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山环境保护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治理方案;方针政策
前言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目前,集安市已发展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诸多美誉的新兴旅游城市,2013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5.7亿元,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而自然生态破坏是我市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及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因此,本论文主要从如何对一些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治理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矿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安市现有生产矿山33户,其中露天开采19户,井下开采14户。废弃矿山56处,其中露天开采20处,井下开采的36处。采矿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导致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尤其是露天开采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和破坏森林植被与自然景观,有的矿山位于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地质遗址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基础工程设施保护区及城镇周边等,严重影响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的保护和城镇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善。某些采矿业如对建筑石料、石灰石、水泥配料和砖瓦用粘土等矿山资源的大量开采,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矿山固体废料的不合理遗弃堆放,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集安市报废的矿井达六七十个,大多没有经过整治,不但能造成人畜误入对周围居民产生危害,还存在着积水、储气等严重危害未来相临区域有用矿物的开发利用、以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
其对周围这些不当的采矿造成的森林植被和景观破坏、良田毁坏、水土流失、侵占土地、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严重影响重要基础设施及其它资源的保护等,也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在城镇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影响观瞻,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二、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做好部门协调和合作
要共同推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把加强我市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矿业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环境保护局要站在全市的高度,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做好综合协调;国土资源局负责矿山环境保护具体工作,在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和组织矿山环境调查、规划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土地复垦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矿山环境保护工作。
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与宣传
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应当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培育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保护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矿业权人、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参与,把这项工作做好。
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矿山环境遭受破坏
矿山环保和恢复治理的好坏,需要有严格的监测、监督检查等制度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和手段作为保障。矿山建设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保证各项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对措施不落实、设施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矿山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对强行生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市政府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在矿山企业年检中加强矿山环境的年检内容,对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对新办矿山企业严格准入制度,要求矿山企业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开采规模要与资源储量相适应,遏制矿山企业乱挖乱采和低规模开采的现象,为有限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严格执行《吉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多年前已废弃的矿山和开发时间较长或已接近闭坑、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山企业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治理的,由政府补助和企业分担;对于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补偿机制;各地政府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及社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投入;还可以将矿山环境治理纳入市场机制之中,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促进矿山环境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谭绿贵,陆三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皖西学院报(2004),20(2):45~48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急剧增大,矿产开采企业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忽视使矿山地质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使地方的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不利于长期发展。而联合工艺复垦的运用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将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中联合工艺复垦的运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保护;恢复;联合工艺复垦
一、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矿产大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但目前我国的矿产开采企业不注重矿山附近环境的保护,一味增大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加快开采速度,使得矿山地质环境严重恶化,导致了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和损失,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尽管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了矿山土地复垦方面的工作,可是在经济、技术、政策上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作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联合工艺复垦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各方面的效益,对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联合工艺复垦模式是把复垦与采矿融为一体,从而改变以往被动治理的有效措施。按复垦工艺的要求,统一安排剥离、采矿、排土和复垦作业,有计划按顺序同步进行。实现边开采边复垦,土地复垦周期由10多年或更长时间缩短为3~5年,复垦费用可降低 50%~70%。现代化的矿区土地复垦,是完整的采矿工艺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根据矿区环境,在矿区的整个开发时期,明确矿区复垦的范围和土地利用方向,选择最佳的利用方案;保证在时空上全面、经济合理地实施各种复垦活动。土地复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开采工艺、排土工艺、造地工艺、整治技术、垦殖技术、管理技术、整体优化等环节。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我国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矿区废弃地复垦研究中,应以生态复垦为核心,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联合工艺复垦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
复垦是指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的运用,将由于人为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环境破遭到破坏的土地恢复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人地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生态生产可持续发展,即对被破坏的土地资源的恢复治理和再生利用。联合工艺复垦则是通过对农业、水利、环境、生物、经济、系统工程等各个学科方面的工艺联合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复垦,改变传统复垦工艺只能对破坏土质进行恢复治理的被动,而成为能够对土地环境进行实时防护和治理的双向有效保护,降低土地环境被破坏的不利影响和治理费用,促进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开发,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中,矿产开采企业可从矿产开采计划方案研究、图纸设计到整个矿产开采过程中将联合工艺复垦与开采工艺设计和实行进行紧密的结合,使联合工艺复垦成为矿产开采活动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对矿产开采后的受破坏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还能够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进行边开采边防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联合工艺复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工艺,涉及范围广泛,效果显著。矿产开采企业应根据矿产开采的具体环境,遵循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针对性探讨,从矿产开发设计之初就明确环境保护与联合工艺复垦的范围及土地利用的方向,选择合理高效的利用方案,不断提高联合工艺复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保证联合工艺复垦在矿产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中的有效运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中联合工艺复垦的具体运用
在具体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过程中,联合工艺复垦作为矿产活动的一部分,涉及范围极广,下面主要从整体规划、开采工艺、排土工艺、恢复工艺等几个环节来着重强调联合工艺复垦的运用。
在整体规划中,应运用联合工艺复垦根据矿产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安排开采、排土、贮存等区域。由于矿产开采的一系列活动都可能会对当地的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矿产开采活动进行之前,矿产开采企业就应对开采区的地质生态环境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运用联合工艺复垦对开采、排土、贮存、恢复、垦殖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优化整体的决策,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加快其恢复的速度。开展工程复垦施工设计,根据采空区实际情况,按照复垦地利用方向的总体要求,平衡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布置平台地或缓坡地及必要的防洪、拓涝工程,确定各地段的最终标高与坡度,有效指导工程复垦施工。例如:根据矿山实地环境的情况,运用联合工艺复垦对矿山采矿场的采坑形状、面积、深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严格的控制。
在开采工艺中,联合工艺复垦的运用主要是安排矿产采场的开采顺序。在矿产生产和矿区内联合工艺复垦中,可将采矿场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区,每个采区沿着矿体的走向再划分为若干个采场进行独立分块的开采工作,合理有效地安排各个采场的开采顺序,将每个采场的开采工艺分开轮流进行,提高整个采区的开采速度,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例如:当第一个采场开采时,第二个采场可进行剥离,将剥离和开采轮流交替进行,互不干扰,提高效率。
在排土工艺中,应防止对采区表面肥沃的土地的破坏,保证开采后的可再种植。因此,可运用联合工艺复垦根据各采区开采情况,合理安排排土区域,对排土进行仔细分类,有效安排排土的顺序。根据采场生产周期的特点,在采矿前出台开拓、采准方案,将剥离土的剥离、堆放以及倒运和采场回采顺序、采矿工艺的选取等作业内容结合起来,避免剥离土的多次倒运,减少剥离土的浪费,达到充分利用剥离土和使采矿周期最短的目的。例如:建立临时的表土堆放区贮存开采剥离后的排土。将排土根据土壤、含肥岩石与其他硬质岩石集中或分开堆放,对中性和含毒的岩石排弃在排土场底部或中间,然后在上面覆盖土壤、含肥岩石和其他优质岩石,即在下部堆放废石、上部堆放可耕种的优质土块,防止二者混合,使土质恶化,尽可能地保证将排土回填时能够保持原有的矿产地质土壤结构,以利于矿产开采后的种植。
在恢复工艺中,应运用联合工艺复垦将排土回填,平整恢复矿山原有地质地貌,并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植物进行垦殖。具体而言,首先应运用联合工艺复垦将堆放贮存好的排土进行碾压等工艺,使之符合种植土质要求,然后将可耕植的排土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回填,回填的土层厚度及土质要求都应该制定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然后应根据农作物种植的要求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条件对回填后的矿山地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整,即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例如:将回填后的矿山修整改造成梯田,完善水利工程设施,可促进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四、总结
矿产资源是人们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对矿山地质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巨大工程,联合工艺复垦在其中运用广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的人为影响,防止和减少矿产开采对周边环境的造成污染等不利影响和对土质的破坏,为各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合复垦工艺是在长期的复垦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适用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它运用开采、排土、造地、整治、垦殖、管理相联合的复垦技术,将与矿区复垦有关的矿山生产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合理规划,统一设计,有效组织,同期实施,用尽可能少的复垦获得最佳的复垦效果,以期取得良好的复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对一般复垦技术相比联合工艺复垦技术成本低、综合复垦工程质量为前沿水平。同时通过采矿-联合工艺复垦的应用与研究,采取高效、有力的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快速、有效的恢复土地生产力,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对矿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贡长青,郝文辉,任改娟.联合工艺复垦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冯恒强.平果铝土矿采矿-复垦联合工艺的应用与研究[J].金属矿山.2008(8)
[3]刘春芳.安溪狮子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2(3)
[4]周连碧,代宏文.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1矿区地质环境概述淮南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矿井9座,截止2004年9月累计产煤5.262亿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淮南矿区位于淮河两岸,地跨淮南市的五区一县和阜阳市的颖上县。矿区处于淮河冲积平原之上,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在20~26m之间。区域内水系均属淮河流域。论文百事通天然河道流向一般沿区域地势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注入淮河。矿区内除淮河以外,主要河流有西淝河及其支流济河和港河、架河、泥河、黑河已经人工开挖的有高新河、永幸河、光辉河等。
矿区内淮河防洪与农田水利设施多,农田水系纵横交错,基本形成适宜农业耕作的水利网络。绝大多数耕地夏季种稻,冬季种小麦。
淮南煤田煤层赋存于淮河及其冲积平原之下,第四系松散层厚20~483.5m,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属水体下开采的矿区。
矿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分布不均,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补给条件较好,目前矿区利用地下水不致引起地面沉降。
矿区开发引起地表塌陷下沉,扰乱水系,损坏耕地、村庄、河道、提防及其它建筑物受到破坏。矿区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面塌陷、固体堆积占地与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
1.2地表塌陷淮南矿业集团所属9座矿井、工业和生活居住等地面设施占地2624.2公顷(39363亩)。
9座矿井矿区总面积为301.12km2,截止2004年9月底开采塌陷面积达62.10km2,占矿区总面积20.59%。其中又有约17.7%为积水区,即积水累计总面积达10.97km2。积水范围随降雨量大小而变化。
随着煤矿开采的延深和规模扩大,塌陷范围逐渐扩大,据1997年以来的统计,1997年1月至2004年9月塌陷区增加了24.8km2,年增长率为5.15%。
开采塌陷区尚有15个村庄正在或有待搬迁。
开采塌陷区内,地形、地貌改变破坏了水系,影响河堤长度为15.1km,灌溉渠道5.9km,影响铁路线长度7.41km。
1.3固体堆积物
1.3.1煤矿开采,每年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选煤厂也有相当的矸石排放,电厂排放粉煤灰。造成固体堆积物占地和环境污染。
据初步统计,目前现存矸石山(场)23处,占地63.9公顷(906亩),固体堆积物总量为1898万m3。
1.3.2淮河以南的矿区,煤层倾角较大,多煤层联合开采,全部煤层开采后下沉量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大下沉量达18m。塌陷盆地积水深浅不一,农民进行粗放式养鱼。可耕地的质量下降,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淮河以北广大矿区,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属单一煤层方式开采,回采后形成碟形塌陷区盆地,最大下沉量达4.5m,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盆地中间积水,积水范围大小受降雨量控制,变化比较大,盆地的边缘下沉量小呈缓坡地仍可耕种,但不宜种水稻,造成农业减产,盆地的边缘带与积水区之间,地面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基本上为弃耕绝收地带。
1.4地质环境改变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4.1对大气的影响煤矿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瓦斯,瓦斯气是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瓦斯气向大气牌坊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空气造成污染。
1.4.2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矸石堆积导致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农业减产,造成农村搬迁。
1.4.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矸石成山,导致市容脏乱差,影响市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
1.4.4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为了减少村庄和城镇搬迁,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不得不改变开拓布置方式,甚至放弃准备煤量,影响了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约了企业自身发展。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2.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2.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新晨
3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设想
淮南矿区地处华东,是富饶的淮河平原,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土地十分珍贵。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地质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法规制约。因此,煤矿开采地质环境的恢复引起了各级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视。塌陷区回填复垦是煤炭企业、地方政府和矿区农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不塌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不良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淮南矿业集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示范工程项目。
实施示范工程的指导思想: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变害为利,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紧密合作,中和开发现代化生态企业,建设小康型农村。
“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的破坏十分严重,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法规,都要求矿山开采保护地质环境,实现治理恢复“占补平衡”的最终目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我们将吸收有关兄弟单位回填复垦试验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南矿区的具体地质环境,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实施示范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谢李示范工程,塌陷区回填后作为城市绿化地、改善生态和小气候;张集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搬迁、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结构相结合,由单纯的种植,变为种植和水产养殖、农鱼产品加工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英文名称: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3835
国内刊号:31-1316/TU
邮发代号:4-34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__县政府办口党委
__县环保局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立足当前工作,结合环保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认识上水平、工作出特色、践行见实效”的阶段性成果,全局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展示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3月28日,县委召开了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__县环保局行动快、安排早、抓得实,3月30日前就相继召开了党组会、局务会和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综合服务组、督查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等工作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联系制度,编发了学习资料和辅导报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地顺利开展,掀起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服务的热潮。从干部职工的心得体会、班子成员的调研报告和专题讨论的意见建议中,集中体现了全局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深入的理解。一是科学发展观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情况,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把我国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环保工作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肩负历史的使命,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事业才能健康的全面进步,只有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环保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环保工作者应该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这一目标,环保工作被推上了发展的前沿和时代的舞台,赋予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环保工作者更应该当仁不让、做识时务、顾大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更应该尽职尽责、活学活用,勇当推动科学发展的促进派。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矛盾共同体,环保部门要用科学发展观的金钥匙来处理它们的关系,既要在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的服务上做文章,也要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同向和同赢。
二、讲求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县环保局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要求,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做到了履行程序到位,方法灵活机动,内容特色突出。一是学科学理论与学业务知识相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县环保局在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上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地将每周的业务知识学习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环保业务知识的集中学习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行动中去,加深了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通俗易懂地理解,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指导,促进干部职工对环保业务知识的深刻领会与掌握,使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两融合、两促进、两提高的效果。二是专题调研与综合调研相结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环保局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确定了“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我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强化环保监管职能,实现我县节能减排目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服务,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等四个课题,每个局领导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带着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积极开展了“力促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调研活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促进我县环保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经过专题调研成果交流、相互探讨后,对事关我县环保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又深入展开了综合调研。综合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坪、三星、延寿、马桥、外沙等23个乡镇,走访了大坪镇五桂村,三星镇西黄村、秀溪村,延寿乡留观村,马桥乡金宝村、石泉村,外沙乡外沙村等20余个乡村,调查走访人员达100余人,走访人员有乡镇党政领导、村支两委成员、县乡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农民代表、企业主等,形成了《我县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论文,为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把握重点内容与紧贴工作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县环保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同时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环保工作的各个方面,将综合治理矿山污染,推进污染减排、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和优化环保执法等作为讨论主题,同时活跃讨论的形式,如召开了干部职工集中讨论大会,召集了部分乡镇领导、企业主进行讨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讨论,广泛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了分析检查的针对性。三、把握总体要求,注重工作实效
自从地质环境评价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国际地质大会上提出以来,历经了30余载的成长,研究领域已经向多学科多领域发展。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各种评价方法在不同矿山类型得到了应用,20世纪以前,中国进行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全国典型矿区地质环境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其中包括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例如:晋陝蒙能源基地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江西省、山西省、西北地区、华中、华北等地区也同时开展了典型矿山的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同时完成了中国《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技术要求》工作,这一时间段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进行的是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老旧矿山进行了历史性评价与现状性评价,可以称其为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处于成长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也由先前比较单一的评价方法向多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转变,评价工作也增加了问题性评价与预测性评价,并且在2003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举办的《首届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讨会》上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证与赞同,且自1994年以来在国内著名期刊上发表有关地质环境评价方法论文300余篇,自此以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逐渐趋于成熟。目前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参差不一,具有科学性和统一性的评估模式尚未形成。各种评价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GIS空间数据迭加分析法、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和灰色综合评判法、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及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等。
二主要评价方法探究
1地理信息系统
(GIS)空间数据迭加分析法网格法、矢量多边形法以及缓冲区法往往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迭加分析方法中,网格法一般是先按照大小差异和网格形状划分研究区,之后先将各个网格进行划分然后再对各个网格进行评分评价,最后依据网格评价对每一个评价的网格评价结果通过插值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整个工作区网格法网格评价的结果,矢量多边形评价法则是通过对各个评价因子评价,之后凭据具体的评价情形将研究区划分成评估级别不等的若干区域,再按照各个评价因子将所处评价的区域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评价结果。通过空间分析和属性计算各评价区域综合评价得分。缓冲区法则是应用于严重的地质环境区域,通过在严重的地区周围设置缓冲区,然后根据缓冲区的重叠量,最后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水平。王海庆等通过利用上述3种方法评价了辽宁葫芦岛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从评价结论来看:
(1)网格法能够较好的预测矿山地质环境的发展趋势并提供较多的信息量,但在具体实施中不容易操作;容易受评价人经验的影响,并且评价结果与实际地物边界吻合度较差,造成评价结果很难理解,不容易被他人接受。
(2)矢量多边形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其优点除了能体现出较多的信息量和易于理解以外,还能较好地与实际地物边界相吻合且易于具体操作,几乎不受评价人的经验影响,缺点则是未能很好的对未来矿山地质环境趋势进行预测。
(3)与上述两种方法比较,缓冲区法则是容易的具体操作和在地质环境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不受人类经验影响评价,也可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好的预测,但是比起上述两者,缓冲区法未能体现出较多的信息量和被别人接受,同时也未能表现出良好的评价结果和较高的吻合程度与实际地物边界。
2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对于分布并行处理和非线性映射等传统方法上而言,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除了广泛应用于信息智能处理及故障诊断外还在模式判别和控制优选等方面表现出色。神经网络评价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功能和学习特征一般由传感器、线性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及反馈神经网络5个部分组成,自组织神经网络和反馈网络模型分为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一是前向网络;二是从输出到输入有反馈的前向网络;三是层内互连前向网络;四是互连网络。刘洪等人通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江苏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更快更准确的评价的特点,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能很快掌握非线性关系,其缺点是在一些定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提高模型的判别精度。蒋复量将粗糙集评价模型与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两种评价模式进行组合对衡阳白果区域的20多座石膏型矿山进行了评价,并对RSES软件约简的数据和无约简的数据采用EasyNN-plus软件进行了预测评价。发现软件的预测评价与实际情况吻合度很高。波兰科学家Z.Pawlak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粗糙集评价模型并在多所矿山进行了实践,其中蒋复量等人开拓创新地提出了将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结合的评价模型,结合两者的优点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这是在地质环境评价领域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一种新探索。
3层次分析和灰色综合评判方法
为了加大对基础内容的研究,美国学者Saaty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并在现代矿山环境管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许多复杂的模糊关系变得清透简单化,该方法侧重于对基础内容的研究,并且以结构模型作为重点基础研究,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应用了演算矩阵,并依此演算形式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演算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它是一种既有评估也有决策的好方法,另一种直接的评判方法则是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它能够将已有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将评判产生的误差减至最低,从而使得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吻合,也使得评判的结果更科学更有效,在非煤矿山评价体系中,周科平初次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之后通过对3个典型矿山进行计算得知与实际结果相符合。充分说明该方法可以应用到非煤矿山,并且为以后其它类似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4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系统工程科学专家Zadeh在美国初次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从而标志着模糊集合和模糊数学在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发展和完善。模糊判别法属于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的数学评价方法,也是一种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对研究区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综合评价法,它能够减少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并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具有的特点和适宜性。刘洪、张红斌在对整个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过程中采用了综合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估分析发现其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等级集、评价因子的标准化取值、隶属度函数及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无统一的定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使用者得出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
5综合指数法的评价方法
综合指数法的特点是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依据特定的方法筛选出来并赋予一定的权值,参考某种评价方法和行业标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值,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来反映对象的综合评价值。通常情况下,在选用综合指数法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则是如何确定评价指标,在目前情况下比较各评价方法中应用较多的则是专家打分法,然而该方法最大的弊端则是评价情况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强。黄毓明等人选用福建省矿山地质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选用了加权指数法模型,关键环节则是选用将各评判因子叠加,从而能够画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指数等值线,进而能够对地质环境情况进行划分。雷万荣等人首次对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整体的综合评价,采用的评价模型则是以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为基准的综合分值评价模型,其特点是选用敏感因子为绝对指标,只要在评估单元中出现敏感因子则视该区域为不良地质环境区。通过应用此方法对江西省整个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整体的划分,使其划分更加准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优劣的划分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损害程度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产开发方式和矿山开发强度的类型,考虑到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及所掌握的信息完整性不同,从而常常使得以定性描述和分析为主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很难做到定量化分析,进而造成在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价结果上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切性。
(2)考虑到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各类型矿山开发方式、所处的地质环境等因素不同造就了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一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没有形成一整套可行的评价系统和理论来对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不同的评价。
四研究展望
关键词:环境地质;废弃矿山;灾害类型;环境灾害则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弃矿山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不仅是国内现状,而且具有全球性特点。对于废弃矿山造成各种环境地质灾害,应当加强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1、废弃矿山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分析
1.1环境灾害
(1)水污染对于废弃矿山而言,其引起的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水污染。在开采矿山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改变地质环境,而且在开采过程中会利用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然而,如果矿山废弃,废弃矿山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及防治措施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倪晓辉摘要关键词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生活中对矿产资源的客观需求量大幅度增大,新矿山大量开发意味着废弃矿山增多。实践中可以看到,大量废弃矿山的出现,对本地环境条件以及地质状况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废弃矿山对环境地质造成的主要灾害类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防治进行探讨。环境地质;废弃矿山;灾害类型;环境灾害则水位必然会随之回升;在此过程中,水资源与废弃矿山中的矿渣、垃圾等接触,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此外,在水流场影响下,被污染的水会影响更大范围、更为深层的水源,因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及其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比如,上世纪陕西黄陵沮河岸,超过40个废弃煤窑因出现沿河塌陷等问题,沿河道的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以致于下游水位明显升高,而且污染地下水从地表大量溢出,该地区形成了沼泽地,部分农田受灾,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污染严重。
(2)空气污染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废气、污染气体以及粉尘等,废弃的矿山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因环境发生改变而导致地下气体会逐渐进入大气之中,地表开采后矿体在环境中逐渐被风化,而且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于空气污染而言,并非仅有空气粉尘增加,一些有害、有毒气体也随之释放到大气之中,对周边的环境以及群众生命健康产生的威胁。
1.2地面下沉
在矿产开采过程中,难免会对地质结构产生破坏。矿山开采,会对矿山地质结构造成破坏,然矿山废弃以后可能会形成二次破坏。矿山地下开采会产生采空区,上覆的岩层比较脆弱,而且覆盖的厚度也不够,在难以支撑地表时会出现地面塌陷问题。当矿山废弃以后,地下水水位回升,很多地层结构被淹没在水中,地表结构被破坏以后就会浸泡起来,变得非常的软,此时若遇到地震等较大范围的地质变化,可能会出现地层塌陷,该地区均会产生地表沉降问题。
2、加强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防与整治的有效策略
2.1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原则
(1)坚持人本原则。对于废弃矿山而言,其环境地质灾害控制过程中,应当将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将受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的村镇、交通干线等地作为重点整治环节,减少环境地质问题造成的影响。
(2)因地制宜。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整个矿山废弃土地的利用价植,宜地则地、适林则林,使其与环境统一起来,从而促进矿山事业以及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科学规划。结合本地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要求,综合考虑矿山地质条件,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方案,从而使矿山规划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规划要求。
(4)利益协调。在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政治设计过程中,应对兼顾多方利益诉求,在确保人员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矿山防治过程中的占地、损毁耕地现象出现几率。同时,还要认真做好矿山整治过程中的大量占用土地以及赔偿工作,从而确保矿山整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在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整治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因矿山废弃而造成的地质灾害和影响;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尽可能地杜绝一切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小影响,从而使矿山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同时,还要将已经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改进该地区的地质环境;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植被恢复以及重建工作,从而提高废弃矿区内的植被覆盖率。
2.2加强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1)建立环境地质灾害监测以及预警体系
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整治废弃矿山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影响,查明废弃矿山环境问题,然后对其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建立预警预报体系。同时,还要构建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监测以及灾害预报系统,改进技术,比如矿井地下水流、动态动力学预报与评价,同时还包括对流体动力进行观测、介质参数渗透试验等,通过监测废弃矿山水质、水位等变化情况。目前国内并未建立完善、健全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监测以及预报时,还应当按规定严格落实责任。
(2)构建完善的地质灾害评估系统对于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地质灾害而言,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就废弃矿山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而言,需对其灾害级别进行准确评估。同时,还要针对废弃矿山地质灾害的威胁进行积极应对,即人文因素、环境因素。从这两方面来讲,最大的危害就是废弃矿山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因素,比如舆论评价等。实践中,还要对灾害级别进行正确评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对救急方案进行指定和实施,以免破坏和影响扩大化。
(3)对废弃矿山加强整治在废弃矿山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控制过程中,除了要采用有效的监测和预报方法对灾害进行防治,还应当采用主动行为进行废弃矿山造成的灾害可能性进行控制。在废弃矿山整治过程中,需要技术和资金。对于所需的资金而言,应当建立完善的整治基金,确保有效充足的资金。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现有的整治技术,主要有矿井内填充净化材料、打造水平孔预排污水以及建立水力坝隔断污水扩散和将废弃煤窑与国营大井沟通以截断污水与洁净水的渗透等。同时,还要结合废弃矿山情况,优选环境问题解决方案,逐渐改善被影响环境地质状况,减少灾害影响。
3、结束语
综述,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条件,而且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因此应当加强重视。通过对废弃矿山进行政治,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会造成整治区以及周边环境土地获益,改善人文环境、居民的居住环境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实现了间接的经济效益。就矿山开采而言,应当坚持三原则,即“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加强管理。从本质上来讲,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整治,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其涉及面非常的广泛,强化矿山环境保护以及地址灾害整治,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作,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特点,才能有效整治矿山环境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王燕.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浅议[J].科技展望,2015(01):246-246.
[2]王新杰,王新然.废弃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68-169.
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人们心中不禁要问,污染大米的镉从何而来?从地头到厂家,再从市场到餐桌,这几道防线,我们守得怎么样?保证人们吃饭的安全,农田污染该如何治理?
谜团:
大米缘何会含镉
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批次不合格。
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来自矿山。
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潘根兴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关键在环境污染,“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土壤和品种。”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
专家表示,要寻找稻米镉超标的原因,需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都进行检测。
现状:
农业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当前,镉大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据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也曾公开指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专家指出,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
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治理:
法规和技术亟待完善
专家指出,控制镉污染,保障消费者安全食用大米的根本办法,是查清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治理环境。
“这是一项长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资源,短期很难见效。”侯彦林指出,切断污染源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治理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不能破坏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说有些化学药剂能析出重金属但会破坏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侯彦林说。
侯彦林呼吁,建立国家级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
“技术层面上也依然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情况,不能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张维理认为,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我国对地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实际测定的却是有机物质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机质,这样的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更为深层的问题是,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目前,对土壤污染,国家层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标准,地方标准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缓。”
谜团:大米中的镉来自哪里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批次不合格。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是来自矿山。
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潘根兴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关键在环境污染,“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土壤和品种。”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专家表示,要寻找稻米镉超标的原因,需对当地大气、水和土壤进行检测。
现状:农业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镉大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
“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据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中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域的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就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也曾公开指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环保部门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治理:法规和技术亟待完善
“这是一项长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资源,短期很难见效。”侯彦林指出,切断污染源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治理农田的重金属污染,不能破坏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说有些化学药剂能析出重金属但会破坏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态治理的方法。”侯彦林呼吁,建立国家级的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
张维理认为,更为深层的问题是,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目前,对于土壤污染,国家层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标准,地方标准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