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针对中职学生实际,主要从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三方面进行阐述。
1.学习方面的问题
如今中职院校招生人数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偏科也比较严重。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学生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控制,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想学习但不知要从哪里开始学习,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错误,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情绪的起伏也比较大。
2.生活方面的问题
中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要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有孤僻、自卑、自制力差、抑郁等等。当学生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会感觉到生活没有希望,感觉力不从心,生活和生命都没有意义,会产生绝望的感觉,甚至有一少部分人会存在自残的行为或者产生自杀的念头。当学生出现自残的行为时,会使用小刀或者是其他利器在身体的某一些部位上乱划,甚至会使用烟头等高温的东西烫自己。自卑就是对于自己的一种不认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过多地进行自我否定,在内心一直强调“我不行”“我不可以”,对于自己的优点认识得不明确,对于自己的缺c通常是进行放大。中专学生的情绪可能会起伏不定,自控能力比较差,自尊心比较强,在外界的各种刺激之下易怒;另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平衡可能会产生矛盾。中职院校学生的不成熟加上情绪激化,可能会导致矛盾的加剧。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职院校学生的见识以及交友的圈子会逐渐地增大。如果中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干预,学生可能会因为交友不慎而引起各方各面的心理问题。此外,如今独生子女数量比较多,加之家长也尤其宠爱,所以造成了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除此之外,农村子女通常家庭情况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学生过分独立。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表现就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在与其他学生的观点产生不同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排斥的心理,因此在中职院校中经常发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的事件。
二、实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刚刚入学的新生对于学校的了解不够,因此针对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重于帮助新生熟悉环境并且快速地调整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乐观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中职学生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在早期的时候产生的。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卫生保健课,促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其次,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重于人际交往的教育。二年级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的新环境,心理的波动相对也比较小,所以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良好道德品质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珍惜和把握大好的时光,要侧重于心理发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最后,对于毕业生应该进行就业前的心理辅导。大多数的学生面临毕业可能会出现焦虑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于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的导向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帮助学生积极地面对不良心理,尽快地调整心态,投入到社会工作之中。
2.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线
中职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地强调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增强自身的素质,参加各种学校组织的职业竞赛,锻炼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气质和特征,在今后的职业选择过程中选择更加符合自身气质特点的职业。另外要强调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明白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另外学校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有质量地进行,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众所周知,大多数中职学生,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或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还有的学生,本身十分厌学,但年小,又无一技之长,无法立足社会,被家长送入中职学校,来学一门技术。这些十几岁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孩子们,在步入中职学校之前,所经历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有怎样的影响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答案:1.表现在学习上,不自信,无强烈的求知欲望,且知难而退,缺乏上进心。2.表现在人际交往上,自卑,同时自尊心极强,看不到自身缺点,不懂得尊重别人,总是处处设防,怕别人伤害自己,内心孤独,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3.表现在性格发展上,任性,逆反,困惑,迷茫,盲目追求个性发展,张扬与众不同。
教师如何及时疏导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德育
学生走进中职学校,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也有好好学习的愿望,但因基础差,对学习有恐惧感。教师应了解他们在智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及需求,给予指导帮助。尤其在新生入学阶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突出德育教育,向学生输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反思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言行。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中学转了几所学校,由于各种违纪,被退学或自动退学,实在无学可上,来到中职学校。一直是“差生”,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通过沟通,这个学生悟性好,接受知识能力强,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悲观失望,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学习障碍。泡网吧、打架斗殴、挑衅闹事,就是不学习。从上网入手,让他在网上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查一些课堂讲授的扩展性知识,推荐他阅读励志的书籍、名人传记等等。在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和努力,慢慢地融入了集体。不仅学习进步很大,其他方面表现也很优秀,令同学刮目相看,家人为他感到骄傲,本人体验到了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用心与学生相处
中职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他们脱离了以往被家长老师时刻关注的氛围,离开家,独自投入到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要遵守校规校纪,学习文化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与人相处。在这一特殊时期,教师不能上课来,下课走,要多与学生交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尊重他们的心理需求,走到他们中间去,倾听、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化解矛盾在萌芽中,引导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并使其健康发展。特别是对那些来自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以及来自离异家庭的学生,更要格外关心。他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承受了这样那样的创伤。所以对这些缺乏亲情的学生,教师更要付出爱心,排解他们内心的烦恼,指导他们正确面对成长中出现的挫折和逆境,学会如何愉快地生活学习。
三、课外活动多样化
中职学生,除上课外,日常生活也在学校,课下有许多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心理发展需求,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好静,爱学,有的好动,个性张扬,等等,可以建立课外阅读小组、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一些运动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绘画展等。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这些活动中,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航海类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航海类中职院校,在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形式的不同,面临着不同的生源,变化的师资,行业的调整,学校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等也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亟需拓展。因为,舟山航海学校因特色设校,航海类特色的要求只能招收男性学生,所以在校学生全部为男生,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日常重点工作就凸显出来。而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可塑性较强,需要在心理健康方面加以正确引导,在正确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加有序。
1 网络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化生活程度的提高,家庭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活动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处于心理叛逆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愈显重要。
现代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部分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些网络内容对中职学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年龄段注定他们是属于好奇心强,认知度差,辨别事物好坏能力差,同时,可塑性最强的生命时段。在这样的年龄,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作为教育者就要看到网络对学生教育的积极方面,也要看到网络会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引领者,在网络环境下,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要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一件事情。同时,学校应从学校的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校组建了心理健康阳光小屋,推出了校园上网绿色导航,专门开辟了学生上网中心,中心负责老师会定期对计算机进行软件更换和背景处理,在规范学生上网的同时设置网络导航,引导学生进行绿色上网,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上网习惯,引导学生的正确上网行为。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在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会经常留意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新动态,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教学环节中,经常布置一些相关的网络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教育、学习、益智游戏等网站,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网络。
现今,学校的网络心理教育已经初具规模,网络心理教育也已经深入师生心里,学校建立的校园心理健康网在学生中口碑较好,学生也喜欢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并且能在网上与老师实时沟通,这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校还定期的举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现场为学生排解心理问题;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的全校层次,在多部门的配合下,不仅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而且还定期对于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总之,学校要认清当下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要积极“备战”,认真做好新情况下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2 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开展
航海类中职学校由于在校学生全部为男生,在学生管理方面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通常表现为:一、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住校,但是大部分同学在入学之前并未经历过集体生活,而且习惯以个人为中心,缺乏与同龄人直接的有效沟通,对集体生活融入比较困难;同时青春期的他们又希望有自己的交际圈,同时又非常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交际中不懂得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二、在学期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一部分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不足,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容易产生抵触、畏难和退缩的情绪。三、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不喜欢单纯的理论的居高临下的说教,他们有了自我意识,看重尊重和平等的感觉,同时情绪容易极端化,看待事情比较片面,对待事情缺乏客观论事的能力。
针对以上典型情况,学校应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咨询活动的实施强度。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心理知识普及周、心理健康板报评比、心理咨询室咨询日等活动。
对于中职生心理咨询的实施从大方面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一种是团体咨询。个别咨询主要针对学生难以开口对外人说的事情,一般他们只愿意写入日记,不愿和父母、老师谈及。例如:某同学在校外找女朋友,他不想让同学、家长和老师知道。对于这类问题,心理咨询活动首先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说出心理问题,学生说出问题后,老师一般通过会谈、观察、倾听、心理测验等方式,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老师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开导。一般采取对学生支持安慰、引导学生内省与领悟、引导学生正确的疏导与宣泄等方式,通过咨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问题的认知,力争实现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对事情的圆满解决。最后,还需根据情况定期找学生谈话,通过追踪调查来巩固心理咨询的效果。
团体咨询的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咨询的问题也都是一些普遍的大范围的学生心理问题,一般采取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等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热情有礼,不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对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要分析诊断,找出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性质和程度,进而制定策略解决问题,并跟踪巩固问题。
心理辅导课程化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学校开展的各类心理咨询辅导也是为将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前期的摸索与探究,毕竟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在所有学生中是最众多也最复杂多变的,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是在为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做一份贡献。所以,应该早做预算,争取在区域范围内实现给学生一个心理的蓝天。
3 生活教育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陶行知先生在上个世纪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虽然距今年份较为久远,但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指导思想对于现在的学校心理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有三个,他们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指出,教育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同时教育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应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心理健康课程从教室搬到生活中,可以尝试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或出去参观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心态,调整状态,以更加积极的心情看待周围的事物。
社会即学校的核心思想指出,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每个人必将时时刻刻处于不同的生活状态之中,即到处是生活,那到处即是教育,整个社会就是我们的教育场所,教育的大局观就是要将社会看作学校,要在社会这所特殊的学校中,去学习,去进步,去完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人生的阶段性情绪困扰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只是一件渺小的事情,所以对待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让学生阶段性的进行学校生活和安排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受。同时加以积极的引导。
教学做合一,这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的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重点在做,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解析,应该重点是在强调教师的做,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用积极的面貌去做事情,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进而转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虽然这些理论没有从具体的做法上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办法,作为理论也不可能有太具体的策略,因为时代在变,生源在变,教育手段在变。但是这些理论对于现在的教学从高度上进行指导仍不过时,将它们应用于现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具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4 学生心理教育个案分析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因此笔者在学校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协助下,对学生心理个案进行了分析,实践指导,并做了教学反思。
(一)情况介绍
1、舟山航海学校――在校生全部为男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2、学生小军(化名),活泼好动,善于动手,个性要强;
3、小军父母为渔民,常年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小军本人;
4、小军学习成绩一般,经常请假外出,在校外交了个女朋友,容易情绪激动。
(二)事件过程及心理分析
1、事件过程
小军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动力也不强,课堂不爱回答问题;但他喜欢上实操课,上实操课很积极,并能迅速正确的配合老师完成实操内容,同时在完成后能积极主动的帮助未完成的同学。
前两周,他听一个同学说,他女朋友受到另外一个学校男生的追求。听闻这个消息后,小军立马坐不住了,大中午的跑到班主任那里,撒谎说他生病了需要请假外出看医生,因为小军有与同学打架的前科,班主任看出了端倪,在耐心询问之下,得知小军欲出学校找那个男生算账,并且准备了一把水果刀以便不时之需。
2、心理分析
小军同学本来初中时候学习成绩就不好,一直没有受到老师的主动关注,同时父母工作较忙,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他进行交流,他本人就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里我行我素,说话比较随便,除过在实操课时帮助同学以外大部分时间不喜欢与同学相处。在他认为,父母送他来航海学校读书只是因为他年龄太小将他暂时寄放在学校,等年龄大了再去找工作。同时由于社会风气以及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下,感到孤独的小军就在校外找了个所谓的女朋友。而且小军个人容易情绪波动,往往会因为同学一句无意的话与同学产生矛盾,上次与同学打架就是因为在打篮球时同学一句无意的言语引起的。
(三)辅导措施
班主任及时了解到情况以后,与学校阳光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共同对小军同学进行了心理辅导,并对小军的平时生活学习进行了关注帮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人文关怀;
班主任在平时生活中对小军表现出亲切关怀,并诚恳的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关注和帮助。
2、情绪宣泄;
班主任每周以谈心的方式,告诉小军将每周发生的不快宣泄出来,学会用倾诉的方式排解心中的苦闷。
3、改变认知;
心理辅导老师从多方面引导,告诉小军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要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4、行为改变;
引导小军多与同学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突显个人的价值,同时体会集体对个人的支持与帮助。
多关注小军的闪光点,比如在实操课的时候,老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在理论课的时候,多给予小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
开发家庭中的环境力量,进行家访的时候,给家长说明孩子不仅需要学校的教导,更需要父母的关怀,让家长能多给小军施与爱心,从生活细节入手,让他感受的家庭的温暖。
(四)情况反馈与思考
通过这几周对小军同学的心理疏导以及家长的配合教育,小军同学现在有问题能够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同时在课下时,也能和周围的同学有说有笑。他告诉老师说老师对他的关注让他觉得生活很有意义,很愿意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工作,还说他妈妈现在经常给他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平时很少回家的他现在每周末都要回家看看。
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初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本身也有闪光点,但是由于在初中时期长期不被教师所注重,以至学生产生厌学,行为随意等现象。这些问题在中职学生里普遍存在,所以中职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更需要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关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告诉他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放大,树立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扫除他们在初中时期所落下的病根――自卑、随意、情绪多变等,真正将中职学生的素质提升一个台阶。
方式的新的教育模式。开展赏识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利于增
强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兴趣,形成顽强的意志,充分激发潜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培养赏识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
方。"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赏识。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通过心理的暗示,不断培养被赏识
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更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教育是能把
爱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
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
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
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
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
越来越坏。
(一)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他
还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我们以极大
的启示: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最
后定会成功的。现实生活中,中职学生大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佳,在初中时基本上是学习中等或中等偏下
的学生,许多中职学生的身上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心中充满了自卑。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老师的赏识
、表扬等积极肯定的评价,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对自己充满
信心。反之,如果他们经常不被人理睬、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赏识能够改变一个人,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前
途。
(二) 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往往会遇到学生由于良好的兴趣在"满足"时出现失误和意外后,教师不满意,同
学讥笑而使学生因此失去了兴趣的现象,而恰恰是这样的做法或看法使得学生美好的兴趣给掩埋了。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要善于用赏识来培养学生的美好兴趣。有效运用赏识,就是要学会用赞美
的眼光来培养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成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朗读的真有感情"、"你做得真棒";就是要学会用善意的批评来培养学生
,就是"允许犯错误",不以一次"错误"否定学生,注重在犯错中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自己
的缺点,从而使他们的这种美好兴趣得以保持,并为学生不断成功积累经验,为不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提供机会;就是要"承认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对多次教育屡次
不改的学生不灰心,不放弃,并用他们其它方面良好兴趣的满足和实现,来帮助他们克服和改进不良兴趣
,培养良好的兴趣,搭建平台,寓各种有益兴趣培养于各种有益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各方面的美好兴
趣都得到保持,并在兴趣实现的满足感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三)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经受挫折
一九九二年,中日学生夏令营较量以中国孩子的失败而告终,引发了全国上下对未来一代的忧思。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在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生
命的挫折太多。对于孩子的有形生命,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对于孩子的无形生命,就是另一
番景象了,学习好,也不能多表扬,要防止翘尾巴;学习不好就更不要说了,苛刻指责是家常便饭,让孩
子的心灵累累伤痕。该有的挫折没有,不该有的挫折却太多。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
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份就充足,成长
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接受风雨的洗礼了。反之,若它接受的批评指责多,那它弱小的身
躯就无法抵挡风雨了。中职学生所受的批评指责就更多。因此,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折,
它不是温室中的花朵。
(四)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无限潜力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其特点是注重学生优点和长处,不断正面强化学生闪光的点点滴
滴,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激发其内在自我的强大力量,达到生命的自
我认识。中职学生往抽象思维能力相比差一点,但动手能力比较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德国心理
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
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那天,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
。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赏识教育的
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让学生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孩子的潜能需要
星星之火的点燃。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
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五)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感到:你心中有学生,学生的心中就有你。老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欣
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才能赢得学生
的爱,使他们向你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坦白的说给你听,这对我们做好学生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的。在课
堂上,我常常会发自内心地表扬、鼓励学生:"Very good"、"you are clever" 一些简单的话语,一个予
以肯定的眼神,让我们师生关系变得很融洽,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因为他们不必担心
说错了会挨批评、会受耻笑。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
所以我们应该多表扬、多赏识,让学生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
学习热情。
每个孩子都是为了赏识来到人间。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
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
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使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
们,赏识他们,就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2000年版
[2]《班主任工作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学校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就读的中职学校并不是很满意,这些学生走进中职学校之后,心理上就可能出现变化;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比较自卑,学习不努力,成绩下降较快。尤其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熟悉了环境之后,就会出现逃课、早退等现象。于是,在中职学校实行心理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需求。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具有学习障碍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中考失败或者是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面对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训练不知所错。另外,他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焦虑问题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高,他们自认为考试很难,逐渐地就不学习,发展到最后就会出现厌学甚至是逃学。
2.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习成绩也让人不太满意,认定自己不是上学的料,自己不如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另外,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致使有的学生甘愿落后,甚至有的学生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还有就是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指它和事物发展的常理反向发展的一种心理状况,通常体现在,与别人逆着来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与不羁。这种状况在中职生体现的比较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环境,认为家庭和学校等有负于他们。也可能是有的老师教育方法不是很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造成部分中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3.情绪控制力不强
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健康的反映。中职学生几乎正是处理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变化很快,遇到事情比较容易冲动,比较容易感情用事,处事不够冷静沉着,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控制能力不高,两极化问题突出,高兴时高兴得不得了,遇到困难时难过得不得了,容易冲动,情绪变化较快,有的中职学生对人和事情的态度冷淡,好像对任何事都不关心似的,对于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感情比较易受挫折,抗挫能力不高;释放情绪的方式不合理,比较容易出现抑郁和消沉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二、中职学校办主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1.入学期间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与转变角色
学生进入中职校门以后,就要面对环境和角色的转变等很多问题,这些改变使有些同学原来的心理结构被扰乱,心理定势被打乱,受其影响,出现学习动力下降,不愿意和别人相处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不是很大,远离父母靠自己独立生活,并且习惯用初中的生活方式去过中职生活,几乎没有完成角色转变。
(1)教会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意识
在进入中职学校以前,多数学生往往是就近入学,大多数的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就能够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但是进入中职之后,同学们都是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还有的同学说方言,在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就会不知所措。由于刚刚走进学校,彼此不熟悉,很难产生依赖感,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身为班主任,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等;开展联谊活动,让学长介绍一下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新入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老乡或者是朋友。通过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就会逐渐地对新学校产生一些好感,慢慢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也会逐渐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2)尽快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与小学和中学所学的内容有所不同,学生不会有升学的压力,在中职学习的目标是以后能够有好的就业岗位。同学们在这里要学习一项技能,为以后将来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学校期间注重学习方面的交流沟通
部分同学进入中职学校以后,仍不能走出物理化知识的学习模式,觉得学习很费力,不容易进入中职专业知识的学习模式,学生就不愿意学习;有的同学听人们对中职学校评价,认为上中职学校无用,所以同学们就觉得学习与否都没有关系,逐渐地就会厌学。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要做好同学们的工作,依据不同的学生告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中职学校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同学们只要经过指导,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人们对中职无用论的说法,班主任就要告诉同学们,任何性质的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的,拥有了某一项专业的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档案
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比较而言,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稳定持续的交流与沟通。下课之后,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表现得无所事事。学生会以老师下班了,见不到他们为借口,无法向老师请教问题。为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老师和学生在一定时期进行沟通交流的制度,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得以拓宽,班主任老师要有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沟通卡,在一定时间内,将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向家长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不仅能够激起同学们积极向上心理,还有利于老师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另外,将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班主任老师设立档案,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并把辅导方法与辅导状况记录下来,还跟踪调查分析。对于状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和其他课任老师沟通交流,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挫折与人作伴一生,与人一起成长。它既给人带来不愉快,也会让人变得聪明、成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
1.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没有文凭,以后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家长们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看成绩,以成绩论功行赏,而且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但却忽略了一点,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如何,心理承受能力如何,有些家长从来不关注。孩子在高压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而心理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思想就容易走向极端,从而产生对抗的心理。
上个学期,我们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原来在奶奶照顾下,成绩还不错,后来,奶奶病了,妈妈辞职回来照顾孩子,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妈妈给孩子定下了目标:每次考试必须考班级前三名。一个孩子,原来成绩只是中上,要一下子考班级前三名不是那么容易的,考了几次试,这个孩子都难以达到妈妈的目标,妈妈怒不可遏,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非打即骂,孩子呢,弄得母女俩水火不容的地步。孩子呢,不想回家,常常找借口去亲戚家住。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意识到,不能唯成绩是论,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谈心,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施加不切合实际的压力,否则事与愿违。因为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2.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
现在的家长计划生育的意识提高了,只生一两个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这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溺爱,真正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爷爷奶奶成了他们的仆人,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的性格。在网上搜索孩子打家长的事例数不胜数,之前网上就了一则视频:孙子被宠坏了,竟敢当街对奶奶一顿暴打,拳打脚踢,路人上前劝阻也被打,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他有抗挫折的能力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要么只会顺水推舟,要么采取暴力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成为社会的累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平时的做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否成为孩子养成健全人格的绊脚石。
三、家长互相交流自己孩子出现的现象,并说说自己解决的方式。如:
1.孩子不做作业,家长的态度
2.孩子不做家务,家长的态度
3.孩子通宵玩游戏,家长的态度
4.孩子欺负老小,家长的态度
……
四、给家长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的具体做法支招
1.给孩子树立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家长要充当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当他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孩子树立信心,而不是动辄就打骂、挖苦。只要不涉及到道德底线,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都可以适当的去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他知道有时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身边的人都一直支持他,让他重拾信心,越战越勇。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要结合他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去应对,
2.引导孩子正确发泄个人情绪
当学生在考试不好,或与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等遭受挫折,心里闷闷不乐时,家长不要急于去干涉,但不要放任学生这种情绪,防止学生解不开结,从而产生心理疾病。作为家长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发泄情绪,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散散心,也可以带他打球,转移注意力,从而使心情尽快平复,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使不良情绪尽快释放。当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家长安慰之余,不妨让学生大声哭出来,或是以其他不会影响他人的行为将自己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虽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却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霾。
3.引导孩子如何看待挫折
一、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当前社会的需求,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当前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中职学生的作用。未来社会中许多技能型人才都是中职生,如果中职生心理素质不过关,会对各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中职生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其思想波动比较大,自控能力不足,因此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有可能被挫折打垮。因此,班主任必须从各个角度了解中职生,时时刻刻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保障。
二、班主任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1. 有针对性地发挥中职教育的作用
在班主任进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变化,制订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中职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中职教学的作用,发挥每一个集体的功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部分中职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样就会很难与集体融合,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活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集体,感受集体的力量,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采取这种方式,也能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许多中职生做事情的时候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召开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恒心和毅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中职生的自信,使学生能够对学习一直保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注意发挥家庭因素对学生的作用。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是很复杂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家庭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职班主任就需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多对学生进行鼓励
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直面困难。在实际的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各种挫折的时候也能够迎难而上。除此之外,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当前中职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会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更有自信。因此,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自身的情况和心理变化,能够真正了解自己,这样才能够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一定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这对塑造学生的自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能使学生不对当前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
3.中职班主任要对自身进行完善
摘要: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对弱化,如何把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内在素质,这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前高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高职学校学生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既各成体系又密切联系。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高职学生的教育中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心理发展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基本心理成分为基础,而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等是人心理中最高层次的东西。没有健全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就不可能建构高层次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必须首先学会适应社会、应付挫折、调整情绪、人际交往、设计生活目标等。另外,只有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建立在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基础之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地悦纳自己。他们一般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水平,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恰当的人生目标,并且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及时调整自我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从而确立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相统一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德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掌握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在工作中尊重学生个性,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达到心理相容;要善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具有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好地协调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需要和生活实际的关系,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系统的、高层次的导向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内容理论性极强,对人的培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这使德育在学生眼里高高在上,与现实脱离;在教育方法上,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更使学生觉得内容空洞,难以接受,从而采取消极应付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又坚持自愿、平等的教育原则,学生乐于接受,能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
(五)德育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方向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道德评价与选择的矛盾冲突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意志品质,丰富健康情感,提高心理素质。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一)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德育工作重要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社会定向的,以促进社会安定与发展 为目的,具有很大的社会性、政治性、阶段性和时代性,其目标仅仅局限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上,而这种德育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内容注定会有诸多缺陷,注定会引起学生反感,达不到预期目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就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引入到德育工作中,以弥补其不足与缺陷。
(二)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是:大部分地方心理健康教育由班主任担任,只有一小部分地方才有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医务人员。这一严重失调的比例中我们可了解到如今学校心事健康教育大多是由德育工作者来兼做的,这也是心理健康从一产开始就与德育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突出表现。根据目前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这一现状,德育工作者必是心理健康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就很有必要将这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让德育工作者在掌握德育的原则、方法等的同时,兼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学校卫生学、心理咨询学、发展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并且经常与心理学专业教师一起交流各自工作上得到的经验,分析研讨一些具有特色的个案,提出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从事道德品质教育的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多一些,他们提供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增强实际效果。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手段要清楚些,有助于其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只有将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教育原则上的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教育对象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遵循做人的工作的的某些基本原则,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德育却相去甚远,大多采用灌输、公开训导等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就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原则,如:交友性原则、疏导性原则,矫正与发展相结合、情理相融等原则吸收到德育工作中,形成正面教育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心理激励与强化的原则,因人施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灌输原则是有必要的,但如果仅仅采用简单生硬、生吞活剥的方法来灌输肯定就行不通了。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心悦而诚服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只能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将心理疏导和理论灌输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在教育方法上的有机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方法和手段上虽有很多差别,但二者却也有交叉的地方,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可在其共同的基础上结合,促使其取长补短,使二者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新生事物,它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我们这些 农村 学校,在这种情形下坐等学生主动上门寻求帮助是行不通的,那么就需要借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方法,公开主动地对学生讲解,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常识,达到保障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同样,德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板起面孔训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方式,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等性质,认真倾听学生申诉,在与交谈中接受,观察与辨别,了解其思想问题,以热情的态度、真挚的感情和多方面的 科学 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的不是是非的较量,而是得失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学生的每个情感、行为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当作个人成长道路中的障碍来看待,并加以辩证的认识与思考。
(二)德育教给学生的不是得失的探讨,而是是非的较量。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 路 琴.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1):18-2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与技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实践才行。为此,我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和内在修养两方面的因素,“内外兼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一个中学生,他整日耳边响起的都是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批评,同伴的嘲笑,经常被要求去做或者去达到一些非他能力范围的事情和目标。长此以往,他就会产生焦虑、恐慌、自卑,做任何事情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能力甚至于智力呈现下降的趋势,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冷漠、嫉妒等;反之,如果他生活在宽松、宽容、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就会学会宽容和谦让。
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两方面入手,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如谈话、启发,鼓励等等,将正面的、积极的事情在学生的心里逐渐强化,消除学生心里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其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地看待和对待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坦诚相待,团结互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