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技术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 6)29-0148-02
随着素质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各高校在实验室硬件上投入相当大的经费,实践教学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的资源,提高资源效益,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实验教学中心,但随着实验中心的建设速度加快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变得愈加繁重和复杂。
本文根据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例,研究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实验课程体系角度进行探讨,设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方便实践教学师生的运用,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电子工艺、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物联网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系统与单片机、组成原理、传感器原理、电工原理、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网络与通信、图形图像、公共基础分室、语音室等20多个实验分室。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分室比较多,出现的问题也会增多。当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归多个学院共用,多元化的实验室导致不能满足不同学院、学科的需求,管理和建设复杂、难度加大,需要更好的优化配置资源来建设和管理实验室。
2)部分实践教学集中,导致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冲突率较高。首先是教师都要求在期末考试前安排实习课,且要在同一时间内安排多个班级,即需要多个实验室,造成考试前实验室不够用。
3)部分实践教学地点分配不合理。有些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都安排在实验室里,造成实验室运行负荷增加。
4)每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表填写的不规范,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重新整理,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力,同时教师返工填写,教师觉得繁琐。教师填写实践教学计划时候,常常在实验名称库中找不到想要的实验编号、实验名称,新开的实验,需要填写申请,工作比较繁琐。
5)零星采购管理不规范。实验所需的零星采购只有一本账本,查找记录不方便。
综上所述,对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上加以改进。
2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思考
2.1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多部门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中心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在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向全校师生开放;统一调整落实中心用房,实行专房专用;统一建立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中心的运行、安全、设备配置等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并根据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学校以实验教学中心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建设。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信息学院管理,实行空间统一布局、仪器统一配置、人员统一管理、经费统一预算、课程统一安排,确保人、财、物的有效配置,建成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实体,面向全校开放。
信息学院根据学校要求,明确中心建制,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根据工作需要设1~2名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岗位聘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心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及岗位职责;实行基于实验教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制,明确中心专项经费,并实行专款专用;结合现有条件,制定中心建设方案。
2.2统一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性能提高,计算机实验室需要经常重建或者扩建。在实验室建设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经费和建设地点的选取。在实际应用中,又会出现实验室的计算机不够用或多余的情况。本文通过结合建设经费、建设地点面积、课程性质、上课的学生人数、维护管理等因素提出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法。
1)根据课程性质及使用目的的不同,进行建设或分配实验室。有些课程只需要简单的常用软件就可以满足要求,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只需Office相关常用软件,可以安排到只配有少量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中,有条件的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没带电脑的学生使用教室里自带的电脑。那些需要特有或者大型软件的课程,可以安排到计算机配备齐全的实验室中。
2)根据每个教学班学生的数量不同和建设地点面积不同,可以建设或分配计算机台套数不同的教室。建立标准班计算机实验室供常规人数的教学班使用,建小班计算机实验室供上专业课或有特殊需求的比较少人数的教学班使用,建大班计算机实验室供多个班合并等特殊情况的比较多人数的教学班使用。
3)从实验技术管理人员数不同及管理效率角度出发,建设传统机房或云桌面机房。近年来机房的数目在增加,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换岗等因素造成管理人员的缺乏。还有硬件维护成本的增加,教学软件的不断更新。这些都需要既能满足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又解决人员紧张问题的实验室。可以给软件更新比较快、量大的班级的课程安排云桌面机房。
因此,在当前节约资源的大环境下,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法的提出,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建设中资源浪费、经费有效使用、管理效率等问题,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3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是为实验课程服务而设立的,实验课程的设立不合理将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信息学院在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检测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结合全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课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形成了“3个模块,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的分离排课,实验部分不再完全由教沾ι柚茫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课程的模块和层次将实验分成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研究设计的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验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章节的内容,制定合适的实验课时数与理论教学分配比例,切实保障操作性强的章节在实验室的使用时数,不安排没实践操作的章节在实验室里上课。调动相应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参与排课及上实验课,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优化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不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还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辅助管理,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乱的现象,以起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本文尝试采用c#语言在.NET环境下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出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系统(界面见图1)。该系统根据当前实验中心的现实情况和需求,设计出了实践教学计划表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实践课程调度、零星采购模块、审批模块(功能模块结构见图2)。实践教学计划表管理模块主要给教师提供方便、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申报通道。资产管理模块主要规范化管理本中心的仪器设备,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借用记录、维修记录、仪器运行记录,为设备处的资产清查做好有账可查的准备,保证账物相符。实践课程调度主要实现实验和实习课程的预约申请,合理分配实践课的实验室,避免高峰期实验课在地点或时间上的冲突。零星采购模块主要规范管理本中心实验用的耗材,填写物资采购审批表和填写低值品的使用情况。审批模块主要实现各相关部门对相应项的审批。
关键词 开放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Open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al Experiments
LANG Baihe, HAO Ziqiang, ZHAN Weida, ZHANG Yu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open experimental courses has become a trend,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reform.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 of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cours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viding a feasible idea.
Key words open experiment;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anagement
0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一直采取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 虽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但学习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管理体制僵化,对学生整体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积极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①
随着教育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发展,实践教学的传统逐渐被打破。以强调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获得的品质为核心,各高校相继实施了多种多样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这些改革得到了肯定和支持。然而实践教学从传统的指令型封闭式走向引导型开放式,必然在推进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利于开放式教学模式发展的矛盾。②③因此,如何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1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开放实验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独立设课,单独考核。为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了实验课程的比例,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④⑤具体措施如下:
1.1 采用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互动式学习方法
根据“注重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要求,定期修订实验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课程中设置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的实验题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采用互动式、研讨式、分级式、分层次教学等各类实验教学方法。通过选择实验项目以及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以预习―讲解―实验―讨论―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2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方法
开放实验在教学手段上,重点推广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先进手段。建立基于“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实验”CAI课件和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大办学空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鼓励教师使用和开发多媒体课件。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等手段,营造了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形象逼真的教学氛围,扩大了信息量,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部分自行设计实验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让学生对设计可行性探讨。形成了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和自行开发了实验课的网上选课系统,使每个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选择实验课的时间和实验项目。实验室设立了必修实验项目和选修实验项目,学生在完成基本、必做的实验项目后,可自行选修或设计更多的实验项目。⑦不断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不仅采用了理论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考试方法,还采用计算机机选考试等方式,取得了好的效果。
1.3 采用结合科学研究的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较早地进入实验室结合科研进行训练。一方面结合自制仪器、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科研等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的实验研究活动。另一方面,指派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开展创新研究活动。鼓励参与科研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内容中。
2 促进现代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发展,建立智能化计算机管理系统
2.1 建立开放实验管理制度
要真正实施开放实验教学,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 ⑧包括制定开放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日历、实验教案、实验教学检查、实验教学小结、学生成绩、实验管理制度、开放实验教师工作量统计方法等详尽规章制度,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管理信息库。
2.2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实验预约登记系统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实验预约通过建立的“开放实验预约登记系统”网络实现。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实验安排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验内容、实验成绩等信息;实验人员填写实验预约登记表;指导教师通过实验人员填写的实验预约登记表安排实验时间、地点、题目等信息,并通过“BBS式信息公布和反馈系统”公布、反馈实验人员相关实验信息。
2.3 建立开放实验“BBS”式信息公布和反馈系统
实验教学中心为避免传统教育中的“单向灌输式”、“一锅煮式”、“封闭式”的教学形式,通过本系统实验人员可以通过“BBS”留言的方式信息、反馈信息、互相联系和沟通,实验人员和教师之间也可以实现有效的联系,同时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本系统公布、反馈实验人员相关实验信息。
2.4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控制室通过本系统管理整个中心所有实验室的实验情况(包括实验指导教师配备、实验室设备配备、实验人员数量、开放实验时间、工作量等情况),实验室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5 建立实验室刷卡管理系统
本系统可以识别并记录实验人员的身份、实验时间、地点、指导教师等信息,并为指导教师工作量统计提供准确数据。
3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知识内容的不断更新,无论是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还是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要求方面,都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实验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的采用,将带动实验教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全面开展,提高高等院校总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注释
① 张大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0.9:4-6.
② 王俊文,郝晓刚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工程意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07-110.
③ 谭爱国等.多层次开放式电工与电子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27-129.
④ 李满秀.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7.5:58-59.
⑤ 王金梅.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验的规划和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4):24-26.
⑥ 李春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4:3-5.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艺术设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基地,是学生提高自身艺术设计水平、拓宽知识、增强素质、不断磨砺自己的平台。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新奇的设计想象、构思成为现实,使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自己的设计作品有感而发、有规可循。因此艺术设计实验室具有培养学生设计和创作能力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投入不足、设备配置不合理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艺术设计类专业不断发展,原有实验室数量、规模、设备配置等方面适应不了教学需求。实验设备的总投入不足,与其它的实验室相比,艺术设计实验设备的投入相对较高,因此没有足够的经费,实验室的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例如,学校青瓷设计与制作这门专业课程,由于实践场所投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设计和动脑构思的安排欠少,教学过程中较少针对设计、制作与成型的实践训练,缺乏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并举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因为“空间”的缺乏,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自主设计、研究等提升能力普遍低的问题。另外,设备配置不合理,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缺乏前詹性,建设经费使用不当,实验室之间缺少共享,设备重复购置,设备的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二)实验室开放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及课后练习基本上都是实践训练,且实践环节所花费的时间又长,经常会出现实验室不够用的现象。实验室的开放是解决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由于实验室的配备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欠缺,管理制度不建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实验室开放不足。平时或课余时间学生想进实验室学习进不了,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要常时间在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实验室的使用率很高。由于开放不足,导致不能满足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受重视
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生比例不均衡,缺乏专职实验教师,理论课教师兼职实验课,多数高校一直普遍存在着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地位和待遇上不受重视。对于专职实验员的培养和引入方面同样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验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技术人员受到冷落。留不住具有高学历和精技术的管理人才,这样必然制约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发展。
(四)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般地,搞艺术的人都有很强的随意性,个性较自由,在管理方面的严谨性则相对欠缺,在实验资源方面,往往只重视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在科学规范管理方面则存在一定的不足。“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清,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设备管理不当,账目不健全,对价格昂贵的设备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随地乱放,造成设备以及工具丢失、损坏和材料浪费,物品随意到处扔, 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1]
二、对策
(一)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不适应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设备,要进一步整合设备资源,调整一些陈旧实验室,提升实验室规模,提高实验室层次,同时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设备配置“高、精、尖”贪大求洋的现象,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杜绝实验资金的浪费。配置的实验设备不能作为摆设,购而不用、购非所用,要尽量提高其利用率,使实验室成为开展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创意设计条件较为先进的复合型共享实验教学平台。
(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将封闭型实验室转为开放型,坚持面向学生开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利用率的关键,对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室合理安排规划, 根据教学需求,实验室开放可以实行定时和预约相结合的开放管理制度,除定时开放时间,学生可以进实验室做实验,同时还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经实验教师安排,进入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开放可以实行在实验员监督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使得整个实验室的使用学生人流量大,开放时间长,周末不间断开放以满足各类教学活动的使用。” [2]形成“全天候”开放,既上午、下午和晚上,人停机不停,充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艺术设计实验室开放不仅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放,还应该对全校学生实行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成为艺术设计爱好学生的教学训练场所,例如,提供摄影、陶艺、美术等实验室作为学生进行创作和艺术社团的活动基地,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素质。
(三)重视艺术专业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艺术设计实验室的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对提高艺术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重视艺术专业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应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做出相应要求,建设一支多层次、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有计划做好实验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方式,多与外校的交流,学习他们管理经验。鼓励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在完成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另外,采取“引进来”方法,引进具有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样是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属于教辅人员,但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重任,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要受到重视,在执行政策上要和教师一样对待、尊重、肯定他们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一切教学辅助工作, 确保实验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人员考评制度和工作量制度,把实验室工作分为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管理工作,并制定一定的标准来计算各部分的工作量,尽可能使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和数量化。
(四)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严格遵循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作的人员,由于随意性强,不够严谨,不太注重科学规范管理的独特特点,要求艺术设计实验室与理工类实验室一样,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制定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有据可依,按规章办事,实行岗位职任制,明确规定职责范围。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制定实验设备日常管理制度,认真在仪器设备登记本上做好使用记录。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对于贵重仪器设备要采取专人负责管理。对于艺术设计实验室使用量较多的耗材,要有相应的使用管理制度;要制定艺术学生实验室使用守则,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制度,爱护仪器设备,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有了管理规章制度就应严格执行,同时要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从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结语
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没有像工科类实验室那种模式可参照,需要我们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改革,找到适合艺术设计自身特点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应艺术设计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规范、高效运行,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实验设计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 TH-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技术的提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机电安装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和质量达标,就一定要对机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探讨。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知识做到熟悉和掌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要求。
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以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必需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准备为目的,对工程力量与工程现场进行全面统筹的安排和部署,为机电工程的施工建立最根本的保障。通常情况下,机电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1 技术准备
机电工程施工准备工作中的技术准备,是整个准备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工程施工进行前必须高能高效完成的工作,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工程的施工图和主要设计内容进行了解和审查,主要包括施工图和工程设计的编制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重要内容等。(2)对工程所有原始资料的分析和讨论。(3)进行工程施工的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4)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2 工程材料和机具的准备
机电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多样,较为复杂。有主要构件、相应配件、施工机械与机器设备等。以上材料和施工机械构成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工作:(1)在正式施工进行之前,要认真研究讨论各种材料的需要量,并对采购市场进行调查和确定;材料运送和保管方式也要事先确定。(2)所有构件配件等,编制好制作方案及安置存放场地。(3)所需设备的台数、型号等确定并安置。
1.3 人员准备
依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难度等要求,选择适合人员进行管理机构的组建和工程项目部的建立。合理分工并重点选择经验丰富,工作高效的人员。对劳动班组的构成进行考查,要求各个专业和工程人员要合理配置并且要以施工进度计划为参考进行人员数量的计算。
1.4 现场准备
参照施工平面图搭建临时建筑,如生产车间、办公场所和生活建筑及仓库。工程设备入场,确保机械的用电安全,需要固定的设备要搭设护棚,提前调试并制定好保养维修等方案。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保障工作要落实到位,制定全面的防火、保安等规章制度,及预防和应急措施。
2 图纸审查
图纸审查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施工单位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和其中的技术难点作到熟悉掌握,并提前作出处理意见。及时发现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避免在工程施工中出现问题。其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的功能进行了解,如生产厂房或是商业建筑等。审查各项设计数据与真实情况是否相符,材料选择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成本控制要求,指出其中可以改进的部分并处理。
3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总设计和原始资料,结合实际的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进行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法的确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要起到对工程施工现场的指导作用,要深刻体现出对工程的施工环境、地理特征和工程特征的全面掌握。施工方案的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作重点,它的内容包括工程操作的程序、施工控制流向及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机具的使用等。作好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它是使工程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的保证。要充分了解业主方对工程开工和施工时长等要求,并以施工方案为依据详尽的编制工程人工、材料消耗和机具使用等计划。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事先对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如工程段的操作环境等可能会影响工期的因素有所考虑,计划一经确立就要成为工程施工进度的指导,无特殊原因不可更改。
4 机电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重点
4.1 机械设备的安装
在机电工程的机械设备安装中,主要分为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和专用机械设备的安装以及标准设备的安装三种。任何一种设备类型的安装,都要在安装前进行检测,对设备包装中的各项配件的数量和种类都要清点齐全。清点确认无误之后,就开始将机具进行定位,在基础安装位置进行放线,进行初期检验,对设备的性能作出判断。以上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机械的定位,精度调整并固定,之后就可以正常施工。当机电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拆卸并清洗,对超出防锈保存周期的设备一定要加强清洁,并适当涂抹油。
4.2 母线安装
当机电安装所需的插接母线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存放场所,要求环境干燥并通风。在进行安装之前密集型的母线一定要进行绝缘检测。并且要注意母线安装前一定要确保封建工程的一切有水作业的完成,以免使母线安装后再受到侵蚀。安装完成之后要与开关部分牢固连接和良好密封,并确保不受外力的影响。
4.3 弱电系统安装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弱电系统安装通常包括消防预警、闭路电视、通信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通常在机电设备安装中,弱电系统安装的工期安排相对不长,同时弱电系统安装所需的设备都非常昂贵,所以只有管槽可以在较早的时期进行安装,而其余的末端及中央设备的安装应该在后期统一施工。在弱电系统安装中通常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1)电梯的安装,在电梯的安装中,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包括轿箱地坎同各楼层底线的距离等。电梯的电源线路一定要单独设置,做好保护接地和安全保护装置。(2)机电设备中的中央主机都是高度集成的设备,安装主要过程通常为设备的定位和线路连
接及校准,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系统联动调试等。主机的安装时期应该在机房工程和室内装修完成后再进行操作。设备之间的部件要求牢固连接,并设置有防锈层。(3)通信及闭路电视的安装调试。电讯系统的调试包括交换机、数据网络、综合线路和终端设备等。闭路电视则需要进行电源及线路的测试,接地电阻、电动云台、摄像机、操控设备和门禁系统等。
5 工程验收
机电设备工程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建筑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和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掌握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有效避免事故和技术问题的发生。使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最终得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6 结束语
机电工程安装的各个专业要以检验的批次和工程分项来划分工序并确定重点质量控制环节。上一环节安装完成后,如经质量检验确定为不合格,则不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分项工程完成后,要落实自检和互检以及交接检查等工作并作好书面记录。如果验收的各方负责人在验收质量上存在不一致的意见时,需要上报建设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及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和提出处理意见,待达成统一意见后,再继续工程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康杰.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03)135.
关键词: 艺术设计实验室 机房建设 管理方法
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是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艺术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设计实践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设计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机房的建设规划
机房建设规划质量直接关系到上课学生的实践质量和机房维护人员的管理质量,所以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机房的实用性和可控性。
1.根据发展需要,规划3~5年内计算机硬件配置及规模。
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设计类软件对硬件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淘汰率也在不断加快,设计类机房计算机配置普遍高于其他类计算机,为了后期管理和维护方便,在计算机配置选择方面需要重点考虑。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开设上机实验课程的增多,使实验室机房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正常地完成上机实践课程,机房的计算机数量规模应视目前的上课班级人数及使用率合理规划配套设备数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2.机房的全面网络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坚持以集团的方式为计算机机房提供系统的接入方案,同时注重未来的发展方向原则,注意用专业化先进化的技术理念来进行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其实用性、先进性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扩展性。机房采用以整个局域网为核心以单个机房教室局域网为辅的集团方式,以集中管理和分开单独管理的两种方式便于教师管理,同时提供一个有账号登录的无线网络信号,以便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的网络接入,具有高安全和高可靠性,是现代机房首选的局域网建设方式。其优点在于:
(1)资源的充分共享。网络化的共享可以使每一个工作站之间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资源,满足教师的素材分发、学生的作业上传集中等教学实验要求。
(2)机房更直接更有效。机房以房间为单位的小型子局域网再接入整个机房的主局域网,方便了管理,对于上不同专业课程的学生可以分开加以管理、分课程下发不同资料,两个子局域网机房之间互不干扰。
二、实验室机房的管理
实验室机房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室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如何使艺术设计类实验室机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实验室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使用率与电脑设备的无故障率一直是以一种矛盾体的方式存在的,要想管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学生机房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开放实验上机守则》、《实验教师守则》、《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物品损坏赔偿规定》等。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做好规范的上机登记,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的管理中来,负责课后的座椅摆放及卫生工作等。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双师行师资队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任务的增加对实验室机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双师型实验室管理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双师型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软件操作能力,而且要有专业的管理及硬件维护知识。专业机房管理员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对一些硬件常见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还要定期组织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展开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计算机管理和维护水平。学校还要组织及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学习创新。
三、结语
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是艺术类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高校的公共上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既关系到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反映了高校在信息化平台上的建设水平。我们要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的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艺术设计实验室机房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汶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关键字:工民建 施工技术 管理制度
Abstract: the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 a core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addition to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s applied management subject, it has gradually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aroun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level and application level.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工艺复杂、内容丰富、耗力巨大的特点,同时工民建施工质量既关乎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工民建施工过程,施工技术作为施工质量的根本性措施,目前已有所发展,但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大型化及建筑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的施工技术越来越无法满足施工方案及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此更应加强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鉴于此,本文认为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提高我国工民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及应用水平。
二、建立健全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针对工民建施工质量,人始终作为关键性影响因素而存在,因此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对工民建施工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针对人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必须从下列方面予以把握,即提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自觉参与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其中某些关键性工种的技术力量必须配齐。工民建施工过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务必要协助施工单位制定好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注意责任必须落实到个人,即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必须由专人负责,此外针对工民建常见施工质量问题,例如混凝土构件蜂窝或麻面、墙体或屋面渗漏、墙体裂缝等,必须严格遵照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开展施工作业,其中技术人员与监理人员必须协同配合,把好质量关。针对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通病,必定对其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此高精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规范的施工必能确保工民建施工质量达标。工民建施工质量检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工民建施工质量检验流程图
三、工民建施工技术的管理
由前文可知,人的因素对工民建施工质量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落实好相关教育工作及技术培训工作,以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专业水准。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化,工民建施工涉及的项目越来越多,例如桩基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防渗施工等,因此务必要加强对工民建主要施工技术的管理,以提高工民建整体施工质量。
(一)工民建桩基施工技术管理
桩基作为建筑工程长存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对工民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承载力与沉降往往被看作桩基设计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沉降技术相当复杂。针对桩基施工工艺的选择,必须视竖与横向抗压、复合受力与水平荷载的功能而定,此外桩基施工必须特别注意下列事项:事先完成场地的平整及施工范围障碍物的清理,以确定桩基的施工范围;桩基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必须到位,同时根据现场勘探资料确定好桩位,然后再开展桩基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好桩基的施工顺序。针对裙桩施工的情况,必须根据桩的长短、规格、密度确定好打桩的顺序,以免影响到建址四周的既有建筑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民建桩基施工所涉及的打桩机械种类越来越多,例如落锤、单动汽锤、柴油桩锤、双动汽锤、振动桩锤,上述打桩机械各具特色,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机械设备,以实现功能互补;同时桩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挖孔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桩基类型。上述内容均应成为工民建桩基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以提高工民建桩基施工质量。
(二)工民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容较多,例如钢筋加工与安装、土方开挖、模板支架、混凝土制备与输送等,注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任意工序均可能引发裂缝病害,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必须着重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控必须到位,即采取信息化管控温度,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25℃,基地表面与基准面温差<2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养护工作及模板拆除工作必须符合规定,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降低的幅度符合既定要求。二是粗骨料的选择必须合理,以及水化热必须控制到位。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主要源自水泥的水化热,因此必须根据建址四周的材料分布情况,选用粒径较大、级配更优的骨料,同时掺入比例相当的粉煤灰及减水剂,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与此同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坍落度,必须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平均坍落度<12cm。三是外加剂的选择必须合理,以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必须控制到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入模环节,通风条件必须较好,以便模板内部热量的有效散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到位,其中夏季施工必须做到地下水制备混凝土、洒水降温及骨料采取遮阳保护等。
(三)工民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管理
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工民建工程普遍受到渗漏问题的影响,其中外墙、屋面、门窗、地下室、厨卫渗漏问题尤其严重,因此工民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始终坚持“多层面”的原则,同时加强工民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管理,具体应从下列方面进行把握:一是选用符合标准的新型防水防渗材料。目前建筑施工所涉及的防水防渗材料相当多,例如高分子防水型卷材、密封型防水材料及堵漏材料等,因此必须结合工民建工程实际情况及材料的优缺点选择最优的防水防渗材料,此外防水防渗材料的施工厚度必须视不同的设防道数而定。二是优化防水防渗方案的设计。工民建工程防水防渗方案必须根据渗漏点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其中屋面防水防渗施工设计最好采用结构找坡的方式,同时屋面女儿墙底部采用混凝土导墙的方式,以确保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外墙防水防渗材料最好选用保温节能型的材料,同时外墙与混凝土结构结交的位置应加设电焊网,以免墙体发生温差裂缝;卫生间墙面的抹灰处理最好选用防水型的砂浆,同时露面与墙根交接的部位选用混凝土进行导墙设计或选用防水型砂浆进行墙体粉刷;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设计必须对建筑结构的刚度、强度、沉降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涉及到施工项目的方方面面,同时对建筑物的功用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以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专业水准,同时必须落实好各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桩基施工技术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管理,此外节能施工技术管理、楼板裂缝施工技术管理、组织结构抗震设计等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海宏. 浅谈工民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门窗,2013,03:136+139.
[2]赵海宏. 浅谈工民建施工墙体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 门窗,2013,02:273+278.
[3]黄雁. 工民建施工中多方位管理对工程质量的作用探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12-213.
[4]宋磊明. 浅谈如何做好工民建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J]. 城市建筑,2013,12:122.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网建设;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管道工程是隐蔽工程,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每个施工过程的要求,从施工准备、沟槽开挖、管道安装、试验及回填等几方面,加强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防止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将更好的传递优化城市市政管网建设和布局先进理念,加快城市市政管网建设的规范化和市场化步伐,并推动进先进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在城市管网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城市管网的整体水平。
一、综合管网的设计
(一)管道顺序的布置
布置管道顺序时要保证其合理性,为了保证供水管道水质不受污染,要将其避开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且要保持不低于80cm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不得低于10cm;燃气管道则要避开污水管道以及强、弱电管道,并且与强电管道的水平间距至少保持100cm,垂直间距保持25cm,与弱电管道的水平间距保持100cm,垂直间距保持15cm,从而防止出现燃气泄露故障时发生电火花爆炸,可者顺着污水管道泄露,并且污水管道在炎热的环境下会产生易燃沼气,也会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管道布置对顺序的合理性要求较高。通常从建筑物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污水管道、雨水管道、消防给水管道、燃气管道、供水管道、弱电管道、供热管道、强电管道。按照这种顺序进行排列,用消防管、喷淋管以及燃气这隔开供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即与相关规范要求相符,而且不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并且燃气、弱电管道的布设也可以满足要求。
(二)确定专业管道平面尺寸
通常原设计图纸中并未将具体的平面尺寸标注出来,各个管道平行向的间距只有局部断面图中可以看出,这样会导致管网设计与景观道路、绿化设施相矛盾,并且也未将管道交叉时对应的标高标注出来,所以要在确定各专业管道的平面尺寸时,要与景观图纸相结合,尽量保证混凝土路面下无平行管道,而道路、台阶、树池上无井。因此实际施工时要结合景观铺贴图确定出管道尺寸,把景观地形图导到综合管网图为参照,最好可以将管道全部敷设在绿化下面,各种工井、窑井要尽可能避开景观亭、水池或者台阶。
(三)确定各交叉管道点标高
在综合管网设计过程中,标高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尽管雨污水管道坡度以及井底的标高设计相对比较详细,但是仍需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标高进行复核;其它的管道的标高、坡度则可以按照设计覆土深度加以确定;如果管道出现交叉要遵循以下原则,即有压管道让无压管道、支管让主管、柔性材料管道让刚性材料管道。还要对支管与主管的连接方法进行了解,通常主管与支管的连接方法包括管顶平接、水面平接、管中平接以及管底平接,管道交叉时要将下层管道的顶标高与上层管道的底标高明确标示出来,以确定管道交叉时是否会出现接触碰撞;如果某个标高需要调整则其它管道的标高可能也需要做调整。
(四)各专业的协同设计
第一,明确分工。对于管网综合设计过程,不同管线的设计要求由专人负责分析,比如给水、电力电信、燃气为压力管道,其标高可以自由调整;而排水管道则是重力流,有沿排水方向的放坡要求,并且要与市政管线接口的标高要求相符,需要优先考虑。采用专业间同步设计、专业内部合作设计的工作模式,按照不同专业进行系统分工,再安排专人负分管网综合分析。
第二,管网综合负责人要在深化设计前将典型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确定出来。各个系统设计人员根据确定好横断面布置图绘制自己专业内的管线,如果某个专业工程师在绘图时发现某管道的布置与规范要求不相符,则要及时向管网综合负责人反馈问题,对道路横断面图进行整体调整,以减少系统综合后平面位置的重叠,减少平面综合次数。
第三,要充分利用专业软件绘制设计图。管网的综合设计体现出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它需要多个专业的互相配合。每个专业、各个系统设计人员要做明确分工,管网综合专人负责,以确定典型道路横断面为基础,各系统工程师在实际绘图设计中要更好的实现既定目标。
二、综合管网的施工
(一)给水管网的施工
综合管网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规划好的位置确定给水管道的走向,比如离外墙壁的距离,由于小区内在规划建筑定位时,外墙壁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在进行道路施工时也不可能随着房屋的外墙依次改变走向,所以在主水外管道施工时,会出现一部分管道沿着道路混凝土边线走,而另一部分水管则埋入道路混凝土中。具体施工时道路施工与自来水施工分别为不同的两家单位,因此协调工作十分重要。
(二)排水管网的施工
现在很多小区排水均实行分流排水制度,不过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施工中的管道交叉存在高程冲突,要遵循上文中提到有压让无压的原则,雨污水管要作为优先考虑。如果管道的口径较大发生交叉高程冲突时,可以采用扁方沟法,即把交叉处比较低的管道截面进行变形,使其成为矩形截面的混凝土扁方沟,从另一管道下面穿过即可。
(三)电力排管的施工
在综合管网施工过程中,电力排管的施工十分得要,用电大容量已是一种趋势。在电力排管施工过程中,电缆沟井的大小、井顶与井底标高的控制往往会对绿化、园林道路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电缆沟井越大,敷设电缆时会越方便,但是电缆沟井越大又会挤占其它管线的位置,因此要确定合理的电缆沟井大小。井顶标高要覆盖50cm的土层,这样在绿化种植草皮时可以成活;电缆沟顶也需要覆盖50cm的土层;电缆分支箱的位置确定以后,要尽可能保证各分支箱间的电缆沟横平竖直。绿化时尽量多做起伏地形,将各种管沟充分覆盖,而且对地下缆线的保护、植被的成活也十分有利。
(四)煤气管道的施工
通常煤气管道施工要根据规划线走向布管,根据规范要求,与其它各专业工种管道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保持相应的距离,如果某些情况特殊无法避开,则要加设护壁沟或者护壁墙等保护措施。并且煤气管道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向绿化施工部门提供竣工图,以免在种植高大植物时,其根茎系统的生产会对煤气管道产生影响,甚至造成管道的脱节、移位,引起煤气泄漏事故。
结束语
总之,管网的综合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专业的共同参与。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里,已经逐渐形成了有城市规划管理单位带头组织,然后经过各个专业工程管线的管理单位共同协商进而确定设计方案,最好委托相关的综合设计单位来具体实施确定的设计方案。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树立全局意识,在遵守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牛秀青.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柳常春.居住小区管线综合设计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2007(11).
关键词:动机;盈余管理;契约;资本市场
盈余管理问题在西方由来已久,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从动机角度,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契约动机
(一)管理报酬契约动机
Holthausen 等人(1995)发现,相对于有可比经营业绩但是没有设置奖金上限的企业,设置了管理人员奖金上限的公司在盈余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更可能通过递延收益的方法来向下盈余管理。Guidry(1999)对企业部门经理人员基于盈余红利计划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与 Healy(1985)利用企业数据不同,他们利用的部门数据得到了与 Healy(1985)相似的结果。他们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分部的经理人员在无法达到其奖励计划规定的盈余目标时,或者按照报酬计划达到规定的最高奖金限额时,他们有递延收益的行为。DeAngelo研究发现,在人考察期,现任经理人将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报告的盈余。
(二)债务契约动机
瓦茨(Ross L.Watts)和齐默尔曼(Jerole L.Zimmerman)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指出,那些违反债务契约或有可能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将会作出调增收益的会计选择,来减轻或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
Healy和DeAngelo,Skinner(1994)考察了临近执行契约的公司是否改变其会计方法、会计估计或应计项目以避免做出代价高昂的重组决策,结果显示,很少有证据表明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而Defond 和J iambalvo(199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违反债务契约的前一年提高了利润,得出结论:有证据显示临近债务契约条件边界的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
综上所述,对于受到债务契约限制而可能从事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目前对于存在盈余管理假设的证据还非常有限,尽管有少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盈余管理的存在,但是结果显示无论是程度还是频率都还较小。
(三)政治成本动机
Boynton等(1992)对美国年税收改革法案中的账面条款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证实了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Han,Wong(1998)研究了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石油公司面对油价上涨而作出的会计反应, 结果显示炼油公司在1990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通过存货和特殊应计项目来调减盈余, 以降低由于石油价格的突然上升导致政府采取相应行动而带来的政治成本。
综上所述,政治成本动机主要体现在反垄断监管和避税两个方面。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采取会计程序或会计选择来减少财富转移,以使公司表现出较低的获利能力,而对另一些希望寻求政府帮助和保护的公司,他们也有动力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报告盈余,以达到政府扶持和保护的目的。
(四)资本市场动机
1.IPO(InitialPublic Offering,股票初始发行)和SEO(Seasoned EquityOffering,季节性股票发行。
Teoh,Wong(1993)检验了股票初始发行前经理人是否有高估盈余行为,发现公司在股票初始发行前报告了正的(增加收益的)非预期应计项目,股票初始发行之后,公司转回了非预期的应计项目,这一现象被称为股票初始发行(IPO)。
Rangan(1998)检验了股票季节性发行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股票发行当季的盈余高于其他时候的盈余,且这一高估的盈余是通过随意性应计项目取得的,这一现象被称为季节性股票发行(SEO)。
2.避免亏损
Hayn, Burgstahler(1995)发现,披露利润微亏和盈余微降的公司数目远远小于披露微盈和盈余微升的公司数目,从而得出结论:经理人有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的动机。
综上,盈余管理在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已经成为企业资本市场行为在的普遍现象。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的实证研究成果表明,契约安排动机、政治成本动机总的来说不如资本市场动机明显。因此,本文对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现状的归纳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动机。
(一)IPO动机
林舒、魏明海( 2000)对1992-1995年108家A股公司IPO前后业绩波动进行了研究,作者考察了同一时A股上市公司的收益表现,发现在整个考察期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IPO前两年或前一年处于高水平,在IPO当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业类公司在IPO前后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
(二)配股动机
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2001)对1999年配股政策第一次修改后到2001年配股政策第二次修订前上市公司配股融资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符合2000年配股要求的143家上市公司中,接近70%的公司提出了配股要求,没有提出配股方案的44家公司中,有超过半数(29家)在1998年已实施了配股。因此,符合2000年配股条件的143家沪市上市公司中,在近三年没有进行配股的公司仅有15家(占10%左右)。
上述的研究都证实了上市公司存在为取得配股资格的盈余管理动机, 但并没有定量的测定出中国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程度。笔者认为通过定量分析并揭示中国配股上市公司在宣布配股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 将会有助于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完善。
(三)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
张田余采用案例分析法,对1997年的22家扭亏公司(15家1996年首次亏损, 7家公司1995年、1996年连续亏损)进行分析,揭示出这些公司扭亏的手段有:巨额冲销,潜亏挂账,重组受益,短期投资收益,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长期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范围的改变,会计方法的变更,出售和出租资产,关联交易和其他。
陆建桥(1999)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出现过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它们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份,作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以尽量推迟出现账面亏损并因此而陷入被管制困境的时间。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则作出了能显著调减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而在扭亏为盈年份,又作出了能显著调增收益的操控性应计会计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了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三、国内外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现状简评
通过上述从动机角度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介绍,可以看出,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成果较全面,而我国盈余管理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西方会计学者都采用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证实盈余管理的存在和为什么会存在,初步建立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较之西方的盈余管理而言,从制度背景到表现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并不能完全沿用西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阎达五,耿建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9
[2]林舒,魏明海.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利管理[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0 ,l2
关键词:工程设计;知识管理;技术分析
以设计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将设计方案的推出作为研究目标,积极利用创新的管理技术,确立建设准则,弥补不足之处,创建良性的管理系统,并且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标准,才能真正将工程设计类的知识管理技术进行完善提升。
一、设计知识管理的对象研究
对于工程设计来说,知识管理的对象有许多方面,基于对全面知识性的环节的认识,我们将分为:设计对象知识、设计过程知识、掌握知识的专家等。在进行知识归纳过程中,我们知道知识的首个方面为工程设计规范、产品开发制约、产品质量性能等;其次,反应设计知识的内容包括设计手册、设计习惯、修改经验、问题研究等事项;另外还有设计知识的技术实验人员与部分相关专家,其中包含大量的知识关键词,真正将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贯穿,使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分析路径的寻找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设计类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一)关键技术研究
其系统进行实施的关键技术就是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描述,在进行长期的管理过程中,找到各个知识单元想联系的正常途径,遇到相应的问题之后,能够找到确切的解决办法,并且真正将各类知识管理的先进管理工具进行了有效研究。
对产品设计知识的全面事项进行分类、编码、描述,并且对显性与隐性的知识进行系统管理,真正将产品设计知识的系统提升与完善渗透贯穿,找到产品设计的科学途径,使其真正的特征性的知识概念能够不断完善,以促进未来知识使用、建设的完美进行。
(二)知识管理操作方法研究
对知识管理操作方法进行有效研究,就要站在数据库技术的角度来看,增加、查询、删除、修改、分层等事项的管理模式是比较能够反映其管理方法的。
为了使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判断、演绎,我们还可以将有效检查、突破检查、快速检索等操作方法进行使用。
但是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入对特殊知识的管理需求、创新技术、各类操作标准等事项进行全面的建设,使其能够将全面性的建设基础发挥出来,使整体的设计方案能够进行完善呈现。
(三)管理工具的认识
对于管理工具来说,它的作用很大,具体表现在对信息系统与企业实施知识的应用管理上。基于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能力的研究,将其分为知识获取工具、知识锁定工具、知识评价工具、知识共享工具与知识开发工具。
利用这些工具对全面的知识系统进行妥善管理,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标准进行有效提升,将功能性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并且根据实现设计知识分享、公用、知识突破等事项的研究力度,将知识的综合演绎功能积极地呈现出来。
三、工程设计知识管理体系
要想将工程设计知识的管理体系认识清楚,就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真正对全面性的概况呈现出来,使创新知识的渗透延伸工作能够取得更加出色的进步。
(一)知识积累事项
首先,我们将现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整理,将同类别、同性质的知识进行单一系统的建立,并且将知识表现出来的公式性、约束性、规则性、模糊规则性、贯穿性、实验性的设计理念进行系统建设,将多层知识的表现面呈现出来,在进行深层次的总结贯彻过程中,注意对相应的管理手段的应用,真正将内部的查阅、浏览、修改、对比等工具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其正常的管理方式能够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化,使工作的性质变得简单、易操作。
(二)知识加工事项
进行知识的深层次加工,就要借助真正的系统分析手段,建立良好的知识地图,把握对重点知识的应用及分析标准,利用搜索引擎、知识门户进行大规模的数据统计。在系统库内部建立有效的知识网络,使其所隐含的特殊功能能够被激发出来,并且将凌乱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清晰明了的答案,捕捉决策性的设计知识、前瞻性的建设理念,使元知识能够进行自我突变,在进行长期的总结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企业想要的答案;按照对相应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对比使用规则,真正将知识编码中可用面进行使用,根据对企业知识使用的实际准则,对全面的知识经验做出较为科学的评论、推导,使其推论结果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较好的辅助、统摄的作用,为今后知识的完善、更新、补充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三)知识集成事项
进行先进知识的集成,就要将先进的设计知识、经验教训进行有效推导,真正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由量的突破提升到质的突破,并且将先进的思路进行贯穿应用,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设计知识进行结合运用,把握对建设设计事项的完美演绎准则,才能使全面性的建设力度进行提升。
对知识转换过程中,找到设计知识的统摄与管理的相应表现,进行不断融合,将其中的建设特征与知识本质进行有效研究,并且进行不断拓展,建立创新的知识地图,在进行长期的总结过程中,能够使正确的答案被发现,真正推导出企业发展前景中的应用因素有哪些;并且按照创新思路的演绎特征,将知识地图中的知识单元、知识构面与知识节点进行有效连接,捕捉较为有效的管理手段,总结其中的发展规律,使各种知识的现实语境能够呈现出来,帮助企业内部的设计、建设规范提供较好的经验准则,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四、设计类知识的工程使用
在相应的函数管理工具及模糊规则管理工具中,运用相应公式,将属性、方法、事件等事项进行有效演绎并计算,真正为评价、模糊决策等系统提供较为优良的服务准则。将相应的公式输入程序内部,并且对其输入的各个参数、运算符号进行有效输入,将参数表中的各个注意事项进行研究,使动态运算表格得到有效调整,真正将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进行总结,把握对相应数值计算中的标准,并将完善的输出参数的赋值进行推导,将约束性的赋值进行运算区分,对全面的建设标准进行总结,使普遍的建设理念能够呈现出来,建立两端值的对照标准,使其能够呈现出“通过”或者“不通过”的计算结果。
五、公式类知识管理工具使用
针对公式类知识计算事项复杂特征,我们将公式类的知识建设标准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与探究,建立起建设性的搜索工具。
首先,将基础的参数进行渗透,在计算机的控制工具里进行编辑、添加、删除、浏览的基本操作步骤。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将计算前提建立起来,对今后的计算过程提供建设性的基础经验。
其次,要将知识与各个参数特殊性进行分析,把握对一致性与完善性的准则的应用,并且将这些先进的知识与计算结果进行有效对比,运用ID与公式名的稳定性,真正将修改完毕的公式保持一致性,不能出现再次改变,以保证计算标准的稳固建立,并依据相应的建设规定,使计算的快速生成事项成为可能。
总结:
建立良好的计算数据库,将设计事项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连接,按照系统建设的标准,使主观的基础知识能够通过深层次的运转与统计、分析与整合,能够将设计事项的具体规则进行突出,并且使全面的建设标准呈现出来,利用现有的程序设计方案,对简单的知识进行分析,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演绎,才能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张俊华,韩华伟.基于知识的CAD研究现状及进展[J].机械设计,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