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使第一季范文

信使第一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使第一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一、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

信息就是知识。信息技术就是关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加工和知识的输出的技术。知识的获取就是个体注意与知觉的过程,知识的加工就是个体新旧图式有效整合的过程,知识的输出就是个体再认和再现或创意的过程。这些过程的实现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称之为信息技术。

二、关于“教育力”的概念界定

教育力,简而言之就是教育的能力。教育者利用教育资源向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能力。可见教育力的体现要借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资源呈现或量度。教育者、教育对象与教育资源是教育力的三要素,是一个学校的、国家的甚至整个社会的教育综合实力与能量的陈述方式。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能动者,承担着教育资源和对象的组织和管理,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

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过程中的能动者,承担着向教育资源和教育者自主探究和发现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教育对象、职业教育对象及成人教育对象。随着社会发展,教育对象规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教育资源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媒介体,是一个包括教育工具及动力,存储、控制、信息等在内的整合系统。其中教育工具是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子系统,它是教育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出现即是一个生动而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都有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者是受教育者,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者。人人都要有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人人都要有集体意识,学会与人共处与合作,才能最终推动教育力不断向前进。

教育力的概念是一个迁移的概念,既有哲学高度的共性(物质性与社会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教育力的生产形式是人对人的“加工”,是一种精神生产,为物质生产提供动力和方法。表现为人类肉体和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三、信息技术是第一教育力

首先,信息技术是教育力。如果把教育力看做一个结构和内容很复杂的系统的话,教育者、教育资源、教育对象则是教育力中的实体性要素,而信息技术是知识形态的教育力或潜在的教育力,是教育力系统中的非实体性要素。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教育力。信息技术只有通过加入教育过程,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教育力,才能实现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效。信息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教育力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第一,通过教育和学习信息技术可以转化为教育者的经验和技能,使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通过信息技术开发和编程,信息技术可以转化为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媒体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第三,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拓展教育对象的学习方式,发现新的认知领域及新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四,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使教育力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智性因素,通过渗透到教育力各个要素和环节中转化为现实的精神力量而发挥作用。现代教育力及要素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教育力=信息技术×(教育者+教育资源+教育对象)

最后,信息技术是第一教育力。信息技术在教育力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是教育力中首要的因素和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教育力的发展,教育力的发展主要是由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是第一教育力。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开发上有利于知识内容呈现和管理。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特别在学校课程实施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从远的方面说它将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习惯、方法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近的方面说,它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技术基础,没有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第2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关键词】农村土地 物权法 现实意义 公共利益

现阶段的农村土地产权不适宜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新土地物权法条文的出台促使土地物权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发生改变,表现在极力发展农村土地物权的私法保护上。这里,笔者对我国农村土地物权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物权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农村土地的曙光:土地物权立法的尝试

农村土地物权法的立法尝试。我国在建立土地物权体系中以土地公有制为主体,以地上权为构建土地物权制度的根本。土地物权体系包括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物权特征包括支配性、绝对性及排他性。被界定为用益物权的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就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权利。《物权法》以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为根本内容,以土地管理和土地保护为主要制度,在第一百五十四条中规定,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重新分配权利。

在农村宅基地的征收中除了自然灾害情形下的宅基地灭失,集体经济组织还是会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明文规定,在变更与注销程序中将已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予以使用权的转让和消灭的集中办理。对于农村成员中没有对宅基地使用权予以登记和注册的户口,将设置变更或注销登记程序,对此成员仍存在宅基地的使用权。

农村土地物权法的现实意义。首先,赋予了城乡二元土地的法律依据。关于我国所实行的土地公有制早在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就已明确并由此形成了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并与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制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共同存在,对土地的权利进行保护。当前实行的《宪法》明确指出了城市土地的相关规定。譬如在第十条中指出城市土地为国家享有,只是一些法律规定之外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不为国家所有,而为集体所有。此外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还包括宅基地、自留地以及自留山等土地。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土地进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且给予补偿,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对于土地转让可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占、买卖或者其他各种形式进行非法转让。以此保证所有使用土地的组织与个人,对土地实现合理的使用。此外,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中也得以确定和进一步的明晰,特别是在第六十条中,对集体所有土地行使所有权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次,捍卫了土地有偿使用的土地权益。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在《土地管理法》中确立明确的,该法律在1998年修订完善而成。在规定中,建设单位获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借助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一般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务院规定中的标准与方法,将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缴纳,只用将土地有偿使用费用缴纳之后才能对土地使用。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土地的利用规模也随之增大,一些涉及到征地而引发的矛盾与纠纷也日益恶化加剧。因而,在2004年的《宪法修订案》中明确指出,若是出于国家公共利益的需求,那么相关单位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征收或者征用土地,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这一法律规定,在《宪法》的层面上对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进行了确立。

再次,定义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物权特性。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指的是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由使用权和债权向物权进行转化,这主要体现在2002年颁布的《土地承包法》中,最后在2007年的《物权法》中得以确立。与此同时,在《物权法》中,还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从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中完全独立出来,并作为一种单独存在的用益物权,这也是中国所特有的用益物权的形式。对农村土地产权的物权性质的确立和明确,不仅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法的践行及其制约因素

物权法的颁布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07年10月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解释,这种做法对广大农户在自主经营时的权利提供了保护,也推动了农村经济能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发展。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以民法通则、现行宪法、农业法、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做基础,一些规定还不确切,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而且希望能有新突破。

归属与权利的主体界定上具有含混性。农民集体所有权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转换,这是由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相应法律所规定的。但由于村农民、农民和组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存在所有关系的多层次性,导致每项权利关系尚未确定。在各国立法的原则中,物权法都运用物权法来定注意的条款,在事情发生前法律用强行的方式对物权的内容、种类和它的效力等进行规定,当事人对内容方面的意思自治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因为每个国家的所有制存在差异,以土地物权制度为代表的物权法和各国政策性的规定彼此间关系很密切。在物权效力和物权法原则问题上,各国的物权法都存在相通性,但是因为受各个国家的政策和习惯影响,各国物权的种类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

“公共利益”界定不清。《物权法》规定物权保护公共权益,所以私权益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但现实法律中,我们并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清晰地界定。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依法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他不动产。但是这种赋予性权利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制度设定和条令限制,只是对公共利益这个词语进行了初步的概述。其中《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的合法土地征收行为必须向土地所有人予以补偿,还必须通过申请程序。并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转让土地。国家只能用于公共利益的目的来征收土地。但是在现实生活过程中很多政府单位为了扩大政绩或者单位房屋建设,在进行着不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建设,这显然违背了公共利益的原则。

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物权法律体系的构建之策

完善土地物权流转方式。我国的现行土地政策中,是以农村的集体单位管理农村土地,而该方式的主导因素在于创立土地制度之时,受到社会主义特有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其主要表现特征为:一是农民耕地使用者由土地的集体所有者管理,集体所有者的使用职能位于其所有权限阶梯中的第二位;二是土地所有者拥有使用分配权,可将使用权利交予他人,并要求获得有偿回报。通常土地所有者本身并不是使用土地,多以承包外租等形式交由其他农民使用,该方式为承包经营,由于所有者本身不愿进行耕地工作,从业于农耕工作的农民对耕地有着极强的渴望,故而将土地的使用权租让,在提高土地整体使用面积的同时,也对农民工作的积极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我国耕地浪费等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可执行多元化承包经营,将土地的使用方式丰富起来,着手建立能够提升农民工作积极性的物权流转方式,进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开发。

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社会需求。一是提高农民就业效率,促进转租机制有效进行。农民牢守土地在于其缺乏对自身劳动力的认知,以及本身对农村的归属感,一方面则需从农民非农业就业入手,解决农民低收入、无保障等,进而提升农村整体劳动力价值;另一方面还可结合农村本土企业,以小型乡镇企业为主要农民就业入口,在其实现经济提升后,为农村增强基本公共设施建筑。二是打造本土产业,有规模的经营土地。全方位推动农村可提升经济效益产业,扩大农村耕地集中使用需求,以产业带动农村土地集中经营。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要确立中介机构权限。由中介改造土地流转形式,以其自身职能解决流转过程中的问题,为市场的建立增加可能性。二要创立信息平台。由政府部门组织建设,在平台中可自由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将土地流转所要求信息加入信息平台,使平台本身成为合理、合法的交易场所。三要完善土地合同。在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行为时,要求必须签署相关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严格规定租用相关信息,以此形成法律依据。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推进城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一是促进规模化建设。对土地进行使用权承包经营,使土地法定使用者数量减少,进而提升土地整体化经营,有效的满足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推进农村聚落建设。在促进耕地流转时,应加快农村建设,使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能从业与家乡,减少对城市的人口冲击,并提高农村收入。农民获得保障生活的收益,能够促进土地流转的加速进行。三是强化保障耕地面积。在建设过程中应首要保障土地的耕地使用面积不缩减,在此基础上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及收入性建筑建设的土地。四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一方面要促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另一方面要减少城市化土地使用成本。

第3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一)发达国家类别多样,讲究结合,突出实践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艺术类职业技术教育,艺术设计高职技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国家软实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每年众多澳大利亚人在公立的高职院校中学习。法国高职教育弥补了艺术设计专家和普通设计员之间的空白。法国将“理论加实践”作为高职教育的座右铭,强调艺术设计人才的多面性。瑞典艺术设计高职教育采用从课堂到企业、再回到课堂的三明治培养模式。德国艺术设计高职教育采用了校企结合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加拿大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十分灵活,根据企业需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韩国正在由学历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向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转变,培养适应艺术设计技术环境变化的专业人才。美国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在时间安排上为50%在校学习、50%在企业实践,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日本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特别重视与企业联姻,几乎所有优质企业都与大学有合作关系。

(二)国内侧重利用企业设施、校企联办和公共基地形式

目前国内常见的艺术设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分为三种:企业提供基地或设施,院校联系使用的模式居多;校企联办、共同使用的模式次之;公共实习基地模式尾随其后。在高职院校使用的校外实训基地中,企业投资提供和校企联合投资建设的比例分别为55%和38%;利用社会公用实训基地的比例仅占7%。国内对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认知和研究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意义或功能,认为校外实训基地是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的特色。二是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与实践。三是中外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对比与分析,以及对我国艺术设计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一些业内专家认为,校外实训基地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有力支撑。

(三)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依据

一是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一般理论。以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立问题入手,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焦点与教育实践热点紧密结合的“两点结合”,以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实践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设计视野,撞击学生的实践思维,提升学生的教育境界为基本旨趣,以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发现实际问题和创新工作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素质。二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而人的艺术素质,特别是艺术设计素养的发展提高,让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三是依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重大问题解决的需要。重大问题主要有三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原则没有科学的标准和公认的典范,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多样,科学评估体系缺失;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关系不顺,政策指引、企业需要和学校要求的频率不能产生共鸣。

二、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必须注重紧密结合

(一)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平台校企共同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紧密合作的纽带,是校企之间落实相互需求的最佳平台。学生在校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打下了一定的美学基础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初步掌握了设计方法与手段,艺术敏锐度得以提高,设计作品有时尚元素表达的冲动,作品越来越受到社会喜爱,因此学校可利用此优势为企业提供设计创意上的支持。而企业则可利用资金、设备和营销方面优势,为学校提供专业实训场所。校企互相渗透,互相吸引,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二)实训基地替代课堂教学模式的统一要求

实训基地替代课堂专业教学模式必须实现七个统一:一是实现生产设计场所与培训场地的统一;二是在校学生身份与企业徒工的统一;三是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统一;四是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与企业下达设计项目的统一;五是学校教学用具与企业生产工具的统一;六是学校学生作业与企业生产产品的统一;七是学校科研课题与企业技术攻关的统一。

(三)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优化的着力点

当下校企合作优化着力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主营产品方向与合作学校设计细分专业趋同的契合点,以保证产、教、研的和谐;二是政府文化产业扶植资金拨入企业与学校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相结合,实现1+1大于2的投向点,切实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三是合作双方实行学徒制中,明确学生是生产者还是学习者的属性,关系定位点要准确。

(四)择优选企是构建合格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

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优劣关键在于企业的选择。一是要选择大中型企业,社会声誉好的,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模范遵守劳动法规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二是要尽可能的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只有到专业嫁接紧密的企业实习,才可以保证学以致用,达到将来直接就业的目的。三是选择校企双方观念一致的企业。学校与企业社会属性不同,目标不同,必然存在着行为方式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上。合作企业在办学的目标上要高瞻远瞩,将人才培养视为一种长期战略投资,基于此,企业文化才能与学校文化形成共鸣,这也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环节,把握了关键环节,才能与学校携手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五)内涵建设是校外实训基地生命力的底蕴

校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一是要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局域互联网,实现导师现场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解决学生进企业的心理适应问题;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价体系,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双元评价;三是要建立校企协商培养机制,坚持合作培养原则,实现企业实训与专业课程教学高度黏合,有序安排实训时间,指导教师进企业与学生同步在岗;四是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搞好课程开发,实现院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双丰收。

三、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模式的构建

(一)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的依据

一是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普遍规律。普遍规律提示我们必须抓住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矛盾———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脱节问题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焦点与教育实践热点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实践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设计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创新设计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二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其理论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包括人的艺术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艺术设计素养的提高,学生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发现艺术美,感受美的熏陶,为自己全面发展丰富储备。三是依据国内艺术设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要求。要求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没有得以科学确立,另一方面是校外实训基地的现有运行模式得不到公允和点赞。

(二)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的现实需求

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国内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以理论教学为主、从书本教材到课堂演绎的现象,优质实训基地十分稀缺。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对院校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现实需求,这种需求还表现在设计类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院校有的放矢的满足市场需要的是责任和使命感。现在艺术设计教育存在若干问题,如一些学生新颖的设计理念及其作品与艺术设计的实践没有直通车,一些学生艺术修养不够或使用电脑软件不熟练或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操水平达不到就业要求,等等。学院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出口,就在于构建好的有用的艺术设计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专业与职业相结合的条件。

(三)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的原则

实训基地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平台,是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设计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构建校外实训基地。精心规划校外实训基地,点对点的顶岗实习,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实践教学系统。二是构建师生共享的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训基地既是学生校外实践的平台,又是教师带领学生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平台。三是按专业细分方向构建实训基地群。可以根据专业的细分情况,将实训基地按专业建设成若干实训基地群,如交互设计实训基地群、舞台艺术实训基地群或动画媒体艺术实训基地,等等。四是围绕学生知识、技能和就业能力,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软实力。实训基地以生产设计案例为脉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全方位的强化自身能力,保证学生毕业时顺利上岗就业。五是构建校外实训基地要坚持改革创新思路。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训”为中心的转变,由多媒体教室向“教、学、做”基地一体化转变,实现由师生关系复合到师生与师徒的角色关系。

(四)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的类别

一是工作室制实训基地模式。学院依靠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专任教师与企业的关系建立工作室制校外实训基地,则能凸显校外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的优势。二是合作制实训基地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学院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本着合作双赢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拟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挂牌后,正式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三是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模式。顶岗实习是院校最普通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它具有岗位广、容纳实习人数多的特点。另外,学院还要配套建成若干个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上进行互动互补,确保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五)校外实训基地构建的标准

第4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市场潜能;空间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9-0001-06

1前言

1.1问题背景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实现我国落后地区经济上的追赶和超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落后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集聚。新经济地理学表明,在存在贸易成本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市场交互作用将会吸引企业向拥有较大“市场潜能”,也就是拥有较好的接近消费者(需求或前向联系)和生产者(成本或后向联系)机会的地区集聚。目前,我国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已越来越明显,同时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要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潜能”,促成产业集聚,通过两者之间的累积循环机制不断缩小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市场潜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对促进我国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文献综述

市场潜能(Market Potential)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市场潜能分Harris“市场潜能”和Krugman“市场潜能”①,但两者的涵义基本一致。可以将市场潜能的研究分为两个问题:一是市场潜能对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二是市场潜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许多学者对前一个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Krugman在假设运输成本不是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论证了更大的市场潜能会吸引工业部门的进入,形成产业集聚[1]。Hanson证实了市场潜能与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Redding和Venables研究发现,市场潜能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Gianmarco I.P. Ottaviano和Dino Pinelli研究了芬兰市场潜能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市场潜能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重大,市场潜能大的区域容易形成企业活动的空间集聚[4]。石敏俊和赵曌等实证研究表明,市场潜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在宏观尺度上呈现高度的空间关联,市场潜力高的区域是经济总量集中分布的地区[5]。赵曌和石敏俊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市场潜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市场潜能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重要影响[6]。Keith Head和Thierry Mayer分析了实际市场潜能对工资及就业的影响,认为工资水平受市场潜能驱动,真实市场潜能平均增长10%,工资水平增长12%,并且就业与市场潜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7]。刘修岩和贺小海等利用我国地级面板数据,也证实了地区的市场潜能对其工资水平具有显著正影响的结论[8]。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侧重研究市场潜能对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而对如何提升地区市场潜能的研究比较缺乏。Marian Beise和Thomas Cleff强调创新对市场潜能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套指标来衡量创新项目引发市场潜能的大小[9]。刘修岩和殷醒民等认为市场潜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之间的贸易联系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10]。赵永亮和才国伟认为除了自然地理区位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等影响外,国内的市场潜能还受到省份边界变量的壁垒影响[11]。实际上,很容易将市场潜能作为一种先验存在,很直观地将其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照此逻辑,市场潜能小的落后区域就将永远陷入“欠发展陷阱”不可自拔,而市场潜能大的发达区域就将永远坐享其成,并且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经济“黑洞”。很显然,这与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不符。地区市场潜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市场潜能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对指导我国落后区域发展,促成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的角度分析市场潜能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市场潜能的计算公式为:MPi=Nj=1GDPjd-1ij ,其中,GDPj 表示各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dij表示两省(市)省会之间的地理距离(i≠j)。2研究设计

21理论分析

知识溢出一直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Romer指出,基于区域的知识存量和知识吸收能力以及人力资本存量的知识溢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12]。Lucas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溢出对提升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13]。Krugman将知识溢出看作是集聚的三个来源之一。Black和Henderson,Cassar和Nicolini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4,15]。由此可见,知识溢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已得到学界的肯定。但区域经济增长与市场潜能是有区别的,市场潜能是个“面”的概念,需要区域之间协调,而区域经济增长往往只注重一个“点”,不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是以损害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为代价,那对区域市场潜能的提升是无益的。所以,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存在重要影响。Berliant和Fujita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建立知识创新和扩散模型(即TP模型),理论上阐述了知识创新及其扩散对地区市场潜能的重要影响,认为知识分子的空间分布及知识的扩散强度直接影响地区市场潜能的大小,知识分子比重大的区域可以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集聚于该区域,从而产生更大的市场潜能,周边区域的知识溢出对本区域的市场潜能存在重要影响[16,17]。因此,本出理论假设:技术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及知识溢出效应的大小是影响地区市场潜能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下面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22计量模型的设立

(1)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以市场潜能为被解释变量,以技术创新相关指标为解释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市场潜能采用Harris意义上的市场潜能①,GDP数据均以1998年为基年进行了调整。由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较强的内生性,同时纳入模型会导致较大的估计偏误,故将技术创新变量分解为创新投入变量和创新产出变量(见表1),分别建模进行估计。由于创新投入对市场潜能产生影响往往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及经济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将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投入变量一起纳入模型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1998~201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全部来源于1999~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技术创新的相关数据在地市一级普遍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选择从省域层面进行。在计算各省市市场潜能时,用dij表示两省市行政中心之间的欧式直线距离,其数据是根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中国1∶400万地形数据库,使用Arcview32软件整理得到,而对于各省市的内部距离,其计算公式为 dij=(2/3)areai/π,式中areai表示第i个省(市)的土地面积。为了便于数据的可比较和减少异方差,所有数据均取对数。

技术改造费用总额TGZ 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用于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单位:亿元) 技术引进费用总额TYJ 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用于技术引进方面的投入(单位:亿元) 技术消化吸收费用TXH 各地区大中型企业用于技术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单位:亿元)创新产出变量 新产品价值NPV 各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价值额(单位:亿元) 技术市场成交总额TMT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单位:亿元) 专利受理数PAT 各地区三种专利受理数(单位:万项)(2)计量模型。地区市场潜能的变化依赖于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因此属于一种空间现象,往往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因此本文选择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这类模型主要分为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 ,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 ,SEM)。为了反映知识溢出对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需要将上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相关变量转换成空间变量,方法是将各变量与空间权重矩阵W相乘,使面板数据具有空间特征。空间权重矩阵采用常用的地理权重矩阵,遵循Rook相邻判定规则,即两个区域拥有共同边界则视为相邻。矩阵W的设定方式如下: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0,如果i地区与j地区相邻,则 为1,否则为0。空间权重矩阵W需要经过标准化,用每个元素同时除以所在行元素之和,使得每行元素之和为1。据此,建立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1)至模型(4)中,i和t分别表示地区数量和样本的观察年度,n表示技术创新变量的个数,MP表示市场潜能, Xj表示技术创新变量,α0为截距项,αj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在模型(1)、模型(3)中,εit~N(0,σ2I),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模型(2)、模型(4)中,εit=θWεit+μit ,μit~N(0,σ2I),其中,θ表示空间自相关系数;εit和μit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空间面板模型根据误差成分ε分解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Baltagi认为当样本回归分析局限于一些特定的个体时,空间固定效应模型是更好的选择[18]。基于此,本研究选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对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本文主要借鉴Elhorst发展的针对空间面板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ML)[19],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均采用Matlab70实现。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空间相关性分析

根据市场潜能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可知,地区市场潜能呈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见表2)。这表明,地区市场潜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一个区域市场潜能的大小受周边区域市场潜能的影响甚大,周边区域旨在提升市场潜能的政策措施或经济手段对本区域市场潜能的提升有利,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市场潜能的空间相关性呈逐步增强的态势。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之间的融合程度在逐步增强,影响市场潜能的各种因素在空间上的依赖性也可能存在逐步增强的态势。

32总样本分析

总体上来讲(表3和表4),空间面板的计量结果比普通面板更具解释力,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市场潜能具有显著影响。从技术创新各变量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普通和空间面板模型中,人力资本投入和企业R&D投入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正影响,政府R&D投入对地区市场潜能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储备丰富和企业创新活力强的区域,其市场潜能往往较大。人力资本投入和企业R&D投入可以增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活跃度,有利于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同时,人才的流动和企业创新的空间溢出对周边区域市场潜能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政府R&D投入由于掺杂了诸多“非经济”因素,在投入目的、机制及效率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很难在开拓市场需求和提升市场潜能方面发挥显著的影响。

(2)空间面板模型中,技术引进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负影响,技术改造、技术消化吸收在两模型中均对地区市场潜能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技术引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地区市场潜能,但可能由于缺乏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能力而使得技术引进对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作用大大削弱。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少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重复引进”和“低效引进”等问题,导致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能形成积极的市场效应,区域间的技术溢出作用也很微弱,这可能是阻碍创新能力较低的地区市场潜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提升市场潜能和保持地区经济优势尤为关键。

(3)新产品价值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正影响,其他创新产出变量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均不显著。这意味着创新技术的市场化对提升地区市场潜能至关重要。创新技术需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创造市场需求才能拓展地区市场潜能。但我国长期以来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创新与市场严重脱轨,创新技术的市场转化率低,这都大大限制了我国技术创新对提升地区市场潜能的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市场化的主要推动力。从现实经济来看,市场潜能大的地区往往都具备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并能成功地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优秀企业。因此,我国落后地区要重点加强对优秀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表3创新投入对我国省域市场潜能影响的空间计量结果

普通面板模型 SLM面板模型 SEM面板模型CR&D00299*** (31120) 02468***(38210) 01259*** (43553) ZR&D00619* (12586) -00224 (-01621) 00371* (14384) QR&D00355*** (45460) 02587*** (45190) 02457*** (58724) TGZ01742* (20915) 00634 (07903) 00291 (06490) TYJ00637 (12958) -01445** (-24213) -00956*** (-39471) TXH02069** (25579) 01413* (17536) 00575** (22476) IGD03575** (25522) -01792* (-14127) -00251* (-16658) FDI02339*** (33242) -03710*** (-57807) -00849* (-15471) ρ ——02364*** (30237) —— θ————06717*** (64011) R-squared07862 08141 08758 Log likelihood79006 31290 128320 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1%水平下显著;**表示5%水平下显著;*表示10%水平下显著。下同

表4创新产出对我国省域市场潜能影响的空间计量结果

普通面板模型 SLM面板模型 SEM面板模型NPV02583*** (42650) 02109*** (43193) 01094*** (31069) TMT00531 (05771) 00416 (07308) 00367* (15610) PAT-00152 (-03719) -00235 (-06177) -00832** (-25312) ρ——04965*** (34855) —— θ————04610*** (48341) R-squared06842 08177 08927 Log likelihood43437 79745 113072(4)固定资产投资和FDI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影响,但存在较强的空间“排挤效应”。这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各个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和FDI方面存在较强的空间竞争关系,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某一区域投资资源的增加会导致另一区域投资资源的减少,从而不利于其他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二是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FDI空间分布极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投资不足。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悬殊,另一方面也导致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得不到中西部地区市场需求增长的支撑,造成内需乏力和地区市场潜能难以有效提升的窘境。从长远来看,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引导FDI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对提升我国落后地区市场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33子样本分析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的技术创新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市场潜能的驱动因素可能有所差异。基于此,将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子面板数据东部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8个省份;西部省市包括: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和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三大区域技术创新及其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从空间计量结果来看(表5和表6),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影响,但存在较大地区差异。表5创新投入对我国东中西部市场潜能影响的空间计量结果

2325 创新投入变量中,人力资本溢出、企业R&D溢出和技术消化吸收溢出对东部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较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这可能源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东部地区创新资源储备丰富,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由于难以形成创新集聚,技术创新对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作用较为有限。其次,东部地区较之中西部地区经济集聚程度较高,存在较强的集聚效应。一般来讲,经济集聚和创新集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创新集聚一方面可以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对市场潜能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经济空间集聚,更大程度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后,东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化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往往存在较强的经济关联和技术关联,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往往更强。创新产出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不一:新产品价值对地区市场潜能呈显著正影响,且影响作用较强;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TMT)对东中部地区的市场潜能呈显著正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呈显著负影响。由于东部地区市场经济更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具有较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创新技术一旦转化为市场产品往往更容易引致强大的市场需求,形成市场潜力。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基础,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需求的成本往往更高,再加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创新产品形成市场潜能可能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这都大大削弱了创新产品对提升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与FDI对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具有重要影响,是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中西部地区作为东部地区的“区域”,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仅充当知识溢出的纯输入地,其知识溢出的输出非常有限。因此,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吸引FDI的方式来提升地区市场潜能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主要驱动机制。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因素,以探索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方式。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具有显著影响,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所有技术创新变量中,人力资本溢出、企业R&D溢出和新产品价值溢出是影响地区市场潜能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区域,市场潜能的驱动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的市场潜能受技术创新和投资因素的双重驱动,而中西部地区主要受投资因素的驱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优化技术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积极引导技术创新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扩散,大力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创新绩效。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各项企业创新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集聚力,形成技术创新与市场潜能之间的“良性互动”。

(2)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融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溢出有赖于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和技术关联,关联度越强,溢出效应越强。因此,区域之间要减少政策限制和壁垒导致的资源扭曲,促使要素和产品需求在空间上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知识溢出对提升欠发达地区市场潜能的作用,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摆脱“欠发展陷阱”,使其积极融入到发达地区的经济潮流中去。欠发达地区要大力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加强区域之间技术创新交流与合作,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交流与合作平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欠发达地区不能总处于“附属地位”,要积极寻求自我突破,建立比较优势,逐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的追赶和超越。同时,欠发达地区要积极吸纳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转化效率,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潜能。

参考文献:

[1]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3):483-499.

[2]Hanson G. Market Potential,Increasing Returns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5, 67(1):104-119.

[3]Redding S, Venables A.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Inequalit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62(1): 53-82.

[4]Gianmarco I P Ottaviano, Dino Pinelli. Market Potential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Finnish Regions[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06,36(5): 636-657.

[5]石敏俊, 赵曌, 金凤君. 中国地级行政区域市场潜力评价[J].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63-1072.

[6]赵曌, 石敏俊. 东北地区市场潜力分析与区域经济发展[J]. 地理研究, 2009,28(1): 203-214.

[7]Keith Head,Thierry Mayer. Regional Wage and Employment Responses to Market Potential in the EU[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6,36(5):573-594.

[8]刘修岩, 贺小海, 殷醒民. 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9):48-55.

[9]Marian Beise, Thomas Cleff. Assessing the Lead Market Potential of Countries for Innovation Projec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4, 10(4):453-477.

[10]刘修岩, 殷醒民, 贺小海. 市场潜能与制造业空间集聚: 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 2007(11):56-63.

[11]赵永亮,才国伟.市场潜能的边界效应与内外部市场一体化[J].经济研究,2009(7):119-130.

[12]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5):1002-1037.

[13]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22(1):3-42.

[14]Black D,Henderson, V J.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107(2):252-284.

[15]Cassar A, Nicolini R. Spillovers and Growth in a Local Interaction Model[J]. Annu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8,42(2):291-306.

[16]Berliant M, Fujita M. Dynamics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 The two Person Case[D].2007,4973.

[17]Berliant M, Fujita M.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Diversity and Economic Growth[D].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Germany,2008.

第5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出现了5G网络。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相比,5G移动通信技术优势众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5G网络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基于这种背景,本文简单分析了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几种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以期为5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关键技术

一、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

与当前比较普遍的4G移动通信相比,5G网络技术在频谱利用率、传输速率、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无线覆盖率、传输延时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也显著提高。特别是将无线移动技术融入进去之后,全面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将成为5G网络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性能关键指标、能耗、低成本、高通信性能、设计理念较为先进以及频谱利用率^高等方面。

二、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

(一)无线网络技术

1.多载波技术。5G移动通信的数据速率非常高,最高可达1GHz带宽。现阶段移动通信中的OFDM技术在频谱效率、抗多径衰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欠缺应用大范围带宽中空白频谱的能力。而多载波技术是基于滤波器组的,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该技术中,发送端是通过合成滤波器组来调制多载波的,接收端是通过分析滤波器来调制多载波的。该技术具有的特点:子载波能够单独处理,解决了子载波同步的问题;子载波不再插入前缀,也不再进行固定的正交,可以控制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干扰情况大大减少。所以,在5G移动通信系统分实现多载波方案的过程中,多载波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大规模MIMO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中,应用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以及传输速率等,使其更加安全可靠。MIMO技术能够利用发射接收天线来增加信道的容量。因此,天线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系统的容量。在基站中利用MIMO技术来设置大量的天线,如此一来,便可以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中,为大量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此外,MIMO技术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通过集中波束还能够减小干扰。

3.全双工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同频进行双向通信。在现阶段的无线网络中,发射信号会对接受信号产生自干扰,当前的技术手段是很难进行同时、同频双向通信的。而全双工技术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无线资源的损耗,还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频谱,提高5G移动通信的效益和性能。

(二)无线传输技术

1.自组织网络技术。该技术指的是网络智能化,网络的自愈合、自配置、自由化等自组织能力大大提高,网络能够自动排障、优化、维护、部署以及规划等等,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该技术改善了当前运维工作、人工部署而产生的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在通信网络中,自组织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不可或缺的技术,再加上网络深度智能化是5G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性能的重要保障,所以,在5G移动通信的建设中,自组织网络技术所占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2.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由于5G系统存在无线传输技术,所以其无线接入形式繁多。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网络密集程度,所以,网络节点与终端的距离比较近,可以提高功率和频谱效率,还能提升系统容量以及灵活性。该技术虽然为5G移动通信提供了美好的前景,然而因为节点之间的距离缩短,系统中出现了各种的问题。所以,应当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有线回传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还可以对程序进行有效的简化,促进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三、5G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

5G概念白皮书指出,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热点高容量、连续广域覆盖是5G的四大主要技术场景。其中,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主要面向物联网业务,是5G新拓展的场景,重点解决传统移动通信无法很好地支持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应用的问题;热点高容量、连续广域覆盖主要满足2020年及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5G移动通信将满足人们在交通、休闲、医疗、工作、居住等领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和交通工具、医疗仪器、工业设施等进行融合,并能为用户提供在线游戏、云桌面、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极致体验。结语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预计在2020年,5G移动通信技术将被投入使用。该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对网络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业务体验。但是现阶段5G网络技术还处于研究的初期,相关部门应当全面了解并掌握与5G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而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好地开展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革. 我国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 科技传播,2016,(01):157-158.

第6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专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实习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面临诸多困境,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基于POCIB比赛而拓展开发出的一种网络化实习平台,这种新的实习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POCIB;网络化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实习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合理组织和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了课内实习之外,可大致分为过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过程实习通常以专业模拟实习的形式开展,毕业实习的常见形式是集中参观见习和分散顶岗实习。每种实习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但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也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一)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过程实习的基础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相关模拟实习软件,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持同步。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已开设专业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如TMT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MeTrade)和世格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每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先后要接受三次专业模拟实习训练,这三次实训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开设,通过模拟软件实训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的操作。学生在专业模拟实习中能够掌握成本核算、询盘、发盘和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英文函电写作能力及制单能力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软件的系统设置较为单一,是对外贸流程的静态呈现,远远无法全面反映外贸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械地依照模板生搬硬套,虽勉强完成了模拟实习,却在个人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二)集中参观见习

集中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各机构和生产线的介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业务。这种实地参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探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参观实习的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旁观者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无法介入其中亲历感受,进行实际操作,这对学生外贸经验的积累并无太大作用。二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听企业人员介绍,大量工作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个人疑惑和问题,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三是企业参观时间较紧,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出于安全生产、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向学生展示其全面的工作内容。

(三)分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外贸工作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迫切性及保密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愿意接收实践经历为零的实习生。于是,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国际贸易专业不相干的单位进行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实习,出现了一些盖假章的不良现象。近年来,为解决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实习难的问题,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上,它应该是最好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进而细化至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在其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某类知识或能力的欠缺)反馈给学校,以促使学校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与十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企业每年都会接纳一批学生进行实习。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弱,无法迅速胜任岗位,企业每次都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实习的时间一般仅有2~3个月,学生刚通过上岗培训获得了基本的实践能力就已实习结束,很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较大作用,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企业便失去了热情。因此,虽然出于社会责任心或私人感情因素接受了实习学生,却只给他们安排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打杂或跑腿之类的工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外贸工作中,使得顶岗实习沦为参观见习。

二、POCIB从业技能综合实训与传统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经贸人才培养引入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POCIB从业实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更加新颖

POCIB的形式更加新颖,且高仿真地营造了一个极接近实际外贸业务的场景。在POCIB中,每位学员都将经营一家独立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学员的任务是通过相互间的进出口贸易,给自己的公司创造利润。首先,这是一种代入感极强的游戏式体验。PO⁃CIB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出了一个与真人交锋的商业市场,成百上千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企业的学员同时参与,从前的纸上谈兵即将变成运筹帷幄,这使得参赛学生在赛前就已对初进商海浮沉跃跃欲试。其次,由于POCIB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实训项目,所以,学员们在比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都来自官方机构并实时更新,采用现实国际贸易公司的预算系统,内置商务逻辑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在业务流程中模拟体现各环节时效因素,这为比赛营造了更为逼真的环境。另外,在POCIB中,学员们需要在规定的24天内完成24笔业务(第一届的赛制是30天内完成30笔业务,自第二届开始缩短赛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外贸行业高强度的特点。

(二)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只能实际接触到外贸运作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通过参观见习虽能够了解多个环节或全部流程,却仅限于认知,无实际操作机会。而POCIB则涵盖了外贸的全部流程,从注册公司开始,到自主选择产品开拓市场,接着通过企业黄页、广告和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再到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等,学员们将全面体验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运用各项外贸知识进行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POCIB囊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学员需要与每个机构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过程中的贸易成交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险种等都由学员自主选择,期间可能还会遭遇破产、产品运输过程中遇险等突发状况,对学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张某表示,他曾在交易中遇到对方违约的状况,气愤之余选择耐心冷静地跟对方沟通,虽最终未能挽回损失,但这次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选择贸易伙伴之前进行风险考量的必要性。

(三)师生互动效果更显著

传统的实习甚少有教师介入,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而且学生的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后段时期,实习结束后教师没有机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并指导其改进。而且实习单位与教师通常无直接的沟通渠道,实习单位无法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能力薄弱环节反映给校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社会需求脱节。POCIB比赛要求学员组队参赛,每个团队由1~2名教师和20名学员共同组成,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在过程中的陪伴和适当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和成绩。学生初次接触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比赛时,会因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亟需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遭遇突发状况引起情绪波动,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赛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加以重视,做好改进措施。

(四)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在POCIB比赛中,学员的初始分为零,系统每天都会根据学员在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表现给予相应加分,这样学员就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表示,每天凌晨守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更新分数和排名是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刻,看到排名下降便更能激发斗志,总结原因,做好奋起直追的准备。相较于传统实习由实习单位于实习结束后给予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POCIB的过程跟踪式评分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实时激励学生。此外,赛程结束后系统在给出总成绩的同时还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实训总结和成绩分析图,具体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单证能力三个方面解析其得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学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五)成效更易被认同

POCIB大赛结束后,成绩达标者将有资格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合格证书”,证书中还会分别列出学员的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四方面的成绩。由于该比赛考核严格,颁证部门规格较高,所以,此项证书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相比于在五花八门的企业走过场式的实习,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也赋予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南京审计大学学生李某赛后参加用人单位面试,被问及是否有外贸实践经历时,很有底气地道出自己参加了POCIB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的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

(一)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推出

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2013年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南京审计大学及外贸企业共同研发的POCIB系统的开放模块,是POCIB比赛的延伸,其内容与POCIB比赛大致相同,但无时间约束,即学员可通过账号在任意时段登录系统进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练习。教师可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专业模拟实习的课程软件。目前该平台正在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利用POCIB互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打破了学生去外贸企业实地实习的传统观念,通过开放式网络外贸业务平台,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外贸企业岗位少、外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因利益所得不清晰而使企业缺乏积极性,进而导致双方合作的形式化,学生的实习流于表面,成效甚微。POCIB互动网络平台旨在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学生通过整合外贸资源,为现实企业做市场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学校、外贸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的三方共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的保障。

(三)构建以POCIB为基础的就业能力导向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借鉴CDIO先进理念(CDIO教育模式系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跨国研究所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从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学和实训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着手,构建综合的、立体化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持续的职业成长能力。首先,通过使用我校购买的浙科实训软件及南北外贸实训系统等校内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每年的全国高校POCIB竞赛将校内平台延伸至校外,通过校际间的师生交流及遍布全国的角色互动实训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设计开放式POCIB网络互动平台,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提高实习的便利化。

作者:周丹 孙文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1]李纪生.从POCIB谈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改革[J].全国商情,2013(02).

[2]宋春丽.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04).

第7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1可行性研究是房地产开发的先决条件

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先对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项目各种可能的拟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地预测和评价,据此提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设。并选定最佳投资建设方案等结论性意见。

2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2.1建立项目品质管理体系

(1)进行小区整体规划及单体方案招标,从中选择最佳方案,由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任务。这样利用竞争机制,使设计单位在竞争中提高设计水平,公司从中选择经济实用、品质优秀的方案。有些企业往往利用设计招标选择好的方案,再委托另外的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一是损害中标单位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局部设计需要和整体设计吻合,由不同单位设计会影响整体效果。

(2)组织设计人员踏勘现场,提高对现场的感性认识,同时避免设计图纸脱离实际、与现场环境不协调。

(3)设计招标时可以把方案的造价作为评标的一项内容,促使设计单位改变设计方法,由以往的单纯设计变为设计与预算同时进行,根据预算调整设计。在设计阶段控制投资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优化设计,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较来对方案优化,而国外最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是业主在施工图纸完成之后,再聘请另外一个设计公司或者就由原来的设计公司从控制投资的目的出发,以第一次的设计图纸为基础,再对建筑物结构的选型、材料设备的选择、施工方案及施工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证,然后由原设计公司或者另外聘请的设计公司对第一次的图纸进行二次优化设计,这样做可能会增加项目的工期,但是进行二次优化设计给业主带来的收益要远高于由于工期的延长带来的损失,因此可以大大节省项目的造价。

(4)组织设计评审小组对各个专业的设计进行审核,评审工作主要在规划及方案设计阶段。评审小组由项目策划、销售、监理等各方面负责人及各专业的专家组成,对设计提出全面的意见。对设计的评审许多开发公司往往依据个人的意见,由领导拍板,这样缺乏科学性。

(5)合理安排设计进度,使出图的时间与招标、施工计划吻合。

(6)通过合同明确规定设计的职责,规定设计质量奖惩方法。并要求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工程进展过程中亲临现场对施工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2,2建立完善的进度计划管理体系

(1)设计报建进度计划: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方案设计及报建进度、单体施工图设计及报建进度、市政园林设计及报建进度;

(2)施工准备阶段进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招投标、材料设备、分项工程招标、施工临时水电安装和施工临时设施进度计划、办理施工前手续计划;

(3)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和水电设备安装、材料定板定货计划、铝合金门窗工程和木门及防火门工程进度计划等;

(4)配套设施工程进度计划:主要包括永久供水供电报装及施工、电信工程、防盗系统工程、有线电视工程、煤气工程、市政工程和绿化园林工程进度计划等。

2.3建立完善的项目投资管理体制

(1)建设用地成本:土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费等;

(2)工程建设成本:土建费、水电设备安装费、市政永久水电、电信、煤气、防盗、天线、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费、设计监理费、向政府交纳的配套设施建设费、人防易地建设费、档案保证金、劳动保险金等;

(3)销售费用:销售营业、售楼中介费、广告宣传费等;

(4)财务费用:贷款利息、资金运作利息等。

(5)工程计量控制;主要负责工程的预算与结算工作,审核工程量及工程价款,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及标底,编制工程款支付计划,控制工程款的支付。计量工作是成本控制中最繁琐的工作,这要求计量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知识。此外还应做到:

(1)了解施工现场、了解工程量实际发生变化情况,及时对工程量的变化进行核实。

(2)要参与材料设备的定货洽商,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来确定材料设备预算价,不能盲目照搬定额或文件价。另外,地产公司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履行工程计量职责及工程执法招标工作,地产公司只需负责对其结果审核及支付工程款。

(3)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在项目的开发实施工程中,开发公司会与设计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货等单位发生合同关系。通过合同形式来约束双方的责任、义务与利益关系,共同完成项目建设过程。开发公司通过合同对各单位进行监控,以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同时,对违约方要依据合同进行索赔。

(4)组织对各单位的协调工作。开发公司必须在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都真正起组织者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定期例会的方式,加强各方的沟通。例如,在设计阶段要定期组织设计例会及方案讨论会,通过例会协商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阶段,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有关问题。项目经理亲自组织召开例会,是督促各方的工作进度最有效方法,是一种主动监控方式,但开发公司的组织作用应与监理公司的组织作用明确划分开来,监理公司的工作应着重在对各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的组织协调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及投资达到计划要求。而开发公司着重对整个项目全面管理,使项目的品质、进度及总成本满足计划的控制目标。所以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应委托监理公司负责,而开发公司应着重在对设计的监控,使整个项目的策划意图通过图纸表达出来。

(5)负责申请并获取项目开发建设工程中的有关批文及许可证等。如土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设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等。

(6)负责有关配套设施的报装工作。如电信、煤气、公共天线、门牌、施工临时水电及永久生活水电等报装工作。

(7)组织项目的有关验收工作。如竣工验收、建管验收、小区综合验收等工作。

3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高增长、高需求、高品位的发展阶段。未来房地产市场,只能靠精品和品牌来占领,品牌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外国房地产名牌企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有的公司甚至规划要每年开发上千万平米。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快品牌化的步伐,把房地产品牌做好,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迎接新的挑战。

决策者应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性、全面性和总体性的谋划和运筹。品牌策划有其自身的规律,其策划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经营管理上要有超前意识、运作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挖掘和吸引顾客能力、综合市场竞争能力。要提升企业核心、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品牌意识,并按照品牌策划的自身规律运作。

4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新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重视和开发,是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搞好人才资源开发,是新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但在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下列的问题和误区:

(1)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低,管理理念落后。许多企业的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缺乏完善、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体系。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

(3)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不力。一般来说,人力资源开发是考虑个人的个性特征、性格、气质、能力等内在素质如何配合组织的发展需要,简单地说,就是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新经济时代,针对人力资源开发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采取新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才能取得成效。

首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水平。要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只有依靠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才能完成。

其次,完善激励机制。今天社会经济生活较以往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单纯应用传统的激励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多维交叉的员工激励体系,给员工发挥潜能、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并将企业的奋斗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结合,从而让员工同企业一起成长,使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感受到成功的幸福,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开拓创新,敬业敬职。

第三,建立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真正实现由传统企业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着眼于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我们所面临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将是层次较高的知识工作者,企业在实践中只有塑造以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培养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能集聚人才,从而在经济竞争中成为赢家。

第8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房产市场变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1至2月份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1670亿元,增长4.6%,提高2.8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0%。

“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回暖态势,对经济保持稳定运行,发挥出一定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升,初步估算房地产对经济提升综合贡献率比2015年同期提高。

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关联效应比较大,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和销售不仅会带动如钢铁、水泥等生产资料等上游行业发展,还会带动装修、家电甚至汽车等下游行业。所以,保持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至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束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投资增速转正;个人按揭贷款在宽松的信贷条件下,同比连续10个月保持上涨态势,涨幅创2014年以来新高。在市场流动性充裕,信贷规模扩张,开发投资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吸引资本进入,有效需求上升,支撑了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负责人赵松说。

土地市场回暖

据全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数据,2016年一季度全国重点区域和主要城市地价水平整体涨势平稳,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同比增速较上一季度均有所上升;商服地价环比增速与上一季度持平,同比增速微幅放缓。

“本季度地价增速总体上升,供应量降幅收窄,与2015年的轨迹明显不同。可以说土地市场出现回升。”赵松说,一线城市各用途地价增速全面上涨,特别是住宅地价进入高速增长区间。二线城市地价增速也以涨为主,企稳迹象明显。但三线城市变化有所不同,商服、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放缓。

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依次为0.96%、1.27%、0.73%,分别较上一季度上升0.22、0.13、0.44个百分点;商服地价环比增速为0.57%,与上一季度持平。综合、商服、工业地价环比变化平稳,住宅地价环比增速温和上行。

“目前热点地区房价上涨效应在土地市场显现,预期改善。流动性充裕,开发投资增长,作为重要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吸引资本进入,有效需求上升,带动了部分城市地价快速上涨。”赵松说。

财政收入增加

财政部公布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6年1-3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2015年全年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受部分地区房地产销售回暖、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较快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回升较多。

数据表明,房地产营业税1917亿元,增长32%;建筑业营业税1493亿元,增长7.5%。契税1012亿元,同比增长15.4%;土地增值税1127亿元,同比增长19.9%;耕地占用税493亿元,同比增长14.1%;城镇土地使用税521亿元,同比增长5.7%;房产税501亿元,同比增长10.5%。

第9篇:信使第一季范文

市农村信用联社20__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截至3月末,__市农村信用联社各项存款44.20亿元,比去年底增加7.06亿元,完成一季度存款增长计划5.9亿元的119.66%;各项贷款余额32.72亿元,比去年底增加3.95亿元。

今年以来,__市农村信用社以开展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存款立社”思想,强化“主动营销”理念,开展创建文明规范服务示范窗动,构建“精品网点”,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抓好存贷互动和客户关系维系工作,提高资金留存率;完善出台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业务进展督查,按旬推(来源:文秘站 )进,确保各项存款稳步增长;优化支付结算环境,在农村地区推广和布设atm机和pos机等自动机具,为农村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保姆式金融服务,提升信用社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强化信贷管理入手,提高资产质量,大力清收到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加快资金回笼,1至3月累计收回到期不良贷款3亿多元;大力拓展工资、缴费、代收税款、保险等业务,开展桂盛卡营销活动,一季度发行桂盛卡2.42万张,卡存款余额5.61亿元。

在资金实力得到壮大的同时,__市农村信用社积极贯彻落实“四保一赶超”目标,特别是针对本地区旱情严重的实际情况,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优化业务流程,简化贷款手续,开辟抗旱救灾保春耕“贷款绿色通道”,保证抗旱资金及时得到满足。一季度,该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累计发放抗旱救灾贷款2850万元,支持3.2户受灾农户购买抗旱工具、化肥、农药、薄膜、种子和农机具等,为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在确保“三农”资金合理需求的前提下,该社加快信贷产品、机制和服务创新,不断拓宽信贷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季度,累计发放贷款1.69亿元加大对人品好、诚实守信、产品有发展前景、适销对路以及企业现金流在信用社留存率高的“两品一流”客户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龙门科技养殖、金源生物化工、庆丰米业等涉农、民生、环保等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择优支持西江沿江产业群、长安工业园区等成长性强、发展预期好的中小企业、产业群和工业园区发展壮大,有力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银、政、企”多方共赢的目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该社累计发放贷款7.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42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三农”贷款6.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7亿元。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