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66-01
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对毕业生谈到:“堕落的方式很多,其中有一条是‘容易抛弃学生时想的人生追求’,学生是‘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1]在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就业指导工作者如何正确对毕业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压力的困境,显得至关重要。
一、自信心的内涵及自信心教育
自信心,英文名为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积极、有效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可以说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非常强的自信心。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拥有自信心,是达成一切人生目标的关键,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核心。自信心教育是使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信心教育在于帮助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优势,并且随时创设机会锻炼自己,体会自我成就,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教育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人生,它呈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关怀和教育情感关怀。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能力和优势。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他指出,人有七种重要的智能,它们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人的各种智能无优劣之分,但每个人的各种智能水平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其相对占优势的智能种类,运用适当的方法,利用优势智能,能促进人的其他智能知识的学习。[2]例如,我们对待逃课的学生,不能粗暴简单的对其批评,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
二、自信心问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显现
一份“大学生职前调查大行动”的调研显示,高达86%的大学生反映,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感觉前途比较迷茫,在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中,想要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表示缺乏信心。很多人认为没信心的原因来源于学校的声望、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任职情况、个人文化程度、专业的适应度、家庭居住地等因素。其实,真正的根源还是在于自我认知偏差大,78%的学生自我认知较欠缺,要么自卑要么自负,自卑感往往导致对求职产生恐惧,而自负则会使得错过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大学里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竞争的优势,缺乏对自身职业的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乱考各类证书,这些证书不能很好的为自我发展加分。各种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就业自信是一个人在就业行为或就业心理中对自己的积极感受。积极意味着对自己就业行为或心理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受包含着对自己就业行为或心理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3]就业自信是构成求职者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走向就业成功的支柱品质之一,是大学生就业中最实用的成功智慧。就业自信能使大学生在择业行为过程中产生勇气、精力、智慧和能力。
三、将自信心教育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最根本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将自信心教育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从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转变思路,采取全新指导模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及时转变思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切入点,采取全新的指导模式指导学生就业,率先从“就业焦虑”中走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信心指数。坚持以“自信心”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实践教育水平、就业自信心等方面开展就业择业引导工作。
(二)用心鼓励,帮助学生发掘自我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把它发展到极致,才会获得自信,保持良好竞技状态,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积极向上,保持强烈的就业愿望;相信自己的力量,调整心态,建立信心;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利用自己所学优势,明确求职方向。只有做到这些,毕业生才会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勇往直前。
(三)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学生就业之前,就业指导工作者就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只要拥有合适的发展平台,都能发展得很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毕业生切实了解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我信心,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者要着手去做的事情。
四、结论
毕业生处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心理充满矛盾。面对机遇和挑战,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及时抓住机遇,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引入自信心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体现。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生活场景中,自信心教育理念理应成为贯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的主线。
参考文献:
[1].不受人惑•谈人生问题[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2](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微课化
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毕业后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从目前来看,国内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较弱,包括职业判断力、职责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专业技能都达不到各行业的用人标准。【1】微课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以简短视频为载体,以现代化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注重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2】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就业技能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尝试用微课模式变革传统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以便增加就业指导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效率,这对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微课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优势
(一)微课模式的时间更短,教学内容更为集中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授课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较长且课堂内容较为枯燥,大学生往往不会认真倾听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错过大量的就业技巧以及就业信息。而微课模式具有时间短的优势,教师只需进行10分钟以内的讲解,便能让大学生掌握该节课的主要知识点。【3】同时,教学时间越短,教学内容就会越集中,学生也能更集中的听取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记住每节课的知识点。
(二)微课模式的教学手段更为多样
在微课模式的运用中,教师不再只依靠口头讲授的方式让大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借助网络以及视频软件等教育技术来进行微课教学。例如,教师可将就业指导知识进行有效的碎片化处理,再将这些知识录制为视频信息。同时,教师还可直接下载一些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将这些视频资料进行改编,让这些视频能够更加直观有趣的呈现给大学生。如此一来,大学生便会对视频内容产生兴趣,并认真观看视频中就业指导技能的介绍,以此更快地掌握就业技能。
(三)微课模式的构建简易,传播便利,反馈性更强
构建简易是微课模式的一大优势,不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均可以自主录制一些关于就业指导的视频,以此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素材。同时,传播便利也是微课模式的优势。视频制作人可将每节微课的教学视频通过手机、电脑等平台进行传播,从而让更多大学生观看到每节微课内容。此外,大学生在每节微课结束后能够相互探讨课堂内容,并在校内论坛上交流各自对就业的看法。
(四)微课模式的趣味性更高,节奏更快
相比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微课模式的趣味性相对更高。由于微课模式的教学时间只有10多分钟,全体师生只需在短时间内围绕着某一个就业问题展开讨论,不仅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还能让大学生体会到探讨问题的趣味性。同时,大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带到课堂中,并让其他学员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讨论。此外,大学生可成为微课的主导者,可由多位学员共同来设计每节微课的内容,使大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的主体。如此一来,大学生可体会到微课模式的乐趣,并在微课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技能。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微课化策略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以碎片化理念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微教学资源,基于移动网络环境实施教学,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发展的自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竞争实力。【4】
(一)资源微课化的开发策略
1.将各行业基本资料录制成微课由于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不够清楚,并在求职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基于这一点,教师可在课前事先准备一些关于不同职业介绍的视频材料,并在课堂中将这些职业介绍的视频播放给大学生,以便让大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背景、用人标准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可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专业技能以及性格特点来考虑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行业。例如,可分别收集医学行业、教育行业、电子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等相关资料,并在课前让每位大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再让大学生根据自身印象写出目标行业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应在视频中加入一些关键词,以便突出微视频的关键内容。在播放微视频时,可引导大学生将视频中行业的基本状况与自身印象中的行业状况进行对比,让大学生了解到自己印象中的行业与现实行业之间的差距,并鼓励大学生依照目标行业当前的用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此一来,可让大学生掌握不同行业的基本内容,以便为大学生今后的求职打下基础。2.将经典求职案例录制成微课基于许多大学生因情商欠佳而影响到最终求职的这一问题,教师可在课前事先收集两个实际求职案例,一个是关于高情商在求职中的表现,另一个是关于低情商在求职中的表现,并将这两个视频文件通过QQ群发送给全体大学生,让大学生在从两个视频中体会到情商对于求职的重要性。在课堂期间,教师可针对这两个实际案例让大学生探讨情商的概念,并引导大学生分别举出高情商的求职表现以及低情商的求职表现。在大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向全体大学生阐述情商的内涵,并向全体大学生告知情商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再向全体大学生播放一个通过改善自己情商而成功求职的视频案例,以此激励那些认为自己情商不高的学员,并能鼓励这些学员不断学习交流技巧、表达技巧以及为人技巧,以便为今后的成功求职增加把握。此外,教师可为全体大学生讲述一些求职过程中的技巧,如与上司之间的对话技巧,以供大学生参考。3.将名人求职经历录制成微课针对大学生不能承受求职压力的这一问题,教师可在课前下载一些关于名人经历的视频,如名人求职经历以及创业经历等,并将视频发给全体大学生,让大学生从名人经历中体会到求职的艰辛。在课堂中,教师可让大学生围绕“求职碰壁”展开讨论,并让大学生了解到“碰壁”是求职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可向全体大学生告知每位成功人士在求职过程中都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但这些成功人士都通过坚持最终取得成功,再接着向大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在面对求职挫折所采取的方式,以便让大学生能够妥善应对今后求职中所遇到的困境。此外,教师还能从网上查找各行业最新的就业人数以及失业人数,并在10多分钟的微课教学中让大学生了解到国内就业的严峻形势。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让大学生对各行业的就业难度有更清楚地了解,并做好未来求职的心理准备,以此妥善应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另一方面可让大学生根据各岗位的竞争比例来选取适宜的求职岗位,以便在今后求职过程中能够尽快的找到岗位。总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就业指导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4.将各行业劳动典范事例录制成微课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指标,以此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职业素养。例如,在微课模式下,教师可下载一些介绍各行业职员典范的视频,如水工、电工、下水道维修工、汽车修理工以及垃圾清洁工等各行业劳动典范,并在课堂中将这些劳动典范视频播放给全体大学生观看。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向全体大学生讲述这些劳动典范是如何长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中,并阐述这些劳动典范长期坚守自己岗位的意义,进一步向大学生告知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以此告诫全体大学生在任何岗位中都应坚守职业道德。同时,教师还可举出一些不坚守职业道德的反例,并让大学生对这些反例事件进行谈论,让大学生认识到这些反面人物都是因自身职业素养差导致事业失败。此外,可让大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些自己亲身遇到过的劳动模范,并讲述这些劳动模范的具体事例,以便让全体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其实也有许多劳动模范。如此一来,大学生便会将保持职业素养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事项。5.将各行业最新资讯录制成微课尽管每个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同,并且同一行业在不同时期内的就业情况也不相同,但大学生通常不会特意去了解各行业最新的就业动态,导致大学生往往不能准确预估各行业的就业趋向。基于这一点,教师应时刻去了解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并掌握各行业最新的变动,如岗位数量的变化、人才需求量的变化、技术变动以及政策变动等内容,再将这些最新资料录制成多段微视频以及微测试,以此提供给全体大学生观看。如此一来,大学生便能了解自己目标行业或目标岗位的最新动态,并根据目标行业的政策变化以及技术变化来学习相应的技能,以便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要求。但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每段视频的连续性,确保所有微视频能够形成一个体系。6.围绕就业指导内容进行自主微课制作微课制作基本上分为课程内容遴选与序化、明确微学习单元核心知识、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等几个环节。在就业指导教学中其主题内容可程序化、碎片化为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探索、简历制作与投递、面试、就业程序与权益保护、就业心理调适等学习单元。【5】微课的教学设计围绕上述学习单元进行“教什么”与“如何教”的制作方案设计,根据制作设计方案进行微课录制。【6】此外,还要针对所录制的知识点制作配套的系列微教案、微讲稿、微课件、微习题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前要撰写微课脚本,包括场白、引入、讲解、总结、反馈、习题等内容,呈现出场景、解说、字幕、画面等信息。
(二)教学微课化的实施策略
1.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增强微课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都是由辅导员以及院系书记向大学生传授一些就业知识。但由于辅导员以及院系书记不属于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就业建议。基于这一点,各大高校应组建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并为教师提供专业微课化教学的培训,以便让教师掌握各行业最新的就业情况和教学技能。同时,组织本校教师以及其他高校教师共同参与交流会,并相互分享一些就业指导的经验。如此一来,就业指导教师便能为大学生传授更有效的就业技巧,并为大学生提供各行业最新的就业咨询,以此增加微课教学质量。2.增设微测试以及微学分等内容由于就业指导不属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修课程,许多高校没有给就业指导课程安排较多的课时,导致大学生在毕业前难以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基于这一点,各大高校可将微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开展形式,并增设微测试以及微学分等内容,以此激励大学生从微课中学到更多的就业技巧以及就业知识。【7】例如,教师可依照就业指导教材的大致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碎片化处理,并制成多段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再将微视频上传至校内的局域网。在此期间,大学生可完成微视频中教师所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并通过微测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而每次微测试的结果将转化为相应的微学分,大学生可不断扩充就业知识来增高微测试成绩,进而获得更多的微学分。总之,通过微课教学,既能让教师直接在网上完成授课,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能让大学生在网上直接完成课后作业,并借助网络平台来进行测试、讨论等一系列事项,以便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就业技能水平。3.将实践活动融入到微课教学中就业指导不仅是一项理论课程,还是一项实践课程。教师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既要让大学生学到一些有价值的就业技能,如沟通技巧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等,还要让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一些求职经验。因此,高校在开设微课程时,应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并为大学生自行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观点讨论等内容。例如,教师可将“先就业还是先择业”作为一节微课内容,先分别让选择“先择业”以及选择“先就业”的大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再让双方学员围绕这一论点进行辩论。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可对双方在辩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为全体学员分析“先就业”以及“先择业”各自具备的优势以及劣势,并嘱咐全体学员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专业技能来确定今后的就业方向。同时,教师可让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便让大学生在实际对话中积累交流经验。例如,教师可让其中一位学生扮演企业领导,另一位学生扮演求职人员,再设定一个对话主题,引导扮演求职人员的学生围绕某一职业来阐述自己的优势,从而让学员在求职模拟对话中学到更多的对话技巧。此外,还可让大学生自行组织微课,以此增强大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兴趣。例如,大学生可在课外选择就业求职中所涉及到的某一问题,如服装搭配对求职的影响,并在微课中引导其他学员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可针对大学生所选择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学员的观点进行补充,以便让学员在讨论中总结更多的知识。教师还应鼓励大学生自行录制一些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视频,并将大学生的录制成果在微课中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大学生的成就感,为大学生在今后求职中积累信心,还能丰富微课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学到更多的就业技能。综上所述,就业指导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就业技能的主要课程,教师需灵活运用微课模式,以便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各行业的基本资料、最新资讯录制成视频,以便让大学生及时掌握各行业的职位变动以及用人标准;将实践活动融入到微课教学中,以让大学生在模拟求职训练中积累就业经验,为今后真正的求职打下基础;增设微测试以及微学分等内容,以让大学生成为微课教学的设计者,增加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并让大学生在微课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不断扩充自身就业技能。随着微课模式不断成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办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必将为大学生今后的顺利求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2]隋勇.谈“微课”对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6(18):3-4.
[3]赵巾帼,张新玉,罗庆云.微课模式下地方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34-35.
[4]陈卫群.微课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价值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2):111-112.
[5]杨辉,蒋晋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微课的开发与设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6-137.
[6]李娟,向志军.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微课开发与设计[J].职业,2016(06)92-9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也进入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⑴高校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迅猛增长,使得我国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备受瞩目,高校指导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显示的数据,06年――08年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从06年的441万增加到08年的559万,与此同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并未随之增长。首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绝对人数逐年上升。而与此同时,供需反差却逐渐扩大,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事关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若干途径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基于全面和谐发展观的增强大学生内功的就业指导新路子,是高等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与新任务,基于这一点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
1.全程化
开展全程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1)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渴望通过四年的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往往会感到很迷茫,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新生非产关心今后的就业问题,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对学好专业,树立人生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3]。
(2)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二年级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阶段,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该阶段的就业指导要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着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职业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
(3)大学三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三年级是专业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该密切联系实际,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有计划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着重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职业领域,与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同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并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试。
(4)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转变,其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养成在前三个阶段已基本完成。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商谈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为毕业走上职业岗位作充分准备。[4]
2.全员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复杂、广泛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则是这个综合系统中的三个主要环节,要使三个环节形成环环衔接的"教育环",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大合力,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最优化。
(1)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家庭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的素质及工作岗位、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无不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2)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坚持任人为贤的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在恰当的时候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学校要成为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3.信息化
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断开发新载体,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满足学生就业指导的需要,增强吸引力。一方面,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以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宣传,既对外宣传本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使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
(三)就业指导信息化。各高校应加大对就业信息网络的投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优化就业指导的硬件设施,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链接、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窗口,完善就业供需信息平台当然,就业信息化并不能局限于网络,鉴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高使用率,高校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就业短信服务系统,拓宽就业指导途径。通过这两种信息交互,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信息。
在十七大召开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实行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潮流,研究对策,探讨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全面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学校就业率,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54-55.
[2]别业舫,张惠兰,陈明全.《择业与创业--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就业指导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已经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包分配、包就业”的状况已不存在。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建立之后,就业指导工作愈发显得重要。而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校开始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后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显著,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比,我国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对此的专门研究和系统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还存在较多问题。川目前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开设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组织洽谈会、推荐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等,内容和任务主要涉及就业思想教育、就业政策指导、信息搜集、求职技巧指导四个方面。总体来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机制僵化,教学方法单一,多数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成才、就业心理等方面辅导较少。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在毕业学生中进行,在高校教育和改革中所占比重偏小,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就业指导工作尚未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因此,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才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
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就业指导工作认识不够充分,观念存在误区,就业指导与教学脱离
《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高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这说明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这些机构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很难发挥作用,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就业指导更多地进行就业的事务性、表面性工作,过分突出就业指导的行政职能,根本无法发挥就业指导的真正作用,不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上,由于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不够,很大一部分高校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高校教学计划,基本是采取在大学生毕业前,由学生的辅导员或是相关行政人员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知识的灌输,就业指导课不能融入真正的教学计划中,从而也使得大学生自身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存在误区。
2.2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简单,就业指导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
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学习就业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招聘需求信息、传授求职技巧等方面。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诊释过程中,采用的教学形式多为灌输式、填鸭式,通过大会灌输或集中上大课,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等进行就业指导,没有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使就业指导缺乏科学性和理论性。同时由于就业指导人员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不全面,高校就业部门也尚未完全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导致信息来源分散,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2.3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时间误区,季节性明显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是“临门一脚”的工作模式,就业指导往往是作为大学教育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学年,甚至是在双选会期间进行,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就业指导对象多局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仍存在短程性和季节性,缺乏连贯性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机制。
2.4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就业指导作用的认识,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多为学校就业部门和院系辅导员,他们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对就业指导工作只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上。[5)他们因事务性工作较多,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抽出更多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就业教育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对一些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等没有实际经验,不能给予学生令人信服的解答,就业指导大多是纸上谈兵,指导的质量与效果难以提高。部分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缺乏专业性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环节。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进行研究和开展工作,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思想贯穿始终,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3.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认识其重要性
2002年教育部就已制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号),2003年又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并在场地、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所以说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宣传和提倡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就业指导服务部门,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院系两级领导机构增强为大学生服务的意识,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形成校院各级领导“全员化”的就业指导局面。
3.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深化改革,与教育教学相渗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人才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教材,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尚未列人正式的教学计划。针对这样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就业指导理念渗透到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要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此外,在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将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课题,列人学校规划中。
3.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内容多元化,指导个性化
高校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基本环节,也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就业指导的内容应是全面而多元化的,通过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招聘信息、传授面试技巧等确实能帮助毕业生就业,但仅靠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要求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政策指导和求职技巧的指导,还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未来人生指导,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不断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个性特点的发展。应当注意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指导上是不同的,同时在就业指导上也应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通个案咨询热线,以便快速全面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
3.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全程化贯穿与大学生活始终
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逐步建立起从大学新生到应届毕业生全程化的指导体系。对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在就业意识和方向上的培养,着重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的了解以及将来所能从事的职业领域,确定奋斗目标,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二、三年级学生应着重于结合自我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自我完善,培养和锻炼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对毕业生应重点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择业的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行全程化、连续性和系统性,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
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就业指导工作不应是简单的行政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向专业化的方面发展,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这就需要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6]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配备力度,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以师生比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同时加强对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理论素质的培训,争取做到持证上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要按“专业化、职业化、稳定化”来充实与调整,最终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结构的全员化。
关健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业制度也早已经从以前的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而伴随着逐年提高的毕业生人数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形成的“蚂族”“聚居村”等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就业社会现象,无疑不让教育者们的目光投向大学生就业。如何引导大学生就业,让毕业生们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很好地把自己推销出去,这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显得更加重要,对就业指导教育和研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使其跟上时代步伐,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种就业机制的形成,使高校毕业生直接推向就业市场,由市场去选择。而高校的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提高,大学就业竞争将显得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承担着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进入职场、适应就业岗位等诸多方面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才。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内容不够丰富指导效果不佳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这样不仅容易忽视了授课效果和师生间的互动,而且还忽略了这门课所要求的技能培养。部分教师在授课环节中,还只是以基本基础知识的传播为主,多采用灌输式讲述方法,理论性的内容偏多,而且讲法单调、乏味或是缺少实践经历,这样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应有效果。再加上一些教师对社会、交际、法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教学的缺失,这些很难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师资力量薄弱,忽视培训
就业指导课属于交叉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就业、从业经历或经验。但是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是由从事就业工作或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兼职。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化的培训,缺少就业指导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虽然他们长期从事此项工作,有一定的实践和经脸,但他们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较多,对课程的设置、规范、教学思考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缺乏相关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内容空洞无味且实用性不强等结果出现,因而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实效。
(三)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过于滞后
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在课程开设时间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安排在大四,这样在教授学生如何规划自我职业或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时,他们已经面临毕业走向社会了,此时面对即将毕业,学生仅仅只能做些指导传授的面试技巧和心理调试准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另外,一些就业课程往往是走形式,上课纪律要求不严格,考试方式简单,不仅导致学生不重视,还引发上课老师草率应付。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改的探索
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应以就业服务为中心,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挖掘毕业生进入职场后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为作为目标。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应面向全体学生,且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应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指导。如大一、大二年级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就业指导课开设,使他们明确在大学应有目标,努力学专业知识为毕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大三、大四年级应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求职准备及择业技巧等传授。就业指导课应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依据教学计划设立相应学分。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
学生的重视度,也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开设效果。
(二)师资队伍专业化,确保教学质量
就业指导课应该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并对他们进行多学科的培训和学习,例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学科知识的培训,使这支队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从而做到具有资历。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提高就业指导课质量的关键,高校应当给予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所必需的保障,应向其他专业课一样成立教研室,负责组织、指导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备课和教学交流等工作,提高教学效果。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素养,吸引力强的人格魅力,较强的重任心,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这些都要求高校要重视这种平台的搭建,应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的建设,以鼓励就业指导教师提升自我,满足就业指导课的这些要求。
(三)积极改进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手段和方法
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应重视就业实践体验,并让学生进行实景模仿,点评在模拟实景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锻炼自我。学校应搭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沟通,将用人单位请到讲台,通过搞讲座、座谈、授课来增强他们间的了解。在各自所需的条件下,以便学生知道自我的不足,可以自己通过努力,使大学毕业生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顺利找到理想的岗位。用这样互动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抽象的理论学习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立夏.试论理工科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2).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已由过去的“坐等客上门”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登睿门”的主动出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从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毕业生自己难以做出客观、真实的自我评价和定位,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变得极其重要。就新乡医学院而言,近些年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牢把“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作为工作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方法,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为毕业生服务,使我院近几年来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2000年我院本科毕业生418人,初次就业率为46.5%,以后每年以10%递增。
1加强外联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积极引进各地用人单位,与社会各界取得广泛联系,拜访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巩固老市场,开辟新领地。
在2OO4年考研分数线公布后,就业指导中心迅速派出5个考研调剂小组,奔赴9个省(市)10所高校,为我院毕业生联系到121个考研调剂指标;在考研调剂结束后,就业指导中心又组织4个就业工作小组,走访全省17个地市,联系就业岗位200余个。
2建立大学生就业网络信息平台
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岗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构建起大学生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在就业信息网上开通了毕业生资料填写、就业信息、毕业生信息查询、就业政策和新闻等系统。在就业信息网上还建有我院毕业生就业电子档案,只要输入毕业生的密码,轻轻一点,就可以查看其所学专业、求职意向、个人简历、评先授奖等情况,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虚拟空间的网络平台上“双向选择”。自21302年9月份以来,就业信息网上已信息330条,包含岗位3580个,使信息更畅通。
3招聘会分批进行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发生变化,毕业生的就业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中。就业指导中心实施冬春两季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就业供需见面模式,除每年冬季举行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供需见面会外,还在来年的3、4、5月份的月末日举办月末招聘会。另外,还特别为非招聘会期间前来招聘的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3次共吸引了148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近1400个。其中,最后一次月末招聘会还吸引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人民371医院及10多家地市级中心医院。这样,就能给包括考研失利在内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与就业模拟训练
1贫困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1.1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偏弱,在就业大战中难以安身在大学这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里,会聚着来自各个阶层,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再加上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来自落后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很容易因为经济条件及自身能力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也因为这种心理,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一种被动状态,这又直接制约了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此下去,贫困生很容易被社会残忍淘汰。贫困生在求职路上一旦遭遇了挫折,失落感和家庭的压力会让他们对未来产生焦虑,这就更不利于就业了。
1.2贫困大学生家庭条件差,求职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因为家庭条件差,在读书阶段,贫困生大多为获得奖学金而奋发图强,过着“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或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报酬极少的兼职工作中,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动手实践、沟通表达、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够,求职“软实力”不足。那些能提升技能但需要交费的培训,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就使得“证书”缺乏,从而减少了就业竞争“硬件”筹码。[1]另一方面,当今就业求职成本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1.3就业岗位有限,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自1999年大学生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与年俱增,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这给本来就缺乏竞争力的贫困生设置了不少障碍。不仅如此,社会中依然存在“四通八达的社会关系是成功就业的必要条件”的说法,高校贫困生社会资本相对缺乏,职业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此外,很多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仍然有户籍壁垒,这些都使贫困生的就业路变得更加艰难。
1.4贫困生补助政策设置不够合理,单采取经济扶持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奖、贷”政策,但部分学校对学生贫困程度调查不够认真负责,存在鱼目混珠现象。此外,这些资助政策的评选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成绩,而不综合分析学生其他能力,导致贫困生只关心学习,而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如此,政府的“补、助、贷”政策在经济方面占太大比重,“授之以鱼而不如授之以渔”,导致大量出台政策发挥作用有限。
1.5学校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首先,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模式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学校的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我国正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相应地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有些学校却没有根据这些变化对专业进行及时更新。再次,因为盲目扩招,而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扩张导致学校教学压力增大。最后,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使人才供给市场与人才需求市场相偏离。[2]
1.6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够健全,就业服务存在漏洞虽然学校都有“奖、助、勤、贷”制度,可以为贫困生经济方面减轻不少负担,但在贫困生成长和发展、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扶助还不够。至此,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缺乏针对性,没有明确理念和目标,也没有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内容及措施,总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长期有效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不仅如此,还有些学校不具备举办大型招聘会的条件,贫困生从学校获取招聘信息较少,就业困难。
2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2.1积极调整心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贫困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素质训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努力消除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理性对待家庭条件的差异和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要明白,歧视贫困的人毕竟是少数,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自己的命运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自立,自强,不怨天尤人,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学习,愉快地生活,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摈弃狭隘的就业思路,耐心地寻找适合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工作岗位,从基层岗位做起,脚踏实地,做到“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贫困生除了要注重学习成绩,还应对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贫困生在大一开始就应该积极参加学生会、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尝试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竞赛活动以及求职培训等,在活动中不仅能享受乐趣,还能提升综合素质。大二期间,贫困生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检验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学习来弥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富有进取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用自己的实力去博得企业单位的“橄榄枝”,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学校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采取各种措施让贫困生得到足够关心首先,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学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不定期检查,帮助大学生健康发展。其次,学校要鼓励并指导大学生认真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认清职业方向。再次,学校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成功校友或企业负责人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经验示范,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综次,学校给贫困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生的竞争力。最后,学校可以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单独采取有关方案,如:学校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企业、学校、贫困生签订合同等。
2.4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学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有效配置教育资源,争取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且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水平高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调整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过程的完善和毕业实习的考核中来。
2.5在社会倡导公平选拔人才的良好风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我国就业形势
政府应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机制,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取消户籍限制、禁止性别歧视等,以此保障贫困大学自由平等就业。另外,企业要抓住中央经济工作组提出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机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稳中求进,扩大企业规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2.6出台针对贫困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降低贫困生创业门槛
在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中,政府要起带头引导作用。政府对贫困生就业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随着贫困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政府更要加大扶持力度。免费提供更多的经济补助、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政策。充分发挥贫困生肯吃苦,有感恩之心的特点,出台优惠政策,号召贫困生到家乡或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去施展才华,促进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响应,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特别是对贫困生,减低创业资格标准,让有激情有实力的贫困生放飞理想。
3结论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全民的就业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进行。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刻不容缓的,但由于体系庞大,各方面综合因素复杂,顺利解决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社会、国家、学校各个方面能步调一致、万众一心为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出资出力。
作者:邢莹莹 陈盈盈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职业实践;产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75-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增大,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去总是侧重于向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训练求职技巧等。难得进行实用有效的产业职业指导,行业创业指导,具体的工种指导和细分的谋生方式的介绍。就业方面的论文也多是《论高校就业指导хх模式的建构》、《关于高校建立хх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大学毕业生хх情况研究综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如此类的就业指导性文章,一来学生根本没有兴趣阅读,二来就算从头到尾地拜读多遍,掩卷之后,仍然几无所获。我觉得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重在给学生的指导性,而不是为写而写,也不需要一个看起来很学术的题目。
本文拟从三大产业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行业或细分工种,以求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其实,第一产业不外乎就是种什么,或养什么。但种什么有前景呢?适合大学生去做呢?传统的种植显然意义不大,如种水稻、棉花、小麦、高粱等,就像一首歌所唱的:一条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以种水稻为例,一亩水稻种一季干产量最多一千斤,卖130元/100斤,毛收入才1300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甚至犁田耙田稻谷收割的费用最少要600元,意即一亩田的纯收入不会超过700元。就算种15亩地,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元左右。而且还要不买到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还要风调雨顺。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给不了我们什么,能给的,早就给了我们的祖先了。正因如此,亿万农民才会撂下土地进城务工。这样一说,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应该弃之荒芜呢?非也,只要有效益就可以种,如皇竹草。皇竹草的产草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象草高,使冬季缺草期缩短。以皇竹草代替象草,每亩每年可多产鲜草2000-5000公斤,多产粗蛋白100-150公斤。每亩产草量15000-30000公斤。是牛、羊、兔、鱼、鹅、鸭、鸵鸟等一切草食动物的良好饲料,推广种植皇竹草,必将为发展草食家畜饲养业和塘鱼养殖业发挥作用。每亩可养5头牛,50只羊,400只兔。以养鱼为例,一般的杂草,要80斤草才能长一斤草鱼,而皇竹草14斤,就能长一斤草鱼。据统计,种一亩皇竹草的经济效益为5000元。
那养什么呢?一般说来,农业养殖也就是养猪、鸡、鸭和四大家鱼之类的,养猪因为场地,种猪,饲料,防疫等因素,本钱大,风险高,而且销路一般。其实这几样东西有一个硬伤就是从头到尾都要吃饲料,成本高,效益就高不了。
其实,指导学生就业创业,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不是发卷子给学生考试,而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权衡取舍的能力。就以上面的分析来说,我并不是说农业就一无是处,只是说传统的种养农业前途狭小,但大学生毕业生如果从事第一产业可以走特种种养之路呀,但种什么?养什么呢?当然种什么养什么,要因地制宜,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种养什么,以下几条必须满足:1、投资不能太大,因为大学毕业生没有多少本钱,2、过程成本不能高,3、最好不易生病的,年轻人也没有多少疾病防治知识4、繁殖要快,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让动物成精。5、一定在本地要有销路。而且在农贸市场上能随时销售掉。不要相信别人供种提供技术又负责回收的谎话。以地处江西中西部的井冈山乡下的我家乡为例,我觉得豢养竹鼠最为合适:种鼠400多元一对,可能先买20对种鼠花费在1万元以内;竹鼠只吃米糠拌饭和竹子芦苇根茎等,成本很小;竹鼠几乎不生病,饲养者没有动物疾病防治知识要求,竹鼠繁殖快,一只母竹鼠一年能生三胎左右,一胎三四个,也就是一年能产十年幼仔。母幼仔在八个月后又能进入繁殖期;竹鼠在当地的市场上非常好卖,一般100元/斤,买一只200-300元,普通家庭能承受,而且是请客送礼很体面的选择。我自己也以试验的形式指导在乡下务农的父母养过竹鼠,取得了成功。据我一两年的调查表明,一对夫妻养竹鼠的年纯入在十万元左右。当然我这只是举个例子,只要以这个思路去挖掘,每个地方都有值得种养的东西。
再来看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制造业为例来分析,制造业中粗略可分有三种角色:管理者,技术员和普通员工。作为大学毕业生,最可能从事的就是中间层次的技术人员,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掌握技术,毕业时投简历去面试受聘是最主要的就业路径。因此,上课时要求和教导大学生努力学习,修一技之长乃职业指导课的重要任务。其实建筑业也是消化人力资源的大行业。建筑业有很多分支的行当,可供大学毕业生选择,如制作不锈钢塑钢铝合金门窗,制作窗帘,瓷砖业、家具业、建筑材料业等,不时也有大学生从事此类相关行业喜获成功的报道见诸报刊网络。
第三产业 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具体可分为两大部门:
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流业等;2.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水利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公路内河(湖)航道护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以上众行业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可能从事的是商业和饮食业。因为这两个行当准入门槛较低,对从事者的家庭经济背景和人脉背景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寒门子弟进入的可能性。其实社会上有很多行当是挺赚钱的,为什么大学生只知道挤人才市场海投简历这条路呢?那是因为在就业之前一直在象牙塔里呆着,要用钱,父母会打到卡上,有什么事,家人会帮忙跑腿,在学校大多时间也是在电脑前或手机前度过。很少有去社会上谋生或参与职业分工的实践机会。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事可以干,什么活能够赚钱。有什么职业适合自己这种文化水平、技能层次、个性特征和家庭背景的人!而职业指导的老师们从他们写出来的指导就业的文章来看,大都是些:“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难可以应世经务” 的文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商业眼光、生意头脑、谋生的本领、观察事情的能力、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是在较长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都是在艰难的劳作中锤炼出来的。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因为家人开超市的原因。到批发市场批发过早莲牌的单个去核包装的红枣。在批发店铺里每斤最少12元,生意很好,店主还说,我是薄利多销,靠走量赚钱,后来我拨打包装袋上的厂家电话,问到该产品的江西地区总,回答是6.5元/斤。而且两地相隔大概三四公里。我那时真是感慨:商机无处不在!
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没有赚钱的渠道,也不是没有商机,而是我们的同学在大学校园衣食无忧,外面世界的熙熙攘攘与我无关,老师们多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闭门造车式的所谓学术研究,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张建宝.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0):5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教学模式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定位模糊,院校不予重视
目前,各大高校虽已开设就业指导课,但从开办形式上讲远没有达到应该重视的程度。调查显示,将该课进课程、进学分、进教学计划只是少数高校,部分院校虽将就业指导设为必修类,但只在毕业前一年才开设。大多数高校只是将该课在毕业班中开设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只举办几场讲座就敷衍了事。更甚之,某些院校在双选会进行后才应急学习,学习时间倡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甚微。同时,院校对该科的理解狭隘,认为这是一门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式、通晓就业信息的课程,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内容缺乏切实应用价值,也将其视为鸡肋,不予重视。这样,就业指导课的定位不够准确,意义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不足,从而学习很多都沦为形式化,很少能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等正规课程的待遇。
2、教学手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
从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反馈来看,学生认为上课方式上大多还是停留在灌输者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让学生失去耐心。授课老师一般由多位组成,这样教学的连贯性下降更降低了课程的品质。这些因素都形成了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的困境。这样看来,就业指导课缺乏一个既能照顾共性又能兼顾个性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
3、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应用价值
目前,就业指导材料多种多样,各高校的选择也呈现“八仙过海”之势,但是在一些院校在开设课程时都没有一本规范教材。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自编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各级院校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也是时有所见。教材内容老化空洞脱离实际,在当下社会没有切实的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
1、开创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新理念
由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史来看,我们国家应该在充分结合本国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西方科学的理念和模式,创立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新概念。
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和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而且,正确的择业观与学生的人才观念也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成人成才教育为学生的择业观提供了坚实的理性支持,而正确的择业观则为成人成才教育奠定了基础,使其更加具有实践性。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应该把大学生的择业观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无论是思想政治课中,还是课余生活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长,在成长中得到教育。而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指导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不断完善毕业生的择业观,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强化他们的成人成才意识,激励毕业生们主动投身到祖国各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支持基层工作,支持西部大开发,这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正是大学生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社会的需要。
2、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结构化体系
就业指导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因此,构建合理化的结构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就业指导结构化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高等学校当中应该重视就业指导课,建立研究并负责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和计划,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估和交流的专门性的教研工作室。使教学组织结构化、教学内容多样化和教学形式丰富化。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本特定的教材当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制定出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讲义,编制出与时俱进、更加直观有说服力、更加丰富的课堂内容。其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只在大学三年级或者大学四年级才开展,而应该从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就开始开展对学生就业职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系统分析所学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使他们充分认识所学专业,明确今后职业目标;对于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应通过就业指导课培养职业道德,充实职业知识,同时了解当今就业形势,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就业能力的提高,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主选择就业的能力;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学校应在提供各种就职前培训、心理辅导、面试技巧指导、提供就业程序及就业权益保护等的同时,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使就业指导全面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当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
3、运用社会资源,提升就业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应打破封闭的传统教育体制,充分的利用各种现有社会资源来改善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学。比如说,我们可以聘请一些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来参与教学,像是政府机关、知名招聘单位、职业培训公司人力资源专家、企业的成功应聘者或者本校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可以从自身情况出发,在教学大纲的总指导下以不同角度来提出、分析并解答问题,使学生们能从中受到激励,尽早的了解到社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在指导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去参观校园招聘的活动现场,尤其是大型的招聘会,并鼓励他们主动与雇主进行沟通,认清就业形势,尽快了解到求职过程中的辛酸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学生的就业紧迫感,以便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都应涵盖着就业指导的教育,并且还应该延伸到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调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做好毕业生的后续调查,如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一些有价值的评价或者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好的意见,都应及时地将其反应给学校,争取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道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系统的学科,高校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构建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郭亚红.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