无医学指征的,是产妇及家属强烈要求剖宫产的结果,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其主要原因有:(1)产妇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首要原因;(2)产妇惧怕疼痛,缺乏分娩信心而拒绝试产;(3)封建思想的影响,孕妇及家属选择“黄道吉日”;(4)害怕阴道分娩胎儿头部受到产道挤压影响胎儿智力;(5)担心产后阴道松弛,影响性生活;(6)医患关系紧张或朋友要求,又怕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而发生纠纷,医生被迫答应;(7)产妇顾虑试产不成功而会遭受过多痛苦。
3.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者比较的优劣。(1)剖官产是解决高危妊娠、难产的重要分娩手段之一,与阴道分娩相比较,仍有出血多、感染、粘连、腹部及子宫留有瘢痕、不利于再次妊娠分娩等缺点。(2)剖宫产确实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但由于医生严重受社会因素干扰,而导致剖官产猛增令人担忧,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仅增加了母儿的危险性,而且侵犯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3)剖宫产术及其麻醉均有一定风险,近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炎,尿道感染,子宫或腹壁切口感染、术中出血、损伤其他脏器等。远期并发症有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异位妊娠等,明显比阴道分娩引起的并发症高151。(4)不必要的剖宫产既不利于产妇、婴儿健康,又浪费医疗资源。
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产妇通过护理干预后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同时实验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影响明显,更加说明这些产妇本来就有能力在生理条件下自然分娩。另外,据本研究调查统计所示,在基层医院产妇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因素影响更加明显,主要原因分别有怕痛、认为剖宫产的孩子聪明、择吉日、影响性生活等,而护理干预正是针对性对待分娩产妇进行全方位的陪产护理,使其充分相信和配合医生的决策,对自然分娩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特别是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剞富产术的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
[2]曾围琼,黄智勇。高坚欣。社会因素影响剖官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418-420.
[3]蒋国静。降低剖宫产率。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0,27(6):345-347.
[4]王晓黎,戴时茵,王桂娣,等。杭州市产妇选择剖宫产原因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891—893.
[5]邢淑敏。剖官产的合理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0一452.
1.企业建设对宣传工作的强烈需求
对施工企业而言,宣传效能虽然不是企业的重要指标,却同样是决定市场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在寻求内提业绩、外树形象的发展策略。作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充分发挥好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宣传是塑造企业形象,扩大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对外,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保持高质量产品创造和高效能宣传间的良性循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建筑施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强手如林,都挂着国字号招牌,但其市场信誉和群众口碑参差不齐。对市场而言,企业的形象取决于品牌的美誉度。通过针对性的宣传推广,使大众口口相传企业的优势和特点,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关键一招。对社会而言,企业的形象取决于行为的影响力。时至今日,企业特别注重社会公关宣传,不仅通过日常形式多样的公益行动来升值品牌形象,更重视在危机公关时正面影响新闻舆论。对于融资上市的企业而言,长年宣传维护的公司形象和积累的市场诚信度,更是直接决定着股价和市值,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
宣传是凝聚企业人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方法。对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常态化的宣传思想工作贯彻领导战略决策和日产管理制度。一方面,宣传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人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员工生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受到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构建具有感召力的精神家园,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比当前开展的道德讲堂、项目文化建设宣传、积极向上的形象建设等。只有这样,从一线普通工人到公司高管,才能荣辱与共、戮力同心、共谋发展。另一方面,宣传是企业落实生产经营决策、制度的有效抓手。为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开拓市场业务,企业管理层需要及时调整战略。详实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是使高层意图转化为员工共识、演变为企业行动的切实保证。此外,为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质量和效益,各项制度规章也需要持久、细致地宣传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2.当前施工企业在宣传工作上存在的典型问题
虽然,宣传工作对企业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施工企业的性质特殊,存在生产经营环节多,点多面广人员杂,工程技术性强、风险性大、周期性长等特点,不仅造成管理上的难度,更给宣传工作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宣传报道知行不一。有的施工企业在宣传工作上只注重新闻报道的光鲜亮丽,却脱离了企业建设的真实情况,忽视了对朴实精神信念的发掘和肯定,对实际生产效用寥寥;还有的在宣传工作上只顾着把钱花在了标语、横幅和现场形象等装饰上,却不注重宣传内容在基层的具体落实,背离了宣传工作初衷,难以起到宣传推动作用。这样就把工作做在了表面上,为了宣传而宣传,只能是不得人心的好大喜功,还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文化内涵名不副实。有的施工企业在宣传工作上乐忠于生搬硬造的文字游戏,企业的精神内涵都是模仿借鉴,没有根植自身实际和产业发展,也不被基层员工所认可,自然缺乏对员工感召力,难以引起共鸣;还有的在宣传工作上空谈建设目标、理想规划蓝图,口号喊得震天响,却缺乏对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不注重结合对员工工作安全的保障和生活的提高,造成企业整体目标和个人行动上离心离德。这样就把文化建设停留在了口头上,难以内化成员工的精神风貌促进生产。
三是理论建设脱节滞后。有的施工企业在宣传工作上不注重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缺乏对国家和上级党政大计的深层解读,使宣传思想空洞、教育内容呆板,与员工所想所感难有交汇,造成宣传效能的低下;还有的在宣传工作上不注重与时俱进,缺乏建设性规划,缺乏可行性研究,难以及时跟进现实市场变化,不能针对性调整地宣传策略,致使宣传工作迟滞僵化,丧失了宣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四是头重脚轻根基浅薄。虽然有的施工企业在宣传工作上存在漂浮的形式主义、错位的文化理念、陈旧的宣传思想等问题,但对宣传工作影响最为严重的还是与基层员工脱离联系。再好的宣传形式、宣传理念,缺乏一线员工的广泛参与,不与企业生产者、创新者们交流、沟通、互动,只有一味地灌输和说教,都是难以达到宣传目的的,对企业的作用也就不够到位。
3.“互联网+”对施工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宣传工作紧随时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化和现代化为内核的“互联网+”思维,将在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成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重要趋势。
3.1“互联网+”的具体内涵
随着信息化环境变化,传统宣传方法手段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施工企业自身宣传建设亟需变革。近年来,“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提倡的新兴创业思维,这也为施工企业宣传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和特点。“互联网+”是指发挥互联网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集成的特性,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革新再造,并与之交汇融合,进而促成全新的产业生态发展格局。对宣传工作而言,这既为企业宣传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创新指导,又为革新工作方式明确了技术发展方向。
3.2“互联网+”对宣传工作的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宣传工作可以概括为适应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三大方面的需求。新形势下,只有紧跟“互联网+”发展形势主动创新宣传工作,才能有效促进施工企业宣传效能的提升。
一是互联网拓宽了企业宣传渠道。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从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迁移至网络资讯端口上网络新媒体。相应地,企业员工已经习惯了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获取咨询信息。其时间和数量都要远远超出报刊杂志等传统渠道。企业合理利用这新兴网络平台,将传统平面宣传向电子屏幕转移,既符合员工的阅读习惯,大幅增加信息内容的阅读量,又适应信息营销新形态,显著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网络媒介增强了宣传时效性。企业既往宣传多是通过展板、橱窗、自办媒体的方式传达内部决策指示、营造文化氛围,利用报纸、杂志、公共电视广播等平台对外推广,这些传统媒介信息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相较之下,网络新媒体新闻传导的时效性优势巨大,编辑和不仅十分方便快捷,自媒体的兴起更使信息源更多更广。无论是内部会议精神,还是市场推广,企业可以通过官方账号,知情人士能通过自媒体发表,经过朋友圈等社交网络的分享扩散与媒体网络的转载引用,企业内外获取信息的新鲜度和快捷性都大大提高。
三是网络技术改善了宣传宜人性。宣传工作的效果,以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限宣传人员的文化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其决定着宣传的形式、手段和效果。而在网络环境下,宣传工作者可以用海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源美化宣传形式,可以选择多样化的现代多媒体软件丰富宣传手段,可以采用各领域专业人士解读理论和分析政策的思想性提升宣传内涵,这些都能使宣传更易于被不同认知水平的员工所掌握、被不同层次的观众读者接受,从而获得更佳的社会传播效果。
四是网络互动提升了宣传开放性。以往企业宣传工作较为直接和生硬,特别是内部填鸭式的灌输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少,员工群体对宣传工作的反馈渠道也是少之又少,整体宣传效果也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但伴随网络交互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快速发展,使传播更加自由和开放。无论是内部宣传教育还是外部营销推广,无论员工还是网友都可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交流的范围也不再受人际传播理论的局限,可由市场局部经网络延展到世界范围。这也可以更广泛地搜集反馈信息更客观地评价企业内外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4.以互联网思维提升施工企业宣传效能的可行措施
如上所述,不断革新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创新的载体和手段,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能。
一是要加快宣传渠道的发展融合。要综合发挥传统和新媒体的渠道优势。首先,要注重发挥报刊、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公信力较强的特点,持续加强通联工作,保持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掌握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威。其次,要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快而广的特点,运营好官方网站、论坛,官方微博、微信账号要保持更新及时性,打造舆论引导的先锋旗舰。再次,要结合二者的优势,建成企业宣传的复合主体、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对内在各层级设置网络宣传人员,对外针对不同平台增加网络评论人员,要积极将员工全体网络社交朋友圈融入宣传体系,由点带面弘扬正能量和维护好形象,在多渠道优势中形成资源共享、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宣传网络。
二是要强调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融合。谋求提升企业对宣传工作的重视性,必须改善宣传工作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要规范企业宣传行为,引入信息化宣传工作管理平台,对宣传工作进行信息化再造,如引进桌面与移动端兼容互通的企业自动化管理软件,实施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宣传管理,使宣传业务策划、实施和支出、评价都清晰可控。另一方面,要确立责权利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将宣传效果列入考核体系之内,从实际效果出发,评定绩效的优劣,务求在宣传工作上形成齐抓共管、行之有效的良好局面。
三要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融合。首先,要注重在探索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适合施工企业的宣传理论,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宣传理论建设。其次,要保持密切联系员工群众,坚持把宣传重心向生产一线倾斜,注重打造内部网络互动平台,挖掘身边感人事迹,总结施工人的朴质真情,树立建设者的先进典型。再次,要重视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保障制度,质量第一的安全生产制度,崇尚创新的发展激励制度等,增强新闻宣传的源动力,在理论与实际的良性互动中形成上下关注、内外聚焦的宣传格局。
四要是提倡人才与制度的匹配融合。一方面,要坚持引进和培育新闻、法律、心理等方面高级人才,建立专业化的宣传人才队伍,从管理、创新、思想等重要角度深入发掘新闻点,确保施工企业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和舆情监控机制,制定和完善多种应急预案与危机处理制度,增强企业有效应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宣传舆论风险的重要能力,以宣传工作的实效维护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论文摘要:目的 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加强各项监测及再生物品的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加强供应中心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结论 通过加强管理,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率下降,加强管理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提高,消毒供应站从以往的辅助科室变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成为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防线。院内感染是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一大原因,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敷料等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保管、发放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必须转变观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全方位的做好消毒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严重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如何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院内感染中的工作,是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课题,需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措施,现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培训及素质培养
1.1 加强思想素质培养
通过树立“面向临床,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将该宗旨作为我中心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增强我中心各岗位的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加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微笑服务,提升科室形象。
1.2 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供应中心人员在预防、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识;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将感染预防知识普及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供应室护士既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又要有牢固的消毒灭菌观念和相关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及供应室工作流程,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内、外专业动态,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1.3 搞好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员应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参加过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新进供应中心人员必须经过省消毒供应专业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下收、下送的管理
要想确保医疗和护理的质量,在灭菌物品的运输过程中,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遵守下收下送岗位职责,洁车、污车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封闭的下送车,下送后的车辆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部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备用。严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下收下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特殊感染的器械与物品先经科室处理后标明感染疾病类型,物品不混放,避免无菌物品污染,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下送结束,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下收下送分别专人负责,一人负责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证洁污分开,避免无菌物晶污染,保证下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与下送车辆必须按照区域分别放置。
3 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灭菌物品的质量优劣与院内感染息息相关,消毒员应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灭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严格掌握灭菌参数,保证灭菌合格。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B-D实验,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湿度、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通过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操作流程,加强各项环节质量管理,满足各临床需要,确保无菌物品质量,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严格遵守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存放环境应洁净干燥,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h,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
正确掌握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灭菌处理,灭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水分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003年4月1日实施了《消毒技术规范(试行)》,至此,消毒灭菌正式纳入国家法规,为避免院内感染及相关的医疗纠纷,消毒灭菌的监测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3]。
4.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每日灭菌之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进行工艺监测,详细记录时间、温度、压力,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测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临床使用。
4.2 环氧灭菌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包因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示;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每锅采用枯芽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作为生物监测,结果呈阴性。
4.3 脉动真空灭菌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灭菌时将放置菌片的标准包分别置于灭菌器上、中、下中间,灭菌后放56℃恒温下培养48h,结果成阴性。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晨做B-D试验,试验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B-D灭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 空气、操作台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1次,做到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5cfu/cm2。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的日常监测。新灯管使用前也要进行强度监测,30~40W新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10uW/cm2;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t>70u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5 讨论
通过升级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质量,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严格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规范,并切实的去执行;加强对再生物品及其他各项监测项目的质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技术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供应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达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要求,确保了消毒物品的质量,显著的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垒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27(1):1398~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