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沟通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理教育 人际沟通 基本方法
一、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与医生、与病人以及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良好能力。可以这样说,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在医护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有助于护士的自我认识;能陶冶情操和发挥才能;有利于收集病人资料,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增进病人对医生、护士和对医疗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提高护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在于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多动眼。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
任何实践过程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知识,才会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如:讲授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安慰方法,学生有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就知道在医院中怎样慰问病人及家属,慰问病人、老人、儿童等不同类型的病人。
(二)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以讲为主,演为辅,通过有声语言,加上“无声”的动作、体态、表情等,使二者融为一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胆小、自卑、紧张的心理;还有助于学生对说话时的手势、穿着、礼仪、站姿等知识都有一定的有效认识。老师可以布置演讲题目《拼搏・进取》《五月最美的微笑》《》《平凡的人生》《青春本色》《爱在我心中》《护士的节日》等,学生通过演讲,可以树立自信心,性格更加大方、开朗、活泼了。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目标与内容角色相关的情景。如:在学习《人际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一章时,可以先分配角色,再编写剧本,然后进行演练,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护士、病人、医生、病人家属,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表演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讨论和评价,教师充分倾听,最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评价,分析表演的真实和合理性。
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知道病人、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以及生病时的痛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现代护士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疗护理中,根据病人的需要解决问题。
(四)情景模拟
可以利用实验室,较好地营造“病房”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常规工作,并且和学生学过的《基础护理》课程相衔接,进行铺床、注射、静脉输液、吸痰、吸氧等护理操作,可以“护士”即兴与“病人”对话、“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病人”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为难“护士”, “护士”必须成功而且巧妙地应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应对各种难题,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护理目标。
(五)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可以自动驱除所有不公正的现象,而且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团队合作可以让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在校园里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开展你猜我说、动作传递、双人过桥、全班闭眼一起前行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在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坦诚交流、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总之,有效的沟通能力与技巧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课外、医院等场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书全.人际沟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楠.社交入门与技巧[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关键词:应急救援;沟通管理;执行力;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9-0093-04
1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发生伤亡事故约25亿起,大致造成110万人死亡,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事实证明,研究重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应急救援措施,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不但可以预防重大灾害出现,即使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按照计划行动,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危机事件发生后, 救援工作一般是由政府设立临时机构, 负责对政府组织(如公安、军队、消防、医疗、工程、媒体等)和非政府组织(如国际救援团体、民间组织、志愿者等)的统一调遣, 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使来自不同部门、地区、专长的团队默契配合, 成功救援[1]。然而在应急事故现场,由于救援队伍来自四面八方,由各个单位临时组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统一协调作战。在一线事故救援现场,任何方向性的错误(如应急救援人员理解不透彻),都会导致直接伤亡和事故扩大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救援指挥和指派任务上进行有效沟通是成功完成救援任务的前提。
2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沟通是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感情通畅思想达成一致。19世纪初,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就提出任务管理中上下沟通的重要性,他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以确保命令下达的准确性和实施的效率[2]。1938年,社会系统学的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指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的沟通[3]。管理沟通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管理沟通学的研究也进入了成熟阶段。人们对管理沟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各种关于管理沟通的专业研究书籍大量问世。 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4]提出了管理的八条原则,指出管理界到处充满着感情用事的人且他们是通过直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彼得斯提出了两条调动人潜力的途径: 一是所有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从来自他人的赞扬中感到快慰; 二是大多数人在寻求安全感时, 好像特别乐于服从权威,沟通将两者有效结合。从西方的沟通管理学说研究可以看出,理解与认同是任务成功完成的前提,积极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工作有效执行,而且可以减少因领导者主观判断失误导致的决策错误。突发事件中,如果领导者不注重沟通渠道的建设和管理,缺乏指令下达的反馈机制,将导致上下沟通不畅。在危机情境中,若出现多头领导,更会造成指挥失误,后果将非常严重。所以救援人员任务理解能力和能否达成共识是成功实施救援的关键,沟通更是关键中的关键[5]。在以任务为导向的组织中,沟通是“使战略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细胞”的关键因子。红色军旅作家李凯城在《思想打造执行力》一书上提出要向学习建立思想沟通机制,强大的思想沟通机制让队伍理解命令并执行[6]。综上所述,高效沟通应建立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是对任务的认知层面,其次是任务的理解层面,最后是任务的执行层面,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救援工作顺利完成。依据已掌握的以往研究,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任务的认知、理解、执行力共同作用可以预测救援能力;
H2:对任务的认知、理解、执行独立预测救援能力;
H3:任务的认知、理解、执行力的因果路径图可以成立。
3模型与研究方法
31模型设计
基于路径分析方法,本文将假设中的三个变量对救援能力的影响路径描绘于图1中。
从图1可以看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路径共有六条:
(1) 认知变量对救援能力的影响路径有三条:一为认知变量直接对救援能力变量有影响,二为以执行力为变量中介变量,而影响到救援能力;三为认知变量影响到沟通变量进而影响到救援能力。
(2) 理解变量对救援能力的影响路径有两条:一为理解变量对救援能力的直接影响,二是以执行力为中介变量影响到救援能力。
(3) 执行变量直接影响到救援能力。
32数据来源
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初步编制高效沟通问卷调查表,结合针对地震救援的五类应急救援指标应急预案体系[7]编制救援能力量表。对5位资深安全救援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最后形成调查测试问卷题目,问卷包括沟通认知量表、沟通接受量表、行动量表,救援能力量表。通过方便抽样确定河南省焦作市、平顶山市的4个国营煤矿的救援服务队及长期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共120人接受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成表。量表以Likert五点量表测量,记分方法为:1 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知道、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33信度效度分析
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来建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单向度的主成分分析之因素负荷量大于04 , Cronbach’α接近或大于06为参考标准,分析结果见表1。
5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文进行了以任务的认知、理解、执行力对救援能力预测的多元回归分析,整体的回归是显著的,F(3,116)=48096,p
任务的理解{β=0285,t(116)=3476,p
任务认知、理解与执行力对救援能力的影响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除了任务认知与救援能力的路径系数不显著外,其余的路径系数都是显著的,在对救援能力的影响中任务理解、执行力变量同时起到中介变量的角色,任务认知对救援能力的影响是由执行力与理解变量再间接影响到救援能力,而任务理解与执行力是直接影响到救援能力。
综上所述,高效沟通与应急救援能力的关系密切相关,救援任务不仅需要救援人员对任务的认知,而更重要的是需要获得救援人员对任务的深刻理解才能高效地执行。高效沟通决定了救援人员管理的统一性、协调性和连续性,救援工作的重点是要保证救援队伍行动的快速响应和果断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快速响应,通过高效沟通才能打造行之有效的救援运行机制以确保指令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畅通,准确无误职责清晰地执行。
参考文献:
[1]魏晋 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机制建立及发展趋势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30( 2): 54- 58.
[2]Taylor.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J].New York:Harper Bros,1991.
[3]C.I.Barnard.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J].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rederick Winslow,1948.
[4]T J Peters, R H Waterman. In Search of Excellence[J].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82.39- 55.
[5]李思思.执行的关键在于沟通[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8.5.
关键词:高效团队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团队就是由一定人数的个人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有机组合所形成的群体,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相互积极配合协作,共同承担责任。高效团队的形成,与团队中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如果缺少合理的管理措施,也可能导致团队成员各行其是,从而导致整个团队迷失方向,偏离目标。
1.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团队创建的目的在于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机组合,提升竞争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建设和管理一支高效团队,首先要了解影响团队绩效的种种因素,解决团队发展中的问题,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从而达到提高团队绩效的目的。
1.1团队的规模与结构
团队的建设没有固定的规模,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高效的工作团队规模一般^少,如果人数太多,成员之间就可能产生工作技能的重合,导致工作界面的模糊,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时如果团队成员太多,成员之间会缺乏沟通和了解,进而导致团队成员的个人表现随着团队规模的变大而变差。一般情况下,高效团队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2人以内,如果一个组织人数过多,可以采用分散组建多个工作团队的做法。
高效团队的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成员之间在能力、经验等方面形成互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团队一般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协调人员、团队领导者构成,团队工作任务的分配要与成员的个人特点相一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合理的人员结构配置,达到促进团队健康发展、提升绩效的目的。
1.2团队的成员与氛围
在一个高效的团队中,团队成员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分内的工作,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并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自觉地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适应新的任务要求[1]。除了自身专业技能和担负的职责外,团队成员还必须能认可其他成员的工作能力,相互信任,为整个团队的凝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团队成员之间要能够保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成员对团队的目标更加明确,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消除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会,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打造成一支坚定、有凝聚力的团队。
1.3团队的规章与制度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团队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和制度,规章制度对成员起着约束的作用,是团队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没有行为准则的团队,会导致团队成员各行其是,从而导致团队的混乱,团队的规章制度就是明确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底线,明确什么是不能够做的。团队的制度要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发展,并要具有操作性,在成员违反制度时,能够适时适量的给予惩戒,减少其对整个团队造成的影响。
此外,高效的团队还需要对其成员采用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奋起精神和潜力,保持团队的长久发展。
2.高效团队的特征
当今社会,团队在每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业的不同导致团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但高效的团队却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
2.1共同的目标
高效团队的目标十分明确,且能够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队目标就是团队成员的最终目标,为整个团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并且能够分解为成员的个人目标,团队成员原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2.2优秀的成员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团队的发展,关键在人,团队成员的能力决定了团队的整体竞争力。高效团队中的成员能够充分了解认知并胜任自己的工作,团队成员都具有专业的技术,善于沟通的能力以及为团队做出部分牺牲的精神。高效团队的成员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对自己负责,还对团队的发展负责。
2.3畅通的沟通
高效团队总能够保持内部之间的沟通及时畅通,畅通的沟通能够减少成员之间因个人性格、工作方法等造成的误解,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能够让成员认识到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使整个团队保持凝聚力,团结一致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
2.4和谐的氛围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团队成员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高效的团队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利用良性冲突,避免不利矛盾的影响,创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的发展。
3.高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多方面去努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和管理一支高效团队,发挥团队作用。
3.1选取合适的团队成员
如何配置团队的成员,是团队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个高效的团队中,成员之间的技能应该互补,团队的建设并不是要去所有队员都是精英,而是要适合整个团队的发展,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方面独挡一面。因此,团队在挑选成员时,要根据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人偏好为基础,合适的团队成员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专业技术的成员,并且成员间的专业技术不重叠,是团队中攻坚克难的主体;二是做决策的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整个团队的发展状况,快速的解决团队面临的问题,指引团队的前进方向;三是协调内外关系的成员,能够协调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能够恰当的处理外部环境对团队的影响,给团队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2建立规章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团队要想达到建设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团队运行规章,用来管理团队成员,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拒绝团队成员的越线香味,强化团队。在团队管理中,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它能够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保障,保障团队良好的运行秩序,团队管理者要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不是生搬硬套,好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真团队的良性发展,否则可能对团队产生破坏作用。
3.3明确的奖惩措施
古语云“恩威以洽,若无刑罚,则骄兵惰将”,团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的目的在于通过满足团队成员不同的需求,来促使其为整个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恰当的惩罚能够进一步促进团队成员积极向上的态度。有效的奖惩能够保持团队的健康发展,要正确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合理的奖惩方式:一是要讲物质奖惩和精神奖惩集合起来,以物质奖惩为基础,以精神奖惩为补充,体现对团队成员的信任和肯定,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二是要把团队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相结合,个人的绩效要以团队的绩效为前提,个人绩效要随着团队绩效的增减而增减。
3.4灵活处理冲突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之间可能因为工作分工、性格等方面产生摩擦和碰撞,引发冲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增加成员之间的矛盾,导致关系的破裂,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益。团队管理者首先要能够直面这些团队冲突,利用有利冲突,消除不利冲突对团队的影响,首先要对冲突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明确区分有利冲突和不利冲突,其次要能够选择处理冲突的时机和方法,对不同的冲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达到缓解矛盾,促进团队和谐的目前,从而提升团队的绩效。
3.5打造学习型团队
团队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要求团队成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团队的竞争力。一是F队成员要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能够根据岗位的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团队管理者要创造外出培训教育的机会,提升团队成员知识技能,同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知识的共享,加强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提高团队的竞争力。
3.6提升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重要条件,对发挥团队的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团队中的成员立场明确、行动一致、互助互补是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团队的凝聚力即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和团队本身息息相关。团队管理者要通过良好的内部管理方式、有效的管队规范、良好的沟通途径等方式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团队中成员具有共同目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就能够形成内在的动力,而达到提升团队效率的目。
3.7强化团队管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有效的团队管理者,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团队的发展指明方向,和团队成员一起渡过难关。团队管理者要具有影响力、要专注于整个团队分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工,让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能够根据外界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决策,激发团场成员的积极性,使成员更具有效率。
总之,建设和管理高效团队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只要从组建团队开始,结合实际,认清影响团队效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团队成员的个人潜力,探索团队的运作方式,促进团队沟通协调,营造和谐的关系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促使全体成员朝一个方向努力,达到提高团队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虚拟团队 绩效 沟通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组织工作性质变得更加复杂化、动态化和全球化,所以许多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团队这种组织形式。虚拟团队是继虚拟企业、虚拟组织概念后产生的一种 “以项目为中心”的动态、柔性、高效协作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虚拟团队由于其特有的优势而体现出其竞争力,然而,组建了虚拟团队并不就意味着获得竞争优势和成功;相反,虚拟团队的成功比传统面对面团队的成功更加困难。相关研究指出,虚拟团队的失败率大概为20%~50%,虚拟团队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虚拟”优势并赢得成功,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从提高虚拟团队绩效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虚拟团队的基本概念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虚拟团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虚拟团队的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虚拟团队常常是面向具体项目的团队,其成员分布在不同地点,而且可能来自不同的组织;(2)虚拟团队是自我管理的知识型团队,由分散在各地的专家组成,团队的形成和解散都是为了完成具体的组织目标;(3)虚拟团队是地域和(或)组织分散的群体,他们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来共同工作以完成任务或目标。
尽管学术界对虚拟团队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对其典型特征的描述是一致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项目为中心;(2)成员具有互相依赖的任务、共享的目标、责任、共同对团队结果负责;(3)成员通常是跨地域和(或)跨组织分布的;(4)成员更多地是分散工作而不是同处一地;(5)团队沟通主要依靠技术而不是面对面交流;(6)团队共同解决问题和作决策;(7)团队成员通常少于20人。
虚拟团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背景下的新生事物,它代表了工作团队发展的一个趋势,相对于传统团队而言,它具有独特的优势:(1)联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运用分布式的人力资源而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2)沟通方式主要采用电子方式进行远程沟通,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数量和速度;(3)团队任务多数是临时性的,便于根据问题或者项目的需要而灵活变化。然而由于它自身的一些内在特征, 比如团队成员没有共同的工作经历,以及由于沟通渠道的限制而造成信息抑制,从而给虚拟团队的有效运行带来了许多挑战。由于虚拟团队出现的历史不长,对于如何提高虚拟团队的绩效,理论家和实践者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思路,此类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因此探索虚拟团队的绩效管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因素分析
作为一支高效团队,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它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标。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标所包含的重大现实意义;(2)相关的技能。团队成员具备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良好合作;(3)相互间信任。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4)共同的诺言。这是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的奉献精神;(5)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6)谈判的技能。高效的团队内部成员间角色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要求团队成员具有充分的谈判技能;(7)合适的领导。高效团队的领导往往担任的是教练或后盾的作用.他们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下属;(8)内部与外部的支持。既包括内部合理的基础结构,也包括外部给予必要的资源条件。
Lurey和Raisinghani提出的虚拟团队效能模型考察了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4类因素,即群体因素(规模、相似性、构成、凝聚力),任务因素(类型、复杂性),情境因素(组织文化、时间压力和奖励结构)以及技术因素(如沟通工具的选择等)。他们的研究把影响虚拟团队成功的因素概括为两大类:团队内部驱动因素和团队外部支持因素,前者包括任务特征、团队选拔过程、团队成员关系、团队内部管理等因素;后者包括薪酬激励体系、领导风格、工具与技术应用、沟通模式等因素
王重鸣、邓靖松认为虚拟团队有其特定的任务情境,而有关任务特征的变量是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关键变量。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任务情境,选择不同管理方式才能有效促进虚拟团队的绩效。绩效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加强团队互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才能有效改善团队的绩效。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把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因素归纳为:(1)虚拟团队的领导素质水平;(2)虚拟团队成员的选拔与配置;(3)对团队和成员的激励;(4)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5)团队成员间的沟通;(6)对团队成员的培训;(7)团队文化的建设。以下本文将对这七个影响虚拟团队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虚拟团队绩效的途径。
三、提高虚拟团队绩效的对策分析
1.虚拟团队要有高素质的领导
由于虚拟团队的工作方式比较松散,因此领导对于虚拟团队绩效高低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虚拟团队中有效的领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明确团队使命和任务目标、分配任务;(2)及时提供有关目标达成和任务进度的反馈,促进团队的沟通,协调成员之间的进度;(3)能够利用各种团队训练培养团队成员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增强团队成员的信心。
2.合理配置虚拟团队的成员
虚拟团队的人员配置要适应虚拟团队任务的要求,贯彻因岗设人的原则,根据虚拟团队的任务目标,确定所需的人员。在选拔团队成员时还要注意,成员除了需要胜任各自岗位的工作,还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为虚拟团队的工作不仅仅是个体工作的累加,而是全体成员工作的协同。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虚拟团队是一个差异性极强的团队,团队成员会因为价值观、立场、视角以及专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在共事当中产生很多差异和不一致,这些冲突本身不是坏事,一定程度上一个团队里有不同的声音,可以激发灵感,增强团队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但是不管冲突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其冲突水平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将会导致对立,同时也会导致内部分裂、各行其事的不合作局面。因此在虚拟团队激励中,应该采取“团体激励”机制,可将物质激励与整个团队的绩效目标挂钩,把团队共同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可衡量的、现实可行的绩效目标,从而提高团队的合作水平,减少恶性冲突、充分利用良性冲突,达到明确团队共同目标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是把物质奖励作为虚拟团队奋斗的目标,而是通过它的讯号作用,在成员的心目中将整体绩效目标进行强化和放大,不至于让有的团队成员仅盯着自己的目标,而忽视整体目标。
4.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的。绩效评价是激励的基础和依据,激励机制使得绩效评价的影响得以实现。而两者的设计都必须以公司的战略目标、团队的共同目标为指导,为某个时期的长期、短期目标的实现进行规划、实施,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整个团队,为了促进团队之间的人际协调和通力合作,薪酬不仅要考虑个体胜任力及个体绩效上的一些差异,还应该考虑将团队的绩效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即团队成员的部分薪酬是基于团队绩效的。
5.拓建沟通平台
虚拟团队的绩效依赖于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和沟通媒介的丰富性,例如仅使用单一的电子沟通工具无法克服跨时间、满足同步实时沟通的需求,而采用多种电子沟通的渠道能够让团队成员更多的相互交流和管理、共享信息,从而提高虚拟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及团队的最终绩效。为了保障虚拟团队的绩效,在建设虚拟团队的沟通平台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首先是增加沟通的渠道,例如email、网上即时沟通、电话、视频会议等,必要时还需要增加面对面的沟通。其次是增加沟通媒介的丰富性,比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沟通的可视性并增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还需要保证沟通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并选择通用的沟通技术,以确保团队成员能够运用合适的网络沟通技术实现有效交流。
6.强化技术培训
虚拟团队是自我管理的,团队成员只拥有完成各自目标所需的技能,而其他的新技能需要培训。而要提高虚拟团队的绩效,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但是由于虚拟团队的特点,对虚拟团队成员的培训难以实施,因为虚拟团队是快速组建的,没有充足的时间把团队建设为熟练的高效团队。因此在实施培训时,虚拟团队必须充分评估不同地域的团队成员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劣势,取长补短,并且评估技术上、经济上的可行性,力求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并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评估培训的效果,以促进虚拟团队提高团队绩效、完成团队目标。关于培训的方法,一种方法可采用即时培训,即随时评估需要更多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领域,并制定和实施培训方案。另一种方法是团队会议,团队会议使得团队成员有机会共同确定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改善团队的绩效。由于虚拟团队是新生事物,可以借鉴的普适方法较少,团队成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适合于自身的培训方法,促进成员快速掌握所需技术。
7.建设良好的团队文化
由于虚拟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组织或者部门,成员各自的背景差异带来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往往会产生文化冲突。为了消除文化冲突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文化塑造的练习来提高团队成员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和培训,使虚拟团队成员相互理解和认可彼此的文化差异,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因此在虚拟团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注重营造互助协作的工作氛围,培养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开放性,在明确各自角色责任的基础上,主动和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共享团队的资源,并为其他成员提供帮助。
虚拟团队文化的建设要特别注意培育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是虚拟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相互信任是虚拟团队运作的基础。然而,由于虚拟团队成员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信任关系既难以建立又容易失去。当别人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的时候,相互猜疑、虚拟欺诈等问题更容易产生;此外,虚拟团队是一种临时性团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越大,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就越低;最后,虚拟团队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道德风险难以避免,从而影响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因而在虚拟团队中有效建立和维系信任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是虚拟团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结束语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个体组成,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
3、相互的信任,成员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
4、统一的承诺,对成功团队的研究发现,团队成员对他们的群体具有认同感,他们把自己属于该群体的身份看作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
5、良好的沟通,这是高效团队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
6、谈判的技能,以个体为基础进行工作设计时,员工的角色有工作说明、工作纪律、工作程序及其它一些正式或非正式文件明确规定。
关键词:东方之星 应急救助 高效救捞
2015年6月1日21:30时许,载有454人的客船“东方之星”轮在南京开往重庆途中于长江湖北监利段大马洲水道翻沉。事件发生后,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中国救捞从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抽调由救捞专家、技术人员和潜水员等组成的38人精干救援队伍赶赴事发水域,全力协助开展应急搜救和抢险打捞工作。期间,中国救捞救援力量水下搜寻打捞遇难者遗体14具,并完成沉船打捞方案的编制、水下千斤的攻打、沉船扳正起浮等重要工作,为后续搜救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笔者结合此次事件的应急救助打捞,就“高效救捞”的建设进行了思考。
“高效救捞”的定义
“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甚至更高。“高效救捞”是指救捞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应急反应快、作业时间短、救捞成效好。
建设“高效救捞”的几点思考
1、加强应急预案建设
“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遵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中国救捞按照《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应急打捞沉船沉物预案》,第一时间启动了Ⅰ级响应,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从部局、上海打捞局、广州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调派了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并明确了现场指挥关系和信息报送途径及要求等。同时,要求烟台打捞局、北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和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等单位做好随时增援的准备。在此次事件的处置过程中,中国救捞反应迅速,这与其长期从事应急处置工作密不可分,更与不断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密不可分。
下阶段,中国救捞应认真梳理目前相关应急预案,要通过对重特大事件的应急救助抢险打捞案例客观总结评估等,来进一步完善应对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重点是高海况下深海远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大规模人命遇险事件救助、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打捞、大面积重大溢油和危化品泄漏事件应a急处置等预案。同时,加大各类预案演练特别是无脚本演练力度,检验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力提升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水平。
2、提升快速获取信息能力
“东方之星”轮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相对滞后、距离事发地点相对较远等原因,中国救捞专业力量抵达现场的时间相比军方和当地一些救援力量较晚。
对应急救助抢险打捞工作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建设“高效救捞”的前提。从此次事件举一反三,中国救捞应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提升获取信息能力:一是加强与各级搜救部门、海事部门、港航单位、海洋渔业部门和其他相关涉水部门等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提升快速获取信息能力;二是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继续大力推动与地方政府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提升从地方政府获取信息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救捞影响力,提升从社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通过以上举措来提升中国救捞获取信息能力,缩短应急反应时间,为实现“高效救捞”赢得时间、抢得先机。
3、完善救捞力量部署
“东方之星”轮翻沉在内河水域,过往船舶多,附近救援力量能在较短时间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如类似事件在海上发生,大量的救援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抵达,这就对专业救捞力量快速反应和抵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缩短海上救助距离,提升救助效能,2003年中国救捞实施了“动态待命制度”,并发挥了良好作用。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海上救捞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下阶段,中国救捞应在深入分析海上救助打捞需求和险情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动态待命制度,科学选择待命点,合理部署待命力量,发挥好专业救助船的效能;加强救助基地建设,提升救助基地的救助能力,发挥好“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的作用,为“高效救捞”建设奠定基础。
4、继续推进联动机制建设
“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的应急处置期间,正值我国南方汛期,多地普降暴雨,诸多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或被取消。上海打捞局和东海救助局及时启动预案,利用与当地应急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集团等建立的应急联动机制,发挥“绿色通道”作用,应急救援队伍得以第一时间搭乘专机前往武汉,并协调武汉地区合作伙伴做好陆上交通运输保障准备,确保及时顺利抵达事发现场。同时,救捞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战略伙伴,第一时间收集到了“东方之星”轮的船舶资料,并在前往现场途中对船舶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沉船整体打捞初步方案,在打捞作业过程中利用合作伙伴的优势,快速、高效地协助完成扳正起浮准备,最终为“东方之星”轮及时、安全打捞出水创造了条件。
从此次事件的处置过程来看,推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和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建设对“高效救捞”建设意义重大。下阶段,中国救捞在加强内部协调联动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系统外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大力推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和战略合作伙伴建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高效救捞”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5、强化救捞技能建设
在“东方之星”轮过底钢丝的穿引过程中,非专业潜水人员一度一筹莫展,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中国救捞潜水人员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快速圆满完成钢丝的穿引工作,展示了精湛的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但中国救捞也还存在“短板”,特别是救助局应急队员的潜水作业能力与打捞局潜水员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潜水应急救助抢险是救助局应急队的重要职责和特色。
过硬的救捞技能是建设和实现“高效救捞”的核心。下阶段,中国救捞应采取各项扎实有效措施和方法来进一步提升一线救捞人员的技能,主要举措有: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专业救助船舶、应急反应救助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扎实抓好救助船员和应急队员的日常训练及考核工作;二是继续推动救助船实战训练工作,进一步拓展救助船舶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扬救捞系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提升救助船员大风浪中操船和救助技能;三是探索救助局应急队员到打捞工地和海洋工程实战潜水训练的可行性,提升救助局应急队员深水和复杂水域的潜水作业技能;四是进一步完善飞行员、救生员的训练模式和范围,继续开展夜航训练工作,加快推进舰载机训练实施,逐步实施救助直升机夜间救助,进一步拓展船机协同救助能力,更好发挥救助直升机经济、快速和高效的功能。
6、加强装备建设和技术研发
“东方之星”轮事发水域至长江口有各类跨江桥梁23座,其净空尺度不满足大型专业救捞船舶通行,使得诸多先进的打捞设备无法抵达现场实施救援。好在“东方之星”轮尺度和吨位较小,翻沉处水深较浅,最终在仅有简陋设备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打捞任务。如在海上发生大吨位沉船事故,对先进救助打捞设备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
先进、适用的救捞装备和技术是“高效救捞”建设的有力保证。下阶段,中国救捞应加强重要救捞装备建设和技术研发:一是加强救助航空器、高海况快速救助船建设,增强高海况快速人命救助和群体性人命救助能力;二是加快推进大型救助船搭载直升机能力建设,构建更为密切、顺畅、高效的船机协同能力,提升远海远洋的应急救捞能力。三是加快多功能大型打捞工程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深水搜寻打捞装备建设,提升远洋深海搜救能力、大吨位大深度沉船沉物快速搜寻打捞能力、重大溢油和危化品事故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大型、重要设备的管用养修,完善关键性设备设施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确保设备设施工况良好、技术团队专业精干、应急响应机制顺畅、设备作用发挥充分。五是加强救捞技术研发和应用。要充分发挥“应急救助与抢险打捞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的作用,一方面紧盯国内外先进救捞科技动态,另一方面要总结提炼救捞实践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实用技术。
7、加强救捞宣传
“东方之星”轮翻沉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中国救捞精干队伍承担了最艰苦、最艰巨的工作,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新闻媒体等鲜有报道,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的情况知之甚少。
一个行业和系统的发展应该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等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中国救捞应该把握一切契机,坚持不懈地加强宣传,不断扩大和提升救捞的影响力:一是完善重大救捞行动的宣传机制和预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强化现场宣传工作的组织策划,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协调,全力宣传好“救捞事、救捞人”。二是发挥救捞专家作用,在发挥救捞专家为重大救捞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的同时,积极主动引荐专家协助做好社会和媒体关注、关切事件的正面应对及引导。通过多管齐下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救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结语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海上交通运输将更加繁忙,对海上应急救助抢险打捞的要求越来越高。据笔者所知,目前“高效救捞”作为“四个救捞”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正由中国救捞在大力推进。相信通过未来几年的不懈努力,“高效救捞”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大规模人命救助、大面积溢油清除、大深度沉船打捞能力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似虬 潜水技术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11
[2] 周绪强 刘蓉萄 风险评估在沉船打捞等工程的应用 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文集 2008
[3] 陈水开 潜水从业人员管理体系研究概述 第八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文集 2014
团队执行力学习心得体会
在公司周六组织观看的陈永亮老师《超级团队执行力》学习中,让我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我主要谈谈陈老师提出的“良好的沟通是执行的核心”。
沟通是个人和组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方式,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换,以及情感的共享与交流的过程。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沟通也是双方面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应对,那么沟通也是不会成功的。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既“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若团队执行力是把战略、决策转化在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以及速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管理的不断优化,是文化的建设与演进。则良好沟通则是管理的灵魂是执行的核心。
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工作安排、化解冲突,还是进行计划控制,无不需要良好的沟通。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畅通带来的是工作的快乐。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益,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无论管理组织还是团队,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打造出高效执行力的团队,从而显示出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强大生命力。
以下是学到的3点沟通技巧
(1)“汉堡包”式沟通, “我听到你说……我很欣赏……但是我认为……”,一共分为三层,正如同汉堡包,两片面包夹着一层肉,多体现在高深领导的身上。
(2)运用肢体语言,促使团队成员参与沟通。有时,不太开放的成员不善于抓住说话的机会,需要有人帮他们一把。要帮助他人参与沟通,根本在于你的关注。
(3)掌控情绪 如果你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会使你的沟通对象倾听 于你。如果你表现出一种焦虑,你的沟通对象会看到一个紧张不安的表情,就会对你的建议产生疑惑。
关于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有些问题一直困扰我们:
1、我们一直想提高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的思路和具体的方法措施,总是认为只要事情忙完了就可以,只要没造成大的损失就可以了;
2、我们总是想让部门的工作处在可控的状态,忘记了对下属的培养和锻炼,总担心下属犯错,不知道怎么给下属有效指导,怎么有效沟通,造成了部门工作的低效;
3、我们只是埋头忙于具体的工作,却没有仔细思考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哪些是紧急的事情,我们习惯于从简单的工作做起,从紧急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从紧要的事情做起;
4、我们一直在试图避免错误的发生,特别是避免犯重复的错误,但没有切实的效果,错误还在不断的重复地发生着;
5、我们习惯于独立作业,团队协作的意识淡薄,出现问题总是从别人身上或别的部门找问题,很少主动找自己的问题,即使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也没有勇气承认,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和习惯;
6、对重要而困难的事情我们有一种畏难的情绪,我们往往在没有充分准备和仔细思考的情况下草率的接受了任务并开始行动,而对具体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需要的资源考虑较少,对困难估计不足,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往往措手不及或没有及时的应对措施;
7、在衡量一些关键要素时容易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顾全大局的观念;
8、工作中害怕犯错,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错误和后果的关系,没有主动和上司沟通的习惯,沟通能力弱。
所以必须从以下几点去认知和思考:
1、效率不是孤立的,是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加专业的技能来保证的,特别是习惯和技能需要训练,并靠流程和制度去强化、去约束来保证的。“团队执行力”重点讲了怎样进行流程设计和制度建设,特别关键的几点:1)挑选执行人;2)明确目标和期限;3)制订措施;4)明确检查流程;5)奖惩分明;6)共识与承诺。分别从执行的人、执行的期限、执行的方法、执行的保证几方面讲了流程的执行要素,又重点讲了执行力的根本保障是制度建设。试想如果我们有清晰的流程,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我们就会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员工,员工就会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具备好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是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的基础。
2、对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还要有督促、检查和考核。人往往是因为做急的事情,而忽 视了重要的事情,因为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是有难度的事情。所以对重要的事情更需要运用目标管理,用绩效考核的方式保证管理的效果。在上级和下属的沟通中达成对要事的共识(包括计划、时间、措施、结果等方面)。
3、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作为一名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员工,我们要做到“日精进、修己安人”。没有修己,怎能安人?修好品德我们才会有好的态度和好的出发点,好的态度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修格局让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处世,有良好的习惯与人共事,有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修能力让我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基础。作为管理者,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管理的核心,我应当重点在这方面下功夫;修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受社会、受团队欢迎的人,受大众欢迎的一个人,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我们每天花十分钟学习,逐步养成习惯,一年后增加到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我们将会每天都有提高,这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4、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和思路。生活的本质是追求快乐,工作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生活。我们要把工作变的开心,变的简单。我们自己也需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我们要把工作变成实现我们价值的最终方式。如果再辅之以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让我们每个人享受工作而不仅仅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和赚钱的方式,我们每个人还会不热爱我们的工作并努力工作吗?当然我们的激励不光是奖励,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度去约束、约束、再约束,让每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了,制度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这时候企业文化就逐步发挥作用,要让企业文化不断深入人心直至根深蒂固,让每个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让企业精神成为每个员工的精神、企业愿景成为每个员工共同的目标,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还有什么困难能战胜不了?
5、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面对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避免反更大的错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我们才能少犯甚至不犯错误。在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犯错误,累积起来就非常可怕。所以我们需要流程、需要制度去保证每个人尽量不犯错误,我们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提高我们团队的效率,防止错误的发生。要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学习,加强工作主动性,增强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的人。从我们部门做起,把我们部门建设成服务质量最好、服务效率最高的物料供应部门。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做一个快乐又努力奋斗的人
团队执行力心得体会
执行力是什么? 所谓执行力――把目标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差是企业的最大内耗,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力、财力,还会错过机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首先要强调“没有任何借口”!当然,企业要具有很好的执行力,一定要将其三个核心流程良好的运用,相互融合,三个核心流程是: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力资源流程。一定要有合理的企业目标、高效的规范制度、精英型的管理团队。
首先要明白执行力就是接到的任务要按时、按标准、按目标的去完成每项工作,那么团队执行力我觉得由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领导执行力:团队执行领导,是团队的领航者,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领导的执行力将员工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员工也乐意服从和跟随,并还要具备很高的执行威信,领导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高,员工就会高度信耐领导,严格落实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培养员工的执行力:工作是靠团队中每个成员去完成的,就领导的执行力还远远不够,我觉得首先挖潜团队中员工的悟性,悟性高的员工能够迅速领会领导的意图,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工作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只有掌握这些员工才会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才会引起员工的重视及追求执行的速度,落实到力度以及完成的效果。
关键词:设计;课堂联系;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很多一线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照本宣科。
第二、针对性不强,对练习内容缺乏有效的整合。
第三、层次不清楚,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第四、形式单一,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效率不高。
在实际教学中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呢?
一、课堂练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练习题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泡制“题海”。首先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练习题的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首先,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而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二、课堂练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课尤其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练习容易使人乏味疲劳,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练习内容要鲜活,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可感知的、熟悉的内容,增加亲近感;其次,呈现方式要灵活,趣味性要强;再次,课前准备要充分,多采用卡片、挂图、基本的教学具、小黑板等。
三、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
首先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其次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再次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从而在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
在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练习题的设计还要注重开放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条件的开放性;2.问题的开放性;3.思路的开放性;4.结论的开放性。
五、课堂练习要及时反馈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