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工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由于公司处于筹备阶段,我刚进公司检测室还未筹建, 作为检测室副主任的我义不容辞参与检测室的筹建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如下几大块的工作:
一、检测室场地建设:
1.根据公司已有的检测室平面图跟施工方沟通场地建设;
2.检测室具体科室位置的分配;
3.检测室仪器设备的摆放位置的规划;
4.与厂家联系设备的采购工作;
5.根据协会要求联系监控厂家对我公司的检测活动场所进行探头安装等。
二、人员培训:
1.经公司领导同意,将公司检测人员带至我熟悉的其他公司进行水泥、骨料、外掺料等检测项目实训;
2.由于我公司基础员工对检测工作认识不太全面,故公司领导与上海建科院相关领导进行沟通,由我与方工带队为期三天系统实训钢筋、混凝土、土工、墙体材料等检测项目;
3.与公司领导协商制定公司20**年上半年相关检测人员在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的专业检测工作培训报名计划;
4.对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颁发的检测证书进行20**年的延期工作;
5.提交20**年第一批继续教育报名工作。
三.人员定位:
1.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磨合,我对公司的检测人员有一定的了解,与公司领导商量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定,如祁桂英今后主要负责水泥、外掺料等检测工作,杨振刚主要负责混凝土、骨料等检测工作,等等,
2.由于公司部分员工对检测工作不是很熟悉,分配公司熟练掌握检测工作的人员对不熟悉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传帮带。
四.配合质量负责人完善公司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检测方案检测报告等文件性工作,进行分类归档
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共同努力下,公司的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期间不管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都需要虚心诚恳的请教领导,随时总结随时反省,绝对不自欺欺人擅自决定工作方向。工作在不同的时间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我应积极的配合领导安排20**年接下来的工作,迎接计量认证的到来。公司需要有干劲的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不够的。我不但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还要知道别人的特长,用行动证明自己,用成绩说服大家。
年关将至,我公司的初期筹备工作还在紧张的筹备中,20**年的工作我作了如下安排计划:
1.负责带领检测人员,设备管理员对新进入公司的设备进行位置摆放确认以及安装调试,
2.展开练兵,模拟试运行,比对,不确定度等工作;
3.编写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4.对检测人员进行岗位考核,重点抓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用人单位所需,本文将探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强化校企合作来为学生构建实践教学基地,进而使高职院校办学成效不断升值。
关键词:
校企合作;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广应用,在高职院校突出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社会上收到较大成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格局,转而更趋向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将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到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校企合作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及学生的欢迎,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活动不容易找到适合实习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基地的现象;但为了提高公路监理专业办学水平,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公路试验检测中心,以及工程监理咨询所等加强合作,同时还与施工单位、道路桥梁养护单位加强合作,通过不断调整实训管理制度,来配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了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其中包括:学院投资、争取行业投资资金、同时还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构建校企合作的资源共享型实践基地。作为院校方面,通过向企业输送实用人才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院校还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应用编写实用教材和强化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本专业师资水平。
2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应用
2.1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运用教学实践和进入企业实习相结合方式,通过校办企业来培养目标和规划,提出为工程一线培养相关人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交通、路桥施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该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完成公路勘测和设计工作,能够掌握道路、桥梁的勘察设计、边坡治理工作、并参与旧桥增固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方面通过联系承接大型道路、桥梁勘察项目的单位,带领学生参与到道路勘察设计实践中去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一线道路、桥梁工程的实习机会。另外,该专业要求范围还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路桥工程养护工作,以适应公路、交通行业发展所需。
2.2教学模式的改进
高职院校通过在教师中开展如何上好专业课的讨论,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并提升其综合素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对学生来说适应就业和日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员工培训开支,而对于院校来说则为学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了就业和录用的平台。通过上述讨论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了以实践应用为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
2.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不仅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学习方法教学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将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让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来了解实践操作的技巧,同时教师还将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摸索实践操作技巧同时,还能够得到来自教师的经验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通过实施教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强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学校现建成道桥实训室2个,配置相关仪器设备180余台(套)。能进行的试验有土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路基检测试验、路面检测试验等。通过现有试验设备,设计实训项目,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熟练程度。
2.4实习促就业理念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提出通过实习促进就业的理念,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从系主任到专业教师,都积极对推荐毕业生就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高职院校与施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等单位签署了就业基地合作文件,通过实训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相结合,并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同时还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实践中,应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帮助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本专业的实训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课件用视频方式上传到网络,学生经网络可以多次、反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不断观看其中的实践操作视频,可以让学生加强直观感性认知的同时,还拓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途径。另外,学生从视听教学模式中,不仅了解到当前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到更新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方法,以便学生能知晓和掌握更多前沿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研究成果。
3结论
综上,从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可知,校企合作通过实训项目为主,从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训到现场实训的条件,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并从课堂教学走向社会实践,通过课程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实训条件,以充沛的理论知识与道路桥梁工程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王琦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玮,李慧英.道路与桥梁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8(4):87-88.
[2]蒋玲.基于校企合作公路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5):156-157.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概预算;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10-02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实践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使学生在达到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获取大学专科学历的同时,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课程,应积极推进和使用适应高职高专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结构内容细化,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为主线构建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中落实应知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应会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突出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和预算技能的培养,贯彻就业导向与职业导向,以适应社会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
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功能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将实际的预算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的及有效的学习过程;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探索并构建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旨在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采取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结合工程实践,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进来,而且教学进度安排不受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教师演示,学生照做,进行操作实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训(课中实训,以分部分项工程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法,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作为工程实例,如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领着学生结合工程图纸,依次讲解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的计量与投标报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是结合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项目,例如,分部工程土石方工程包括平整场地、挖基础土方、回填土、运土四个基本分项工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有计算过程的演示,又有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清楚是怎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掌握了相应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和投标报价的方法后,教师布置课堂训练任务,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学习具有连贯性,结合前面学生已经计算过的分部分项工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计算的消耗量定额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计价程序计算定额或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下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一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元的差值,甚至导致不中标。因为是身边的实际工程,学生在完成该工程的工程量计量与投标报价过程中,会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会相对提高。
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各自实训条件,各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都会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都落到了实处。有相当一部分都将实践教学最终培养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目标不能实现。
当然,这样的现状并不是说明各高职院校要求不够严格,也不是说某位教师责任性不强,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培养与施工一线技术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则必须根据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现有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多数以男生为主。这些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时,高考成绩一般都只是高出各高职学院录取分数线10分到30分。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基础以及理论学习方法都不是十分出色,并且,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均相对较弱。相反,这样的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却十分浓厚。这样的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及标准,他们则会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为目标,对于个人技能的熟练掌握就会放松,更有甚者在实践教学期间放松自我约束,逃课、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
现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学年制进行教学,每学期开设相应专业课程,每门课程大多都设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理论课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实践课程则由相应的专业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予以考核。最终,根据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成绩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是否合格。这样的考核体系,对于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的高职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欠缺。
针对这样的学情,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到导向教学法,即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操作—检验校正—总结评价五步实施实践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部分完成信息收集的主要部分,留有一定的课外信息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在实训前夕,应使用一定的学时制定实训计划。在初期,学生应在教师的参与下制定计划,到后期学生掌握此工作流程并具有了相对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制定计划,然后交老师审查;确定计划无误后,做出决定进行实际操作;检验校正时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参与,互相检查;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价,让学生清楚此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进而为下一此实训积累经验。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为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针对现有教学体制改革,首先应该明确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综合考评中予以凸显。并且和理论笔试考核相同,设置相应的补考、清考环节。其次,打破原有的课程总体学分制的束缚,将原有的课程学分一分为二,理论考核合格取得理论学习学分,实践技能考核合格取得实践学习学分。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核以30%—40%的比例,分解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当中去,从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实践学习成绩中体现。最后,实践教学考核应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练习就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目标也能落到实处,从而完成既定的人才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教学认为,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第二,深入国家大、中型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块。第三,注重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和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岗证书。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9-40.
[2] 陈曦萌.“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1-14.
[3] 陈西兵,杨 柳.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初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17-01
在职业院校中,大多数新生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了解它、热爱它,不知如何去学习;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学生在上实训课中出现诸如马虎、不求甚解、怕动手操作等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引起学习困难,学习成 绩下降。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职业院校学生对电子实训课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人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当个人的兴趣跟一定的职业相联系时,就变成了职业兴趣。培养职业兴趣无疑对学生择业和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源泉。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电子实训课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对电子实训课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学习,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系列集团效应或首因效应。所以教师在讲第一节课的绪论部分时,一定要密切结合教材,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对未来发展前景产生的影响。教师尽量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讲课语言要有节奏感,要有启发性、要鲜明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多讲解此门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地诱导学生探索电子课程奥秘的欲望。
二、更新教学理念,先实践后理论
对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训中应采取:先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辅之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生就会对实训课学习产生兴趣,而且对所讲的知识容易理解。例如:现代电子电器、家用电器中,大量采用发光二级管作为电源指示灯,我们在电子实训课中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这样的小实践:先给出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电源指示灯电路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实物去安装此电路。学生在安装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指示器件的优点,而且要掌握发光二级管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会用万用表去测量它的极性,同时也要掌握电路中限流电阻的要求和阻值测试。通过这个小实践的展示平台,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与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继而培养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建立电子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门铃、防盗报警和双联灯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时,注意选择电路,充分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查找其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维修技能。制作结束后,可把做的好的产品拿到校橱窗进行展示,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产生良性效应。在维修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其技能和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对于电子技能操作而言,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投影仪等。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去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网页,了解电子行业发展况及相关知识,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实训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视图表达各种元件及电路图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例如:在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导电原理时,半导体内部电子与空穴的流动过程可以生动形象的用动画来表示,其结果完全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当前的一些实验,很多都是基础实验或验证性试验。例如,实现设计好的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电路,甚至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也都有详细叙述。这样在实验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有限。学生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电子实训课的综合性试验和研究性试验,它首先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对元器件进行测试,了解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而且要计算出其在电路应用上的数值,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稿。其次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通过认真地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产品制作过程的具体环节,要仔细分析实验原理,过程,结果,总结教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的讨论内容也可作为实验改进的素材。最后真正使学生从原有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工作的对象不是物体而是时刻在变化、时刻有信息反馈的人。兴趣培养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力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教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在电子实训课教学中应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其兴趣,激发其动力”。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总而言之,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确保学生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职业能力的涵义,认识到将其当作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学生,并针对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大纲、编写课程教材,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是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3SEW-Y-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天
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中心学校旧寨小学二年级 陈桧霞
今天,阳光灿烂,我坐着公交车去上学。
一、引言
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爱岗敬业,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满足水利工程生产建设单位、水利基层管理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更好更快地满足社会对水利工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要求,就必须首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从课堂管理出发,对实践教学要素、实施、教学评价和课堂效果进行研究和改革。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注意力、理解力、德育水平等都不尽如人意,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授课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在校学生和3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从事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将影响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1.教师的因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教师的态度、教学方式、教师的仪表、教师的个性、合适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策略分析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的互动环节和教学进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1]。以水利工程专业土工测试实训课程为调研对象进行教师授课能力分析。课程内容:土壤含水率测定。这节课教师先将学生分成6组并选出小组长,然后简要回顾了土壤含水率测定的原理,将4个实验步骤和注意要点详细讲解并列举在黑板上。开始实验后老师列出进度表,学生每完成一个步骤后向老师示意,检查合格后老师在进度表中记录分数,学生再进行下一步实验,依次类推,学生完成试验后,组长根据实施情况为成员排序,老师根据该组的进度和完成质量给出成绩。实训过程组织井井有条,课堂气氛严肃活泼,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被激发出来,小组内分工明确,称量、计算、记录井井有条,且6个小组之间自然形成了竞争和技能比拼的气氛,学生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实训的效果很好。
2.教材的因素。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实践教学法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情境,以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融 “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中,课程设计的优与劣直接关系教学实施的成与败,教材的内容组织应明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对各个能力训练项目分别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和考核方案设计[2]。
3.学生管理的因素。在录取工作以及实际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生源较之普通院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注意力、理解力都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学习态度起点。笔者通过对水利工程专业3个平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观察发现,每个班级在实践过程中都有学生在玩手机或聊天,但是人数上却存在很大差别。同样的课程、同一个授课老师,但是班风、学风却不同,由此体现了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无效的班级管理长时间积累,学生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便会形成难以纠正的积习,最终造成严重不良的学习氛围。因此必须建立适应高职实训教学需要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思想和心理辅导的比重,从主观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3]。
三、提高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一,调整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地方需求相结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技术的联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过程为参考,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增强任课教师的职业教育技能。包括对学生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水利职业思想教育能力,使未来的水利工程一线人员能够对职业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并建立职业道德规范。也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能力,必须定期选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第一线进行锻炼,了解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补充新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并扩展视野。同时聘用有高超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带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加强水利工程认识实习[4]。
第三,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很多学生入学时对水利工程专业了解不多,可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后来专业热情和自豪感不高,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悲观,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入学时的始业教育,中期的专业教育,毕业前的就业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精、能力强、素质高、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通过对企业需求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和认真的筛选,进而确定学生素质培养方案,以课表的方式安排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比如第一~六学期,每个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参加哪些活动,以什么形式参加,应该得多少分,都应该落实得非常细致。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整合到一起。
第四,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风、学风建设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入手,建设好班干部、团干部队伍,加强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评选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在同学中间带好头。加强制度建设,将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德育考核与评奖、推优、优秀寝室评选、班级评比等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巨大潜力,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从学生主体上来讲,高职学生大体分布在18~22岁年龄段,是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最旺盛时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方面的欲望强烈,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渴望学会辨别是非,积累智慧,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构建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
第五,将学评教落到实处,重视反馈和整改。高等职业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伙伴。教学质量评价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基本内容包括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授课艺术、因材施教、学习指导、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学生评教的数据应该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将学生的要求和教师的欠缺之处反馈给授课老师,以便整改和提高。目前老师只能得到一个评教的分数却摸不清前进的方向,学评教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以浙江省为例,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水利系统职工中大专以上人员仅占57.3%,其中水利及相关专业人员占34.4%。同时,技能型人才总量缺乏,全省水利系统具有技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仅有1081人,约占职工总数的8.7%;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水利人才尤其紧缺;水利人才开发培养和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尚不完善,不能适应水利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为加快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步伐,适应新时期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实现水利与水利队伍建设的同步发展,需要加强水利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比例。从行业用人角度看,高职层次的学生将是今后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后备的生力军。因此,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不断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教师、教材、专业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水平,为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消费行为;模块化开发;实践能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35-03
自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定位、新观念、新元素、新目标开始,中国MBA教育开启了一种新的管理教育模式改革,使我们认识到管理教育,特别是注重于现实问题解决的MBA教育,不同于我们传统的学术教育。从中国市场经济或整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来看,更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1]。与学术型硕士教育不同,MBA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做到适应市场需要,如何变革MBA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特征,适应性地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是MBA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消费者行为学》为了适应当前MBA改革的浪潮,试图通过模块化教学思想,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消费者行为》的课程内容,把课程设计成理论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综合考核模块几个部分,在教学中强调MBA学员专业能力的训练,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一本教材、一门课的现象,从而实现对所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模块化开发的目的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开设《消费者行为学》以来已有九年时间,为有效地满足不同行业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MBA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素养、管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知识,模块化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设计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的开发以MBA课程定制化和MBA学生需求差异化为指导思想,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培养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进行设计。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概括起来是“知识+能力+素质”。具体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现象,指导并引导消费者理性地进行购买决策,制定适应消费者行为的营销对策,为增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力服务,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教学模块时要认真研究教材,以教学大纲和模块大纲为指导,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分解、调整、修改,并按模块的基本结构重新组合。模块化开发包括了以下几部分:基础模块即主要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点及最新趋势;实践教学模块又分为案例分析、课堂实训和实战练习三个子模块。每一模块本着基础性、先导性、工具性的知识先讲解,同时融入了实训子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延伸的内容在案例讲解中补充,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模块化后的课程,不应是旧课程内容的简单模块化分割,新课程内容应突出课程特色与学科优势、跟踪理论前沿与企业实践、整合学术成果与实战经验,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三、《消费者行为学》模块设计及实施
(一)理论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理论教学模块由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组成,采用课堂讲解方式进行,让有实战背景的学员建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一讲一个专题,打破传统的按书章节顺序教学的方法。《消费者行为学》主要是从管理与应用的角度帮助MBA学员理解消费者行为,为从事或希望从事市场营销、销售及广告职业的学员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让MBA学员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不同因素或者原理进行全面学习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这些原理,帮助他们应用消费者行为知识制定营销策略。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性,识别消费者的各种需要、动机,了解消费者所具有的自我概念和生活形态,分析不同的消费决策过程,并对本土消费者行为进行重点剖析。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在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体系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企业营销实践进行理论化总结和升华,从而发现新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或知识。
在MBA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舶来的理论应用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如何让学员掌握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来洞察中国市场,课程的理论设计与组织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本着应用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知识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理论上试图做三个方面的设计:第一,对各种有助于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各种概念和理论予以详尽、全面的描述,让学员形成透彻的理解,才能在不同的情形下自如地应用;第二,对制定营销策略时如何应用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进行说明,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企业的实例的应用;第三,一讲一个专题,提供问题案例营销设计要求学生应用本讲的知识进行分析。
(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
MBA课程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必须把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化设计旨在使学员基本掌握消费者行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消费者行为及营销实务操作进行专题培训,注重实用性和可实施性,紧密结合企业市场和营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消费者洞察能力及营销策略实战能力。教学形式包括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学习法、行为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消费者行为观察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发散性思维,养成写报告的习惯,充分挖掘学生智能潜力,发展特长,弘扬个性,结合MBA学员自身工作研究其行业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强调消费者行为理论在营销工作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由案例教学、课堂训练和实战练习三个部分组成:
1.案例分析。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被哈佛商学院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工商管理教学之中。在几十年的推广与发展中,虽然国内外工商管理院校对于案例教学的作用都比较认可,相关研究也证明了案例教学相比其他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具有价值。案例教学法是MBA教学中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具有学生主体性、互动性等特点,较高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我国工商管理学科逐渐开始重视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和研究本土企业的管理问题,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研究的分支越来越细,以求发现我国本土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事实、探索其发展规律或得出一般研究结论。因此案例教学法在《消费者行为学》中如何实施以及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国《消费者行为学》案例可借鉴与参考的有两本教材,一是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的由Martha McEnally著的《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二是2011年人大出版社出版的朱迪・格雷厄姆著《消费者行为学案例与练习》,这些舶来案例与中国的环境有一定距离,无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还是购物模式与国外消费者存在很大差异,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国内课堂上使用的很多案例是经翻译后直接拿来使用的,由于存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在分析案例时学生很难融入案例情境。选择、编撰和合理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行为的案例是本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目前课堂讨论的案例主要来源:教材、中国管理案例库、教师自编案例、学员自己撰写的案例。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还应尽量与学生工作背景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投入度,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因此精选案例,尤其是选择一些符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系列案例,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消费者行为学离不开营销实践,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尝试将一个个营销场景微缩到课堂上,而这都依赖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2.课堂实训。《消费者行为学》的课堂实训是指在课堂对MBA学生进行消费行为研究方法及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是为了使MBA学员熟练掌握《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者研究技术或方法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训练的活动,主要包括对学生消费者洞察工具的学习和使用。课堂主要针对研究方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进行训练。消费者研究需要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在不很正式、更自然的情境中研究消费者,比如通过探究人们的居家、办公室、汽车和橱窗来了解消费者是如何使用产品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员进行训练:(1)创意设计:MBA课堂要培养学员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在30分钟内要求设计出广告语;(2)针对学员的购物清单进行分析,观察商场对消费者行为实施的具体策略;(3)消费者观察:学习可口可乐对消费者的观察;(4)视频解读:对某全球知名品牌在不同国家的营销推广的策略解读;(5)消费者态度的测量方法:通过某一品牌的四则广告评价消费者态度测量方法。课堂实训的目标要求培养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市场新形势,面向市场,突出应用性,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MBA营销人才的需求。
3.实战训练。MBA学员因有工作背景,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可以马上转化为实际解决工作问题的工具,更准确地说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让MBA从事管理、营销、创意等工作的学员换一种思维方式去解读所面临的顾客。课堂教学到一定程度,一定给每一学员应用本学科理论的空间,如:让学员回到原单位拍一段视频,把服务人员与顾客放在同一空间去观察,或者观察汽车4S店的陈列与顾客的接待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楼盘开盘时如何去发现真正的顾客等。让学员去发现、探究工作中原来没有发现的市场机会,再把他们的发现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这样MBA的课堂便成为学习、互动、启发和共同进步的课堂。
(三)教学环节与进程模块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基础模块的理论知识导入;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而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层次递进的梯次结构,比如:课堂实训、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消费者购物追踪等;三是在一个模块理论系统讲解后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并进行延伸知识点的扩展;四是全部课程结束后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实战练习并提交一份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四)教学考核模块的设计
MBA《消费者行为学》考核评价由原来以笔试考试为主转向综合素质为主的评价。对MBA学员学习后效果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课堂案例分析,演讲和发言踊跃性、创意和深度,论文、分析报告。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全球MBA改革浪潮的兴起,强调对MBA学员综合能力和“软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对从事MBA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舶来课程,如何保留其课程的理论特色又能结合中国本土的营销环境与案例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员的洞察力并在工作中创新应用所学的知识,基于创新和实际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法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帮助学员把理论学习与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更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裘江南,等.MBA课程案例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6).
[2]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8).
[3]颉茂华.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8).
[4]胡丹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在线,2011,(8).
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计划实施的目的旨在加快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创新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展开。如何塑造和培养高校工科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国家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富有成效的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1.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现状。国外关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方式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课程目标的研究。目前,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已从早期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技能的培养转变为关注通过课程的改革应付日益重要的广泛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越来越关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理念和理解某些基本概念,进而形成并获得具体事实和应用技能的能力,特别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需要,培养具有交流、互助、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文化理解等基本理念的工程师成为课程目标新内涵。简而言之,国外高等工程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更多的拥有研究型思维、较少地掌握具体技能的工程科学家,这一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课程内容的研究。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工具,其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尽管目前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关于课程内容的观点林林总总,但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核心要素:知识、能力和道德,围绕这三个核心要素学者们观点各异。关于知识因素,学者们认为,应当在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内容中明确学科知识的主导地位,所需知识结构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中,自然科学作为通用基础课用来奠定学生最初的知识基础;技术科学作为学科专业基础用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人文社科用来弥补每个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一些工程院校在具体引入某种课程计划时也按这种知识结构来建构课程以实施相应的课程计划,如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在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工程教育课程内容时所通过的SD计划(可持续发展计划)就要求所有工程课程内容都应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基础课程、可持续发展技术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关的业余课程。关于能力要素,学者们认为,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更多地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价值判断,这些能力包括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学者们还认为具体到工程教育的不同专业出于专业的独特性,在同样强调课程内容选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前提下,应侧重于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希腊国立科技大学在其工程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中探索如何将企业日常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作为课程内容来帮助工程类学生提高工作和管理能力。此外,随着工程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切,也有学者建议将对于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作为工程教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如苏丹卡布斯大学在编制土木建筑课程时就选取了海岸工程、环境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材料、岩土工程、建筑施工、水工结构和运输系统这八个单元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维度,以将环境教育引入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内容。总之,工程教育课程内容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弄清实施某项项目需要的条件及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学者要求在课程内容编制和实际教学中更多地注意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关于道德要素,一些学者针对近年来女性学生比例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减少等现象指出,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强调女性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受限的原因不是因为她们能力不足而是长期存在于学术界中的“陈旧偏见和培养体制结构”,因此改变这一状况就要着眼于让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包涵更多适应于女性学生的内容。
(3)课程组织模式研究。关于课程组织模式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科结构和技能获得,前者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的判断力,通过开发新的课程模式训练学生的“基本范式”思维:一是根据同一主题给不同内容上的训练,如从封闭性的理论到开放性的实践。二是根据包含相同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不同主题安排训练;后者强调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前提技能,着重于系统的方法思维的训练,体现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以培养学生某个或某几个基本技能来统筹、贯彻整个课程。此外,考虑课程实施环境的安排,以便帮助学习者内化所学的知识,如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尝试开设娱乐工程学的课程,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AbbasEl-Zein等人也曾提出以决策模式作为工程教学可持续性和工程道德教育的一个适当框架,促使学生改变对他们自己的专业看法和带动他们的热情,并培养这些学生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
2.国外高等工程教育课程研究的启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正在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思维与能力并重的方向转变。借鉴发达国家在工程教育领域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功和失败经验,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目标设置既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认知的训练,使思维与能力、认知与行为同步发展;二是课程内容既要体现环境教育还要体现持续发展教育,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使之具备起码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底线;三是课程组织模式既要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又着眼于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程活动的可持续性、经济集约性和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性的要求都应体现在工程教育中,设计科学的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培养既具有创新能力,又拥有可持续发展道德意识与理念的合格工程技术人员,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应根据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相关课程科目,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且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科目配置体系。具体而言,各课程科目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在课程科目结构设计方面,要从单一职业、单一专业的分析逐渐转向整个职业群的分析,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使学生既能够适应社会对创新型技术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职业岗位的新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形成拓宽专业基础和专业化培养方向的课程结构创造条件。此外,课程科目的设置还要遵循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和效率性的原则。
2.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关键。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人文社会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工程实训活动。其中,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关键步骤,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社会知识等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与理念以及系统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认知观,为将来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工程实训活动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平台和纽带,通过工程实训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活动,一方面检验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现不足,获取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课程安排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培养其开拓思维、积极参与、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充分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
3.课程组织模式分析。课程组织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的载体。本文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课程组织模式:
(1)基础课程的组织。基础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个阶段应以通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其内容要丰富,涉及面要宽,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较深厚的基本功底。因此,在课时安排上要适当地加大,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实现知识迁移,提高适应能力。
(2)专业课的组织。专业课是形成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适当安排和增加与本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如学术论坛、实践活动等。例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活动,增加对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认识和了解,找到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点,以增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领会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能力;工程技术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工厂,了解和参与工厂流程的运作过程,增强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经常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将课堂学习的调研方法,需求分析等知识点运用到实际调研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现实市场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和特色,开发与培育对本专业知识行之有效的课程组织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人文社会知识课程的组织。人文科学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常常用分析和解释学的方法研究微观领域的精神文化现象,旨在培养和熏陶学生的人本精神、美好情操、道德意识等思想情怀;社会科学则侧重于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宏观的社会现象,其涵盖的科学主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经济活动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视野和能力。对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请专家学者在课堂上教授这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扩大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4)工程实训活动的组织。工程实训活动是具有开创性的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并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生从事工程实训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点:①找到课堂知识运用的场;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针对高等工程教育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与课堂知识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采用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安排学生到工厂、企业实习与实践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去接触企业的实际,了解企业工艺流程、机器设备运行规律等,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既具有理论视野,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4.课程体系要素关系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要素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说明如下:第一,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课程体系的三个核心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其中课程目标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和基础,关系着高等工程教育的方向和未来,课程内容和组织模式是课程目标的双翼,其中,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课程组织模式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工具和载体;第二,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密切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着力增强对学生能力和思维认知的训练和培养,不仅培养大批工程科学家,更要培养大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工程师;第三,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体现环境教育和持续发展教育的根本,不仅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使之具备起码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底线。第四、课程组织模式既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又着眼于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