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丰碑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丰碑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丰碑教学设计

第1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一、语文教学的观念要转变

    “穷则变、变则通”,这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话,在语文教学中也一样。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可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也不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二、要切实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们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不能只在口头上,一定要切实得到落实。在实践中如何去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创设情景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教师还要善于引导想象,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三、注重教学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就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建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的动态生成的课程教学呢?方法就是要实施教学新方法,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普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步棋,专业的棋手能够预想招后几十步棋,大师级的棋手从一开局就能看透整个棋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四、实施多种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力

第2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王崧舟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新大纲也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评点】由“纹丝不动”这个词语带动两段(第7、8段)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潜心感悟。教师的大胆取舍,为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创造了条件。只有这样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主动感悟和主动评判;语文课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结尾补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营造了情感,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周一贯 评点)

[作者简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全国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绍兴市优秀教师,其事迹先后被收人《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才库》。

第3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一、设置情境活动,激励学生

情境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框架,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氛围还需要多种手段的辅助。多媒体的背景的设置,我选择了2006年曾经轰动一时的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带领26名志同道合的选手重走路的一组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找到对本课活动的认同感。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当年坚强、勇敢、团结、奉献的精神,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性,我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理论组、故事组、江河组和城市组,每个活动组大概有三个小组参与,他们之间还可以互相竞争、互相补充。

二、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在设置四个小组活动的同时,按照每个小组活动的内容设置“星”,并鼓励其他小组抢答抢“星”。而最终得“星”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一张“突击小组”的荣誉奖状,得“星”最多的三位同学将会获得“突击小能手”荣誉称号。这一奖励机制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理论组”在板书过程中抢答“故事组”的内容,纠错并且多写出了两个故事题目,还深情地讲述了“丰碑”的故事;在理论组探究原因时出现问题,其他小组纷纷举手抢答,在多个同学共同补充下,最终归纳出最佳答案。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关注学生在小组的表现,请平时不太积极的学生作为小组发言人,而在小组竞争的氛围下,也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优势。这一机制的设置旨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精神的内涵―――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励学生

第4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一、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敏感性,是一个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的过程。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好的图形创意进行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丰碑》一课中有一幅军需处长被冻僵的插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非常感人的画面,并联系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军需处长倚靠着树干牺牲了,他牺牲前想到了什么?他左手前伸好像要跟谁说话,可能说些什么?面对这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乐于想像、会想像、敢想像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改革创新教育的方法

1、在积极启发中创新

启发式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通过启发知识来创新。其基本形式有: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当前,启发式教学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不少教师误认为一问一答就是启发式,把启发等同或局限于提问。事实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感情的讲解,形象的动作手势,以及演示、参观、实验等,都会引起学生的联想活动,打开他们的思路,从而获得启示,诱发创造。二是操作问题。即开启在学生学习的疑点和难点之处,开启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开启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之时。此外,启发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都期望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有些学生一时“启而不发”是可以理解的,应该相信他们,给予时间和机会。如果启发后学生实在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生动、具体、细致的讲解去完成。并非启发式就是一切问题都要启发学生自己完成。

2、在深度讨论中创新

讨论法教学具有信息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计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自学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前,开展讨论式教学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有的教师并未真正认识讨论的优势和作用,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的时髦包装。这些讨论的问题往往缺乏价值,三两分钟就草草收场,显然是搞形式而已。另一个问题就是讨论的气氛还不够热烈,效果还不理想。再者平时教学中类似的训练太少,学生还没有形成自由、自在、自觉的讨论习惯,所以讨论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始终要牢记三点:第一是爱护和保护;第二是帮助和培养;第三是开发和扶持。

四、积极开展创新性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全面开放课外活动设施。课外活动要为学生施展创造才能提供舞台,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洗能资料、有设施、有场地。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服务活动,包括设立素质教育读物专架、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举办导读讲座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学得的知识得到印证和拓宽,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5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普通的现象。但细细观之,却也是心态种种,气象万千。有的老师话音刚落,“刷”一声,顿时小手如林;有的老师再三启发,仍不见“一草一木”;有时孤芽独秀,有时三三两两……有的小手刚刚露出桌面,似举非举;有的小手端端正正在课桌上挺立,显得从容自若;有的小手高高举起,充满自信;有的把手臂伸直了仍嫌不够,使劲往上举,身子倾斜着;更有甚者,屁股干脆离开了座位,半蹲半站,生怕老师看不到……

其实,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不论针对什么,只要心中有“问号”,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注意力便自动设为。因此,课堂提问很有艺术和讲究,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会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还能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以下课堂提问艺术,来展开学生想象翅膀。

一、提问要新颖别致,注意趣问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

三、提问要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是:“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四、提问要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与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如:第十一册《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提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提问要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六、提问要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例如:第十册《丰碑》的学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本来自己是发棉衣的,然而他却因为没有棉衣穿被活活冻死了,你说他是傻还是不傻?为什么?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的交流中,有的说傻,有的说不傻;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做正确的总结性的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七、提问要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自行推断。开放性问题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条件到结论的思维距离均开放。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唯一性。

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设计:“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本册《向命运挑战》设计的问题是: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老师通过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八、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第6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近年来,笔者一直比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想”的现状、“想”的过程、“想”的价值。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想”,不会“想”,甚至远离文本而胡思乱想。出现这种种现象的根源在教师。要提高学生“想”的含金量,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师就必须三“思”学生之“想”。

一思:学生真正“想”了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天游峰的扫路人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寻找感动”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想一想:‘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教师说完,同学们便开始读书。可学生的读书声刚停,教师随即请学生交流阅读感悟,不少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示意学生站起来,并不忘面带笑容地说:“说错了没事,关键是勇于挑战自我。”结果,学生给出了很不理想的答案。

【评析】读书思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时间的。这一环节中,学生真正“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位教师如此高速运转教学流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教师心中注重教学设计,而没有学生,更谈不上“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了;二是教师追求表面的“气氛活跃”,耐不住“冷场”状态,急忙与学生“过招”,这也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过程十分急躁。在高速运转的教学流程中,许多学生无所适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如蜻蜓点水,更谈不上“思考”了。其实,真正的阅读,绝不是读一两遍就可以的,它有个对文本的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时间,特别是认真阅读、静心思考的时间。与文本的“亲近”时间越长、思考越充分,个性感受就会越深刻,学生的感悟才会是“原汁原味”的。树木生长得慢,质地细密一些,语感培养就好比树木生长,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领悟、升华,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真的读书,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读思结合”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二思:学生是紧扣文本“想”的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二泉映月 》,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坎坷,感悟情怀”。

师:(音乐起)又是一个中秋夜,双目失明的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来到了二泉。夜深人静,月光清冷,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是什么声音呢?

(显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齐读)

师: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似乎听到了伤心的哭泣,似乎――同学们,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

生:不是。

师:是谁在叹息、哭泣?

生:阿炳。

师:又是谁在倾诉、呐喊?

生:阿炳。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生:阿炳为再也看不到家乡惠山二泉的美景而叹息!

生:阿炳请了哪几位大夫为自己治疗眼病?

生:二泉的水污染程度如何?

生:无锡的惠山还有哪几处著名景点?

师:你们想得真多!

……

【评析】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语言、发展情感和思维应立足于教材,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拓展。这个片段,学生的“阿炳请了哪几位大夫为自己治疗眼病?”“二泉的水污染程度如何?”“无锡的惠山还有哪几处著名景点?”这真的是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想”到的吗?很显然,这不是根据文本语言材料所能“想”到的,更大的可能是根据他们过去已有的阅读基础所得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想”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并不是要把学生变成脱缰的野马。教师任凭学生胡编乱造,反而说“想得真多”,学生借助可感材料“思考”的能力就会日渐萎缩。

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地倾诉、倔强地呐喊呢?我们细细品味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一定能够感悟阿炳的情怀!”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抓住文本丰富可感的语言材料,积极思考,读中感悟,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悟性,提高自己的言语智慧。

三思:学生“想”对了吗?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 三打白骨精 》时的实录片段。

师:学完这个精彩的故事,相信孙悟空是你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了。说一说,你敬佩他的哪些品质?

生:我敬佩他坚定不移,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

师:说得很对……(话还没说完,另一学生举手了)

生:(学生站起来时有点犹豫)老师,我有其他的想法。

师:说吧,把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说出来。

生:我觉得白骨精也有我敬佩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师:(略一迟疑)哦,你想得可真是与众不同,很了不起。

生:老师,我也觉得孙悟空没有白骨精那般聪明。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两次失败的情况下第三次还使用了离间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生:是呀,前两次孙悟空直接劝说师傅不行,第三次就应该采用另外的办法。

……

【评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等都是《 语文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我们不少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便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展示个性,甚至对存在问题的想法或理解,不少教师还大加赞赏:“很有个性!”“想得真新颖!”我不禁要问:学生“想”对了吗?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也许因为“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等这些词在脑海闪现,根本没有思考:学生“想”对了吗?在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再思考,在思考中明白:坚韧不拔、机智等应是用在正途上,而在“邪道”上不能提倡。

在日常听课中,笔者还遇到过这样两个例子。一位教师在教学《 司马光 》时,一个学生这样说:“司马光不应该砸缸。如果当年那口缸没有被司马光砸破的话,那口缸现在就是无价之宝了。司马光救的小孩不能与这无价之宝相比。”一位教师在教学《 丰碑 》时,一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军需处长的价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面对学生思考中出现的错误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发现他们自我思考的失误。正确的,我们也可以启发学生抓住语言材料再思考,让“多元”的反应更深刻更富个性。

第7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免费师范生教师成长有一个过程,需要学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平台,立规则,讲理论,勤观察,也需要教师多参与,最终成就自己。

【关键词】校本培训;免费师范生教师;成就自己

当前,免费师范生教师以其高素质受各高中学校“热抢”,但其成长有一个过程,从站稳讲台到成为骨干,再到成为名师,需要学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平台,多举措提供动力。

一、立规则,制定成长参照系

“言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言行无声地熏陶着学生,教师要用生命的正能量滋养学生。因此,校本培训需给免费师范生教师讲仪表仪容、师德师风。免费师范生教师风华正茂,外在的形象更容易影响学生,其着装要体现教师的职业形象和主流价值,用干净、得体、大方、素雅的形象面对学生,用真诚、儒雅的言谈感染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无言的丰碑。免费师范生教师要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以对学生的爱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校本培训需对免费师范生教师提出师德师风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他们在与学生长期的相处中,以师德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细节凝成操守,以坚持铸就品格,要求他们每一个言行都为学生播下道义信念的种子,提供正能量。

名师的力量在于榜样,在于引导、示范和辐射。校本培训需给免费师范生教师提供一流的名师做榜样,与之签订“师徒合同”,从专业、师德等方面为作为徒弟的免费师范生教师提供指导。师傅需做徒弟德行的参照系、专业发展的引路人、困惑时的明灯、攀登时的梯子。

二、讲理论,提供成长理论支持

免费师范生教师成长需要理论支持,校本培训要给他们进行理论培训。

师德培训。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校本培训还要将优秀典型教师的事迹作为活教材,让他们学习和反思,提高自身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现代教育、课改理论培训。培训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以学科工作室为单位,以课改为核心内容,深入学习考标考纲,更新免费师范生教师教学理念,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他们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免费师范生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以新教师汇报课、教学竞赛为载体,提高他们个案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加强教师业务跟踪管理,积极鼓励免费师范生教师争当名师、教学骨干。

教育科研培训。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课题研究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为他们的课题研究服务,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三、勤观察,给予细节指引

古希腊神庙中有铭文:“认识你自己。”确实,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校本培训要引导免费师范生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包括专业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点以及三者结合基础上的专业发展方向。“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校本培训要帮助他们找到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需要从细节入手,勤观察,多鼓励。因此,校本培训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具体到“备-教-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的每一个细节,对每个人的教学基本功、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读书学习、课题研究、家校沟通、听课议课都要给予专业指引。

班主任是学校重要的育人岗位。校本培训要给免费师范生教师培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比如,免费师范生教师接手一个班级,如何通过学生家庭背景、生源分布、惯、特长优势等分析,制定明确的班级发展计划和目标,并从教室布置、氛围营造、小组分工、学业培养、卫生打扫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到每天每周的细小的实践中。通过这些培训要求,免费师范生教师逐渐养成凡事认真对待的习惯,一些看似流于形式的常规工作,如晨检、读报,因为认真对待,最终都会对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有意义和价值。责任和习惯将伴随着免费师范生教师的一生。

四、多参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

参与阅读。校本培训要引导免费师范生教师形成阅读共同体,学校要为他们提供阅读书目,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能力结构有选择地阅读,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一位不迁就、不盲从、有独立人格、有良知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作为一位专业教师,还应具有专业视野,这就需要博览群书。阅读使教师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高度看人生。

走入人际。一个人从学校毕业以后,成就的大小、发展程度的高低,不取决于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主要取决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社会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成熟性。而免费师范生教师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因此,校本研修要引导免费师范生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学科延伸到社会性协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参加和组建社团,是免费师范生教师丰富其社会性,提高其社会责任能力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途径。

追求更高境界。动力激励和维持着一个人的活动,最终达到一定的目的。免费师范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现在外部动力很强,学校领导重视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但凡培训,领导都会同意,一路绿灯;教育行政部门也很重视他们的专业发展,继续教育学分制更是以制度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五年教师资格注册一次,对很多不重视专业发展的教师敲响了警钟。但是内部动力相对较弱。外部动力在于激发和推动,内部动力在于生长和创造。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成为食物,从内部打破则诞生新的生命。人也一样,从外部打破,永远成为别人的食物,而从内部打破,人生旅途就获得了一次重生。内部动力始终是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我们获得新的荣耀不是在所来之处,而在将要前往的地方。因此,免费师范生教师成长,应有崇高的专业追求。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只有向更高境界发展,才能创造意义,只有崇高的专业追求,才能催生强劲的内部动力。

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品质。反思让教师走向理性、质疑和批判,走向系统化,从经验走向科学。校本研修要引导免费师范生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加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我视察,发现和分析其中的问题,找出整改方案。同时,校本研修还可以要求免费师范生教师之间相互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帮助对方发现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从经验中创新需要反思,反思造就优秀教师。善于反思,就可以在教学改革的热潮中保持一份清醒。比如,面对微课、翻转课堂、“茶馆式”教学这些新概念,我们就能从校情学情出发,加以理性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和应用,而不是照搬照用。免费师范生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考察外来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教学的基本问题。这样,教学改革才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平台,帮助免费师范生教师实现名师的梦想。

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品质研究中最早的一个领域。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交互沟通能力以及教学效能感、教学效果归因等。

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对教学有明显影响。不同教师个性品质的影响不同。烦躁型教师表现出烦躁、冲动特征,容易造成较大后果,往往对奋斗型或顺从型学生有效果;胆怯型教师过于胆怯,过于坚守规则,不敢越雷池一步,往往对奋斗型学生有效果;高度整合型教师自控、有条理和目的性特征较为明显,对各类学生都有效果,尤其对焦虑和怀有敌意的学生优势明显。教师还应有较高的情感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我;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依赖关系;教师的个人魅力、人格品质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气场,说的话非常管用。无论这样的教师在与不在班上,学生都一个样,非常乐意听这样教师的课。教师往教室一站,一个眼神就能使学生明白所有的Z言。

构建自己发展的更大专业。一个不具有学科专业优势的教师,要走向优秀很困难,走向卓越则更加困难。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永远是个过程,没有终点。因此,校本研修要帮助免费师范生教师构建自己发展的更大专业,引领他们立足本学科专业实现专业成长,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又要超越学科专业,拓宽视野,形成大格局。知识越来越走向综合,跨界研究成为研究、创造的一个重要走向。知识的综合和跨界研究,将会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名师成长的新通道。比如,政治教师是否需要熟悉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知识?不晓得历史、地理知识,讲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就讲不到位;不晓得数学知识,政治计算题就讲不清;不晓得语文知识,就理解不好古诗词、俗语、外国哲学原著,更谈不上给学生解释了。

第8篇:丰碑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和写作增加了她的底蕴

1995年7月,xx老师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保靖县中心小学任教,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热情亲切,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很快成了语文教学骨干。然而,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感却不时地撞击着她的思维。“要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给了她启示。于是,xx老师走上了充实而又繁忙的自学之路。这期间,繁重的毕业班教学工作、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的哭声,都没有使她退缩,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她先后取得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给自己筑就了坚实的基本功。

她非常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学校每次派她外出学习培训,她总是提前作好各种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培训中。在参加州级骨干教师培训和“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及州级学科带头人培训过程中,她均被评为“优秀学员”;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过程中,她被县教科所聘为班主任,为大家进行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她参加后备干部培训、通讯员培训,成绩全部是优秀。每次学习培训回来,她都会主动要求学校给她布置任务,因为学得认真,学得踏实,不论是为老师们举行讲座还是上示范课,她都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她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闲暇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和写作上。《新概念新闻学》、《通讯写作》、《唐诗宋词导读》、“四大名着”等是她假期的必读书籍。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尝试进行新闻写作,宣传保靖教育,她撰写的《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教育园地,吐露芬芳》、《青春的风采》等多篇人物通讯及散文《永远的牵挂》、《童年·风筝》先后在《团结报》上发表,另有20余篇新闻作品在《湖南日报》、《湘西教育网》、《湘西电视台》等报刊媒体发表。

“学习是生命的邀约,人不学就是一种损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没有不学习不动笔的理由。”xx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抓住一切机会,克服一切困难,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努力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

打造高效课堂是她不懈的追求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xx老师认为,有些浅显的问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讲解。在小语界,老师们公认阅读和写作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敢于砍掉一半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读和写。

xx老师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她率先推行一种被称为“211”的教学模式。就是将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前20分钟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随后10分钟让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章,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最后10分钟是写作环节,让学生尽量运用学到的方法尝试写片段。

xx老师举例说:多年来,老师们教《将相和》,都是从一开始就提问,渑池会上,廉颇怎么样?学生回答……接着,老师又问蔺相如怎么样,秦王怎么样?从头问到尾。看起来师生之间是有互动的,结果是学生一无所得。她按照“211”模式去教这一课,抓住《将相和》的重点是通过外貌和动作来反映人物性格。前20分钟的教学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去体会人物性格,随后10分钟拓展阅读都是关于人物的短文,最后10分钟的写作环节,让学生描写自己的同学,要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反映性格。这样的课堂效率能不高吗?

xx老师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每次上新课前,她总是自己先把课文读好,读得正确、流畅、有感情,读得绘声绘色。她认为这很重要,因为课文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的,当老师把课文读出情感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爱听讲,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教《心中的丰碑》,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教学之中,为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有时激昂,有时低沉,孩子们听着听着就投入了情感,有的甚至感动地落泪。再如教《竹石》时,她把郑板桥辞官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孩子听了也深深地被郑板桥所感动,她再满怀感情地诵读诗句,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她就是这样,用心打造扎实而高效的语文课堂,她的课堂成了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xx老师深知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为此,她针对不同的语文知识板块,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每周“循环放映”;重视积累——课外阅读每日必须,读书笔记天天都写;阅读训练——从方法到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

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她虽然身兼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计划生育专干等多个职务,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她所教学生的语文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今年,她任教六(5)班语文学科,毕业考试时班级学生平均分达到89.45分,及格率达98.4%,在学校的平衡班中名列第一。

潜心研究提升了她的科研素养

“不会科研的教师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教书匠。”xx老师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而且还是一位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了显着成绩的学者型老师。

从“十五”到“xx”再到“xx”,这期间,她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在教育部“十五”规划中央教科所“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与有效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她撰写的《不要摁灭创造的火花》、《马儿你可别乱跑》等两篇教学论文、案例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教育部“xx”规划课题《有效教学反思模式的研究》,现已结题,课题成果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塑阳光心态,做有效教师》获国家级课题阶段成果一等奖。XX年3月,在刚刚拉开帷幕的教育部“xx”规划课题申报初期,她提前着手,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将《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疏导研究》作为自己未来两年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该课题已经立项。

付出终有回报时,苦涩的汗水换来了肩上行囊饱满,广博的知识和教育理论开阔了她的视野,为她走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县小学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测试中,周水静连续两次夺得语文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她撰写的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观察——思维的眼睛》相继在省级刊物《成才之路》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杂志上发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之我见》、《成功是成功之母》获县级论文一等奖,《诗词教学“五补充”》、《重视感悟》分别获州级论文一等奖,《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方法及策略》、《创新作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习作指导》分别获省级论文二等奖,《添“口”歌》教学设计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